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安、连城、永安、漳平一中,龙海二中,泉港一中”六校联考2012-2013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一、课文名句默写(10分)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2.满载一船星辉, 。3.软泥上的青荇,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5.又前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 !” , ,发尽上指冠。6.真的猛士, , 。7.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二、文言文阅读(18分,每题3分)8.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3分)a.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乃令张良留谢 b.不如因善遇之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c.沛公置车骑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d.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道芷阳间行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常以身翼蔽沛公 范增数目项王 籍吏民,封府库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项伯杀人,臣活之 拔剑撞而破之a./ b./c./ d./ 10.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距关,毋内诸侯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c.秦王还柱而走 d.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11.下列各句中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a.籍何以至此 b.得复见将军于此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欲呼张良与俱去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3分)三、诗歌鉴赏题(6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13.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14.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3分)四、文化经典阅读。(6分)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注释】处:享受、接受。恶(w):怎么,如何。造次:仓促,匆忙。15.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一选段论述了仁德的重要性,说明“仁”是取舍一切的标准,是人须臾不可离的道德。b.孔子承认人们欲望的存在与满足欲望的合理性,但君子爱财应取之有道。c.人如果离开了“仁”,即使其他方面有所成就,也无法成就自己的美名。d.孔子认为,人必须以“仁”为操守,吃饭的时候要遵循“仁”的准则,时间紧迫的时候也不能失去“仁”。16.孔子是怎样认识富贵与仁德的关系的?五、文学名著阅读(10分)1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蒋干为了立功,再次自告奋勇前往江东探视军情。周瑜与庞统经过密议,又一次将计就计,使蒋干引导着庞统来到曹营。徐庶见到庞统,教他使用连环计。庞统借机向曹操献了锁战船的连环计,为东吴火攻曹操创造了条件。b.周瑜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病,孔明说他可借得东风。周瑜高兴地筑起了“七星坛”,然后把各路军马调度停当,等候东风。为了躲避周瑜的加害,东风一起,孔明便在赵云的接应下回到了夏口。c.曹军溃败,曹操急率人马撤退。在奔往乌林的路上,被吕蒙追杀;在去合肥的路上又被太史慈、陆逊伏击;逃往彝陵的路上又先后被赵云、张飞冲杀。曹操被杀得胆战心惊。华容道遇关羽,关羽念及旧情,放过了曹操。d.刘琦病亡,鲁肃二讨荆州,被诸葛亮以取西川后奉还为由哄骗回去。刘备之妻甘夫人病逝,周瑜与孙权设下美人计,派鲁肃把刘备骗到江东。e.赵云依照诸葛亮计催促刘备回荆州。刘备与孙夫人商议,借口到江边祭祖,瞒着孙权离开南徐。孙权几次派人追杀都没有成功。周瑜带兵追杀时遇到了诸葛亮的伏兵,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羞愧难当,再次气病。18.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1)“舌战群儒”的故事中,诸葛亮赴东吴有何目的?之后他又如何智激周瑜,让周瑜明示己见的?(2)刘璋为何派张松去许都?张松为何不把西川地图献给曹操而献给刘备?六、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长期以来,学术界研究孔子,把论语视作唯一信得过的依据;并在有意无意之间把它当成了孔子乃至孔门思想的全面记录。而没有注意到论语编纂也是有重点的,也要遵循不与“六艺”“六经”重复的基本原则,遵循著书立说的一般规律。这就导致人们对论语产生误解。例如,现代所有的论语普及本,都把孔门所谓的“士”译作“读书人”,不少教育史论著认为孔门的教育内容只有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并以前者为重心。其实,春秋时代还没有常备军,官制文武不分职。各级官吏平日以理治民,农闲时节教民备战,战时出为带兵的将领。与此相应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育,也是文武兼备的。其中“射”是射箭,“御”是驾驭战车,即使平时演练也有“五射”“五御”等极为繁难的要求,属于早已规范化了的系统的军事教育科目。以历史的眼光看射、御,其专业化程度并不亚于现代射击与驾驶战车技术。借用现代术语来说:射、御这两项武艺,是每个受教育者必修的基础课,而不是可学可不学的选修课。至于孔子所办的私学,既然教育目的仍然是培养修己治人的“君子”,那就不能不受官学教育传统的影响,不能不以传统“六艺”为弟子必修的基础课;更不能不受当时社会需要的制约,致力于培养文武兼备的人才。不然的话,孔门弟子从政以后,怎么能够适应当时社会的实际需要?孔子私学还会有什么吸引力?关于孔门的武艺传授,礼记射义中有颇为生动具体的记述。从孔子带领弟子在“矍相之圃”演习“乡射礼”的情况来看,孔门射艺教学既有孔子亲自示范,又有对要领的口头讲解,还十分重视将德育贯穿其间。孔子做射箭示范时“观者如堵墙”,可见其射艺之精湛。至于孔子驾驭战车的技艺,论语子罕中也有反映:达巷党人叹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即谓之学而不专、缺乏强项。孔子知道了,便与门下弟子商议,拟在射、御二艺中选一艺来展示所长。这说明在孔子及其同时代人的心目中,所谓的“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传统的“六艺”之学。孔子经过比较权衡,选定以“执御”来展示专长,可见其御艺亦相当娴熟,可能更优于射艺。由此窥测孔门之御艺传授及弟子驾驭战车的水平,应当也不会比射艺差。以往论者多将“御”混同于一般的赶马车。其实,赶马车称“仆”,如论语子路中有“子适卫,冉有仆”;驾驭战车才称“御”,如诗经车攻中有“徒御不惊”。特别是当“射”“御”并举时,“御”绝不可以混同于“仆”,而只能是指“六艺”中的这项武艺。19.下列对“六艺”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六艺”在本文中主要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能。b.在孔子时代,“六艺”中的“射” “御”是受教育者必须学习的科目。c.“六艺”教育体现文武兼备的原则,是由当时特定的历史和社会条件决定的。d.“射”“御”被孔门重视,正源于孔门对社会需要的顺应和对教育传统的继承。2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认为孔门教育内容只有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是人们误解论语的典型表现。b.不懂论语编纂有其重点,是学术界研究孔子只取信论语的重要原因。c.论语不与“六艺”“六经”重复的事实,是遵循著书立说的一般规律的结果。d.从重视“射”“御”的程度看,当时官学的教育内容主要为军事,孔门也不例外。21.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孔子时代各级官吏平日以理治民,农闲时节教民备战,战时出为带兵之将领,这与当时“三育”并举息息相关。b.孔子的射艺御艺都很精湛,孔门关于射艺御艺的教学方法也灵活多样,能更好地顺应当时社会的需要。c.孔子教育因为要扭转“博学而无所成名”的被动局面,所以加大了对生员“射”“御”技能的强度训练。d.诗经车攻中“徒御不惊”中的“御”也绝不可能混同于“仆”,因为“御”是驾驭战车的专称。七、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4题。(共15分)劫 后张晓风 (1)那天早上大概是被白云照醒的,我想。云影一片接一片地从窗前扬帆而过,带着秋阳的那份特殊的耀眼。 (2)阳光是真的出现了,阳光差不多可以嗅出来在那么长久的风雨和阴晦之后。我没有带伞便走了出去,澄碧的天空值得信任。 (3)琉公圳的水退了,两岸的垂柳仍粘惹这黯淡的黑泥,那一夜它们必然曾经浸在泥泞的大水中。还有那些草,不知它们那一夜曾以怎样的荏弱去抗拒怎样的坚强。我只知道凭着今天的阳光我知道有一天,柳丝仍将毵毵如金,芳草将仍萋萋胜碧,生命永不会被击倒。 (4)有些孩子,赤着脚在退去的水中嬉玩,手里还捏着刚捉到的泥腥的小鱼欢乐仍在,游戏仍在,贫困中自足的怡情仍在。 (5)巷子里,巷子外,快活的工人爬在屋顶和墙头上。调水泥的声音,砌砖块的声音,钉木桩的声音,那么协调地响在发亮的秋风里。受创的记忆忽然间变得很遥远,眼前只有音乐这灾劫之后美丽的重建之声。于是便想起战争,想起使人类恐惧了很久却未出现的战争。忽然觉得并没有什么可怕,如果在那时只剩下一对男女,他们仍将削木为梳,裁叶为衣,并且举火为炊。生活的弦将永不辍断。 (6)局促的瓦屋前,人人将团花的旧被撑在椅子上。微温的阳光下,那俗艳的花朵竟也出奇地动人。今夜,松香的软褥上,将升起许多安恬的梦。今夜将无风,今夜将无雨,今夜是可预料的甜蜜。 (7)菜场里再度熙攘起来,提着篮子的主妇愉快地穿梭着,并且重新有了还价的兴致。我第一次发现满筐的鸡蛋看来竟有那么圆润可爱。那微赤带褐的洛岛红,那晶莹欲穿的来亨,都像是什么战争中赢来的珠宝,被放在显要的位置上炫耀它们所代表的胜利在十一级的风之后,在十二级的水之后。 (8)隔楼的琴声在久久的沉寂后终于响起,那既不成熟又不动听的旋律却令人几乎垂泪。在灾变之后,我忽然关心起那弹琴的小女孩,想她必然也曾惊悸过,哭泣过。而此刻,她的琴声里重新响起稳定而幸福的感觉,像一阕安眠曲,平复了日间的忧伤。 (9)简单的琴声里,我似乎渐渐能看见那些山石下的死者,那些波涛中的生者,一刹那间,他们仿佛都成了我的弟兄。我与那些素未谋面的受难者同受苦难,我与那些饥寒的人一同饥寒。有时候,我甚至能亲切地想到几万年前的古人,在那个落地玻璃被吹破,黑暗中榉木地板上流着雨水的夜里,我便那么确实地感到他们的战栗,以及他们的不屈。我第一次稍稍了解那些在矿灾之后地震之余的手足。我第一次感到他们眼泪在我的眼眶中流转,我第一次感到他们的悲哀在我的血管中翻腾。 (10)于是学会了为阳光感谢因为阴晦并非不可能;学会了为平静而索然无味的日子感谢因为风暴并非不可能;学会了为粗食淡饭感谢因为饥饿并非不可能;甚至学会了为一张狰狞的面目感谢因为有一天,我们中间不知谁便要失去这十分脆弱的肉体。 并且,那么容易地便了解了每一件不如意的事,似乎原来都可以更不如意。而每一件平凡的事,都是出于一种意外的幸运。日光本来并不是我们所应得的,月光也未曾向我们索取过户税。还有那些焕然一天的星斗,那些灼热了四季的玫瑰,都没有服役于我们的义务。只因我们已习惯于它们的存在,竟至于习惯得不再激动,不再觉得活着是一种恩惠,不再存着感戴和敬畏。但在风雨之后,一切都被重新思索,这才忽然惊喜地发现,一年之中竟有那么多美好的日子每一天,都是一个欢欣的感恩节。 有一天,当许多许多年之后,或许在一个多萤的夏夜,或许在一个炉火半温的冬天黄昏,我们会再提起艾尔西和芙劳西,会提起那交加的风灾雨劫,但我们会欢欣地复述,不以它为祸,只以它为一则奇妙耐听的老故事。 我们将淡忘那些损失,我们不复记忆那些恐惧。我们只将想到那停电的夜里,家人共围着一支小红烛的美好画面。我们将清晰地记起在四方风雨中,紧拥着一个哭泣的孩童,并且使他安然入睡的感觉,那时候那孩子或许已是父亲。我们更将记得灾劫之后的阳光,那样好得无以复加地落在受难者的门楣上。(摘自一一风荷举,有删节)22.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本文叙写了在劫后日常生活中,孩子水中嬉戏,阳光下晒被等景象,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b第(3)段描写垂柳以荏弱抗拒坚强,与劫后人们的表现形成对比,旨在衬托自然生命永不停息。c第(5)段中作者写到调水泥、砌砖块、钉木桩的各种声音,突出工人们劫后投入到工作的极大热情。d“令人几乎垂泪”就是因为作者于琴声中感受到了稳定与幸福,琴声如安眠曲,平复了忧伤。e全文的细节描写细腻生动,多处使用修辞手法,用语讲究,字里行间流溢着诗意清隽的气息。23.第(11)段划线部分有何特点?请加以赏析(4分)24.“我们更将记得灾劫之后的阳光,那样好得无以复加地落在受难者的门楣上”,联系全文,请从内容和作用两个方面谈谈你对“阳光”的理解。(6分)八、语言运用(6分)25.对联题。(2分,任选一题作答)(1)杭州西湖边上岳墓前有秦桧等四人的铸铁跪像,人们借此来贬恶扬善。当年秦桧等人谋害岳飞,为后人唾骂理所当然,但用来塑像的白铁则是无辜的。请你据此完成下面的对联。 上联:青山有幸埋忠骨 下联:_ _ (2)徐特立先生曾经赠给青年人一副对联,请你补充完整。 上联:有关家国书常读 下联:_ _ 2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给加黑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1)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 )射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2)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l( )校讲话。九、作文(70分)27.题目:又是 飘香时 要求:从花草植物中,任选一种填入所给标题的空白处。 以“又是 飘香时”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华安、连城、永安、漳平一中,龙海二中,泉港一中”六校联考2012-2013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答题卷一、课文名句默写(10分,每空1分)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2.满载一船星辉, 。3.软泥上的青荇,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5.又前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 !” , ,发尽上指冠。6.真的猛士, , 。7.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二、文言文阅读(18分,每题3分)8. 9. 10. 11. 12. 三、诗歌鉴赏题 (6分,每题3分)13. 14. 四、文化经典阅读 (6分,每题3分)15.( )16. 五、文学名著阅读(10分,每题5分)17.( )( )18.简答题 第( )题六、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题3分)19. 20. 21. 七、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22.(5分)( )( )23.(4分) 24.(6分) 八、语言运用(6分)25(2分)第( )题 下联:_ _26(4分)(1)( ) (2)( )九、作文(70分)题目: _ 400500600 700 800 “华安、连城、永安、漳平一中,龙海二中,泉港一中”六校联考2012-2013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参考答案一、课文名句默写(10分)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2.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3.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5.又前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6.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7.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二、文言文阅读(18分,每题3分) 8.c 9.b 10.d 11.c12. 派遣将士把守关卡的原因,是防止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事故的发生。范增屡次使眼色给项羽,并多次举起自己所佩戴的玉玦示意项羽。三、诗歌鉴赏题 (6分)13.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江面的清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心情。 14.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见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或红袖的悠闲和客心的孤回形成鲜明的对照,越发衬托出旅思的凄凉,进一步触发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四、文化经典阅读 (6分)15.d16.富贵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这样才符合仁德。否则,宁受清贫也不去享受富贵。而仁德是必须时时坚守,一刻也不能背离的。五、文学名著阅读(10分)17.ad(a项徐庶没有教庞统使用连环计,而是在事后相见时揭穿了此计。d项孙权没有派鲁肃去,而是派吕范前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