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诺贝尔1.doc_第1页
21诺贝尔1.doc_第2页
21诺贝尔1.doc_第3页
21诺贝尔1.doc_第4页
21诺贝尔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主备人 : 倪林菊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教学内容21、诺贝尔共几课时 2课型新授 第几课时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正确书写田字格中的7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整体感知课文,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4.学习课文第一、三段内容,读懂数据的作用,感受诺贝尔的伟大,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发学生对诺贝尔的敬意。5.继续培养学生咀嚼品味、圈划批注的读书习惯。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了解诺贝尔为社会做出的贡献。难点:理清课文脉络,体会一、三段中年代、数字的作用,初步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资源1. 可以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上诺贝尔的画像,也可以寻找有关画册上诺贝尔的相片,获得对人物鲜明的感受。2.诺贝尔奖金是以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的名字设立的奖金。根据他的遗嘱,将其遗产的一部分捐助祖国的医学教育事业和帮助医院补充设备,其余约200万英镑作为基金,以其利息分设物理、化学、生物或医学、文学、和平事业五项基金。1901年起,每年12月10日颁发。1968年增设经济学奖金。1990年增设地球奖,授予杰出的环境成就获得者。曾获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荣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丁肇中荣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李远哲荣获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朱棣文荣获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崔琦荣获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3.虽然学生对诺贝尔不是十分了解,但一定听说过诺贝尔奖,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预习设计1自学生字新词,练习正确美观地书写,完成习字册。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准文中几个带拼音的字。3标出小节号,给课文分段,概括大意。4搜集诺贝尔及诺贝尔奖的资料。5. 阅读新补充读本上诺贝尔的故事。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走进课文1.读准课题,认读“诺”,说说组词。承诺、一诺千金2.从出生年月、国籍、身份、主要成就、贡献等方面介绍第二:预习展示1.朗读展示A瑞典 斯德哥尔摩 B逝世 遗嘱 颁奖C机械 铁锤 砸石头 引爆装置 威力强大D化为灰烬、毫不气馁、隧道、英镑 颁奖 劈山筑路 荒山野岭 2.辨析形近字组词:瑞与端,摩与磨,逝与浙3解释:化为灰烬、毫不气馁、隧道、英镑4.朗读课文,说说自然段意思。第三板块:整体感知1.发明炸药2、把自己的遗产毫无保留捐给科学事业,设立诺贝尔奖2.确定分段,概括段意。一(1-2)概括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二(3-9)着重叙写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三(10)介绍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第四板块:学习一、三段自主学习【学程单一】默读第一、三段,画出时间、地点,并想想为何交代得这么详细?为什么这么安排从这段中能读懂些什么,写写关键词自学时间5分钟1、 合作探究2分钟2、 展示:5分钟诺贝尔奖授奖时间、地点表示对大发明家的怀念之情A贡献巨大B无私奉献C首尾呼应,凸显功绩第五板块:总结反思,完成作业第一板块:导入新课1.说起世界著名的奖项诺贝尔奖,我们就会想到一个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故事。2.板书课题。读准“诺”。3.你从补充读本上知道了诺贝尔的哪些故事?简介人物第二板块:预习导学预习作业11.抽学生展示交流2.导学:说说自己从每组中的发现第一组(诞生地)第二组(用上这几个词说一句话)第三组 最大贡献字形。“械、砸”辨析:瑞与端,摩与磨,逝与浙2.认读词语,理解:化为灰烬、毫不气馁、隧道、英镑3.展示朗读:选择最喜欢的自然段朗读,评价。纠正读音。4.读后思考:诺贝尔的主要业绩是什么。第三板块:整体感知1.读后说说诺贝尔的主要业绩是什么? 2.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件事。第四板块:学习一、三段1.任务驱动2.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3.巡视、参与小组合作交流4.导学A引导学生从时间、地点两方面体会人们对诺贝尔的怀念之情B最后一段让学生读读议议,透过这份遗嘱你明白了什么?第五板块:总结反思,布置作业诺贝尔的一生有许多发明,而最突出的发明就是-(炸药)为了发明炸药,他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这部分我们放在下节课学习作业设计课内作业:写下诺贝尔对人类的真情告白。“人类呀,”课外作业必做题:1.一课一练1、2、2.补充习题1、2选做题:补充习题阅读短文。教学反思“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主备人 :倪林菊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教学内容21、诺贝尔共几课时 2课型新授 第几课时2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有声有色地朗读8-10自然段。2.品读课文3-9小节, 品词析句,从具体的语言中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不怕困难、毫不气馁的科学精神。3. 继续培养学生细细咀嚼,用心品味、圈画批注的读书习惯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具体语言文字里了解诺贝尔发明炸药的全过程,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毫不气馁的精神。难点:品味词语,感受诺贝尔精神,能走进诺贝尔内心世界教学资源沿着科学巨人的脚步,在华人世界里,有多少人获得了诺贝尔奖项,可以请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课上交流,增强民族自豪感,升华为科学献身的主题。预习设计1.阅读全文,用文字和箭头示意诺贝尔发明炸药的历程。2.用心默读3-10小节,划出令自己感动的语句,在文字旁边写写感受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直奔重点,凸显人物形象(2分钟)1 读句子,说感受A说说“整个生命”指什么?(时间、心血、财产)B从中体会诺贝尔献身科学的精神第二板块:品词析句,感受精神(28分钟)1.浏览课文,交流答案液体炸药固体炸药爆炸力更大的炸药1.自主学习(5分钟)【学程单一】自读8、9自然段,那些词句令你感动?圈圈画画自学时间5分钟3、合作交流(2分钟)4、展示(5分钟)“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1)“亲自”和“紧盯”“仍然盯着”表现了诺贝尔的置危险于不顾,(2)“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危险的步步紧逼(3)从“怦怦直跳”,感受到了现场气氛的紧张“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5、自主学习(3分钟)【学程单二】 自读5-7小节,圈划感动的地方 自学时间3分钟3、合作交流(2分钟)4、展示(5分钟出示“19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1)指名读。(2)非常伤心,悲痛欲绝(3)理解“毫不气馁”(4)感情朗读出示“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出示:“小时候,诺贝尔看到工人们在荒山野岭用铁锤砸石头,他想,为了开通一条铁路或公路,要付出多么艰苦的劳动啊!要是能够发明一种东西,一下子就把大山劈开,该有多好!”(1)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出诺贝尔为什么要发明炸药吗?(2)朗读这一段话。第三板块:总结全文。(3分钟)1、读诺贝尔遗言。2、(一颗热爱劳动人民的心,一颗献身科学的心,一颗无私奉献的心,一颗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的心第四板块、拓展延伸。(2分钟)交流:如果诺贝尔在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第五板块:完成作业(5分钟)第一板块:直奔重点,凸显人物形象1.说到诺贝尔,我们就会想到他最大的发明-发明炸药出示: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整个生命”是指什么?点拨:投入整个生命意味着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第二板块:品词析句,感受精神1.师:炸药的发明过程,有哪几个阶段呢?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板:液体炸药固体炸药爆炸力更大的炸药2.炸药的发明过程是极其艰苦而危险的,诺贝尔做了无数次实验,也经历了无数次失败,课文8、9小节生动具体地描述了其中最为惊心动魄的一次3.任务驱动1.出示学习单2.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3.巡视、参与小组合作交流4.导学(1)文中的“亲自”和“紧盯”“仍然盯着”表现了诺贝尔的置危险于不顾,全身心投入、全神贯注的样子,说明他为了炸药研制的成功,不肯轻易放过实验过程的每一个细节。(2) “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从火星离炸药的越来越近和三个感叹号,可以感受到危险在一步步靠近,死神随时都可能降临到诺贝尔的身上,所以要有层次地读,读得一次比一次惊险。(3)从“怦怦直跳”,感受到了现场气氛的紧张,情况的惊险,让人喘不过气来。师导:“怦怦直跳”表明此时的诺贝尔的确非常紧张,你们认为他在紧张、担心些什么呢?(可以是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但更可能是在关心着这次实验究竟能不能成功)(1)体会人物心情(2)想象他的动作、语言、神情(3)体会人物品质(4)指导朗读5.辐射前文,丰富现身意义师:其实,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的付出又何止这些任务驱动出示【学习单二】2.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3.巡视、参与小组合作交流4.导学 (1)指名读。(2)面对亲人的离去和伤残,此时的诺贝尔的心里是什么滋味呢?(非常伤心,悲痛欲绝)品尝到了什么滋味,就怎么样地来读一读。(3)可是他泄气了吗?失去勇气了吗?重点理解“毫不气馁”。如果他气馁了,就意味着什么?(亲人的牺牲白费,液体炸药炸伤的人越来越多。他肩负着父兄的期望,以及他对劳动人民的爱和对科学的热爱,使得他必须义无反顾地走下去。)(4)人生百味,尽上心头,请同学们读出诺贝尔此时复杂的情感来。5.像这样为研制炸药,诺贝尔亲自做的危险实验总共有多少次?我们已无从查考。但是仅仅为了把液体炸药研制成固体炸药,诺贝尔就做了多少次实验?请你去课文第七自然段找一找,用其中的一句话来告诉老师。师:四个年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几百次的危险实验,加上前后做的实验,总共不下一千次,诺贝尔他为了什么要这样做呢?他发明炸药的动机是什么呢? (1)请大家好好读读这段话,你能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出诺贝尔为什么要发明炸药吗? (2)指导朗读这一段话。6.总之为了发明炸药,为了劳动人民,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出示:“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师:(1)结合整篇课文,你觉得这里的“整个生命”具体指哪些东西?(所有的精力,所有的热情,所有的时间,所有的普通人应有的悠闲的生活,包括享受他的亲情,他的爱情)第三板块:总结全文。1896年,诺贝尔在意大利与世长辞。出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