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学位论文-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来增加企业价值的研究.doc_第1页
硕士学位论文-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来增加企业价值的研究.doc_第2页
硕士学位论文-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来增加企业价值的研究.doc_第3页
硕士学位论文-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来增加企业价值的研究.doc_第4页
硕士学位论文-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来增加企业价值的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代码:10254 密 级: 论文编号: 上海海事大学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硕 士 学 位 论 文MASTER DISSERTATION论文题目: 通过加强内部控制 来增加企业价值的研究 学科专业: 会计学 作者姓名: 邢天宇 指导教师: 金丽玉 副教授 完成日期: 二O一O年六月 论文独创性声明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同意上海海事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上网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经济一体化的浪潮迅猛席卷了全世界,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正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全球性市场的建立更加剧了竞争的剧烈程度,企业如何才能保持不断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已成为各个企业共同关注的话题,企业的成长意味着永续经营和可持续发展,而企业价值提升是永续经营的前提。企业的价值就在于其创造价值的能力:不断的为顾客、员工、股东和社会创造价值,并最终实现企业自身价值的提升,研究如何提升企业价值、企业如何创造价值将成为具有现实和学术双重意义的重要课题。现今的很多企业都在积极地将寻找实现企业价值的增长的各种途径,其目的就是提高企业的效益,维持企业的生存,在此基础上寻找一条适合本企业的发展道路。按照现代管理学的理论,人类的管理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控制活动则是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是为了确保组织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计划能够得到实现。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可以被企业用来对企业的各种业务活动进行管理,尤其是对企业业务活动中所存在的风险进行预测、评估、管理。近些年来,由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失效而导致的企业舞弊,企业破产,财务人员管理混乱,信息沟通不畅的例子屡见不鲜,因此加强内部控制也成为了企业内部发展的一个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很多企业认识到,加强内部控制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论文将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来提升企业价值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对企业价值提升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其思路是以企业价值和内部控制相关性的理论框架的整合建立为前提,然后基于我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五大要素的提出为基础,对企业内部控制机制进行设计,其目的是通过这些内部机制来保障企业价值的增值过程的顺利。在学术和理论的层面上,加深了对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价值增长所起的作用的认识,更好的使我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提高企业价值方面发挥其指引的作用。在现实意义上,也有助于企业进行各种管理,不断提升企业价值,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有利的方法。创新之处在于以内部控制为手段来研究企业价值提升问题,特别是引入了我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从而将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很好的结合了起来。传统意义上的企业价值是通过一些数据或数值来体现的,然而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来提升企业价值则形成了新的思路,成为企业迅速增长的捷径。关键字:内部控制,企业价值,增长途径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market integration, rapid wave swept the world, enterprises in their economic environment is undergoing significant changes, the formation of global markets is exacerbated by fierce competition, firm how to keep growing in the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in an invincible position, has become a common concern to theorists and industry topics, business growth meant that sustainable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nhance enterprise value is always continued operation of the core. Business value lies in its ability to create value: keep customers, employees, shareholders and the community to create value, and ultimately enhance the value of the enterprises themselves, to study how to enhance enterprise value, enterprise value will become how to create practical and academic significance significance of an important issue. Today, many enterprises are actively looking for business value will increase the variety of ways, the purpose is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to maintain the existence, on this basis to find a development path suited to this enterprise. In accordance with modern management theory, management of human activities is a purposeful activity, control activitie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management activities. Control is to ensure that organizational goals and the plan for this purpose can be realized. Internal control is an important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mponents. Internal control as a management tool, can be used to enterprise business operation,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activities of management, particularly in the enterprise activity to predict the existence of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In recent years, due to failure of internal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resulting fraud, bankruptcy, financial personnel management confusion, poor communication is not uncommon, thus strengthening the internal control within th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cause for concern and consider the problem. Many companies recognize, strengthen internal controls has come to a critical state. Papers will strengthen internal controls to improve corporate value as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research on the business value of upgrading a new idea put forward. The idea is based on business value and relevance of the objectives of internal control theory, process theory, information theory, the integration of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s to establish the basis to explai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enterprise value and internal control relevant. Based on the internal control and basic norms of the five elements of the proposal, the internal control mechanism for enterprises to design, its purpose, internal mechanisms protect the enterprises Value-added process smoothly. Academic and theoretical level, deepening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the enterprise value the role of knowledge, the better to make the basic norms of internal control to play in improving the business value of their guidance role. In the real sense, also contribute to a variety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continue to enhance corporate value and business development for enterprises to provide a favorable way. The innovations in the internal control as a means to study the business value of upgrading, especially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basic norms of our internal controls, internal control and thus the value of good corporate combines. Traditional enterprise value or value by some data to be embodied, but by strengthening internal controls to improve corporate value of the formation of a new way, a shortcut to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enterprise.Xing Tianyu(Accounting)Directed by associate professor liyu JinKEYWORDS: internal control,enterprise value,growth path 目 录第一章 引 言1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1第二节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路径2第三节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3第二章 国内外的文献综述4第一节 内部控制的文献综述4第二节 企业价值的理论发展与相关文献6第三节 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关系相关文献综述7第四节 本章小结7第三章 内部控制和企业价值的相关概述9第一节 内部控制的相关概述9第二节 企业价值的相关概述11第四章 基于企业价值增值目标构建企业内部控制的机制14第一节 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的理论框架的建立过程14 第二节 构建企业内部控制的机制21第五章 加强内部控制提升企业价值的建议29第一节 财务角度的企业价值增值的途径分析29第二节 非财务角度的企业价值增值的途径分析35第三节 小结42致 谢43参考文献44IV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来增加企业价值的研究第一章 引 言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管理,哲学上说实践产生认识,认识反过来也可以指导实践。改革本身就是一种实践。那么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终极目标是通过各种渠道的方式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其前提是企业要加强内部的各方面的管理。管理在现代企业的地位已经是不言而喻了。如果一个企业的管理较差,管理层对员工的命令不能及时传达,即使企业对经营目标明确,企业内部的业务活动也无法正常运行。而企业价值的来源在很大的程度上来源于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也就是说自由现金流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企业价值的大小。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资本成本越来越受到重视,资本市场越来越看重企业未来获利的能力,那么企业价值作为长期衡量企业利润的指标越来越得到世人的关注。本文的目的是: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出发研究提升企业价值的增长问题,找出企业价值增长的途径。企业价值的增长可以达到企业增加其知名度,达到企业所希望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以维持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并参与社会的经济竞争。企业的成长意味着永续经营和可持续发展,企业价值提升是永续经营的核心。企业的价值就在于其创造价值的能力:不断的为企业创造价值,并最终实现企业自身价值的提升,研究如何提升企业价值将成为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传统意义上的企业价值是通过一些数据或数值来体现的,然而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来提升企业价值则是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资源配置,成为企业迅速增长的捷径。以往的研究重视从数据和数值上体现企业的价值的增长,而对企业价值的背后的内部控制所发挥的作用认识不足,本文着重从改善内部控制的角度找到提高企业价值的途径。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使企业的管理质量得到保证,而管理质量的好坏又间接或直接的影响到企业价值的升降。那么对内部控制优化的本身研究企业价值增加就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而对企业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提高企业价值,保证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的实现,借此来保证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所以企业通过内部控制的角度研究企业价值的增长是有必要的,由此提出本文所研究的问题。第二节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路径本文的结构分五大部分:引言,国内外的文献综述,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概述,基于企业价值增值目标构建企业内部控制的机制,加强内部控制提升企业价值的建议。第一章引言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提要和方法,本文的创新点。第二章通过国内外文献的叙述,指出前人在内部控制和企业价值研究的内容。通过对前人的文献的借鉴和发现前人文献的不足,提出自己新的思路,即通过改善内部控制提升企业价值的思路。根据第二章提出的思路,引入第三章内部控制和企业价值的相关理论,首先主要介绍内部控制的概念与基本特征,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内部控制的对象及其作用。本章通过内部控制的概念与基本要素,这样可以对内部控制的构成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及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其内部控制作用在每个阶段中的作用以及其作用的变化。在后面介绍内部控制在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因为内部控制的改善促使企业价值的增长,必定存在内部控制的管理控制功能,否则空谈促使企业价值的增长是不合理的。在企业价值的相关理论方面,主要介绍了企业价值的定义,主要为了了解企业价值的构成,避免对企业价值的概念产生模糊的认识。本章通过介绍企业价值的影响因素,这一节的目的就是首先通过寻找哪些因素可以影响企业价值。在这里引入了企业价值的现金流量贴现模型,一个目的是从财务角度影响其企业价值的要素;另一个目的是通过下文将其模型与我国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相结合,发现两者的关联性,最终找到企业价值提升的途径。第四章首先建立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理论框架建立,进一步从理论框架的形成过程的角度阐述了内部控制和企业价值相关性。后基于我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的五大要素和提升企业价值的目的,对内部控制的机制进行了相关设计。为第五章通过内部控制的改善,进而提升企业价值打下基础。第五章介绍提出通过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来提升企业价值的相关建议,本章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来提升企业价值的途径分为财务途径的分析和非财务途径的分析两个方面来阐述,并着重以通过以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的五大要素以及其相关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设计为基础,找出企业价值提升的建议对策和途径,为提升企业价值打开一个新思路。本文按照实事求是的理念,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论述本篇文章。本文主要采取规范研究的理念去探索如何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去看待企业价值增长的问题。本文主体运用规范研究方法,主要用于分析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各自的概念与特点,探求内部控制和企业价值的内涵及相关理论,并适时通过运用一些图表法和举例法作为辅助来分析说明其相关问题,以支持本文的文字说明,从而更好的说明内部控制和企业价值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并基于我国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五大要素的所设计的内部控制机制去探索促进企业价值增长的新途径。在本文的论述中,运用了将文字分析与图表流程定性分析相结合、将理论探讨与实际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以寻找企业价值提升的途径为根本目标,通过全面对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的关联性的理论分析和相关内部控制机制的设计,提出了加强内部控制提升企业价值的路径。第三节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本文的两个创新点:(一)本文通过内部控制和企业价值理论框架的构建,在目标论、过程论、信息论三大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证明了企业价值和内部控制之间是存在相关性的。 (二)本文中的另一个创新点,就是利用我国内部控制的基本规范五大要素内容,并基于企业价值与内部控制之间的相关性框架的构建,设计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机制。通过这种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提出了提升企业价值的相关建议。本文为企业提升企业价值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并加强了可操作性。本文的不足是:(一)企业价值实现增值的途径可能会受到企业自身实施的难度以及外界环境改变所带来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这种实施中所存在的困难。(二)另外,如何汲取COSO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中的合理部分为我国的内部控制所借鉴,不断提高我国企业的价值,也需要进一步探讨。(三)在内部控制机制设计时,是以我国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的五要素的提出为基础的,没有考虑其他的内部控制框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研究来充实完善。第二章 国内外的文献综述第一节 内部控制的文献综述一、国外内部控制文献综述国外对内部控制和企业价值关系的研究总体来说要早于我国。真正的内部会计控制概念的起源于1934年,美国首先提出了“内部会计控制”的概念。1949年美国会计师协会对内部控制首次做出了如下权威定义:“内部控制是企业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以贯彻执行的计划和采取的各种方法及措施。”此定义进一步的指出内部控制不只限于与会计和财务部门直接有关的控制方面,它还包括预算控制、成本制度控制、报告制度控制、人员管理控制等等。1981年,国家会计师联盟发布的第6号国际审计准则提出:内部控制是为实现组织管理目标而制定的计划以及所采取的方法和程序。这个规定明显受了美国注册公共会计协会的影响。另外,该准则还特别提到监督的重要作用。 1986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发布的第12届大会声明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应该包括组织结构、方法程序和内部审计,这里正式将内部审计划入内部控制范畴。 1988年,美国注册公共会计师发布的第55号审计注册说明书以内部控制框架概念代替了内部控制制度概念,提出内部控制框架应包括控制环境、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这些内容应该说是反映了企业各管理层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执行。 1992年,美国防止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提出了五要素内部控制理论,该报告将内部控制要素分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监控。该理论提出后,很快被各国政府审计和民间审计所接受。相关内部控制的文献如下:Gonzalo Ramos-Jimenez, Jose del Campo-Avila, 和 Rafael Morales-Bueno在利用内部控制来引导决策树的执行一文中运用内部控制的概念应用到了决策树的概念中,运用了CIDIM的方法发展并从此角度引入分析了决策树的概念。Jacqueline S. Hammersley 、Linda A. Myers和 Catherine Shakespeare在市场反应的内部控制弱点披露(2007.3)一文中阐述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披露是如何受到市场影响的以及在萨班斯法案下的内部控制缺陷的种种特点。他们认为对有关企业信息内容的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披露取决于内部控制缺陷所导致的安全性程度。但是这样的评述并不太确切,因为企业内部控制受到外部国家政策的影响,片面的这样论述,过于牵强。Arnold Schneider和Bryan K. Church在审计师对内部控制的意见对贷款决策的影响一文中指出:带有不利影响的内部控制意见可以发掘这样一种保证,这种保证是由作为一个整体的财务报表无保留意见所提供的。而且还在文章中指出这种带有不利影响的内部控制意见在贷款者的评估中出现了不利的影响。Dva1d M.wi11is对内部控制进行了调查研究,他认为公司可以在内部控制报告中与股东讨论公司采取的策略并参与公司政策的制定,当公司处于有效的内部控制之下,公司提供的内部控制报告可以对公司的各项活动进行指导。从这一点看,内部控制报告有利于增加企业价值。二、国内内部控制文献综述我国内部控制理论研究起源于20世纪八十年代,但与西方内部控制在近20年的快速发展相比,我国内部控制理论研究亟待加强。具体的研究成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内部控制框架的建设上:阎达五、杨有红在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2002)中指出内部控制框架与企业治理机制的关系是内部管理监控系统与控制环境的关系。在现代企业制度的条件下,公司作为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济主体,以管理监控为主的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保证公司政策的执行和公司管理目标的实现上。从我国目前企业管理的现状看,内部控制建设上一步到位地完全达到COSO委员会的理想框架的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应该抓住关键因素,有步骤、分重点地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在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2000.5)中从控制论原理出发,对内部控制做了多各方面的理解;在研究了内部控制理论的最新进展,即COSO报告的起源、具体内容及创新特点之后,认为该报告对构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综合框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和团体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准则或指南,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一个框架和参考。内部控制的公司治理与组织结构研究上:杨有红、胡燕在试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对接(2004.5)中指出内部控制系统局限性的克服,不仅仅需要内部控制自身的完善,还取决于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两者的有机结合。内部控制信息化方面:邓肇翼在会计信息化下企业内部控制研究(2009)中分析了我国进入信息化时代后,系统的分析了我国的内部控制的控制形式程序化,控制内容的数据化,控制范围延伸化,控制技术现代化,控制重点集中化五大特点,并指出了我国内部控制在软件设计和信息安全性方面的不足以及相应的改革措施。西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赵爱玲在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与报告体系的(2009)中要求建立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制度,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的信息披露,还要求尽快发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具的相关准则。内部财务控制方面:汤谷良在公司治理与财务控制(2003.1)中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对财务控制进行重新的定义,认为财务管理已经脱离于财政管理而独立于政府,并应与公司的管理本身有机的结合起来。在财务控制的改进方面上,要求财务控制的主体、目标、客体和方法的重新定义,强调具体实施方法与控制系统架构之间的融合。纵观东西方内部控制:其共性表现在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由单纯的会计控制扩大到了企业各个管理层面,并形成了内部控制的比较完整的一个框架。同时认识到了内部控制在企业中所发挥的监督控制作用的重要性。第二节 企业价值的理论发展与相关文献二十世纪中期以后,企业价值的理论开始发展起来。随着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经济金融化提高了整个经济系统流动性的同时,风险也在不断地加大。对企业风险、收益、价值的界定、衡量,已经成为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重点关注的方面。投资者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并据以做出相应的决策,从而保证其投资收益的实现。企业财务人员通过对企业价值的评估,计算出企业的真实价值,并据此得出科学的投资与融资决策,不断提高企业价值,增加所有者的权益。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已经由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逐渐向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方向转变。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财务上的经营,通过财务政策的改善,充分利用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与收益的关系,保证将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应满足各方利益关系,不断增加企业财富,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已经成为一切财务管理核心工作。国内外的企业价值相关文献:David A. Bray 在企业价值的信息系统一文中从信息系统的角度评述了企业价值,本文认为信息可以对企业价值的增长有辅助作用,认为企业可以利用信息系统的改善来提高企业价值。KARIYA Takeaki在企业价值产生过程管理和无形资产一文中阐述了企业价值产生的流程,在这一流程中着重侧重于企业通过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来促进企业价值增长。王成勇在基于自由现金流量的价值评估一文中指出了我国企业价值评估的状况,详细讲述了自由现金流量法在对企业价值评估方面的应用。谢获宝、刘波罗在企业价值的内涵及其提升策略分析一文中解释了企业价值的真正内涵,对人们以往的企业价值的概念做了一些纠正,指出企业价值是一种整体价值而并非企业所有资产的价值的加总。在上述所有的相关企业价值的文献中,不约而同的都提到了价值评估和自由现金流量的概念。可见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是密切相关的。企业价值的提升必然与自由现金流量的改善有很紧密的关系。第三节 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关系相关文献综述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关系的相关文献较少,国外较为典型的有史蒂文鲁特(Steven Root)在超越COS0:加强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一书中指出内部控制可以加强企业的管理,他认为公司内部不断增加对内部控制概念和方法的了解和应用,并且对内部控制的自身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样就会更好制定公司治理方面的关键决策,从而企业增值的效果就可以得到强化。在国内的相关文献主要存在三种研究:(一)目标论。此观点主要是从内部控制的目标出发,对内部控制目标进行确认,通过保证会计质量,提高经营效率,最终达到促进企业价值增值的效果。(二)过程论。这一理论主要是从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活动控制过程出发,研究内部控制在企业内部实行的业务控制活动过程与企业价值的增长与否是有关的。(三)信息论。这一理论从信息传递的角度,论证内部控制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应用与企业价值增长与否是有关的。第四节 本章小结综上,在相关的企业价值和内部控制的相关文献中,分别涉及到了自由现金流量和控制管理的概念。由于价值评估本身就是一个管理过程,而在评估当中涉及到了自由现金流量,其确认当中又必然要考虑到诸多风险因素,管理因素,这些因素是需要预测和加以改善的。再者,内部控制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必然要对企业的风险和经营加以控制和管理。所以通过改善内部控制提升企业价值的方案就产生了客观的可能性。因此找到内部控制方式的改善方法,对企业价值的提升有诸多帮助。以往的文献大多数围绕着内部控制的框架构建问题以及企业价值评估方面,很少涉及到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出发研究企业价值的增值问题,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对内部控制的加强找到提高企业价值的途径。第三章 内部控制和企业价值的相关概述第一节 内部控制的相关概述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193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发布的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文告中,但其目的仅仅局限于为了保证现金和其他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核查账簿记录准确性,而在公司内部采用的各种手段和方法。1983年,IASB(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内部审计标准声明第1号控制:概念和责任指出控制既可以存在于组织内部,也可以存在于组织外部。该声明进一步指出,内部控制的范围应该包括对组织内部控制系统的适当性和效果以及执行指定任务的质量进行的检查和评估。在国内,郑石桥首先提出了“融于管理机制的内部控制理论”。该理论的认为,内部控制存在于企业的各种管理当中,内部控制的要求应当体现在管理体系设计当中,将内部控制和管理体系有机融合起来。该理论还认为,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重要组成部分,风险管理目标的设立为内部控制设计与实施提供了条件,内部控制以风险评估为基础,并应当对内部控制的控制结果予以评价。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有效进行,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避免舞弊和错误,从而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内部控制是一项重要的管理职能和市场经济的基础工作,是随着经济和企业发展的不断改进的控制体系,实质上是一种机制。内部控制通过企业内部制定的一系列制度、组织、管理和会计流程的规划,以及必要的措施,对企业进行宏观和微观层次的管理。二、内部控制的对象内部控制根据控制对象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种:内部会计控制,内部管理控制,内部制度控制。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是针对会计流程中的凭证、账簿、报表等方面所进行的控制。主要作用是确保完整、精确地记录一切合法的企业经济业务,并及时发现和更正会计整个流程中的错误,最后要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无误。内部管理控制包括人员管理控制和资产管理控制。人员管理控制体现在会计流程的执行过程中。会计流程周期性的周转和会计信息的传递均需要企业的各层管理人员的协作分工进行。这主要包括牵制和稽核制度。牵制制度以一种会计管理为核心的体系,主要以人员的职责分工和会计业务的流程为实施对象。通过对实施对象的适当安排,可以使处于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起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作用,从而确保错误和舞弊的情况出现。稽核制度主要是针对会计人员在会计流程中工作效率的监督而产生的一种内部审计制度,通过内部审计机构或者会计主管以及相关人员对会计各个流程产生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反复的验证和校对,最终查找出数据和信息的错误来源,从而明晰会计各级各部门所应负的责任,从而保证会计流程的正常运行。资产管理控制是指为了保护实物资产安全完整所进行的控制。主要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保证实物资产的收发金额的正确性;保证实物资产在流通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定时清查财产,确保账实相符;确保各类资金的金额的正确确认和计量。内部制度控制,是企业对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与评估,形成书面报告,最终要做出相应的反馈的过程,这也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之一。三、内部控制的主要作用内部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健全的内部控制,可以在会计信息的收集、类别划分、记录和汇总过程中将其加以控制,从而准确地反映企业各类业务活动的现实情况,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误差和错误,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防范企业经营中的各种风险。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要达到既定的目标,就必须对其企业运作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应对企业各类风险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式。它首先要对企业风险进行有效评估,从而加强对企业经营中易出现风险环节的控制,尽最大可能将企业的各种风险消除或降低到某种程度。确保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体制完善的内部控制能够科学有效地监督和控制财产物资的营业以及投资等各个环节,从而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并能减少各种损失和浪费现象。 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利用政府机关、企业等各部门的制度规划将企业的生产、销售、财务等各部门的活动与其工作目标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各部门的活动发挥整体性的作用,以顺利达到企业的既定目标,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可以采取严密的监督与考核机制,这样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工作的进度与效率情况,加之合理的奖惩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及潜能,进而促进整个企业活动效率的提高。减少或消除企业舞弊现象的产生。通过严格的企业内部监督制度及时发现舞弊行为,可以将企业的损失降到最小程度。内部审计是对舞弊的监督检查的一个主要手段。内部审计源于企业内部,对企业实际经营状况、财务状况比较敏感,易于捕捉到企业的危险信号,反应也会更灵敏,可以及时发现并尽早减少或消除舞弊行为。此外,内部审计程序的存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舞弊主体带来一定的威慑作用。第二节 企业价值的相关概述一、企业价值的定义从企业的整体观念上来讲,企业价值是一种整体价值。哲学中的整体是指由事物的各内在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企业整体是指由企业的资产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企业是由各种资产组合而成的整体,但是它不是企业各种资产的简单相加,而是有机的结合。这种有机的结合,使得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各资产所没有的整体性功能。企业的整体性功能表现为它可以通过特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股东增加财富,之所以企业整体具有价值,在于它可以通过整体性功能为投资人带来自由现金流量。从企业价值的获利角度来讲,企业价值是由企业的现存获利能力和潜在的获利机会决定的。企业价值是企业现存获利能力价值和潜在的获利机会价值之和。随着技术的革新和企业投资的热潮,高新技术企业大量涌现和应用,我们清楚的认识到,企业价值不仅仅取决于由企业现在的能力可预见的收益大小,也取决于企业未来拥有投资机会的多少以及企业的决策的制定。企业未来所拥有和把握的新的投资越多,做出的决策越合理,则企业未来获利的机会也就越大,获利机会的价值越大,这些价值的大小间接地通过企业未来可预见的收益中体现出来。从市场交换和财务角度来讲,企业价值是该企业预期的自由现金流量通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贴现率折现的现值,它与企业的财务决策有关,体现了企业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以及持续经营能力。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能够在市场中进行交易,主要是由于企业是具有获利能力的实体,企业可以通过这种获利能力提高企业自身的价值。在财务管理学上说,企业价值可定义为企业通过对价值管理,使企业利益受益者均能获得满意回报的能力。企业的价值越高,企业提供给受益者回报的能力就越高。综上所述,企业价值反映了企业在过去和现在的基础上的获利以及发展能力,也反映了企业的投资者的一种预期。企业价值是指通过企业系统内部繁多的资源以及其有机组合的价值,所表现出来的企业盈利以及成长的一种能力。本文着重从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的折现值之和的角度去研究企业价值的增值。第四、五章所涉及的企业价值和企业自由现金流量分别是指企业实体价值和企业实体自由现金流量,下文不在做区分。即本文所要研究企业资产的总体价值,即狭义的企业价值,不研究企业资产之间的相互组合作用产生的价值。 二、影响企业价值的因素影响企业价值的因素分为两个方面:财务因素方面和非财务因素方面。财务因素方面影响企业价值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企业自由现金流量和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企业自由现金流量,就是企业产生的、在满足了再投资需要之后剩余的现金流量,这部分现金流量是在不影响公司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可供分配给企业股东(和债务人)的最大现金额。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是指企业以各种资本在企业全部资本中所占的比重为权数,对各种长期资金的资本成本加权平均计算出来的资本总成本。其中的长期资金包含了企业股东所拥有和控制的自有资金和对外借入的债务资金。通过企业价值的定义,可以引入现金流量贴现模型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现金流量模型包含两种形式:股权模型和实体模型。企业现金流量贴现模型中的实体模型是企业价值评估模型中最基础的模型,同时也符合企业价值是企业在其未来经营期间内所获得的现金流量的定义。其公式表示如下:其中:为第t年度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表示为企业每年的(第t年)自由现金流量=息前税后利润+折旧与摊销营运资本资本支出;r为贴现率(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r=债务税前成本*(1-所得税税率)*债务比重+权益成本*权益比重 ;n为年限;PV为企业价值。因此,从现金流量贴现模型的公式可以看出,可见企业自由现金流量、加权平均资本以及年限n的变化直接可以改变企业价值的大小,它们都属于企业价值的影响因素。也可以采用股权模型的方式表示企业价值,这时候就变成了股权现金流量,其公式为(每年)股权现金流量=息前税后利润+折旧与摊销营运资本资本支出利息费用。r的贴现率就变为了股权资本成本。非财务方面,企业应该考虑非财务的管理因素、制度因素两个方面。非财务的管理因素是指抛除企业在企业管理当中除去财务管理因素所进行的管理活动。从非财务的管理因素的角度出发,因为企业的非财务的管理的好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绩效的好坏,如产品创新,发掘新的客户,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缩短企业商品的生产周期,加强企业的收入和成本环节的管理等等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企业生产,销售等环节,进而影响到企业价值的大小。就企业而言,企业的使命是为企业产生价值。单纯机械呆板的进行生产加工并不能保证企业价值的增加。也就是说企业的自身管理在企业整个的运营环节中起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再者,人力资源管理也是很重要的。这主要取决于员工和顾客,也就是“人”。对员工来说,主要采取一些奖惩措施,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而采取的措施,员工的积极与否,直接影响企业价值的产生。对于顾客来讲,主要是是顾客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如何。企业要不断满足顾客的需求和偏好,顾客对企业的服务和商品评价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信誉和商誉以及对外界消费人群的偏好。企业还应该着重挖掘人力资本,主要通过加强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员工业务的熟练程度、技能和知识水平,这些将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企业价值的增加或者减少。毕竟人的体力劳动在以后的工作中扮演的角色将会越来越少,人的智力开发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成败。最后,当今是信息社会,信息作为企业管理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信息的获得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够得到准确的信息,只有企业及时的得到企业所需要的市场和人才信息,才能准确的利用这些信息吸引人才并及时把握市场的动向和时机,从而更好的间接利用这些信息提高企业价值,否则企业将会因此损失良机,从而可能导致企业价值在一定程度内的降低。制度因素要求企业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企业的发展阶段和企业决策来决定企业各类活动的规模和发展模式。企业制度因素的完善与否,必然对企业活动产生指导性的影响,从而影响企业价值的大小。要指出的是,无论财务方面的因素和非财务方面因素都是相互融合的,不是相互割裂的,各个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影响企业价值的大小。第四章 基于企业价值增值目标构建企业内部控制的机制本章通过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理论框架的建立和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五要素的提出,构建了促进企业价值增值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 第一节 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的理论框架的建立过程在我国,关于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的主要理论有目标论,过程论和信息论三个方面,关于企业价值的表示有企业现金流量贴现模型。下面主要通过将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的三个理论结合企业现金流量贴现模型进行说明,建立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的理论框架,旨在证明内部控制和企业价值存在相关性。一、现金流量贴现模型中股权模型的引入本文第三章的影响企业价值因素部分中引入了关于企业价值的现金流量贴现模型。根据现金流量模型,我们知道企业价值可以由现金流量贴现模型中的股权模型予以表示。其公式为:其中包含:年限n;第t年(每年)股权现金流量;股权资本成本r。在运用现金流量贴现模型分析时,模型中包括两个基本变量:企业股权现金流量和股权资本成本r是决定企业价值的主要因素:(一)企业(每年)股权现金流量。(每年)股权现金流量=息前税后利润+折旧与摊销营运资本资本支出利息费用。其中,扣除企业外收支的影响,有:息前税后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投资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