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接应二传作为队中进攻的核心人物和主要得分手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从近几年的大 赛统计中可以看出, 接应队员的得分贡献率呈逐年上升的局势, 许多球队的接应队员贡 献率已与主攻队员并驾齐驱, 甚至超过主攻队员成为球队的第一攻击点。 近几任中国女 排主教练在接应队员人选上也颇费心思, 几乎试遍了国内优秀接应队员, 还几度调优秀 主攻手改打接应,但并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 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 2010 年第 16 届女排世锦赛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部分比赛录像进行统计研究, 从身体形态、 技术运用 情况、技术运用效果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我国女排接应队员的优势与不足,以期为 中国接应二传的改进和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 结果表明: 1、中国队主力接应队员状态下滑严重,虽然在防守中依然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但在进攻中较以前有较大程度的下降,这直接影响了中国女排的整体实力。 2.中国女排接应队员在体重、 克托莱指数、 网上高度方面达到甚至超过世界优秀接 应队员水平,但中国女排主力接应周苏红年龄明显偏大,竞技状态令人堪忧。 3.在发球环节, 周苏红在发球效果和发球质量上要优于其他接应队员, 但替补接应 张磊发球攻击力有待提高。 4.由于球队风格不同,欧美球队与亚洲球队在接发球阵型选择上具有很大的差异, 欧美球队接应二传在比赛中几乎不接发球, 亚洲球队接应队员接球多, 中国队主力接应 周苏红在一传数量和质量上都好于其他接应队员,并在队内占据着很大的比例。 5 在扣球环节,中国队两名接应多以跑动进攻为主,对一传依赖度高,而定点强攻 能力和球不到位情况下的调整攻能力明显弱于其他接应队员, 在扣球数量和得分上也与 欧美球队接应队员有较大差距。 6.中国队两名接应队员在拦网上不论数量还是有效拦网都明显落后于其他接应队 员,致使中国女排后排防守压力加大。 7.中国女排主力接应在防守环节表现较为突出, 到位率高, 且到位贡献率为所有接 应队员最高,在这一环节要优于其他接应队员。 ii 关键词:接应二传,技术,运用效果,中外女排,世锦赛 iii abstract assistant setter as the central figure and leading scorer of team offense has become a trend, statistics from the competition in recent years can be seen, assistant setter of the teams score contribution rate increased year by year the situation, many teams the assistant setter contribution rate to keep pace with the main players,and even more than them became the teams first point of attack.nearly a few chinese womens volleyball team coach also quite expend idea in the candidates of assistant setter, almost tried all the domestic excellent players, and also several times that make the best spiker to assistant setter, but did not receive a very good effect. this study through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law, video observation, statistics and logic analysis of 2010 the 16th annual volleyball world championships in the stage 2 and stage 3 part of the race video statistical research, the body form, technology application situation and application effect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so as to find out china women volleyball team takes the advantage and the shortage,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chinese assistant setters improving and enhance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collusion of the chinese team members the main serious state of decline, though stillon defense played a very big role, but in the attack have a greater degree than beforethe decline, 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the chinese womens volleyball. 2. assistant setters of chinese womens volleyball team in the weight, quetelet index, web height to meet or exceed the level of the worlds best assistant setters, but assistant setters zhou suhong main age of chinese womens volleyball was too large, competitive state is worrying. 3. in serving areas, zhou suhong in the serve and serve quality is superior to the other second setter, but lei s serve attack off the bench have to be improved. 4. the team a different style, european and american team and the asian teams in receiving formation choice is a large difference, euramerican team takes setter in the game hardly receiving, the asian teams, china takes players catch main team-mate zhou suhong in receiving quality and quantity are better than other second setter, and in team also holds great proportion. iv 5. in spiking link, china brigade two swift to run their offense is given priority to, to combine dependency high, while fixed-point back-row attacks ability and ball does not reach the designated position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adjustment attack ability obviously weaker than other team, in spiking quantity and score in euramerican team members also takes gap. 6. china two second setter in blocking takes on whether quantity or the effective blocking are obviously lag behind other players, which takes chinese womens volleyball team rear defensive pressure increase 7. second setter of the chinese womens volleyball team in the defensive part of the main performance of the more prominent, high place, and place all the second setter of the highest contribution rate, in this part of the second setter to be better than others. key words: assistant setter, technology, application effect, women volleyball, world championship 关于学位论文独创声明和学术诚信承诺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申请。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 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 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 据我所知, 除文中特别加以说明、 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括其 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 科研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 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在此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不存在舞弊作伪行为,文责自负。 学位申请人(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201 年 月 日 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经河南大学审核批准授予硕士学位。 作为学位论文的作者, 本人完全了解并同 意河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要求,即河南大学有权向国家图书馆、科研信息 机构、数据收集机构和本校图书馆等提供学位论文(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以供公众检 索、查阅。本人授权河南大学出于宣扬、展览学校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交流等目的,可 以采取影印、 缩印、 扫描和拷贝等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学位论文 (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 (涉及保密内容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获得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201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签名: 201 年 月 日 1 前言 1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选题背景 排球运动自1895年创始以来,迄今已有了110多年的历史。它已由一种简单的、只 有10条规则的娱乐性球类运动,发展成为具有现代高水平竞争性的、为广大群众喜闻乐 见的体育项目。排球运动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从技术、战术、规则等方面都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得当今的竞技排球比赛对抗更加激烈、攻防更加快速、打 法更加多样、队员能力更加突出、队伍要求更加全面,只有符合这些发展趋势的球队才 能走在世界排坛的前列。 随着排球运动的不断发展,场上各个位置的职责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6人制 排球发展初期,十分流行“4、2配备”,即两名二传队员,四名攻手,二传没有主次之 分,前排始终保持两个进攻点。随着排球运动的发展,逐渐出现了“5、1配备”,二传 也有了主次之分,当时在西方,接应二传被称为second setter,也就是副二传的意思。 主要作用是当场上主二传无法进行传球的时候,由副二传传球给攻手,因此也称之为接 应二传。除此之外,接应二传的主要任务是拦网和防守,不承担更多的进攻任务,这种 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末,可以说当时的接应二传的作用是守大于攻。 到了20世纪80年代,竞技排球的技战术发展逐步走向成熟,随着“全攻全守”打法 的产生,对接应二传队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场上除二传之外的5名队员都要参与 到防守和进攻中去,这就使得它处在了球队进攻和防守的枢纽,所以要求其不仅有一定 的攻击力,技术全面,还要弥补主二传来不及移动传球时的漏洞;他是排球场上的多面 手, 进攻要像主攻手一样犀利;防守,要和副攻手一起组成网上长城;有时候,还要担当起 穿针引线的二传职责。这正是在这个时期,中国队女排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打破了三 大球在世界体坛的尴尬局面,一举成就了五连冠的伟业。在这个时期中国队引进了大量 的战术, 原本由副攻专门负责打的战术球, 接应也要参与进来, 使之从原本专攻拦网, 防 守的被动任务转换到主动攻击得分的角色, 当时的代表人物是中国女排的陈招娣和郑 2010 年女排世锦赛中外女排接应二传技术运用效果研究 2 美珠。这两名队员虽然身高都不高,但技术全面、作风硬朗、防守突出、进攻果断。其 进攻形式主要以2、3号位的跑动进攻为主,这样就可以配合主攻、副攻打出各种令人眼 花缭乱的进攻战术,极大丰富了中国队的战术体系。陈招娣开创了与陈亚琼构成“双 快”战术进攻,拉开了各国排球在二、三号位眼花缭乱的战术配合创新的序幕;而郑美 珠更加出色,她利用自己灵活的脚步与前排2名攻手一起跑动组成的“双快一游动”战 术,给对手的拦防带来很大困难。虽然当时的接应已经在承担更多的进攻责任,但由于 其身高普遍较低,且场上任务普遍侧重于防守和串联进攻,依然不是进攻的核心。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比赛日趋激烈,运动员向着高大化的方向发展,拦网队 员对近网进攻的拦网威胁日趋增大,这使得一种新的进攻方式悄然流行,那就是后排进 攻, 后排进攻因其进攻点距离球网较远, 过网面宽, 拦网队员的起跳时机难以精确把握, 因此扣球成功率较高。后排进攻的迅速崛起,确保了优秀进攻运动员在任何轮次,都能 充分发挥其强劲的攻击力。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各队为了增强攻击能力都在接应上大做文 章,尤其是一些技战术打法男子化的欧美女排,接应二传开始承担起更多的进攻重任, 她们在场上多采用2号位定点强攻以及1号位或6号位后排进攻,但作为接应二传的传球 功能严重弱化,更多的是作为队里的一个主要的攻击点而存在。 女排发展进入21世纪后,接应二传已经成为队伍里一名重要的进攻队员,许多欧美 强队里接应二传成为球队的进攻核心,她们在接一传时多选择主攻+主攻+自由人模式。 它要求两个主攻都必须有非常好的一传,接应在后排被其他队员保护而不参与一传,从 而解放出来承担更多的进攻任务。在这种模式下接应二传队员不仅进攻的数量多、,而 且进攻的区域大,几乎可以在排球场上的各个位置发动进攻。在近年来世界比赛的技术 统计来看,这些国家接应二传经常能在得分榜以及扣球榜上都名列前茅。而亚洲队伍在 接一传时多选择主攻+接应+自由人模式,这个系统强调了主攻的强攻能力,解决被破坏 的一传,接应则在更加全面的基础上,加强进攻职能,接应二传甚至要参与6轮接发球, 成为一传防守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员。 因此现在接应二传可以说在进攻和防守两个极端 已经被发展到极致。而不论哪种类型的接应二传,其发挥的好坏,都直接影响到队伍的 胜负。 1 前言 3 1.1.2 选题意义 近几年,接应二传作为队中进攻的核心人物和主要得分手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以本 次比赛为例,排在总得分榜第一位不是主攻手,而是土耳其队的接应达内尔,进入个人 得分前六名的除了日本队的主攻木村沙织外,均为接应位置球员。为了顺应潮流,近几 任中国女排主教练都在追求强力接应二传人选上颇费心思。 陈忠和几乎试遍国内各队高 大副攻改打接应,但试来试去,均不如周苏红理想,不得不放弃。让“重炮手”王一梅从 主攻改打接应,可谓蔡斌执教中国女排的最大变化与创新,同时也受到了最多质疑,最 终以失败告终。王宝泉接过教鞭后,则让原来的主攻李娟改打接应,接替他的俞觉敏又 将李娟调回了主攻位置,重新招回了老接应周苏红。但接应队员的频繁更替并没有带来 应有的效果,相反目前接应已成为中国女排的软肋。 本研究通过2010年女排世锦赛部分比赛进行分析,对部分参赛球队及我国主力接应 二传的现状、技术运用效果进行研究,并以中国队主力接应周苏红在2008年奥运会上的 表现为对比,从而找出我国女排接应二传现阶段的优势和不足,以期为中国女排接应二 传的改进和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 1.2 文献综述 1.2.1 接应二传的定义 接应二传,最初英文译为“second setter”。意思是副二传,是指排球战术体系 采取五名攻手,一名二传的“五一”配备时,与二传站对角的那一名攻手。当二传队员 接触了从对方过来的第一次球,或特殊情况二传来不及传球时,就要求这名攻手能协助 二传队员做一些调整传球, “接应二传”这个名称由此而来。 随着世界女子排球向力量化、高大化和速度化方向不断发展,接应二传的作用和要 求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更多高水平运动队在接应二传的位置上安排高个队员,淡化防 守作用,侧重于2号位的强攻和1号位后攻,使接应二传回归攻击手的本职上去。在现代 英文排球术语中,接应二传为“wing spiker”,意即“侧翼扣球手”,字意中丝毫没 带有任何一传与二传作用的反映。实际也是如此,目前的欧美女子排球的流行打法中, 接应队员的职责越来越单一地反映在进攻中, 如同俄罗斯队就让身高达到2.02米的加莫 2010 年女排世锦赛中外女排接应二传技术运用效果研究 4 娃站到接应位置上。 在许多世界强队里,接应二传已经成为队里核心的队员,她们的 发挥直接影响着其队伍的成绩。 1.2.2 国内外对接应二传的研究现状 随着排球运动的不断发展,接应二传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对接应队员的研究 也越来越多,本人通过检索和查阅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库以及网络资源发现,在 1979到2010年间各类学术杂志上与接应二传有关的文献共475篇,通过进一步检索发现 其中专一研究接应二传的文献有26篇, 在对所得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后发现专家 学者们对接应二传进行了的研究多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接应二传作用的研究 关于接应二传作用的研究 王伟的硕士论文现代排球比赛接应二传的作用与现状分析中就提出“在今天的 排球比赛里,接应的作用已经从辅助二传传球,转变到了一个队主要的进攻得分点。接 应二传不接或少接一传,甚至可以尽可能少地参加防守,但是必须要有强进攻。优秀的 接应二传应该既打前排又打后排进攻。 1” 阿英嘎、庞倩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发表的现代女排比赛中副攻和接应二传贡献 率的发展动态中就指出,在比赛中接应队员一般都司职一号位,可以很好的弥补“五 一”配备二传轮转到前排时,前排进攻仅有两个攻击点的缺陷,而且在06年世锦赛、07 年世界杯以及08年奥运会中,接应队员的得分贡献率呈逐年上升的局势,许多球队的接 应队员贡献率已与主攻队员并驾齐驱,甚至超过主攻队员成为球队的第一攻击点。 郭荣在首都体育学院学报上发表的现代排球比赛技战术变化与训练重点的探讨 中指出,“目前世界强队意大利和古巴男排都把前、后排进攻能力均较强的队员安排到 接应二传这个位置,当接应二传在前排时可以通过快攻队员的掩护进行交叉、梯次、加 塞等战术进攻和拉开进攻,特别是接应二传在2号位时,一方面可以在2号位强攻,同时 有利于拦网,由于接应二传弹跳和身高均较高,网上实力得到加强。当接应二传轮到后 排时,可以从1号位打后排进攻弥补前排两点攻的不足。 2” 郭荣还在中国体育科技上发表的 2003年世界杯男子排球赛优秀接应二传运动员进 攻特点分析中谈到,现代高水平排球比赛中,接应队员在进攻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明 显,优秀接应队员成为球队进攻中的核心,特别是在一传到位的情况下,接应队员在2 1 前言 5 号位打低弧线的拉开球,并与3、4号位组成快速多变的进攻战术,这样不仅打法实用、 成功率高,而且更有利于3号位队员快攻的发挥。 3 郭琳在体育科学研究上发表女排接应二传的进攻能力rsr评价研究中谈到,接 应二传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全队技术水平的发挥。在女排甲级联赛中的几个队如浙江、八 一和天津就因为有周苏红、白云飞、李杉等优秀接应二传队员经常参与进攻,往往在比 赛的关键时刻得分,使得全队对夺取比赛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而江苏队由于接应二 传邱爱华的离队,新的接应二传的状态还不稳定,也影响了整个队的水平。 在国外的相关文献中国外的相关文献中,bernd在changes and potential possibilities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1iberos in mens world class volleyball中谈到“自由人的出现,把一个副攻或 者接应二传从一传的任务里解脱出来, 从而使得这个位置可以由具有超强进攻实力的队 员担任,这样就增加了整个队伍的攻击力。 4” 关于接应二传身体条件的研究关于接应二传身体条件的研究 表1 2006年第15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各洲球队接应二传运动员基本身体形态和网上高度一览表 美洲(n=16)欧洲(n=18)美洲(n=16)欧洲(n=18) 非洲(n=8)非洲(n=8) 亚洲(n=10)x亚洲(n=10)x p p 年龄(岁)年龄(岁) 25.814.39 23.503.49 27.505.21 22.304.14 7.589 0.0550.05 身高(cm身高(cm 183.694.05186.946.36 178.632.88180.705.9114.280 0.00300.05 克托莱指数克托莱指数 383.8338.03380.5822.15 397.4931.96382.5922.050.910 0.8230.05 扣球高度(cm)扣球高度(cm) 305.136.47304.949.54 292.5010.09296.9011.6210.520 0.0150.05 注:来源于曲涛、第15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运动员身体形态与网上高度的比较研究 曲涛在中国体育科技上发表的 第15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运动员身体形态与网上 高度的比较研究 中指出在第15届女排世锦赛中欧洲接应二传运动员的平均身高占有一 定优势,其次分别是美洲和亚洲运动员,非洲接应二传运动员的平均身高最低,且各洲 接应二传运动员在平均身高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体重方面,各洲接应二传运动员的差距 较小,无显著性差异。美洲、欧洲接应二传运动员的扣球高度、拦网高度具有明显优势, 2010 年女排世锦赛中外女排接应二传技术运用效果研究 6 亚洲、非洲接应二传运动员则处于劣势,各洲接应二传运动员在扣球高度、拦网高度上 差异显著,但hs、hb 差异不明显。(见表1) 章猛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发表的 我国女排运动员年龄, 体重, 身高和弹跳特征 谈到, 2001中国女排联赛中, 接应二传的平均身高低于3号位和4号位选手, 高于二传手。 体重方面4号位选手最大, 其后依次是3号位和接应二传。 章猛还指出, 在统计的联赛中, 前六名与后六名俱乐部选手总体及场上同一位置选手的身高无显著性差异; 但接应二传 之间差异显著,说明身高的优势为其击球点高、增加发球的攻击性提供了条件”。 关于接应二传进攻能力的研究关于接应二传进攻能力的研究 李钦在2008年世界女子排球大奖赛中国与国外球队接应二传进攻效果分析中指 出“除中国队以外,巴西、美国和意大利3个队各类进攻队员扣球次数统计中,主攻队员 每场比赛平均扣球39.25 次,占总进攻次数的48.3%,副攻队员每场比赛平均扣球17次, 占总进攻次数的20.9% ,接应二传队员每场比赛平均扣球次数达到25.5次,接应二传队员 的进攻次数占全队5名进攻队员进攻总次的31.4%。”可以看出,在现代女排比赛中,接 应二传在进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同时在比赛中, 接应二传与其他队员配合完成战术进攻在整个球队的战术进攻体系 中占着非常大的比重,在邱素云第15届世锦赛中国女排接应二传进攻效果对比分析 中就指出,接应二传通过战术配合所得的分占整个战术进攻得分的百分之二十五,仅次 于副攻,明显高于主攻。同时她还指出中国女排接应二传的战术攻能力明显高于外国女 排。 综上所述,现阶段多集中于对接应二传身体素质、技战术进攻特点的研究,缺乏对 中外女排接应二传系统的综合比较研究,随着08年奥运会中国女排与冠军擦肩而过,国 内要求中国女排效仿欧美强队,使用强力接应二传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通过比赛的分 析,掌握世界以及我国队伍的接应二传的现状及技战术的使用情况,找出我国接应二传 的优势和不足,以期为中国接应二传的改进和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7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参加 2010 年女排世界锦标赛的中国女排两名接应二传队员为重点研究对 象,以俄罗斯、巴西、日本、美国、意大利、土耳其、德国、塞尔维亚以及荷兰队 主力接应二传共 9 名队员为对比研究对象,对她们所参加的 2010 年女排世锦赛第 二阶段以及第三阶段 40 场共 147 局比赛的视频录像进行观察统计分析, 同时引入周 苏红在 2008 年奥运会女排比赛中的部分技术统计数据做对比分析。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针对本课题的需要,在河南大学图书馆、河南大学体育学院资料室查阅了大量与研 究有关的著作和书籍,并利用计算机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以及中国优秀硕博士学位 论文全文数据库查找排球技战术统计与评价有关的论文和论著,同时通过网络收集、查 阅了大量与本届女排世锦赛有关的资料与评论,并对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分析,为本 研究的分析与讨论提供了理论基础。为了数据对比的需要,本文还在 上收集了周苏红2008年奥运会女排比赛中的技术统计资料。 2.2.2 录像观察法 本文所用录像主要来源于中央电视台在2010年女排世锦赛期间的转播视频以及在 网络论坛中关于2010年女排世锦赛比赛的视频共40场147局,本人对其进行了下载,然 后通过对录像文件的观察进行分析。在观察过程中,采用慢放、定格等方式对录像进行 观察,并将数据记录在准备好的表格中,为本文的综合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2010 年女排世锦赛中外女排接应二传技术运用效果研究 8 2.2.3 数理统计法 按照研究的需要,对所获数据进行分类,并输入计算机,按照体育统计学以及与本 研究相关的学科原理和基本方法,采用spss11.0和excel2003对数据进行处理。 2.2.4 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演绎、类化等逻辑分析方法并结合排球相关理论对数理统计得出的各项 技术指标进行科学、严谨的逻辑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9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2010 年女排世锦赛接应二传队员非技术指标比较分析 3.1.1 接应二传队员年龄特征比较 众所周知,排球属于技能主导类项目,对技术的要求很高,因此队员都需要经过长 时间的训练和比赛,已有研究表明:世界优秀女排队员的年龄平均值在25岁左右,且年 龄相对稳定。年龄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经验与成熟,尤其对于排球运动这类集体项目, 队员间的默契与理解对技战术的合理运用十分重要,需要长时间的磨合。 5而且,由于 目前排球比赛中技、战术变化快、进攻点多、队员场上位置模糊,因此,在比赛中,年 龄和经验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本次世锦赛所调查接应队员年龄差距较大,其 中2224岁4人,2428岁5人,28岁以上2人,平均年龄为26岁,各队接应队员年龄排 序为:周苏红加莫娃谢拉、山口舞、达内尔弗里尔张磊科祖希胡克尔、奥 托拉妮布拉克切维奇。且在本次比赛中表现较为出色的谢拉、达内尔、科祖希、弗 里尔均集中于2428岁区间,属于黄金年龄。美国、意大利和塞尔维亚主力接应均小于 24岁,但也表现出了不错的竞技状态。中国队替补接应张磊年龄为25岁,也属于女排运 动员的黄金年龄,但主力接应周苏红31岁,年龄明显大于其他队接应二传队员,虽然老 队员的丰富的临场经验和把握比赛的能力,在比赛中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 2010年第15届亚运会女排决赛中, 最后时刻正是周苏红的两个关键发球帮助中国队拿下 了比赛,但周苏红的体能和伤病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需 要新的队员接替,但纵观国内排坛,没有发现多少非常优秀的接应二传选手,因此我国 更应要加强对年轻接应队员的选拔和培养。 3.1.2 接应二传队员身高特征比较 众所周知, 身高作为优秀排球运动员重要形态评价指标已经得到广泛的共识, 而且 身材高大的运动员因为其步幅大、视线水平高,能够更加靠近来球,所以特别有利于拦 网的发挥。每球得分制实施以后,发球、进攻和拦网三项主要得分技术,直接关系到比 2010 年女排世锦赛中外女排接应二传技术运用效果研究 10 赛的胜负, 而身高又是保持这些技术实力的前提和基础。 所以高度是现代高水平排球队 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 6目前,排球运动员高大化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接应作为球 队的主要攻击点,在比赛中,前排进攻时往往要面对对方副攻和主攻组成的高拦网,而 在前排拦网防守中对位又是主攻手,所以,为了保证进攻的效率,各队在选择接应队员 的时候要求身高普遍等于或高于主攻手身高, 同时, 由于接应作为球队后排进攻的一个 核心点, 在轮换到后排之后又不能被自由防守队员替下, 还必须在场上承担起一部分防 守任务,所以接应队员身高不能特别高,一般略低于副攻队员。 表 2 2010 年女排世锦赛部分球队接应二传年龄、身高、体重及克莱托指数一览表(n=11 人) 号码 姓名 球队 年龄(岁)身高(cm) 体重(kg) 克托莱指数 6 周苏红 中国 31 182 73 401.10 2 张磊 中国 25 181 71 394.44 11 加莫娃 俄罗斯 30 202 80 396.04 13 谢拉 巴西 27 185 64 345.95 7 山口舞 日本 27 176 62 352.27 19 胡克尔 美国 23 193 73 378.24 11 奥托拉妮 意大利 23 187 63 336.90 17 达内尔 土耳其 27 187 72 385.03 14 科祖希 德国 24 187 70 374.33 2 布拉克切维奇 塞尔维亚 22 196 82 418.37 7 弗里尔 荷兰 26 192 73 380.21 平均值 26 188 71.19 378.44 注:数据来源于 由表2可以得知,2010年女排世锦赛优秀接应二传平均身高188 cm。在扣球和拦网 排行榜上排名靠前接应二传队员身高均在185cm以上,俄罗斯队主力接应二传身高更达 到202cm,荷兰、塞尔维亚队主力接应二传身高也都在190cm以上,但我们也看到亚洲女 排接应二传身高虽明显低于平均身高, 中国队主力接应周苏红身高为182cm,替补接应身 高也只有181cm,仅高于日本女排主力接应二传,与欧美强队相比有较大差距,而且与 队内两名主攻手身高也有较大差距,但这也导致中国队接应队员虽然强攻能力不突出,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11 但脚步灵活,打法多变,而且可以更多的参与到防守当中,成为球队防守体系的重要一 环。 3.1.3 接应二传队员体重特征比较 体重反映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水平, 是描述人体横向发育水平及重量发展变化 的重要指标, 是身体力量大小的基础指标。 重视队员的体重指标, 发展队员的力量素质, 是提高球队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7”从表1可以看出,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平均体重 为71.2kg,其中中国队主力接应队员周苏红体重为73kg,略高于平均水平,仅低于俄罗 斯和塞尔维亚女排主力,高于巴西、意大利、德国等国主力接应,替补接应张磊体重为 71kg,接近平均水平。巴西教练雷岑德认为:“现代排球就是技术与力量的抗衡。”体 重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力量的强弱。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运动员的力量素质与其体重密 切相关,体重大,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粗,其绝对力量也大。经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女排两 名接应队员在力量上不输于对手,处于优秀水平。 3.1.4 接应二传队员克托莱指数特征比较 19世纪中叶,比利时人克托莱在长期研究后提出著名的克托莱指数(体重(kg) 身高(cm)1000)。通过体重和身高的比例关系表示每厘米身高的重量,以相对体重或 等长体重反映人体围、宽、厚度以及机体组织密度,故克托莱指数又称为肥瘦系数。由 表2可以看出,周苏红克托莱指数仅低于塞尔维亚女排主力接应,达到了401.10,张磊 克托莱指数也达到了394.44,而所有研究对象的克托莱指数平均数为376.36,最低的为 意大利队主力接应,克莱托指数仅为336.90。中国队两名接应队员克托莱指数明显高于 平均水平。克托莱指数作为体重与身高的派生指标,反映了运动员在发育过程中体重与 身高的合理比例关系,其合理性在于身高受遗传的控制,而体重更多受环境、 营养及运动 训练的影响,是评价人体形态发育水平和匀称度的复合指标,是运动员身体质量的基本 评价标准之一。所以经比较可以得知,中国队两名接应队员在身体的充实度和肌肉的发 育程度达到优秀水平。 2010 年女排世锦赛中外女排接应二传技术运用效果研究 12 3.1.5 接应二传队员网上高度特征比较 高度是现代排球运动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排球比赛取胜的基础条件。高度除了运动 员的自然形态以外,还主要反映在运动员占据网上的高度,这一指标在排球参数系统中 主要以扣球高度和拦网高度体现。 8扣球高度和拦网高度很大程度上反映运动员进攻与 防守的能力。hs和hb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弹跳力水平,因此在这里将扣球高度和拦网高 度作为主要指标,将hs(扣球高度-身高)和hb(拦网高度-身高)作为辅助指标来分析所选 取研究对象的网上高度特征。 表 3 2010 年女排世锦赛部分接应二传网上高度一览表(n=11 人) 号码 姓名 球队 扣球高度(cm)拦网高度(cm)hs (cm) hd(cm) 6 周苏红 中国 310 300 128 118 2 张磊 中国 316 308 135 127 11 加莫娃 俄罗斯 321 310 119 108 13 谢拉 巴西 302 284 117 99 7 山口舞 日本 302 295 126 119 19 胡克尔 美国 320 304 137 121 11 奥托拉妮 意大利 308 288 121 101 17 达内尔 土耳其 315 306 128 119 14 科祖希 德国 309 297 122 110 2 布拉克切维奇 塞尔维亚 309 295 113 99 7 弗里尔 荷兰 315 301 119 109 平均值 311.55 299.10 124.10 112 注:数据来源于 扣球高度特征比较 扣球高度特征比较 扣球是排球比赛中最主要的得分手段,而扣球高度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之 一。钟秉枢等在我国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提出助跑摸高对 排球运动的贡献系数为11.44,在身体素质累进计分中权重系数达13.16,是各项素质指 标中最高的 9。而排球运动员的弹跳能力是可以从扣球高度上反映出来的。同时,接应 队员作为球队的主要攻击点,扣球高度对于其重要性更不言而喻。从表2可以得知,所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13 选取的研究对象平均扣球高度为310.7cm,美国队主力接应胡克尔扣球高度达到了 320cm,排在所有接应队员的第一位,加莫娃、胡克尔、达内尔、弗里尔和张磊扣球高 度都在315cm以上,而这些队员除张磊外在得分和扣球榜上都排名在20位以前。巴西和 日本队主力接应扣球高度相对较低,在305cm以下,周苏红扣球高度为310cm,虽然接近 平均水平,但与世界最顶尖选手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另外,从hs比较来看,张磊达到了 129cm,排在第二位,周苏红hs为128cm,仅低于胡克尔和张磊,明显高于绝大多数接应 队员,从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中国队两名接应队员在扣球高度上并不输于大多数接应队 员。 拦网高度特征比较拦网高度特征比较 拦网是防守的第一道防线,是现代排球比赛中网上争夺的第二大焦点,也是得分的 主要手段之一。拦网一般占得分的30左右,有时可达到50左右。因而在现代排球比 赛中面对击球点高、力量大、球速快的扣球,如果没有有效拦网,后排队员是很难防起 球的。特别是在每球得分制施行以后,扣球成为主要得分手段,防守反击成为取胜的保 证,所以拦网防守的作用和效果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10 。尤其是接应队员,在前排 拦网时往往会面对进攻力极强的主攻队员, 所以拦网高度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拦网的成 功率。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女排替补接应张磊拦网高度达到了310cm,与俄罗斯女排 主力接应加莫娃并列排在第一位,中国队主力接应周苏红拦网高度为300cm,略高于平 均水平,但低于俄罗斯、美国、土耳其和荷兰女排主力接应。与hs相似,中国队替补接 应张磊hd为129,高于所有接应队员,周苏红hd也达到了118cm,仅低于美国队和日本对 主力接应,明显高于平均水平,但在观察录像过程中发现,两名接应队员拦网效果并不 是很好,明显低于其他接应队员。 3.2 2010 年女排世锦赛接应二传队员技术运用效果的比较分析 3.2.1 接应二传队员发球技术运用效果 “发球是排球比赛的开始,也是进攻的开始。准确而有攻击性的发球,不仅可以 直接得分或破坏对方进攻战术的组成, 还可以减轻本方防守压力, 为防反创造有利条件。 有威力的发球,还可鼓舞全队士气,不断扩大战果,从而打乱对方阵脚,在心理上给对 方造成威胁,起到破坏对方部署和挫伤对方士气的作用。 11反之,如果发球攻击性不强 2010 年女排世锦赛中外女排接应二传技术运用效果研究 14 或失误较多,不但不能直接得分或破攻,还会失分和失去发球权,也容易给对方轻松地 组成进攻战术,大大增强本方防守的难度。 从表4我们可以看出,在主要发球方式发面,主要是飘球和大力跳法两种,大多数 接应队员还是采用法飘球的方式,但是这种发球方式有别于传统的上手飘球,而是带有 助跑起跳的“平砍式”飘球,这种发球特点是与上手飘球相比球速较快,击球点相对较 高,过往之后急速下坠且飘忽不定,给接球队员判断造成了很大的难度,而且失误相对 较少,土耳其、塞尔维亚和荷兰队主力接应主要采用大力跳法球方式,力量大,得分也 相对较多但失误较多。 表 4 2010 年女排世锦赛部分接应二传主要发球方式、发球效果、贡献率一览表(n=11 人) 号 码 姓名 球队 主要发球 方式 得分过网失误合计每局 平均值 发球 贡献率 () 6 周苏红 中国 站飘+跳飘10 77 2 89 0.48 27.78 2 张磊 中国 站发飘球 1 6 0 7 0.05 2.78 11 加莫娃 俄罗斯 跳飘 8 88 4 100 0.36 21.62 13 谢拉 巴西 跳飘 5 82 10 97 0.21 17.86 7 山口舞 日本 跳飘 0 39 2 41 0 0 19 胡克尔 美国 跳飘 6 67 11 84 0.26 37.5 11 奥托拉妮 意大利 站发飘球 3 52 1 56 0.14 13.64 17 达内尔 土耳其 大力跳发 6 50 20 76 0.27 18.75 14 科祖希 德国 跳发飘球 2 51 8 61 0.09 6.67 2 布拉克切维奇 塞尔维亚 大力跳发 6 45 7 58 0.30 22.22 7 弗里尔 荷兰 大力跳发 7 63 14 84 0.30 19.44 平均值 4.9 56.367.1868.450.22 17.11 注:贡献率=球员个人得分/球队发球总得分 在发球效果方面,两种发球方式各有千秋,所选取的接应队员,平均发球68.45次, 得4.9分,失误7.18个,其中周苏红得分最高,达到了10分,而失误仅2个,每局平均得 0.48分;加莫娃略低于周苏红,得到了8分,失误4个,每局平均得为0.36;巴西队主力 接应谢拉和美国队主力接应胡克尔发球直接得分分别为5分和6分, 但两人是都在10个左 右;而采用大力跳发的三名选手达内尔、布拉克切维奇和弗里尔在复赛阶段得分都在6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15 分上下,布拉克切维奇失误较少,达内尔和弗里尔失误较多,都在14个以上;而中国女 排替补接应张磊由于出场时间要远低于其他队员,所以在罚球得分上相对较少。 综合 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在发球效果上,中国队主力接应周苏红要优于其他队员。 从发球贡献率来看,所选取接应队员平均贡献率为18.65%,中国队主力接应发球贡 献率为27.78%,比俄罗斯队接应高6%,比巴西队接应谢拉高10%,但比美国队接应胡克 尔低10%,可以看出,发球是把双刃剑,土耳其队和荷兰队接应发球攻击力相对较高, 但失误也较多,巴西、德国、意大利等队接应等分较少,失误也较少,发球环节差于中 国队接应,而且由于比赛进入复赛阶段,参赛球队普遍水平较高,对大力跳发的适应能 力要优于第一阶段,故大力跳发球在这一阶段的显现出的威力不如第一阶段比赛。但飘 球由于其球路飘忽不定反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我们也注意到,在2008年奥运会女排比赛中,周苏红作为主力队员参加了全部八 场比赛,发球146次,得16分,每局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村里协议书范本模板
- 山东平阴县事业单位招考6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列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测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 核对中心保密协议书
- 宁夏事业单位联考招录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公司业务签合同协议
- 案件转入协议书范本
- 档口签合同协议模板
- 冷冻水饺运输协议书
- 个人委托财产协议书
- 抖音商家入驻协议书
- 共享单车项目计划书
- 软件技术生涯发展报告
- 人才管理的能力与技能
- 纪念馆布展服务投标方案
- 14S501-2 双层井盖图集
- 活性炭吸附设计计算表(带公式)
- 重大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深度学习视角下幼儿园自主游戏支持策略的实践研究
-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培训
- 《朝花夕拾》版读书心得感想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