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线到底该用多长.doc_第1页
子线到底该用多长.doc_第2页
子线到底该用多长.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篇:长短子线对上鱼的影响 关于子线长度的争论由来已久,包括大师们在内都不一样。但钓鱼无常理,子线长或短都有其的道理,以下试简述之。首先谈一下子线长短的主要优缺点:(一)短子线:优点:1、灵敏2、饵到位快缺点:1、提竿不中鱼(容易过灵) 2、诱鱼效果差 3、距铅皮座近,子线弯曲度一般较小,鱼不敢吃(二)长子线:优点:1、稳健2、子线摆动大、诱鱼好 3、距铅皮座远,子线弯曲度一般较大,鱼敢吃缺点:1、矛鱼多(信号传导损失大,容易过钝) 另外格外强调一点,长子线的调标应偏灵,因为长子线本身就是偏钝的(子线弯曲度大、信号传导损失多);短子线调标应偏钝,因为短子线本身就是偏灵的,讲到具体调目钓目上,长子线可钓高钓低,例如调6钓3等(11目硬尾标);短子线可钓低钓低,例如调3钓3、调3钓4等(11目硬尾标)。第二篇:面对不同钓法,适用的子线长度长子线的优点:饵的摆幅较大,鱼的吃口好;距铅坠较远,隐蔽性好;同时不易断;缺点:信号传导损耗大,且传导较慢。短子线的优点:传导迅速到位快且准确,信号大;缺点:隐蔽性不好,信号有时过多,判断不易准确。1、春钓鲫鱼:子线长度20-25cm。因这时鲫鱼在越冬后刚开始索饵,胆小但贪食,对活食较为敏感。这个长度的子线摆幅大,上下钩饵与子线间在落底前有个自然的夹角,便于鱼口的吸入,故中鱼率较高。适用钓法为:搓饵钓底及搓饵钓接口等。2、夏初钓鲫:子线长度15-20cm。因这时鲫鱼吃口极好,只要把漂调准确,中鱼率高且有一定的速度。适用搓饵钓底或拉饵钓底。3、拉饵钓鲫:子线长度10-12cm。这是主要考虑鱼的密度高、垂钓时追求速度。适用钓法:拉饵钓浮(中上层为主)。4、悬坠跑铅钓鲫:子线长度5-8cm。为了增强信号传导及灵敏度,这时一定要采用短子线。5、钓鲤鱼:子线长度20-30cm。因鲤鱼个体较大,警惕性高,采用长子线可有效降低鱼体碰线等假信号。同时中鱼后,亦不易断线6、钓滑口鲫:子线长度18-20cm。这样既可避开一些假信号,同时灵敏度又不至于太低。7、钓草鱼:子线长度25-30cm与钓鲤相同。8、钓鲢:子线长度25-50cm。还有很多情况下的子线不同长度的用法,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如深水底层钓快鲫,子线15cm。浅水钓鲫,子线12-15cm等等第三篇:什么样的子线是好子线在从事池钓活动时,和鱼“短兵相接”的就是子线。一条称职的子线,除了必须考虑到品质的问题之外,再就是要有适当的长度。在池钓活动中,钓竿、母线、子线、浮标与饵料等都是将鱼征服的利器,是池钓相当重要的钓具之一。要将散于各方的鱼群诱集过来,并让它难逃钩上钓饵的致命吸引力,一份有独家配方的猛饵,是决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以鲫、鲤鱼为例,当鱼群靠近之后,侦测鲤鱼刁钻的鱼讯,就必须靠灵敏的浮标来完成它的神圣任务。当鱼上钩之后,一把顺手的钓竿,不但可以抵消鱼的拼斗力道,还可以让你便于操控。可是,在和鱼做第一时间接触又卖力相搏的,却是站在最前线的母线与子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和鱼短兵相接的子线。因此,钓友应该对子线的使用多费一番心思,你就拥有了比别人更接近“成功”的机会。一般子线的选择,结节拉力是第一个要件。拉力值大的高级线,可以使用较细的线径,而拥有相同的拉力值。这样就可以增加你中鱼的机会。因为在一般正常的情况下,较细的线,一定比粗线有较好的钓况。透明度高而曲折率低,也是相当重要的条件。虽然,鱼的智商没有钓友高,但是,透明度低而有反光的钓线,其所产生的阴影也较大,会让鱼有“异物感”而提高警觉心,就会降低它们就饵的意愿。柔软性也是选择子线的一个重要条件。较柔软的子线,会让饵的下沉显得比较自然。在罗非啄饵的时候,会因为子线的柔软而没有戒心,可以有效地提高中鱼的机率;不会卷曲与切水性大、无吸水性,同样是高级钓线的必要条件之一,有了这样严格的要求,你才可以找到一盒最佳的子线。第四篇:多长的子线才是标准的谈完了有关高级子线的选择条件之后,接着,我们来谈有关子线“长短”的问题。子线到底必须使用多长才标准?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几乎每一个甚称为“高手级”的池钓钓友,都有他们一套“行得通”的道理。就是因为“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的理论,才让初入门的钓友感到“一头雾水”!虽然,俗话说:“会抓老鼠的就是好猫!”,但是,天底下的每一样事情,都有它的差异性与共通性。以池钓所使用的子线来说,它的长短也有一定的共通性!除了你是使用“速钓法”之外,一般池钓都是使用较长的子线。因为“速钓法”是真的和鱼“短兵相接”,这种钓法除了要用较短的子线之外,它的子线也相对比较粗。在鱼啄饵的时候,子线能够立即“站”起来,让浮标传导讯号更快捷。所以,“速钓法”所使用的子线只要一条5公分,另一条7公分就够了。在一般正常的情况下,子线越长它就越柔软,越软的线使饵在动的时候,会显得比较自然,鱼的警觉心自然就比较低,可以让它们放心地将饵啄进口中。而且,比较柔软的子线,在鱼刚刚开始啄饵的时候,不会立即在浮标上造成假讯号,让钓友在判断鱼讯时少产生困扰。当然,依据这个理论,子线越长,其柔软度就越高。但是,太长的子线,会造成你在抛投时的困扰。因为两团饵在空中会打转,经常会让子线缠在一起,子线很快就因为卷曲而必须立即更换了。说了老半天,那么,到底要使用多长的子线才算是“标准”呢?不过,前面说过,所谓的“标准”,只是一般钓友最常用的状况而言,并不是每个PRO级钓友都是如此使用的!一般钓友最常用的长度,大约15-20公分左右,以这样的长度,其柔软性够,抛投时也不会造成经常缠线的不便。当然,池钓的子线,都是一长一短的,如果这两条子线一样的长,抛投一定会落在同一点,鱼在啄饵的时候,很可能两条子线都在动,结果在扬竿作合时,反而变成两枚钩子都落空的情形。所以,一定要让两枚钩子分开,才不会有这种让人败兴的情形。第五篇:两枚钩子的距离要多大根据无数高手级钓友的实际经验,两钩之间的距离至少要有2-3公分左右的距离。在正常的情况下,我们调校浮标的时候,都是调成短子线的饵刚好是触底,而较长子线的饵,则是横躺在池底。如果两条子线的距离太短,虽然,两颗饵不管是哪一个先行溶化,都不会有浮标上浮而产生误差的问题。但是,它就会和两条子线同样长的情形一样,造成扬竿作合的困扰。不过,若是两钩的距离太大,如果是长子线的饵先溶化,则会因为其饵重已经消失而使浮标上浮,如果你误判这是鱼来啄饵的鱼讯,就会落得扬竿落空的下场。所以,最适合的两钩距离,就是大约在3公分左右一个半钓距,若是短钩先无饵当然没有浮标准确性的问题,即使是长钩先失饵了,浮标也只是上浮一目至一目半而已,对于鱼讯的判断,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不管你使用的是什么号数的子线,都要将绑有双钩的子线对折,两钩的距离调整成约3公分左右,再将最上端所形成的小圆孔,挂在子线收纳盒的小圆柱上面。以相同的方式、手法绑好钩子后,挂在子线收纳盒的圆柱上,你会发觉,每一条子线都是差不多一样的长,这样你在更换子线之后,你也不用重新调整浮标的“目数”。由于鱼的钓况与就饵的意愿都会有所改变,只有一种号数的子线,无法应付多变的钓况。因此,你必须准备多种不同号数的子线,以上述的方法绑好钩子,再放在子线收纳盒内。相同号数的子线,挂放在一起,做上不同的记号,这样你就可以权衡各种不同的钓况而正确选择子线了。总结篇:十种情况下子线的长短规律一、根据鱼的大小情况 鱼小则短,鱼大则长。二、根据鱼的滑口情况 滑口则短,生口则长。三、根据鱼的咬钩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