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李商隐诗歌意象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李商隐诗歌意象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李商隐诗歌意象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李商隐诗歌意象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李商隐诗歌意象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李商隐诗歌意象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果。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 、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 3 、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4 、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意。 5 、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了谢 作者签名: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 蔓至丝箩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 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 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 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 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 定。 作者签名: 日期: 叠歪缈 弭严目 摘要 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以其极富个性的诗歌创作开拓了唐诗的新境界,也奠定了他 唐诗大家的地位。对其入其诗,历来研究者甚多,且成果卓著。本文立足于李商隐诗 歌作品文本,从其诗歌的基本构建元素入手,结合晚唐的时代背景、作者特殊的人生 经历和个性心理,对李商隐诗歌意象作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旨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 义山诗歌寻找一个独特而重要的突破口。 全文主体分为三章,再加上绪言和结语共为五个部分。 绪言部分对千余年来有关李商隐诗歌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分析,说明李商隐诗歌 意象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章李商隐诗歌意象的类型特征,从内容范畴和表达目的的角度对李商隐诗 歌意象作系统的统计和分类,并阐述这两方面诗歌意象的类型特征。 第二章李商隐诗歌意象的组合特色, 在组合上既兼备各式又推陈出新的特色。 第三章李商隐诗歌意象的美学特质, 从继承和创新的角度剖析李商隐诗歌意象 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对李商隐诗歌意象进行 剖析,从而总结出其诗歌意象所呈现的绮艳之色与寂灭之调互见、纤柔之姿与凄壮之 气融合、迷离之境与遥深之情交织的美学特质。 结语部分总结李商隐诗歌,特别是其诗歌意象的继承、创新和对后世的影响,并 指出其诗歌意象运用方面的某些瑕疵,同时还对李商隐诗歌意象研究的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李商隐,诗歌意象,类型特征,组合特色,美学特质 a b s t r c t a st h er e n o w n e dp o e to fl a t et a n g , l is h a n g y i nh a sd e v e l o p e dt h et a n gp o e mn e w b o u n d a r yb yh i se x t r e m e l yr i c hi n d i v i d u a l i t yp o e t r yc r e a t i o na n de s t a b l i s h e dh i st a n gp o e m l i t e r a r yg r e a tm a s t e r ss t a t u s t h er e s e a r c h e r so fb o t l lh i sp e r s o n a l i t ya n dt h ep o e m sa r e a l w a y ss om a n y , a n dt h ea c h i e v e m e n ti sa l s oo u t s t a n d i n g t h i se s s a ym a k e sa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a n ds y s t e m i ca n a l y s i sa n dr e s e a r c ht ot h el is h a n g y i n sp o e t r yi m a g e ,b a s e do nt h el i s h a n g y i np o e t r yt e x t ,s t a r t i n gf r o mt h eb a s i c a lc o n s t r u c t e de l e m e n t so fh i sp o e t r y , i n t e g r a t i n g 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l a t et a n ga n da u t h o r ss p e c i a ll i f ee x p e r i e n c ea n dt h ei n d i v i d u a l i t y p s y c h o l o g y , a n di t i sf o rt h ep u r p o s eo fs e e k i n gf o rt h ei m p o r t a n tb r e a c ho ft h ef u r t h e r r e s e a r c ho fh i sp o e t r y t h ef u l lt e x to ft h ea r t i c l eh a sf i v ep a r t s ,o fw h i c ht h em a i nb o d yi s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 c h a p t e r s ,a d d i n g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a n dt h ec o n c l u s i o n n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p a r tc a r r i e so l lt h es u m m a r ya n a l y s i so ft h er e s e a r c ho fl is h a n g y i n s p o e t r yd u r i n gm o r et h a no n et h o u s a n dy e a r s ,a n de x p l a i n st h ev a l u ea n d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t h e r e s e a r c ho fh i sp o e t r yi m a g e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d e a l sw i t ht h et y p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l is h a n g y i n sp o e t r yi m a g e i t m a k e st h es y s t e m i cs t a t i s t i c sa n d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f r o mt h ec o n t e n tc a t e g o r ya n dt h ea n e , l eo f e x p r e s s i o ng o a l ,a n de l a b o r a t e st h et y p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i nt h e s et w oa s p e c t s t h e , s e c o n dc h a p t e rp o i n t so u tt h ec o m b i n a t i o n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e so ft h el is h a n g y i n s p o e t r yi m a g e ,m a k i n gt h ea n a l y s i s f r o mt h ei n h e r i t sa n di n n o v a t i o na n g l e so f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l is h a n g y i n sp o e t r yi m a g e ,w h i c hh a se a c hk i n do ff o r m sa n dw e e d s t h r o u g ht h eo l dt ob r i n gf o r t ht h en e w i nt h i sc o m b i n a t i o n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d i s c u s s e st h ee s t h e t i c s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l is h a n g y i n sp o e t r y i m a g e i tm a k e st h ea n a l y s i so ft h el is h a n g y i n sp o e t r yi m a g ef r o mt h ea r t i s t i ce s t h e t i c a n g l e t h u ss u m m a r i z e st h ee s t h e t i c s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i n t e r p r e s e n c eo ft h eg o r g e o u s c o l o ra n dl o n e s o m ed y i n gs t y l e ,t h em i x t u r eo ft h ed e l i c a t ep o s t u r ea n dt h em i s e r a b l e l y c o u r a g e o u sm a n n e r , a n dt h ei n t e r w e a v e so f t h eb l u r r e ds i t u a t i o na n dr e m o t ed e p t hf e e l i n gi n h i sp o e t r yi m a g e t h ec o n c l u s i o ns u m m a r i z e st h el is h a n g y i n sp o e t r y t h ee m p h a s i si so nt h ei n h e r i t i n g a n dt h ei n n o v a t i o no fh i sp o e t r yi m a g e ,a n dt h ei n f l u e n c et ot h el a t e rg e n e r a t i o n i tp o i n t so u t t h es l i g h td e f e c to fh i sp o e t r yi m a g ei nu s i n g , a n dm e a n w h i l em a k e st h ef o r e c a s tt ot h e r e s e a r c hp r o s p e c to ft h el is h a n g y i n sp o e t r yi m a g e k e yw o r d s :l is h a n g y i n ,p o e t r yi m a g e ,t y p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c o m b i n a t i o n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e s t h e t i c s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2 绪言 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以极富个性的诗歌 创作为唐诗拓展出了新的境界,也为即将谢幕的唐诗唱奏了一个响亮的尾声,更为他 自己奠定了唐诗大家的地位。但是,与中国文学史上其他一些一流作家作品相比,李 商隐及其创作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比较受冷落的。从李商隐逝世到明末近八百年间竞 无一部流传至今的整理研究专著。这在李商隐研究史上应该说是一个显得过长的发轫 期。较早出现对李商隐诗品、人品的评论多倾向于否定。如唐末李涪刊误释怪 中谓商隐诗文“无一言经国,无纤意奖善,惟逞章旬至于君臣长幼之义,举四隅 莫反其一也:彼商隐者,乃一锦工耳,岂妨其愚也哉”国;1 日唐书文苑传中提到 时人对李商隐有“背恩”、“无行”、“无持操”、“恃才诡激”的批评,并“为当途者所 薄”o ;新唐书文艺传也说“牛、李两党人蚩谪商隐,以为诡薄无行,共排笮之”, 令狐绚认为他“忘家恩,放利偷合”o 。这些就是突出的例证。而且这种否定倾向的评 论一直不乏支持者。最终形成李商隐在人品上无持操、在诗品上流于绮艳的观点,并 成为长期以来带有普遍性的传统看法。但另一方面,这一阶段也出现了像黄彻、王安 石、范温等为代表的对李商隐人品、诗品持肯定、赞扬态度的观点。这些标新而独到 的见解对后世影响极大。比较起来,这一阶段数量更多的是对李商隐诗歌风格的评论。 代表人物如杨亿、许颧、叶梦得、刘克庄、胡应麟、胡震亨等,都从不同侧面揭示出 义山诗风的某些特征。与此同时,部分评论者已开始注意到李商隐的咏史、咏物、七 律、七绝以及无题等诸类诗体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的成就与特点( 包括缺点) 。如范温、 张戒对其咏史诗的评论;王直方、吕本中、刘克庄等对其咏物诗的评论;陆时雍对其 七律的评论;严有翼、范唏文、胡应麟等对其用事征典的评论:杨基指出了义山无题 诗深含政治与个人身世的寄托;从宋代刘敛、苏轼( 可能是黄朝英假托苏轼之名) 到 明代谢榛、胡应麟、胡震亨等一直对义山锦瑟持有不同的解说与评论;朱弁风 月堂诗话以独到的眼光发现似乎相反的文学现象之间的内部联系,从深层揭示出义 山诗对江西诗派的影响;许学夷诗源辩体从诗、词递嬗的角度指出“商隐七言古, ( 唐) 李涪:刊误释怪 。引自刘学锴,余恕诚、黄世中:李商隐资料汇编( 上册) 。中华书局2 0 0 1 年版, 第5 页。 o ( 五代) 刘啕:| 几唐书( 第十五册) ,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5 0 7 8 页。 o ( 束) 阳修、来祁:新唐书( 第卜八册) ,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第5 7 9 3 页。 声调婉媚,大半入诗余矣”。,实为不拘于表面形迹的高论;元好问论诗不仅对义 山锦瑟别有会心,且以“精纯”概括义山诗之精神实质,可谓独具只眼。以上所 列诸家的这方面评论观点为后代诗评家和研究者看重,对后世影响深远,直至今天仍 被频频袭用。但总体说来,由于宋明理学繁盛的思想文化背景和宋明宗盛唐、鄙晚唐 的主流诗学倾向,加之商隐诗中确有不少偏离传统诗教内容存在,因而,这一时期对 晚唐翘楚李商隐诗歌的评论,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远不如对盛唐诗人诗作的评论。即 便是上列诸家极富影响的评论也都流于只言片语,显得零星散乱。从根本上说,宋、 元、明三代李商隐诗歌研究是空疏的,未成气候,不成系统。 清代是传统文化的总结期。长期进展缓慢的李商隐诗歌研究,在清代顺、康、雍、 乾、嘉、道这二百年间,陆续出现了李商隐研究史上的第一个高潮。以诗歌为核心, 扩展到对李商隐的全面的研究,陆续出现了大批极富影响力的专著。例如就诗歌方面 而言主要有:朱鹤龄李义山诗集笺注,钱龙惕玉豁生诗笺,程梦星重订李义 山诗集笺注,徐德泓、陆鸣皋李义山诗疏,陆昆曾李义山诗解,姚培谦李义 山诗集笺注,屈复玉豁生诗意,纪昀玉豁生诗说,姜炳璋选玉骼生诗补说, 冯浩玉驺生诗集笺注等等。这些著作直到今天仍然是研究李商隐诗歌非常重要的 参考著作,其中之优秀者即使在朴学高峰期,也属上乘之作。此外,在清人诗话、文 集、选本、笔记杂著中还有大量关于李商隐其人其诗的评论,特别是吴乔的西昆发 微、何焯的义门读书记、钱良择的唐音审体以及叶燮、贺裳、沈德潜、管世 铭、朱庭珍、林昌彝、施补华、刘熙载等人的诗话诗论著作中,更有许多精到的见解 与评论。以上这些概述情况,大体上构成了清人研究义山诗歌的洋洋大观,无论广度 还是深度都远非前一个阶段所能比。正如岑仲勉在玉豁生年谱会笺平质导言中 说:“唐集韩、柳、杜之外,后世治之最勤者,莫如李商隐,三百年来可十余家。”圆但 总体来说,有清一代李商隐诗歌研究的成就主要集中在诗歌整理、注疏和诗歌典事的 考证上。至于诗歌评论,仍显零散而不深入,特别是诗话体的评论往往还是流于只言 片语,点到辄止,难以阐清说透,更缺乏商隐诗歌从本体到创作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 这给后来的二十世纪至今李商隐诗歌研究留下了许多空白。 二十世纪至今是中国历史发生天翻地覆变革的时代。这给李商隐研究,特别是其 诗歌研究带来了具有时代色彩的新交化,当然也造成了过程的曲折。大体说来,可分 o ( 明) 许学夷:诗源辩体,引自刘学锴余恕诚,黄世中:李商隐资料汇编( 上册) ,中华书局2 0 0 1 年版,第 1 7 5 页。 o 岑仲勉: ,中华书局1 9 8 0 年版,第6 0 9 页。 o ( 梁) 刘勰:空心雕龙神思,引自刷振甫:文心雕龙注释,人民文学m 版社1 9 8 1 年版,第2 9 5 页。 ( 唐) 土吕龄:诗格,引白吴小如:中国历代诗话选,岳麓书社1 9 8 5 年版,第3 9 页。 数万象之中,义类同者,尽入比兴,关雎即其义也。”唐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缜 密中说:“意象欲出,造化已奇。”o 明胡应麟在诗薮内篇卷一中说“古诗之妙, 专求意象。”o 王廷相日:“夫诗贵意象透莹,不喜事实粘着。古谓水中之月,镜中之影 可以目睹,难以实求也。言征实则寡余味也,情直致而难动物也,故示以意象, 使人思而咀之,感而契之,邈哉深矣。此诗之大致也。” 明李东阳在怀麓堂诗话 中评温庭筠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时说:“不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于言意之 表,不知二句中正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 为难得。”o 明陆时雍在诗境总论中说:“昌龄得之椎练,太白出于自然,然昌龄意 象深矣。”国清沈德潜在说诗啐语上卷评孟郊的诗曰:“孟东野诗,亦从风骚中出, 特意象孤峻,元气不无斫削耳。”o 现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在诗论中说:“每个诗的 境界都必有情趣( f e e l i n g ) 和意象( i m a g e ) 两个要素。” 西方从亚里士多德 开始,也就提出了“意象”的概念。他认为诗的情节有如一幅画的铅笔轮廓或素描, 字汇与意象则是色彩。后经鲍姆嘉滕、康德、庞德、萨特等一批世界级大师们精深地 阐述,强调了意象在文学特别是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意象理论在西方也熠熠生辉 了。由此可见,意象是文学特别是诗歌创作和审美都不可回避的重要概念。就诗歌本 体论角度来说,意象既是构建诗歌的基本元素,又是区别诗与非诗的基本特征。对此, 现代诗人郑敏有过十分精当的比喻,她说:“诗如果是用预制板建成的建筑物,意象就 是一块块的预制板。” 她又说:“意象象一个集成线路的元件它对诗的作用好象一 个集成线路的元件对电子仪器的作用。”o 这充分说明没有了意象,诗就成了直白与说 明,换言之也就不能称之为诗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意象就是诗歌看得见的灵 魂,抓住一首诗的意象就等于获得解读该诗的一把金钥匙。 而我们知道,李商隐诗歌意象的内容十分丰饶,其诗歌意象的营造技巧和呈现出 的美学内蕴也极为独特。本论文就试图从诗歌意象切入,重点剖析李商隐诗歌意象的 m ( 唐) 皎然;诗式,引自( 清) 何文焕:历代诗话( 上册) ,中华书局1 9 8 1 年版,第3 0 页。 o ( 唐)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缜密,引自( 清) 何文焕:历代诗话( 上册) ,中华书局1 9 8 1 年版,第4 1 页 ( 明) 胡应艨: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5 8 年版,第1 页。 ( 明) 王廷相:与郭阶夫学士论诗书,引自( 清) 何文焕;历代诗话( 上册) ,中华书局1 9 8 1 年版,第1 2 6 页。 o ( 明) 李东阳:怀麓堂诗话引自张少康:中国历代文论精品,时代文艺出版社1 9 9 3 年版,第5 1 4 页 o ( 明) 陆时雍:诗境总论 ,引自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 9 8 3 年版,第4 2 0 页。 o ( 清) 沈德潜:说诗啐语,引自丁福保:清诗话( 下册) ,上海古籍出版杜1 9 7 8 年版,第5 3 5 页 朱光潜: 涛论,朱光潜美学文集( 第一二册) ,上海文艺出版社1 9 8 2 年版,第“页 邦敏:英荚诗歌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8 2 年版,第5 2 贞。 o 郑敏:英荚诗歌研究,北京师范大学;j 版社1 9 8 2 年版,第3 页。 类型特征、组合特色和美学特质,进而附带探究诗人创作意图乃至心理世界,解读其 作品的诸多秘密,阐发他诗歌意象构建艺术的承嗣、创新和对后世影响等诸问题,以 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义山诗歌寻找一个独特而重要的突破口,也为丰富中国古典诗歌 美学研究贡献绵薄之力。 第一章李商隐诗歌意象的类型特征 为了系统、准确地把握李商隐诗歌意象的特征,有必要先对其诗歌意象的类型作一 下统计划分,然后好归纳其特征。然而,诗歌意象又是个十分庞大芜杂的家族,如何 对其进行分类长期以来也是聚讼纷纭,一直是个困扰研究者的难题。之所以这样,我 以为主要是众家划分的标准各异,因而分类的结果自然也就莫衷一是了。本章并不试 图着力探讨这问题。但为了下面论述的需要,还是要先讲述一下笔者的划分标准。 当前国内对诗歌意象分类较有代表性有这样一些:袁行霈先生的中国诗歌研究中 采取五类划分法一自然界、社会生活、人类自身、人的创造、人的虚构,这种划分 虽很系统,但有交叉,如“社会生活”和“人的创造”就难于界定;夏之放文学意 象论中分为即时审美、象征、想象、幻想等几类,这是从心理角度分的,既不全面, 也难区分;陈植锷诗歌意象论从五种标准出发进行分类,每一大类又分若干小类, 详细而全面,不过太过琐碎,有的不合逻辑,如按题材划分就不太科学;王长俊的诗 歌意象学从四个标准划分,系统而有条理,但作者生造了不少术语,区分度不大, 也难于阐述清楚。国外对意象的分类也较多,如英国威尔斯诗歌意象一书根据想 象力的强弱,把意象分为七类装饰性、潜沉、强合、基本、精致、扩张、繁复, 单从这些术语来看,在具体诗歌中就很难把握和区分,且从想象力来划分本身主观性 太强。综上简述来看,完全采用哪家划分法均不太适合本章的论述;且这些是诗歌意 象的专论著作,可以细化阐述,而本章不宜也不需如此细纲详目的论述,那样反使论 点不明,陷于混乱。 有鉴于此,本章将意象分类简化,主要从两个角度划分( 仅为本篇针对李商隐诗歌 意象的特点而定,并非全面系统的诗歌意象学上的分类) ,即从李商隐诗歌意象的内容 范畴和李商隐诗歌意象的表达目的来划分。前者分为实体性意象和虚拟性意象;后者 分为再现性意象和表现性意象。下面即按这一标准进行论述。 第一节从内容范畴来考察李商隐诗歌意象的类型及特征 李商隐的诗歌意象从内容范畴上可划分两类:实体性意象和虚拟性意象。所谓实 体性意象是指诗人自己或前人通过感官感知并选取的客观存在的事物。这一类诗歌意 象在古今中外所有涛作中都是意象的主体,李商隐诗歌也不例外。因为任何一个诗人, 即便其想象力如何丰富,但其个体总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其所感知的只能是实体性 客观世界。所谓虚拟性意象指诗人或前人根据自身生活的直接、间接经验加上一定的 想象虚拟出的事物。这类意象在诗作中比重的多少因人而异,一般来说现实主义诗人 偏少,浪漫主义诗人偏多;想象力较弱的诗人偏少,想象力较强的诗人偏多。例如屈 原、李白、李贺、李商隐、郭沫若、杨炼等人诗作中虚拟性意象出现得就较多。下面 就先考察一下李商隐诗歌中这两类意象的具体类型及其特征。 一、实体性意象类型 如前所述,实体性意象一般都是诗人构象的主体,李商隐也不例外。我们现以清人 冯浩玉豁生诗集笺注国所辑为准,对其全部诗歌意象进行统计考察( 虽然冯著中所 收李诗有几首是否为商隐真作尚有争议,但这并不大影响本文统计考察整体上的准确 度) 。该集中共保存了李商隐诗歌6 0 3 首,我对其作了仔细的统计,6 0 3 首诗歌中共用 意象为7 9 5 7 个( 所有意象统计均不包含诗歌题目中的意象,以下分类也如此) ,其中 实体性意象为7 5 7 9 个,占整个诗歌意象总数的9 5 强。在这7 5 7 9 个实体性意象中, 属于客观自然范畴的为3 5 3 3 个;社会历史范畴的为4 0 4 6 个。 ( 一) 客观自然范畴的诗歌意象类型 李商隐诗歌中的3 5 3 3 个客观自然范畴的诗歌意象可大致分成这么几类:天文、地 理、气象、时间、人体、动物、植物、无生物等。下面就这8 类作统计归类并简要说 明。 1 天文意象 这类意象在李商隐诗歌中共出现3 1 1 个。其中数量排列靠前的意象分别是:日( 8 8 次) 、月( 7 1 次) 、星辰( 4 2 次) 在日意象中,单个的“日”出现5 4 次,另有夕 阳( 8 次) 、落日( 5 次) 、残阳( 4 次) 、斜阳( 2 次) 、残照( 2 次) 以及朝阳、嵩阳、 艳阳、微阳、春阳、高阳、阳乌、余照、落照、返照、通照、斜晖、落晖等各1 次; 在月意象中主要是“月”和“玉轮”两种情况,分别为6 9 次、2 次;在星意象中,单 个“星”出现了2 9 次,另有各类星辰1 3 个次。 2 地理意象 o ( 清) 冯浩:玉骼生诗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8 年版。本论文所引李商隐诗歌均依据此本,以下注略。 这类意象在李商隐诗歌中共出现4 7 6 个。其中数量排列靠前的意象分别是:水流 ( 2 0 8 次) 、山( 1 2 3 次) 、地( 4 2 次) 在水流意象中,江、河、海、湖分别出现 6 0 次、3 4 次、2 9 次、1 4 次,另有各类庞杂水系7 1 次;在山意象中,单个的“山”出现 7 6 次、峰1 5 次、岭1 2 次、岳3 次,另有嶂、崦、岫、嵩等2 次,蠛、崖、壑、峭壁 等个1 次,各类具体山峰5 次。 3 气象意象 这类意象在李商隐诗歌中共出现4 7 9 个。其中数量排列靠前的分别是:风( 1 2 0 次) 、云( 9 9 次) 、雨( 6 0 次) 、露、雪( 各5 6 次) 4 时间意象 这类意象在李商隐诗歌中共出现2 5 6 个。其中数量排列靠前的意象分别是:夜( 1 1 2 次) 、春( 5 5 次) 、秋( 2 9 次) 在夜意象中,单个的“夜”出现了9 8 次,另有宵8 次、晚4 次、畹2 次。 5 人体意象 这类意象在李商隐诗歌中共出现3 3 9 个。其中数量排列靠前的意象分别是:女性 身体部位( 9 2 次) 、肠( 2 7 次) 、身( 2 3 次) 在女性身体部位意象中,主要是表现 女性美妙特征的部位,如眉、腰、眼眸、鬓发、颜面和肌肤等;在肠意象中,主要集 中于“断肠”和“回肠”两类。 6 动物意象 这类意象在李商隐诗歌中共出现5 4 8 个。其中数量排列靠前的意象分别是:鸟类 ( 2 4 6 个次) 、昆虫类( 8 0 次) 、马( 4 9 次) 、鱼( 2 5 ) 、猿( 2 3 次) 在鸟类意象中, 单个的“鸟”出现了3 2 次,燕、鸡各3 0 次,雁2 5 次,鹤1 9 次,莺1 8 次,鸳鸯1 1 次,另有其他具体鸟类若干;在昆虫类意象中,蝶3 0 次、蝉1 6 次、蜂9 次、萤7 次、 虫7 次、蚁4 次、蛾3 次、蝇3 次、蜘蛛2 次;在兽类、爬行类以及鱼类动物意象中 数量集中的较少,多为分散的,因此完全统计并排列意义不大,相对数量集中并靠前 的分别是马、鱼、猿,故列出。 7 植物意象 这类意象在李商隐诗歌中共出现7 3 8 个。其中数量排列靠前的意象分别是:花( 2 1 5 次) 、 ! ) p 4 3 次、桂3 1 次在花意象中,总概念的“花”出现了1 1 3 次,其他具体的花 类出现了1 0 2 次,其中数量较为集中并靠前的是:荷花( 含莲花、菡萏等) ( 3 2 次) 、梅 ( 1 5 次) 。 8 无生物意象 这类意象在李商隐诗歌中共出现3 8 6 个。其中数量排列靠前的意象分别是:水( 5 8 次) 、灰尘( 4 6 次) 、波( 3 6 次) 在李商隐诗歌中还有1 6 次用到“冰”这个意象, 但在上面所统计的水意象中,并未将“冰”纳入,因为在物理学中它们虽为同一物质, 但在文学中它们所具有的的内涵却大相径庭;在灰尘意象中,灰出现9 次,尘3 7 次;从 严格意义上讲,“波”这个意象不该归入这一类,但又不足以单列一类,故暂牵强归入 此类,以便后文阐述。 ( 二) 社会历史范畴的诗歌意象类型 李商隐诗歌中的4 0 4 5 个社会历史范畴诗歌意象可大致分成这么几类:人物、地理 ( 人文) 、建筑物、精神活动、器物、书典文章、朝代、机构等。下面就这8 类作统计 归类并简要说明。 1 人物意象 这类意象可分为特指和泛指两种。所谓特指是历史或现实中有具体姓名的人物; 所谓泛指是没有确切姓名的人物。在李商隐诗歌中人物意象共有5 9 8 个。其中特指人 物意象共有4 3 4 个;泛指人物意象共有1 7 4 个。特指人物意象以历史名人居多,数量 排列靠前的分别是:潘岳( 9 次) 、宋玉( 8 次) 、司马相如( 8 次) 、宓妃( 8 次) 、西 旌( 6 次) 、杨朱( 6 次) 、曹植( 6 次) 、瘐信( 6 次) 泛指人物数量排列靠前的分 别是:客( 4 2 次) 、女子( 3 2 次) 、帝王( 2 7 次) 、僧( 1 3 次) 、夫君( 9 次) 在泛 指人物意象中,“君”虽然出现了3 3 次,但由于词义或为代词,或为名词,很不确定, 故不作排列。 2 地理( 人文) 意象 这类意象在李商隐诗歌中共出现4 9 7 个。其中数量排列靠前的意象分别是:路( 8 2 次) 、关( 3 5 次) 、池( 2 7 次) 在“路”意象中,单个的“路”出现了6 8 次,“径” 出现了1 4 次。 3 建筑物意象 这类意象在李商隐诗歌中共出现8 3 5 个。其中数量排列靠前的意象分别是:楼( 8 8 次) 、宫( 6 0 次) 、门( 5 7 次) 、台( 5 2 次) 、殿( 3 7 次) 、阁( 3 3 次) 、苑( 2 8 次) 、亭( 2 7 次) 4 精神活动意象 这类意象在李商隐诗歌中共出现4 2 6 个。其中数量排列靠前的意象分别是:梦( 7 5 1 4 次) 、泪( 4 5 次) 、魂魄( 2 7 次) 在魂魄意象中,“魂”出现2 2 次,“魄”出现5 次。 5 器物意象 这类意象在李商隐诗歌中共出现1 4 2 6 个,是其诗歌意象最多的一类。其中数量上 又以女性器物所占比重最多,共出现了5 0 4 个。其它器物均较零散,不太集中。 6 书典文章意象 这类意象在李商隐诗歌中共出现1 0 1 个。其中数量排列靠前的意象分别是:书典( 5 2 次) 、文章( 3 3 次) 在书典意象中,单个的“书”出现了3 2 次( 其实在整个李商隐 诗集中“书”意象出现了一百多次,但大多不是纯粹意义上的书典,而是书写,书信 之类) ,各类具体典籍2 0 次;文章意象比较分散,最集中的就是关于诸葛亮的,共有四 篇,宋玉、贾谊、司马相如各有一次重复,其余均不重复一个作家的作品。 7 朝代意象 这类意象数量不多,在李商隐诗歌中共仅出现了2 4 个。其中出现最多的是“周”( 7 次) ,其次是“秦”( 4 次) ,其余的只有一两次,有的朝代没有出现,比如夏、商等。 8 机构意象 这类意象在李商隐诗歌中共出现1 3 9 个。其中数量排列靠前的意象分别是:家( 4 9 次) 、国( 4 1 次) 在“国”意象中含有“邦”3 次。 二、虚拟性意象类型 如| j 所述,虚拟性意象指诗人或前人根据自身生活的直接、间接经验加上一定的 想象虚拟出的事物,它一般不是诗人营造意象的主体,因此普遍在作品中所占比重都 较小。李商隐在他六百多首诗歌中共用了3 7 8 个虚拟意象,占他诗歌意象总量的近5 , 这个比重看似不大,其实还是不小的。这3 7 8 个虚拟意象可以大致分为这么几类:人 物、动物、仙境、植物、器物。它们的数量分别是:人物1 2 8 个、动物1 3 5 个、仙境 6 4 个、植物2 4 个、器物2 6 个。在1 2 8 个人物意象中,泛指的神仙人物有4 9 个,包括 “仙”2 8 次、“神”2 0 次、“鬼”9 次、“妖”1 次;特指神仙人物7 9 个,女神仙4 5 个、 各类杂神3 4 个。在1 3 6 个动物意象中,数量排列靠前的意象分别是:凤凰6 3 次、龙 3 9 次,其中凤凰意象含“风”4 5 次和“鸾”1 8 次。仙境意象共有6 4 个,这主要包含 大范围的境地3 4 个和具体的宫殿处所3 0 个。至于仙界的植物和器物很零散,数量也 不多。可能在李商隐眼中仙界远离土地,不宜植物生长,一共才用了2 4 个;另外,在 李商隐或者说所有古人看来,仙人与凡人的最大区别就是仙人达到了精神的自由,不 为物质财富所牵累,所以他在诗中所用仙人器物很少,仅有2 6 个,这与他诗中表现现 实世界时所用大量的器物形成鲜明的反差。 以上是对李商隐诗歌意象在内容方面的统计划分。有一点要补充说明的是,众所周 知,李商隐诗歌善于用典,且用典的数量还较大,但本文在统计划分时并没有将其典 故意象单列一类。这主要出于这样的考虑:在我看来,典故也是无所不包的,也同样 包含了上述所分的几类。所以,一般诗歌意象分析中将典故单独分类的做法不可取, 起码对本文不可取。况且,哪些是典,哪些不是,这其实还要放到具体诗句中去解读, 或考查其具体的意象组合。比如“蝴蝶”是客观自然意象,但它若和“庄子”组合在 一起时就成了典故,那么,它的意义和性质就都不一样了。因此,本文在统计划分时 将典故中的意象分别归入上述几类中,这样既体现了划分标准的统一,又便于论述, 不至于纠缠于意象的细微意义的甄别之中。 三、李商隐诗歌意象在内容上的类型特征 纵观上面统计划分的两大类李商隐诗歌意象内容,我们发现他诗歌意象在内容上 有如下的一些特征: ( 一) 系情纤物 纤物,是指既微小又柔弱之物。当代李商隐研究专家刘学锴先生在他的专著李 商隐诗歌研究里论述李商隐咏物诗时说了这么一段话: 从题材上看,他的这类作品所咏之物多属自然界与日常生活中一些细小纤柔的 事物,如动物中的蝉,蜂蝶,莺、燕、鸳鸯,植物中的柳、樱桃和槿花杏花、 李花等弱质易凋之花,自然现象中的细雨、微雨,日常生活中泪、肠、灯等,其中 柳诗多达十五首很少咏及巨大而具有壮美崇高感的事物, 其实,不光是咏物诗,在李商隐整个诗歌中,莫不有如此倾向。就前文对其所有诗歌意 象的统计而言,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喜用纤物,系情于纤物。这突出地表现在他 诗歌的实体性意象中,比如气象意象中的“雨”、“露”、“霜”等共出现一百多个次,人 体意象中的“眉”、“眼眸”、“鬓发”、“肠”等共出现一百多个次,动物意象中的“鸟 类”、“昆虫类”“鱼类”等共出现四百多个次,植物意象中的“花”( 含泛指和特指) 、 “柳”、“桂”等共出现三百多个次,器物意象中更多,约有五百多个次,再加上自然 无生物和人类精神活动意象中的“水”、“灰尘”、“波”、“泪”等又近两百个次,总共 。刘学锴;李商隐诗歌研究,安徽大学i l ;版社1 9 9 8 年版,第2 l 页。 累加起来有一千多。这个数量是相当可观的,在唐人乃至整个古代诗人诗作中都是极 为罕见的。难怪清人贺裳在载酒园诗话中发出“义山之诗,妙于纤细”。的感慨。 之所以这样,据我分析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李商隐所处的晚唐时代正是整个 大唐帝国国运式微的低谷,整个时代风貌就缺乏初、盛唐时的高雄豪健的气概。其次, 李商隐本身命运多舛,从其生平和诗作还可以看出他身体也比较赢弱多病。就诗而言, 商隐诗中有1 8 处用到“病”字,1 2 处是写自己;1 3 处用到“疾”,6 处( 5 处不是 指疾病,2 处不是写自己) 在写自己;且从“薄宦仍多病”( 寓兴) 、“多病欣依有道 邦”( 水斋) 之类诗句中亦可看出他常疾病缠身。这样一来,就使得李商隐个人气质 中有一种带有纤绵柔弱的倾向,他的情感世界里必然充满了悲悯和哀伤,他已然做不 到再像初、盛唐时的诗人能把一腔壮志豪情外放到山水、田园、边塞之间,他只好将 诗情内敛,内敛为关注自身以及和自身关系最密切的日常事物,于是他将观察视角、 表现范围浓缩到那些纤柔微小的物象上,似乎这样更适合宣泄心灵深处细微复杂的感 受。 ( 二) 钟爱女性 李商隐大量的诗歌意象是和女性相关的。直接和女性有关的意象主要集中在人体、 人物、器物和虚拟意象中。在人体意象中,女性身体部位意象出现9 2 个次;在人物意 象中,特指女性5 2 个次,泛指女性3 2 个次;在其大量的器物意象中( 1 4 2 5 个) ,有 5 0 4 个女性器物;在虚拟意象中,女神仙意象出现了4 5 个次。问接和女性有关的意象 也很多,比如天文意象中的“月”( 7 1 次) ,时间意象中的“春”( 5 5 次) ,动物意象中 的“蜂、蝶、蛾”( 4 2 个次) ,植物意象中的“花”( 2 1 5 个次) 、“柳”( 4 3 次) 、建 筑意象中的“楼、台、亭、阁”( 2 0 0 次) 、“宫殿”( 9 7 次) ,虚拟意象中的“鸾风”( 6 3 ) , 这些众多的意象虽未必就完全是在表现女性,但按照中国人审美习惯,它们都是些体 现女性阴柔特质或极易产生女性联想的意象。 以上这些数据可以充分说明在李商隐的意识中对女性是十分关注,极为钟爱的, 同时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极为多情的诗人。这一点从他自身曲折复杂的感情史和他创 作并流传下来的大量无题的、有题的爱情诗中也可以得到佐证。另外,李商隐深受他 所景仰的屈原、宋玉、曹植等前代作家的影响,他们在辞赋中常用女性形象,或有所 寄托,或用以自况,或含蓄表达对心悦女性的向往,这与李商隐诗歌钟爱女性意象也 o ( 清) 贺裳:载酒园诗话,引自刘学锴、余恕诚、黄世中:李商隐资料汇编( 上册) ,中华书局2 0 0 1 年版, 第4 1 4 页。 1 7 是有很大关系的。 ( 三) 善为艳科 朱鹤龄在笺注李义山诗集序中日:“玉豁生诗,沉博绝艳。”贺裳在载酒园 诗话又编中说“义山绮才艳骨”o 。游国恩在中国文学史中评李商隐诗歌风格为 “绮丽精工”。 这些评论足见义山诗确有绮艳的倾向。其实,诗歌发展到中晚唐时总 体上就渐趋绮艳,呈现出词化的倾向,从元稹到李贺再到杜牧、温庭筠、李商隐等人 的诗作莫不有此特征,犹以商隐为最。明人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早就指出李商隐 诗“声调婉媚,大半入诗余矣”。 传统文学批评理论认为“词为艳科”,中国第一本文 人词集花间集所收的词多为弦艳香软之作,诚如欧阳炯在花间集叙中所言:“裁 花剪叶,夺春艳以争鲜。”o 其中犹以温庭筠为最。而“温李”历来并称,二人既有过 从又有唱酬。同是艳美之情,温以词表现,李则以诗表现。缪钺先生说:“词之特质, 在乎取资于精美之事物,而造成要眇之意境。义山之诗,已极近于词者。”回当然,说 商隐诗有词化倾向是多方面的,有题材、内容、意象、意境、语言等多种因素构成。 而其中意象类型的张艳倾向是义山诗冲破“诗庄词媚”囿域而为艳科一个突出的原因。 上文已谈到李商隐诗歌意象系情纤物、钟爱女性的倾向,其中已然体现了他营造意象 时善为艳科的特质。例如妩媚动人的女性人物和女性身体部位意象、绮艳精巧的女性 器物意象以及那些色彩斑斓又极易产生艳情联想的月、霞、花、柳、飞乌、蝴蝶、凤 凰等意象。不仅如此,李商隐还很会调色,他会在这些已很艳丽柔媚的意象前后附着 和谐斑斓的色彩。义山诗中多处使用艳丽的色彩词,如“青”( 8 0 次) 、“黄”( 7 3 次) 、 “碧”( 5 9 次) 、“红”( 5 6 次) 、“紫”( 4 4 次) 、“丹”( 3 6 次) 、“翠”( 3 5 次) 、“绿”( 2 4 次) 、“赤”( 1 4 次) 、“绛”( 1 3 次) 诗句中由于格律的限制,一首或一联中同类词 汇不可泛滥,故而数量不多。就是这样还是可以举出大量诗句色彩词连用的例子,如: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风雨) 、“芭蕉开绿扇,菡萏荐红衣”( 如有) 、“阶 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端居)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 日 射) 、“守到清秋还寂寞,叶丹苔碧闭门时”( 到秋) 等等。还有像石榴、谑柳、 o ( 清) 朱鹤龄:笺注李义山诗集序,引自刘学锴、余恕诚、黄世中:李商隐资科汇编( 上册) ,中华书局2 0 0 1 年版,第2 4 2 页。 o ( 清) 赁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引自刘学锴、余恕诚、黄世中:李商隐资料汇编( 上册) ,中华书局2 0 0 1 年 版,第4 1 3 页 游国恩、f 起等:中国文学史( 第二册)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6 年版,第2 1 0 页。 ( 明) 许学夷:诗源辩体,引自刘学锴,余恕诚,黄世中:李商隐资料汇编( 上册) ,中华书局2 0 0 1 年版,第 1 7 5 页。 o ( 唐) 赵崇柞:花间集,武汉出版社1 9 9 5 年版,第4 页。 回缪钺:冰茧庵古典文学论集论李义山诗,缪锻全集( 第二卷) ,河北教育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1 3 7 页 赠歌妓二首、寄罗劭兴等诗中也都可见到这样的句子。更为甚者像和孙朴韦 蟾孔雀咏中有两句连用四个有色彩感的词汇:“可在青鹦鹉,非关碧野鸡。约眉怜翠 羽,刮目想金篦。”在郑州献从叔舍人褒、闺情等诗中也有同样的情况。如果我 们把义山诗中所有的艳象组成一幅图画,那将必然绚丽艳媚至极,我想即便把它放到 其前的南朝宫体艳诗和其后的婉约媚词的意象群中也不会逊色。 ( 四) 慨叹同类 李商隐诗歌在取象时较多地选择那些和诗人自身命运、境遇暗相契合的事物,从 表面看似咏物叹人,实则喟己伤怀,正如刘学锴所言:“李商隐这类借物寄慨身世之作 正是诗中有人、因物见我的典型。”。我把他诗歌意象的这一倾向称之为“慨叹同类”。 这一类型的意象比较庞杂而零散,不过相对而言有些意象还是较有代表性的。比如, “蝉”、“蝶”、“流莺”、“霜月”、“落花”、“柳”等等,以及出现频率较多的人物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