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敦煌《文选》写本音切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唐代是中国语音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时期 反切是研究汉语语音史的一条重 要途径 我们对敦煌 文选 写本音切进行系统性研究可以揭示唐代的语音现象 为中古语音的研究提供一些基础性材料 全文主要从声类 韵类 声调及例外音切四方面进行研究 通过研究我们得 出敦煌 文选 写本音切反映的语音现象有 1 轻唇音开始或已经从重唇音中分化出来 2 舌音分化为舌头和舌上两组 偶有混切 可将其视为古音的残余 3 齿音三类精 庄 章分立 从 邪和船 禅四纽音切数目有限 暂将其 分列 4 喉音云 以 匣分立 云 匣偶混 5 浊音声母开始或正在清化过程中 6 四等四声兼备 开合界限分明 惟唇音字开合不分 喉音字开合偶混 7 一二三等重韵 同摄一三等 三四等均有混并的迹象 大体出现在代泰 队泰 覃谈 一等重韵 删山 庚耕 等重韵 东三钟 脂之微 真欣 尤 幽 三等重韵 盐严 蒸登 一三等 盐添 三四等 等韵中 只是混并的程 度不一 虽然各韵间的界限还比较清楚 但它们所表现出来的韵类分合的特点与 汉语语音发展变化的趋势是极其一致的 8 例外音切主要是用来辨析字形和明假借的 一部分属于联绵字易读 关键词 敦煌 文选 写本音切唐代 a b s t r a c t 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i sa ni m p o r t a n tp e r i o dw h i c ht h ec h i n c s cp h o n e t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e v o l v e s t h ef a n q i ei sa ni m p o r t a n tw a yt os t u d yc h i n e s eh i s t o r i c a lp h o n o l o g y o u rr e s e a r c ho nt h e 踟纰m a t e r i a lo fd u n h u a n gw e n x u a nm a n u s c r i p t ss y s t e r m a t i c a l l yi s t of i n do u tt h et a n g d y n a s t y sp h o n o l o g yp h e n o m e n a p r o v i d i n gs o m ef o u n d a t i o n a l m a t e r i a l s f o rt h ep h o n o g y r e s e a r c h i nm i d d l e a g e s t h i st h e s i si sm a i n l yf r o mt h es o u n dc l a s s t h er h y m ec l a s s t h ei n t o n a t i o n t h ee x c e p t i o n a l y i n q i e f a n 9 ep h o n e t i cn o t a t i o n f o u ra s p e c t st oc o n d u c tt h er e s e a r c h b ys m d i n g w ec a nr e v e a l a n de x p l a i nt h er e l a t e dp h o n o l o g yp h e n o m e n ao fy i n q i eo f d u n h u a n gw e n x u a nm a n u s c r i p t s 1 t h ec h a r a c t e rb e g a nt ob ep r o n o u n c e di na l lo p e n m o u t hw a y 2 t h es h e t o u 舌头 a n d 跏e s h a n g 舌上 c h a r a a 啪w e l ea l li n d e p e n d e n ts e c o n d l y o c c a s i o n a l l yt h e yh a dt h ep h e n o m e n ao fh u n q i e b u tt h o s em a y b er e g a r d e d 够t h ea n c i e n t p h o n o l o g yo ft h ev e s t i g e s 3 m 堋喀 精 z h u a n g 庄 a n dz h a n g 章 g r o u l no fc h i f mw e r ec o o r d i n a t et o a n o t h e r s c o n g 从 x i e 邪 c h u a n 船 s h a n 禅 t h o s e f o u r n i u 纽 h a d t h e l i m i t e d i 曙n q en u m b e r s s ot h e yw e 他c o o r d i n a t e dt e m p o r a r i l y 4 t h e h o u f m y u n 云 豫 以 x i a 匣 w c i e c o o r d i n a t e t oa n o t h e r y u n 云 x a 匣 w e 鹏m i x e do c c a s i o n a l l y 5 t h ec o m p l e t e l yv o i c e di n i t i a l sw e r ei nt h ec d l l n 哈o f d t w o i c i n g 6 n 峙f o u ri n i t i a l sa n df o u rd i v i s i o n sw e l l ec o m p l e t e l y k a i 开 a n dh e 合 h a dac l e a r b o u n d a r y b u tt h el a b i a lw o r d sh a 血 tb o u n d a r i e si nk a ia n dh e h o u y i n sk a ia n dh e 躺 o c c a s i o n a l l ym i x e d 7 t h ef i r s t t h es e c o n da n dt h et h i r dd i v i s i o no fc h o n g y u n t h ef i r s ta n dt h et h i r dd i v i s i o no f t o n g s h e t h et h i r da n d t h ef o u r t hd i v i s i o nh a dt h em i x e ds i g n s t h e yg e n e r a l l ya 讲砖a 刚i nt h ed a i r i m e 代 黝r i m e 泰 d u i r i m e 队 t a i r i m e 泰 t a n r i m e 覃 t a n r i m e 谈 t h ef i r s td i v i s i o no fc h o n g y u n s h 口nr i m e 删 s h a n 月慨 山 g e nr i m e 庚 g e nr i m e 耕 t h es e c o n d d i v i s i o n o f c h o n g y u n d o n g r i m e 东 s a n r i m e 三 z h o n g r i m e 钟 z h i r i m e 脂 刁a i r i m e 之 w e i r i m e 微 z h e n r i m e 真 渤r i m e 欣 y o u r i m e 尤 y o u r i m e 幽 t h e t h i r d d i v i s i o n o f c h o n g y u n y a n r i m e 盐 y a n r i m e 严 z h e n r i m e 蒸 d e n g r i m e 登 t h e f i r s ta n dt h et h i r dd i v i s i o n y a nr i m e 盐 f w nr i m e 添 t h et h i r da n dt h ef o u r t hd i v i s i o n e t c s i m p l yt h em i x e dd e g r e e sw e l ed i f f e r e n tt h o u g ht h e b o u n d a r yi nt h o s er h y m e sw a ss t i l lr e l a t i v e l yc l e a r b u t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c o o r d i n a t ea n d c o n v e r g e n c ei nr i m e sh a ds h o w nt h es a m et e n d e n c yo f c h i n e s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p h o n o l o g y 8 n 峙e x c e p t i o n a l 踟幽w a sm a i n l yu s e dt od i s c r i m i n a t et h eg l y p ha n dt h ep h o n e t i cl o a n c h a r a c t e r s a n dt h ep a r to ft h o s eb e l o n g e dt ot h el e g i b l el i a n m i a n t e r m s k e yw o r d s d u n h u a n g w e n x u a nm a n u 蚴 i p t s 砌q 如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 坚持以搿求实 创新一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 成果 3 本论文中除引文外 所有实验 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4 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 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5 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 了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却 岔 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师范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 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 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 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 书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敦煌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 它选录的作品上启秦汉 下至南朝的梁代 这个 时期的一些优秀作品 多数都保存于此书之中 此书闯世以后 在士人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文选 成为士人学习诗文的主要范本 随着 文选 在士人中的广泛传习 对它的注释也 就应运而生 最早对 文选 进行音释的 大约是萧统的侄孙萧该 旧唐j 伟 儒林传 载 其作有 文选音义 三卷 比他稍后的是扬州人曹宪 也著有 文选音义 唐代 文选 大兴 有关 文选 的音义之作蜂出不绝 曹宪一派 文选 学者如李善 公孙罗 许淹等 皆有著作行世 而李善注至今流传 且影响最广 在李善注行世后 还有人从事过 文选 的注释工作 其中留存至今的是唐玄宗开元时人吕延柞组织吕延济 刘良 张铣 吕向和李 周翰等所作的 五臣注 此外 据藏于日本的1 日写本 文选集注 所载 在唐代还出现过 陆善经等人对 文选 的注释 文选集注 是以李善注为底本 先后引用李善 钞 音 决 五臣 陆善经注 这些注释今多散佚 只李善和 五臣 二注得以传世 可以说 隋后 文选 在中国文化领域中占据了非常特殊的位置 遗憾的是 史书中所提到的萧该 曹宪 许淹等人的 文选 音释之著今多散佚不存 目前学术界一般所能见到的保存下来的 文选 音切材料有以下四类 一类是尤刻本及其翻 版的胡刻本中所存的李善音切 一类是存于五臣注及六臣注本正文之下的所谓 旧音 一 类是与李善注几乎同时的注音材料 即存于一百二十卷本的 文选集注 残帙中的 文选音 决 以下简称 音决 一类是敦煌 文选 写本残卷中的音切 目前已有不少人对前三 类音切材料作过或全面 或部分的整理与研究 对敦煌 文选 写本的研究 则大多集中在 注家和注成年代的考证上 而其音切的系统性却没有引起学者们的足够重视 我们选取敦煌 文选 写本音切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1 写本音切在敦煌音韵学研究中的地位 2 0 世纪初 敦煌藏经洞被打开 一批敦煌遗书得以传世 各国学者纷纷从不同的角度 对敦煌遗书进行广泛的研究 于是 在世界范围内便逐渐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一敦煌学 敦煌学研究的领域很广 敦煌音韵学便是敦煌学的一个分支 自上世纪初 王国维抄录刊布 伯希和所得 切韵 残卷三种照片以来 历经刘复 魏建功 罗常培 姜亮夫 潘重规等前 贤 至周祖谟 唐五代韵书集存 1 9 8 3 敦煌韵书资料的搜集与研究 可以说是达到了很 高的水平 在敦煌的语言文献中 作为敦煌学 尤其是敦煌音韵学珍宝之一的音义写卷的整 理与研究相对于韵书的来讲略为逊色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 张金泉 许建平二位先生对敦 煌音义写卷和注音写卷进行了全面的汇辑与认真的整理 校对 出版了 敦煌音义汇考 1 9 9 6 这是目前所知经过精心整理的有关敦煌音义写卷和注音写卷的第一部汇集著作 但该书也只是将敦煌 文选 写本音切与六臣本 文选 及 广韵 音切进行对照 基本上 没有考证 且录文中又产生了新的讹误 对于 文选音 文选注 的研究 学者们又大多 局限于年代和撰者的考订 而对其所反映的语音现象 却还未能从整体上来展开研究 因此 敦煌 文选 写本音切无疑会为敦煌音韵学的研究提供新的 有价值的材料 2 写本音切在汉语语音史研究中的作用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语言也不能例外 随着历史的发展 汉语先后经过了上古 中古 近代 发展到现代 期间经历了不少变化 才成为现在的汉语 研究汉语语音史 中古隋唐 时期是一个重要的阶段 反切和韵文是研究中古语音的两大主要来源 韵文仅限于研究韵类 反切兼及声类 且隋唐音义书十分丰富 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中古是韵书盛行的时期 公元6 0 1 年陆法言所撰 切韵 是这一时期韵二f 的代表 但 切 韵 毕竟是一部 论南北是非 古今通塞 的韵书 唐代音义书中的音义反切已与 切韵 有所不同了 如轻重唇音的分化 浊上变去等 对这些音义反切进行分析比较研究 有助于 我们加深对中古隋唐语音的认识 那么 隋唐汉语语音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敦煌 文选 写 本音切具备哪些语音特点 能够为汉语语音史的研究提供哪些宝贵的资料 对敦煌 文选 写本音切进行系统性的分析研究 无疑会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唐代语音的认识 3 其它方面 古书中的随文音注并不仅仅是单纯的注音 其中有不少音注是拟音兼训诂的 这类性质 的音注有的是明训诂 有的是破假借 有的是订正讹误等等 敦煌 文选 写本音切中有一 部分音切与 广韵 集韵 读音相异 其中有些音切是能反映一些语音现象的 但也有一 小部分音切不能用来作为研究敦煌 文选 写本音切的语音系统 我们称之为例外音切 这 部分例外音切形成的原因各有不周 数量有限 但却能够透露出释音之外的其它信息 如明 训诂 破假借 正讹误 别古今通用字 联绵字易读等 于文献的校勘 注释 解读等方面 均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所以我们对敦煌 文选 写本音切进行研究时 不仅着眼于音韵学方 面的研究 而且还要给予这方面以一定的关注 第二节研究对象及材料说明 敦煌石室遗书中 文选 写本残卷今所知有4 5 种1 其中大多为白文写本 保留音切 的残卷仅有以下几卷 残卷的说明多依据王重民 敦煌古籍叙录 1 p 2 8 3 3 号和s 8 5 2 1 号 文选音 我们选取的p 2 8 3 3 号 文选音 共九十七行 稍残 卷中 民 治 等字均不缺笔 国 字写作 园 是武后新定的字 因此该卷的抄写年代不会早于武后时期 该卷保存 了 昭明文选 第二十三卷任彦升 王文宪集序 的后半部分至第二十五卷干令 晋纪总论 的前半部分 为未经李善注释的古本三十卷 文选 卷中随文摘字注音 无义训 王重民 先生定名为 文选音 遗憾的是 文选音 残卷首尾不全 无法得知其作者 学者们对此 说法不一 近人王重民假定此卷为隋代萧该之 文选音 周祖谟则否定了该种说法 定此 卷为许淹音 而范志新则否定了前两者的观点 他依据 唐钞文选集注汇存 第四十八卷陆 1 饶宗颐 敦煌吐鲁番本 文选 中华书局 2 0 0 0 年 2 士衡 赠尚书顾彦先一首 中保存的一条许淹佚文 证实了许淹所撰是兼释音义的 文选音 义 而不是只注音不释义的 文选音 但他对 文选音 的作者到底是谁 并未给出确 切的答案 而是将其述之为 永远是一个斯芬克司之谜 尽管对于 文选音 的作者学 界暂时无法达成一致意见 但该残卷为唐代写本似乎并无多大异意 因此 我们亦将 文选 音 视为唐写本的语音材料 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我们的研究工作 这样做也没有什么大不妥 的地方 s 8 5 2 1 号 文选音 存五残行 由第三行的 褚渊碑 三字 可知该卷前属 中的字 后为 褚渊碑文 中的字 属 文选 古本第二十九卷 今属 文选 第四 十六卷 注音方式与书写皆同p 2 8 3 3 号 文选音 如都是随文摘字注音 逢 日 必注以 越 逢 己 必注以 纪 以区别形似的 日 已一 因此可视为同一卷中的两个部 分 但不相连 s 8 5 2 1 号 文选音 存2 3 例音切 9 例为反切 8 例为直音 6 例为声调 残卷体例 仅注音不释义 注音方式主要是用反切 直音 也有直接注明声调的 直音 中有一部分是以异文来注的 如p 2 8 3 3 第2 1 行 辂 注 路 第2 7 行 骏 注 俊 等 以正确字注错字 如p 2 8 3 3 第7 6 行 际 注 祭 等 以被切字为切上字 被切字用重文 符号表示 以切下字表示韵调的不同 如p 2 8 3 3 第l 行 便 注 之面 第8 行 被 注 之巴义 2 等 只注声调的 如p 2 8 3 3 第2 7 行 应 注 去 s 8 5 2 l 第4 行 冠 注 去 皆示读为去声 2 p 2 5 2 8 号张平子 西京赋 p 2 5 2 7 号东方曼倩 答客难 扬子云 解嘲 p 2 5 2 8 号永隆本 西京赋 现存三百五十三行 起自张平子 西京赋 井干叠而百 增 至赋末李善注终 卷中 世 虎 皆缺笔 卷末有 永隆年二月十九日鸿济寺写 一 行 故称为永隆本 永隆是唐高宗李治的年号 永隆改元是在八月二十三日 此卷写 二月 当为永隆二年 即为公元6 8 1 年 李善上 文选 注表为显庆三年 即公元6 5 8 年 二者相 距仅有二十三年 可见兹卷的宝贵 p 2 5 2 8 号 文选注 存2 1 5 例音切 1 4 9 例为反切 6 6 例为直音 其音颇合李善音 p 2 5 2 7 号存一百二十行 起自东方曼倩 答客难 不可胜数 至扬子云 解嘲 或 释褐而傅 终 是李善注本的第四十五卷 世 治 虎 各缺末笔 旦 字不缺 所 以蒋斧怀疑它是高宗时内库本 该卷注例同p 2 5 2 8 号永隆本 李注皆称为 臣善日 所引 汉书 旧注 一并各加姓名于李注前 注音称 反 p 2 5 2 7 号 文选注 存1 0 例音切 直音 反切各5 例 其音颇合李善音 今本李善于此处所注字音除上述1 0 例外 又注6 例 即 答客难 摩亡皮切 解嘲 颉挈 颃苦浪切 连去 镭 质 1 范志新 唐写本 s 3 6 6 3 号成公子安 啸赋 存三十七行 自成公子安 啸赋 自然之至音非丝竹之 所拟 至篇终 其撰者为4 2 字注音 共有音切4 3 例 藉 字收录二音 李善于此处共注 音8 例 其中7 例音同于s 3 6 6 3 号 对敦煌 文选 写本音切进行细致的校勘 以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和进行研究的可行性 校勘 之后 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对音切材料进行考察 1 系联法 古音研究中的系联即是把有关材料归集成类的过程 这是音切研究的基 本方法 我们在整理完 文选音 音切的基础上 采用此种方法对音切进行归纳 分类 2 音注类比法 音注类比法是反切系联法的辅助方法之一 在材料少无法系联的情 况下一般会运用这个方法 将研究对象跟某种参照系统进行对比 从注音用字的类别异同来 分析语音的特点 敦煌 文选 写本音切有许多是无法系联的 需要参考菜一参照系来进行 研究 我们选择了切韵系韵书 广韵 作为参照系 探讨敦煌 文选 写本音切的语音特点 对于 广韵 未收的音切 我们再比照 集韵 来考察 深化有关认识 3 比较法 语音史的研究应当注重语音发展的继承性 在共时比较的同时 纵向的 历时比较也必不可少 这种比较有利于揭示语音的发展规律 因此 本文采用共时比较和历 时比较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与传统韵书的比证 归纳出敦煌 文选 写本音切的声韵特点 同时与隋唐五代南北方有代表性的语音材料进行比较研究 考察敦煌 文选 写本音切的语 音特点 探究唐代语音的历史特点 以期更加科学地认识汉语语音发展演变的历史规律 4 其它方法 适当运用数字统计的方法对一些语音现象进行说明 1 王重民 敦煌古籍叙录 中华书局 1 9 7 9 年 第3 2 2 页 4 二 研究步骤及原则 1 从敦煌 文选 写本中将被切字及其切语一一录出 凡遇无法识别之俗字 除了查 阅 敦煌俗字典 之外 主要根据张金泉 许建平二位先生的 敦煌音义汇考 中有关敦煌 文选 写本音切部分的校记 再将这些字依据 广韵 一一查其切语 广韵 未收之字 之音 则据 集韵 最后依字在韵书角度下所属之声类 韵类逐一填入表格中 如此制成 敦煌 文选 写本音切声韵表 2 依据声韵袭的分类和归纳 即可将各例字在 文选音 中的切语与韵二持的切语进行 比较 对其所呈现出来的语音现象分别从声类 韵类 声调的角度进行探讨 诠释 3 诠释语音现象所举之例证 有以下原则 1 每字依次注明敦煌 文选 写本音切的例字 敦煌 文选 写本的切语 广韵 或 集韵 的切语 本文音例凡是简化字可能产生误会的 如 於 不简化 2 凡遇与 敦煌音义汇考 校记不同的例字 反切 直音等 另附文字加以说明 本文期望通过分析 比较 归纳 统计 诠释等研究方法 能使敦煌 文选 写本音切 所反映的语音特征更清晰 并籍以充实唐代语音的研究和补充韵书脱离实际语音之处 第四节 音切的研究 学者们对 文选 注释的研究涉及音韵学 训诂学 文字学等许多方面 本文由于篇幅 有限 仅就 文选 注中有关音切的研究作一下回顾 在 文选 音切研究方面取得显著成 绩的主要有徐之明和张洁两位学者 1 徐之明对 文选 音切的研究 对李善音切的研究 他在 正文与音注在千余年的多次传抄与翻刻过程中 被切字与切语皆有讹误 前人的校 勘也多从局部出发就字论字 而徐之明 文选 李善注音切校议 1 9 9 5 则是从李善音切 所反映的整个语音系统方面出发 采用书内音切互证法 同时 以其他版本及有关典籍为旁 证对李善音切进行诠释校正 在整理李善音切时 徐之明对悖离李善音切整个语音系统的联 绵字易读音切也进行了专门讨论 如 文选 联绵字李善易读音切考辨 1 9 9 7 1 9 9 7 为我们研究联绵字读音与用字的变换提供了有价值的材 5 料 此外 李善音注中有不少非纯注音的音切 这些音切或为明训诘 破假借 或为别古今 通用字 或为联绵字的易读 徐之明 李善反切系统中特殊音切例释 2 0 0 0 一文对此进 行了深入的研究 并指出这些音切在文字 训诂 校勘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价值 对五臣音切方面的研究 徐之明先后发表了有关 五臣注 声类 音切 口语词 联绵 字等文字 训诂 音韵等方面分析探究的系列文章 如 文选 五臣音钩稽 1 9 9 9 文 选 五臣音声类考 2 0 0 1 文选 五臣音特殊音切与 文选 校读 2 0 0 3 等 2 0 0 1 采用系联法 辅之比较归纳法 整理考订出五臣音声类特点 指出与李善音的不同之处 即五臣音轻重唇音已经基本分化完毕 从 邪分明 并据此推测 五臣音反映的是8 世纪初通行的读书音 文选 五臣音特殊音切与 2 0 0 3 一文又对五臣音音切中与五臣音声韵系统不相吻合的特殊音切进行了分析 考辨 比证 对 文选 的解读提供了启示 文中或标明创获 或摘指缺失 试图从新的角度认识 五臣注 的面貌和价值 亦是一得 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2 张洁对 文选 音切的研究 张洁在 文选 音切的研究方面也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文选 李善音切校议 1 9 9 5 一文参考有关典籍 对中华书局1 9 7 7 年断句影印胡刻本 文选 的李善音切以及与音切相 关联的正文和注文进行校勘 为我们校勘写本残卷音切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张洁还采用 内部音切互证的方法对李善音切进行研究 在 李善音与 音决 分 别和 广韵 作比较 归纳出 文选 李善音与 音决 的声母特点 再将两者进行比较 着重探讨了同时同地同师门的二人其音切在声类方面的差异 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 写有 李 善音系与公孙罗音系声母的比较 1 9 9 9 一文 为我们开辟了一条研究途径 二 写本 文选 的研究 所谓写本 主要是指时代较早的手写 文选 版本而言 现在所能见到的写本 文选 主要有敦煌吐鲁番写本和日本所藏古写本 文选集注 本文是以敦煌 文选 写本为研究 对象 故而本文谈及的写本即指的是敦煌写本 一 写本 文选 的辑录和整理 在敦煌石室中 文选 写本残卷今所知有4 5 种 分别收藏于英 法 俄及北京图书馆 敦煌研究院 天津艺术博物馆 这些写本在语言学 版本学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 中国传统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传世及出土的文献典籍 写本处于汉语史上的中古汉语时期 是研究汉语史及文献整理的可靠而珍贵的材料 其价值无疑应得到充分肯定 2 0 世纪初 敦煌宝藏发现不久 研究者便注意到了敦煌 文选 写本的价值 如黄侃 的 文选平点 高步瀛的 文选李注义疏 都利用过这些写本 1 9 0 9 年 敦煌一部分写本 传到北平 今北京 一些著名学者纷纷为之校勘 刘师培便是其中重要的一位 1 9 1 0 年的 6 国粹学报 第七卷 7 5 8 2 期 集中发表了刘师培考核精审的 敦煌新出唐写本提要 1 9 篇 其中就有刘氏对p 2 5 2 8 p 2 5 2 7 p 2 5 2 5 文选 三个残卷的评议 取精用宏 立 论坚挺 极为精当细密 也非常实事求是 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白化文 敦煌遗书中 文 选 残卷综述 1 9 8 8 给当时所能见到的各个敦煌 文选 写卷作了简要的叙录 特别是 重点介绍了北京图书馆藏的 文选 陆机 辩亡论 写卷 并加以校勘 但由于敦煌文献散 失于世界各地 有关 文选 的卷子难以搜罗完备 难以进行集中全面的研究 遗憾的是 上述二文均未能见原文 罗国威的 敦煌本 昭明文选 研究 1 9 9 9 是目前为止较为全面的敦煌 文选 写 本研究著作 该书收录了当时已刊布的所有敦煌 收录 整理 校对 了p 2 8 3 3 号 5 8 5 2 1 号 文选音 和p 2 5 2 7 号 p 2 5 2 8 号 文选注 s 3 6 6 3 号注音本 文选 的音切 且于每卷都有题解 照片 校记 是目前所知对敦煌 文选 写本音注材 料进行整理校对最为详细的 为我们的继续研究提供了便利 随着研究的深入 同属西域的吐鲁番文书也被逐步发现 并在当代学术研究中越来越受 到重视 2 0 0 0 年 饶宗颐先生将各国所藏 文选 残卷图版汇编为 敦煌吐鲁番本文选 该书极力收集敦煌本和吐鲁番本 文选 残卷 并加以影印 吐鲁番本七个残卷均被收录其 中 极具参考价值 除此之外 该本将陆续发现的敦煌研究院藏 运命论 北京图二持馆藏 辨亡论 和德国柏林藏 幽通赋 一并收录其中 与通行的敦煌文献的图录书影相比较 该书收集专门 收罗富赡 博采诸藏 独立成书 翻检易捷 极大地方便了后学者的研究 为 文选 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 二 写本 文选 的版本 校勘与注释等方面的研究 作为诗文集 文选 乃是由梁代萧统选编文学作品丽成 并非专人著作 正是基于这 一特点 历来在 文选学 研究中 对版本及文字的勘订占了极重要的地位 2 0 世纪初 敦煌藏经洞被发现 敦煌文献被广泛地运用到科研领域 其文献价值凸显出来 对 文选音 的研究 敦煌石室遗书中的4 5 种 文选 写本残卷中 文选音 写本仅有两种 编号为p 2 8 3 3 和s 8 5 2 1 遗憾的是 文选音 残卷首尾不全 无法得知其作者 为此学者们展开了广泛 的讨论研究 近人王重民以书中王子渊 圣主得贤臣颂 淬其锋 之 淬 字 文选集 注 引 音决 云 萧 子妹反 一与此卷合 于是定该卷为隋代萧该所作 1 9 3 9 年周 祖谟先生利用残卷音切考订注家 撰 论 文选音 残卷之作者及其方音 一文 否定了王 氏的说法 周先生将写本音切与 广韵 曹宪 博雅音 的音切进行比较 校其异同 认 为曹宪 公孙罗都是江都人 许淹则是句容人 江都 旬容两地相近 故语音亦近 因此定 7 此卷为许淹音 此后范志新 2 0 0 5 则同时否定了前两者的观点 他依据 唐钞文选集注汇 存 第四十八卷陆士衡 赠尚书顾彦先一首 中保存的一条许淹佚文 证实了许淹所撰是兼 释音义的 文选音义 而不是只注音不释义的 文选音 但他对 文选音 的作者到底 是谁 并未给出确切的答案 而是将其述之为 永远是一个斯芬克司之谜 对于残卷本身的整理 迄今所见仅张金泉 许建平二位先生作过校录 但也只是与六臣 本 文选 及 广韵 反切进行对照 基本上没有考证 且录文中又产生了新的讹误 p 2 8 3 3 和s 8 5 2 1 文选音 写本无他本可校 徐真真 2 0 0 2 以中华书局出版的李善注 文选 及 六臣注文选 对校 参以 唐钞文选集注汇存 史记 汉书 及类书中所引相关文 字与有关内容 对p 2 8 3 3 文选音 进行了整理校证 凡得3 2 条 2 对敦煌 文选 其他残卷的研究 傅刚 文选 版本研究 2 0 0 0 是专门对 文选 版本进行研究的专著 该书对国内 外现存的各种较早的 文选 版本 包括写本 抄本和刻本 一一作了叙录 对这些本子作 了仔细的校勘和考订 并对这些版本的重要意义作了详细的说明 该书 中篇 文 选 版本叙录 之 写本 中对部分法藏 英藏及俄藏的敦煌 文选 写卷进行考订 比勘 2 0 0 2 年1 0 月2 2 日在镇江召开的第五届文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 徐俊提交的 敦煌吐鲁 番本 一文主要对饶宗颐先生所编的 敦煌吐鲁番本文选 作了拾补 诸如刘 孝标 辩命论 日本上野氏藏本 郭景纯 江赋 俄藏d x 1 8 2 9 2 张景阳 七命 俄 藏d x 8 0 1 1 等篇 作者一一详加比勘 颇多发现 范志新于会提交了 俄藏敦煌 2 4 2 文选注 与李善五臣陆善经诸家注的关系 兼论写本的成书年代 一文 文中揭示了俄 藏敦煌写本无名氏注参考了李善 五臣注 与陆善经注也有某种联系 同时 作者还对此写 本的成于初唐 太宗 时期的说法提出了商榷 认为当在玄宗以后 并提出尤延之刻本也参 据了此写本 此文收录于范志新的 文选版本论稿 2 0 0 3 f 篇 同时亦集录数篇专论 敦煌写本的单篇论文 对俄藏 2 4 2 敦煌写卷 法藏写本p 2 5 2 5 号 敦煌永隆本 西京赋 等写本进行专门研究 主要是针对写本的成书年代及作者进行考证 学者们从藏于各国的敦煌写本入手 主要在书写时代 版本形态 文字差异等方面展开 研究 进行校释 考证写本的文献和学术价值 如李梅 试论敦煌本 的语言文字价 值 2 0 0 3 秦丙坤 吐鲁番写本 敦煌写本 吴都赋 校释 2 0 0 5 将敦煌写本与今本进行对校 一方面可证今本之缺失 一方面也可校写本之讹误 为我 们正确认识今传本与写本提供确切的依据 郭殿忱 评胡克家 文选考异 之是非得失一 以敦煌唐 西都赋 残卷校勘为中心 2 0 0 6 以敦煌唐写本张平子 西都赋 残卷校勘清 代胡克家刻本李善注 文选 所附 考异 之是非 亦是一得 束锡红 府宪展 德藏吐鲁 番本 校议 2 0 0 6 一文 以德国柏林印度艺术馆藏1 1 1 5 2 0 号 文选 写本为底本 与今传本逐字校勘 对现今通行的版本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很可能在李善 五臣等注 释时 文选 的原来面貌就已经有所改变 同时作者还指出德藏本大量的异文优于其它各 本 某些两可的异文保留了通用 假借的一些信息 对中古语词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从而进一步肯定了敦煌吐鲁番唐写本的重大价值 罗国威 敦煌石室 文选 李善注本残卷 考 2 0 0 7 一文以存世的国家图书馆藏南宋淳熙八年贵池尤袤刊李善注本 文选 台湾中 8 央图书馆藏并影印宋绍兴三十一年建刊五臣注本 文选 日本足利学校藏汲古书院影印的 宋明州州学刊五臣李善注本 四部丛刊初编影南宋建刊本李善五臣注本 文选 与敦煌写本 p 2 5 2 7 和p 2 5 2 8 号 文选 李善注的两个残卷比勘 并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纠正各本的 错讹和误失 综上所述 文选 研究起步较早 十几年来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 认识到 前修时贤对 文选 的研究主要是以今传本为底本 从校勘 版本 注释等方面展 开研究 而对敦煌 文选 写本的研究则多集中在年代及撰者的考订 或校勘 版本 注释 方面 或音切的整理校证方面 而于音韵方面的研究则少有涉及 从音韵学的角度入手 对 其音切所反映的语音面貌的研究尚未引起学者们的足够重视 周袒谟l 论 文选音 残卷之 作者及其方音 1 9 3 9 一文在利用残卷音注考订注家的同时 将卷中音切与 广韵 曹宪 博雅音 进行了比较研究 对 文选音 的语音现象进行了租线条勾勒 此外别无他文 而且有的研究看似比较完善 但是只要作深入的研究或全面的考察就不难发现 某些结论还 有值得商榷之处 一些特殊现象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 可以说 前辈们的研究 既为我们创造了条件 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继续研究的空间 9 第二章 文选音 声类考 凡例 i 声类的排列 依唇 舌 齿 牙 喉五音之序依次进行 声类的定名 依旧惯 每 一部分的整理均依下列顺序 1 系联和归纳切语 一小部分例外音切不宜用来研究声类系 统 我们另外行文讨论 2 说明 讨论考订的结果 2 二组切语 大体可分而小有混淆的 则于一类之中分为两支 3 凡切上字同用 互用 递用的 则声为一类 切上字或注音字 即直音 不能系联 则比照 广韵 列于适宜的声类中 4 凡一字有数切语的 参照 广韵 集韵 等韵书 确其音切不是异常音 则据其切 上字或注音字系联 5 同一被切字而有两个或数个音切的 如切上字或注音字不同且不能同时跟一组字系 联 则先据归纳法决定其声类是否相同 再看切下字韵类是否相同 1 如二者相同 则认 为两切语声韵完全相同而仅仅是反切用字的不同 这两个 或数个 反切就放在同一被切字 后且同时参与系联 如 茫 漠郎 和 茫 莫郎 切上字不同 但 漠 和 莫 都属于 中古明纽 故声类相同 又切下字相同 故认为两个反切完全同音 记为 茫 漠郎 莫郎 2 不符合上述条件的两个 或数个 反切 一律放在相应的被切字后分别列出 且不因 被切字相同而互相系联 如 沛 有 布艾 普外 两切 所属韵类相同 但声母有别 布 属中古帮纽 普 属于中古滂纽 据目前现有材料尚不足以判断 文选音 音系二 纽是否无别 又 广韵 沛 收录二音亦分属中古帮纽和滂纽 故分列为 沛 布艾 沛 普外 且不因被切字都为 沛 而把 布 和 普 系联在一起 6 声类系联的写法 提出用为切上字的字及使用频率 于字下标示出使用频率 如 布 7 一标示 布 为切上字次数为7 7 归纳声类的时候 如被切字跟切上字或注音字在 广韵 中分别属于不同的类别 则据切上字或注音字决定其声类的归属 如 榛 仕巾一 仕 属崇母而 榛 属 广韵 庄母 则据 仕 字定 榛 为崇母 参与系联 后再行文讨论 第一节 的音切来看 轻唇字不切重唇字 反之亦然 说明轻重唇音 文选音 系统中 已经分化得很清楚了 故应将 2 组字视为非类 与帮类分立 3 滂纽 切上字 包括直音 有 普 匹等 如 沛 普外 剖 普后 铺 普乎 漂 匹遥 此两组虽不能系联 但比照 广韵 亦 属同类 4 敷纽 切上字 包括直音 有 芳等 如 捧 芳奉 覆 芳伏 仿 芳往 佛 芳勿 范 芳剑 沉 孚 芳于 该组同用切上字 芳 为一类 又有 酆 璺 祓 弗 拊 抚 锋 峰 这几组与上一组虽不能系联 但比 照 广韵 亦可视为同类 5 韭纽 切上字 包括直音 有 步 平等 如 薪 步丁 淳 勃 步没 皤 步何 旆 步代 庞 步江 蟠 步干 庖 步交 葬 步没 此组字共用切上字 步0 为一类 又有 圮 平美 便 便面 被 被义 包 自交 比 鼻 辟 婢赤 毫 薄 这几组彼此不能系联 且与上一组也无法系联 比照 广韵 视 为一类 6 奉纽 切上字 包括直音 有 扶 浮 肥等 如 饭 扶反 愤 肥粉 扶粉 蜉 浮 分 浮问 扶问 此组字可以系联为一类 另有 演 坟 燔 烦 後 伏 虽不能与上组系联 同样比照 广韵 实属一类 7 明纽 切上字 包括直音 有 莫 漠 摩 弥 民等 如 摸 漠 幕 莫 茫 漠郎 莫郎 芒 莫郎 螟 溟 莫丁 邀 莫角 雾 莫贡 庞 莫江 此组字可以系联为一类 又有 泯 民忍 侔 缪 牟 袤 茂 旄 毛 脉 麦 袂 弥尔 渤 密 沫 末 魔 迷 欧 曼 冕 勉 牧 目 枚 梅 这几纽不能系联 亦不能与 上组系联 比照 娘纽字去其重复仅此3 例 1 7 来纽 切上字 包括直音 有 力 如 令 力政 量 力上 量 力羊 论 力顿 藜 力兮 累 力瑞 娄 力侯 屡 力旬 料 力吊 醪 力刀 赢 力果 郦 力的 棱 力恒 娈 力兖 僚 力交 赂 力故 燎 力召 来 力代 峦 鸾 力丸 离 力豉 厘 力之 荦 力角 龄 零 力丁 羚 力丁 零 力年 此组字共以 力 字为切上字 故而为一类 另有 冽 列 旅 吕 辂 路 乐 洛 篆 录 轹 历 莱 来 琅 郎 漉 鹿 劲 聊 莅 利 这几组与上组无法系联 比照 广韵 实 为同一类 文选音 来纽打破了等的界限 四个等的字共用三等字 力 为切上字 1 8 精纽 切上字 包括直音 有 走 子 将 即 足 祖等 如 糟 走刀 最 走外 浃 走牒 济 走礼 子礼 挤 子兮 且 子余 淬 子妹 这 一组依据切上字可以系联为一类 另有 卒 即聿 浸 即鸩 将 将上 蒋 将两 从 足容 缵 祖管 际 祭 骏 俊 噬 兹 绩 鹩 绩 齐 谘 捂 晋 这几组彼此之间不能系联 和上组亦无法系联 但比照 广韵 实属同一类 1 9 清纽 切上字 包括直音 有 七 如 缉 辑 七入 操 七到 参 七甘 操 七刀 脆 七岁 铨 七全 倩 七见 从 七从 趣 七俱 沧 七郎 猜 七来 错 七户 狙 七余 浸 七林 惨 七感 刺 七智 佥 七占 这些字共用切上字 七 为一类 文选音 中清纽字的反切均用 七一为切上字 1 2 切上字的使用极为集中 2 0 从纽 切上字 包括直音 有 才 疾等 如 茨 疾尸 藉 疾夜 件 疾季 萃 疾季 墙 疾羊 层 才恒 都 才何 摧 才回 辑 才入 诮 才肖 材 才 槽 曹 这三组彼此之间虽然不能系联 但比照 广韵 可以 视为一类 2 1 心纽 切上字 包括直音 有 素 思 息等 如 契 思列 息列 思 思吏 葸 思里 磐 息醉 渫 息列 扫 素老 叟 素苟 苄 素乱 散 素诞 沂 素 相 相上 粹 相季 恤季 三y 三踅 象 三 这四组之间不能系联 比照 广韵 同为一类 另有 丧 丧浪 骧 肖羊 省 胥井 宿 秀 犀 西 蟋 悉 鲜 仙 睢 虽 恂 苟 恐 逊 迅 竣 舄 苦 这几组彼此虽不能系联 也无法与上几组系联 但比照 广韵 亦可以视为一类 2 2 邪纽 切上字 包括直音 有 徐等 如 耶 徐遮 像 象 穗 遂 还 旋 驯 巡 这几组彼此之闯无法系联 比照 广韵 实为一类 2 3 庄纽 切上字 包括直音 有 侧 庄等 如 臻 侧巾 戢 侧立 捉 侧角 俎 庄吕 诤 庄更 驺 邹 三组之问虽不能系联 但比照 广韵 亦可以视为一类 2 4 初纽 切上字有 包括直音 初 如 惨 垮 初锦 揣 初委 划 初蔚 橇 初觐 文选音 初纽字去其重复仅此三 例 共用切上字 初 2 5 崇纽 切上字有 包括直音 仕 如 撰 仕眷 榛 仕巾 赜 仕白 文选音 崇纽字去其重复仅此3 例 共用切上字 仕 2 6 山纽 切上字 包括直音 有 所 色 帅等 如 省 所景 索 所革 蔬 所尻 漱 所又 诜 所巾 渗 所禁 帅 帅位 帅类 帅 季 榱 色惟 穑 色 数 色句 这三组之问虽不能系联 但比照 广韵 实为一类 另有 使 使吏 蟀 率 这两组之间无法系联 且与上面三组亦不能系联 但比照 广韵 可以 将其视为一类 2 7 章纽 切上字 包括直音 有 之 者等 如 折 之热 旃 之延 铸 之戍 剁 之兖 震 之仁 枕 之鸩 踵 之勇 郅 之一 晰 之舌 谆 之伦 这一组字共用 之 字为切上字 另有 拯 拯等 翥 者庶 詹 占 挚 贽 至 砥 旨 卮 支 畴 止 祗 脂 甄 真 正 征 额 专 这几组彼此之间不能系 联 亦无法与上一组系联 但比照 广韵 实为一类 2 8 昌纽 切上字 包括直音 有 昌 处 称等 如 臭 吕又 喘 昌兖 猖 昌 阐 昌若 敞 昌两 毳 昌锐 斥 赤 处 处与 称 称孕 这几组彼此之间虽然不能系联 但比照 广韵 可以将其视为一类 2 9 书纽 切上字 包括直音 有 失 胜等 如 舍 失也 施 失豉 少 失照 弛 失尔 叶 失叶 矧 失忍 铄 失若 向 失尚 胜 陛 升 胜 胜孕 这两组无法系联 比照 广韵 实际同为一类 另有 守 狩 纾 1 3 舒 轼 饰 式 蓍 尸 绅 申 陶 舜 这几组彼此之间不能系联 亦无法与上一组系联 但比照 广韵 与上两组实为一类 3 0 禅纽 切上字 包括直音 有 氏 是 时等 如 擅 氏战 擅 禅 单 氏延 蝉 是延 殖 时力 宸 辰 噬 逝 淑 孰 硕 石 丞 承 召 劭 文选音 禅纽字多直音 所以常无法系联 但比照 广韵 可以将它们视 为一类 3 1 船纽 切上字 包括直音 有 常等 文选音 船纽字仅2 例音切 1 例以禅纽字为作切上字 即 杼 常与 1 例自切 且 为直音 即 秉 剩 由于音切数量有限 故暂将其单列为一类 3 2 日纽 切上字 包括直音 有 而 任 耳等 如 缛 而玉 任 恁 而鸩 任 任禁 壤 而两 榱 穰 攘 而羊 扰 而沼 芮 而 锐 而税 这一组切上字可以系联为一类 另有 髯 耳占 蕤 耳隹 濡 耳朱 日 人一 这两组彼此不能系联 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件 第七章 大学生健康恋爱及性心理的培养
- 应急安全体验馆培训课件
- 2024年浙江省东阳市中考物理高频难、易错点题(A卷)附答案详解
- 秋季腹部保暖与肠道功能关联研究
- 水利设施管养人员考前冲刺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夺分金卷】
- 2025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复习提分资料带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4-2025学年计算机二级过关检测试卷附答案详解【B卷】
- 2025年教育行业并购动态:投资策略与整合路径研究报告
- 2025年老旧小区电梯加装工程社会效益分析报告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微服务架构性能测试报告:工业互联网平台在能源管理中的应用
- 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试用期满转正工作总结
- 2025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第三批招聘1人备考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法院书记员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银行积分培训课件
- CPK、PPK和SPC(X-R控制图)模板
- 汉诺塔课件教学课件
- 校企合作实习生管理制度与考核办法
- 2025年二级建造师考试施工管理真题及答案
- 穿线施工方案(3篇)
- 光伏发电运行维护定期巡视检查项目和周期
- 特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