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城市“空巢”家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2009年l1月第28卷第6期重庆文理学院(社会科学版)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s(SocialSciencesEdition)Nov.2ID09V0I.28NO.6118论城市空巢家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周燕云(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我国人均寿命有了很大程度的延长.但随之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生育率的下降,第一代独生子女的成长以及家庭结构的演变.使得空巢家庭日益增多,这也成为我国社会工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城市空巢家庭增多的成因.着重阐述其面临的凸显问题,力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切实可行对策,从而更好地促进城市空巢家庭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关键词】城市;空巢家庭;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C9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004(2009)060ll803按社会学家的定义理解,空巢家庭是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不在身边(即子女与老人分开居住)的纯老人家庭.这就好比大自然中的鸟儿.得到精心照料的小鸟们长大了高飞离去,而留下的却是老鸟依旧守着空巢.在当今世界,空巢家庭呈迅猛增长的趋势.据了解,发达国家空巢家庭现已十分普遍,其中老年人与子女同住的仅占l0%至30%.当然,这一现象也是经济持续发展和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与之相似.我国自改革开放来,家庭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空巢比例也一直呈上升之势.如:1993年我国空巢家庭在有老人的家庭中所占的比例只有16.7%,而2004年上升到25.8%.尤其在一些大城市,空巢家庭问题更为突出.2o0l4年,北京市空巢家庭的比例为34%,上海市为34.8%,广州市为30%,天津市为36.5%|lj.此外,我们还需关注城市空巢家庭中的特殊类型即中年空巢家庭,它的出现不仅与我国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力经求学,就业到结婚的人生旅程息息相关,且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城市许多有条件的家庭把正在读初中或高中的孩子送到国外求学,而这种家庭的父母年龄多数还不到50岁,因而导致空巢家庭逐渐向中年家庭渗透.总之,进入空巢期的中老年人既要经历个人生命周期的转型(从中年期到老年期),还要经历家庭周期(从核心或主干家庭到空巢家庭)的双重转型,E2适应不好,既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多问题.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城市空巢家庭的凸显问题,力求探究其可行对策.一,城市空巢家庭增多的原因空巢家庭概念是1982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提出的,它形象又贴切地表述了那些子女不在老人身边的家庭现状.纵观我国城市空巢家庭的发展,不难发现其增多是收稿日期:2009一O504作者简介:周燕云(1979一),女,江西广丰人,研究生,主要从事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研究.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概括起来可从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去阐析:首先.个人在思想观念上的转变.过去常认为,人到老年最大的幸福就是与子女同住并享受天伦之乐.而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生活方式的确立使得这一传统观念慢慢地发生着变化,代际分居成了一种新趋势,这客观上促成了城市空巢家庭的增多.其原因主要是很多老人希望自己有更多的自由空间而选择与子女分居,尤其是那些经济上能够独立,身体上状况较好,精神上需求又较为丰富的低龄老人.当然还有部分老人因对久居的社区怀有深厚感情,自身不愿离开熟悉的住所和朋友,从而选择与子女分开生活.同样.子女们则因与父母在思想和生活习惯上存有一定差异,多数年轻人也喜欢独立居住.还有部分子女因赡养老人的观念淡薄.嫌弃老人,这些都使老人不得不留守空巢.其次.家庭在结构上的变化及代际间的差异.随着我圉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深入,家庭结构向四,二,一发展,独生子女的父母已渐成为中老年人.空巢家庭的老人虽希望与子代孙辈住一起,但与多数年轻人追求新潮思想的观念相比.空巢老人多数思想观念保守,这就极易使家庭成员间的代沟问题突出,由此老少两代人为满足自身对自由生活的需求.小家庭的居住方式被普遍接受.有的老人看着子女们忙于学习,T作.抽不出充裕时间照顾他们,只有忍痛割爱,选择独立生活来减轻子女的负担.再者.社会在转型中所引发的社会变迁,社会流动及工业化结果.随经济的迅速发展,父母在.不远游这一多数中国人世代相传的孝道美德渐渐发生着变化,因为如果年轻人圈守传统美德,不到外面世界谋求发展.在当今是不现实的.所以频繁的T作变动,快速的人口流动.尤其是城市里,日渐增多的子女到外地甚至是国外求学或丁作,这就使得不少家庭只剩下老一代人故土难迁.此外.市场经济推动下住房制度的改革和住房水平的提高.让许多子女结婚后都有条件拥有住房,这使得老人与子女分开生活的越来越多,结果一些实质意义上的空巢家庭就形成了.二,城市空巢家庭面临的空出问题空巢家庭的大量出现,表明当今中国家庭结构走向核心化,小型化已成为一种必然.应该说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卒士会进步和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但由于空巢家庭中老人这一群体自身的特殊性及我国未富先老的社会特点,极易使老人遇到来自经济,身一12,生活照料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一)经济支持问题随着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的迅速增多.很多子女在成家后都将面对夫妇俩赡养四位老人的现实.虽然相比于农村老人,城市中的空巢老人多数有退休金或养老金.经济赡养问题还不是很突出.但不排除那些低收入甚至是没有养老金,身体状况又极差的高龄空巢老人仍有经济困难问题:还有的空巢家庭是一方配偶没有退休金,而老年人通常极易患病,这样一老养一老的家庭表现出的拮据就可想而知.同时,对于城市中特殊的中年空巢家庭而言,由于大部分独生子女刚走向社会时,经济上常表现出无独立能力支付高额学费或婚嫁费用,因而只有求父母伸以援手,而现实是很多空巢期的中老年人自身往往处于下岗,离退休或身体状况不佳等问题的困扰中,因此这样的中年空巢家庭自然就会有较大的经济压力.此外,老人们还非常担一tk,因突发大病所导致的难以承受的额外费用.(二)心理精神的需求问题生活中.空巢家庭的老人不仅要面对退休后社会地位下降的精神压力.还要面对子女不在身边缺乏情感交流的现实.所以不少空巢老人存在精神空虚,心理寂寞,情绪低落,表现为情绪上低落不稳,急躁不安,孤僻,生理上机能失调,食欲减退.睡眠不好等症状的空巢综合症.0尤其是老人的孤独感还会增添思念,自怜和无助等复杂的情感体验.如:那些心情抑郁,惆怅孤寂的空巢老人,很容易在退休后产生人老不中用的自卑心理和孤苦伶仃的消极情感.心理学家指出,精神上的温暖是老年人所缺乏的.长期寂寞,孤独的生活使他们大多患有抑郁症.据北京市老龄科研中心的一项调查,5%一10%的高龄老人经常感到心理紧张,害怕.26%的老年人表现出各种忧郁症状.所以,关注精神慰藉是保证空巢老人健康的重要前提.(三)疾病医护和生活照料的问题科技进步确实可以治愈很多疾病,对于空巢家庭的中老年人来说,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生活尚能自理,可一旦他们受慢性疾病困扰.再发达的医疗技术也需要长期的健康照顾相配合.而空巢家庭的子女大多不在老人身边,不能及时给予照顾,这就意味着老人最好的治疗疾病时期会被耽搁,疾病恶化的可能性也会加大.此外,子女不在身边还会给空巢老人带来很多的生活不便.如:日常生活中忘关煤气阀或不慎使用电器设备等小事都有可能引发空巢老人和邻居的生命财产风险.据统计.空巢老人目前需要生活帮助的占28.3%.需要看病帮助的占l9.5%.需要外出行动帮助的占l5.5%,需要购物帮助的占10%,需要聊天帮助的占12.9%.l4j所以,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的基本保障因其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需要社会的帮助.三,解决城市空巢家庭突出问题的主要对策目前,我国空巢家庭数量和所占比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如何解决日益严重的空巢家庭问题.让空巢的中老年人安享晚年呢?就目前来说,这些突出问题是一个涉及社会,政府,个人与家庭以及社区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一)城市空巢家庭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的支持我国历来就具有敬老,爱老和养老的传统美德.我们应当大力号召,动员社会各界多关心.多理解空巢老人.积】19极营造利于空巢老人身心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如: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让大家认识到老年人问题不是社会的一种负担,而是要看到老人也是我们全社会共有的财富.故尊老和养老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更是一种社会美德.这些对于当今年轻一代人的思想引导尤为重要.此外.社会各界也要积极主动地为空巢家庭的中年人提供创业平台,为老年人提供老有所为的舞台,从而给空巢老人一个宽松而愉悦的社会生活空间.(二)解决空巢家庭凸显问题,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规定相关的养老政策上,国家应采取财政支持或税收减免等政策,鼓励子女和老人共同生活,承担家庭养老责任.从根本上说,政府推进建立强有力且覆盖面尽可能广的社会保障制度,才是解决问题的保证.尤其对那些鳏寡孤独,无退休金或医疗费用紧张等经济困难的城市空巢老人来说,政府及时发放一定的经济补助.有效改善老人的生活质量.此外,大力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也势在必行,如:政府在继续举办公寓式养老院.也应大力鼓励其他机构团体进行民办或民办公助.同时,应大力推进家居式养老院,适应空巢老人的生活习惯和精神需要(三)空巢家庭的老人需要自身在心理上进行调适家庭的和谐美满是社会和谐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由于空巢中老年人大部分正处于机体功能逐步退化衰老中,加之孩子离家后会深感失落,所以极易走人视老年期为丧失期的心理误区.此时,老人自身的观念要转变,要面对现实.理解并尊重孩子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选择,逐步减少自己对子女的心理依恋.同时老人自身要丰富生活内容.通过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中老年文体活动,走向社会,参与社会,广交朋友,以寻求心理上的安慰和帮助.家庭方面而言,子女不仅要对老人承担赡养义务,安排好他们日常的生活起居,还应通过多打电话回家问候,抽空常回家看看等方式,在心理及精神健康上给予老人充分的关心.(四)社区在解决城市空巢家庭问题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进程的推进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家庭照顾功能逐渐弱化成为了必然.由此,社区作为城市空巢家庭生活和活动的重要场所,加之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地缘文化观念会越来越浓厚,社区中邻居问的情感维系会更显重要.所以,城市中健康的社区,可以让老人虽在空壳的小家也能感受到大家的温馨,有效地赋予他们以强烈的心理归属感.同时,加快社区养老社会化服务的建设也日益迫切,因为它是解决城市空巢家庭问题重要而有效的方法.但我们也要认识到,目前城市社区的服务种类,数量都还不足以满足需求.应加快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提供基本的,多元化的服务,尽量满足空巢老人的基本需求.总之.城市空巢家庭面lI缶的主要问题已成为中国当前和今后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由此.为让空巢中的老年人安度晚年,益寿延年.构建出和谐的社会大家庭,理应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良性运行的角度去加强空巢家庭问题研究,其意义重大且势在必行.参考文献2345俞志新.关于空巢现象的分析与思考J】.杭州科技,2002(3):32.赵芳.许芸.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和社会支持体系分析J.南京师大,2003(3):61.仝利民.老年社会工作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o06:369.376.王怡,繁人.孩子不在家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2:31.3O.李瑞芬.空巢家庭问题探析J.北京教育学院,20o6(3):43.责任编辑:黄维宪ResearchontheProblemsinUrbanEmptyNestFamiliesZHOUYan-yun(Sociolog?/ResearchInstitute,FjianNormalUnweity,Fuji,Fuzhou350007,China)Abstract:Sincethereformandopenpolicy,theaveragelife-spaninChinahasbeenprolongedinagreatdegree,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economyandimprovementofpeoplesstandardofliving.However,manyctomcausetheboomofemptynestfamily,includingtheseverechallengeofsocialageing,thedeclineinthefertilityrate,thegrowthofthefirstgenerationofonechildfamily,andthechangeoffamilystructure,whichhasalsobecomeanimportantprobleminsocialwork.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