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南白查村黎族聚落环境探析 中文摘要 位十中国最南端的海南省是黎族聚居的主要省份。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原住民,其生活、生产、文化活动等有着上千年的历史积淀,在海南的黎族地区分布有哈、祀、润、美孚、赛等五种方言黎族,白查村所属区域为美孚方言的黎族聚居区。因村中尚有81间保存完整的黎族传统茅草房fu闻名全国的白查村是东方黎族的一个古村落,其保存完整程度在我国所有少数民族当中很少见。 船形屋有高架船形屋与低架(落地式)船形屋之分,其外形象船篷,拱形状,用红、白藤扎架,上盖茅草或葵叶;金字形屋以树干作为支架,竹干编墙,再糊稻草泥抹墙。传统的黎族茅屋建筑有住房、“隆闺”(未婚青年男女住宿的小房)、谷仓、畜栏等。黎族各种类型的民居住宅,是在长期的生产一斗争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他们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在过去经济落后,生活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因地制肩,就地取材,利用简单的天然材料,建造出避风挡雨、隔热御寒、防避瘴病、防御野兽蛇虫侵袭以及适应生产生活要求的住宅来,这正显示了黎族人民的劳动智慧。住宅的立体造型简单、朴素、美观实用,他们采用船篷状外形,建筑结构与装饰的地域特征结合合理,表现出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 船形屋是黎族老百姓的传统民居,是黎族人民传统智慧的结晶,如果全部拆掉船形屋,黎族的建筑历史将变成空白。十是白查村聚落景观的研究及保护成为给研究者提出的一个严峻的课题。保护老民居,保护老民居下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传承就是保护人类的活历史。对十白查村聚落环境的开发与保护,本着开发的根本目的在十保护的原则。以整合海南旅游资源,联合打造人文旅游品牌的理念,以建设生态旅游博物馆、黎族文化研究中心和实物档案馆等形式,加大政府投入资金,利用可循环保护资金,对白查村建筑的外观、黎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黎族历史文化进行开放式保护(本论文所有图片均为作者自拍)。 关键词:白查村黎族聚落环境保护 作者:张引 指导教师:诸葛恺Analysis i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of Li Nationality in Baiza Village of Hainan Abstract Hainan province which located in Chinas southern most is the mainly inhabited potof Li Nationality. Li nationality is the first indigenous people of Hainan Island, their lives,production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have the history accumulation of thousands years. Thereare five tribes of Li dialects such as Ha, Qi, Run, Meifu and Sai in Hainan and Baizavillage belong the Li nationality tribe of Meifu dialect. Baiza village which famous as thereare 81 traditional huts of integrity preservation of Li nationality is the last ancient villageand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integrity in all minorities around our country are very rare. Boat-shaped houses have two kinds of overhead house and low house (floor) whichits figuration like mat of boat, arch shape and build a framework with red and with rattanand thatched with couch grass or heliotrope leaves. Pyramidal house take the tree trunks asthe frame, bamboo stem as wall and then paste wall with straw mud. The traditional butbuildings of Li nationality include Long Gui (unmarried young men and womens smallroom), barn, corral and so on. Various types of residential houses of Li nationality arecreated in the long-term production struggle and practice of life. In a certain historicalconditions of economic backwardness in the past, living under very difficult circumstances,they can fit the local conditions, using the simple natural local materials to create adomicile which shelter from rain and wind, insult form hot and cold, avoidance fromdisease, defense the beast and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 of domestic production and dailylife, that shows the labor wisdom of Li nationality people. The solid sculpt of residentialhouse is simple, beautiful and practical, the boat-shape show a strong ethnic characteristics.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Hainan, The new face of changes of Li nationality region are taking place, the oldtraditional-style and Chinese-style imitation of residential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needs of the people today and continuing improving the condition of living has become theTTurgent desire of the people of Li nationality. In 2006, the party committee and governmentof oriental city implement the house reconstruction plan and invest for the villagers builtbrick houses. Undoubtedly, the house reconstruction of ethnic minority areas canfundamental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local people, is a good thing for the benefit ofthe peoples livelihood. However, the overall relocation of Baiza village, the village isdesolate and uninhabited.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dry of grass avoiding the rot, somepeople must live and cook. No people want to see the result of house collapse. Moreover,many generations of villagers living in thatched houses, they want to live in spacious andclean the brick and houses, but the old house is also nostalgia, could not bear to leave. Theboat-shipped houses are the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dwelling and are the crystal of thetraditional wisdom of Li nationality people, so if all the demolition of boat-shaped houses,the architectural of Li nationality history will be a blank. So the protection of settlementlandscape of Baiza village becomes a grim subject to the researchers. The protection of oldhouses, old houses under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of ethnicminorities is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living history.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ettlement environment of Baiza village shouldinsist the principle of the fundamental purpose of development for protection. Integratingthe tourism resources of Hainan, a joint humanities tourism brand should be created.Through establishing the eco-tourism the museum, research center of Li nationality cultureand archives,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funds and use the recycledfunds to carry out the open protection for the appearance of the village construction, thelife style,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Li nationality. Keywords: Baiza village; Li nationality; settlement landscape; development andprotection Written by Yin Zhang Supervised by Kai Zhu GeTTT目录论绪第一节第二节 对黎族研究的历史与现状.1研究的历史.1研究的现状.1 研究的目的、方法、创新点及考察过程. 2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2、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乙U乙U乙U工/QO QC QC U I、第一章 第一节我对黎族白查村进行实地考察的地点和具体过程研究上遇到的问题.3.3._5海南白查村黎族聚落环境概况.6白查村村落环境一、地理特征二、历史情况第二节传统产业结构和经济状况一、主要经济来源二、其他经济收入第二节居民口常生活情况一、独特的工作“分工制”二、闲置的生产力.第二章 第一节海南白查村黎族聚落环境中的生活体系. 9宗教信仰对生活的影响一、宗教信仰. 9. 9.10身文第二节独特造物思想在生活中的体现一、捕鱼手工制品 U I、第二章 第一节月及饰酉良酒海南白查村黎族聚落环境的建筑体系与功能.1 黎族传统建筑样式.1 独特的单体建筑模式.1 阶梯式的建筑平台.1 s第二节黎族建筑的主要样式.19n丫日1.且勺一一、船型屋二、人畜共居粮仓. 211.且勺一岛、勺一勺一勺一周边环境其他.一二四五 第二节第四章 第一节黎族建筑风格与汉族文化的交融海南白查村黎族聚落环境的保护与开发. 25、乙U工/n丫n丫日乙U工/勺一勺一勺一勺一勺一勺一勺一勺一岛、岛、岛、白查村聚落景观的环境分析一、自然环境二、人文环境第二节白查村聚落景观的保护要点一、建筑外部保护、生活状态、文化习俗保护 一、第 一月一 二il搬迁与留守白查村聚落景观的开发策略一、白查村旅游开发研究二、可循环的保护资金.二、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结论.39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41参考文献.42后记.44绪论第一节对黎族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一、研究的历史 海南黎族研究在上世纪_50-60年代和80年代曾经有过较大的发展,不少历史资料得到挖掘和整理,也有过一些田野调查的积累。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却面临研究人员减少、研究基础薄弱、很多领域研究不足等问题。海南黎族有着丰富fU独特的文化、悠久的历史,在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民族传统文化也面临如何保护、如何适应的问题,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拓宽领域,加深研究。二、研究的现状黎族传统的建筑、事项,发展。方向。都非常有价值,生产生活方式、地方性知识、价值观以及纺织技艺等具体文化at需得到保护;另一方面,黎族社会、文化和经济,也理应得到如何处理好保护传统文化和发展民族经济的关系,是今后黎族研究的一个重要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民族文化保护的重要方面。和I民族文化身份的重要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一个民族的文化、作为一种精神资源社会和经济发展都有着重大影响。所谓传统也是需要发展的,单纯的保护,最终带来的可能是民族文化的衰弱。针对黎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有些学者也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比如说在教育中加强本民族文化知识的传授,用现代化手段激活传统纺织技艺等。海南黎族的历史文献资料,过去已经有部分整理,但还应扩大范围,深入挖掘,尤其是近现代的史料。近现代以来学者对海南黎族做的田野调查资料,包括影视人类学资料,更应得到整理。在海南黎族学术资源整合方面,学者们也提出不少建议。也有学者提出一些今后海南黎族研究中可能的研究课题,例如黎族纺织技术技艺的研究,多兀座标(中心与边缘、岛与陆、山地与平地)中的海南黎族社会研究,城市化进程中的海南黎族文化保存,较大规模的海南黎族调查等。 从学术角度对黎族民族文化的研究,始十19世纪末20世纪初。并在20世纪_50-60年代形成高潮。这期间有些学者做过一些调研,出版过数种著作。期间,标志性的研究成果是德国人类学家史图博1931-1932年两次到海南黎族区作田野调查,在1937年出版了德文著作海南岛民族志;广东省的一些民族研究学者也对海南黎族曾进行过规模比较大的综合考察。比较重要的有两次:一是中南民族学院调研组,在1954年7月至1955年1月间对海南22个黎族村点的调查,结集为海南岛黎族社会调查(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二是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广东省课题组民族研究学者十1956年11月至1957年2月对海南黎族村落的调查,结集为黎族社会历史调查 (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第二节研究的目的、方法、创新点及考察过程一、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对海南白查村黎族聚落环境的研究意义和创新点在十: (一)对少数民族民俗学研究的充实 不同的地域环境养育着不同的民族文化,各民族间在融合的同时都存留着各自独特的生活习惯与聚落环境,设计来源十生活,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分析黎族的聚落形态入手可以了解到其独特的生活习俗、审美情趣,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我国对黎族聚落形态的研究,充实黎族民俗学的内涵。 (二)促进黎族原生态聚落环境的保护 黎族独特的聚落环境形式不仅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同时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精美的工艺产品,如海南黄花梨在这一区域较为多见,但由十自身意识及外界关注、扶持力度不够,还没有为当地黎族同胞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本文试图通过研究,把黎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发掘介绍出来,引起外界的关注,共同保护这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二)拟提出可持续发展的保护与开发之路 通过考察分析,本文拟结合当地具体环境,提出一套可持续发展的保护与开发之路,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找准方向、合理的进行周边环境治理与改造,加大对其保护与宣传的力度,期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既有利十民族文化保护,又可以促进民族文化旅游持续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使之在促进地区文化经济产业发展的同时,成为可持续注入民族传统文化保护资金的循环动力。二、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本文的撰写拟用下列几种方法: (一)实地考察与文献资料相结合 本论文将在初步的资料收集、整理、阅读后进行实地考察,fU后结合历史文献和现代研究成果有针对性的分析问题,综合运用地理学、文化学、历史学、设计学等学科理论,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并结合图片或手绘等方式辅助说明,力求详实,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二)图文结合 以图片或手绘的表现方法可以很直观的展示黎族村落的独特聚落环境,配合文字进行说明,可以使信息量最大化,使得考察资料得以系统、详尽的整合。 (二)注意黎族聚落环境与汉族间的交叉关系 海南黎族的历史与汉族的融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生产工具到建筑形式,都曾直接或间接的受汉民族的影响,寻找并发掘出其中具有典型特征的例证如金字屋的造型与汉族房屋的异同等特点,可以使本文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科学的进行分析、归纳。三、我对黎族白查村进行实地考察的地点和具体过程 为了深入的了解黎族原生态聚落环境,准确把握其设计文化特点,探索对其保护与开发的可行性措施,我对海南黎族聚居的白查村进行了实地考察。 (一)选择白查村黎族聚居区作为考察对象的原因 通过查阅资料和向有关专家、学者请教,将论文的研究和考察方向范围限定在海南省东方市江边乡的白查、俄查、广坝二村,原因有二: 1.海南省黎族同胞近120万,黎族地区分布有哈、祀、润、美孚、赛五种方言,其中美孚方言黎族地区人口相对比较集中。 2.经多方查询,了解到江边乡境内黎族村寨的原始聚落环境保留的相对完整,其带有典型特点的船型屋仍在使用。 3.美孚方言的黎族同胞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国内外媒体对东方市的黎族船型屋都曾有所报导,说明美孚方言地区内具有黎族典型的民族特色环境。 (二)考察的具体过程 在苏大脱产学期结束后,我与导师请教毕业论文研究的具体方向,谈到我工作的具体环境一一海南省,即全国黎族分布的主要省份,其聚落生态环境保留相对完整,对于进行调查研究工作相对便捷,且国内对于其聚落环境的研究、保护与开发相对较少,决定由此入手。至2007年9月,经自己查阅诸多相关资料并与海南籍贯老教师沟通后,确定实地考察的主要对象为海南省东方市江边乡的白查村,于2007年9月底至10月上旬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考察。 2007年9月底从海南省海口市出发,至海南省东方市(大巴车),10月1口由东方市出发(在当地租车),依据在海口查得并打印的地图及当地司机的经验寻找白查村,途径大田坡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河镇、大广坝、广坝村、江边乡,当天夜间到达白查村,匆忙了解该村情况即行返回。10月2口起开始第2次考察,第3次、4次考察直至7口结束。共走访广坝村、白查村、俄查村三村,江边乡乡政府,对当地村民进行了走访,并做详细的记录,拍摄了大量图片,购买了一些有关黎族历史、生产、生活相关的器物及书籍资料,取得了一定的收获。考察途中在白查村村委会与村长及村民交流 此次实地考察,我先后走访了三个黎族村落和地方政府部门、工艺品加工店,深入海南黎族聚居的山区,拍摄图片约1000张,影音资料3个小时。所考察的黎族村落需经过海拔愈千米的高山,自然环境恶劣,加之考察期间遭遇了台风“利奇马”引发山体滑坡、当地夜间电力设施受损以及在归途遭遇两村械一斗等,考察难度较大,但当地政府对十此次考察给予了极大支持和帮助,派员引导、接洽。此次考察,发现了许多极具黎族民族特色的聚落环境形式,对黎族的生活居住环境有了一个直观、全面的了解。这其中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对论文的完成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四、研究上遇到的问题 造成外界长期以来对黎族的聚落环境状况及保护、开发研究关注较少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一)原始的黎族村寨地理位置偏僻 黎族的生存空间与汉族在海南的发展密不可分,历史上封建社会长期的民族高压政策,使得海南黎族原住民的生活区域由沿海逐渐压制至内陆、山区,因fU至今保留下来的黎族原生态聚落环境距离发达的沿海城市较远,道路、交通工具尚不够发达。 (二)黎族历史上没有文字巨方言性强、交流不便 黎族没有自身的文字,容易被其他民族同化,这在其现存的一些建筑环境形式上就有直观体现。同时由十海南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及历史原因,黎族的语言保留的比较完整,黎族地区分布有哈、祀、润、美孚、赛五种方言,各方言间差别很大,彼此都难十交流,由十地理条件的恶劣与交通的闭塞,相隔一山的两个村子间的语言都有所区别,外界对黎话很难理解,增加了了解黎族真实情况和发掘宣传保护黎族文化的难度。邻,面积33920平方公里,是我国仅次十台湾岛的第二大岛。海南省是黎族聚居的主要省份,也是海南岛最早的原住民,其生活、生产、文化活动等有着上千年的历史积淀,在海南的黎族地区分布有哈、祀、润、美孚、赛等五种方言黎族,白查村所属区域为美孚方言的黎族聚居区。第一节白查村村落环境一、地理特征 白查村地处十海南省西部,隶属东方市江边乡管辖,向南则与乐东市接壤,村落四面环山,名曰“玉龙岭”,地形较为复杂,物产以香蕉等少数热带水果为主;向北则有海南省知名的广坝水库,附近有多条溪水,饮用水则以山泉为主。针对这种特点,黎族先人因地制肩地选择了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但由十交通不便,与外界交流困难,造成了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村口竣工不久的村级公路虽然解决了部分作物外运的难题,但仍需逾越的招山路还是成为了交通的极大瓶颈。二、历史情况 据介绍,这个村的来历,相传江边乡白查、国界、田头、南龙、俄查、干沟、那文等七个村庄的先民,原居住在尖峰岭天池一带,100多年以前,有一种黎语叫“白防劈”的飞虫,蛰死很多人,他们便迁徙到现东方市公爱镇,后来一部分人则搬迁到白查村居住。白查村美孚方言叫“别岔”,黎语“别”字是有水的烂泥田,“岔”字是厚皮树,当时村边有一片有水的烂泥田,烂泥田的附近生长着很多厚皮树,他们起村名为“别岔,村,即烂泥田附近的厚皮树,白查村是黎语的音译。白查村四面环山,黎族美孚支名称考.符和积.海南师范学院学报,199x.1地势较低,现有72户322人,为黎族村庄。村中81间保存完整的船形屋茅草房,曾吸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各地画家和摄影师前来采风。白查村是黎族一个有典型代表性的古村落,其保存完整程度在我国所有少数民族当中很少见。第二节传统产业结构和经济状况一、主要经济来源 白查村的主要经济来源为农作物,村子四周种植了大量的香蕉树,村民平时的口粮则以种植水稻为主食,基本自给自足,但由十种植香蕉缺乏科学技术指导及遭遇恶劣气候和植物灾害等原因,香蕉种植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十分不理想,其全村人均年收入仅2000兀左右,经济情况可见一般。二、其他经济收入 由十海南省是花梨木的主要产地,其经济价值较高,虽然近年被砍伐待尽,但江边乡的山区里仍有些可用之材,村民经常上山搜寻,目前当地政府在此项保护上也加大了力度,在白查村内,很多居民的家门口就移栽有很多花梨木的树苗,有些已经有碗口粗细,虽离成材尚需年头,但毕竟给予了他们希一望。 黎族设计文化的又一体现在十其口常生活、生产工具,Ifu这一特点又随着海南旅游的升温Ifu带来了一定的额外经济收入。平口里穿着的黎族筒裙是黎锦的最直接体现,岛外游客对十黎锦有着特殊的衷爱,一条需要两个月完成的黎锦在村内的收购价为1 _500兀。近年来,海南一些市县大力开发黎族传统工艺,如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成立黎族织锦编排技术研究室、五指山市成立黎锦工作坊等,使得黎锦产业口渐兴旺。2007年,五指山市2100多名织锦农民人均增收6000余兀,黎锦还成为当地黎族女性增收的新渠道。此外,黎族的山兰酒也曾被开发成新酒“山兰玉液”,多次在国际、国内获奖。但这些对深山里的白查村影响很小,除了偶尔有好奇的外地人购买手工编织的黎族披肩、筒裙外,在漫长岁月中,村民都在默默守着船形屋清贫度口,不知如何利用祖先留下的“宝贝”致富a。由十这种家庭作坊式的生产特点存在着许多的弊守着“宝贝”过穷日子:个古村落的迷惘-htt2008-4-28端,导致纹样、效果、水平参差不齐,在卖价上也很难统一。另外为村民带来收入的就算亲手编织的藤制品了,比较畅销的有大筐、小筐、牛皮椅子等。第三节居民日常生活情况一、独特的工作“分工制” 在村内走访就不难发现,每户居民无论灌溉田地还是洗衣做饭、挑水等强体力的工作都是由女性承担,包括酿酒、纺织,所见到的基本上均为女性,ifu b_年龄要么偏大、要么偏小,年龄适中的女性村民多到附近的乡镇外出打工,每家对十家庭生活的责任主要由女性承担。二、闲置的生产力 正因为其特殊的生产分工,导致村内很多男性青年劳力无工可做。当地人有很强的本土意识,不愿长时间离家在外,fu附近城镇经济并不发达,加之交通不便,当地政府也无充足的预算以公共设施建设带动居民就业,为数不多的可耕地又无法有效的消化劳动力,久fU久之就形成了这种现状。第二章海南白查村黎族聚落环境中的生活体系第一节宗教信仰对生活的影响一、宗教信仰 (一)祖先崇拜 黎族的传统思想观念是崇拜自己的祖先。黎族同胞认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灵魂,即便是死后灵魂也仍然存在,并目影响着后人的生活,在大多数黎族村民的屋内都会设置祖先的牌位,表达对十先人的崇敬与敬畏,因fu祖先是黎民最大的崇拜对象。黎族祖先歌(歌词叙述黎族始祖起源和历代的祖名l3是黎族祖先崇拜的经典。黎族民间认为人的凶吉和时运,是祖先神抵安排所致,要杀牛祭祖求平安。举行祭祖仪式时,由部族“奥雅”(头人)主持颂唱祖先歌,众人通宵达旦敲锣打鼓,欢跳平安舞,祈祷祖先神明保佑。 (二)石崇拜 “石崇拜”在海南黎族中属十一种古老的宗教信仰。“石头”,黎语叫作“头替”,对十“石崇拜”,每个村子之间各不相同,或深或浅。在寻访的过程中,听到了两种说法:一种是当一个村寨迁入新地方时,由该村寨的主管祭祀的人选择新的“头替”;另外一种说法是村寨的某个人在偶然的机会遇到了具有灵性的石头,在经过验证能具有“逢凶化吉”的功能时,就会被经常在给人以帮助时出现,并对其进行仪式化的膜拜,久fu久之就形成了“石崇拜”。 在外国也同样有“石崇拜”的现象。圣经记载的“雅各为了纪念那奇异的梦,立了一块石头,并目浇了油。这是古代闪米特人的习俗。麦加的克尔白黑石(玄石)是多神教时代阿拉伯人古代宗教的遗物。排尼基人和迎南人都崇拜过石头。在巴勒斯坦,经过考石发掘,发现了很多这样的石头。”(见波科西多夫斯基圣经故事集l4黎族同胞的“石崇拜”,就是原始民族图腾崇拜的“遗迹”,对了解研究黎族文化、习俗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s海南黎族传统文化与民俗.土匡个.装饰,1999.34海南黎族的i崇拜.董旭.海南大学学报,1993.3 (二)蛇图腾崇拜 除了祖先崇拜与“石崇拜”外,黎族对十蛇图腾的崇拜也同样具有着历史的渊源。清代赖国庆岭南胜概琼州府卷六中记载:“黎母庙在府城西,元时建,明永乐四年(1406)重建。旧传雷摄一蛇卵在山中,生一女,岁久,有交趾蛮过海采香者,因十之结婚,子孙众多,是为黎母,乃黎人之祖,故建庙祀之。”这项记载说明了黎族认为自己的祖先是由蛇变来的,证明了蛇是黎族崇拜的图腾。在白查村内,也曾有过村民被蛇咬伤,由十缺乏修缮房屋的资金,很多村民的草房内都有一定程度的破损,其大小至少有碗口粗细,使得蛇及其他对人有害的昆虫能够爬进屋内,但即使这样村民对十蛇也是痛爱有加,只要是不主动伤人的蛇,村民是绝不会主动惊扰的。二、文身 从整个海南黎族发展史来看,黎族居民文身最早就始十美孚方言区, fi1白查村正属十美孚方言地区。黎族文身主要见十妇女,是黎族母系社会氏族社会遗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习俗,它反映了黎族女性原始的一种审美观念和宗教意识,曾在黎族社会中广泛流行。随着全国的解放,黎族文身被视为封建落后的习俗 fi1被政府禁止,但在个别偏远的村寨这种习俗仍有沿袭,主要是对面部、手及手臂部、脚及腿部进行文身,其中对面部的施纹是最有讲究的,在白查村中几乎所有上岁数的妇女面部和裸露的四肢上均有清晰的文身图案,黎族文身的图案根据所属方言地区的不同,图案之间也不尽相同。对十这项技术的执行者却没有特定的职业人员,凡是懂得这项技术的妇女都可以担任,执行者必须为女性,多为自己的亲属,如母亲、祖母、姐姐、姑、婶等。面部及颈部、手臂文身 文身的过程通常是由执行者先用树枝或鸡毛蘸染料在被文身者选定部位绘制好指定的图案,然后进行文刺。也有少数文刺前不用绘好图案,直接进行文刺的。这主要取决于执行者的熟练程度,只有技艺特别精湛的执行者才不需事先绘图。文刺时执行者一手持藤刺,一手握针棒,沿图案纹路打刺,藤刺刺破皮肤,针刺入肉,即将血拭去,在创口上涂以染料,三五口后创口便壳脱愈合,文刺部即现出永不褪去的青色花纹。也有的为了纹饰更清晰,要重复打刺二至三遍才能完成。文身的时间通常是在农闲的旱季,也有在节口进行的。因为这是文身的最佳季节,一是不会误工误农,二是这个季节干燥、凉爽,伤口不易溃烂化脓,容易愈合。但也有不适者,轻则发烧数口,重则因此丧命。关于黎族妇女文身的起源,目前通俗的说法是“烙印说”,5也就是如果妇女不文身的话,或者死后回不了本氏族,变成孤魂野鬼,或者容易被其他氏族掠去当作奴隶。第二节独特造物思想在生活中的体现一、捕鱼海南地区水资源丰富,河水支流众多,水产较多项重要生产活动。因而捕鱼成为了黎族人民的一在白查村村民捕鱼所使用的主要鱼篓工具是鱼网和鱼篓,最具特点的就要属鱼篓。它的主要特点是轻便和就地取材,采用竹条编制,口为喇叭型,外观为梯形,使用时只要将其放置在河水落差处,鱼儿就多会顺水而入了,如果再在其内部放置诱饵,则收获颇丰。 捕捞工具在白查村还有一种很独特的工具,它是一种射鱼工具,射鱼用的弓比狩猎用的要小一些,箭有竹箭和铁箭,与现代钓鱼一样,为了使射中的鱼不至脱钩,在箭头还有倒钩,而且箭杆的尾部还系有细长的麻线,这样一举两得,可以很方便的使射出的箭和被射中的鱼回收。图腾崇拜与黎族妇女文而的关系.焦勤勇,孙海兰.文艺争鸣,2006.3二、手工制品 (一)编织 白查村的黎族同胞善十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来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几乎每个黎族家庭都从事竹、藤、草编织。这种编织工艺至今仍处在家庭手工艺状态,没有形成独立的行业。各种编织品在黎族口常生活用品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从床、席、各种一斗笠、草帽、蓑衣,到各种大小筐、篓、fhRn_、粮屯、渔具等,一应俱全,其中很多制品做工精细,造型独特,不但具有家用价值,还不失为精美的工艺品;另外所编制的竹条件密度合理,韧度极强,抗磨损度高,使用保留的年头较长,在吊环或把手处所运用的技巧方式具有很强的民族特点,每家的制品根据使用者的具体要求,在尺寸上和装饰上也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无论如何变换,其和谐的比例尺度感都被完整的保留下来,女子使用的小巧玲珑、精致典雅,男子使用的造型独特、粗犷大方。黎族民间编织品中的竹制品有竹箩、竹箕、竹筛、竹席、竹床等;藤制品有藤fhRrm藤篓、藤椅、刀篓、套带等;草编制品有一斗笠、草箩、草席等等。这些编织品都是黎族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 编织的材料主要是竹、红藤、白藤、草叶、露兜叶等。编织工作男女有分工,各有侧重。妇女善十编织露兜叶席、一斗笠和箩,以巧手编织的席和一斗笠最为精致;男子侧重十竹、藤料制品的编织。以编织精美的腰篓和藤篓、筐箩为能事。在编织工艺品中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要数腰篓,它是每个黎族家庭所必备的用品。有男用、女用之分,男用的较大,可以放钩刀;女用的小巧,精美玲珑,带在身上不失为一件装饰品。黎族部分男女出门必系带。由十方言区的不同,腰篓的制作、编织花纹的形状大小也各不相同,各有特点。目前,黎族大部分地区,传统服饰已很少见,系挂腰篓就成为识别黎族以及不同方言区的标志。月.J esesJ一r7!.U一/、 (二)木器 海南岛出产多种优质木材,黎族即fu广泛使用木制器具,其中独木器制作在黎族民间工艺中颇有特色。用一块完整的木材,不用钉不用铆,制作成器具,这在黎族家庭生活中及生产领域内无所不见。生活用具有挂衣物的挂钩,捣蒜用的自柞,切东西的砧板以及木凳、木桶等;饲养用的有猪槽、狗槽、牛铃等;农业生产工具有整地用的木铲、木滚,春米用的大小木皿、木柞等,还有渡水用的木舟、丧葬用的木棺等等,都是以独木制作。fU小件独木器具,则一般是用钩刀直接%JJ制fu成,显得小巧玲珑、独具匠心。大件则是先用火烧制成大致形状,继之用钩刀修整成形。制作出的器具造型优美、质朴端庄,不失天然姿色。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有些也是一种别致的工艺品,显示了黎族人民在木器制作方面的独特技艺。 在白查村还有非常罕见的一种交通工具-一渡水葫芦,人们过河时,把衣服脱下来放进葫芦里,然后把口封住,人则要抱着葫芦过河,十分独特。 (二)制陶 陶器是黎族主要的生活用品,每个家庭都不可缺少,制陶也是黎族重要的家庭手工业之一。全部制陶工艺程序都是由妇女来完成,男人从不参与。一个村寨只有二到二个岁数较大的制陶女师傅。黎族制陶的方法较为原始,全部工序皆为手制,多采用泥条i筑或捏泥条成型,不用陶窑,都是露天烧制fu成。 陶器不仅是黎族生活的必需品,同时还是财富的象征。黎族各个地区、各方言区所用的陶器品种繁多,有碗、杯、盒、缸等。制陶工序为:先选粘性较好的泥土一春碎泥块一拌成泥浆一制成泥团一用泥条筑法制成坯一晾干一露天烘烧。成品坚固耐用,这种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陶器用品,在黎寨家庭中,举目皆是。三、服饰 黎族的服饰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对中国棉纺织技术的发展有过突出的贡献。美孚方言黎族的棉纺织技术,仍然保留着传统的纺织工艺,但主要原料棉花的种植已经随着建国后棉种植的迅速发展所代替,所以白查村的织布、筒裙早已经不再采用自纺的棉纱。 黎族织锦是一种已有3000多年历史的手工织造技术,被誊为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十2006年被列入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食品加工疫情防控培训计划
- 幼儿自主游戏培训课件
- 新媒体环境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个人研修计划
- 2024-2025学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个性化教学计划
- 绿色环保麻纤维应用-洞察及研究
- 语音交互订单处理-洞察及研究
- 全谷物挤压蒸煮工艺-洞察及研究
- 六年级漫画作文失去妈妈的孩子650字9篇范文
- 在线教育平台在线直播系统换发流程合同
- 大型企业办公用品采购协议
- 租房开午托园合同范本
- 2025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检测试卷(全套版)
- 2025年江西省高职单招文化统一考试真题及答案(网络版)
-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课件
- 水行政处罚培训课件
- 测绘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汽车行业2025年展望:销量预测、产能、经销商等-2024-12-市场解读
-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护理课件
- 老年游戏活动服务-老年康体指导 中级 -1729733382079
- 2024-2025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三年级全一册义务教育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
- 银行反洗钱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单选题150道、多选题169道及判断题110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