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6 材料热膨胀 系数影响因素概述 工 具 技 术 苗 恩 铭 合肥工业大学 摘要 简述 了材料热物性研究 的发展历程和材料热膨胀系数对现代工业生产实践 的意义 对材料热膨胀 系 数的定义进行了详细论述 并重点分析了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各种影响 因素和 国内外热变形计算的差别和原因 对 生产实践具有较好 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热膨胀系数 误差 热变形 Ap p l i c a b i l i t y An a l y s i s a n d Ex t e n s i o n Ch o i c e o f Us i n g Th e r ma l Ex p a n s i o n Ch a r a c t e r P a r a me t e r Mi a o E n mi n g Ab s t r a c t T h e d e v e l o p i n g p r o c e s s o f t h e r mo p h y s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ma t e r i al a n d t h e p r a c ti c e me a n i n g o f c o e ffic i e n t o f the r mal e x p a n s i o n o n mo d e m i n d u s t r y i s i n t r o d u c e d I t s c o n c e p t i s p a r t i c u l a r l y d i s c u s s e d and the a l l k i n d s o f i n fl u e n c e f a c t o r s o n the c o e ffi c i e n t a r e e s p e c i a l l y analy z e d T h i s s t u d y r e s ult C an b e u s e d t o g l l i d e t h e p r o d u c t i v e p r a c ti c e Ke y wo r d s c o e ffic i e n t o f the rm al e x p a n s i o n e lT o r t h e rm al d e f o rm a t i o n 1 引言 热过程是物质世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物理工程 温度的变化在生产中随处可见 人们对材料热变形 规律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 早在 1 8 世纪 科学工作 者对材料热变形规律及材料的热属性就开始了系统 的研究 荷 兰的天文学家 P e t m s V o n M u s s c h e n b r o c k 在 1 7 3 0 年研究了钟摆杆的热变形对钟摆周期的影 响 并从铁 钢 铜 锡和铅中选了热膨胀系数最小的 材料 铁 用于制 作钟摆杆 等 1 7 5 3年富兰克林 F r a n k l i n 提出了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接受和发散 热量能力 的概念 1 7 8 7年 福代斯 F o r d g c e 进行 了 生铁和纸板导热性能的对 比试验 1 7 8 9年 英根 I n g e n 和豪斯 H a u s z 首次建成了测量固体导热系数的 稳态 比较法实验装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特别 是 2 O 世纪 5 O年代空间技术的推动 7 O年代能源危 机的出现 逐渐形成 了一门以研究和测试物质宏观 热物理属性 探索宏观热物性与物质微观结构之间 关系的崭新学科分支 热物性学l 8 j 材料的 热物性就是材料 的热物理性能 即材料在热变化过 程中的物理特征 材料热物性通常包括热膨胀 系 数 密度 热扩散率或导温系数 比热容 热发射率 热吸收率 粘度等项特性 材料热物性是对特定热 过程进行基础研究 分析计算和过程设计的关键参 数 是材料最基本的性能之一 也是掌握和调控生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项 目编号 5 0 0 7 5 0 2 3 合肥工业大学校基金资助项 目 收稿 13 期 2 0 0 4年 1 O 月 中材料热变形规律的基础 由于热变形是材料热物性在具体零件具体条件 下的宏观反映 研究热变形在实际工程 中引起的误 差早已受到国内外众多高校 研究机构的重视l 4 J 其重点 内容包括减小机械设备工作时的温度影响或 对机器工作中产生的温度分布规律的研究 掌握了 温度分布规律 就可按通常的热膨胀计算公式和热 弹性力学知识对机械设备变形规律进行计算 但在 计算热变形时却常常因采用了不同的热膨胀特征参 数而使得计算精度受到限制 因此研究平均热膨胀 系数和瞬时热膨胀系数带来的热变形计算精度差别 以及热膨胀系数的影响因素很有必要 2 热膨胀 系数定义 我国 金属材料热膨胀特性参数的测定 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 4 3 3 9 1 9 9 9 定义了三种热 膨胀系数 1 线性热膨胀 线性热膨胀是与温度变化相应的试样单位长度 变化 以 o 表示 是测得的长度变化 是基 准温度 t 下的试样长度 热膨胀常以百分率或百 万分之几 1 0 I 6 表示 基准温度一般以2 0 为准 2 平均线膨胀系数 平均线膨胀系数是在温度 t 和 t 区间与温度 变化 1 相应的试样长度相对变化的均值 平均线 膨胀系数 以 O t 表示 口 L 2 一L 1 L o t 2 一t 1 A L z x t t l t 2 1 式中 2 温度 2 下的试样长度 m m 维普资讯 2 O O 5 年第 3 9 卷N o 5 温度 t 下的试样长度 1T ll n 2 和 t 间的温度差 o C 3 热膨胀率 亦称微分热膨胀系数 在温度 t 下 与温度变化 1 o C 相应 的线性热膨 胀值 以 a 表示 a 一般以 1 0 c 为单位 1 一 口 t 手l i m d L d t L t l t t 2 2 2 一 1 2 一 1 式 中 厶 温度 t 时的试样长度 3 材料热膨胀系数影响因素分析 目前国内外使用的材料热膨胀系数值缺乏统一 性且数值差别较大 给实际工程应用带来 了诸多不 便 产生差别的原因主要在于试样成份含量不 同 试验对象加工方法不 同而造成 的内部组织变化不 一 此外 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试样 的形状尺寸多 样 甚至各 国定义的材料热膨胀系数的计算方法不 同都会造成材料热膨胀系数值的不一致 3 1 试样化学成份变化的影响 以工业纯铁为例 工业纯铁常被选为金属材料 热物性测量的标准试样 9 9 因为它具有均匀的各 向 同性 热物性能长期保持稳定 易于加工 价格便宜 且能适用于比较宽的温度范围 工业纯铁是工业上 一 般应用的 纯度通常为 9 9 8 9 9 9 的铁 但各 国对纯铁的化学成份要求也并不统一 见表 1 表 1中 S R M1 4 6 4是美 国国家标准局推荐作为 准参考物质的 电解铁 而 阿姆 科铁是 美 国阿姆 科 A r m c o 公 司生产 的一种工业纯铁 D T 7是 我国按 Y B 2 0 0 7 5生产的电子管工业纯铁 而我 国鞍 山钢 铁公司 自行标定的标准试样工业纯铁 其化学成份 则如表 2 所示 表 1 几种纯铁的化学成份 C Si Mn P S Ni I I 2 精练铁 O 0 o 5 O 0 o l 2 O 0 2 8 0 0 0 4 O 0 o 3 S RM1 4 6 4 O O O 6 7 O 0 o 8 O O 0 0 5 7 O 0 o 2 5 O 0 o 5 9 O 0 l 阿姆科铁 O 0 2 0 0 0 4 O 0 3 O O O o 6 O 0 2 3 0 0 8 0 r 7 O Ol l O 0 o 3 0 0 1 2 0 01 5 O Ol l O 0 2 5 C r A 1 C U O 2 N 2 I I2精练铁 O 0 o 3 O o 0 O l S RM1 4 6 4 0 0 7 2 0 0 O o 7 0 0 o 5 8 阿姆科铁 0 0 5 0 O O 5 O O 8 3 r 7 0 01 4 O 0 o l O 0 2l 表 2 鞍钢标准试样工业纯铁的化学成份 C S i Mn P S C r C U 0 03 5 O 0 2 0 08 5 O O O 6 O o 0 8 O 0 3 O 0 2 O A1 P b S b S n B i As F e O o 0 8 O 0 o l O 0 o 3 O 0 ol 9 9 7 7 5 2 7 由表 1 表 2 可知 同一材料在不同国家甚至同 一 国的不同行业 进行材料热物性试验所用试样所 含化学成份都可能不一致 我们知道 化学成份对 材料热物性影响较大 这使得手册所公布的材料热 物性属性数据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 3 2 不同试样m m方法的影响 既使是相同材料相同形状相同尺寸的试样 由 于加工成型方法的不同也会造成试样热膨胀系数的 变化 其主要原因是 由于加工方法的差别造成了试 样内部各组成部分结构的变化 引用 美国铸钢手 册 第五版 两组数据 可清楚地看到这些变化 见 表 3 表 3中所列材料为两种低合金铸钢材料 每 种材料分别经过不 同的热处理加工成型后 其平均 热膨胀系数发生的变化如表 4 所示 表 3 两组铸钢化学成份 化学成份含量 C Mn S i Cr Ni P S 第一组材料 0 4 0 O 5 6 0 4 6 0 0 3 0 O 2 5 第二组材料 0 4 0 0 6 4 O 3 6 0 0 1 9 0 0 1 9 表 4 两组材料平均热膨胀系数 温度范围 热处理 2 0 l 0 O 2 0 2 0 0 2 0 3 0 2 0 4 O 0 2 0 5 o 0 2 0 6 0 A l 2 5 1 2 8 l 3 2 l 3 7 1 4 1 1 4 4 第一组材料 N l 1 8 1 2 2 l 2 8 l 3 2 l 3 7 1 4 2 N Q T l 1 9 l 2 4 1 2 9 l 3 3 l 3 8 1 4 3 A 1 0 8 1 2 2 l 2 7 l 3 4 1 3 9 1 4 2 第二组材料 N l 1 4 1 2 2 l 2 5 l 3 1 l 3 5 1 3 9 N Q T l 1 2 1 2 4 l 8 8 l 3 2 l 3 8 1 4 1 注 表 中 A 退火 状 态 N 正 火 状 态 N r r 正火 水 浑 后 回火状 态 由表 4可见 各材料在经过不 同的热处理工序 后 材料的平均热膨胀系数发生了较 大变化 且测量 温度范围越窄 其变化值越大 这主要是由于材料 精确热膨胀系数在加工方法不同后产生的变化所引 起的 温度范围越小 通过平均热膨胀系数反映出的 这种变化就越明显 在现代科技发展 制造精度不 断提高的情况下 零件热变形通常是由材料的精确 热膨胀系数来计算 此时加工方法引起 的热膨胀系 数的变化所造成的热变形计算误差就不容忽视了 3 3 测量方法所带来的误差分析 材料热物性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测量方法 的研究 由于 目前材料热物性属性的确定主 要是靠实验获得 因此实验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到 材料数据的准确性 进而影响到过程应用精度和可 靠性 目前常用 的材料热膨胀 系数测量方法有多 种 其精度对 比见表 5 13 维普资讯 表 5 热膨胀系数测量方法比较 测量原理 近似灵敏度 ran 范围 时间稳定性 干涉仪 2 5 l 0 2 长 好 光杠杆 1 0 1 0 1 长 好 未粘结的丝状应变计 1 3 1 0 1 长 好 线性可变差动变压前 1 3 1 0 1 长 好 电容测微计 2 5 1 0 1 短 差 磁量计 2 5 l 0 短 差 旋转镜仪 2 5 l 0 长 好 指针量计 2 5 长 好 机械杠杆仪 2 5 长 好 张丝 目镜显微镜 2 5 1 0 1 长 好 电接触测显微计 2 5 1 0 1 长 好 由表 5 可知 各方法的精度差别较大 这使得所 测材料热膨胀系数值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所选测量方 法精度的影响 此外 即使使用同一仪器进行测量 样件加热的速度变化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主 要是加热过程中各材料热量传递速度不一 使得在 样件升温过程中内部温度分布不均 从而形成变化 的温度场 产生热应力 对样件的变形值造成不可避 免的影响 对于材料精确热膨胀系数 的获得造成一 定 的 困难 3 4 试样形状尺寸的影响 试样形状尺寸对材料热膨胀系数值的影响已被 国内外大量实验所证明 但在过去工程应用精度发 展到纳米级之前 其影响往往被忽略 随着现代科 技的高速发展 试样形状尺寸因素对材料精确热膨 胀系数的影响已引起科研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本课 题组对其进行了多年的长期深入研究 获得 了许多 重要的实验数据和理论成果 以黄铜为例来说明试 样的形状尺寸对材料热膨胀系数值 的影响程度 见 表 6 表 6 黄铜不 同直径微分热膨胀系数测量值 比较 温度 o C 0 10 2O 3O 40 50 直径 直径 5 m m 1 9 1 1 1 9 1 3 1 9 1 5 1 9 1 9 1 9 2 4 1 9 3 1 直径 1 2 m m l 8 7 l l 8 7 3 l 8 7 5 l 8 7 9 l 8 8 4 l 8 8 9 注 口 材料微 分热 膨胀 系数 由表 6 可以清楚地看到 相 同长度不同直径的 黄铜的材料精确热膨胀系数之间的差别 因此 在 工程应用中 简单的引用手册 中用一定形状尺寸的 试样所测出的热膨胀系数数据进行不同形状尺寸零 件的热变形计算 其结果肯定具有较大的误差 为了提高热膨胀系数的准确度 许多国家都建 工 具 技 术 立了本国的热物性测试方法 装置的国家标准和工 业标准 如美国的 A S T M 日本的 J I S 德 国的 D I N 英 国的 B S 等 并提供一批标准样 品或参考试样l 9 J 但各国的标准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各 国在规范试 样标准尺寸方面 不同时代制定的标准也有所不同 如我国在 1 9 8 4年的 国家标准 中规 范试 件 长度 在 8 0 m m以上时 直径为 5 m m 长度不足 8 0 m m时 直径 应为长度的 1 1 6 而在 1 9 9 1 年的国家标准中则规 范试样最小长度尺寸为 2 5 i 0 1 rm n 横 向尺寸在 3 1 0 m m之间 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随着计算机 红外 激光 微 电子 光声技术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 及其在热物性测试 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使测试的 准确度和精度不断提高 测试功能不断扩大 从而使 得试样尺寸和体积趋于小型化成为可能 3 5 材料热膨胀系数定义的标准造成的误差 材料热膨胀系数的确定 都是通过各国规定的 实验标准测量获得的 各国规定的 同的测量标准 对材料热膨胀系数值具有显著影 响 14 如我 国 国家标准主要是参照美国 A S T M标准规定的 美 国 的 A S T M标准规定 的试样直径尺寸为 5 1 0 m m 试 样直径尺寸下限比我国国家标准高 2 m m 而 日本 德 国的标准差别则更大 即使是同一国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标准也有 变化 如我国在 1 9 8 4年出版的国家标准 中定义的 材料精确热膨胀系数为 d l i m 2 一L 1 t 2 一t 1 d L d t 3 I l l 2 其中 l 和 2 分别为 t l 和 t 2 温度下 的样品长度 a 为精确热膨胀系数 而在 1 9 9 9年出版的国家标准 中规定的精确热 膨胀系数又定义为 d t l i m L 2 L 1 L i t 2 一t 1 d L L o d t t 1 t t 2 4 l I 2 由式 3 4 可知现行 国家标准 的定 义使得材 料微分热膨胀系数趋于变小 使得不同年代出版的 各材料微分热膨胀系数值有较大差别 4 结语 上文讨论的是影响材料热膨胀系数值变化的几 个主要因素 实际上还存在其它一些影响因素 如 实验中人为因素影响实际是时刻存在的 随着测量 方法的不同 影响的程度也不一样 另外 环境 因素 的影响包括室温 振动 噪音 辐射等都会使测量结 果产生变化 随着科技 的不断发展 来 自仪器精度 的影响比较容易为科技人员所重视 而上述因素则 维普资讯 2 0 0 5 年第 3 9卷N 0 5 基于 V S S P MP的非线性立铣加工过程振动控制研究 陈 勇 刘雄伟俞铁岳骆灿彬 华侨大学 2 9 摘要 综合考虑 了再生振动效应与刀具偏心模 型对 动态铣 削厚度的影响 建立 了非线性立铣加工过程消耗 能量表达式 以此作为 目标函数提出了铣削振动状态预估 与控制措施 利用铣 削过 程虚拟仿真系统对该方法的有 效性和实用性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立铣加工 振动控制 再生振动 刀具偏心 Re s e a r c h o n Vi b r a t i o n Co n t r o l o f No n Li n e a r P e r i p h e r a l M mmg P r o c e s s Ba s e d o n VS S P M C h e n Yo n g L i u Xi o n g w e i Yu T i e y u e e t a l Ab s t r a c t B y c o n s i d e r i n g s y n t h e t i c a l l y i iff l u e n c e o f r e g e n e r a t i v e c h a t t e r t h e o r y a n d c u r e r d e fl e c t i o n mo d e l o n d y n a mi c mi l l i n g t h i c k n e s s t h e f o r mula o f wh o l e e n e r g y c o nsu me d i n n o n l i n e a r p e rip h e r a l mi ll i n g p r o c e s s i s d e d u c e d R e g a r d i n g t h e f o r mu l a a s t h e g o a l f t mc t i o n t h e p r e d i c t i o n and c o n t rol t e c h n i q u e o f the b r a fi o n of mi ll i n g p r o c e s s a r e b r o u g h t f o r w a r d T h e e ff e c t i v e n e s s and p r a c t i c a b i l i t y o f t h e me c h a n i s m a r e v e ri fi e d w i t h the v i r t u al s i mula ti o n s y s t e m of perip h e r a l mi ll i n g p r o c e s s Ke y wo r d s perip h e r a l mi l l i n g v i b r a t i o n c o n t r o l r e g e n e r a t i v e c h a t t e r c u t t e r d e fle c ti o n 1 引言 作为一种断续切削加工方式 铣削加工表现出 较为复杂的几何运动和动力学关系 由于它具有多 刃断续切削 半封闭式加工以及变加工厚度等特点 使得其加工过程机理较为复杂 容易产生振动现象 通过试验可以验证 铣削过程的再生振动效应和刀 具偏心模型对铣削动力学乃至工件加工精度具有较 国务院侨办科研基金资助项 目 项 目编号 0 4 Q z R 0 5 华侨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 目 收稿 日期 2 0 0 4 年 8 月 大的影响 必须在铣削振动的预估与控制研究 中予 以考虑 通过对主轴转速与加工系统颤振频率关系的理 论研究 建立了立铣加工过程消耗能量的计算公式 以此作为 目标函数 结合铣削动力学特性预测能力 较好的铣削过程虚拟仿真系统 V S S P M P I 2 通过对 铣削振动影响较大的加工参数 主轴转速和刀具 齿数进行优化选择 使加工过程振动得到有效控制 从而保证了加工过程的稳定性以及产品的加工质量 和精度 容易被忽略 因此 提高材料微分热膨胀系数的测量 精度将是一个长期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 袁哲俊 王先逵主编 精密和超精 密加工技 术 机械工业 出版社 2 0 0 2 2 黄强先 精密机械零件热变形若干基础理论及实验研究 合肥工业大学博士论文 1 9 9 8 3 刘又午 盛伯浩 数控机床误差补偿技术及应用发展动态 及展望 制造技术与机床 1 9 9 8 1 2 5 6 4 胡鹏浩等 减少机床热变形 的有效 途径 机械 工业 自动 化 1 9 9 9 2 1 1 5 J i ar r g u o Y a n g J i n g x i a Y u an J u n L i The rmal e r r o r m ode anal y s i s and r o b u s t mod e l i n g f o r e r r o r c o mpen s a t i o n o n a C NC t u r n i n g c e n t e r I n t e rna t i o n al J o 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声音的特性》综合练习试卷(解析版含答案)
- 合同审核与档案管理自动化模板
- 河南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 网信办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国考承德市资产管理岗位申论必刷题及答案
- 2025国考承德市金融监管岗位行测高频考点及答案
- 2025国考延边州财务管理岗位行测高频考点及答案
- 2025国考赤峰市巡视巡察岗位申论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国考新疆铁路公安局行测政治理论必刷题及答案
- 2025国考晋中市参事文史岗位申论高频考点及答案
- 民航安检理论与实务整套教学课件
- 小学《魔方》校本课程纲要
- 《彝家娃娃真幸福》课件
- 舒适护理:床上擦浴
- 浙江金华市中心医院医疗集团(医学中心)招聘工作人员(2022年第一批)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GB/T 23985-2009色漆和清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的测定差值法
- 卓乐对刀仪说明书
- 美术学院 本科培养方案 - 清华大学 - Tsinghua University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小学四年级上册同步配套教案(全册)
- 教师企业实践鉴定表
- 突发环境事件危险废物专项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