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专业论文)亦现实亦超越——唐君毅人生哲学的一种解读.pdf_第1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亦现实亦超越——唐君毅人生哲学的一种解读.pdf_第2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亦现实亦超越——唐君毅人生哲学的一种解读.pdf_第3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亦现实亦超越——唐君毅人生哲学的一种解读.pdf_第4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亦现实亦超越——唐君毅人生哲学的一种解读.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亦现实亦超越乃唐君毅人生哲学之脉动 在唐君毅那里 现实就存在的状态而言 有静态层面的现实 如人生所依托之实物 有动态的流动层面的现实 如情感 事件 情态或环境等 唐君毅所谓 超越 即超拔于现在实有 不在其内 不拘于原来之域 超越有高于现实的物上之特征 唐君毅学贯中西 博通古今 他崇儒尊佛尚道 这是其亦现实亦超越人生哲学的情 感根基及中哲思想渊源 对于西方的柏拉图 叔本华等人的人生思想唐君毅也广有采纳 唐君毅以为人超越一切现实苦难以达心灵之宁静 这是一种动态的人生平衡 唐君 毅把能否超越现实自我限制作为道德衡量的标准 在唐君毅的爱情哲学里 心的超越性 是爱情坚贞的内在保证 唐君毅以为人之志在求仁 在实现社会文化理想 以上是为唐 君毅亦现实亦超越之人生思想展现 唐君毅的各层人生境界是在破除中求人的宇宙生命 精神的永生 唐君毅认为超越的必然性与可能性在于心本体的超越本性 而超越的实现本身则是 一条即现实即超越的路子 具体的超越方法有 反观 抽回 忘却 承担等 但是唐君 毅的超越理境沟通着现实 是一个离开现实又对现实回归的完整过程 对唐君毅人生哲学的总体领略 能启迪人们以超然的态度临于现实而立于现实 现 实不是苦的拘役 而是宇宙生命自然流动的平静与从容 关键词唐君毅人生哲学现实超越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b o t l l 臼铷1 s c e n d e n c y 锄dr e a l i s mi s 仕i ec l u e so ft a n gj u l l y i sl i f e p m l o s o m l y h l 廿1 e 也e o 巧 o f1 锄gj u 工l y i s t 1 1 eb e i n gf o mo fr e a l i s t i cc o n c l u d e st l ol a y s b o mg t a t i ca n dd y n a r n i c f o r e x 锄p l e t h ep r a u c t i c 2 l lt l l i n g sw i l i c hp e o p l er e l yo ni 1 1t h el i v e sa r e 也es 枷c a n ds e n t i r i l e n t 碉嘶r s a n dc 沁u m 比1 1 1 c eb e l o n gt 0m ed y n 锄i c m l1 h g s 缸 觚s c e n d e n c y m e a n s s c e n d i n gt l l e 浏i s t i c 删i n g s n 锄e l yb e i n go u t t h et r a 咀s c e n d e n c yh 嬲n l ec h 缸a c t e r i s t i c o fh y p e r r e a l i s t i c t 趾gj u 玎昕i se m d i t ea n di i 怕n 1 1 e d a i l d h e r e g a r d sc o i 面c i a 血s m t a o i s m 锄d b u d m s mv e r yl l i g l d y 1 1 1 e s ea r ee m o t i o n a lb a l s e 趾di d e a l i s t i cs o u r c e f u n l l e 眦o r e h e a b s o r b sa c a d e 础ct l l o u g b t 舶mo c c i d e n t a lp l a t o s c h o p e l l l l a u e r a 1 1 ds oo n 亿m gj l m i 曲i r 止sm a tp e o p l ec a nn o ta t t a i np s y c l l i cp e a c et h r o u g h 仃a n s c e n d i l 培a l lo f t h e r e a l i s t i cm i s e r y w 1 1 i c hi sd y n 锄i cb a l a n c eo fl i f e ni sc r i t e r i o nt 0w e i g hm o r a lw h e t l l e r 仃a n s c e n d i i l gm el i i 血o fr e a d i s t i ce g oo r1 1 0 t h l1 抽g sl o v e p 1 1 i l o s o p h 弘血e 仃a n s c e n d e n c yo f m i n di si n t e m a lg u a r a n t e eo f 铽t h 向1 1 0 v e p e o p l e s 锄b i t i o ni st 0p u r 蚍eb e n e v 0 1 e n c e a n d r e a l i z ei d e a lo fs o c i a lc u l t u r e a 1 lo fm ea b o v ea r et l l er 印r e s e n t a t i o no ft a n g sl i f e p 1 1 i l o s o p h y t h el i f eb o 啪o fa l l l a y e r so f1 h g si st 0p u r s u ee t e m a h l e s so fp e o p l e ss p i r i ti i l m ec o u r s eo fe x p l o d i i l g w 1 1 i c hi sm ee t e m a l 眦s c e n d e n c yo f r 缸g s 1 幻gj 咖晒c o n s i d e r sn l a t 证e v i t a b i l i t ya 1 1 dp r o b a b i l i 够o ft h e 仃a n s c e n d e n c yc o n s i s ti i l 仃a n s c e n d e n c y 咖eo fi 曲mn o u m e n o n 1 1 1 eh p l e m e n t m go ft i 趾s c e n d e n c yi sap a t l l w a yo f 衄l s c e n d e n c y 觞w e l l 弱r e a l i s m t h em a t e r i a lm e m o d sc o n c l 证i es e l f r e n e c t i o n b e i l l go u t f 0 唱e t t i n g 枷t t i l l g a i l ds oo n h o w e v e r m r t 乏1 1 1 9 s 旬咖 1 s c e n d e n c yi sr e l a t e dw i 吐lr e a l i s m w m c hi sai 北l c tc o u r s eb o 也b e i n go u to f r e a l i s ma i l db a c kt oi t n eg e n e r a l 1 d e r s t a l l d 吨a b o u tt 缸gj u 嘶 sl i f e p l l i l o s o p h yc o u l de r d i 出e np e o p i e c o i m o n tr e a l i s mi i lt l l et r a l l s c e n d e n ta t t i t u d e i k a l i s mi sn o td i s 臼e s s m la g a i l l b u ti sc a h n n e s s o fu n i v e r s e k e yw o r d s胁gj u n y i l i f e p 1 1 i l o s o p h yr e a l i s t i c 仃a n s c e n d e n c y 河北大学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河北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 所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并表示了致谢 作者签名 苓 幺 坌 日期 让年 月4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河北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公布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 在 年 月 日解密后适用本授权声明 2 不保密d 请在以上相应方格内打 保护知识产权声明 本人为申请河北大学学位所提交的题目为 的学位论文 是我个人在导师 指导并与导师合作下取得的研究成果 研 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是在河北大学所提供的研究经费及导师的研究经费资助下完 成的 本人完全了解并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保护知识产权所制定的各项法律 行 政法规以及河北大学的相关规定 本人声明如下 本论文的成果归河北大学所有 未经征得指导教师和河北大学的书 面同意和授权 本人保证不以任何形式公开和传播科研成果和科研工作内容 如果违反 本声明 本人愿意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声明人 髯苴焦一吼盟眨月斗日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型 重年 二月卫日 日期 埘n 年上月 乒日 引言 引言 唐君毅的人生哲学有其鲜明的个性特点 单就其著作的形式而言 便超越流俗的规 范 直陈人生理趣 绝去征引 称心而谈 还人心超越本性以超越之自由 心 自由游弋于经验的和超验的世界中 无所羁绊 超越而空灵 空灵而超越 但本文要讨 论的中心话题还不是唐氏人生哲学内容本身 而是唐氏人生哲学内容所表现的特点 不 过在此讨论之前 约略了解一下唐君毅对人生哲学基本范畴的理解 则更有利于把握其 人生哲学之精要特点 唐君毅经常使用的人生哲学基本范畴有 人 生 心 人生之路 人生 价值 人格 等 谈人生问题必然涉及到的第一个基本概念是 人 那么 何谓 人 唐君毅借 礼运 一语答日 人者 天地之心也 圆天地者 古人认定之宇宙也 心者 主宰 裁量也 其能动 其自觉 唐君毅把人指陈为天地之心 在于指明人乃宇宙万物之佼佼 者 人能动 人自觉 人即为万物之灵 人既然自觉能动便不是静止自足 而是发展的 向上提升的 人自觉地提升与发展 超越旧我 趋向新的境界 因此 唐君毅又借尼采 一语对 人 作出回答 人是须自己超越的 礼运 回答的是人作为存在是什么 尼采回答的是人之存在的状态 或人之根本存在 作为万物之灵 又自觉地超越提升 既超拔于吾身及万物之拘束 又超拔于旧精神之困扰 这便是唐氏理解之 人 既为人 便有所谓 生 何谓 生 唐君毅借谢佑一诗答日 生从何处来 化从何处去 化化与生生 便是真元处 回 化 即 变化 细言之有 转化 化 解 化灭 等多意 这是说 生 不是一种静态的存有 人生乃一过程 一生存 转 变与朽灭的循环往替的过程 生与灭的对立统一乃是人生之真谛 人生是完整的 在这 个 完整 中 生 是其一 其二则是 化 死包含在 化 中 生与死的交合才是 一个完整的人生流程 其实 不单是唐君毅 还有中国的冯友兰 西方的叔本华等 讨 论 人生 都极相当地注重了 人死 的问题 这表明死在人生中的重要地位 所以在 唐君毅 人生之体验 自序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o 唐君毅 人生之体验 自序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o 唐君毅 人生之体验 自序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回唐君毅 人生之体验 自序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l 页页页页 1 l l l第第第第版版版版年年年年 l f u c u c u c u 0 o o 0 0 0 0 0 2 2 2 2 河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唐君毅的人生哲学中对死也作了重点讨论 唐君毅认为人生之根本在于心 何谓 心 他借朱熹诗答日 此身有物宰其中 虚澈灵台万境融 敛自至微充至大 寂然不动感而通 心是身的主宰 它虚空澄澈 能把世间万种情境物件融摄其中 人之本身乃一现实的存有 但一有心 便沟通了现实 与超越 心可充可敛 因而成为超越的可能性的一现实平台 人如何为 生 这便是个人生之路的问题 唐君毅认为人生总有路可走 既为 生 总要也总能 生 得下去 但这条 生 路并不总是平坦的 总有绝处 但又总能逢生 人生路径虽然曲折 但可通到幽远处 这就恰如陆放翁之诗日 山穷水尽疑无路 柳 暗花明又一村 又如秦少游之诗日 菰蒲深处疑无地 忽有人家笑语声 回 虽然人生总有路可走 并且只要走便总能走得通 但毕竟人生多选择且入生路又滑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前 走那条路 这条路该怎么走下去 这就是个价值判断的问题 关于人生之价值 唐君毅借王安石诗答日 岂无他忧能老我 付之天地从兹始 复 又借诗日 不是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 人生之价值在过程 不在结果 路 无论是哪一条 无论怎样走 人生之价值即在生之格斗中体现 人生之价值在于把那看 似走不通的人生之路走下去 价值选择的过程及结果又是人格的一种标示 关于理想人格 唐君毅用陆象山的诗 作答 仰首攀南斗 翻身依北辰 举头天外望 无我这般人 由此可见 唐氏之理 想人格即超拔流俗之人格 唐君毅有所谓 理想人格之归宿 这一归宿是指人格的具 体落脚处 或说人格的具体表现处 他用梁启超的诗回答理想人格之归宿 世界无穷 愿无尽 海天了寥阔立多时 这种超拔流俗之理想人格究竟是怎样一种境态 人生之 主体不同 人生之路径不同 人生之心态不同 因而理想人格之归宿也各有不同 但这 种不同只是具体表现形态的不同 就人格之总体特征而言 既为理想人格 则必脱俗 人生价值及人格有所谓低下或低俗 但又有所谓高尚与超拔 这里 唐君毅并不是对人 格及人生价值作平庸探讨 而是立意高卓 直陈其理想内涵 唐君毅之人生哲学 因其理想化而求超越 因其超越而更彰显其理想化 但超越仅 回唐君毅 人生之体验 自序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版 第1 页 圆唐君毅 人生之体验 自序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版 第l 页 唐君毅 人生之体验 自序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版 第2 页 唐君毅 人生之体验 自序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版 第2 页 唐君毅 人生之体验 自序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版 第2 页 唐君毅 人生之体验 自序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版 第2 页 2 引言 是唐氏人生哲学清高 灵动之一面 而现实性又是其雄沉 厚朴之另一面 就当前来讲 对唐君毅人生哲学的研究 多重其理想化 超越性之 面 而现实性作为唐君毅现代新 儒家身份判定的根本依据 却少有人论及 本文认为 亦现实亦超越 才是对唐君毅人 生哲学特点较恰当 全面的概括 当我们解读唐君毅亦现实亦超越的人生哲学 领略他 对人生问题的理解时 既可以使我们清醒 冷静地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 又可以使 我们飘逸 闲悠地作精神的邀游 既可以使我们以超越释然的情怀去化解现实的难堪与 尴尬 又可以使我们以现实的厚重与质朴来支持灵魂的扩张与升华 河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1 章现实与超越 1 1 现实与超越之内涵 唐君毅人生著作之写作 为己而非为人 他基于其现实的苦恼与烦忧 而求超 越解脱 但唐君毅是在怎样的意义上使用 现实 与 超越 的概念的 本节即将对此 问题进行一下集中梳理 1 1 1 现实之肯定 现 可理解为 呈现 或 现在 实 可理解为 实有 或 实存 现实 就可理解为 现在实有 或 实有的呈现 在唐君毅那里 俗情世间之一切物 状即 现实 从时间的角度而言 现实是具体的个体人生的过去已存 现在的实存 就存在的 状态而言 有静态层面的现实 如人生所依托之实物 有动态的流动层面的现实 如情 感 事件 情态或环境等 客观性当是现实的根本属性却非惟一属性 客观的必是现实 的 但现实的却不仅仅是客观的 第一 现实 之首要的意味当理解为人实际的日常生活 即可观的生活的式样和 内容 这里的 现实 又不能仅仅就其存在的角度理解 因为 超越 的精神追求就广 义来讲也是一种存在 这样 超越 与 现实 便没有了区分 现实 作为一种 存 在 当是物性的或感性的存在 唐君毅说 人生之上达 要对已成之现实人生 不断 求超升一步 而此超升 对外而言 亦即将自己之人生 由平日所周旋应对之流俗中拔 出 回就此理解 所谓 平日所周旋应对之流俗 也即 已成之现实 这样的现实 就是大家一致自然感觉认同的现实 亦即最明白 最没有争议的现实 这样的现实也是 唐氏 现实 最基础的部分 第二 唐君毅之 现实 绝不单指实物或实况 而是有其精神意识层面的内容 他 把人格作为一种现实 他说 你将发现他人人格 不只是一现实存在 而是一努力实 现其理想之存在 这里 他人的人格就 我 之主体而言是客观的存在 因而也就是 一现实存在 他人人格对他人而言乃为动态 于 我 而言 则为一相对静态 o 唐君毅 人生之体验 导言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版 第2 页 唐君毅 人生之体验续编 自序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版 第9 页 唐君毅 人生之体验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版 第8 7 页 4 第1 章现实与超越 唐君毅肯定 世间有不能避免的真实的悲哀 回 所以说人的情绪也是一种无法回 避的现实 如人生之苦恼与烦忧 唐君毅就视之为一种现实 苦恼与烦忧作为情感体验 是精神性的东西 不是生活之客观实际 之所以把它作为现实 是因为这样的情感体验 是与实际生活胶着在一起的 这是日常人生不可或缺的内容 有现实的人生 便有实际 的苦恼与烦忧 哪怕是最快乐幸福的人 因苦恼与烦忧与实际人生的密切关系 又因其 虽属精神领域 但实在到不了超越的层面 因而在本文中把苦恼与烦忧归于现实的领域 第三 唐君毅所谓现实 既能呈现于内心 又能为人的外在感官所感知 他说 意 想中之可能者 为呈于内心 而所谓现实之事物 则兼呈于外觉 人生之艰辛 唐君 毅也视为现实 一般而言 艰辛是必须通过作用于外觉才呈于内心的 即艰辛兼内外呈 现 在这种意义上 艰辛当属现实 但外在感觉之艰辛却未必呈于内心的 例如 父母 抚养孩子之辛苦劳作 或某人为锻造毅力而自陷于外环境之艰苦之中 此时 外觉之辛 苦是一定的 但内心的感觉多是满足 欣慰甚至愉悦 而非苦厄 在这种情况下作用于 外觉的东西与内心的呈现又是不一致的 或者可以说作用于外觉的东西没有呈到内心中 来 按唐君毅自己的界定 严格来讲这样的艰辛没有兼呈于内外 是不能算作现实的 所以 唐君毅有时对现实意义的使用也是模糊的 在唐君毅的人生著作中 从没有对 现实 做出过直接界定 按照人们一般的理解 现实指生活中实在的 客观的内容 比如贺麟从与 理想 对应的角度理解的 现实 便是 丑恶的 复杂的 生硬的 无情无理的 回 这样的 现实 指人所处的客观环 境的综合 一般不涉及精神情感方面的内容 但从唐君毅对 现实 一词的使用来看 他对 现实 的理解是相当宽泛的 比如他把精神方面的人格 情绪方面的苦恼烦忧 甚至感觉方面的艰辛都当作了 现实的内容 这样往往使人们对他的 现实 感到模 糊不清 难以理解 其实在唐君毅那里 现实 只是一个代名词 它代指人生所正在 面对 甚至将要面对的一切问题或困境 无论主观的 客观的 也无论物质的 精神的 唐君毅认为 现实是人类最初肯定真实的 回 又说 人生之目的 不外由自己了 唐君毅 人生之体验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版 第2 7 页 国唐君毅 人生之体验续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版 第1 5 2 页 固贺麟 文化与人生 商务印书馆 1 9 9 8 年版 第l o l 页 固唐君毅 人生之体验续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版 第1 5 0 页 5 河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解自己 而实现真实的自己 所以 真实的自己首先是现实的自己 在现实的 日常 的苦痛烦恼中超越 才能成就人超越之真实 唐君毅的真实自我自现实出发 层层跃 进 到工作 理想 再到人类文化价值体验 而 最后归于最平凡之日常生活 都能使 之实现一种价值 如是而后有对生活之真正肯定 在肯定了最切近根本之现实之后 他发现了超临于现实之上之真我 其精神自人类精神中超升 1 1 2 超越之界定 超越是脱离现实人生苦难的一种智慧 唐君毅对超越意义的运用 比对现实意义的 运用更为复杂 唐君毅在谈宗教 艺术 文学与志之兴发时 直接对超越作出界定 超 越乃 不复黏滞陷溺 或顿恍然若失 奋然思起 超越是一复杂的心路历程 但有 时也仅是一念间的事 如唐君毅自已所言 超越活动本身 是一扭转之活动 才扭转 此面 即达彼面 除了唐君毅自己的界定以外 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他的 超越 的意 义 第一 超越意味着脱离 摆脱或提升 要出于其外 居于其上 而不拘于其内 囿 于其中 这是超越的方向性内涵 唐君毅说他写作 人生之体验 是出于把自己从烦恼过失中解脱出来的动机 但在 写作时却无与烦恼过失挣扎的情调 他说 此时 我心灵是平静的超脱的 我是站在 我自己烦恼过失之外 来静观我自己 超脱 超拔 与 超越 在唐君毅那里 是同等程度和意义的概念 这里 超脱 就是 脱离于烦恼之外 意 他在谈精神自身之信仰时说 最大的悲剧 是我们要超越我们实际的悲剧世界 去实现至真至美至善完全与无限完全之 神 之命令 而我们不能 此处 超越 为 摆脱 意 在谈生死问题时唐君毅指出 人在生前 人之精神实早已时时处处超越过其自己 回唐君毅 人生之体验续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版 第2 3 页 o 唐君毅 人生之体验续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版 第2 3 页 o 唐君毅 人生之体验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版 第2 3 页 回唐君毅 人生之体验续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版 第7 6 页 唐君毅 道德自我之建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版 第4 0 页 回唐君毅 人生之体验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版 第2 页 o 唐君毅 人生之体验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版 第9 7 页 6 第1 罩现实与超越 身体存在之问题去用心 此 超越 当是 居之上 或 在之前 意 丁先生 在生 前的愿望中之精神 已超越其生存的身体 此 超越 为 脱离而独立存在 意 他又说 唯以吾之超越吾个人之诚敬之心与深情厚意 以与死者之精神直求相接而己 此处 超越 为 忽视 或 提升 意 在谈人生之虚妄与真实时他说 到山岗的 我 是超出与此幻想的我之上 求 合恕道的 我 是超越于此行为之上 且能以恕道为标准 以判断此我 此处之 超 越 超出 乃 临于其上 或 代替存在 意 所谓自觉超越限制者 不外新能不停滞于旧能 旧能过渡到新能 而旧能复投映 于新能 所以真正的自觉 真正的超越自己之限制 并非真以一自己 为所对之对象 你要使你之自由不丧失 唯一的办法 就是不为他们所支配 就是你要超越他们 你要使你空灵的心 永远放在他们之上 而不陷溺于他们之中 一 此 超越 为 游于其外 居于其上 不受支配 限制 意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超越的价值方向性问题 唐君毅在 人生之体验续编 中指出 人生之诸颠倒相之根源 即在于人之心灵具有的超越本性 这一本性因其自由 灵动使 人生之超越具有了两个可能的价值方向 一是肯定的 积极向上的价值超升 一是否定 的消极向下的价值沉落 两种意义 唐君毅都使用 但就态度而言 他对 超越 的意 义是在积极向上的层次上使用的 第二 如果迸一步追问人当如何游于其外而不囿于其内 唐君毅的超越更有其具体 方法性的内涵 这时的超越便是破除 否定 跨越的意思 破除指主体受限制时 一种自内向外的突破 我们仍当一步一步指出你之被限制 与此限制之一步一步的破除 以你的心贯入他人的心 你是超越了你自己 此 时 破除 即 超越 超越 即 破除 o 唐君毅 人生之体验续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版 第9 5 页 o 这里的丁先生指丁文江 唐君毅 人生之体验续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版 第9 6 页 回唐君毅 人生之体验续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版 第1 0 2 页 雪唐君毅 人生之体验续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版 第1 1 8 页 唐君毅 道德自我之建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版 第4 5 页 o 唐君毅 道德自我之建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版 第5 l 页 唐君毅 人生之体验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版 第8 4 页 回唐君毅 人生之体验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版 第8 7 页 7 问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否定 是指一方对另一方的排斥甚至取代的态度 唐君毅认为心灵发展的一个重要 环节是 心灵之自己肯定与自己超越 这里的 超越 便是肯定之对面 否定 的 意思 他在描述心灵之自我肯定与自己超越的过程时 又说 你当超越你以上的了解 否定只作以上了解的你自己 回这里超越便明确具有 否定 意 破除亦即一种否定 否定亦即一种破除 不同的是 破除强调的是同一主体的内外 关系 否定更意味着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 其实 还有一种比破除和否定更加超迈或许 也是更加简单的方法就是跨越 唐君毅谓 人可划定一人我界限 但人亦可超越此界限 而自由来去于内外 此处 超越 乃 跨越 意 既可理解为无层次上的递升 又可 理解为有境界上的超迈 既是平行 并列两领域的自由走动 又是两个灵魂的超凡交接 人要摆脱痛苦 烦忧等悲剧情境 提升个人心灵精神于已有成就 就要使精神灵性 临于现实身体之上 以新精神之我否定旧精神之我 这样才能破除现实身体或境遇的限 制 跨越现实之负面境况 达于内在真实之人生 第三 正是有了破除 否定和跨越 人生才能迈升 才能发展进步 进而达到精神 灵性的自由与解放 这是超越的目的 意义层面的内涵 唐君毅说 你必须超越纯知的阶段 而到体会的阶段 固这里 超越 即 迈升 意 他又说 你自觉的你自己 是过去的你自己 亦被你超越的你自己 此处 超 越 乃 发展进步 意 唐君毅认为道德价值表现于现实自我解放 或超越 之际 这 时 超越 便是 解放 意 解放于一切痛苦现实的拘囿 是人类灵魂的真正释放 唐君毅在谈心灵之凝聚与开发时说 人欲求心灵之凝聚 首先须有一反时代超时代的意识 无论是西方人创造未来时 代 与中国古人之上慕三代 希慕古人 皆一反时代超时代之意识 此意识使我们暂可 与当前时代有一隔离 此在古人 成为拔乎流俗之上 由此然后能使我们之心灵 得以内 在的凝聚与内在的开发 此处之 超 即 超前 之意 而 凝聚与开发 亦别一形式 别一意蕴之超越 这个 回唐君毅 人生之体验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版 第2 8 页 唐君毅 人生之体验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版 第8 3 页 唐君毅 人生之体验续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版 第1 1 9 页 回唐君毅 人生之体验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版 第8 3 页 o 唐君毅 人生之体验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版 第8 5 页 唐君毅 人生之体验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版 第3 9 页 8 第1 章现实与超越 超越 是兼有方法和目的意义内涵的 由以上各层可知 唐君毅所谓 超越 就是不执着于其中 或上或下 或前或后 都可 就是要在其外 或抛开 或脱离 或前瞻或反观 或俯视或仰视 亦都可 总要 不在其内 不拘于原来之域 超拔于现在实有 但这并非意味着 超越 之感的不可被 经验 超越有高于现实的物上之特征 对未来的理想化的追求 对现实的形上根源的探 索 对真 善 美的价值体验 以及对人生苦恼困厄的摆脱等 在唐君毅那里均为 超 越 之当然内容 对 超越 一词的频繁使用 及对 超越 的哲学地位的高标 在现代新儒家中 唐君毅当数第一人 超越是唐君毅哲学的主题之一 超越又是一种深层的精神体验 因而 唐君毅的人生哲学有着巨大的精神空间 1 2 亦现实亦超越之思想根源 唐君毅乃现代新儒家之重镇 其学术融贯中西 博通古今 他既关注现实 又希求 超越 他吸纳古今中外哲学之精华 以现实为起点 平台 而实现灵性的提升 又以超 越的态度来应对俗世之现实 每个人的学术思想根源 都离不开个体的个性倾向及独特 的心理特征 为了叙述方便 本节把唐君毅喜爱仰慕之学作为其 学术渊源 把其个 人成长经历及其性格特点作为 心理根源和个性倾向 来叙述 1 2 1 学术渊源 第一 唐君毅亦现实亦超越的人生哲学是中国哲学特有的浪漫气质与现实气息的结 合 中国哲学 无论儒家 道家还是佛家 都可说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 唐君毅崇儒尊 佛尚道 特别是儒家思想乃唐君毅推崇之最 首先 唐君毅作为现代新儒家 他是从其心灵血脉上秉承了儒家哲学的传统的 这 一传统就是对现实与超越两个层次价值的双重关照体验 孔子就亦现实亦超越 既元气浑然 一片天机 又有温良恭俭之气象 仁民爱物之 胸怀 孔子之人格修为境界为唐氏崇慕之最 孔子不离日用常行之现实 然自有其天机 浑然之高明境界于中庸之上 实为现实与超越两相结合之最完美者 孟子则浩气流行 刚健光辉 其所为言 皆截断众流 壁立千仞 直心而发 绝 无假借 其性善之义 仁义内在之说 发明孔子之微意 从此为中国人生哲学 立下不 参见郑潮波 超越与理想 唐君毅人生哲学的主题 海南师院学报 1 9 9 5 年第l 期 9 河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拔根基 人皆可以为尧舜 而人格之无上之尊严与高卓 于焉建立 尽性即知天 而万 物皆备于我 上下与天地同流 彻上彻下 通内通外 能够使人在现实与超越的层面上超越自如的 便是这灵觉之心 即孟子的尽性知天 彻 上彻下 通内通外之心 唐君毅的超越境界体验不失其现实根基 是一种基于现实的提 升 对现实的关照一直是他提升的原始动力 又是其境界的组成部分 唐氏人生哲学重 心性修养又重实际事业的成就 是对传统儒学的一脉相承 其次 唐君毅亦现实亦超越的境界体验 又得益于禅宗 参禅之人顿悟了 超越了 他的灵觉已升到彼岸世界 但他仍然担水砍柴 仍不失为一最现实人生之人 正是在这 种亦超越亦现实的层面上 才说禅宗是儒化和道化了的中国特有的佛教 也还是这种亦 现实亦超越的根本关照 使唐君毅这一关照现实的儒家又对超越精神的宗教保持了一份 浓厚的同情 佛学中般若之经 涤荡情见 使人意消 忘怀世务 心与天游 此与读西哲书觉 理网重重 攀缘无尽 情志激荡 四顾彷徨 乃截然不同之二境 o 往往真正的超越的境界是离开现实又对现实回归的一个完整过程 禅宗顿悟的境 界 悟之前总或强或弱地有对彼岸的渴慕 一旦真的悟了 便又会安于现实了 唐君毅 的超越境界体验也正是如此 他为解脱现实的烦恼而悟会 悟会之后便又回到现实 轻 松地面对现实 再次 唐君毅超越的境界追求 这又是对道家特有情怀的一种继承 道家之老庄 游心太初 寄情妙道 其自现实超拨之心 同于西洋理想主义者 而无彼企慕祈望之情 其足以涤荡情见之效 与佛家同 而无彼永超生死苦海之悲愿 然循老庄之道 高者可以丧我忘形 返于大通 游于天地之一气 低者亦可致虚守静 少私寡欲 渣滓日去 清光日来 在此心境情调下 唐君毅 自然超拔于一切烦恼过失之外 而感到一种精神的上升 唐君毅因其能感通 所以能动容 现实的芒刺与铿锵 锻造提升出他的一种特有的 唐君毅 人生之体验 导言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版 第1 3 页 唐君毅 人生之体验 导言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版 第1 4 页 囝唐君毅 人生之体验 导言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版 第1 4 页 唐君毅 人生之体验 导言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版 第3 页 1 0 第1 苹现实与超越 柔情 他说 写作时 常常感触一种柔情之忐忑 忍不住流感动之泪 回经过对烦恼 超升后的心境 是温情的 这种温情是博深的 恒常的 包融的 它融了现实也融了超 越 心是融融的 便是暖的 第二 虽然唐君毅对西哲思想虽颇有微词 但也并非盲目排外 他对西哲思想也多 有借鉴 但唐君毅的借鉴采纳是有选择性的 在内容上 重内在心性精神的修养 道德 境界的提升 在方法上 喜层层确立又层层破除的辩证分析 阐释 在形式上 欣赏灵 活洒脱 不拘一格的表达 除了这些以外 他还特别关注了西方哲人对现实与超越矛盾 的处理 首先是柏拉图 唐君毅既欣赏其著作的形式又关注其亦现实亦超越的内容 他说 柏拉图对话集的作法 恒先述聚谈缘起 由实际生活中问题 以引入哲学问题 由事显理 即理导情 其启示人生真谛 皆依辩证历程 层层展示 由近及远 由高及 低 使人超离凡俗 归化神明 看来 无论中哲西哲 任何哲学问题都导源于现实 又超越于现实 柏氏 唐氏于此相 契 斯宾诺莎之学术与心灵也深为唐君毅认同 他认为 斯氏之 心灵莹洁无瑕 泊然 绝伦 静观万物 游心于永恒无限之神境 唐氏于斯氏机械之文字背后 领略其天 清地宁之景象 觉桎梏尽去 有身心洒然之乐 所以 唐君毅说 充理智之量 以达 超理智之境 吾于斯氏见之 唐氏文字精巧细腻 旨归幽远 却不乏理智思辨之精神 此特点不能说不受斯氏影响 唐君毅在中央大学哲学系就读期间 从方东美 汤用彤那里了解了新实在论哲学 从熊十力哪里了解了新唯识论哲学 后又读了不少亚历山大 摩根 怀特海的著作 他 对康德的 超越的统觉与理性 很赞赏 对康德的 道德上的当然在经验实然之上 的 观点也很赞同 同时也欣赏费希特 黑格尔的 纯粹自我 和 纯思中的理性 这时 他说思考的哲学问题是生命心灵和物质身体的关系问题 他认为物质的身体 对人的生 命心灵是一束缚 而生命心灵则求超拔于身体 以还于自身 这种观点成为以后他 道 唐君毅 人生之体验 导言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版 第2 页 圆唐君毅 人生之体验 导言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版 第4 页 印唐君毅 人生之体验 导言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版 第6 页 雪唐君毅 人生之体验 导言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版 第6 页 l l 河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德自我之建立 一书的主要观点 o 唐君毅称叔本华的著作有 一种清明朗彻的气象 其论人生之可悲一面可谓 深入现实人生之核心 使人怅触无边 这与唐君毅本人的敏感易生惆怅的性格恰好 相投 因此唐君毅的人生感悟亦带有叔本华亦清明亦惆怅之气质 唐君毅还对法国思想家巴斯卡的人生哲学表示了特殊的礼赞 他评述道 巴斯卡处于宗教真理与科学真理冲突之际 既渴求神圣境界 又喜刻画自然之数理 既栖身于超时空之天国 又战栗于科学所示之现实时空之无穷 蹋踏于天地之间 彷徨于 真理之途 四顾无依 左右失据 苍凉寂寞 自毁其身 然其心志 则至柔而至刚 自愿 为冲突之真理之战场 死而无悔 故其所留文字 虽以是而不免于矛盾 然点点皆为追慕 真理而流之血泪 其文约 其旨远 其矛盾处 皆足使人深思 可谓贤矣 回 巴斯卡的矛盾与痛苦也是现实与超越的矛盾和痛苦 巴氏之问题亦乃唐氏之问题 唐氏 本身也是自愿为现实与超越之战场 唐氏之心与巴氏一样饱受现实的煎熬与蹂躏 以希 求超越的平展与舒阔 1 2 2 心理根源及个性倾向 唐君毅在成长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定倾向及学思志趣倾向为其以后之人生哲学 亦现实亦超越之特点的深层心理根源 在唐君毅还是幼年时 他父亲除了让他读语孟外 也常讲故事给他听 八岁时 父 亲给他讲一小说 说地球一日将毁 日光渐淡 只留一人与一犬相伴 这则故事给其幼 小心灵留下深刻影响 使其念念不忘 以后他看见下雨后 地经日晒而开裂 就忧虑地 球将毁灭 这直接启导了他的超越心情 他后来入成都省立师范附小读书 在修身课上 读到 庄子 里的 北溟有鱼 庖 丁解牛 深感有趣味 他后来回忆说他后来学哲学 也许亦源于此 唐君毅受家乡乡土风教熏陶 喜受中国传统文化气氛很浓的静谧环境 当五四新文 化运动时期 他并不跟潮流走 对当时的新书 发生一些莫名其妙的怀疑和反感 他与 几个朋友互相勉励 以必成圣贤为志 而且 抱了另一种似乎极端反时代的人生观 即 张祥浩 唐君毅思想研究 天津人民出版社 1 9 9 4 年版 第1 2 1 3 页 唐君毅 人生之体验 导言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版 第7 页 唐君毅 人生之体验 导言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版 第8 页 国唐君毅 人生之体验 导言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版 第6 页 1 2 第1 章现实与超越 不要欲望 不要幸福与个人的自由权利 欲要超凡绝俗 并以为这就是孔子的思想 在 中学 由于周围环境和个人性格关系 他慨然有学于孔子之志 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 神的使命感 这种浮动使他走上了哲学道路 探寻人生智慧 在北大哲学系就读时 他反对胡适推重西方文化的态度 对梁漱溟讲治学的八阶段 则大契会于心 一天 他在广场上看孙中山先生在广州时的纪录片 他一面看银幕上的 孙中山 一面遥望满天繁星 一念之间 忽然想到孙先生不过是居地球上的人物 而地 球不过是太空中的一尘 何以不若一尘的地球上的志士仁人 必去洒热血 抛头颅 做 此成仁成义之事呢 于此不禁生起大惶惑 大悲戚 直至电影终场 他的眼泪未尝离目 于此 他领悟到志士仁人的精神可以超越宇宙 涵盖宇宙 这种认为感情可以涵盖宇宙 可以普遍化的思想 成为以后他的于现实之上超越的重要思想 在北大 他没有参加共 青团 因为他虽赞成社会政治经济的平等 但不赞成唯物论 认为平等是人心灵的要求 仁体的流露 而不能用唯物的观念来解释 这表明他既重视现实 但又不拘于现实 不 满足于现实 他更重物上之精神灵性的自由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 唐君毅执教于大陆期间 由于现实的个人生活的烦恼 他对人 生和道德问题有所用心 由此体悟到内在而又超越的心本体或道德自我 遂有 人生体 验 和 道德自我之建立 两著作 自此两书后 确立的道德自我的中心观念 奠定了 他一生学问思想的基本方向 国 唐移居香港十几年 所一直思索的问题之一便是 如何在一个人的现实的社会地位 上 求实现其道德理想和社会文化理想 以及这些理想的实践问题 圆可见 在唐君毅 的思想中 由现实到超越再回归现实 是其思想主线 他的人生哲学凸显的超越性的特 点 丝毫不能掩盖现实问题的重要地位 唐君毅有其崇高的精神追求 有其超越的精神 理想 但他又继承了传统儒家对现实俗世的悲悯情怀 使他虽有超越 但从未真脱离现 实 唐君毅认为他以上所思考的问题是就个人在现实社会中之此时此地之只具有限之 力量的特殊地位上 如何去实现具无限普遍性超越之理想的问题 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 个人的在现实社会上限定的特殊的职业和事业 所以 仅就此而言 唐君毅之学术既关 以上关于唐君毅的成长经历中表现的个性学术倾向所用之材料均来自张祥浩 唐君毅思想研 究 之 唐君毅的生平 章 唐君毅 道德自我之建立 重版自序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版 第7 4 页 1 3 河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心 明体 又关注 达用 既超越又现实 除以上唐君毅的成长经历外 他所特别关注的人生问题 更能说明他的亦现实亦超 越的人生哲学倾向 为明人与物的区别 唐君毅对物发问 为何物无声不动 人身存在需对空间的肯定 从而追问空为何物 为说明身心关系 而对人自身发问 吾眼吾身 缘何而联系于吾之灵明 身有 限而思无限 思之无限可冲破人身至万物 可至生前及死后 心能思 因而心能超越时 空 为探寻人心沟通之形上根据 而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问 人与人之间缘何有爱有 同情有了解 又有彼此的隔膜 这样由明白心 以明他心 进而寻一人类共同觉源之心 但毕竟人心各异 所以人之践行仁心 困难重重 他认为 圣人之怀 吾知其终不能无 所待而自足也 圆 现实世界并非清朗如一 多阴暗 多罪恶 多残杀 多悲苦 多血 迹 多泪痕 面对如此现实 而实现精神之超越 其于圣哲实难 其于一般诸贤更难 更何况凡夫俗子乎 然惟其难上难 才成就人上人之人格 由人生之艰难 又对人之惑 人之悲的本质及来源发问 吾之惑 吾之悲 又自 何来 终于何往 唐君毅认为 悲之根源在于爱 而爱又是化解悲之手法 悲缘 于此爱 爱超乎此悲 回 对人生问题的形上探讨而带来的痛苦 靠回归现实 用人伦 之爱与以化解 但人伦之爱亦很脆弱 因人有生死 生之相知相恤 终归死之空寂 人 生无常 爱而无常 无怪乎佛家视人生为空相 但冥冥之中 万物皆有主宰 人生之苦 痛 终要得消逝 人有爱 人有痛 人又都有所待 然人之所待究竟是什么 圣哲之所待又是什么 圣哲救世之行而附带之痛 于当世多无人能解 然其仍我行我素 把其痛苦的思索留作 智慧的谏言以传于后世 只待一相知也 圣哲之困惑在精神 圣哲之慰藉也在精神 惟 精神心灵能超越时空 因此圣哲之相知相待也超越时空 圣哲当世之孤寂 遥寄于后世 之同道者 于是圣哲当世之灵魂便也获告慰 这样 人之于现实受苦痛 而寻其形上依 回唐君毅 人生之体验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版 第1 7 页 圆唐君毅 人生之体验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版 第1 9 页 唐君毅 人生之体验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版 第1 9 页 唐君毅 人生之体验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版 第2 2 页 1 4 第1 章现实与超越 托 对形上苦思而不得其解 又靠现实的要素得化解 比如 人伦之爱对受痛之心灵之 抚慰 人之生 有人身 有现实之实体 又有超越的本能 人就是在亦现实亦超越 亦形上亦向下的循环中实现其生命本质的完满与周全 这便是唐氏人生哲学探讨之基本线索 此线索之基本环节不过二要素 现实和超越 河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2 章亦现实亦超越之人生展现 上一章是从超越与现实两个维度分开来理解剖析唐氏人生哲学 但在唐氏人生哲学 中 现实与超越 并不是如我们分析的那样清晰割裂 而是在讨论每一个人生问题时 都自然地把亦现实亦超越之精神贯彻其中的 本文认为唐氏最重要的人生话题有 痛苦 爱情 道德 公的志愿与事业 因为 痛苦与人生相伴是个不争的事实 痛苦是连接现 实与超越的桥梁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道德是一切向上之个人 国家 民族的共同 追求 公的志愿与事业在唐君毅的理解中 是现实与超越人生的落脚点所在 痛苦与爱 情侧重于情感方面 道德与公的志愿事业侧重于实际事务方面 同时 实际的人生又不 是一个个人生问题的机械组合 而是包含各种人生问题的流程 因此 本章既从独立的 人生问题的角度 又从整合的人生流程的角度来展现唐氏人生哲学亦现实亦超越的浑然 天机 2 1 痛苦与烦恼 由上文的界定可知 烦恼在唐君毅这里乃为一大现实 人生不能无烦恼 如何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