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 第2篇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专题六 古代诗歌阅读作业.doc_第1页
(江西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 第2篇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专题六 古代诗歌阅读作业.doc_第2页
(江西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 第2篇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专题六 古代诗歌阅读作业.doc_第3页
(江西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 第2篇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专题六 古代诗歌阅读作业.doc_第4页
(江西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 第2篇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专题六 古代诗歌阅读作业.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六 古代诗歌阅读作业真题精选一、2017怀化改编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望月有感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注释】 世业:祖先世代留下的产业。羁旅:漂泊他乡。寥落:冷落。干戈:本是两种武器,这里指战争。千里雁:离群孤雁。九秋蓬:深秋时节随风飘转的蓬草。1下列对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前两联就是从“时难年荒”这一时代的灾难起笔,以亲身经历概括出战乱频繁、家园荒残、手足离散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苦难的现实生活。b“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妙在以“雁”“蓬”为喻,表现手足离散、天各一方,犹如分飞千里的孤雁;辞别故乡流离四方,仿佛深秋断根的蓬草,深刻揭示了诗人因年纪大无力报效国家之苦。c诗的最后两句,诗人在这里以绵邈真挚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从而收结全诗,表达无限乡思。d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战乱时期兄弟离散的骨肉相思之苦。2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的颈联的意象有影、雁、根、蓬。b全诗语言平实,不事雕琢,意蕴深厚,真挚动人,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特点。c全诗通过描写骨肉离散之苦,深刻地揭露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d这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读来如听诗人倾诉自己身受的离乱之苦。同时它运用典故,语言浅白平实而又意蕴精深,情韵动人。二、2017无锡改编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菩萨蛮李清照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注释】 这首词写于词人晚年流落浙江绍兴、金华期间。沉水: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1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犹早”是说春天刚到,虽然阳光还较微弱,但风已变得柔和,不像冬天那样刚猛,天气已渐渐暖和起来。b“夹衫乍著心情好”的意思是南方早春人们换着夹衫,欣喜万分。c“故乡何处是”不仅说故乡遥远难归,而且还含着“望乡”的动作,也就是说,白天黑夜,作者不知多少次引颈北向,遥望故乡。d“香消酒未消”一句表达了词人对朝廷的不满、对时局的担忧。2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词风格婉约、含蓄,深沉、强烈的情绪并不施以浓墨重彩,却以清淡、简省的文字轻描淡写。b“睡起觉微寒”运用拟人手法,点明初冬的季节特点及词人的凄凉心情,是词人思乡的情感触发点。c“忘了除非醉”,平白如话,却极深刻沉痛。借酒浇愁,说明只有醉乡中才能把故乡忘掉,清醒时则无时无刻不思念故乡。“忘”正好表明不能忘。d末句重用“消”字,句调圆转轻灵,而词意却极沉痛。不直接说愁,说思乡,而说酒,说熏香,词意含蓄隽永。三、2017滨州改编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题目。浣溪沙春日即事刘辰翁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1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二句即目写景:蜂、柳、鸦。b“不记家”,已表明词人远游而解脱家乡羁绊的内心情结。c“睡起有情和画卷”中“有情”指上句“寻思旧事”而言,所以知“寻思旧事”是午睡初醒时的心理活动。d“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展现的画面是,燕子归来,依傍着人飞来飞去,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晚风习习,吹落瓶中之花。2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所写的是思乡之情,又不全是乡思,把从午睡后到傍晚的一段百无聊赖的情思和盘托出。b“燕归无语傍人斜”在句型上是与“睡起有情和画卷”构成对仗,上句写景物,下句写人事,以景物反映人的心态。c这首词从表面上看每句都是独立的,好似并不相关,但逻辑紧密,情理之中已构成一幅完整的春日乡思图,令人回味无穷。d全词的基调淡雅,别有情致。此词以首尾四句写景,中间两句写人。四、2017德州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1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交代了时、地、人、事,这两句重在突出作者悠然的神态、浓厚的游兴。b“兴长”“惆怅”表明诗人原本游兴正浓,一看到“村桥原树”极像家乡景物,便触发寄情山水的悠闲之情。c“数峰无语立斜阳”写数峰宁静,不从正面着墨,而从反面出之,读来饶有情趣。d诗的最后两句前句设问,写诗人在吟诗之后不知为什么忽然感到闷闷不乐;后句作答,写这原来是诗人因蓦然发现村桥原野上的树像他故乡的景物而产生了思乡之情。2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运用拟人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山谷回荡秋声,山峰默默无语,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初秋晚景。b作者选择了“棠梨”与“荞麦”这两种具有秋日山村特征的事物来加以描绘,用“胭脂”和“白雪”分别比喻“棠梨叶落”的红色与“荞麦花开”的白色,把山村原野写得色彩斑斓,可谓有香有色。c颔联“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d这首诗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虚写动景,傍晚秋声万壑起;实写静景,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五、2017苏州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注释】 本词作于词人乘船经过吴江县时。帘招:指酒旗。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1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片春愁待酒浇”中,“一片”言愁闷连绵不断。“待酒浇”,是急欲要排解愁绪,表现了他愁绪之浓。b“江上舟摇”中,一个“摇”字,颇具动态感,带出了乘舟的主人公的动荡漂泊之感。c“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中,作者用“飘飘”“萧萧”描绘了风吹雨急。“又”字含义深刻,表明他对风雨阻归的恼意。d“洗客袍”表达了作者期待归家后洗干净漂泊在外时所穿衣服后重新踏上旅程的急切的心理。2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中词人“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言愁闷之多;“待酒浇”,直接写愁多,以酒排解愁绪,表现愁绪之浓。b“风又飘飘,雨又萧萧”,“飘飘”“萧萧”描绘了风吹雨急的景象,作者以风吹雨急的景象渲染其愁。c“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时序的暗示,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的形象化诠释,抒发了岁月无情、年华易逝的感叹,流露出一个亡国遗民的愁闷。d“洗客袍”“调笙”和“烧香”运用细节描写,想象并描绘了作者归家之后的情景,用美好和谐的家庭生活来突出思归的心绪。模拟突破一、2017吉安期中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寄李儋元锡唐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注释】 李儋(dn)元锡:李儋,曾任殿中侍御史,为作者密友;元锡,字君贶,为作者在长安鄠县时旧友。春愁:因春季来临而引起的愁绪。思田里:想念田园乡里,即想到归隐。邑有流亡:指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内有百姓流亡。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以“花里逢君别”起,即景勾起往事;以“花开已一年”比衬,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b颔联写诗人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是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个人的前途。c颈联具体写诗人的思想矛盾。诗人既想辞官归隐又觉自己未尽职责,处境进退两难。d尾联表达了诗人对李儋的问候和对他来访的感激。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是寄赠好友的,所以从回忆与老朋友的交往开头。b本诗展现了一个清廉正直的封建官员的矛盾思想,概括出这样的官员有志却无奈的典型心情。c韦应物的诗多以描写山水见长,但也不乏忧念国事、关怀民生疾苦的诗作,此诗就是例证。d这首诗叙述了别后的思念,抒发了国乱民穷造成的内心矛盾和苦闷。二、2017徐州模拟改编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途经秦始皇墓唐许浑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注释】 龙盘虎踞:就像龙盘绕着、猛虎蹲着一样。常用来表示地势险要、雄伟。又写作“虎踞龙盘”。崩:崩溃、崩塌、崩裂;帝王或王后之死也叫“崩”。陵:这里指陵墓。汉文陵,即汉文帝的陵墓。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是()a这首诗一、二句先写秦始皇墓气势宏大如生前煊赫声势,后写其覆灭迅速,两者形成讽刺性的鲜明对比。b这首诗三、四句写汉文陵普普通通而路人纷纷拜祭,表现对汉文帝谦和、仁爱和俭朴的敬仰。c这是一首怀古咏史诗,否定了秦始皇的暴君政治,赞赏像汉文帝那样谦和、仁爱与俭朴的仁君政治。d诗中的“崩”指秦始皇墓因年代久远已经崩塌,也指秦王朝已经灭亡。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歌运用了对比手法,把秦始皇和汉文帝进行对照,批判秦始皇的暴政,歌颂汉文帝的仁政。b诗歌后两句表面看来似乎把笔墨荡开,实际上却有形愈松而意愈紧的效果,笔锋突转,别开生面,令人称绝。c全诗抒发了诗人途经秦始皇墓时的感想,感情激烈,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d全诗语言犀利,用词准确,在浓墨重彩的笔触中显示出厚重的力量。三、2017北京模拟改编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阙题唐刘眘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注释】 阙题:即缺题。“阙”通“缺”。因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由:因为。闲门:指门前清净,环境清幽,俗客不至的门。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幽静。b“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宁静生活。c“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表现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d“清辉照衣裳”,直抒胸臆,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浓墨重彩地写出了山路和溪流,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b“至”字和“随”字,赋予落花以人的动作,又暗示诗人也正在行动之中,从中可以体味出诗人遥想青溪上游,一片繁花似锦的神情。c全诗都用景语织成,情韵盎然,意境优美。d诗人不但描绘了风景,给风景抹上感情色彩,而且诗中藏有人物的行动、神态、感情、心理活动,乃至身份、地位等,给读者带来了直观的美感和形象之外的趣味。四、2016江西联考改编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唐孟浩然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注释】 业师:业禅师的简称,法名业的僧人。山房:山中房舍,指佛寺。丁大:作者友人。满清听:满耳都是清脆的响声。樵人:砍柴的人。烟鸟:雾霭中的归鸟。之子:这个人。之,此。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绘了山中从薄暮到深夜时的自然景观。b本诗前四句写夜色,后四句写期待故人来宿而故人不至之心境。c尾联生动地勾勒出诗人的自我形象,使人如见诗人抱着琴,孤零零地伫立在洒满月色的萝径上,望眼欲穿地期盼友人的到来。d全诗并不是只有结尾两句写等候朋友,而是从一开始就在写等候朋友,不过是诗人暗藏在景物中,没有直接写出来罢了。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极平凡之事,却挥洒自如,诗中有画,很有美感。b颔联写景由听觉到视觉,细微地传达出日暮山间听泉的感受,很有韵味。c末句以“孤”修饰琴,增添孤清之感;以“萝”修饰“径”,反衬诗人的孤独。d本诗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在时间中的运动变化,渲染了清幽的氛围。五、2017中考全程突破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不见杜甫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注释】 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世人:指统治集团的人。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不见李生久”中“不见”二字置于句首,表达了渴望见到李白的强烈愿望,又把“久”字放到句末,强调思念时间之长。b颔联流露出诗人对李白怀才不遇、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c颈联宕开一笔,两句诗是对李白一生的绝妙概括,勾勒出一个借酒消愁意志消沉的诗人形象。d尾联诗人希望李白叶落归根,终老故里,声声呼唤表达了对老友的深长情意。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真可”两字修饰“哀”,生动地传达出诗人无限叹惋和同情的心理。b“皆欲杀”和“独怜才”,突出表现了杜甫与“世人”态度的对立性与同一性。c“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其才情遭际亦尽于此联中。d这首诗就章法而言,开头慨叹“不见”,结尾渴望相见,首尾呼应,全诗浑然一体。六、2017湖南模拟改编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虞美人宜州见梅作宋黄庭坚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注释】 宜州:今广西宜山一带。信:信,信使,此指春之信使。不道:不知不觉,没料到。“玉台”二句:相传南朝宋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其额上,成五出之花,拂之不去,自后有梅花妆。个里:个中、此中。去国十年:作者自绍圣元年(1094)被贬出京,至本年正是十年。去国,离开朝廷。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天涯”句不但流露出词人因被贬而伤感,而且通过“梅花”也暗示了自己的伤感之情。b“夜阑”句不但突出梅花在夜晚都已经开放,香气四溢,而且也暗示了词人心情舒畅。c“玉台”句表现出一个被贬的词人观梅以致忘怀得失的心情,暗伏下文“少年心”三字。d“平生”句卒章显志,对十年来光阴逝去而伤感,也暗示了自己对官场腐败、尔虞我诈的愤懑。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的“也有”表现出词人始料未及、喜出望外的心情,表达词人乐观豁达的情怀。b全词通过梅花,把天涯与江南、垂老与少年、去国十年与平生做对比,表现了词人对当局政治迫害的不满。c全词由景入手,层次清晰,主旨明显;先抑后扬,跌宕有姿。d全词表现出天涯见梅的喜悦,朝花夕拾的欣慰,又抒写不胜今昔之感慨。七、2017淮安模拟改编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浣溪沙北宋晏殊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栏干影入凉波。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注释】 过:飞过。晚花:晚春的花。红片:落花的花瓣。庭莎:庭院里所生的莎草。一霎:一会儿,一阵子。几回疏雨滴圆荷:指的是一日之间下好几次雨,雨点打在圆圆的荷叶上。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写小阁帘外景色之美,景色描写得动静有致,摇曳生姿。b“凉波”的“凉”既是时已入暮,池水生凉的真实写照,又是词人此时此地心境凄凉的折光反射。c词的下片因景即情,抒发感慨。“生”“翠”二字,一为动态,一为冷色,这种化虚为实的描写,把周围的景物写活了,给人以质感。d全词抒发的是春天已残、落日傍晚、酒醒人散后的闲散舒适之情。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落”字意味着零落,是个带愁意的动作,为下面情感的过渡做了准备。b上片写帘外景物,从视线所及落笔;下片由帘外转入帘内,从嗅觉着墨,写阁中人的感受。c“一霎”“几回”用的是互文手法。虽说是“好风”“疏雨”,小阁里的人却听得分明,感得真切,可见环境是何等的静,人是多么孤独。d词的末句以情语作结,总束全词,兴起感情波澜,似神龙掉尾,极有跌宕之致。八、2015江西模拟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行香子北宋秦观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注释】 陂:池塘。飏:飞扬,飘扬。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从整个村庄写起,所写之景,显然是春到农家的标志,也是词人行近村庄的第一印象。b“倚东风”两句,描写词人乘着温和的春风,信步闲游村庄,欣赏着春天的风光,游兴正浓。c“小园”两句,写词人在闲游中为春意盎然的小园所吸引,看尽春光。d这首词语言典雅生动,描绘出了百花盛开、莺歌燕舞的美好画面。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寓情于景,描绘了“小园”一带和“东冈”附近明媚的春光,表达了词人愉快的心情,全词意兴盎然。b上片“有桃花红”三句,用鲜明的色彩,勾勒出一幅春满小园图,突出了春天绚丽的色彩和勃勃生机。c全词动静结合,上片侧重描绘动态景物,下片侧重描绘静态景物,其中静景动景互相映衬。d这首词通过记叙自己的一次兴致勃勃的春游,展示了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境界,表达了词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原创预测一、阅读下面宋诗,回答问题。寄黄幾复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注释】 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幾复:名介,南昌人,是黄庭坚少年时的好友,时为广州四会县(今属广东)县令。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江西修水人。蕲:祈求。肱:上臂,手臂由肘到肩的部分,古代有三折肱而为良医的说法。瘴溪:旧传岭南边远之地多瘴气。1下面对这首诗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上句强调友人相隔之远,下句强调鸿雁传书之难。b颔联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c颈联上句称颂友人为官之廉,下句赞美友人行医之能。d尾联上句遥想友人读书之笃,下句想象友人处境之艰。2宋代文学家张耒称颔联为“奇语”,下面对颔联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一杯酒”与“十年灯”造成了长时间相聚之乐与短时间分离之苦的强烈对比,令人回味无穷。b选用极其平常的“桃李”“春风”两个词,将阳春美景唤到读者面前,给人以美感与快感,同时又暗示了彼此少年时春风得意的神情。c颔联只选择若干名词加以适当的配合,创造了独特的意境,使人想象出特定的景象、特定的情境,展现了耐人寻味的艺术手法。d“十年灯”与“江湖夜雨”相连缀,把一对友人各自漂泊江湖,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思念,夜不能寐的情景曲折地表现出来。二、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唐多令南宋邓剡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注释】 邓剡,字光荐,一说字中甫,庐陵(今江西省吉安)人,他曾参加文天祥领导的抗元斗争,是一个有爱国心,有民族气节的人。这首唐多令是宋亡之后他被俘后过建康(今江苏南京)所作。1下列对这首词思想感情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寄情山水之意、忧国伤时之痛、建功报国之志。b不仕新朝、坚守节操之心以及对人民的同情。c表达了自己的失家亡国之痛、漂泊悲苦之情。d表达了自己的失家亡国之痛,漂泊悲苦之情,不仕新朝、坚守节操之心。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方法,明写痛恨元朝统治者使南宋灭亡,让自己沦落天涯;暗写恼恨“西风”使季节更换。b上片开头勾勒出一幅凄凉的黄昏秋江图,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倾吐了心中的亡国之痛。c下片中“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用落雁、明月和芦花这三个意象营造了一种色彩暗淡、凄凉冷清的意境。d下片“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用典,借历史上乌衣巷的兴衰,化用唐代诗人刘禹锡“乌衣巷口夕阳斜”的诗句,更深切地表达了对宋王朝覆亡的慨叹,更表明他不仕新朝、坚守节操的心声。三、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蝶恋花北宋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注释】 槛(jin):窗上或长廊旁的栏杆。罗幕轻寒:轻微的寒意透过罗帐进入室内。凋碧树:使碧绿的树叶干枯凋零。彩笺兼尺素:指书信。1下面对这首词表达的感情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青春易逝的伤感 b悲秋伤离的愁思c依依不舍的留恋 d情深意长的勉励2下面对这首词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写整夜为相思苦恼,下片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b“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两句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难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c词人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主人公自己的哀愁。d下片前三句细致地描写了主人公望而不见的伤离愁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这三句是本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四、阅读下面宋诗,回答问题。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注释】 未与:不给。糗粮:干粮。况:何况,更不肯。政:通“正”。1对尾联表达的作者志趣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率性自然、超凡脱俗 b蔑视权贵、愤世嫉俗c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d闲适愉悦、相知相思2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表现了野菊不追求被文人赏识,更不肯随流俗在重阳节被俗人赏识的品质。b颔联描绘了野菊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形象。c“半山碧”与“一枝黄”色彩互相映衬,半山碧绿更衬托出一枝野菊的清幽高雅,画面优美,寄意幽远。d这首诗运用了对偶、比喻、对比、夸张的手法描写野菊,表达了诗人对野菊的喜爱之情。五、阅读下面宋诗,回答问题。葛溪驿北宋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注释】 葛溪:今江西省弋阳县。驿:驿站是古代官方设立的旅店。漏:漏壶,古代计时器。未央:未尽。明灭:忽明忽暗。行人:诗人自指。1下面为本诗首联所拟的标题,恰当的一项是()a驿站秋夜唱秋图b驿站秋夜难眠图c驿站秋夜行人图d驿站秋夜病卧图2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b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c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d尾联用对比手法,将疏桐蝉鸣和诗人的烦乱加以对比,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六、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江城子北宋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注释】 此为秦观前期的暮春别恨之作。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便做:纵使。1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之上片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下片抒发愁情别恨。b“西城杨柳弄春柔”是纯景物描写,意思是西城杨柳轻轻地逗弄着春天,并无其他深意。c“弄春柔”巧妙运用拟人手法,化无情之柳为多情之物。d“韶华不为少年留”是因为少年既是风华正茂,又特别善感的缘故。2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柳”“飞絮”既表明秋景逝去,又表达忧愁悲伤心情。b“恨悠悠,几时休”两句照应了前文的“泪难收”“水空流”两句。c这首词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江水,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d这首词既抒发了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韶华已逝、漂泊离愁之情。七、阅读下面宋诗,回答问题。山园小梅北宋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注释】 众芳:百花。摇落:被风吹落。暄妍:明媚美丽。疏影斜横:梅花疏疏落落,斜横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暗香浮动:梅花散发的清幽香味在飘动。霜禽:一作冬写;一作白鹤、白鸟。合:应该。微吟:低声地吟诵。狎(xi):亲近。檀板:演唱时用的檀木柏板。金樽:奢华的酒杯。1下面对这首诗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独”“尽”二字,充分表现了梅花独特的生活环境、不同凡俗的性格和那引人入胜的风韵。b颔联中“疏影”“暗香”二词用得极好,它既写出了梅花不同于牡丹、芍药的独特姿态;又写出了它异于桃李浓郁的独有芬芳。c“霜禽欲下先偷眼”写霜禽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来赏梅,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d尾联是说在赏梅中演奏乐曲,使幽居生活平添几分雅兴,在恬静的山林里自得其乐,真是别具风情。2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颔联直接写梅花稀疏、横斜的姿态和清幽的芬芳,写尽了梅花清雅高洁的气质风韵;颈联从侧面描绘梅花孤洁之美。b颔联上句侧重从视觉角度描绘其倒映在水中的横斜、疏淡的梅影,下句则从嗅觉角度写黄昏月下暗中浮动的缕缕清香,传其神韵。c这首诗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颈联上句写“霜禽欲下”是虚写,下句写梅花开放时没有粉蝶是实写。d尾联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和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高雅情趣,揭示了本诗主题。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清明即事唐孟浩然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注释】 此诗除全唐诗外,诸本皆不载,似非孟浩然所作。帝里:京都。茗:茶。饮茶之风,似始盛于中唐以后,盛唐时尚不多见。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一个“重”字,一个“愁”字,写出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心中藏着的愁楚情怀。b颔联中一个“翠”字不禁使人想到了依依柳烟,蒙蒙新绿的初春图景。c颈联写诗人看着绿草青青的郊外,尽享大自然的温柔和丽,诗人的愁绪一扫而尽,心情也变得愉悦了。d尾联写空堂独坐忆往昔,抒写诗人心中无尽的感慨,个中滋味令人咀嚼不尽。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开篇,全诗就营造了一种悲愁的氛围,奠定了凄清孤寂的基调。b作者对全诗进行全景式的描述,采用了动静结合、声色倶出的特写手法。c在诗中,作者的孤寂、愁思、凄冷、沉默,同欣欣向荣的大自然欢愉的郊游人群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d全诗寓情于景,寓情于境,自然而传神地表达出诗人想入仕途却又忐忑不安,欲走进无拘无束的大自然却又于心不甘的内心世界。九、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题目。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北宋苏轼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路尽河回人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注释】 李公择:是东坡老友,两人都因反对新法遭贬,交情甚笃。樱桃过:是指樱桃花期已过。凭仗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此处意思是像楚辞招魂中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1下列对词句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簌簌无风花自堕”,花落声簌簌却不是被风所吹,而是悠悠然自己坠落在地。b“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柳老”即是“春老”,“樱桃过”是写樱桃花期已过。二者皆为老朋友远行做铺垫。c“落日多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描写两人在“寂寞园林”之中话别,相对无言的情景。d“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这一句是作者想象朋友今夜泊于冷寂的渔村中通宵不寐,独对孤灯,唯有暗月相伴的情景。2下列对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词上片主写暮春,微露惜别之情,“照坐”之“坐”,点出话别之题旨;下片写送别,兼及对再受重用的渴望,写二人同病相怜,友情深厚。b“簌簌无风花自堕”,描写了一份安闲自在的情态,也烘托出词人安贫乐道的情趣。c“路尽河回人转舵”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异曲同工,暗示友人之间情谊深厚。d“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使用楚辞招魂中天帝遣巫阳招屈原离散之魂的典故,暗含希望朝廷召友人回去的愿望。十、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题目。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黄庭坚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注释】 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黄庭坚以修神宗实录不实的罪名,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此词是其在黔州贬居时所作。左藏(cn),古代国库之一,以其在左方,故称左藏。次韵,指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漏天:连阴下雨,像天漏了一样。霁:雨雪之止也。鬼门关:即石门关,地名。气岸:气度傲岸。华颠:白发。古人重阳节有簪菊风俗,但老翁头上插花却不合时宜。两谢:谢瞻、谢灵运,此二人曾在重阳节戏马台的群僚聚会上,赋诗为乐。句中的“拍肩”一词出于郭璞游仙诗“右拍洪崖肩”,即追踪的意思。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上片前两句写的是因多日下雨被困屋中之苦,后三句写的是重阳佳节,久雨放晴,畅饮狂欢之喜。b下片后三句借用典故,塑造出一个不服老,不消沉,气概直追古时风流人物的老者形象。c从词中看,词人在重阳节做了乘船、饮酒、簪菊、作诗、驰射这几件事情。d词作主要通过重阳即事,写出词人在穷困险恶的处境中不向命运屈服的博大胸怀。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漏天”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黔中阴雨连绵,仿佛天漏,遍地是水之状。b词人用“鬼门关”这一蜀地险峻的环境衬托内心的被贬抑郁之苦,借酒消愁之困。c“几人黄菊上华颠”这一句运用反问,借这种不入俗眼的举止,写出一种不服老的气概。d全词结构一抑三扬,笔力豪迈,表现词人虽身居恶劣环境,却具有穷且益坚、老当益壮的乐观精神。十一、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宋辛弃疾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濛濛?【注释】 这首词大约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词人落职闲居之时,写的是上饶西部的灵山风景。偃湖,新筑之湖,时未竣工。教:令,使。检校(jio):巡视(拟松为兵)。龙蛇影:松树影。太史公: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曾继父职,任太史令,自称太史公。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以兵士、战马喻景,寓不甘投闲之志。b词的下片写山容磊落雍容,寄人事不堪之悲。c上片“正”字总领下文四句,前两句写水,后两句写新月。d“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隐含词人一份报国无门的孤愤之情。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驰”“欲东”等词语化静为动,写出了群山如万马奔腾,呼啸而来的态势。b词的上片由近及远写山写水,山写得宏伟壮美,而水却写得清新疏朗,爽气逼人。c下片连用三个立意新颖、构思别致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灵山的磊落雍容的特点。d这首词极少实写山水的具体形态,而是用虚笔传神写意。如写山似奔马,松似战士,写得龙腾虎跃,生气勃勃,实是词人永不衰息的斗争性格的写照。参考答案真题精选一、1b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诗人以“雁”“蓬”作比,赋予它们凄苦的情态,再联系一下诗歌写作的背景,不难发现,作者正是借“孤雁”“秋蓬”来揭示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并没有揭示“诗人因年纪大无力报效国家之苦”。2d解析 全诗并没有用典。二、1d解析 探究上下文语境,结合“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以及李清照的晚年境遇,明确本句属于写作者借酒浇愁的句子,实际是词人由写醉酒的状态,抒发对家乡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主要情感是思乡之情。2b解析 “睡起觉微寒” 运用双关手法,点明早春的季节特点(天气微冷)及词人的凄凉心情,是词人思乡的情感触发点(为下文抒情做铺垫)。先根据注释提到的背景“晚年流落”和词义,粗略把握词的意思。再整体读词,由关键词、易懂词,联系日常积累的关于李清照的晚年凄惨经历的知识,进一步推断词的大意。接着定位给出的句子“睡起觉微寒”,探究上下文语境,从“春犹早”提炼早春时节,从“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香消酒未消”,提炼出词人晚境凄凉,心情凄苦,借酒浇愁,一语双关,借景抒情,借“微寒”既写早春天气特点,又暗点心境,抒发思乡念家情感的表达效果。b项中“拟人手法”错,“初冬”时节错。三、1b解析 “不记家”表明词人“记家”的内心情结,表明本篇的主旨是思乡情怀。蜂为“游蜂”,越飞越远,终究回巢,柳、鸦是我国古代诗文中表达离愁乡思的传统意象。2b解析 “燕归无语傍人斜”在句型上是与“睡起有情和画卷”构成对仗,上句人事,下句景物,以景物反映人的心态。四、1b解析 诗人骑在马上,穿行于山间小路,安闲地欣赏着沿途的旖旎风光。就在此时,诗人突然发现眼前村庄里的小桥和原野上的树木,与自己故乡的十分相似。认真研读本诗,诗句中“兴长”“惆怅”很明显地表达出了作者的情感。从“村桥原树似吾乡”一句中,写出了睹物思乡,触景生情,看到他乡景色与家乡景象相同,激起了作者思乡愁绪,心情自然有很大的变化。b项中“寄情山水的悠闲之情”与作者的心情不符。2d解析 这首诗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以听觉写动景,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以视觉写静景,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五、1d解析 “洗客袍”表达了作者期待归家后过上安定和美的生活的心理期待。“洗客袍”从字面义上是洗衣服,这件衣服是漂泊在外时所穿,所以表达回家过上安定生活的愿望,这一点还是很明显的,结合上下文还有一个浅层次的内容,那就是期待归家后“银字笙调,心字香烧”。2d解析 “洗客袍”“调笙”和“烧香”白描,是词人想象归家之后的情景:结束旅途的劳顿,换去客袍;享受家庭生活的温馨,娇妻调弄起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香。白描是为了渲染归情,用美好和谐的家庭生活来突出思归的心绪。模拟突破一、1d解析 尾联表达了诗人对李儋的问候的感激和对他来访的期盼。2a解析 “从回忆与老朋友的交往开头”有误,应为从“叙别开头”。二、1d解析 “崩”主要指生前声势显赫的秦始皇形象在后人心目中彻底崩溃。2d解析 “语言犀利”“浓墨重彩的笔触”说法不当,全诗语言朴实,笔触是轻浅疏淡的。三、1d解析 全诗都用景语织成,没有一句直接抒情,因此“直抒胸臆”表述错误。2a解析 全诗一开头就写进入深山的情景,并没有浓墨重彩地写山路和溪流。四、1b解析 本诗前六句写夜色,后二句写期待朋友来宿而朋友不至之心境。2b解析 “由听觉到视觉”说法有误,应为“由视觉到听觉”。五、1c 解析 颈联宕开一笔,两句诗是对李白一生的绝妙概括,勾勒出一个诗酒飘零的浪漫诗人的形象。2b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