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章末综合测评2(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doc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章末综合测评2(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doc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章末综合测评2(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doc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章末综合测评2(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docx_第4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章末综合测评2(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章末综合测评(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材料,完成13题。年份森林覆盖率耕地面积年降水量气温年较差河流含沙量粮食平均产粮食总产量198519%333 km2520 mm38 10%205 kg1.025亿 kg199510%478 km2450 mm42 35%135 kg0.975 亿 kg(1亩666.67平方米)1上述材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来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D人口增长过快2. 造成该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有()植被破坏严重夏秋季节多暴雨土质疏松地形坡度大过度开垦ABCD3该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导致的危害主要是()A易形成沙尘暴B物种锐减或灭绝C淤积河湖,加剧洪涝D土地肥力上升1B2.B3.C第1题,表格数据反映出该地耕地面积的扩大是通过毁林开荒获得的;河流含沙量增大,说明水土流失严重;气温年较差增加,年降水量减少,说明大陆性气候增强;气候、水文、土壤条件变差,使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第2题,植被破坏和过度开垦属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第3题,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加,淤积河湖,加剧洪涝灾害;土地肥力下降。“黄土坡、黄土塬,沟里头望不到外头的天”歌词中的“塬”是指顶面平坦开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图1为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图,图2为水土流失原因分析图。读图回答45题。 图1 图24图2所示自然因素中的动力是()A冬季的西北风B植被破坏C农业生产活动D夏季的暴雨5为合理利用土地、保持水土,针对图1中不同地形区,下列做法正确的是()甲附近修建挡水设施乙处修建水库丙处修筑梯田丁处打坝淤地ABCD4D5.A第4题,分析图,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为动力与地面,即动力作用于地面就会造成水土流失,该地等高线密集,地形坡度大,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第5题,甲处为黄土塬,应该平整土地,附近修建挡水设施,正确;乙处为缓坡,可以整修梯田,错误;丙处为陡坡,应该植树种草保持水土,错误;为沟谷,应该打坝淤地。下图是“我国南方某河流下游横截面略图”,该河下游所在地区的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完成67题。6图中四地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A甲B乙C丙D丁7关于该区域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以解决我国南方人多地少、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B利用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形,大规模地植树造林,从而改变该处的降水量,使河流的径流量没有季节变化,使居民免受洪涝灾害之苦C大力发展立体农业,水面养鱼,低缓的平地种植水稻等农作物,低山丘陵则发展经济林木D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将该区域的农村全部转变为城市6B7.C第6题,乙地坡度大且无植被覆盖,故乙地是四地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第7题,以低山丘陵为主的南方农村,如果大力发展种植业,会加剧水土流失;而南方水热条件较好,应因地制宜地发展立体农业,充分发挥自然条件优势。美国田纳西河流域是国际上小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成功典范,读“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图”,完成810题。 8田纳西河流域()A地形以平原为主B水能资源丰富C气候炎热干燥D矿产资源贫乏9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核心是()A梯级开发B防洪发电C提高水质D环境建设10田纳西河修建水坝对河流下游地理环境有利的影响是()减轻旱涝灾害的威胁增加年径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增加土壤肥力ABCD8B9.A10.D第8题,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可知,田纳西河流域从上游到下游流经山地、丘陵到平原,地势落差较大,且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影响,降水量较丰富,故水能资源丰富。第9题,田纳西河流域地势起伏大,水能丰富,故开发的核心是梯级开发,从而在防洪、发电、航运、提高水质、环境建设方面取得综合效益。第10题,田纳西河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容易引发洪涝,因此修建水坝可以减轻旱涝灾害的威胁;水坝只能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不能增加年径流量;水坝可以调节下游地区的径流量,增加枯水期的流量,进而改善枯水期水质。读我国局部地区的水系示意图,完成1113题。11关于泾河水文特征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泾河流量小,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B河流有结冰期、有凌汛现象,因为所处纬度高C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与季风影响有关D河流含沙量小,是因为天然草场植被保护良好12诗经有“泾以渭浊”,故人们认为在春秋时代是“泾清渭浊”。而现在人们发现,在泾河与渭河的交汇处,渭水比泾水清。其自然原因可能是()A泾水流域植被破坏严重B泾水流域落差小,冲刷力小C渭河地势平坦,泥沙沉积的多D渭河水量小,携带的泥沙少13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干流上建设的三门峡水库大坝,对渭河造成巨大的影响。下列关于对渭河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大大减少了渭河流域的水旱灾害B渭河水位抬升,流速减缓C泥沙淤积减少,利于通航D流速加快,自净能力增强11C12.C13.B第11题,根据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可知,泾河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纬度高,冬季气温低,河流有结冰期,但泾河从高纬流向低纬,没有凌汛现象;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与季风影响有关,河流含沙量大。第12题,泾河流域植被破坏严重不属于自然原因,泾河流域落差小,冲刷力小则含沙量小,水应当清,渭河地势平坦,泥沙沉积的多,所以水比泾河清,泾河是渭河的支流,且渭河纬度低,流域内降水量大,渭河水量大于泾河。第13题,黄河干流上建设的三门峡水庠大坝位于渭河的下游,对于渭河的旱涝灾害没有调节作用,由于大坝的修建会使上游地区渭河水位抬升,流速减缓,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增多。下图为某流域河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剖面图。读图回答1416题。14为开发该流域河流的水能,最理想坝址应选择在()Aa处Bb处Cc处Dd处15该流域的bc河段形成地上河,洪水危害较严重,不属于其治理措施的是()A裁弯取直B加固大堤C建分洪、蓄洪工程D在c处建大坝16M河流域植树造林,其主要的生态功能是()A防风固沙B调节气候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D美化环境14C15.D 16.C第14题,根据该河流的剖面图可知,c处河流的落差大,因此该处水力资源丰富,是修建大坝的理想位置。第15题,在c处建大坝不属于治理措施。第16题,M河地处流域上游,故M河流域植树造林,会使河流上游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会使上游的水土流失量减少,植被主要的生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下图分别是中国东北局部地区和美国东北部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据此回答1718题。 17中国东北和美国玉米带农业生产相同的自然条件是()地势平坦 地广人稀 土壤肥沃交通运输便利机械化程度高ABCD18中国东北玉米带农业生产主要限制因素是()A地形、水源B旱涝、盐碱C低温、冻害D光照、风沙17B18.C第17题,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条件。解题关键是自然条件,地广人稀、交通运输、机械化程度都属于社会经济条件。东北和美国玉米带,都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第18题,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的问题。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农业发展易受低温冷害影响。“秋天,是水稻丰收的季节,秋分后的黑土地上,垛满了需要晾晒两周的稻谷。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使水稻中决定营养成分的干物质积累丰富。脱壳后,米粒饱满坚硬,色泽清白透亮,这是中国最好的稻米,需要经过138天漫长的生长期。”这是著名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关于黑龙江五常大米的描述。据此回答1921题。19黑龙江五常大米成为全国最好的稻米的优势条件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有机质积累丰富 热量充足、适宜喜热作物生长土壤肥沃,化肥用量少ABCD20促使黑龙江五常由“种稻禁区”转变为全国最好的稻米产区的主要原因是()A大棚种植技术的发展B优良水稻品种的培育和引入C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D农田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21关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挥土地资源优势,高强度推进农林开发,使之成为全国最大的农业生产基地B平原地区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的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C西部草原区应当立足多元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实现“立体开发”D山区应当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19C20.B21.B第19题,黑龙江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相对较少;由于热量较少,稻米的生长期长,生长期主要在北半球的夏半年,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黑龙江黑土广布,土壤肥沃,土壤自然肥力高,使用化肥少。第20题,水稻喜湿喜热,而黑龙江五常纬度高,热量不足,不利于水稻种植,机械化和水利设施建设不能改变其热量条件,只有培育和引进耐寒的水稻品种才行。第21题,东北地区平原区是主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应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西部草原区发展方向是畜牧业生产;山区农业的发展方向是林业为主。下图是东北地区中部和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读图完成2223题。22东北地区这种农业生产模式的优点是()有效保护了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促使中部产粮区粮食就地转化密切了中西部的协作关系形成有机联系的产业链条,充分发挥了地区优势ABCD23东北地区牧业发展重点是 ()A退耕还草,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和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B继续加大粮食种植,提供大量饲料,发展饲养业C发展以屠宰为主的原料型生产D围绕本地区城市消费需要,发展乳畜业生产22A23.A第22题,东北地区这种农业生产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优点包括:有效保护了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促使中部产粮区粮食就地转化,密切了中西部的协作关系,形成有机联系的产业链条,充分发挥了地区优势。第23题,根据图中叙述,东北牧业应该注重退耕还草,建立人工草场,发展畜牧业。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读“2015年京津冀地区蔬菜生产区域分布图”,完成2425题。2015年京津冀地区蔬菜生产区域分布图24与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相比,冀北高原种植错季蔬菜的优势条件有()夏季气候凉爽光照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 土壤肥力高水资源丰富ABCD25京津冀地区各蔬菜生产区的发展方向合理的是()A都市型蔬菜生产区建立规模化、专业化基地B山地丘陵蔬菜生产区打造优质生态特色基地C山前平原蔬菜生产区建立大型出口创汇基地D冀东南蔬菜生产区积极发展采摘、观光基地24A25.B第24题,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是夏季风的迎风坡而降水多,较冀北高原水资源更丰富;冀北高原海拔高而夏季气候凉爽,降水少而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多为冲积扇而土壤更肥沃。第25题,采摘、观光基地适宜在城市周边发展;山前平原具有土地规模大的优势,可发展规模化、专业化基地;山地丘陵地区环境质量好、农业种类多样,适宜发展优质生态特色基地。二、综合题(共50分)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黄土高原地区煤、稀土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曾是植被茂密的地区,但在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的影响下,现在变成了沟壑纵横的地区。近年来,黄土高原通过基本农田建设,实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和生态修复、建淤地坝等,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12万平方千米。下图为黄土高原示意图。材料二鱼鳞坑是陡坡地植树造林的一种工程措施。下图是鱼鳞坑剖面示意图()和平面排列示意图()。(1)分析图中甲地水土流失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环境的影响。(3)有人认为需要在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建设鱼鳞坑,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需要从地形、降水、土壤、植被等方面分析。第(2)题,需要结合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从水土流失对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的影响分析。第(3)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赞成与否皆可。若赞成,则结合鱼鳞坑的图示可知,能拦截地表径流,有利于治理水土流失;若不赞成,则根据示意图中的引水沟可判断,鱼鳞坑会对地表造成破坏。答案(1)地表覆盖着疏松的黄土层,垂直节理发育;位于季风区,降水变率大、多暴雨等。(2)使地表崎岖;土壤肥力降低;植被覆盖率下降;气候趋于干旱;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河床,易造成洪涝灾害。(3)赞成。利用鱼鳞坑拦截坡面径流,可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增大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或不赞成。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大力建设鱼鳞坑会破坏原有生态环境,在短期内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27(13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科罗拉多河,发源于美国落基山脉西坡,该河主要依靠河源区的冰雪融水与流域降雨补给,上游水量较丰,中、下游水量渐少。至20世纪80年代,44座大坝和无数的水利工程,标志着该河开发的完成,河水被水渠和管道输送至流域内的众多城市,荒漠内一个个灌区使该地成为美国西南的大粮仓。电力供应支撑了美国西部的经济发展。流域内七个州通过协议分配水权。总人口从1900年的275万增加至近6 000万。目前该河的水资源利用率超过100%,自1998年起,该河几乎没有成功入海,缺水程度名列世界第6位。(1)简述科罗拉多河下游水量较少的自然原因。(2)依据材料分析当地对科罗拉多河治理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及所带来的效益。(3)说明对科罗拉多河的过度开发利用可能导致的问题。解析第(1)题,应从降水、冰雪融水两种形式的水量收入和下渗等水量支出的角度分析。第(2)题,由材料知,治理措施包括大坝、水利工程、输水通道等;其效益从供水、供电两个角度分析。第(3)题,应从河流、农业、工业、城市的角度分析。答案(1)受副高控制时间长、区域广,盛行下沉气流,且受(地形)高大山脉阻挡,水汽少、抬升弱,降水少;流经干旱区和荒漠地区,蒸发下渗严重;融水补给有限,上游水系补给不足。(2)修建多个水利工程(水坝、输水通道)为周围的城市提供水源,为农业提供灌溉用水,为美国西南部各州提供丰富电力。各州之间达成分配协议,保证了水资源的公平利用。(3)水资源使用殆尽,出海口断流,河口三角洲生态受到严重威胁;鱼类洄游线路被切断,雨季河水涨落的巨大落差被遏制;峡谷独特的环境平衡被改变;流经干旱地区,过度重复利用水资源引发严重的盐碱化问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生活污水与工矿企业的污染事件难以杜绝。28(13分)读“安徽省和河南省地图”,结合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甲 乙材料一安徽是我国农业生产大省,2016年夏粮总产量达到1 387.7万吨,处于历史产量第二高位。从自给不足到“中部粮仓”安徽粮食30年增产300亿斤。材料二河南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肉类食品、速冻食品、方便面、饼干、调味品生产加工基地,拥有“双汇”“思念”“三全”等众多知名品牌,其速冻食品更占据了全国60%的市场。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升级和产品更新,河南已从“中国粮仓”变成了“国人厨房”。(1)与河南相比,安徽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主要有哪些?(2)分析河南发展食品加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3)根据材料概括河南由农业大省转变为农业强省的措施。解析第(1)题,河南位于淮河以北,安徽位于淮河以南,主要是气候和作物种类的差异。第(2)题,食品加工业是以农产品为加工对象的工业,河南是主要的小麦产区,原料丰富;人口多,提供市场和劳动力;交通便利。第(3)题,河南省农业的发展方向为本题主要考查点。答案(1)纬度较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