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綦江区三江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伤仲永人教新课标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并掌握常见文言词的意思。2、能够准确顺畅朗读课文,提高准确翻译课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独立学习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点拨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自主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隶(l) 曾(cng) 啼(t ) 邑(y) 扳(pn) 谒(y) 泯(mn)2、自读课文,试用“/”划分句子节奏。3、查资料,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作者:,字介甫,晚号也被称为王文公;是(朝代)家、家和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选自。 唐宋八大家有:柳宗元、韩愈、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课堂教学一、检查预习、导入: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他用勤奋的一生发明了无数的东西,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发明大王”,人们都认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到底什么是“天才呢?他的这句名言就是最恰当的解释。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自恃聪明,自认为有天赋,结果最终沦为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人。二、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第一遍,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在昕的过程中:a.划出生字词,b.注意句子的停顿,并用铅笔在课文中作出标记。第二遍,学生自由诵读,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第三遍,学生齐读。2、疏通文意。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写出不懂之处,小组探讨或询问老师。归纳文言现象:一词多义:并自为其名 自是指物作诗 余闻之也久 前时之闻其诗以养父母宾客其父 并自为其名 并驱如故 自为其名不能名其一处 指物作诗立就蒙乃始就学父利其然 泯然众人 贤于材人 于厅事之东北角 收族为意卒之为众人 今夫不受之天夫起大呼 忽啼求之(指书写工具) 贤于材人远矣(表示比较,比) 借旁近与之(指方仲永) 于 环谒于邑人(在)传一乡秀才观之(指方仲 永的诗) 则受之于人者不至也(从)邑人奇之(指仲永的作诗才能) 之 余闻之也久(指方仲永五岁能作诗这件事) 受之天(指仲永通达聪慧的资质) 不能称前时之闻(结构助词的)仲永之通悟(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卒之为众人(语气助词无实在意义,不译)词语活用:忽啼求之 父异焉 父利其然 宾客其父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古今异义: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古 今 判断词。 或以钱币乞之 古 ;今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古 今 。通假字并释义。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题目“伤仲永”的意思是什么?_三、合作探究: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方仲永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 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完全变成了一个平庸之人。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渴于邑人,不使学。3、文章最后一段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讲了什么道理? 议论,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也”,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4、文章的写作特色: (1)、立意上,寓理于事(2)选材上,见闻交织(3)剪裁上,详略有序(4)表达上,叙议结合(5)手法上,先扬后抑四、拓展延伸: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为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自己确定发言的角度和观点。 自由谈感想,可以从仲永自身的角度谈,也可以从仲永的父亲的角度谈,还可以联系实际来谈。只要观点是从本文中提炼出来的,中心明确、语言流畅即可。 _ _ _五、课堂小结:正如大发明家爱迪生所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一样,后天努力,后天学习,后天教育至关重要。相信大家定会以仲永为鉴,从今做起,努力学习,刻苦拼搏,拼搏的路上,肯定会遇到挫折,请大家记住:“相信自己,无论遇到多少坎坷,最终于你的永远是希望!爱拼才会赢!”六、巩固练习:(一)、基础知识。1、解释加点字的含义:世隶耕属于 不至 通悟或以钱币乞之有人 称前时之闻相称 令作诗让,使 即书诗四句写 稍稍宾客 文理皆有可观文采和道理扳仲永领着引着 固众人本来 邑人奇之为奇特 且为众人尚且 一乡秀才观之观看,观赏 泯然众人 灭,尽 未尝识书具曾经 收族为意聚,团结 贤于材人2、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还自扬州。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与邑人,不使学。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其诗以养其父母,收族为意。 今夫不受之天,故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3、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b )a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 父/利其然也 d 余闻之也久(二)、拓展练习: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题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1指出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父异焉 对感到诧异 其诗以为意 内容稍稍宾客其父 把当作宾客 令作诗 让2 选文中有一个通假字。“扳”通“攀” 意思是 牵,引3用“/”划出下句的句中停顿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4翻译句子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泯然众人矣。他的才华已经消失,成为一个普通人了。5 “父异焉”“邑人奇之”皆因仲永本身的“异”。仲永自身的“异行”,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略加分析。一异在五岁时忽啼求书具,二异在不学而能书,三异在不学而能诗,四异在方仲永决不是偶而能写首把诗,而是“指物作诗立就”,并且“其文理皆有可观者”。6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作法又是怎样的?仲永的父亲“不使学”是因为“利其然”也,其作法为“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7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其父“不使学”,方仲永“受之人者不至”8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文字的内容:方仲永虽幼年时天资过人,终因其父“不能学”而最终“泯然众人”(三)提升与创新:母亲的病友名单朱成玉母亲在肿瘤医院住院期间,认识了一些老姐妹,慢慢地,她们建立了一种相依为命的情感。回家那天,眼神不好的母亲,让我把她们相互留的电话号码工工整整地抄下来。长长的一排,算上母亲自己,一共12个危在旦夕的生命。从此,家里的电话忙得不可开交,几乎每天都有母亲的病友打来电话,她们互相询问病情,嘘寒问暖,相互鼓励,俨然成了天底下最知心的莫逆之交。母亲每天都会守着电话,害怕错过每一个病友的问候。我们特地为母亲买了个手机,让她可以随时随地接听病友的电话。我把那11个人的号码挨个儿存进了母亲手机的通讯录里,仿佛存进去一笔巨额财产。那是一群在死亡线上挣扎着的人,她们共同筑起了一道生命的墙。不仅是母亲,她们每个人都有一本通讯录,那是她们要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生命名单,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要拯救的对象。起初,母亲是悲观的,治疗上不太配合,我们用尽了各种办法使她振作,可都无济于事后来,我们发现只要母亲和那些病友通过电话之后,就变得开朗了许多,心情舒畅。我们为母亲的手机多备了几块电池,保证母亲的手机一天24小时开着。杨姨是12个人中最乐观的一个,其实也是病情最严重的一个。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了全身。但每次母亲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打电话过去,杨姨都会兴高采烈地给母亲讲一些她的“奋斗”经历。通过电话后,母亲都会开心好一阵子,因为生命又有了新的希望。又一个阴雨天,母亲疼得厉害,心情变得很坏。我们赶紧替她拨通了杨姨的手机,杨姨爽朗的声音很快传了过来:“喂,老姐妹好啊。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昨天去医院复查,医生说我的癌细胞控制住了,活个十年八年的不成问题。我现在忙着打太极呢,不和你说了,改天再聊吧!”杨姨的话像连珠炮一样,没等母亲问什么,那边就挂断了。虽然母亲没说什么话,但知道自己的病友又一次胜利了,心里顿时敞亮了很多,感觉身体也不那么疼了。直到有一天,母亲打电话给杨姨,这次换成一个年轻人接电话:“我妈去世已经半年了,她临终前几天让我们替她在手机里录制了几段录音。告诉我们不能关机,免得你们打不进来电话。”说到这些,年轻人有些哽咽,“阿姨,我不能再瞒您了,这半年来,你们听到的,都是我妈妈的电话录音”挂了电话,母亲的手开始抖了起来。她拿过那本通讯录,用笔轻轻地把杨姨的名字圈了起来。那一堵生命的墙,忽然就裂开了一个缺口。我听到母亲喃喃地说着:“他杨姨啊,你先走了,等些日子,我去陪你。”我们的心跟着凉了。母亲一直依赖的希望没有了,她的心会不会就此沉进谷底呢?结果完全相反,母亲的做法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到惊讶。一辈子没跳过舞的母亲,让我们替她报名参加秧歌队!穿着大红大绿的母亲,样子很滑稽,扭起的秧歌也很生硬,但不管在晨曦里,还是夕阳下,我看到的母亲都是最美丽的。我知道,母亲不仅仅是为她自己活着,也为她的亲人们活着,更为那些病友名单上的病友们活着,就像杨姨一样。近来,躺在病床上的母亲虚弱得很,额头上沁着大颗的汗珠。有一天,母亲的手机响了,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看了看那个电话号码,马上示意我们静下来,然后清了清嗓子,用比平常高了八度的声音对着电话欢快地喊道:“喂,老姐姐,你好吗?我好着呢,刚刚扭完秧歌,你看把我累的,气喘吁吁啦”我们含着眼泪听着母亲撒谎。我们知道,杨姨走了之后,母亲终于成了那堵生命的墙上,那一块最坚强的砖。(摘自青年文摘2010年8月下,有改动)起初:悲观 后来:开朗或舒畅 近来:乐观或豁达1.从全文看,母亲随着病情的发展变化,心情不一样,请根据方框中的提示,在横线上分别补出体现母亲心情的一个词语。(2分) 2揣摩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4分)(1)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喂,老姐姐,你好吗?”“颤巍巍”反映了母亲的病情严重,依然接听病友的电话,表现了她的高尚品格。(2) 我把那11个人的号码挨个儿存进了母亲手机的通讯录里,仿佛存进去一笔巨额财产。运用夸张性比喻,把“通讯录”比喻成“巨额财产”,表明通讯录的重要性,是赖以生存的坚强动力,有了彼此的问候、鼓励,生命就有了新的希望,这是无价之宝。3.在描绘文中两个主要人物杨姨和母亲时,作者运用了照应的方法,请从文中找出前后相照应的一组句子,并结合内容说说表达作用。(3分) 照应句子:示例1:“通过电话之后新的希望”照应“母亲一直依赖的希望没有了沉进谷底呢”; 表达作用:前句写母亲通电话,受到杨姨乐观的影响,从悲观中渐渐看到生命的希望;后句写母亲知道杨姨已死,希望没有了,通过对比来照应,突出我们的担心,为下文起到铺垫作用。示例2:“我现在忙着再聊吧”照应“喂,老姐姐气喘吁吁啦”;作用:杨姨用善意的谎言把乐观传递给母亲,母亲接过杨姨生命散发的火光,把坚强、乐观传递给另外的病友,把无限的希望与美好送给对方。示例3:“母亲每天都会守着电话问候”照应“告诉我们不能关机打不进来电话”;作用:前句体现了母亲与其他病友间的相互关心,深厚友谊;后句体现了杨姨为给病友们传达希望和乐观,死后也不让后人关机,体现了杨姨的高尚品质。 4常言道:做人要诚实。文中杨姨和母亲面对病友,都说了假话,对此,你赞同她们的做法吗?请说明理由。(3分) 要点:赞同;围绕谎言目的作答,如“善意的谎言,给病友鼓励,让病友看到希望”等,言之成理即可;若答不赞同,理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速压片机行业当前竞争格局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椰子汁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化学药品制剂行业当前发展趋势与投资机遇洞察报告
- 撰写报告培训课件
- 2025年政治会考试题及答案
- 2025二级建造师之二建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通关试题库(有答案)
- 2025年预防接种上岗资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社会工作者之初级社会综合能力题库附答案(基础题)
- 2024年中商职鉴市场营销师培训教师考评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社区工作者人员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文旅集团投资运营发展报告282mb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一学期期中学情评估卷(含答案)
- DB4403T 508-2024《生产经营单位锂离子电池存储使用安全规范》
- 2025-2030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预测与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谷物干燥设备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 边坡整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员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继续教育或专题培训制度
- 2025年广西安全员B证考试试题题库
- 200兆瓦风电项目清单及报价表
- 绿化恢复协议书
- 成人术中非计划低体温预防与护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