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声带小结33例.doc_第1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声带小结33例.doc_第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声带小结33例.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西医结合治疗声带小结33例更新日期:2009-03-28 点击: 赵英关键词:小儿咳嗽;肺炎支原体感染;辨证论治;穴位敷贴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及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都以咳嗽较重而持久为其特征,在中医学中归属于咳嗽的范畴。近5年来,我们对初步考虑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人进行了抗体检测,发现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人有逐年递增趋势,特别在学龄前儿童感染率明显增高。由于肺炎支原体的结构特点,青霉素类、万古霉素等抗生素对其无效1,其只对红霉素和四环素敏感,在临床应用时亦只能减轻症状,而对肺炎支原体的转阴也无特殊疗效,且红霉素、四环素的副作用较大,对小儿胃肠道功能等损伤明显,使患儿病后恢复较慢。近年来,我们运用中医辨证施治加穴位敷贴的方法,对经血清冷凝集试验阳性而确诊2,3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45例咳嗽病例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45例患儿中门诊24例,住院21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1岁4例,16岁31例,6岁10例,平均年龄3岁2个月。临床症状:16例起病时以发热为主,热退后即咳嗽频作;29例起病无发热,以咳嗽为主;多数患儿咳嗽痰少,伴咽痒或咽痛;有喘促者6例;查体有咽、扁桃体炎者38例,肺部呼吸音增粗者28例,其中18例可闻及干湿性音。舌质偏红,苔薄黄,脉浮数者20例,舌淡苔薄白,脉浮缓者25例。病程最长2个月,最短1天,平均病程为10天。实验室检查:测定冷凝集试验25例,全部阳性(164),测定肺炎支原体抗体26例为阳性(132),18例作X线胸片诊断为支气管肺炎,12例胸透为支气管炎。2治疗方法2.1辨证治疗2.1.1风寒犯肺(20例):症见咳嗽频作,以夜间为甚,咳声重浊,咽痒即咳,伴流清涕,或有发热恶寒,舌淡苔薄白,脉浮缓或指纹淡红达风、气关。方选杏苏散加减,药用:杏仁10g紫苏子10g姜半夏10g陈皮2g前胡12g麻黄4g白前12g防风10g细辛3g(后下)紫菀10g桔梗10g甘草4g2.1.2风热犯肺(18例):症见咳剧,痰少,日间咳甚,口渴咽干,咽喉疼痛,症起时多见发热恶风,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边尖红,苔薄微黄,脉浮数,指纹紫达风关。方选桑菊饮加减,药用:桑叶10g菊花10g连翘12g杏仁10g桔梗10g蝉蜕3g千层纸10g白前12g射干12g枇杷叶12g桑白皮15g川贝母末4g(冲)芦根4g2.1.3痰热闭肺(7例):症见咳嗽频作,声重痰多呼吸促,喉中痰鸣,伴发热恶寒,口干渴,烦躁不宁,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滑数,指纹紫达风关。方选麻杏甘石汤加味,药用:麻黄5g杏仁10g石膏30g(先煎)甘草4g桑白皮15g芦根15g法半夏10g白前10g前胡12g百部15g枇杷叶15g川贝母末4g(冲)以上药物每日1剂,水煎分34次温服,6天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复查肺炎支原体1次,治疗1个月评定疗效。2.2在服用中药的同时选肺俞、心俞、脾俞、风门等俞穴进行中药白芥子粉敷贴6天。3疗效判断3.1疗效标准参考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汪天林、余钟声等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41例临床分析中疗效标准而拟。显效:临床症状和阳性体征消失,肺炎支原体抗体测试转阴;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肺炎支原体抗体测试比值下降或无改变;无效:治疗1个月症状、体征无减轻,实验室检查无改变。3.2治疗结果45例患儿中,显效27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100%。4讨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在学龄前儿童中十分常见4,对于其发病机理,西医学认为主要与呼吸道上皮细胞的吸附作用机制和免疫反应机制有关5。中医学则认为主要是外感六淫之邪(风寒、风热)和痰浊阻肺引起,其作用机理是六淫邪气内侵犯肺,从而使肺失宣肃,或痰浊阻肺,肺气失宣而成6。由于其主要表现为咳嗽,故属于外感咳嗽的范畴。治疗原则以宣肺化痰止咳为主,并结合临床,辨其寒热虚实而治之。文中所治45例患儿中,属外感风寒者20例,采用杏苏散加减治疗,取其散寒宣肺,化痰止咳之效。方中以杏仁苦温宣肺,化痰止咳为主,紫苏叶辛温散寒宣肺为辅,桔梗、前胡宣肺疏风止咳,而方中二陈汤则理气健脾以化痰,加用麻黄、细辛加强其宣肺止咳平喘之效,对于咳剧兼喘者则效果更佳,而防风助紫苏叶疏风宣肺,紫菀则温润化痰,善治外感之咳,桔梗、甘草兼利咽喉而止痒起止咳之效,诸药合用,即达散寒宣肺,化痰止咳之效。属风热咳嗽者18例,采用桑菊饮加减治疗,取其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之效。方中以桑叶、菊花疏散上焦之风热,且桑叶善清肺热而止咳,杏仁、桔梗宣肺止咳,连翘宣肺透表,芦根清热生津以养肺,并以千层纸、蝉蜕、射干代替原方中薄荷清热利咽,加用白前、川贝母、枇杷叶、桑白皮增强其清肺化痰止咳之效。全方重在清热化痰,宣肺止咳为主,对风热犯肺之咳嗽痰黄、咽喉肿痛者作用明显。属痰热犯肺者7例,由于痰热互结,壅阻肺道,故此型患儿咳嗽气促明显,采用麻杏甘石汤加味治疗,取其清热化痰,宣肺止咳平喘之效。方中以石膏辛甘寒以清泻肺热,麻黄宣肺以平喘,二药相制为用,杏仁苦降,助麻黄宣肺止咳平喘,甘草清热而调和药性,另用桑白皮、芦根、川贝母、枇杷叶、法半夏、前胡、百部以加强其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力。加上白芥子粉敷贴肾俞、肺俞、脾俞等穴位,可加速化痰而起化痰平喘止咳之效,对于有干湿性音、痰鸣音、喘鸣音者效果更佳,在18例具有上症的患儿中,敷贴3天音消失者8例,敷贴1周后肺部体征基本消失。(编辑:林江)作者单位:赵英(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530003南宁市新阳路225号)参考文献:1曹玉璞.小儿肺炎张勉黄瑜关键词:声带小结;中西医结合疗法;理疗笔者于1996年5月1999年5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声带小结3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60例均为门诊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男10例,女23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0岁,平均33.6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年,平均0.6年。治疗组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分型,其中肺肾阴虚型15例,气滞血瘀型8例,肺脾气虚型5例,痰浊凝聚型5例。对照组27例,男10例,女17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0岁,平均30.3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年,平均0.58年。两组性别、年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