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2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一、选择题1(2014威海模拟)“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变”曾国藩的上述檄文针对的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解析:由材料可知,该运动反孔排儒,提倡信仰西方宗教,再据曾国藩的生卒(18111872年),由此判断该运动是太平天国运动。答案:b2有学者认为:“向西方学习,必须适应和结合实际才有作用,洪秀全在中国近代史上开创了这样的范例。”洪秀全所开创的“范例”应该是指()a发展资本主义与反封建相结合b社会改革与平均主义相结合c基督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相结合d军事斗争与政权建设相结合解析:洪秀全借鉴了西方基督教教义,也吸取了中国民间宗教中的平等、平均主义思想,创立了拜上帝教,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运动,因此c项正确。洪秀全并未将发展资本主义与反封建相结合,a项错误;b、d两项都没有体现“向西方学习”,错误。答案:c3(2014乌鲁木齐检测)范文澜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在概括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时说:“宗派、等级、享乐主义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最能体现“这些特性”的是 ()a金田起义 b定都天京c天京变乱 d提出资政新篇解析:天京变乱是由农民阶级内部矛盾引发的,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宗派性。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政治制度,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等级性和享乐主义思想。答案:c4史学界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褒贬不一,如有人认为“这场由千百万群众参加的伟大战争,由于领导集团政治上过早的封建化,组织上不能始终保持领导核心的团结,军事上战略决策一再失误,以及外交上缺乏经验,最终陷于失败”。下列各项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它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b它指出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c它涉及天京变乱d它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解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主要考查考生调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该观点并没有否定太平天国运动,只是谈了其失败的有关因素,由此可知a错误,答案为a。答案:a5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a革命比建立政权更重要b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c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解析:材料中徐中约认为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建立,国家并未出现和平与秩序,北洋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所以建立新的制度,以维护国家稳定甚为重要。a项说法完全错误;c、d两项说法错误,辛亥革命后社会有较大进步,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也取得了较大成就。本题选b项,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答案:b6(2014昆明二模)近代前期某文件写道:“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清廷及旧时管制、军制等课,并避讳抬头字样,应由各该书局自行修改。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该规定的目的是 ()a为推翻清王朝做舆论准备 b建立近代教育制度c塑造民国民主精神 d彻底废除科举制度解析:据材料“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可推断,中华民国已经建立,a项错误。建立近代教育制度是手段不是目的,b项错误。科举制度早在1905年已经废除,d项错误。材料要求教科书“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实际要求“塑造民国民主精神”,c项正确。答案:c7(2014九江二模)1912年4月孙中山访察武汉后说:“以南皮(注:南皮即张之洞)造成楚材,颠覆满祚,可谓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这表明当时孙中山已经认识到 ()a湖北新军是辛亥革命的第一推手b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全民革命c长时段社会变革推动了武昌首义d部分洋务派官员转向了反清革命解析:材料的含义是张之洞参与洋务运动培养大量的新式人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从而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故c项正确;题干仅是涉及了张之洞,并没有反映d项历史现象。a项与材料信息无关,b项与史实不符。答案:c8(2014揭阳模拟)1912年5月20日,23岁的上海民权报记者戴天仇,在报上发表了一篇只有24个字的时评短论杀,“熊希龄(财政总长)卖国,杀!唐绍仪(内阁总理)愚民,杀!袁世凯专横,杀!章太炎阿权,杀!” 这篇杀气腾腾的短评得以发表的原因是 ()a北洋军阀独裁卖国,激起民愤b上海外国租界集中,自由民主气氛较浓c南方控制在革命党手中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言论自由”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分析,评论的内容针对的是当时的政府高官和社会名流,其能够发表说明当时人民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利,这主要得益于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故答案为d。答案:d9公元1912年1月1日(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并宣读誓词如下:“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当时封建专制的清政府已经被推翻b此后中国开始以中华帝国纪年c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已基本实现d孙中山正面临袁世凯的有力挑战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清政府的统治于1912年2月结束,a错误。此后中国采用中华民国纪年,b错误。从材料“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可以看出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还未实现,故c错误。而此时的孙中山正面临着帝国主义支持的袁世凯的有力挑战,故d正确。答案:d10除革命党、咨议局、普通民众之外,清廷军队,甚至是袁世凯的北洋部队,也有暗中支持共和的举动。1911年12月10日,清朝驻荷兰国代办章申在给内阁的电报中说,“和(荷)报称美法愿共和(支持中国建立共和国)”(电报档)。这表明 ()a中国全体国民都反对清朝君主专制制度b西方列强放弃清朝政府转而支持孙中山c清驻外大臣和袁世凯都赞成民主共和制d民主共和制已成为当时中国的大势所趋解析: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西方列强在辛亥革命后先是支持清政府,转而支持袁世凯,b项错误,清朝驻荷兰一国公使不能代表清驻外大臣,c项错误。答案:d二、非选择题11(2014中山模拟)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人类通过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同时,由于自然环境、生产方式、民族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人类的政治文明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材料二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材料三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之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在笼子里,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美国(时任)总统布什在国庆日演说(2004年7月4日)材料四现在有一些观点,对辛亥革命全盘予以否定,其理由大致有两点:第一、关于革命爆发的原因。把革命的爆发归咎于革命者非理性的主观意志。第二,关于革命的后果。指责革命造成对社会生产的巨大破坏,直接导致军阀割据的局面,中断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邱涛辛亥百年论革命(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朝革命是如何打破部落政治局面的?汉朝革命又是如何打破贵族政治局面的?(2)据材料二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的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笼子”指什么?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发展总的趋向是什么?(4)材料四中的观点对辛亥革命全盘予以否定,显然是违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试根据所学知识予以批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结合周朝和汉朝实行的政治制度进行分析。第(2)问结合英国政治发展历程中的重大史实进行分析,注意题干时间限制“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第(3)问前两小问通过分析材料三可知“笼子”是指对总统权力的限制,故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中“分权制衡”的内容回答问题即可;最后一小问通过所学知识即可答出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发展总的趋向是政治民主化。第(4)问运用所学史实批驳材料四的观点,并应从理论高度分析其错误的根源所在。答案:(1)周朝:实行分封制。汉朝:察举制和征辟制。(2)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力。(3)“笼子”指的是实行三权分立。制定了1787年宪法;总统是美国政府的首脑,经公民投票选举产生(有任期限制);总统必须执行国会通过的各项法案,并接受国会和司法部门的监督。趋向:政治民主化。(4)批驳:对辛亥革命全盘予以否定是错误的,其理由是不成立的。由于列强侵略加剧,社会矛盾激化,引起中国各阶层人民的反抗;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他们成立革命团体,提出革命纲领三民主义,领导了一系列武装斗争,为辛亥革命爆发奠定了坚实基础,因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共和政体,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经济近代化和社会生活多样化的进程;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所决定的,其根源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这种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片面扩大了历史发展偶然性的作用,否定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没有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事件。12(2014临沂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张謇张季子九录文录材料二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军民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义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清帝逊位诏书材料三法学教授高全喜谈道:“清帝不是逊位给一家一姓的王朝,而是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这是它与中国传统禅让的不同之处。”立宪时刻(1)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之革命”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区别,并分析造成“孙中山之革命”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帝逊位诏书颁布的意义。(3)有人将清帝逊位诏书看成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论断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概括归纳和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区别”从辛亥革命的性质以及建立的政治体制等方面来分析。“原因”从辛亥革命爆发的经济因素、思想因素、阶级基础等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清帝逊位诏书的颁布为民国全面继承清朝统治权和疆域提供了重要法理依据;从材料三可以看出结束了清王朝统治,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另外结合所学可知,清帝逊位诏书的颁布有助于民国中央政府尽快获得国际承认。第(3)问可以任选一个观点回答。同意观点可以从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并建立了中华民国,在中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不同意可以从没有为民国奠定坚实基础的角度回答。答案:(1)根本区别: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0 三黑和土地说课稿 新人教版
- 任务一 输入数据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信息技术桂科版八年级上册-桂科版
- 4.4 变阻器教学设计-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 Unit 2 A Letter from Tommy's pen pal,Bella教学设计小学英语新世纪英语五年级上册-新世纪英语
- 2025年中国氟碳酸亚乙酯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钢铁环保考试题库及答案
-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2023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26章 二次函数26.3 实践与探索第2课时 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关系说课稿 (新版)华东师大版
- 保健食品知识培训
- 保健知识线上培训心得课件
- 2025内蒙古呼伦贝尔扎兰屯市招聘社区工作者16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考试题库+答案
- 父母情+养育恩-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感恩教育主题班会
- 2025年物流行业审核合规性提升方案
- 台球厅吸引人活动方案
- 安徽省九师联盟2026届高三9月开学联考英语(含答案)
- 高校实验室安全基础(华东理工大学)学习通网课章节测试答案
- 女生青春期性教育核心知识框架
- 日常膝关节护理
- 船舶消防救生培训课件
- 初中音标考试题及答案大全人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