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车联网专利地图报告_第1页
2017车联网专利地图报告_第2页
2017车联网专利地图报告_第3页
2017车联网专利地图报告_第4页
2017车联网专利地图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报告来源: 2017 车联网专利地图报告 ii CTEXCTEX 情报分析师总第情报分析师总第 6 60 0 期期 20172017 车联网专利地图报告车联网专利地图报告 整理发布:中国技术交易所 本期专利分析师:台湾新聚能科技顾问有限公司 中国技术交易所微信订阅号“中技所”中技所” ( (微信号:微信号:ctex2013)ctex2013) 新浪官方微博:中国技术交易所 查看CTEX 情报分析师,请点击进入中国技术交易所官方网站知识资源中心: 投稿及新媒体合作:yjb iii 目目 录录 前言 . 1 第一章车联网产业在主要国家地区发展现况 . 4 一、政府相关政策 . 4 美国. 4 欧洲. 6 日本 . 8 中国. 9 二、车联网相关产业发展概况 . 10 市场与产业链 . 10 新创公司与并购活动 . 17 第二章专利检索、分类与概况分析 . 19 一、主题范围 . 19 三、专利分类 . 20 1 前言前言 在短短的几年间,车联网(V2X, Vehicle to X)从鲜为人知变成 了全世界最火红的技术之一, 究竟车联网是甚么样的技术呢? 探究其 根源,车联网可说是智能运输系统(ITS,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与物联网(IOT, Internet of Things)两大 趋势汇流而成的产物。 所谓的智能运输系统,是应用先进的电子、通信、信息与感测等 技术,以整合人,路,车三者,通过提供实时(real-time)的信息而 增进运输系统的安全, 效率及舒适性, 同时也减少交通对环境的冲击。 自 90 年代初期,美国、欧洲与日本开始进行智能运输系统的相 关研究;中国大陆则是在 1996 年开始与欧洲进行相关技术的交流, 并在 2001 年完成了智能运输系统体系的研究,确定了其发展方向。 物联网的概念则是在 1995 年由微软创办人比尔盖兹首先提出, 但直到 Kevin Ashton 在 1999 年提出 IOT 一词后,大家才开始留意到 此一技术。物联网最早应用在物流管理上,但现在运用层面已越来越 广,例如 ETC 电子收费系统就是一例。 车联网也是自动驾驶车辆(Autonomous Car)技术的重要组成成 分之一。车辆本身的传感器仅能提供车身周围短距离的信息,对于道 路上突发状况的应变时间太短;通过车联网,车辆可以取得更远距离 的信息,因而增加了应变时间与行车时的安全性。 2 根据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的定义, 车联网 (Internet of Vehicles) 是由车辆位置、速度和路线等信息构成的巨大交互网络。通过 GPS、 RFID、传感器、摄像头图像处理等装置,车辆可以完成自身环境和状 态信息的采集;通过互联网技术,所有的车辆可以将自身的各种信息 传输汇聚到中央处理器;通过计算机技术,这些大量车辆的信息可以 被分析和处理,从而计算出不同车辆的最佳路线、及时汇报路况和安 排信号灯周期。 早期车联网的概念多半停留在手机与车辆相连结, 或是各车厂的 导航服务平台等。但在今年(2017)的 CES(消费性电子展)中,各大厂 商的车联网产品展现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本田(Honda)让车辆变成 行动支付载具,通过行动支付技术,可以让驾驶无须下车而直接支付 加油费、停车费;现代(Hyundai)则是展出与 Google 智能助理整合 的成果, 让使用者在家中便能经由语音指令控制车辆设备; 朋驰(Benz) 则是展示了配备两架无人机的货车, 通过货车遥控无人机将小型包裹 送到指定地点,进而提高运送货物的效率等等。 而在紧接而来的 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展中,高通展示了以蜂 窝通信网络技术为基础的车联网技术 C-V2X (Cellular V2X)。 高通认为,现有的驾驶辅助系统已经搭配了各式传感器,若在此 基础上如果再增添 V2X 技术,就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 的融合,可以达成准确定位,以及自动驾驶中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 云端计算的可能,最后实现驾驶的安全和自动化。 在 2016 年,全球汽车销售量突破 9000 万辆,根据台湾”金属工 业研究发展中心”的预估, 到 2020 年, 全球汽车销量将突破一亿辆, 3 而其中可能有 75%的汽车都具备联网功能;而根据另一研究机构 PwCs Strategy 的报告指出,全球车联网相关产品的销售金额,将 从 2017 年的 525 亿美金,高速成长到 2022 年的 1559 亿美金。 随着车联网技术日益普及,一个快速成长的庞大市场正在兴起, 而每台车都连上网络也将不再只是少数人的梦想。 本报告将针对车联 网技术,探讨目前在车联网领域中有哪些主要的参与者,以及这些参 与者的专利布局概况。 4 第一章第一章车联网产业在主要国家地区发展现况车联网产业在主要国家地区发展现况 本报告一开始就提到, 车联网可说是智能运输系统与物联网两大 趋势汇流而成的产物。 尽管车联网在近年来才开始成为最热门的话题, 但是其实已经经过了二三十年的酝酿期, 随着科技的进步才逐渐开花 结果。 本章节将会介绍车联网在美、欧、日、中四个主要国家地区的发 展近况。 一、政府相关政策 美国美国 智能运输系统在欧美日等先进国家已发展近二、三十年。美国在 1991 年通过为期六年立法的”路面复合运输效率法案” (ISTEA , lntermodal Surface Transportation Efficiency Act,又称为冰茶 法案) 法案中除了规范一般路面运输系统的发展之外, 对智能运输系 统的发展和推动,也有明确的规定。 自此法案开始,美国对智能运输系统长期且稳定的经费支持,使 得智能运输系统得以持续不断地发展与成长,也开始被全世界重视。 2010年, 美国运输部设立了一个部门”研究与特殊项目管理局” (RITA,Research and Innovative Technology Administration), 针对美国车联网技术的发展目标、 实现途径以及智能运输系统建设等 问题进行了详细规划部署。 5 到了 2014 年, 美国国会将 RITA 的计划转移至 OST-R(The Office of the Assistant Secretary for Research and Technology,科技 研究助理秘书长办公室),以扩大其计划规模。 整个美国智能交通战略研究计划的核心是由运输部发起的 IntelliDrive 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建立机动车、道路基础设施及 行人携带的无线设备之间的互联通讯机制,以增强道路交通安全,提 升出行便利并减少环境污染。 由于在一连串的研究中, 科研人员和专家开始认识到 V2X 技术对 提升道路安全,解决一些疑难交通问题有关键作用。因此,美国运输 部于 2003 年又发布了一项”车路协同系统”项目。而在 2007 年起, 运输部开始在弗吉尼亚州、密执安州与加州等地进行实地测试,以验 证其可行性。 美国运输部于2011年5 月26 日将 IntelliDrive 正式更名为” 智能互联汽车研究”(CVR,Connected Vehicle Research),但项 目的内容与目的并没有发生改变。而在新的智能交通战略研究计划 (ITS Research)中,重点放在车联网系统的本地化推进及大规模商 用化上面。 到了 2016 年底,美国运输部(DOT,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提出了一项计划,希望在 5 年后所有新车都将强制 配备防止撞车的车联网(vehicle-to-vehicle,V2V)装置。相关官 员表示, 车联网的目标是为了要给行驶于两线道的驾驶在超越卡车等 危险情境前预警, 预估将能避免或减轻 80% 的非驾驶责失撞车意外。 这将是全球首份 V2V 强制安装草案。 6 届时 V2V 装置将强制采用”专属短距通讯”(DSRC)通信技术 通过专属的带宽,车辆将可在 300 公尺距离内互传彼此的传送位 置、方向、速度等数据。由于 300 公尺的数据传输距离比单一车辆的 传感器、镜头或雷达的传输距离还要远,即便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车 辆也能通过 V2V 数据来避免或降低车祸的严重性。 美国运输部预估 2020 年每台车安装 V2V 设备的成本约 350 美元,相当于目前新车平均成本的 1.1%。 下表为美国近年来或即将实施之车联网或自动驾驶车辆相关政 策: 国家 时间 政策内容 美国 2012.5 谷歌获全美第一张自动驾驶汽车在内华达州上路测试许可证 2015.5 第一辆自动驾驶卡车获准上路测试 2016.1 在未来十年给予40亿美元的财政支持, 同时在两年内豁免2500 辆汽车遵循现行相关交通安全规定 2016.9 交通部发布了美国自动驾驶汽车政策指南,使用了 SAE(美 国汽车工程师学会)的分级标准 2016.9 交通部颁布自动驾驶汽车联邦政策 2016.11 Ohio 州开始在周内公路上安装电缆网络以及传感器系统, 为自 动驾驶汽车测试提供便利 表 1-A 美国车联网或自动驾驶车辆相关政策 欧洲欧洲 为了推动智能运输系统,欧洲共同体(欧盟的前身)在 1993 年成 立了欧洲道路运输通信实施协调组织(European Road Transport Telematics Implementation Coordination Organization, ERTICO) , 7 并于 1995 年开始了为期 4 年的欧洲交通移动程序(Program for Mobility in Transportation in Europe,PROMOTE)计划,1998 年 又开展交通通信(Telematics for Transportation)计划,研究经 费为 12 亿欧元。 由于欧盟包含了许多语言国情各异的国家, 所以在推动智慧交通 的各项措施前,标准化的工作是必要的。早在 1997 年,欧洲共同体 就完成了专用短程通讯(DSRC)技术的标准, 作为 ETC 系统使用。 之后, ERTICO 于 2006 年展开一系对通讯(V2V)、对通讯(V2I)、 整合之技术研发计划,例如 CVIS(车对路)、SAFESPOT(车对车) 等,并依据研究结果订定对车、车对路的通信技术标准架构。 尽管车联网为大势所趋,但是欧盟在推动上也曾遭遇挫折。例如 原本规定 2009 年以后在欧盟境内行驶的新车,一律增设紧急呼救用 的 e-Call 系统, 更计划在 2015 年之前使此系统成为欧洲汽车均必须 安装的基本配备。但是此措施在 2015 年 3 月经欧洲议会投票后,决 定延后至 2018 年 3 月起才强制实施。 下表为欧洲各国近年来或即将实施之车联网或自动驾驶车辆相 关政策: 国家 时间 政策内容 法国 2013.5 2013 年推出新工业法国战略,将自动驾驶列为着重发展 的 34 个部门之一 2014.2 公布自动驾驶汽车发展路线图,3 年投资 1 亿欧元,重点研 发自动驾驶汽车 2016.8 正式批准外国汽车制造商路测自动驾驶汽车 英国 2016.7 商务部表示将清除束缚自动驾驶车的法规 德国 2013 允许博世自动驾驶技术在国内进行路测 2016.7 交通部长表示计划立法,要求汽车制造商为旗下配备了自动 8 驾驶模式的汽车安装黑匣子 瑞典 2016.3 自动驾驶公共道路测试规范初稿已完稿,进入审议过程,预 计 2017 年 5 月 1 号生效,适用于各个自动驾驶水平的车辆 表 1-B 欧洲各国车联网或自动驾驶车辆相关政策 日本日本 日本人口众多,交通问题一直是内政的重要问题,以智能型运输 系统解决交通问题是日本的重要政策。 故在智能型运输系统的发展上, 日本一直是执世界之牛耳。 有别于美国以单一运输部为推动部门, 日本推动智能型运输系统 是由先进信息及通信社会促进总部负责推动,其召集人为总理大臣。 结合建设省、警视厅、通商产业省、国土运输省和邮政省等五厅省, 由建设省负责执行。 日本 ITS 发展战略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个阶段,并且积极开 发驾驶安全支持系统, 自动驾驶系统以及交通数据应用三个领域的相 关技术,其中又以车联网相关技术最为重要。 依据日本政府的规划, 在近期阶段(2014-2016)要完成终端设备, 市场投入等战略部署; 在技术层面则是大力发展车联网协同系统及研 发终端设备。 在中期阶段(2017-2020),将完成车联网协同系统的终端设备研 发及市场部署,将日本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降低到 2500 人/年以内。 而在 2019-2020 年,完成驾驶安全支持系统终端研发与市场化, 完成研究 ITS 发展典型问题及发展下一代交通系统演示方案。 完成交 9 通信息开放数据共享架构及应用, 从而实现减少交通拥堵, 并为 2020 年东京奥运会提供运行方案。 最后, 在远期阶段(2021-2030)。 完成设备市场部署, 技术部署, 演示系统研发等,最终建设完成世界最安全且最畅通的道路的目标。 下表为日本近年来或即将实施之车联网或自动驾驶车辆相关政 策: 国家 时间 政策内容 日本 2015.5 已制定自动驾驶普及路线图,表明自动驾驶汽车将在 2020 年 允许上高速公路行驶 2017.4 把自动驾驶期间的交通事故列入汽车保险的赔付对象 2017e 国土交通省则决定最早将于 2017 年秋季制定有关在高速公路 同车道行驶的自动驾驶安全法规 表 1-C 日本车联网或自动驾驶车辆相关政策 中国中国 在十一五计划(20062010)中,针对公交通基础设施,加强信 息化的系统管理建设,为车联网的发展打下基础;在十二五时期已将 车联网作为物联网十大重点部署领域之一, 车联网技术开始从传统的 车辆定位技术延伸至车队管理、 车辆维修、 智能调度、 金融服务等等。 在 2015 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因特网+行动的指 导意见”,并出台”车联网发展创新行动计划”。要求推动车联网技 术研发和标准制定,组织开展车联网试点、基于 5G 技术的车联网示 范。 到了2016年10月, 发布了由工信部主导的”中国智能网联汽车 技术路线图”。 其目标为 2020 年初步形成智能网联汽车自主创新体 10 系、到了 2025 年基本建成自主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与智慧交通体 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在 2016 年全球所卖出的 9000 万辆车中,中国占了 28.7%的销售量。展望” 十三五”计划期间,随着汽车销量的增加,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移 动互联网、社交网络媒体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不断加深,车联网将迎来 爆发式增长期。 下表为中国近年来或即将实施之车联网或自动驾驶车辆相关政 策: 国家 时间 政策内容 中国 2015.5 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 2025,将智能网联汽车列入未来 十年国家智能制造发展的重点领域, 明确指出到 2020 年要掌 握智能辅助驾驶总体技术, 到 2025 年要掌握自动驾驶总体技 术 2015.7 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着 重提出加快车联网、智能汽车等技术的研发、应用及标准化 2016.6 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封闭测试区开通 2016.10 中汽协发,450 页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技术路线图,给出智 能网联汽车发展所需的关键核心技术及发展路径 2016.10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提出,至 2020 年,驾驶辅 助/部分自动驾驶车辆市场占有率达到 50%;至 2025 年,高 度自动驾驶车辆市场占有率达到约 15%;至 2030 年,完全自 动驾驶车辆市场占有率接近 10% 2018e 奠定车对车(V2V)通信标准,并在之后设立全国通用的标准 表 1-D 中国车联网或自动驾驶车辆相关政策 二、车联网相关产业发展概况 市场与产业链市场与产业链 11 不仅各国政府积极的推动, 从商业活动也可以看出车联网产业的 发展潜力。以美国为例,根据美国顾问研究机构 Chetan Sharma Consulting 的调查发现,在 2016 年第二季,美国行动通讯服务商 (Mobile Operator)的新增行动网络订户数中,数量最多的不是智 能型手机而是连网车。 这是美国首次出现物联网超越智能型手机的情 况。该季连网车所增加的订户数高达 140 万辆,智能型手机增加 120 万,平板计算机增加 90 万。 另外,根据预测,中国车联网用户将达从 2015 年的 1000 万户增 加到 2020 年的 4000 万户以上。 由于网络整合了各项服务, 所以车联网相关产业的范围十分广大 除了传统的车厂与车用零部件厂商外,电子产业、电信营运商、互 联网应用、 内容与服务提供商等厂商也属于车联网产业链中的一份子。 图 1-1 车联网产业链 这些新成员正在改变汽车产业的生态。根据研究机构 PwCs Strategy 的报告指出,2015 年在全球汽车相关行业总共五兆美金的 市场总额中,车辆的销售占了将近一半,而车辆共享、软件与数字内 12 容服务的份额几乎是零。但到了 2030 年,共享服务、软件与数字内 容服务所占的比例将会达到 1/6 以上的水平, 而这些项目所产生的净 利更是惊人,达到了汽车相关行业总净利的 36% 图 1-22015 年至 2030 年汽车产业相关营收与利润变化预测 尽管试着去勾勒出整个产业的全貌, 但是由于投入相关产业的厂 商实在太多, 在此仅能列出了一些全球各地(中国除外)车联网相关产 业的主要参与者。 基本上,各大车厂在此车联网产业中还是居于核心的地位。围绕 着这个核心的,有硬件(零件、电子设备)产业与软件(数据应用与服 务)产业的厂商,其中主要包含了: 1. 车用零部件与信息娱乐设备厂商车用零部件与信息娱乐设备厂商 车用零部件厂商的研发脚步必须要能跟得上各大车厂的速度,才不会被淘 汰。这个法则在车联网时代依然适用,例如电装(Denso)、博世(Bosch)等全 球大厂在车联网方面的研究,与各大车厂相比毫不逊色。 电装与博世厂商皆为专业的汽车零部件厂商,而此一领域中的另一批参与 者是跨足车用领域的大型消费性电子产品厂商例如松下(Panasonic)、先 锋(Pioneer)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牌。 13 由于日本的大型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与资源,所以跨足车用市场的大多以 日系厂商为主。但近来韩系两大厂商也积极布局车用市场,例如三星 (Samsung)以 80 亿美金的高价收购了美国著名的车用音响厂商哈曼国际工 业(Harma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 2. 车用芯片厂商车用芯片厂商 在过去,车用芯片市场主要由恩智浦(NXP)、英飞凌(Infineon)、意法半导体 (STMicroelectronics)、瑞萨(Renesas)等芯片厂商所主宰。但是由于车联网、 自动驾驶等技术的兴起,使得通信、影像及数据处理等需求大增。在 2000 年,一般车辆大概仅需要 10 颗芯片,而未来的汽油车将会需要 200300 颗芯片,新能源与自动驾驶车甚至需要 2000 颗芯片。 由于功能与数量上的新需求,让许多消费性电子产品芯片厂纷纷跨足车用 芯片市场, 例如英伟达(Nvidia)的 Drive PX2 平台成了特斯拉 Autopilot 2.0 系 统的核心;联发科(Mediatek)与四维图新结盟;英特尔(Intel)加入了宝马和 Mobileye 的合作体系,并且也加入了由宝马、奥迪及诺基亚、华为等汽车 制造商和通讯企业组成的 5G 汽车联盟。 而通讯芯片龙头高通(Qualcomm)更是以 470 亿美金的巨资并购了恩智浦, 目前正在审核中。 图 1-3 全球车联网产业地图(中国除外) 14 3. 电信营运商电信营运商 车联网是继计算机与智能手机后的第三波机会,各国的电信营运商自然不 会放过。以美国为例,先前已经提到,在 2016 年第二季首次出现物联网超 越智能型手机的情况。 在这些行动通讯服务商当中, 以 AT&T 最为积极拓展非智能型手机业务。 根 据 Chetan Sharma Consulting 统计, AT&T 旗下已经连续好几季, 行动通信网 路中增加最多的都是连网车,甚至净增加连网车订户数还超越智能型手机 加上平板计算机的订户数。预估 AT&T 之行动通信网路将最快达成 1000 万 辆连网车的目标。 4. 软件与平台厂商软件与平台厂商 想要投入车用软件的厂商很多,但最著名的还是计算机与手机平台的三位 霸主微软(Microsoft)、谷歌(Google)、苹果(Apple)。微软将在今年针对汽 车产业推出连网汽车平台(Microsoft Connected Vehicle Platform),据微软表 示,连网载具平台将配备许多相关技术服务,协助车厂解决与维修预测、 车内生产力、进阶导航、消费者驾驶行为、自动驾驶技术等五大需求相关 的情境。 尽管都有着自行造车的梦想, 但谷歌与苹果目前最为人所熟知的车用产品, 就是 Android Auto 与 CarPlay。苹果的 CarPlay 把许多 iPhone 上能够进行的 操作都搬到车内的中控显示屏上,让驾驶人在保持专注驾驶的同时,还能 使用导航、拨打电话、收发信息和欣赏音乐,而 Android Auto 的功能也是 类似的。 为了扩大市占率,三大业者都与车场进行了合作雷诺日产将会使用微软 的汽车平台,而微软也与个别车厂合作打造车厂专属系统,例如丰田的 Toyota Connected、福特的 Sync 等等;苹果则是选择与宝马、奔驰、日产 汽车合作, 将 CarPlay 搭载至车用平台, 并可与 iPhone 联机使用; 而 Google 宣布与通用汽车、本田汽车、现代汽车及半导体大厂英伟达合作,将把 Android Auto 系统带进汽车。 5. 导航与电子地图厂商导航与电子地图厂商 15 除了车用影音设备外, 车用导航系统应该是最为普遍的车用电子设备(OBD, On-Board Device)。因此,在车联网来临的时代,导航与电子地图厂商自然 不能自外于这波浪潮,TomTom 与 HERE 都是在此领域的佼佼者TomTom 在全球的可携式导航装置市场占有高市占率,也积极的研究高精度地图、 实时路况通知等可用于未来自动驾驶车辆的技术;而 HERE 自 2015 年被宝 马等德国三大车厂并购后, 在去年(2016)底又传出腾讯、 四维图新 (NavInfo) 、 以及新加坡投资公司 GIC 将联合收购 HERE 10%的股权, HERE 也可以因此和 腾讯与四维图新合作,开拓中国市场。 6. 其他衍生应用其他衍生应用 由车联网可以衍生出许多新的应用例如美国第一与第二大的州立农业保 险公司(State Farm Insurance)、好事达保险(Allstate Insurance)及其他保险业 者推出了许多用户行为保险(UBI,Usage Based Insurance);另外 Uber 或租 车业者等基于”车辆共享”概念所产生的新型车辆租赁服务,也都是车联网 的衍生应用之一。 刚才所列出的,是在中国以外的世界其他地区的主要参与者。而 中国市场因为其特殊性,所以值得单独拿出来讨论。 图 1-4 中国车联网产业地图 中国市场的特殊性来自于本土业者的实力强大, 一点都不输给外 国知名大厂,所以在讨论时也必须将本土业者纳入。 16 几个条件造成了绝佳的产业环境广大的市场、政府的支持、充 沛的资源。在这样的环境下,各家业者百花齐放,但本土业者间彼此 的竞争也相当激烈。 在智能终端设备方面,除了常见的苹果三星等国外通信大厂外, 华为、小米等中国手机大厂也都有一定的技术实力。华为和高通一起 推动 LTE-V2X 技术;而小米在 2015 年与宝马合作,也算是小米踏入 车联网的第一步。 除了从通信产品起家的手机厂商外, 另一端是专门制造车用信息 娱乐设备的厂商,例如航盛、德赛西威、博泰等。 在地图、软件与平台的部分,除了大家所熟知的谷歌、苹果外, 中国本土的 BAT 三雄也有自己的车联网平台像是百度的 Carlife、阿 里巴巴的 YunOS、腾讯的车联 ROM、车联 APP 等。 另外,BAT 与小米等厂商也从地图这一区块开始”包抄”,试图 吸纳汽车驾驶所需的全部信息, 以争夺互联网入口的市占率目前中 国大陆拥有导航电子地图甲级测绘资格的图资厂商几乎被 BAT 三巨 头所瓜分阿里巴巴拥有高德软件,并另外投资了易图通;百度与瑞 图万方合作, 随后瑞图万方旗下的道道通也传出了被百度收购的消息; 腾讯则是收购了科菱航睿,并且拥有四维图新的部分股权。另外,凯 立德则是得到了小米的投资。 尽管 BAT 都积极的推出车联网相关产品,但对车企而言,合资车 企的车联网规划均由母公司完成,然后由合资车企进行本土化。因为 母公司有着绝对的控制权,若无法取得母公司的认可,互联网公司的 任何系统级产品想要能够放在车上, 只有将希望放在后装车机市场或 17 是本土品牌非合资品牌的汽车。 阿里巴巴和上海汽车合作开发的互联 网汽车荣威 RX5 便是其中一个例子。 中国在车联网的衍生应用上,更是渗透到了生活的许多层面,除 了保险、车辆维修外,餐饮、团购、旅游网站也因为网络的关系而成 了车联网相关产业中的一分子。 新创公司与并购活动新创公司与并购活动 网络产业不断的造就新的公司, 从最早像是百度或谷歌等入口网 站,腾讯或脸书之类的社交网站、淘宝或亚马逊网络购物网站、到后 来的手机应用程序(App)等等。 如今车联网的兴起,又带动了一轮创业的热潮,以下整理了一些 中国地区的车联网新创公司 公司名称公司名称 业务简述业务简述 行业类别行业类别 所在地所在地 成立时间成立时间 一体数科一体数科 专注车联网、 车主日常等的互联网 企业 汽车交通 广东省 2013.12 凌云智能凌云智能 两轮陀螺仪自平衡电动汽车 硬件 北京市 2014.1 智趣车联智趣车联-小车小车 本本 Mobnote 专注于车联网的智能软硬件公司 硬件 北京市 2014.2 BDC 大数据分析、决策服务提供商 企业服务 北京市 2014.3 博泰昉达博泰昉达 迷你式智能车载盒子和车联网系 统开发商 硬件 上海市 2014.3 卡曼车联网卡曼车联网 汽配 B2B 电商平台 汽车交通 北京市 2014.3 小宝伴驾小宝伴驾 汽车伴驾工具 汽车交通 上海市 2014.3 英卡车云英卡车云 车联网 SAAS 服务提供商 汽车交通 湖北省 2014.6 车友援车友援 车险服务和汽车服务资源平台 汽车交通 广东省 2014.6 车联天下车联天下 从事车载智能终端、 相关服务平台 的一站式的服务商 汽车交通 北京市 2014.8 速发讯达速发讯达 专注研发未来超智能物流移动互 联平台的公司 物流 北京市 2014.9 18 极豆车联网极豆车联网 专注于车联网软硬件全方位服务 的创新科技企业 硬件 上海市 2014.10 亿车科技亿车科技 路内路外停车+充电桩管理一体化 解决方案供应商 汽车交通 广东省 2014.11 车厘子养车车厘子养车 车主一站式智能养车平台 汽车交通 江苏省 2014.11 博创联动博创联动 车联网设备和软件服务提供商 企业服务 北京市 2014.12 飞驰镁物飞驰镁物 FutureMove 数字移动出行服务方案商 硬件 北京市 2014.12 智车优行智车优行 智能汽车系统开发、 网络服务解决 方案提供商 硬件 北京市 2014.12 巴士壹佰巴士壹佰 汽车票平台 汽车交通 北京市 2014.12 探鹿科技探鹿科技 智能车联网品牌 人工智能 广东省 2015.4 评驾科技评驾科技 车辆驾驶行为大数据分析公司 汽车交通 上海市 2015.5 表 1-E 车联网相关产业之投资与并购活动 除了新创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成立之外, 对于已经颇有规模的大 企业来说, 透过并购或投资其他企业更是在车联网的浪潮中占有一席 之地的手段。 19 第二章第二章专利检索、分类与概况分析专利检索、分类与概况分析 一、主题范围 依据车辆所链接的对象,LTE-V2X 技术将车联网分成四类车对 车(V2V)、车对基础设施(V2I)、车对行人(V2P)、车对网络(V2N)。 图 2-1LTE-V2X 的四种链接方式 这样的分类也同时说明了两件事: 1. 车联网技术所注重的是车子对外界的联系,而非车子内部的网络(例如 在公共运输工具上所提供的无线网络服务)。 2. 在车联网技术中,车辆是通信的主体。早期对于车联网的概念多半停留 在手机与车辆相连结后让车上乘客可以通过车上通信设备直接打电话 之类的功能。但是现在的车联网所注重的是车子本身与外界的沟通,而 不仅仅是把车辆当成另一支手机来看待。 20 在本项目中将这四种分类(车对车、车对基础设施、车对人、车 对网络)作为界定主题范围的边界,超过边界的数据将会被舍去。然 后针对细部的技术细节或相关应用做更仔细的分类。 其概念如图所示: 图 2-2 主题范围(蓝色部分)示意图 二、专利分类 作为物联网的其中一个应用领域。车联网也和物联网一样,包含 了感测、网络、应用三层架构,所以在本项目中将这三个层次作为分 类的基础,并且再细分为 49 项子分类。 21 图 2-3 物联网的三层架构 下表列出了 49 项子分类,并做简单的说明: 分类 简单说明 车辆通 信技术 技术属 性 以链接 对象区 分 车对车 车辆之间的无线网络通信 车对基础设施 车辆与路旁基础设施的无线网络通信 车对行人 车辆与行人间的无线通信 车对网络 车辆与提供服务的实体单位之间透过无 线网络联系 以网络 规模区 分 大型网络 大局域网络,例如 3G、LTE、卫星通信 等 小型网络 小局域网络,例如 WLAN 自组织网络 各终端设备间的直接网络链接,例如 Ad-hoc、Mesh network 通信技 术 数据/信 号处理 调制/解调 将欲传送的讯号混入周期性载波的技术 称为调制;反之,将讯号取出称为解调 复用技术 在无线通信技术中,让多人共同使用一 条信息信道的方法, 例如 TDMA、 CDMA、 FDMA、OFDMA 等 数据包/帧(结构与 应用) 在本项目中,提及数据结构与其应用的 相关专利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相关技术 22 网络相 关技术 选择传输路径/链 接建立与解除 在无线通信技术中,如何选择基地台, 并与之建立或解除网络链接的相关专利 信号中继 无线通信讯号透过两地间的中继站(其 他基地台或终端设备)进行接力式的传 输 切换/交递 让用户从一基地台的信号涵盖范围移动 至另一基地台的涵盖范围时,仍能维持 无线通信的技术 网络管理 对于无线通信网路的通话质量、带宽资 源、能耗等项目进行监测与管理 网络架构(硬件部 分) 关于无线网络架构下(终端设备、基地 台、核心网络)所使用的硬设备 光通信技术 不使用无线电波的光无线通信技术 车用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