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专业: 教育技术学 学号: 1911120208 本科毕业论文(人文科学) 题 目: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的设计研究 以图像处理Photoshop为例院(系、部): 教育学院_学 生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职 称 副教授_ 2016年6月5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资料目录北科技师范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的设计研究以图像处理Photoshop为例院(系、部)名 称 : 教育学院 专 业 名 称: 教育技术学 学 生 姓 名: 学 生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2016年5月28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务处制学 术 声 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本人签名: 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摘 要摘 要“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其特点为“主题突出、短小精悍、资源多样、使用便捷”,在短期内得到中小学教师的认同并应用在日常教学。一方面,设计者在制作微课程的过程中,提升了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课程效果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另一方面,学生在与传统课堂不一样的初中信息技术微课的教学模式下,能够在课时不多的信息技术课中,激发学习热情,主动接受并建构知识。其形式广泛应用于日常课堂教学实践。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微课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态度、现状以及对微课在课堂教学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从微课程的内容设计和应用模式等方面提出解决措施,从而促进微课在我国中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关键词:微课;课堂教学;微课内容设计;设计策略AbstractMicro lesson is to explain a knowledge point as the goal, with online video, short and pithy form, to learning or teaching for the purpose of online teaching vide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minent theme, dapper, resources and diverse, easy to use, in the short term ar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 the recognition and application in the daily teaching. On the one hand, designers in the process of manufacturing the micro courses, enhance the teacher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bility, curriculum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was; on the other hand, students in junior high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raditional classroom micro class teaching mode to in class is not much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lass, to stimulate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to accept actively and construct knowledge. Its forms are widely used in daily 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ce. Analysis of the micro class in middle school classroom teaching attitud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micro class in the applic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facing the, from the micro course content design and application model proposed solving measures, so as to promote the micro class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high school in our country the effective application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Keywords: Micro lesson; Classroom teaching; Micro lesson content design; Design strategyII目 录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一、绪论1(一)研究背景11.信息发展时代对教育变革的影响12.信息技术课程面临的形势和挑战1(二)研究意义11.理论意义12.实践意义1(三)国内外研究现状21.国外研究现状22.国内研究现状23.研究现状总结3(四)研究的目的、思路与方法31.研究目的32.研究思路33.研究方法3二、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4(一)微课相关阐释41.微课基本含义42.微课基本类型4(二)研究的理论基础41.建构主义理论42.掌握学习理论53.泛在学习理论5三、 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的现状分析5(一)调查设计与实施51.调查目的52.调查对象53.问卷设计与调查过程5(二)调查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6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62.微课在课堂应用现状7(三)调查结论121.微课在课堂中应用问题122.微课设计问题12四、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设计研究13(一)前期分析131.学习者特征分析132.教学内容和目标分析14(二)微课内容分析141.教学设计142.微视频设计15(三)活动设计15(四)评价设计161.微视频评价设计162.学习效果评价设计17五、硏究总结与展望17(一)研究成果17(二)研究创新18(三)研究不足与展望18参考文献19致谢21附录22IV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论文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信息发展时代对教育变革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爆炸、大数据时代和云时代已经到来。学习者更加关注泛在学习、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学习和碎片化学习等不同的学习方式。学校教育是传播知识和技能,促进发展的主要场所,作为信息技术发展影响的产物,在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学习资源和师生互动等方面发生了变革。这种变革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新一轮的改革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这一转变中的各种“微”资源广泛传播是其主要特征。2.信息技术课程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信息技术是一门与时代更新接轨的课程,以培养学生获取应用信息技术与提升信息素养为目标,是信息技术与科学相结合的理论与技术研究的一门课程。当前信息技术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因为各方面发展不完善,一般课时较少,变现形式单一,老师讲解,学生在课堂上重复操作,信息技术能力发展有效性降低等。信息技术教学的一种原始方法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二)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根据认知负荷理论(Cognitive Load Theory)可知,影响认知负荷的基本因素包括学习材料的复杂性、组织呈现方式和个体的先前知识经验。认知负荷过低(学习材料简单,呈现方式单一)将造成时间浪费;认知负荷过高(知识点多,内容晦涩)又将导致学生持续一段时间后注意力涣散。所以理想的模式是学生可以少时高效地学习某些重难点、要点知识。微课的特点是把复杂的内容碎片化,使其简单明了易于接受;情景化,使其形象生动益于理解;重组整合而成为可融合于课堂的学习资源,并且便于移动学习,进而服务于广大的终身学习者。2.实践意义本研究根据当前利用微课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现状和特点,设计出适用于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微课,应用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并在一定程度上验证新型课堂教学效果。本文意在探究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微课的应用模式,并且信息技术微课设计与开发过程中所使用的具体策略和评价也可以为其他实践提供参考。(三)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美国北爱荷华大学麦克格鲁教授在 1993 年开发了“一分钟有机化学课程”。英国利兹大学的 T.P.Kee 教授在 1995 提出了“一分钟讲座”。2008年,美国戴维潘罗斯(David Penrose)教授提出了“微课”的概念,明确阐述了微课的概念以及创作过程1。可汗学院推出的包含各个学科的视频课程,在各国受到强烈反响。可以跟踪记录学习者的学习数据,以便给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指导,通过精炼的语言和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进行知识讲解。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MOOC 的三巨头为Coursera、Udacity、Edx 国际在线教育网站。MOOC 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源,MOOC 中的每节课时间大都控制在 10 分钟以内。学习者可以通过系统的教学安排进行学习,还可以练习、提交作业、考试、互动、取得 MOOC 提供的名校课程证书。这种证书的价值性已经逐渐在一些高校得到认证2。1960年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首次开展了微型课程,这种微型课程能够引起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又能反映科技和社会的发展3。新加坡MOE(Masterplan for IT in Education)共投资了20亿元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其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微型课程开发占据了主要位置4。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美国,有三分之一的中学开展了微型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学生切身利益或现实生活。2.国内研究现状在1985年1月刊出的教育探索文章中,题目是“什么叫微型课程”为爱陶所编写,也是最早开始关注微型课程的文章,接下来的时间里都少有对微型课程的研究5。2000年以后研究者又继续对这有所研究。上海市宝钢第三中学的徐谊指出,微型课程是指以主题模块为主要课程组织形式,以专题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课程内容与学习活动相对完整而独立的一种中小型课程形6。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给出了定义为:“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7。”上海师范大学刘素芹提出微型课程的六步设计模式,简称M6模式,即确定课程目标确定单元教学序列准备课程内容一一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方式设计评价方式进行课程管理8。她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分别给出了基于M6设计模式的非网络形式的微型课程开发过程和网络形式微型课程开发过程,并通过和学校的老师合作,对微型课程的设计、开发进行应用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效。胡铁生老师指出,微课最初是微型教学视频课例的简称,以微型教学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景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9。目前我国对微课的研究主要是对微课基本的概念、特点和应用情况进行概述,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存在这大量尚未解决的问题,比如对微课的设计开发、教学应用及效果论证等问题探讨的还比较少。3.研究现状总结目前我国对微课在课堂教学的研究还处在起步萌芽阶段,在实践中也达到预期效果,但在应用中还会受到多种局限性的制约。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的未来前景是光明的,所以设计出高水平微课资源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在国内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中,一般是教师的课堂实录片段或是录屏视频,制作水平不够专业。这种现象主要是教师没有科学的指导,不会科学的在课堂中进行翻转,而自身受制作水平的限制,以及对如何在课堂中科学正确的使用微课导致的。相反的是,微课在国外的前景,无论在制作水平上还是在设计的内容上都多种多样。微课的形式根据主题不同而呈现多样化,包括实地拍摄、画中画、数字故事、动画等等,这些生动的呈现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10。(四)研究的目的、思路与方法1.研究目的通过分析初中信息技术微课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制定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模式与开发流程,设计出适用于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微课。2.研究思路首先,对微课和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的目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意义进行详细的阐明。其次是关于微课、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阐释。然后是对初中信息技术微课教学现状的调查。最后是探究分析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模式,设计和开发初中信息技术微课,对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分析。3.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微课及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等方面的文献、书籍进行查阅、整理和分析等,得出本论文的理论基础。同时,本研究是针对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还需要通过文献研究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特点,为微课在初中信息课堂应用提供理论基础。(2)调查研究法本次调查研究为问卷调查:问卷依托问卷星为依据,主要调查对象为初中学生,了解利用微课学习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应用现状,了解学生对于微课的看法和建议,了解教师利用微课教学的情况以及在应用上存在的问题,分析微课的在课堂应用存在的问题。二、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一)微课相关阐释1.微课基本含义黎加厚认为“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张一春认为“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11。这两者观点属于类范畴。焦建利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郑小军认为微课是为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12。这两者属于教学资源范畴本文取学者的共同点来定义,即“目标单一、短小精悍、结构良好、以微视频为载体”。2.微课基本类型微视频类型主要有主要有三种呈现方式:第一种是以摄像技术为主的微视频,即主要通过摄像技术实录拍摄教学,通过后期编辑制作的微视频;第二种是录屏软件录制的微视频;第三种是以 Flash、PPT 等资源转成的微视频,即将已有的 Flash、PPT 等资源转化成视频格式13。从应用的角度分析,微课的类型主要有两种,既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资源,用来辅助教学,也可以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手段。(二)研究的理论基础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是由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提出而来14。建构主义观点为主体是通过自己内部的建构去组织经验发展知识的。核心理论基础为:突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究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微课在课堂中的应用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其中微视频的方式给学生创设接近现实生活和真实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兴趣与意义建构。同时,微课最大的优势在于以数字媒体的形式呈现,能让学生根据自己自身情况在课后再次利进行学习,自主学习所需的知识,从而达到更有效的意义建构。2.掌握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理论,代表为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卢姆。现已成为美国和世界各国颇有影响的教学理论。布卢姆观点为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15。布卢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提出反馈矫正的实施过程,通过学生形成性测试得到反馈信息,发现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二次学习并辅之小组活动、个别辅导等矫正手段,最终达到学生知识的掌握。而本研究中,强调在集体教学中通过形成性测验、提供反馈信息,采取小组活动、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指导帮助、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等环节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正是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3.泛在学习理论泛在学习(ULearning),就是指随时随地地沟通,无处不在地学习,是一种任何人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来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方式16。泛在学习主张学生不管何时何地,可以通过服务器或网络及时获取信息,前提是资源的开放性和可访问性,这种学习活动是持续的,主动的,在学习中,学习者可以通过同步或异步交流与其他学习者实现沟通和互动。泛在学习的理念与中学生利用微课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活动相契合,具有指导意义。三、 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的现状分析(一)调查设计与实施1.调查目的通过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利用微课教学应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目前初中信息技术利用微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为初中信息技术微课的应用提供更加科学、客观的依据。2.调查对象以当前初中学生、信息技术教师及管理者为调查对象,运用问卷星问卷平台,设计问卷并开展网络在线调查活动,了解当前初中信息技术课利用微课教学开展情况。3.问卷设计与调查过程本调查问卷包含12道题目,分为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对微课的应用态度、教师应用微课的课堂教学阶段、微课应用的原因及达到的效果、应用微课的遇到的问题或改进建议。(详见附录1)。表1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微课的现状选项对应题目对微课的应用态度第1、2、8题微课应用现状第3、6、9、10、11题应用微课存在的问题第4、5、7、12题在网络平台通过三种途径展开问卷发放工作,一是问卷星平台内调查回收,二是指导教师帮助在我校历届的中学教师培训参训的教师的QQ群进行发布,三是在学科论坛发布帖子。最终电子问卷发放了63份,其中有效问卷为62份,其中收回的有效问卷占收回问卷总数的98.4%。(二)调查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表2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类别属性人数(人)百分比(%)身份教师学生382461.338.7性别男女224035.664.4教龄0-5年6-10年10年以上22112934.818.247.0年级小学初中高中15831.693.64.8了解程度不了解比较了解非常了解9361714.457.628.0续表2续表2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从上表可以看出,调查对象性别差距大。女教师多于男教师,初中教师占大多数;0-5年教龄的教师属于青年教师,对技术类的新事物比较感兴趣,这些数据较为符合我国初中学校的实际情况。因此可见,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2012年12月国家教育部举办了微课大赛,随后各学校逐步对微课广泛重视起来,教师也由此才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微课,因此大部分教师还是了解微课的,从未接触过微课的教师比较少。2.微课在课堂应用现状由图1可以看出,没有使用微课进行教学的教师或使用过微课学习的学生与使用过微课进行教学的教师或学习的学生数量相当。虽然大部分教师或学生都接触过微课,但实际上微课用于教学中的人数只占不到总数的一半,只有30人。由此可得出结论,微课的应用程度还不够高,仍应继续加大微课应用的力度。图1 关于是否应用过微课进行教学或学习从发放问卷得出的数据来看,进行该部分问卷的总数有62人,但用过微课进行教学或学习的只有30人,不到总人数的一半。导致这方面的原因是因为部分教师未应用过微课进行教学或部分学生未使用过微课进行学习,因此对于微课的重要性未能很好地体会,甚至认识不到其重耍性,因此导致整体的认识程度趋于一般。因此,要促进微课的应用,必须深化初中教师对微课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促进教师应用微课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如图2:图2 关于微课对课堂上的应用重要程度如图3显示,微课在初中课堂的应用显然大部分教师认为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证明微课的使用在提高课堂利用率还是可以看到效果的,由于微课制作及运用方面可能不太成熟,所以,有少部分教师认为达不到标准,为此,应提高微课的质量。图3 关于微课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如图4所示,微课在目前实施阶段还是很受学生欢迎,这个新型的课堂模式比较符合学生们的认知发展。图4 关于学生对微课的接受情况 由图5可看出,为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而主动应用微课的教师达到40%,为顺应时代发展需要而应用微课的达28%,而应学校要求的只有19%。所以表明教师应用微课的主要动力来源于自身及社会发展需求。图5 应用微课原因图6 学校应用微课情况由数据可知,学校在阻碍微课应用上占有很大的影响因素,有时需要“自上而下”的推广方式才能使教师应用微课。学校的微课应用氛围对教师的影响很大,学校组织相关的学习培训时教师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并应用微课。对于微课的应用,学校也需要给予一定的激励,以此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图7 学校应用微课情况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教师还是对微课在课堂上应用持支持态度,有少部分教师还是存在认识不深刻问题,制作水平更是影响微课在课堂上应用的局限性。网络上的微课资源虽然繁多,但并不都符合每个教师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要求。此外相关的网络微课平台虽然提供微课,但网站功能不够完善,不利于用户进行资源检索查找。因此,相关的网络微课平台应完善微课资源库及平台功能,给用户提供更多的微课资源,提供更方便的检索查找方法。此外,教师也需要提离自身设计与制作微巧水平,根据自身教学要求制作微课。图8 微课主要应用于课堂环节表明教师都比较倾向于运用微课辅助课堂教学,尤其在教学重点的讲解及难点的突破上运用得更多。图9 学生达到效果表明通过微课的应用,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普遍的提升,教学效果较好,尤其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图10 设计微课遇到困难或问题数据表明,教师目前制作的微课还存在着形式、内容设计方面等方面各种问题,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实现教学目标。图11 制作微课方法数据表明,教师制作微课方法多样,其中教师讲解+录制视频+视频编辑为多数教师采用方法,比如电脑+数字手写板+麦克风可能对硬件要求高,所以较少教师采用此方法。图12 微课需要培训和学习的方面(三)调查结论根据问卷中,进行了如下的归纳总结:1.微课在课堂中应用问题(1)运用优势不明显。教师不知道如何高效应用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发挥的优势,可能较少教师对微课认知不够,或者运用程度尚浅,没有发挥优势最大化。(2)没有合理的练习及反馈。目前微课在课堂上的应用的设计还缺乏形成性测试和有效的反馈机制,达不到巩固新知的效果,缺乏实用性。很难达到师生无障碍交流。(3)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设计。初中生在观看视频时只是盲目的跟随教师讲解观看视频,缺乏明确目标和方向,学习的效果不明显。(4)缺乏互动。由于教学实际情况的限制,教师不能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进行一一指导,学生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2.微课设计问题(1)教师语言不够简练清晰,开发技术不完善。一方面是指在录制过程中教师的声音是否能清晰表达,并且存在环境等杂音,另一方面,教师可能没有重点词锤炼,导致不够精炼。(2)微课表现形式单调,不够简洁。没有体现微课“短小精悍”的特征。目前教师制作的微课的主要表现形式有课堂实录、录屏,边录边讲解等,可能存在时间过长,单调乏味的内容很难吸引学生兴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3)微课制作存在难度。精良的微课对时间、精力和技术上的要求较高,对于广大一线教师来说,制作大量优秀微课存在很大难度。通过前期的调查,教师和学生对微课的应用的认可度还是挺高的,当前初中信息技术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微课设计和开发的需求量增高,微课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问题。四、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设计研究本文中,针对河北教育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中第四单元的内容图像处理Photoshop开发了微课。通过初中信息技术案例图像处理Photoshop的微课设计,对微课在学科教学领域的应用前景给与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支持。下面将按照如图13教学设计模式中的流程,介绍图像处理Photoshop微课的设计原则。图13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模式(一)前期分析微课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教学设计。微课的教学设计是否科学、符合学生需求影响到微课水平的优劣,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应该依据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初始水平以及对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分析来合理地选择教学手段和策略,组织教学活动。1.学习者特征分析对于学习者初始技能、学习动机、学习需求和认知风格等特征分析,为微课的内容达到什么范围和深度提供依据,具体可以从两方面来考虑。(1)学生的一般特征初中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好奇心和动手能力,以经验型占主导,但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较快,一定程度上,教学时要注意从表象向抽象的转化过程。(2)学生的初始水平。即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它是指学生之前已经具备的关于特定学科内容学习的基础,包括其知识和技能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初中生的初始水平来确定教学的起点。学生刚开始接触Photoshop,还没有初步掌握 Photoshop 的基本操作,基于之前的信息技术学习,具备了基本的图像认知能力(如利用画图工具等),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创作;有些知识点本身有些抽象和枯燥,仅通过课本上的图片无法完全理解,需要生动形象的引入。操作类的知识比较容易理解,在课堂的深化阶段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创造新作品。2.教学内容和目标分析教学内容以及目标的分析是整个微课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利于,突破重难点,具有指向性。在内容上,教师应将基础性的知识和思考性和拓展性的知识进行分割,在微课中以基础性的知识为主,同时引起学生的思考。对于本学科而言,目标应该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促使学生掌握教材上的知识又要促进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以及信息素养的提高。信息技术是个与时俱进的学科,还要注意为学生补充不断更新的知识。同时,根据前期分析,也对微视频的形式进行分析,什么样的视频最适合,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并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节的内容主要有:图像合成与分层图像、认识Photoshop中的路径、调整图像色彩色调、认识通道、绘制图画、制作公益广告画。可以将本章内容分成五节微课展现出来。第一节微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Photoshop的基本概念、如图层选区的概念;第二节微课的主要内容是Photoshop路径的认识及使用;第三节微课展示调整图像的亮度、对比度、色阶、颜色平衡、色相饱和度及色调图片的变化;第四节微课简单认识通道概念;第五节微课用Photoshop绘制图画简单应用。(二)微课内容分析1.教学设计教学思路设计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中知识点之间的结构和逻辑关系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安排的思路设计。由于教师还不熟悉制作优质微课的流程和方法,教师需要在微课的设计和开发上得到系统的指导。教师必须有自己的教学思路来呈现一节好课,根据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决定教学的流程。先安排什么,后安排什么,知识点之间的过渡如何呈现,都是教师要考虑的问题。教学思路的设计影响微观的教学程序。然后在确定教学内容及目标后,应该设计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教学方法应该选择启发式,避免注入式。使用基于翻转课堂新型的教学模式,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协作学习以及作品展示的时间。教师不了解微课的特点以及微课应用的意义可能会导致这个问题发送,只根据以往的经验盲目开发微课,应该开发时间较短,形式生动的微课资源。在 Photoshop 的学习中,图像处理技术是基本操作,是平面设计中非常重要的技术,能有效提高学生对 Photoshop 等软件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他们进行主动创作的意识和能力。其中调整图像色彩色调的概念和种类,使学生体会其中的效果,形成初步印象。但由于参数非常多,所以如何讲解成为一个难点。经过考虑,决定将一些较为常用的参数设置通过 PPT 进行展示,让学生了解其效果。并给学生设计任务自主操作,体会其他的效果,形成初步印象。2.微视频设计在前面的分析完成之后,应该选择合适、表现性强的媒体来进行教学设计。微课可以包含很多媒体类型如文本、图片、音频等要素,微课设计者不要使媒体效果喧宾夺主,媒体形式的特点应该有利于表现教学目标,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微课是在几分钟之内进行教学的一个短小视频,所以教师的语言应该简单精炼,围绕主题,发音标准,避免出现口头禅,消除可能干扰学生注意的因素。在微课教学设计中,应该设计好教学过程和脚本,在录制前进行录音练习,调适设备,在真正录制时语言流畅,音效清晰。在导入阶段,采用图像和动画的特效,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的兴趣;在讲解阶段,综合采用文字、音频、图片、动画等媒体形式展现;在演示阶段,通过对教师操作演示的录屏和简单精炼的介绍来呈现。脚本设计是微课设计中的重要环节,课程设计者要对内容进行详细的文字设计,能使微课制作变得具象化,以便设计者进行具体视频制作。脚本设计模板应根据微课的每个环节,进行详细的画面布局、动画、配音等设计。画面布局和动画效果应该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能激发其学习动机,便于实现教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据脚本设计的原则和方向,对微课各部分的呈现方式设计包含环节、画面布局、动画效果、配音、占用时间、背景音乐、备注七项环节。其中,画面主要表现微课每个页面的布局;动画效果主要来进行描述动画或素材之间的跳转关系;配音用于呈现微课的教学内容,语言要规范简练;背景音乐应选择纯音乐用来烘托情境。(三)活动设计活动设计即对教师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首先,根据翻转课堂理念和微课的完整性原则,微课课堂应该包含观看视频、自主探究、讨论与反馈、分享与总结等环节。达到自我构建知识与技能效果。在前面工作完成的基础上,可以编写微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案和自主学习任务单。微课教学方案是教师系统地对教学步骤、教学活动序列、用何种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和安排的呈现。学习任务单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完成学习任务。应配合微视频设计相应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应与课堂任务相关联,让学生了解自主学习与课堂学习关系。其中学习指导与学习任务由教师填写,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困惑与建议由学生自主学习之后填写。(四)评价设计1.微视频评价设计本文根据中国微课网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微视频”评价表,如表4:表4 微课评价表指标项目评价期望标准打分教学目标及内容(15分)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可测;内容选取符合教学实际,内容相对完整,最好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结合学科特点,有机渗透素质教育。教学过程和方法(20分)教学过程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性差异;能利用信息技术的功能优势调控教学活动,教学反馈及时。课堂教学效果(30分)学科教学特色鲜明,能达成学科教学目标;学生学习态度积极,教学过程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培养;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对提高教学质量效果明显。教师基本素养(15分)教师形象大方、得体、自然;教师表达能力强;教师课堂驾驶能力强,具有一定的教学智慧和教学魅力。教学视频质量(10分)图像稳定,色彩正常;声音清晰,声话同步;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自然;视频要有片头,显示标题、作者、单位等信息;主要教学内容和环节有字幕提示或说明;视频时间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配套教学资源(10分)有本节课或该课例片段配套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反思及专家点评。配套资源要便于其它教师学习、借鉴交流和研究使用。合计续表42.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学习效果”评价是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微课程的学习有别于传统课堂,学生大部分时间自主学习,教师通过评价表掌握学生学习动向。学习效果评价表如表5。表5 学习效果评价表评价要素评价标准评价结果自评30%小组评40%教师评30%学习目标(20分)有效实现学习目标重、难点(20分)掌握学习的重、难点学习状态(20分)学习态度:学习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深度:提出新问题,新见解学习资源(20分)从质量与数量方面能满足学习需求学习效果(20分)掌握所学知识点,通过学习获得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方法小计总计五、硏究总结与展望(一)研究成果本文研究了初中信息技术微课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在课堂应用的具体设计原则,研究的内容主要有微课的相关理论基础,现有微课教学的现状及问题,提出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微课应用模式。具体工作如下:(1)针对初中课堂以及微课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设计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微课的必要性。从而确定了本文的研究目标、思路、以及研究方法。(2)对微课概念的进行了相关阐释。主要包括对微课基本含义的阐释,微课的教学模式以及相关理论基础;此外,还对微课的基本含义、类型、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了介绍。(3)对初中课堂利用微课进行教学现状的调查。调查包括调查过程、结果以及对结果的分析,基于调查结果对微课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4)总结了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微课的设计策略,制定了图像处理微课设计与开发的流程。(5)提出了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信息技术微课个案的设计策略,并应用到翻转课堂中,测试效果并评价。(二)研究创新本论文的创新点在于探究了初中信息技术微课的应用现状及基于翻转课堂的微课设计原则,为广大一线教师设计开发微课以及实施翻转课堂提供了参考。(三)研究不足与展望本研究到目前为止还存在很多不足,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对于微课具体设计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在课堂教学活动的总体设计上也有不足之处;在应用阶段的实验也存在局限性,只是对于初中信息技术中的一章的微课进行了应用测试,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论证微课的有效性,是否真能应用到翻转课堂中并提高学习效果。设计出视听效果好、教学效果好的微课,就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针对每节课的内容和特点综合考虑,这对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考验。标准化、系统化的学科配套微课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或许成为将来微课设计与开发的前景与趋势。标准化、系统化的微课资源一方面是对学科特点及学生认知设计的,具有科学性,教学效果好,另一方面体现在它的应用模式是翻转课堂,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整体教学效益。参考文献1刘红霞,赵蔚等.基于微课本体特征的教学行为设计与实践反思J.现代教育技术,2014(2):14-19.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3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4郭绍青,杨滨.高校微课趋同进化教学设计促进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4):98-103.5杨红业.微课视频如何让学习者驻足基于全国首届高校微课比赛摄制的思考阳J.冲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8):48-49.6梁乐明,曹俏俏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2):65-73.7李莉.微课程模式的启示N.中华读书报,2013-06-26.8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 (17): 14.9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14.10桂耀荣.微课及微课的制作和意义J.化学教与学,2013(5):41-42.11龙丽娥.何为微课程三类“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中小学电教,2013(9):17-1912黎加厚.浅谈微课程J.现代教学,2013(3):42.13高尚德.“微课”:课堂翻转的支点J.文化新技术,2013(5):70-7114黄建军,郭绍青.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2013(5):31-35.15范建新.远程学习微课程资源建设体系架构与设计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4):5-816何文涛,张新明.基于微课程的电子课本内容整合及其教育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89-95.17李小刚,王运武等.微型学习视巧下的微课程设计及教学应用究J.现化教育技术,2013(10):31-35. 18李君,李雅琴等.认知负荷理论视角下的微课程多媒体课件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4(2):20-25. 19陈鹏.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J.吉林教育教学,2013(5):83.20万国军.微课的设计与制作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5):66.21周艳,李育泽等.基于MOOC理念的微课资源网站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4(1):113-118.22姚正东.微课程设计策略探微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6):25-26.23刘运华,衷克定等.新加坡微型课程研究项目的实践与启示阴J.中国电化教育,2005(11):98-101.24张一川.将微课引入现实课堂教学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3(7):252-253.25吴玉莲.微课程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3).26何旭.走向后信息时代的微课程范式J.教学研究,2014(5):43-46.27唐泽.教师微课程作品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5).28马红芝.教育实习微型课程的设计与开发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4).29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5-13. 30周家伟.浅谈学为本的微课教学资源开发J.教育教学研究,2013(10):41-43.31刘名卓.微课程研究与发展趋势系统化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2):64-73. 32余胜泉,陈敏.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14(1):100-1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南京开放大学辅导员考试真题
- 量化风险在2025年公司战略制定中的意义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下属事业单位真题
- 2024年湖南省生态环境厅下属事业单位真题
- 不同经营模式下的财务管理计划
- 建立行业交流圈的步骤计划
- 2024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聘招聘笔试真题
- 2025年前端开发能力测验及答案
- 广东省东莞市粤华学校2025届数学七下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二级VB综合复习试题及答案
-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协议
- 安徽省六安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答案)
- 新兴原料市场分析-洞察阐释
- 社工岗前培训课件
- 《企业的股权规范化落地实务》-20250506
- 福建省三明市2025年普通高中高三毕业班五月质量检测物理试卷及答案(三明四检)
- 山东省青岛市、淄博市2025年高三年级第二次适应性检测英语试题及答案(青岛、淄博二模)
- 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
- 2024年新疆额敏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村务工作者笔试题带答案
- 早产儿试题及答案多选
- 2025年上海市静安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