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明一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三历史试题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地方志鼻祖”绝越书中写道:“禹穴之时,以铜为兵”,但长期以来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正确;伴随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发掘证实了传说中禹时代“以铜为兵”,以及禹铸九鼎是可信的。这说明 a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 b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c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d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2、周礼中设计的官制:“分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各分领六十官职,总数为三百六十。政令、礼仪、祭祀又都有阴、阳之分。”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文化的什么特征 a天人合一 b以人为本 c刚健有为 d贵和尚中3、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4、洋务运动后,奕曾反思说:“中国之败,全由不西化之故,非鸿章之过。(请授予李鸿章以商让土地之权)”材料中的观点 a彻底否定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b是为李鸿章卖国行径的开脱 c反映了更多接纳一点资本主义的愿望 d与后期的“全盘西化”观点一致5、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6、1912年悦来茶馆上演根据美国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的川剧黑奴狭义光复记。该茶馆在当地的报纸上称“其中历叙黑奴亡国之惨状,恢复故国之光荣,尤令人可歌可泣,可欣可羡,能激发人种族思想,爱国热忱”。以上材料说明 a茶馆表演成为民国社会转型的推动力 b民国茶馆成为引进西方文化的首要阵地 c人民群众肯定了民国茶馆的教育功能 d民国茶馆打破演员不得入内的社会歧视7、政府统治时期规定:“法院之审判,须公开之”,“法官独立审判,无论何人,不得干涉之”,“法官在任中不得减俸或转职,非依法律受刑罚宣告或应免职之惩戒处分,不得解职”。这说明北洋政府 a无视民权,实行专制独裁 b努力构建独立的司法体制 c切实保障资本主义民主 d实践司法公平、正义的原则8、李大钊论及中国的民主政治时说,“孔子者,历代帝王之护符也”“孔子不当存于宪法”,同时他又提出“欲行立宪政治,必先去专与争”,要完成青春中华再造之使命,必须“悟儒家日新之旨”。这表明李大钊 a能辩证地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b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自相矛盾 c未能摆脱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d已经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9、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进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11、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13、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要求各位中央政治局委员及在京各中央委员阅看一些主要参考文件(见下表)。材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草案起草工作的特点是国别宪法苏俄(联)1918年宪法;1936年宪法中华民国1913年天坛宪法;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法国1946年宪法其它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等国宪法 a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 b具有世界眼光与历史视野 c与资本主义宪法区别明显 d深受“一边倒”外交的影响14、“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曾经遭受过,而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寻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独立。”周恩来当时的讲话强调的是 a反殖反霸,相互支持 b高张远瞩,求同存异 c理解尊重,消除分歧 d和平共处,避免猜疑15、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这主要反映了 a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b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 c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 d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16、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17、丹尼斯舍曼等人所著的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说希腊人开始倡导理智主义,那么他们也是最先压制它的人。简言之,他们是这样一个民族在人类可能会尽力为之的事情上,他们既向别人展示了何以成功,也向别人展示了何以失败”。材料说明古希腊 a民主制度不够完善 b直接民主确保人权 c海外殖民体现霸权 d尊崇理性道德作用18、西方学者哈里斯感叹道:“事实上,今天的学生在读了古代的相关记述之后,就会很容易地得出如下结论:雅典的法庭是在具有说服力的演说者的影响和控制之下,他们较少关注法律条文。”这表明当时古代雅典 a缺乏明确的法律意识 b突出辩论在司法中的影响 c出现了集体暴政局面 d法庭注重民主程序的操作19、十二铜表法规定,凡涉及公民的生死问题时,需要执政官主持的人民大会(元老院)作出决定;凡属科处罚金一类的犯罪,就交由平民团体审判。这表明罗马法 a平民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 b量刑程序不统一 c崇尚秩序和平衡 d受伸缩性的影响20、伽利略通过梁的弯曲试验和理论分析,指出对长度相似的圆柱形梁,抗弯力矩和半径立方成比例;1685年,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有引力,引力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和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从这两个事例中可以看出自然科学的特征之一是 a实验是近代科学研究的全部方式 b17世纪物理学是核心学科和基础学科 c数学方式是主要表达形式 d揭示时问和空间的本质属性21、美国1787年宪法第十款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颁发捕获敌船许可状;铸造货币;发行纸币”1792年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利,由各州或其人民保留之。”这表明美国政治体制中 a保障人民主权建立共和体制 b联邦政府加强了各州的自主权 c立法、行政、司法分权制衡 d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分权制衡22、马克思在称赞巴黎公社的领导者时说:“这些勤务员经常是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的。”他们“公开地、老老实实地办事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活动,不自命为绝对正确,没有文牍主义的敷衍拖拉作风,不耻于承认和改正错误”。对以上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天赋人权的思想 b说明公社领导人的权力制约与民主作风 c表明国家政权机关已变为“社会公仆” d体现了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23、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写道:“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这种思想的根源在于列宁认为这两种政体 a统治方式不一样,代议制政权机构不适合俄国国情 b有质的差别,前者代表资产阶级,后者代表无产阶级 c俄国革命形势需要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前者已过时,俄国革命正在向社会主义阶段过渡24、1960年日、美签订新日美安全条约,规定:“各缔约国宣誓在日本国施政的领域下,如果任何一方受到武力攻击,依照本国宪法的规定和手续,采取行动对付共同的危险。”该条约的签订 a表明日美军事政治同盟遭到严重削弱 b表明亚太地区的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 c标志着日本的经济政治大国地位形成 d满足了美国维持冷战政策的需要第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 52分)25、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是反腐倡廉、预防犯罪的有效手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诸葛亮和白居易自愿向世人公开自己的财产状况,但在封建社会为何无从推广,阻力究竟来自哪里?孝文帝“反腐”主要依靠由中央直接派出“使者”进行纠察,唐、宋都相继沿袭,但“财产与收入不符”如何惩处,则带有很大的个人好恶和随意成分。 夏炎古代官员的财产公开方式材料二 英国是最早对官员财产公示进行立法的国家,1883年,议会通过净化选举,防止腐败法。1978年,美国政府颁布了政府官员行为道德法,1989年,又修订为道德改革法。它规定:总统、副总统、国会议员、联邦法官以及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如实填写财产,由新成立的道德署收存,总审计长负责审查。若存在灰色收入,就会被治罪。财产报告向全社会公开,任何人都可以查阅。 刘植荣外国公务员如何公示财产材料三 1948年8月,国民党高层会议在庐山召开,蒋经国提出“公示高官国外财产”的建议,蒋介石不敢同意。 苏州生评蒋介石父子“官员财产公示”之争(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封建社会财产公示制度无从推广的主要阻力。(2分)并分析历朝反腐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2分)(2)材料二体现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哪些原则?(2分)指出英国能率先对官员财产公示进行立法的政治前提。(2分)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财产公示制度能成功推行的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蒋经国提出官员财产公示的目的。(2分)并说明蒋介石不敢同意的主要原因。(2分)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经过元末战乱,明朝初年百废待兴,朱元璋认识到其中的首要任务是选拔人才。他说:“蒙古、色目人氏,既居我土,皆我赤子,果有才能,一体擢用”认为:“若德不足以怀众,虽有才亦何用哉。”规定“得贤者赏,滥举及蔽贤者罚”。洪武十三年朱元璋重申保举连坐法,规定“举非其人,加罪无贷”大明律规定:“凡贡举非其人及才堪时用应贡举而不贡举者,一人杖八十,每二人加一等,罪止杖一百,所举之人知情与同罪。”洪武六年至十七年,“由布衣而登大僚者不可胜数”朱元璋特别强调在山林隐遗中荐举有学识才德之士,其结果是选拔了一批名臣武将,为明初政治稳定、经济恢复作出了贡献。摘编自黎邦正明初“三途并用”选官制度述评(1) 根据材料,概况明初实行荐举制的背景和特点。(8分)(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荐举制实行的积极影响。(4分)27、在20世纪近一半的时间里,冷战不仅塑造了当时的国际关系格局,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卷入冷战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993年年末,比尔克林顿曾脱口而出地说:“啊,我想念冷战。”确实,二战后美苏两国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除了给一些国家提供发展机遇外,还给了美国国力发展以多方面的刺激。有一个美国人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对于美国这样具有多样性的国家,只有外部的各种挑战可以使它团结起来”。“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现在看来仿佛是一种奇思异想,许多美国人在50年代和60年代把两种制度的竞赛锁定为一种显示优越性的。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受到苏联挑战的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找到了帮助那些受压制者的国家安全的理由。”齐世荣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冷战的后果”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维多利亚女王(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1836年,年仅18岁的维多利亚继位,在位64年,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她从丈夫那里学到“阴谋、收买、强权、先下手为强、武力侵占”等谋略。1857年,一场设计巧妙的阴谋使英国获得了苏伊士运河的控股权;第二年,在大英帝国沿海殖民地的版图中又增加了印度帝国王冠上的一颗明珠形成了“日不落帝国”。维多利亚在位期间,英国在经济、科学、文学、艺术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史称“维多利亚时代”。材料二 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17岁被选秀入宫,27岁垂帘听政,执政48年。三度垂帘听政、两决皇储、乾纲独断、享尽人间荣华富贵的“老佛爷”。慈禧太后重用李鸿章等汉臣开办洋务运动,庚子后“新政”废科举、倡新式教育,禁止妇女缠足等。慈禧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变动的格局,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等,治理国家的难度要远超历代的帝王。慈禧皇太后的选择,一直是以妇人之短见议和与接受耻辱,多次恶化了近代中国的前途。 比较材料一、二,提取两项有关慈禧太后与维多利亚女王治国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三明一中20152016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座位号总分高三历史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52分。)25、(1)(4分)(2) (8分)(3) (4分)26、(1)(8分)(2)(4分)27、(12分)28、(12分)三明一中20152016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三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aadcbabacbaa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bbabadcbdbd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52分。)25、(1)阻力:皇亲国戚、权臣贪官。(2分) 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人治色彩浓厚,监察和处罚体现君主个人意志。(2分)(2)原则: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分权制衡;主权在民。(2分) 前提:英国19世纪议会的改革和责任内阁制的最终确立,代议制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2分) 原因:1787年宪法提供了有力的宪法保障;两党制下政党相互制衡;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官员自上而下带头执行;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监督执行;民众积极参与监督。(4分)(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