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迦陵词中民俗文化因素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迦陵词中民俗文化因素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迦陵词中民俗文化因素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迦陵词中民俗文化因素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迦陵词中民俗文化因素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摘要 清词研究尚处在开始阶段 因而许多基础性的文学景观还不算清晰 包括 像陈维崧这样在清初词坛起着重要作用的卓越大家 他的词作包蕴着无论是深 度还是广度十分可观的民俗文化 而学术界对此层面却有所忽略 本文从三个 部分对此试做研讨 第一章勾勒了民俗文化在迦陵词中存在的状态 本章认为民俗文化在迦陵 词中以意象 典故 专题三种形式呈现 而就其涉及的文化模式刚又可大致分 为两种 即中原地区的农耕民俗文化和吴越地区的水乡民俗文化 认定迦陵词 中包涵的民俗文化具有广泛 系统的特征 第二章分析了作为创作主体的词人陈维崧对待民俗文化的几种态度 本文 认为陈维崧是依据 仁 的尺度对民俗文化关照 主要是批判与顺应两种态度 第三章探究了民俗文化在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两方面对迦陵词的影响 在结论部分笔者简单讨论了迦陵词创作的民俗视角的意义 认为陈维崧对 这个视角的自觉选择 有其历史环境 时代背景以及个人遭际等方面的原因 在文学史上有其特殊地位 关键词 迦陵词 民俗文化 状态 态度 影响 孔er e s e a r c ht oai n0 i n gd y n a s t yi sj u s ta tb e g i 曲i n 野s om 强y b a s i c p h e n o m c n aa r cn o td e 缸叨眦9 1 1 f o re x 锄p l c c h 蚰gw e i s 呻g o n e o ft h ec x c c n e n t p o e t sa tc ii nq i n gd y n a s t y h i sc ir c n e c t e d 劬mt l l ef o l k l o f cc u l t l l r ew i d e l ya 1 1 d d e e p ly y c t t h es t u d y i n gf i e l do fj i a l i n 窖sc is h o w e ds o m e w h a tm en e 舀e c tt ot h e f o l l 1 0 r ec u l t u r cl a y e r t 1 l ep a p e ft r i e di tt h r o u g ht l l r c ew a y s f i t s tm ep a p e ro u t l i n e dt h ea p p c a 埘1 c et h e 芏o i k l m ec l t u t ee x i s t i n gi n j i a l i l l fsc i t h cp a p e fa 搬i n a i n e dt h a tf o l h o r cc u n u r e 证j i a l i n fsc ii nt h r e e 泖e s l d e a l 啪n o n t o p i c r e f 咖gt ot h ec n 砖m o 嘲 i tc 鲫mb e d 王v i d e di 咖 m ol i n d s t h ea 鲥c u l t u r ef o l k l o r ei nm i d f c g i o n 柚dt l l el a c l i s t i i n cf o l k l o r ci n w u l er e 舀o n l nt h e s e s t e p s 也ep a p 暇 n c i u d e d 慢a t 也e f o l k l o i ec m t 眦ee x i s l i n g i nj i a l i n g sc ih o l dt l l e l r i d e l y 粕ds y s t 锄a 雠c h 撇c t e r s e c o n dt h ep a p c p 卸a l y z e dt h es e v e r a la t l i t u d c so fj i a l j n g sa t h ec r e a l i n g s u b j e c t t o w a r d st h ef o l l c l o r ec l l n u r c n ep a p e ra c d a i m c dt i l a lc h e nw c i s o n g s a t i u d e s 的w a r d sm ef o l h o r ec u l t u r cw e r em a i n l ya o r d i n g 0h i si n n e fc r i t e r i o n w l l i c hi n d u d i n g 抑 虹n d s c r i t i c i z i n g 趾da c o e p 缸昏 1 1 l i r dt h ep a p c r 蛆a l y z e st h ei n f l u e c e 五 m 柚a 工y z e st h ef o n d o r cc u n u r et 0 j i a l i n g sc i i n 撕oa s p e c t s t h ec 0 1 1 t e n ta l l d t h cs l i l ls i nt h ec o n c i u s i o nt l i ep a p e rd i s c u 髂e ds i m p i yt h cs i 髓i 氐a n c eo fc h e n w e i s o n g sc r e a t i n g 蛐醇et ot l l ef o l l 1 0 r cc u n u r e k e yw o r d j i a l i n g sc i f 0 l l 1 0 r ec u n u r e a p p e 盯a n c e a 上t i t u d e h n u e n c e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 据我所知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舍其他个人已 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 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 覃玺三墨蓥日期 型纽9 2 授权使用声明 本声明由论文作者 导师亲笔签名 声明内容 本人完全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学校有权保 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 有权 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 有 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 汇编出版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2 型 砗谚 日期 导师娩糨圆 弘口口s j 分1 前言 吴熊和先生在 唐宋词通论 重印后记 中 从发生学上的种种关系与词 体功能特征的角度 对词的意义作了这样的界说 许多事实表明 词在唐宋两代并非仅仅为文学现象而存在 词的产生不但需要燕乐 风行这种具有时代特征的音乐环境 它同时还涉及当时的社会风习 人们的社交方式 以歌舞侑酒的歌伎制度 以及文人同乐工歌伎交往中特殊心态等一系列问题 词的社交 功能与娱乐功能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是同它的抒情功能相伴而行的 不妨说 词是综 合上述复杂因素在内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文学 文化现象 我们应该开拓视野 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词 包括其他所有的文学艺术样式 是社会文化活动的产物 是某一特 定的社会文化生活的载体 一方面与当时其他样式的文学艺术 以及哲学 宗教 制度 机构等领域 都是构成社会文化的方式和层面 方面在构成 和维护社会文化的总体形态 并为社会文化的人服务的过程中 既与其他领 域网状交错 又有自身特有的地位与作用 从发生学上的种种关系出发 吴 先生将唐宋词视为一种 文学 文化现象 作为社会文化活动的一种产物 较之固于词体艺术本身的观望 无疑更有助于我们全面而客观地获得词之为 词的历史的意义和历史的真实性 此外 在所有的社会文化中 关于诗词 诗词在艺术中 与民俗文化的 关系 法国哲学家丹纳曾做过探讨 他说 要了解一件艺术品 一个艺术家 一群艺术家 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 丹纳在这 里所说的 时代精神 是指某个时代大多数人的思想感情或精神状态 既有 其沿袭文化传统的一面 又往往是这一时代所独有的 即有别于其他时代的 因此它既是传统民俗的 部分 也具有本时代的鲜明特色 由此 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 民俗文化对诗词创作具有重要影响 诗词又在表述与深化着民俗文化 这一理论对研究诗词中的民俗文化因素很 有指导意义 诗词不仅反映了当时人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艺术 而且也折射出 当时特有的 时代精神 所以 本文不是单纯地作迦陵词的作家作品的平面地研究 也不是单纯 地作民俗学或民俗史地研究 也不是漫无章法的闲谈趣谈 而是试图从民俗 学的角度来研究迦陵词 这样 有些在词内兜圈子的传统的研究方法解决不 了 特别是被忽略的问题将有新的解答 仅仅是引文中出现的大量的包含 民俗内涵而为传统研究方法忽视或不屑于研究的词句便是一个例证 近年来有很多学者也注意到将民俗学作为人文科学乃至某些自然科学的 研究手段 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指出 民俗学 可以作为别的科学的研究手 段 应用民俗学做手段 取得了很显著的成果 开拓了学术研究的新境地 1 在这样一种研究现状下 运用民俗学做手段 对清代著名词人陈维崧的 湖 海楼词 进行研究 是有必要的 清初词人陈维崧 字其年 号迦陵 一生存词1 6 2 9 首 世所罕见 同时 他也是当时一大词学流派 阳羡词派的领袖 在当时 他的影响就非常大 陈对鸥形容当时的情形云 江左言词者 无不以逝陵为宗 家娴户习 一时 称盛 0 1 陈廷焯认为 国初词家 断以迦陵为巨擘 3 近人蒋兆兰对他的 评价是 纳雄奇万变于令慢之中 而才力雄富 气概卓荦川 可见 无论是 生前抑或身后 也无论同道还是后辈 对他的词评价都非常高 迦陵词结集 为 湖海楼词 它数量众多 内容丰富 风格多样 现今学术界对 湖海楼 词 从不同方面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类 对陈维崧家 世的考述 关于他作为阳羡宗师及其词论的整体研究 关于杜诗的 诗 史 对迦陵词的 词史 的影响研究 关于他对稼轩的继承与创新研究 关于迦陵词以诗为词的特征与意义研究 关于迦陵词以文为词的倾向研 究 关于迦陵非沉郁型艺术特色研究 关于迦陵词的多样化风格及其形 成研究 关于迦陵词风形成的文化生态考察 这些探索都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 从 文学 文化 的观点出发 文 学研究应该是整体性研究 当然也包括民俗文化层的研究 而且 无论与前 人还是同代人相比 湖海楼词 中存在着大量的民俗事象的描写 这就更需 要我们从文化的视点出发 努力去弥补研究格局中的民俗文化视角的缺失 鉴于此 本文试图对迦陵词中民俗文化因素进行初步的研究 全文分三 个章节 第 章考察民俗文化在迦陵词中存在的状态 第二章考察民俗文化 对迦陵词的影响 第三章考察迦陵词对待民俗文化的态度 跳出纯艺术 纯审美的圈子 从民俗学的视野考察迦陵词 就必然引进 与传统词学研究不尽相同的侧重点和评判标准 这样不会忽视词体本身的艺 术价值 或淹没其自是自立的内部规律 因为风格本身就具有明显的社会文 化意味 包括民俗文化 是对社会文化内涵的一种特殊显现 同时不同词人 的创作还具有不同的个性和风格 使他们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网络 之中 在总体的创作风格上 又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非个人的或超个人的 倾向 使词在诗歌以外形成了 别是一家 的风格特征 第一章民俗文化在迦陵词中存在的状态 民俗文化在迦陵词中不仅存在 而且是大量的存在 它的分布形态呈现 为审美意象形态 典故形态 文学对象形态 同时从存在的模式来看 又分 为现实模式和价值模式 前者主要是不同地域文化的表现 后者则是民俗文 化从价值层面应该具有的模式 本章主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分析民俗文化在 迦陵词中存在的状态 第一节民俗文化因素在迦陵词中分布的形态 民俗文化中的 神话 传说 故事中的高度想象和艺术构思是文学的 但所呈现的信仰观念和奇异的思维又是民俗的 它们是迦陵词中创作的重 要文学对象 但是如果从语料学角度看 其在迦陵词中存在的形态大致可归 为以下三类 一 审美意象形态 现今的文学理论界一般认为 审美意象是一种由主体感知的语义形象 这种语义形象借助于主体的心理与文学语言的具象化功能 而在主体头脑中 呈现 审美意象的生成是以读者再造想象机制的引动为标志的 一旦想象力 的机制引动起来 读者便扇动想象的翅膀 奋力超越文本的束缚 这时读者 大的心理活动由被动状态转化为积极主动的状态 呈现为一种审美拓展的态 势和倾向 审美意象是民俗文化在迦陵词中存在的基本形态 在迦陵词中体 现为图腾综合存在形态 它沉淀着大量的集体无意识内容 以写物图貌为其 显现的基本途径 按照民俗学界的观点 民俗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层面 图腾意象 神 话传说 岁时节日和风俗 1 其中前两个层面 相对属于形而上的层面 尤其 是图腾意象 在传承过程中 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 己基本沉积到民族的集 体无意识中去了 如龙的意象 龙 作为中国文化中的一种特殊现象 是中 国原始社会形成的一个综合图腾意象 在其传承的过程中 积淀了丰富的饱 含民族心理的能指意义 在扑朔迷离的远古神话中 中华民族的神灵 祖先 多带有龙的特征 秦汉以降 帝王们多以龙种自居 从此龙又与封建王朝结 下了不解之缘 民间百姓则将龙当作喜庆吉祥的化身和播云降雨的神灵 陈 维崧在其1 6 2 9 首词中 有8 0 多首词中以龙为意象来写物国貌塑造文学对象 该统计数字依据 陈迦陵词全集 见 湖海楼全集 康熙己巳患立堂刻 3 本 以下各章所引之词都出自该本 不再另注 可见 陈维崧十分喜欢以 龙 的意象构建其文学客体 通过下面列表 我们可以更清晰 更直观地了解这 一点 感观内容句子 出处特点 苍松陡作金虬舞 采桑子 题画册 以动写静 视 似天半 作势处 花犯 咏竹逸宅内蔷薇 以动写静 以 龙 独龙将下 写形 海上玉龙舞 水调歌头 雪夜 以动写动 觉 一条银练吼 小重山 泊舟松陵城外 以动写动 走虬龙 正匣中 刀作老龙 满江红 再叠前韵 以 龙吟 吟 声于邑酬几士兄 写声音阴声鳞鬣 还似玉 瑶台第一层 秦园月夜听 听 龙 怒吼簌增泉声 用艺香词韵 觉 劈裂铁龙醉吼 以 龙吟 连环狞风娇鸣 朝中措 客中杂忆 写乐声 嗟横竹 慎 渡江云 寒夜登城 毋灭没为龙楼吹笛有感作 从上图可以看出 作者在以 龙 为意象构建其文学客体时着重视觉和 听觉两方面 在视觉上 作者利用 龙 这一民俗审美意象来构建文学客体 时 主要抓住以动写静或以动写动的手法 更加凸显文学语言的具象化功能 来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机制 无论是状树木的造形 还是以 龙 写行舟或 以 龙 写雪花 着一 龙 字 整句词可谓灵气飞动 意蕴盎然 在听觉上 作者利用 龙 这一民俗审美意象来构建文学客体时 主要 是以龙吟之声来写普通的声音或乐声 同样通过文学语言的具象化描述 促 使读者调动想象的翅膀 化被动的心理状态为积极主动的状态 呈现为审美 拓展的态势和倾向 尤其在描写乐声时 着一 龙 字 乐之仙韵 宛如耳 畔 可见 陈维崧运用 龙 这一图腾意象来塑造文学客体 既形象生动 又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 达到了难以言传的艺术效果 此外 同类的如凤凰 麒麟等图腾意象 其他如神话 仙话 传说等民俗文化因素 也广泛地以审 美意象的形态存在于迦陵词之中 二 典故形态 典故即 故事 它在传承过程中其意义指向较意象直接而稳固 陈维崧 4 学识渊博 早慧的他幼年就受到正规的教育 经史子集无不精熟于心中 而 且敢于将词与经史并举 因而在词的创作中 他能够不受限制地 广泛地从 经史子集中摄取自己所需要的典故来入词 这里当然既包括经典之典 也包 括民俗之典 我们在此仅探讨他民俗之典的使用情况 据统计 在陈维崧1 6 2 9 首词作 中 关于 子归鸟 的典故被使用的最频繁 达到2 6 处之多 陆佃 埤雅 释鸟 曰 杜鹃一名子规 这里关于子归即杜鹃有一个 传说 据 华阳国志 记载 鱼凫王后有王日杜宇 教民务农 七国称王 杜宇称帝号日望帝 会有水灾 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患 帝遂禅位于开 明 升西山隐焉 而提到予规鸟又必与 子规啼血 这一典故联系起来 据 禽经 记载 蜀王望帝杜宇禅位于鳖灵 隐于南山 化为杜鹃 至春则鸣 闻者凄侧 又 传杜鹃啼血出方止 因此后人有诗句日 断肠思故国 啼血溅芳枝 因此 这一典故的运用 大多描写的应是凄惨的景象 表现的是悲凄的情绪 历代文人也常常喜欢运用这一传说典故 或抒发情绪 或讽喻现实 侧 重点虽不同 但都围绕这一传说而展开 杜甫也曾作过 杜鹃行 借以讽喻 时政 诗云 君不见昔日蜀天子 化为杜鹃似老乌 寄巢生子不自啄 群鸟 至今与哺雏 虽同君臣有旧礼 骨肉满眼身羁孤 业工窜伏深树里 四月五 月偏号呼 其声哀痛口流血 所诉何事常区区 尔岂摧残始发愤 羞带羽翮 伤形愚 苍天变化谁料得 万事反覆何所无 岂忆当殿群臣趋 以此表达对 皇族政治及肃宗的措旅的不满 迦陵词中大量的使用这 典故 与前人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表达的 情感有两种 较浅的一种是借这一典故来写闺怨 伤春 基本没有超越传统 的描写和情绪抒发 如 来岁杜鹃声 谁昕恁 催春暮 迎春乐 本意 其四 想郎处 枝头鸟 并无杜字劝归 恋绣衾 春暮 其二 生憎 杜宇 东风里 只向人啼 于飞乐 鸳鸯 写闺怨 寻春路 昨日子规 啼血处 南乡子 吴阊道中作 蓦听得 杜宇催归 浓春将谢 先自替 花烦恼 惜馀春慢 立夏前一日 竹逸招同云臣 修承 红友 天石 惠 文 补伸 云涛 放庵二上人赏紫牡丹 用宋鲁逸仲原韵 更杜宇唤取春 老 榆钱压春暮 三台 春景 用万俟雅言清明原韵 写伤春 等等 另一种情感表达要深沉 强烈和复杂得多 也是占据了这一典故运用中 的绝大部分 如 虞美人 无聊 无聊笑拈花枝说 处处鹃啼血 好花须映好楼台 休傍秦关蜀栈 战场开 倚楼 极目添愁绪 更对东风语 好风休簸战旗红 早送鲥鱼如雪 过江东 题日 无聊 其实是有感而发 清初 清兵多次对四川 陕西一带进行 大规模行动 欲扑灭西南方各族反清烈火 词即感此而作 表达了词人厌战 反战的情感 此处词人借 子规啼血 这 典故来写三藩叛乱时社会的凄惨 景象 又如 夏初临 本意 中酒心情 拆绵时节 膂腾剐送春归 一亩池塘绿阴浓触帘衣 柳花搅乱晴晖 更 画粱 玉剪交飞 贩茶船重 挑笋人忙 山市成围 蓦然却想 三十年前 铜骆恨积 金谷人稀 划残竹粉 旧愁写向阑西 惆帐移时 镇无聊 摇损蔷截 许谁知 细柳新 蒲 都付鹃啼 该词题下原注 癸丑三月十九日 用杨盂载韵 此年上推三十年为崇 祯十七年甲申 三月十九日为崇祯帝殉国日 明亡时陈维崧才二十岁 写此 词时已是五十多的老人了 而往事萦怀 遗恨未消 本篇是明亡三十周年祭 笔笔沉痛 上片写景 已愁怀暗露 下片回首三十年前明亡之事 旧愁暗恨 迸发于深心 结句借子规鸟的悲切啼声更衬托了自己的带血 带担的沉痛之 情 可见 后一种情况的用典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要复杂和沉重 导多 其 中的原因 必须要联系当时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 从十七世纪初叶起 经甲 申 乙酉 一直到康熙 十年前后 连续不断的战争历时八九十年 中原 华北 东北 而后是江东南 西南 战争连绵不断 有多少冤魂厉鬼游荡旷 野 镌刻在人们心灵上的创伤与 蜀魂 湘鬼 的猿啼鹃泣 一样的沉痛 而一向标举词可 为经为史 并且注重描写现实的陈维崧 对当时的灾难和 人们的普遍情绪体会得最强烈 最深切 是故迦陵词中独多 子规啼血 的 典故 它最能够传达出作者当时的沉痛之情 另外 通过民俗典故来写情 民俗故事与经典文化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 后者往往指向社会的有序化 相对忽略个体价值 前者则更倾向于个人感性 的满足与对社会羁绊的反叛 再如伍子胥这个人物 最初出现在 左传 国 语 零星记载上 后经过 韩非子 吕氏春秋 的集中加工 以及司马迁 的传神之笔 故事逐渐独立完整 最后 越绝书 对其进一步渲染至 吴越 春秋 基本定型 完成其故事的演变轨迹 主要的故事框架是这样 伍员 字子胥 春秋楚人 父兄为楚平王所害 逃往吴国 助吴王阎间打败楚国 又助吴王夫差打败越国 后夫差听信谗言 把他杀害 这样一个人物本是存 在于经典文化中的 他叉如何与民间传说故事联系在一起的 首先 他在民 间被看成英雄 其悲惨遭遇又深受人们的同情 人们就会很自然在其历史原 型基础上进行增华 使他成为与传说杂糅的七实三虚的演义式人物 死后的 伍子胥被人们神化 成了钱塘江的潮神或江神 其次 要考察吴越的自然地理环境 吴越遗处三江五湖 水给吴越入带 来了秀丽的山川 丰富的水产 肥沃的土地 发达便利的交通 使江南成为 鱼米之乡 水也给吴越人带来了灾难 水灾 水患增加了吴越对水的神秘感 与恐惧感 出于对水的敬畏 几千年前 吴越人就有了 春祭三江 秋祭五 湖 1 祭陵山于会稽 祀水泽予江湖 1 的传统 而伍子胥这个人物韵出 现恰好满足了人们这样的心理 需要潮神或江神来保佑他们风调雨顺 后钱 塘江潮也被称为伍潮或伍胥潮 如迎陵词中有 纵尚有 鹞夷一鹪 怕难禁 伍潮堆雪 琵琶仙 阆门夜泊 荠菜绿平齐女墓 梨花雪压伍胥潮 浣 溪沙 雨中由枫桥至齐门 等 在迩陵词中共有8 处用了这一典故 大多是 借此典来怀古抒情 浣溪沙 中有一篇是作者来到著名的投金濑所作的怀古之作 词的下 片写道 击絮人才怜伍员 浣溪沙又产夷光 联想到伍子胥跟他命运有重要 关系的两个女子 击絮人即捶纱的人 相传子胥奔吴时 途经漂阳濑水 见 一女子浣纱 篮中盛饭 饥而乞食 女子怜之 赠以篮中之饭 浣溪沙即若 耶溪 相传西施浣纱于此 夷光即西施 疏远子胥 最终赐死了子胥 陈维 崧在该词中抒发的正是 英雄生死系红妆 的感慨 范例颇多 兹不赘述 民俗典故在其形成过程中 往往携带大量的集体无意识 社会心理内容 迦陵词将个体情绪依托到这类典故之上 往往能使其意义更具穿透力 这里 当然不包括个别的堆砌的典故 三 文学对象形态 这里的 文学对象形态 是指把民俗文化作为中心客体来专门描写 以 专题的形式出现 在迦陵词中 这类出现最多的就是流传较广的传说故事 而且 词人是通过题画词的方式来表达的 顺治十八年 1 6 6 1 秋 陈维崧同冒襄赴扬州 与遇赦来扬州的周亮工 交 同年 扬州女子余韫珠绣仕女图西施浣纱 洛神 柳毅传书 高唐神女 四幅 王士稹作诗二首 并填 浣溪纱 西施浣纱 解佩令 洛神 望 湘人 柳毅传书 三词 陈维崧填 永调歌头 西施浣纱 潇湘逢故人 柳毅传书 高阳台 高唐神女 多丽 洛神 四词 彭孙通 邹祗 谟 董以宁诸人均有和作 但是 陈维崧的题画词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 是打破了传统题画词的单 纯实用性原则 在词中插入自己的经验 使它在一定程度上接近于咏怀词和 咏史词的倾向 1 在这几首题画词中 潇湘逢故人 和 高阳台 以流传较广 的民俗传说故事为主要内容 感情色彩较浓 如 高阳台 题余氏女子绣高唐神女图 为阮亭赋 巫峡妖姬 章台才子 赋成合断人肠 绣阁停针 含情想象高唐 渚宫旧迹今何在 不分明 水殿云房 辩蝉鬓 忆着行云 恰费商量 蘅皋暮雨凄凉 只楚天一碧 与梦俱长 雾觳霓旌 几时重得侍君王 小唾红绒思好事 却剪刀 声出回廊 更添些 红杜青藏 做出潇湘 这首题画词的画面内容画的是高唐神女 作者经过画面内容的触发使自 己的经验在词中得到了扩散 主题写得是高唐神女与楚怀王的爱情故事 借 这个故事 主要抒发了自己的感伤之情 高唐神女又称巫山神女 名瑶姬 高唐神女的故事当由 山海经 中次 七经 所记炎帝女死为蘸草事演变而来 山海经 中次七经 云 又东二 百里 曰姑摇之山 帝女死焉 其名日女尸 化为蘸草 其叶胥成 其华黄 其实如菟丘 服之媚于人 即其所本 宋玉 高唐赋 神女赋 及 襄阳耆旧传 等书均有记述 大同小异 楚襄王与宋玉共同游于云梦之野 望见高唐观上有五彩云气 变化无穷 襄 王问宋玉说 此何气也 宋玉答说 是朝云 襄王又问 何谓朝云 宋玉又答到 从前怀王曾游高唐 身体疲倦 白天睡觉 梦一妇人 自称是 炎帝少女 名叫瑶姬 未嫁而死 葬于巫山之阳 成为巫山之女 高唐之客 听说君壬来游高唐 愿意陪伴君王 楚王答应了她的要求 她临去时说 我 住在巫山之阳 高邱之蛆 旦为朝云 暮为行雨 朝朝暮暮 阳台之下 第 二天早上楚王观察气象 果然像她听说的那样 于是就在巫山之阳为她立神 女庙 叫她朝云 李白 感兴 诗歌咏其事云 瑶姬天帝女 精彩化朝云 宛转入宵梦 无心问楚君 潇湘逢故人 的画面内容是关于柳毅传书的故事 该故事本是唐代李 朝威所著的传奇 原文见 太平广记 卷四一九 题作 柳毅 这个传说故 事将善有善报这一古老主题与爱情 婚姻 家庭结合起来 把当时人们所喜 闻乐道的灵怪 侠义和爱情结合起来 甚至和张扬理想的人品结合起来 构 成了一个龙女与高士相爱的动人故事 与高唐神女的爱情相比 龙女的爱情 结局是圆满的 作者在词的上阕在描述龙女遭遇时 着重刻画了龙女的 愁 下阕以龙女结局的美好联想到现实人间的情况 感情深沉复杂 此类有关民俗爱情的讨论例子还有很多 如 凤凰楼上忆吹箫 等 兹 不赘举 以民俗文化为关照对象 往往要求认识主体具有强有力的判断力 陈维 崧自幼精熟内典 以此优势 吸收民俗文化专题入词在客观上形成了观点鲜 8 明 情感丰厚 意义蕴籍的特征 第二节民俗文化在迦陵词中存在的深度模式 民俗学研究专家乌丙安先生在他的专著 民俗文化新论 中详细地阐述 了 民俗学 的概念包括以下一些因素 一 民俗学研究的事象是世代传袭 下来的 同时继续在现实生活中有影响的事象 二 民俗学研究的事象是形 成了许多类型的事象 三 民俗学研究的事象是比较相对稳定形式的事象 四 民俗学研究的事象是表现在人们的行为上 口头上 心理上的事象 五 它研究的是反复出现的深层文化事象 4 1 这里 乌先生将民俗学研究事象的 世代传袭性放在首位 说明了 世代传袭 是民俗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这就 要求我们既要研究在现实生活中确确实实存在的风俗 习惯 也要研究这些 风俗 习惯在古代的模式以及传袭情况 再有 将 研究的是反复出现的深 层文化事象 作为民俗学的概念因素之一 这就是说不仅要研究现实中的文 化事象 也要研究世代传袭下来的文化事象 其实 古人早己发现 不同地 区的民俗传统是有差异的 这种差异通过各自的行为系统表现出来 诗经 国 风 按照十五个地区汇集诗歌 生动地表现出各个文化区域的风土人情 是 将文化按地域类分的先声 通观陈维崧1 6 2 9 首词作 依据其一生足迹所至 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有两 种不同类型的文化的交融与冲突 一种是吴越文化 属于长江流域文化区 另一种是中原文化 属于黄河流域文化区 前者属于南方文化 是作者自小 就身于其中的母文化 因而潜移默化地被深深打上了该文化的烙印 后者属 于北方文化 是作者以游子的身份 四年浪游其间 所获得的新的文化体验 一 对迦陵词中民俗文化的现实模式考察 一 吴越文化 本文所谈的吴越文化 是一种大范围的文化 并不仅仅局限于吴越祖先 居住过的地区 这里包括江苏南部 浙江北部以及江苏的扬州 六合等沿江 地带和安徽的滁河流域等 吴越文化与其他文化一样 既从属于时代 又从 属于地域环境 地域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人们在同 自然环境中 生活 劳动 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 逐渐形成共同的文化现象 与其他地域 文化相比 具有特殊的地域个性 陈维崧出自于江南名邑 宜兴世家大族 三十一岁时父死 因仇家相 逼 在家乡无法安处 于顺治十五年夏秋 他先到太仓吴伟业家 后 戊戌 十一月 陈子娄江拿舟访先生 先生馆于 小三吾 1 即自顺治十五年冬 到康熙四年 陈维崧在如皋冒襄水绘园前后跨及八个年头 在这段时期 他 9 大量的词篇描写了吴越的民俗风情 即使以后他浪游北方期间 也时时在词 中表达对自己家乡吴越地区节物风俗的思念 由于这方面的内容比较多 为 了更清晰 更直观地了解吴越地区的民俗文化的现实模式 我们通过列表的 方式显示如下 地域层面内容句子 地点出处 以稻米厨香正熟长腰米 宜兴 蝶恋花 五月词 其 为主食 村村灯火收红糯 南京 送我入门来 酿酒 鲈鱼美似北固 四 宜兴 玉簟凉 夏景 十九 人手先香 篱笋细腌红缕豉 满江红 江村夏咏 宜兴 吴盐小下银丝鲫 其一 喜食鱼虾 帝台春 五月南徐怀周 南徐 等水产品鲥鱼堆网白翼微在都门 即用其江上 留别原韵 专题 江南 青玉案 咏糟蛏b 专题江南 青玉寨 咏油车螯 专题江南 青玉案 咏醉白虾 吴现 百幅晴漪 簇水 舟过梁溪 不及 越 粪 以船为无锡 地 式 主要交 渔舟个个能轻妙泊舟 遥望龙峰有作 区 吴船似屋 安平乐慢 晴郊纪胜 通工具 江南 较他亭馆还多其一 四月荆南桑柘美 泥 宣兴 蝶恋花 四月词 其六 就蚕房 雪尽无尘滓 植桑 养 临江仙 为园次题帐额 晚来都聚打鱼舟湖州 蚕 捕鱼 画幅 浣溪纱 陆上慎移居 水驿家家看打鱼江南 东郊 其二 绿蓑乌榜 感皇恩 晚凉杂忆 扬州 雁翅玲珑无数 六首 其一 穿蓑衣 看弥茫一流 满江红 江村夏咏 宜兴 雨蓑烟笠 其四 1 0 记当年 代占鸡h 贺新郎 腊月初六日 以鸡占h 宜兴 是余生日 即亡妇忌辰 遍央邻里c 也 词以志痛 仍用前韵 注 a 南徐 南朝宋永初二年 4 2 1 改徐州置 元嘉以后 辖境相当今江苏长江以南 南京市东 北部及丹阳 宜兴等市县以东 无锡以北地区 史为乐主编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 下 第墙1 2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 5 b 蛏 软体动物名 体狭长 肉鲜美 生活于近海泥沙中 奉草纲目 介部 蛏生海泥中 长二兰寸 大如指 两头开 c 鸡h 即南人占法 范成大对以鸡占h 记载较详 见 资治通鉴 卷二一注引 桂海虞街志 表里呈现的内容当然极有限 但管中窥豹 仍可隐约见出吴越江南水乡 的民俗生活线条 潮湿多水的自然环境 集约化的生产方式 深厚浓重的精 神文化氛围 产生柔 细 雅的个性 似乎是广义吴越文化有别于其他地域 文化 尤其是北方文化特征所在 因此 它是远异于中原地区的农耕文 化的 二 中原文化 康熙七年暮春 陈维崧北行经山东入京 在京师留滞了约四个月 即失 意离去 闻有故人为中州 即河南古称 学史 延之阅文 陈维崧因于是年 冬入河南提学道史逸裘幕从 直至康熙十一年夏离商丘 四年中虽曾数次往 返江南 但其行踪主要在河南 在此期间 以洛阳 开封为停留中心 以及 沿途所见 所闻和所感 创作了许多咏古抒怀的篇章 其中也有少部分涉及 到该处人们的生产 生活方式 在四年中 陈维崧在往返江南期间 也作了 些涉及到中原地区人们生产 生活方式的回忆之作 通过这些词作 亦可清 晰地勾勒出中原地区民俗文化的现实模式 中原一词 在历史上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 狭义的中原指今天的河南 省 今天的河南省的大部分地区 在古代属于中国的中部平原 所以人们把 河南称为中原a 广义的中原属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它不仅包括河南 而且包 括今天陕西 山西 河北 山东等省的一部分地区 诸葛亮 出师表 说 今 南方已定 兵甲己足 当奖师三军 北定中原 这里的中原就是指黄河中下 游地区 在古代人们所说的中原 以广义为多 本文所说的中原 也是指广 义的中原 即黄河中下游地区 所说的中原文化也是指广义的中原文化 即 以河南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文化 中原地区属于褒耕文化 相比于吴 越地区的水乡文化 有自身的特点 请看下表 地域层面内容句子 地点出处 休问红糯黄梁a 总搴菰 解蹀躞 秋 吃小米 荥阳 米茭丝 湿烟难煮雨夜宿田舍 并马三河年少客 粗豪 南乡子 刑州道上 刑州 皂栎营中醉射雕作 去约官僚闲射猎 项城 念奴娇 送钮 喜射猪应认前朝战垒b书城之任项城 看猎徒并代 沁园春 十月晦b 怀庆怀庆使院望太行山积 霜鹰雪犬 雪 历历五点三更 马前渐 解蹀躞 夜行 由 现 荥阳 原实 逼荣阳 城头灯火荥阳道中 地模 以马 区 式 一斛柳棉飘不定 百媚娘 春日 车作交通 洛阳 扑著车如流水 忆洛下旧游 工具 旬日崎岖行左担 征车齐河 渔家傲 齐河县 确荦投山店县d 忆旧游 寄金沙王弓 铭 张杜若 徐岐雍 赌栗忆并鞍舞蔗 分筹赌粟洛阳 史兼三诸子 仍用学士 来韵 闹花锦袋贮鹌鹑 望江南 商丘 养鹌鹑商丘 飞鞋逐黄尘杂咏五首 注 a 黄粱 粟米名 即黄小米 杜甫 赠八处士 诗 夜雨剪春韭 新炊间黄梁 b 项城 隋开皇初改秣陵县置 属陈州 治所即今河南沈丘县 唐屑陈州 北宋属淮宁府 明宣德 三年移治殄寇镇 今项城市南老城 清属陈州府 史为乐主编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 下 第1 7 5 4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 5 c 怀庆 明洪武元年改怀庆路置 治所在河内县 今河南沁阳市 辖境相当今河南修武 武陟二 县以西 黄河以北地 史为乐主编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 匕 第1 3 h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 0 0 5 d 齐河县 明清时属山东济南府 史为乐主编 中国历史地名太辞典 上 第1 0 5 9 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 2 0 0 5 二 对迦陵词中民俗文化的价值模式考察 在现今文艺理论中 价值认识主要是对客体能够满足主体某种需要的那 部分内容和价值属性的认识 其主要功能是评价与选择 但一般性的价值认 1 2 识侧重实用和对善的选择 而审美性的认识侧重对客体精神性价值的评价和 选择 这也就是说 作家在对客观事物进行审美往认识以至文学创作时 已 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包含了自身的价值态度 因此 陈维崧在关照民俗文化的 现实模式的同时 其实对它的价值模式也用心作了辨析 而民俗文化的价值内核实质上是一种人文态度 进 步说 即民俗视角 的对入自身生命价值的认定 与其他人文价值形态一样 民俗文化的价值形 态也是包含两个基本层面 即对当前生存状态的认定和对终极生存状态的追 求 只是相对于经典价值形态 它表现为不自觉和弥散韵隐形状态 从逸陵 词中反映的价值层面看 大致可归为两个视角 一 情感的渲泄与抒发 民俗文化本来就重情感渲泄与抒发 这是民俗文化系统的动力机制 陈 维崧在接触两种民俗文化的动力机制时 以其敏锐的词心对其作出了辨析 我们先看吴越地区 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环境 陈维崧词中所描 写的该地区民俗情感的的渲泄倾向是细柔中透着直率 这一特征表现在对当 地民谣的注意 迦陵词中多次提到樵歌 渔歌 听樵歌正断 渔歌又续 满 江红 江村夏咏 其六 这里的的樵歌 渔歌就是吴地民歌 这些民歌大多 是当地人们在劳作时出于演泄情感的一种需要 如 一夜篷渐沥 声乱樵歌 浦笛 佳人醉 梁溪道中 老屋下 田歌漾 满江红 江村夏咏 其 二 恰月明 渔网截江来 歌铜斗 满江红 江村夏咏 其七 辕固 里 蚕娘唱 满江红 闻阮亭罢官之信 并寄西樵 再叠前韵 等等 而 民歌作为文学形式的一种 梁启超在 中国地理大势论 中认为与 经济 心性 伦理 和 金石 刻画 游戏 一样 与地理有密切之关系 江南 气候温和 山明水净 塑造了吴人感情细腻 性格温和与多情敏感的性格特 征 而这些民歌又因多是当地人们在劳作时的情感渲泄 因而细柔中往往又 透露着直率 因而 地理环境对民歌的影响 是客观存在的 而且 地域不同 民歌 所呈现的面貌和风格也迥异 刘师培在著名的 南北文学不同论 有这样精 彩的表述 大抵北方之地 土厚水深 民生其间 多尚实际 南方之地 水 势浩洋 民生其间 多尚虚无 民崇实际 故所著之文 不外记事 析理二 端 民尚虚无 故所著之文 或为言志 抒情之体 从总体上说 北鄙杀 伐之音 壮伟狼戾 因而托地民歌 多疏朗之气 即使是抒发男女相与之情 也少有南方民歌中的 淫媒情态 从吴地民歌中 我们对此会有更深刻的认 识e 明末苏州入冯梦龙辑集了吴迨的民歌集子 山歌 其中 旧人 t t 情郎 一去两三春 昨日书来约道今日上我个门 将刀劈破陈核桃 霎时间要见旧 时人 所渲泄的情感泼辣大胆 情意绵绵 这在吴越地区的民歌中是为数不 少的 另外 吴越地区的经济 政治情况以及思想文化的影响 明中叶以后 在东南沿海 特射是苏 常 淞地区 由于城市商业的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 因素的增长 再加上晚明思想家的的个性解放思潮 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和思想意识 尤其在吴越地区 追求 真情 已经深入人心 而由六朝沿袭 下来的民歌传统 在新的历史机遇下 有了新的飞越 在绮丽柔媚的基础上 更加体现了明末人性的一种肆意张扬 虽然有时这种张扬会交得粗鄙 但它 反映的却是一种向上的生命力 水的轻灵动荡孕育了吴越人的纤细多情 雨民歌的自然率真正是他们渲 泄情感 表达情感的最好方式 作者正是把词作为一种工具 记述了当地人 们在劳作中渲泄情感 抒发情感的主要方式 两这种民歌方式也正体现了吴 越地区民俗情感的演泄倾向是细柔中透着直率 它是迥异于中原地区的 在迦陵词中 中原地区民俗情感的渲泄倾向相对于吴越地区 显露了粗 犷 豪爽的特征 陈维崧不少词中提到在中原射猎的情景 安得中原豁处 饱看山栊苍狗 大猎一千场 渐罢刀头米 射杀鹿边獐 水调歌头 早秋 托兴 写早秋清爽明朗的夜色 寄托的是欢快豪迈之情 又如 斫彘屠门 射雕塞上 生啖黄獐肉 念奴娇 延令季沧苇席上 送周子计偕京师 同样是在射猪过程中渲泄的是中原地区人们的粗豪的情感 而除了射猎 中 原地区人们的豪赌 又可从中体现他们民俗情感的这一表达方式 忆并鞍舞 蔗 分筹赌栗 忆旧游 寄金沙王弓铭 张杜若 徐岐雍 史兼三诸子 仍用学士来韵 从上可以看出 吴越地区与中原地区民俗情感表达方式是有很大的区别 的 而这种区别其实就是地域个性的差别 这正是两地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 与长期的历史人文以及政治经济情况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 生老病死的取向 人对生老病死的理解就是对自身的终极关怀 蒙昧时代 中国人相信惟 依赖超自然 超人的方法 才能解决自然所引起的灾害及人们招致的灾难 导致了巫术和巫觋的产生 巫术 是在原始思维方式指导下产生的旨在控制 事物的发生 发展和变化结果的人类行为 巫术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社会 性的行为 往往成为一种传统习俗 从而使人们对它产生盲目的信从 这种 盲目信从的履行而已 巫术行为有可能不再借助当事人个人的逻辑思维 仅 仅是一种习俗或信仰的 巫术的进行主要通过巫体现的 巫凭借巫术奉祀 天帝鬼神及为人祈福禳灾 并兼占h 星历之术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人们逐渐了解到 生老瘸死是其自然规律 但是 从情感上来说 珍惜生命的人更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老 尤其是对一 般庶民阶层而言 因为他们没有文化 又没有思想上的精神基础 同时 他 们对于相信巫术也没有身份及思想上的障碍 这一点从迦陵词中所透露的信 息可以作为例证 虽然作者所处的吴越地区在明代晚期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 萌芽 经济文化较为发达 但是在民间 巫 的传统依然盛行 迦陵词中 两次提到妻子为自己访巫占h 一是 沁园誊 病中云臣馈 我药赀 赋此志谢 中写道 黔娄妇 空典钗访h 剪纸招魂 在该词中作 者写了自己贫困交加 无钱看病买药 一方是妻子为自己去访巫占h 另一 方是友人赠药给自己 从这一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 文人由于具有一定的知 识文化 生病信医 从该旬中一个 空 字 可以看出作者是不相信巫的 而对于深受民间习俗信仰影响的作者的妻子来说 他们对待生老病死的问题 更愿意相信巫 求医和求巫都统一于医疗活动中 同时 该句中还提到妻子为自己 剪纸招魂 这也是古时流传下的风俗 剪纸作旒 以招人魂 其实 招魂 护魂仪式的内核是语言崇拜 认为可以 借助语言的魔力把魂灵叫住带回家来 另外一次是在康熙二十年 1 6 8 1 作者客居北京为官 腊月初六是其生 日 又是其妻忌辰 不由得百感交集 写下了悼亡词 贺新郎 想起当年妻 子为自己访巫占h 的情景 记当年 代占鸡卜 遍央邻里 更唤街南盲妇到 弹动香蛇弦子 推测尽 五行生死 写尽了其妻为自己前程操心 祈求命运 转机 读来令人酸鼻 词中明确提到吴越地区人们好用鸡来占h 这与吴越 人从远古时期沿袭下来的对鸟的崇拜有关 词中的 盲妇 就是当时的 巫 神秘诡异 能够 推测五行生死 访巫占卜 剪纸招魂的习俗 不论在客观上是否科学 从其主观出发点 看是对生命的爱惜 其实从迦陵词中所透露的信息可以看出 中原地区同样 流行巫师巫术 如 解蹀躞 秋雨夜宿田舍 提到 村西近官路 丛丛古庙 老巫铜鼓 叙写村巫旌行巫术祈求风调雨顺 可见 在当时 中原文化与吴 越文化虽然比较发达 但是 巫术民俗这一远古社会就存在的形式 仍然活 跃在在广大的农村 扎根在人们的心里 究其原因 最根本的就是人们对自 身生命的珍重 对自身生存状态的关注 迦陵词反映了当时清初农村地区人们的人生态度具有某种共性 即相信 巫能给自身祈福禳灾 它不仅是个别人的行为 而且还是农村群体性的活动 如吴越一带有 夔魍喧膳 枫根渍酒纸成灰 泽国不知山国苦 铜鼓 醉觋 夜深作蛮语 南乡子 江南杂咏六首 其二 中原地区有 赛鼓前村 巫 歌极浦 断础到羊豕 念奴娇 临滓怀古 从这些词句中 我们隐约可 以感觉出 作者对此俗在主观上还是不赞同的 从迦陵词中整理出的两个民俗文化的现实模式与价值模式看 陈维崧对 民俗的认识基本上是客观准确的 也是比较完整的 这说明陈维崧对待民俗 文化的认识是具有一定的自觉性的 第二章民俗文化对迦陵词的影响 本章主要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方面探讨民俗文化对迦陵词的影响 前者包括民俗文化对迦陵词思想倾向的影响 民俗文化为迦陵词提供了大量 的创作素材以及民俗文化为迦陵词提供了许多创作契机三个方面内容 其中 侠文化作为地地道道的民间社会文化现象对迦陵词思想倾向的影响是毋庸置 疑的 家乡的地域风情为迦陵词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 多样的民俗生活又 为其提供了许多创作契机 后者主要从 竹枝词 形式和民俗语言方面谈对 其形式的影响 陈维崧在创作中能够有意识地学习民歌样式来丰富自己的词 作 吸收民俗语言艺术中的口语 方言 灵活的句法来提高其艺术表现力 接下来将详细分析这几个方面内容 第一节民俗文化对迦陵词思想倾向的影响 千百年来 武侠作为一种民间社会的文化现象已渗入到上层社会成员深 层的文化意识中 历代文士对侠士侠行津津乐道并表现出由衷地倾慕 这是 因为英雄情结与义士情结所构成的侠士精神 同文士的炫才意识与渴求知己 之遇的心态非常相投 因而我们常常会发现文士身上既有受侠义精神影响的 豪放的英雄气概 又有士大夫文人的失落与不平之气 明清两代文士关于游侠行为与侠士精神的认识延续了前代文人的观点 甚至比前代更加崇侠尚义 文人们仍以谈侠论剑为快事 雅事 中国古代游 侠之士独自往来的生活习性和随意施为的行动范式 与反对传统张扬个性的 文人舆论在某种程度上相契合 因而 侠文化在明清两代比以往各个朝代更 加突显 这反映在文学上 明代文士对游侠之士的赞颂 歌咏屡见于文墨 其数量之多 赞誉之重同前代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同时 从明至清大量的 文人笔记中记述了许多现实社会里游侠人物的事迹 拟话本小说及长篇章回 小说更常见对于游侠的描写 诗歌 笔记 小说对于游侠人物形象的塑造互 借互证 共同营造了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游侠世界 这种现实与文学 的人文背景 同时又为明清戏曲作家描写游侠人物提供了充足的素材 并为 这些游侠人物形象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反映在现实生活中 明代文士普遍存在着侠风侠气 有的文士自身也成 为游侠一流 嘉靖十七年 1 5 3 8 的进士刘焘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