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地理 区域地理 第1单元 地球与地图 第1讲 地球和地球仪课时作业.doc_第1页
(新课标)高中地理 区域地理 第1单元 地球与地图 第1讲 地球和地球仪课时作业.doc_第2页
(新课标)高中地理 区域地理 第1单元 地球与地图 第1讲 地球和地球仪课时作业.doc_第3页
(新课标)高中地理 区域地理 第1单元 地球与地图 第1讲 地球和地球仪课时作业.doc_第4页
(新课标)高中地理 区域地理 第1单元 地球与地图 第1讲 地球和地球仪课时作业.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球和地球仪一、单项选择题(2014重庆一中模拟)下图所示为以38n、0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半球”)。读图,回答12题。1“水半球”的极点位于()a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c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水半球的极点离南极点的最近距离小于7000千米b从我国某地(38n,120e)乘飞机到陆半球的极点,最近的走法是一直向西c陆半球的极点位于北京(40n,120e)的东南方向d水半球的极点位于南极点的东南方向答案:1.d2.a解析:第1题,水半球的极点与陆半球极点关于地心对称,两点的纬度值相等,分别在南北半球,即其纬度为38s,南半球;a、b可排除;经度差为180,经度为180,属西半球,c错,d正确。第2题,水半球极点与南极点相差52经度,最近距离约为52111km,小于7000千米,所以a正确;我国某地(38n,120e)与陆半球极点(38n、0)同纬度,最近走法先向西北,再向西南,b错;陆半球极点位于北京的西南方向,c错;水半球极点位于南极点的正北方向,d错。一架飞机在某理想状态下进行航空作业,从(5n,170e)的m点依次向南、向东、向北、向西各航行3000km,然后降落在n点,完成34题。3n点的位置在()a恰好与m点重合 b位于m点正西方c位于m点正东方 d位于m点东南方4飞机飞行区域全部位于()a东半球 b西半球c南半球 d北半球答案:3.c4.b解析:第3题,纬线是平行的,所以南北距离变化相同,纬度变化也相同;经度是纬度越低,相同的距离经过的经度差越少,所以最后回到原点的东部。第4题,根据东西半球的范围和南北半球的范围可知,全部位于南半球的范围。选择b项。(2014安徽卷)下图为我国科考队在北极点放置中国结时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第5题。5该照片拍摄日期、拍摄者或中国结影子的方位是()a3月21日、中国结影子指向正南b6月22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东南c8月20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正南d9月16日、中国结影子指向东北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上极点的方位以及物体的影子与所在季节的关系。北极点的四周都是南方,北极点有阳光照射的时间是在北半球夏半年。(2015太原月考)下图为“全球经纬线展开示意图”,图中as虚线代表晨昏线,d点为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同时也是gf的中点;阴影与非阴影部分分别代表6日和7日两个不同的日期。读图完成第67题。6此时甲地地方时为()a7日21时 b6日9时c6日21时 d7日9时7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as线为晨线bbc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c赤道上西半球的白昼长于黑夜d赤道上东、西半球的白昼长度之比为2313答案:6.c7.d 解析:第6题,两个日期的界线为0时经线和180经线,as线为晨昏线,所以d点的地方时为6时或18时,从图中可以看出d点与图中左侧日期界线的经度间隔为45,所以该日期界线不可能是0时经线,即左侧日期界线为180经线,右侧日期界线即bc线为0时经线。甲地位于bc线以西45,所以其地方时为21时。又因甲地位于0时经线以西,其所在日期应为旧的一天,即6日,所以甲地地方时为6日21时。第7题,bc线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经线,b错;as线与赤道的交点位于bc线以西90,d地是18点,as线是昏线,a错;,赤道上西半球白昼的范围为160e向东过180再向东到135w,共65的范围,西半球黑夜是115的范围,c错;西半球白昼的范围为160e向东过180再向东到135w,共65的范围,所以东半球白昼范围115,之比是11565即2313,d正确。(2014浙江六校联考)读“我国南极中山站(69s,76e)和南极最高点的昆仑站(80s,77e)位置分布图”。完成89题。8昆仑站与中山站的直线距离约为()a820 千米 b1 020 千米c1 220 千米 d1 420 千米9在中山站10千米高空看69s纬线的形状近似呈()a正圆 b椭圆c直线段 d曲线段答案:8.c9.d解析:第8题,昆仑站与中山站的经度接近,纬度相差约11,由此可计算出两站的直线距离;第9题,在中山站高空看69s纬线应为一段弧线。(2014长沙模拟)读经纬网图,完成下题。10设a、b两地和a、c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分别为s1和s2,则()as10.5s2 bs1s2cs11.5s2 ds12s2答案:b解析:a、b两地位于同一经线圈上,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应沿此经线由a地向北至北极点,再从北极点沿此经线圈向南到b地,同时由于a、b两地同位于北纬60纬线上,则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为跨60个纬度的经线的长度,由于纬度相差1的经线距离约为111千米,则两地最短距离s1约为6 660千米;a、c两地位于同一条经线上,其最短距离应沿此经线运动,即a、c两地的距离s2约为6 660千米,则s1s2。11下图中a在b的方向排序正确的是()a西北、东北、西南、西北b西北、西北、西南、东北c西南、东北、西北、西北d东北、西北、西北、西南答案:b解析:图根据地球自转方向是北半球,a在b的西北方向。图,根据地球自转方向是南半球,a在b的西北方向。图是有指向标的地图,a在b的西南方向。图是极地投影图,a在b的东北方向。(2014福建师大附中高二模拟)人类的美丽家园地球是一颗蓝色星球,也是迄今为止我们所发现的仅有的存在生命的星球。然而,对于我们的地球,我们了解多少呢?亿万年来,地球上演绎了多少动人的故事呢?科学家对地球不同纬度的经纬线长度进行测量,统计结果如下表。据此回答1213题。测量地的纬度(单位:度)经度1度的长度(单位:km)纬度1度的长度(单位:km)0111.322110.5693096.490110.8504578.850111.1328019.394111.66612.下列是对测量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a无论是经线还是纬线,都是随着纬度的增加变长b纬线的长度随纬度的增加变长,经线长度在变短c纬线长度随纬度的变化是测量误差所致d经线长度的变化反映了地球形状的不规则性13在60n处相距一个经度的两个地点的实地距离最有可能是()a111.415千米 b55.803千米c28.904千米 d110.569千米答案:12.d13.b解析:第12题,根据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知识,结合表中数据可以推出,“经度1度的长度(单位:km)”实际上是纬线长度,“纬度1度的长度(单位:km)”实际上是经线长度。随纬度的增加,纬线长度很快变短,经线长度略微变长,由此可以推出: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第13题,南北纬60纬线的长度约为赤道长的一半,而由于地势的影响,可能会略大于一半。(2014山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读图,回答下题。14甲、乙、丙三艘船同时出发驶向180经线,而且同时到达,速度最快的是()a甲 b乙c丙 d乙和丙答案:b解析:从图中可知,甲、乙、丙三艘船与180经线的经度间隔都是5个经度,根据纬线圈的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规律可知:乙船距离180经线最远,丙船次之,甲船最近,故乙船的速度最快,选项b正确。(2015湖北联考)mon是晨昏圈的一半,o点位于中点,m位于南半球,地方时为1740,据此回答1516题。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m点始终位于低纬度地区b n点始终位于低纬度地区c此状况发生在“二至日”附近dm点和 n点的昼夜长短始终相反16下列时段内,m点不断向南移动的是()a12月 b34月c78月 d1011月答案:15.d16.c 解析:第15题,m点位于南半球,随着晨昏线与经线夹角变小,m点位置南移,始终位于低纬说法错误,n点与m点纬度相同,所以m点和 n点的昼夜长短始终相反,d正确;所以始终位于低纬说法也错误,此状况发生无法判定日期,c错误。第16题,m 点不断向南移动,是夏至到秋分这段时间,所以c正确。二、综合题17(2014牡丹江一中高二月考)读下图,分析回答。(1)图中各点,_点距马六甲海峡最近。(2)判断图中各地的方向关系:a在b的_方,d在c的_方,b在d的_方,c在b的_方。(3)若一架飞机从a地飞往d地,沿最近路线的飞行方向是_。(4)若飞机从b地飞往c地,沿最近路线的飞行方向是_。答案:(1)a(2)东南东北东南正东(3)先向正北,再向正南(4)先向东北,再向正东,最后向东南解析:第(1)题,由图中地球自转方向判断该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极地经纬网图。a点所在经度为135e,纬度为0,距马六甲海峡最近。第(2)题,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判断各地的方向关系。第(3)、(4)题,属于最短航线的判断。18读图,回答问题。(1)写出b、d点的经纬度b_,_;d_,_。(2)c位于_(南或北)半球。(3)a位于_(东或西)半球。(4)abcd四点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的是_。答案:(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