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版)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湖北版)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湖北版)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湖北版)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湖北版)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湖北版】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年的5月30日前后,日落时的金色阳光洒满美国纽约曼哈顿(40n,74w)的所有某走向的街道,呈现一幅壮观的景象,即“曼哈顿悬日”现象。下图表示此时阳光与街道的位置关系。据此回答12题1.5月30日,曼哈顿的人们欣赏“悬日”景观时,下列现象可能的是a.巴黎夜幕深沉 b.伦敦烈日当空 c.在北京的人们正在欣赏日出 d.圣地亚哥(西五区)夕阳西下2.曼哈顿出现“悬日”现象的街道走向是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西北东南走向 d东北西南走向下图示意我国青藏地区冬、夏日照时数空间分布,读图完成34题。3.导致该区域西部夏日照时数明显长于冬季的主要因素是a. 纬度差异 b. 天气状况 c.白昼长度 d.地形差异4.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四地中最适合建太阳能发电站的是a. b. c. d. 读下图,回答56题。5.图中、分别代表的是a. 草甸、半固定沙丘、移动沙丘 b. 移动沙丘、半固定沙丘、草甸c. 移动沙丘、草甸、半固定沙丘 d. 草甸、移动沙丘、半固定沙丘6.图示区域的主导风向是a. 偏东风 b. 偏西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当山体达到一定高度时会出现森林分布上限叫高山林线,它是划分高山区景观类型的一条重要生态界线,影响林线高度的主要气候因素是温度和降水,下图是某区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回答78题。7.结合图,读出(30n,120e)的林线分布高度大约是a.2500m b. 3000m c.3500m d.4000m8.据图分析,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林线高度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 b.林线高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c. 影响甲处林线向北凸的主要因素是降水 d.林线高度与降水呈正相关关系读“世界某地区一古城遗址分布及其附近的古河床剖面图”,据此回答910题。9.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古城消失的原因可能是滑坡、泥石流频发 火山喷发 人口增长过快 过度使用水资源a b c d10.根据河流沉积物的变化,推测历史上古城附近地区环境最好、水草最丰美的时期是a甲 b乙 c丙 d丁某年一次台风侵袭太湖水域(如下图a),湖面风向先为东北风然后转为东南风,下图b是沿湖甲、乙、丙、丁4个水文站实测的水位变化过程线,回答1112题。11.四个水文站与实测的水位线对应正确的是a. 甲 b.乙 c. 丁 d.丙12.在此期间,台风中心经过了湖心,四个水文站中台风最先经哪个水文站a. 甲 b.乙 c.丙 d.丁读某河流流经地区示意图,回答1315题。13.下图中能表示图示河流上中下游流量变化的是14.造成图示河流上中下游流量出现上题所示变化的原因有上游和下游为热带多雨区 上游和下游多地形雨中游气候相对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中游农业灌溉用水量大a. b. c. d.15.图示河流水文的一大特点是:下游有两次洪峰,而上、中游则只有一次。6月9月的雨水使上游出现洪峰,洪峰向下游缓慢移动,洪峰要在次年1月份才到下游。这样,就使得下游在当地雨水造成的洪峰到来之前出现一次“过早”的洪峰,上游河水到达下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主要原因是河流上建有许多水库 地势平坦,水流缓慢中游地区的强烈蒸发和渗漏,洪峰流量愈向下游愈小 下游水量过大,中游水量不易下泄a. b. c. d.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一个对比实验:在两个底部装有纱窗的塑料槽a和b上,分别放置面积相同、厚度相当的带土草坪和小石块(如图);分别在草坪和小石块上模拟雨点下落,轻轻地洒上500ml的水。完成1617题。16.这个实验模拟的是a. 水土流失 b. 植被的生态作用 c.温室效应 d.水循环的下渗环节17. 2011年6、7月间,北京、南京等地连降暴雨引发积水,城市大范围被淹,和该实验有关的是a人类破坏生态导致的极端气候 b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c城市排放的热量过多带来的雨岛效应 d城市的绿化面积过多引起了排水不畅科学家在亚平宁半岛西海岸水面下30米处的一个洞穴中,发现洞底有隆起的灰色石笋,切开石笋的剖面可以看到棕黄色的岩石层和白色的沉积层(为海洋微小生物遗体)互相交错,如图所示,据此回答1819题。18该洞穴岩石成因与下列岩石相同的是a. 花岗岩 b.玄武岩 c. 大理岩 d.石灰岩19.从石笋剖面可以得知a.该地区地壳一直处于下沉状态 b. 该地区地壳一直处于抬升状态c. 该地区曾露出海面两次 d. 该地区曾露出海面一次读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单位:hpa)回答2021题。20.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a. omnpo b.mnopm c.mnpom d.nmopn21.下面图中正确表示n地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正确的是下图中,右图为左图区域四段经线的年降水分布曲线图,读图回答2223题。22.曲线与经线对应正确的是a. 甲 64 b. 乙67 c. 丙70 d.丁7323.该地区的降水主要来自a. 印度洋 b.大西洋 c. 太平洋 d.北冰洋东北某黑土丘陵区南北坡坡度相同,其坡度小于东西坡,各坡向降水差异很小,读图完成2425题。24两个年份该区域各坡向侵蚀沟密度a西南坡大于东南坡 b东坡大于西坡 c西南坡大于西北坡 d西北坡大于东北坡25侵蚀沟密度表现为北坡最小,这一现象形成的自然原因是a. 北坡 昼夜温差大,冻融作用强 b. 北坡为阴坡,积雪多,积雪融水作用强c.北坡为冬季风迎风坡,降水侵蚀力大d. 北坡为夏季风背风坡,流水侵蚀力弱二、综合题(共50分)26.下图中圆表示晨昏圈,圆中所示区域为昼半球,a、b为该圆上纬度最高点,a点与c点纬度相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世界时是(2分)(2)b地的地理坐标是,c点与太阳直射点间的最短球面距离是(2分)(3)c点此时太阳高度为,该日日出时日影朝向为,b点此日日出时间为(3分)27.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材料一 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岛,最高峰查亚峰,海拔5030米,为大洋洲最高点,全岛不少山峰都是死火山锥,部分山区近期还发生火山喷发,并有频繁的地震。材料二 新几内亚岛简图材料三 甲城市气温资料(1)简述新几内亚岛的地形特征,丙分析其主要成因。(7分)(2)根据材料二、三, 甲城市的气温特征,并分析原因。(6分)(3)乙河为该岛最大的河流,判断其入海口附近的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沿海多沼泽的原因。(5分)28.分析图表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5分)材料一 我国西南部分区域示意图材料二 甲、乙两城市气温日较差及降水量、降水日数比较表(1)简述图示区域的地表特征。(3分)(2)根据材料2信息,并运用所学地理原理,分析1月、4月甲、乙两城市日温差差异明显的原因。(6分)(3)简述丙河水电梯级开发对河口三角洲的发展及环境的主要影响。(6分)请考生在第29、30、31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9.(10分)旅游地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九寨沟是我国著名风景旅游胜地,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项国际桂冠。1984年正式对外开放为生态旅游区,旅游者蜂拥而至,2000年以来,每年游客量都超过100万人次。“黄金周”里游客塞满九寨沟,车队排成了长龙;沟内平地起新楼,客栈、宾馆林立,城市化的设施遍布九寨沟;旅游业的兴旺使大量的饭店、商场、宾馆、旅行社等涌进沟内,污水垃圾遍地,九寨沟管理局的监测结果表明九寨沟的水体已经有富营养化的趋势,湖泊有沼泽化倾向。材料二世界银行环境部和生态旅游学会给生态旅游下的定义是“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去了解环境的文化和自然历史,它不会破坏自然,而且它会使当地社区从保护自然资源中得到经济收益。”(1)九寨沟地处_气候区,其发展旅游的主要条件是具有丰富的_(自然,人文)景观。(4分)(2)从旅游规划、环境容量及游客承载等两方面分析九寨沟怎样开展生态旅游?(6分)30.(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材料一:史料记载,在宋朝之前赣州城常饱受水患。北宋刘彝任知州期间,修建了坚固的城墙,同时根据街道布局和城市地形的高差特点,采取分甚排水丛原则和自然流向的办法,建成了地下排水干道系统,使城市的雨水、污水自然排入江中。雨季,当江水上涨超过出水口,也会出现江水倒灌入城的情况,于是,刘彝又根据水力学原理,在出水口处“造水窗十二”,每当江水水位低于水窗时,即借下水道水力将水窗冲开排水,反之,当江水水位高于水窗时,则借江水水力将水窗自外紧闭,以防倒灌。赣州城内有数百口水塘,刘彝又差人将地下排水管道与城内的水塘连通起来。时至今日,这些措施仍能使赣州古城免受洪涝灾害危害。材料二:赣州古城图(1)从自然条件说明,宋朝以前的赣州城为什么容易遭受洪涝灾害(4分)(2)从地理角度说明,刘彝采用的几项措施使赣州城免受洪涝灾害危害上所起的作用。(6分)31.(10分)环境保护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和城市空气质量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据图描述1975年以后该城市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4分)(2)我国pm2.5标准采用世卫组织设定最宽限值,标准中pm2.5年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分别定为35x10-3mg/m3和75x10-3mg/m3,与世卫组织(who)过渡期第阶段目标值相同,该城市欲打造宜居城市,简述改善该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措施。(6分)参考答案第卷 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1a。5月30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日落位于西北方向,且18:00后日落。所以,a巴黎时间约在23:00以后,所以夜幕深沉,正确;b项,伦敦此时也是23:00以后,所以烈日当空不对;c项,北京时间约为7:00以后,所以应至少日出了1小时,不对;d项,圣地亚哥位于南半球,昼短夜长,所以应该早已日落,所以不对。2c。5月30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日落西北。本组试题考察 地球运动中的太阳视运动规律,这部分考点较深,高考中出现过类似考点,比如考察物影变化问题。本题难度中档。尽管地球运动在近3年高考中全国卷未出现,但是复习时还应全盘掌握本部分基本知识。3c。强调区域西部的差异。a项,同一地区就不存在纬度差异;b项,西部全年多晴朗天气,所以不明显;c项,白昼长度,是决定性的,因为夏季昼长远大于冬季昼长,从而日照时数长些;d项,同一地区冬夏季地形没有变化,所以没有影响。4b。地靠近西宁,日照时数长且距市场近。本组试题考察等值线知识及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综合性较强。难度高。第4题对能力要求较高,考察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太阳能的开发不仅要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还应尽可能靠近市场,以提高利用率。5a。根据离水源近的湿度较大来判断。所以靠近湖泊湿度大,应为草甸,向外逐步变为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6b。注意指北针,湖泊东侧湿度状况明显好于西侧,东侧应为湖泊的下风地带。本组试题考察了干旱地区自然带的分布状况。难度高。非地带性因素对自然带的影响是个难度较高的考点,平时教学中要重视。7b。根据三维坐标判读:(30n,120e)为图中a点,林线高度读出b点,作bc平行ao读出c点即可。8a。从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上可以发现,林线分布在300n附近最高,即林线高度由赤道向300n先上升,过300n又下降;甲处林线向北凸主要是海陆分布的影响,林线水平分布较同纬度高,因为同纬度其他地方几乎都是海洋,陆地缺失;影响林线高度的主要气候因素是温度和降水,一般规律为纬度越低林线越高,即温度越高,林线越高;降水越少林线越高。所以选a。本组试题考察了三维坐标系的判读方法以及林线的分布规律。难度系数高。本类试题是高考能力考查的重要方法,即给定一个概念,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对能力要求较高,高考中每年必出现一组这类试题。9b。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区域为我国塔里木盆地,干旱地区绿洲消失的主要原因为水源枯竭。10。b。水源丰富即河水径流量大,也就是流水作用显著、沉积颗粒物最大的时期。本组试题考察了区域定位及区域特征。难度系数中档。本组试题综合性较强,既考察了区域特征,又考察了地貌类型及成因,属于重要考点。11c。风向先为东北风时,甲为迎风岸、丙为背风岸,甲对、丙对;后为东南风时,乙为迎风岸、丁为背风岸,乙对、丁对。12d。风向先为东北风时,台风中心位于太湖南侧;后为东南风时,台风中心位于太湖西侧。所以台风自东南向西北移动,所以最先经过 丁 水文站。本组试题考察气旋的特征,难度系数中档。13c。尼日尔河呈弧形水系,上游地区发源于热带多雨区,降水量大,径流量大,中游主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径流量有所减少(降水量减少、热带草原区的动物饮用水、种植灌溉),下游在尼日利亚境内,降水量又增加,径流量有所回升,但不明显(下游在尼日利亚境内有大片的种植园农业,灌溉水量增大)。14c。同13题。15b。地势平坦,水流缓慢;中游地区的强烈蒸发和渗漏,洪峰流量愈向下游愈小是导致上游河水到达下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的主要原因。d。小石块的空隙大于带土草坪,因此水的下渗量大。该试验模拟的是水循环的下渗环节。本组试题考察区域特征及河流的水文特征,难度系数中档。河流是高考中核心知识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复习时要尽可能把各大区域的重要河流分析清楚。16c。当前许多城市每遇暴雨而积水,这与城市化进程中造成的天然河湖减少、硬化面积扩大等人类活动密切相关。17d。根据岩石的成因可判断。本组试题考察水循环中各环节的作用过程,难度系数中档。下渗是人类改变水循环的重要方式,但是不合理的改变易于引起灾害。本组试题考察了近几年热点问题,值得关注。18 c。白色沉积层为海面以下生物沉积,棕黄色的岩石层为海面以上泥沙沉积。19c。白色沉积层为海面以下生物沉积,棕黄色的岩石层为海面以上泥沙沉积。本组试题考察了岩石成因及其分类,地壳运动方向的判断方法。难度系数中档。地壳运动是高考中涉及较多的考点,考察方式多变,复习时重点还是对基础知识逐一突破。20. b。气流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则近地面由m流向n,高空由o流向p;依据热力环流图可判断,图中m、n为近地面两点、o、p为高空两点,且o、p分别对应位于n、m上空;m地气压高,说明是近地面气温较低处,气流由p下沉至m;则n为近地面气温较高处,气流上升至o。故b项正确。21图中显示n地为近地面热低压区,故气温高于两侧、气压低于两侧同一高度则d项正确。本组试题考察了热力环流,难度系数中档。大气运动是高考的核心考点,年年都要考,复习时还是要做到考点全覆盖。22d。该区域降水主要来源于大西洋,受西风影响,在迎风坡降水丰富。根据所在经线与山脉的南北距离可判断:甲-67,乙-70,而73南部受西南风影响稍多,降水开始增多。23. b。同22题。本组试题考察了区域地理及气候相关知识,难度系数高。区域是各类知识的载体,复习时一定要按分区来进行学习,并且要注意各区域中的一些特殊区域,其往往是考点所在。24. c。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读图可知各选项的正误。25. d。北坡为阴坡,昼夜温差小,冻融风化作用弱;春季,北坡增温慢,积雪融化速度慢,流水侵蚀力弱,夏季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所以侵蚀力弱,以上原因导致北坡侵蚀沟密度最小。本组试题考察影响地表的因素及区域相关知识。难度系数高。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26. (7分)根据昼半球读出中心为直射点o,a、c纬度相同,读出其为刚出现极昼的纬线圈,s为南极点。(1)(10s,160e) 1时20分(2分)(2)(80n,160e), 7770千米(2分)(3)20,正北,12时(3分)27.(共18分)(1)特征:地形崎岖,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海岸线曲折,沿海沼泽广布;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多火山。(3分,每点1分,任答3点给满分)成因:位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降水丰富,流水作用显著。(4分)(2)特征:全年高温(1分),气温年较差小;(1分)原因:位于10s和赤道之间,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1分),且年变化小(1分),所以终年高温;纬度低,昼长变化小(1分),年太阳辐射变化小(1分);近海,气温受海洋调节明显。(3)河口三角洲(1分)。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流汛期长,易淹没周围地区;沿海地区受潮汐影响,海水入侵,多滩涂。(每点1分)28(15分)(1)西高东低;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表崎岖不平;多峰林、石林和山间小盆地。(3分)(2)1、4月,甲地降水少,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日较差大。乙地降水多,阴雨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强,气温日较差小。(6分)(3)缓解珠江三角洲用电紧张的状况;改变珠江三角洲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提高河口三角洲的防洪、防旱能力;径流量减少,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影响动植物生长与栖息;入海泥沙减少,河口三角洲出现淤积减慢或侵蚀后退。(每点1分,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