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保温练4 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诗歌鉴赏(四).doc_第1页
(江苏专用)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保温练4 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诗歌鉴赏(四).doc_第2页
(江苏专用)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保温练4 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诗歌鉴赏(四).doc_第3页
(江苏专用)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保温练4 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诗歌鉴赏(四).doc_第4页
(江苏专用)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保温练4 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诗歌鉴赏(四).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保温练4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诗歌鉴赏(四)一、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从新课程改革开始,我国就启动了教材多样化的建设,_实现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让优秀教材脱颖而出的目标。杜甫的诗始终不缺少对艰难_里民众生活的关心,既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变化,又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心路历程。当代著名作家莫言认为,“微型小说”是柳暗花明,是空山鸟语,是当头棒喝;是滴水可听海的消息,是_,是一粒米压死骆驼。a.以便时势见微知著 b.以期时世见微知著c.以便时势一叶知秋 d.以期时世一叶知秋解析以便: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使下文所说的目的容易实现。以期: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前半句所说希望达到的目的。时势:某一时期的客观形势。时世:时代;当前的社会。见微知著: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一叶知秋: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的来临,比喻发现一点预兆就料到事物发展的趋向。答案d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文学创作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境界。b.由于20世纪社会现实的极端冷酷荒诞,使现代西方人丧失了对社会未来的最后信念,他们,开始凝视自己的内心深处。c.本书作者希望以这本书能够帮助同学们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进而使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d.2014年9月27日,我国著名作家张贤亮因病去世,他给人们留下了不少经典作品,而他创办的影城是中国西部最重要的影视基地之一。解析a项,“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不合逻辑。b项,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删去“由于”或“使”。c项,“本书作者希望以这本书帮助同学们”和“本书作者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同学们”两种句式杂糅。答案d3.(2015南通二调)下列各句中,所引名句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春天是最富有生命力的季节,诗人们总是喜欢用春天来比喻美好的事物。b.“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面对皇帝的退缩、士大夫的排挤和世人的辱骂,心灰意冷的王安石选择了隐居。c.“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梅葆玖是梅兰芳的第九子,他不仅继承了“梅派”的精湛技艺,而且形成了新风格。d.“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中秋佳节,夫子庙游人如织,怎奈天公不作美,突降的大雨让游客们扫兴而归。解析a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形容冬天雪花纷飞。b项,“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意思是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以此表达对亲友的深情。c项,“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字面意思是丹山路上桐花万里,花丛中不时传来一阵阵雏凤的鸣声,这声音比老凤的鸣声来得更清圆。喻指后生可畏,新人辈出,新陈代谢,不可抗拒,新生事物具有无限的生命力。d项,“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出自汤显祖的牡丹亭,意思是这优美的景色、美好的时光,让我怎样面对,那让人快乐的事情正在谁家的院子里面上演。a、b、d三项均不符合语境。答案c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就是有意境。_,_。_,_。_,_,是由客观景物的诱发而在人们头脑中产生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也是一种情景交融,神、形、情、理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意境既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内涵、传统风格和特色的核心“意境”是一个由“意”和“境”相结合的美学范畴其中“意”指人的思想感情,“境”指客观现实环境意境就是人在审美过程中主客观的高度统一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a. b. c. d.解析文段阐述的对象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其特点是有意境。中有“中国古典园林”,应排最前;与相对应;与相对应;是对“意境”的解说,与后文衔接,所以选a。答案a5.阅读下面的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a.我们不能停留在思考的层面,而应落实到行动中。b.不能将思想锁在自己的脑中,要学会分享。c.一遇到事就随波逐流,会让人逐渐迷失自我。d.要学会反复思考,不断思考才能有所进步。解析解答此题要读懂漫画重点。画面内容是一个人在思考,而脑海中是另一个人在走圈,也就是说,这个人的思考问题就是按照一般人的常规性思维思考,这样就只能在惯性思维中走圈,缺乏创新性的思考。答案c二、名句默写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_,凌万顷之茫然。 (苏轼赤壁赋)(2)但见悲鸟号古木,_。 (李白蜀道难)(3)几处早莺争暖树,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以咨诹善道,_,深追先帝遗诏。(诸葛亮出师表)(5)一粥一饭,_。(朱子家训)(6)吾师道也,_?(韩愈师说)(7)_,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8)_,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红楼梦)答案(1)纵一苇之所如(2)雄飞雌从绕林间(3)谁家新燕啄春泥(4)察纳雅言(5)当思来之不易(6)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7)长桥卧波(8)世事洞明皆学问三、诗歌鉴赏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眉峰碧无名氏蹙破眉峰碧。纤手还重执。镇日相看未足时,忍便使鸳鸯隻!薄暮投村驿。风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1)开头两句写了哪两种离别心理?二、三两句和柳永雨霖铃中的哪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答:_(2)结尾两句表达感情形象生动,请简要说明。答:_ (3)本词写法上很有特色,请简要概括。答:_解析(1)开头两句是与家人不忍分离的情形。“蹙破眉峰峰”,是妇女离别时的愁苦情状,从男子眼中看出;“纤手重执”,即“重执纤手”的倒文,从男子一方表达,而得上句映衬,双方依依难舍之情,宛然在目。(2)“窗外芭蕉窗里人”本不相联系,但在特定的环境氛围中,由于联想的作用,主体的感受便以为雨滴落在芭蕉叶上就好似点点滴滴的痛苦落在心中。(3)本题重在考查手法。要能在把握全词情感基调的基础上概括手法,“愁”紧密联系上下两片词意,手法自然与此关联。答案(1)蹙破眉峰的痛苦心理、执手相看不愿分开的担忧心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2)通过联想,离别的痛苦好像雨滴落在芭蕉叶上一样滴落在心里,想象的哀景更增添离别的苦涩之情。(3)善于借凄清景物抒发离别的思念之情(借哀景写哀情);善于抓住传神的细节进行描写,表现离别人的愁苦心情;运用虚实结合手法(通过想象离别后的心理感受)突出离别的悲伤程度。(写出两点即可)8.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南歌子吕本中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注】吕本中在宋高宗时做过中书舍人,因主张政治清明,收复失地,得罪秦桧被免职,这首词就是他被免职后在流徙途中写成的。(1)请赏析本词上片开头两句中“侵”和“度”这两个动词的妙处。答:_(2)上片“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和下片“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分别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答:_(3)请结合本词的写作背景,赏析词的最后两句。答:_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中的炼字。首先,用自己的语言对该字进行解读,“侵”写斜月照射下的驿路被行旅者侵扰,“度”写溪桥上的晓霜被行旅者踏破。然后,指出所描写的匆忙奔波的人物的形象特点。(2)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议论、描写、抒情。上片“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是描写景色,下片“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是抒发情感。(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从本词的写作背景中可以看出吕本中被免职后又被流放。“只言”和“不道”形成对比,虽然江左风光好,但是难免思归中原的凄凉之情。既说明了原因,又表现了作者的爱国精神和刚正品格。答案(1)前者写斜月照射下的驿路被行旅者侵扰,后者是写溪桥上的晓霜被行旅者踏破。作者用这两个动词将一个不怕秋寒砭骨、不顾霜寒路滑匆忙奔波的行旅者的形象勾画出来。(2)前者是描写,后者是抒情。(3)“只言”和“不道”句形成鲜明对比,既揭示了“旅枕元无梦”的原因,又表现了作者屡遭坎坷却不改其政治态度的爱国精神和刚正品格。9.(2015无锡期中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蟾宫曲扬州汪右丞席上即事卢挚江城歌吹风流,雨过平山,月满西楼。几许华年,三生醉梦,六月凉秋。按锦瑟佳人劝酒,卷朱帘齐按凉州【注】。客去还留,云树萧萧,河汉悠悠。【注】 凉州:即凉州曲。本为唐天宝年间乐曲。(1)“按锦瑟”句与曲中哪句相照应?答:_ (2)“月满西楼”中的“满”字极为传神,试分析其表达效果。答:_ (3)曲子前三句和后三句都在写景,但表达感情有所不同,试作分析。答:_解析(1)“按锦瑟佳人劝酒”显然是写朋友相聚的筵席上的弦歌之乐,与之照应的也就只能是曲中首句。(2)诗句本是写景之句,“满”用来写“月”,所以应先从写景的角度分析。另一方面,写景是为了抒情,因此还应从抒情的角度去思考。(3)前三句紧扣“席上即事”,所写的是阵雨过后明月朗照下的弦歌阵阵、笑语盈盈、情谊浓浓的良辰美景,表现的是快乐愉悦之情;后三句是写曲终席散之时宾主的盛情挽留和作者的徘徊惆怅,所以表现的是惆怅之情。答案(1)与首句“江城歌吹风流”相照应。(2)“满”字写出了月光皎洁明亮令人神清气爽,表现作者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喜悦之情。(从“景”和“情”两方面回答)(3)前三句写良辰美景中与朋友重逢的喜悦之情,后三句写相见不久又要分别的惆怅之情。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落日怅望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1)孤云、归鸟两个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思?由此联想到陶渊明饮酒诗中写日暮鸟归的哪两个句子?答:_(2)第五、六两句景物描写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