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13 第五单元 遗传因子的发现与伴性遗传 第1讲 孟德尔杂交实验(一)基因分离定律(必修2).doc_第1页
(课标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13 第五单元 遗传因子的发现与伴性遗传 第1讲 孟德尔杂交实验(一)基因分离定律(必修2).doc_第2页
(课标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13 第五单元 遗传因子的发现与伴性遗传 第1讲 孟德尔杂交实验(一)基因分离定律(必修2).doc_第3页
(课标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13 第五单元 遗传因子的发现与伴性遗传 第1讲 孟德尔杂交实验(一)基因分离定律(必修2).doc_第4页
(课标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13 第五单元 遗传因子的发现与伴性遗传 第1讲 孟德尔杂交实验(一)基因分离定律(必修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孟德尔杂交实验(一)-基因分离定律一、选择题1(2015济宁模拟)下列各种遗传现象中,不属于性状分离的是()af1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bf1的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c粉红色牵牛花自交,后代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牵牛花d黑色长毛兔与白色短毛兔交配,后代出现一定比例的白色长毛兔解析黑色兔白色兔白色兔,长毛兔短毛兔长毛兔,只能说明显隐性,黑色长尾兔白色短毛兔一定比例的白色长毛兔属于性状重组,而没有发生性状分离,故选d。答案d2(2015邯郸模拟)老鼠毛色有黑色和黄色之分,这是一对相对性状。请根据下面三组交配组合,判断四个亲本中是纯合子的是()交配组合子代表现型及数目甲(黄色)乙(黑色)12(黑)、4(黄)甲(黄色)丙(黑色)8(黑)、9(黄)甲(黄色)丁(黑色)全为黑色a.甲和乙 b乙和丙c丙和丁 d甲和丁解析交配组合说明黑色为显性,黄色为隐性且甲为隐性合体,丁为显性纯合体,进一步推测乙为杂合子,故选d。答案d3(2015益阳模拟)豌豆和小麦的高茎对矮茎均为显性。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豌豆间行种植,另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小麦间行种植。自然状态下,从矮茎植株上获得的f1的性状是()a豌豆和小麦均有高茎和矮茎b豌豆均为矮茎,小麦有高茎和矮茎c豌豆和小麦的性状分离比均为31d小麦均为矮茎,豌豆有高茎和矮茎解析由于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植物,小麦可以进行异花传粉,因此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豌豆间行种植,另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小麦间行种植,自然状态下,从矮茎植株上获得的f1的性状是豌豆均为矮茎,小麦有高茎和矮茎。答案b4(2015西安模拟)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基因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的是()af2表现型的比为31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cf2基因型的比为121d测交后代比为11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形成两种(显性和隐性)配子,比例为11,故选b。答案b5(2015浙江金、丽、衢十二校一次联考)在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情况下,下列结构中可能含有等位基因的是()一个四分体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一个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一对同源染色体两条非同源染色体a bc d解析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可能含有等位基因;姐妹染色单体是间期复制形成的,一般情况下不含等位基因,若发生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也可能含有等位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甘酸链不可能含等位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可能含有等位基因;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不含等位基因。答案b6(2015黑龙江大庆一模)人类秃发的遗传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的,bb表现正常,bb表现秃发,杂合子bb在男性中表现秃发,而在女性中表现正常。现有一对正常夫妇生育了一个秃发儿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人类秃发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属于伴性遗传b秃发儿子与其父亲的基因型相同c杂合子bb在男女中表现型不同,可能与性激素有关d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秃发儿子的概率为1/2解析人类秃发的遗传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的,不是伴性遗传,a错误;男人秃发的基因型有bb和bb两种,bb表现正常,本题中正常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男:bb,女:bb,秃发儿子的基因型为bb,秃发儿子与其正常父亲的基因型不相同,b错误;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c正确;由题干可推知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bb、bb,所以再生一个秃发儿子的概率是1/21/21/4,d错误。答案c7(2015河南郑州一模)小麦抗锈病基因r和不抗锈病基因r是一对等位基因,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基因r和基因r的分离都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b一株处于开花期的杂合小麦个体中:含基因r的精子含基因r的精子含基因r的卵子含基因r的卵子c基因突变是可以遗传的变异,所以细胞中突变形成的基因r都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d基因r可以突变成基因r,基因r也可以突变成基因r解析如果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可能存在等位基因,故r和r基因的分离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也可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a错误;小麦植株产生的精子数量远多于卵子数量,b错误;体细胞中发生的基因突变不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c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d正确。答案d8(2015山东潍坊一模)某常染色体遗传病,基因型为aa的人都患病,aa的人有50%患病,aa的人都正常。一对新婚夫妇中女性正常,她的母亲是aa患病,她的父亲和丈夫的家庭中均无该病患者,请推测这对夫妇的子女中患病的概率是()a1/12 b1/6c1/3 d1/2解析该新婚妻子的父亲家族中无该病患者,因此其父亲基因型为aa,该妻子表现型正常,故该妻子的基因型为aa或aa,比例为12,其丈夫家族中也没有该病患者,其丈夫基因型为aa,他们子女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1/31/21/6,而aa基因型中患病的占50%,故这对夫妇的子女中患该病的概率为1/61/21/12。答案a9(2015南阳模拟)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a11 b12c21 d31解析由于aaaa12,故aa,aa,故a配子的概率为,a配子的概率为;因此aaaa11,故选a。答案a10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曲线的f3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b曲线的f2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c曲线的fn中纯合体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2)n1d曲线和的各子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解析依题意可首先分析出前三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如下表),据此可判断曲线、分别对应表中的、 4种情况。由图可知,曲线的f3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与曲线的f2中aa的基因型频率相同,均为0.4;曲线的fn中纯合体的比例和上一代中纯合子的比例分别为11/2n和11/2n1,两者相差1/2n;曲线和分别代表随机交配和连续自交两种情况,此过程中没有发生淘汰和选择,所以各子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答案c二、非选择题11(2015太原一模)豌豆的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其控制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将纯种圆粒豌豆与纯种皱粒豌豆杂交,产生的f1全是圆粒;然后将f1自交,获得的f2中圆粒与皱粒之比约为31(第一个实验)。再进行测交实验(第二个实验)。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上述实验,是由_及其_两个实验构成的;(2)观察第一个实验,由此提出的问题是_;(3)观察第一个实验,由此提出的假说是_;(4)第二个实验得出的结果是_;(5)由此可见,分离规律的细胞学基础是_;研究分离规律的方法是_;分离规律的实质是杂合子在形成配子时,存在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具有独立性的_的分开而分离,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6)某生物小组种植的纯种高茎豌豆,在自然状态下却出现了矮茎后代。为探究导致矮茎豌豆出现的原因,将矮茎种子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培养再自花传粉,若为_,则其后代全为高茎;若为_,则其后代全为矮茎。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意在考查考生在理解方面的能力,难度中等。(1)题干中的实验包括杂交实验(两纯种亲本杂交及f1自交)和测交实验。(2)(3)对杂交实验提出的问题是f2中为什么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对这一问题所提出的假说是该对相对性状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并且生物体在产生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在配子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4)测交实验是让f1圆粒个体与皱粒个体杂交,由于f1圆粒个体基因型为dd,则测交后代中圆粒皱粒11。(5)分离规律的实质体现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减数分裂是分离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孟德尔研究分离规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6)生物的变异可能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也可能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如果该矮茎豌豆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则该矮茎豌豆的基因型仍为dd,则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让该矮茎豌豆自交,后代将全为高茎;但如果该矮茎豌豆是基因突变所形成的,则它的基因型为dd,自交后代将全为矮茎。答案(1)杂交实验测交实验(2)为什么f2中出现性状分离和31的比例或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受n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等(3)一对相对性状一对等位基因控制(4)圆粒皱粒11(5)减数分裂假说演绎法一对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6)受环境影响基因突变12(2015合肥一模)葫芦科植物喷瓜的自然种群中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a基因决定雄株,a基因决定两性植株,a基因决定雌株。a对a、a为显性。现有喷瓜植株甲(雄株)、乙(雌株)、丙1(两性植株)、丙2(两性植株),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实验1:甲乙f1雄株雌株11实验2:丙1自交f1全为两性植株实验3:丙2自交f1两性植株雌株31实验4:甲丙2f1雄株雌株两性植株211实验5:丙2乙f1两性植株雌株11请回答:(1)根据实验结果对a、a的显隐关系做出相应的推断:_。(2)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喷瓜自然种群中雄株的基因型有_种,雌株的基因型有_种。(3)将植株丙1与雌株乙间行种植,f1基因型为_、_。将雌株上收获的种子种植,让其自花传粉,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_。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显隐性的判断,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推理及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1)根实验3结果可知a对a为显性。(2)分析可知,雌性植株基因型为aa一种,两性植株基因型为aa、aa两种,则雄性植株不可能出现aa,只能是aa、aa两种。(3)植株丙1(aa)与雌株乙(aa)间行种植,后代可能来自植株丙1自交,或植株丙1和乙杂交,故f1基因型为aa或aa两种。雌株乙上收获的种子基因型为aa,种植后为两性植株,自交后代基因型为aa、aa、aa,比例为121,表现型为两性植株雌株31。答案(1)a对a为显性(2)21(3)aaaa两性植株雌株3113(2015河南许昌模拟)红星中学的同学在高一时用牵牛花做杂交实验,高二时得到子代,结果如下表所示。父本母本子代一班1朵红花1朵红花298朵红花、101朵蓝花二班1朵蓝花1朵蓝花红花、蓝花(没有意识到要统计数量比)三班1朵红花1朵蓝花红花、蓝花(没有意识到要统计数量比)四班1朵红花1朵红花全红花(1)若4个班的同学没有进行交流,且均以为花色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_班和_班对显隐性的判断刚好相反。4个班经过交流后,对该现象提出了两种可能的假说:假说一:花色性状由3个复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决定蓝色,a和a都决定红色,a相对于a、a是显性,a相对于a是显性。若该假说正确,则一班同学所用的两朵亲代红花的基因型组合方式可能为_,_两种情况。假说二:花色性状由3个复等位基因(a、a1、a2)控制,只有a1和a2在一起时,才会表现为蓝色,其他情况均为红色,a相对于a1、a2为显性。能否仅根据一班f1的数量比判断哪种假说是正确的?_(选填“能”或“不能”)。(2)将一班f1中的蓝色花进行自交得一班f2,将二班f1中的红色花自交得二班f2。到了高三,统计得到一班f2中红花个体和蓝花个体各占一半,则一班同学可以据此判断自己高一时所用的两朵红花亲本的基因型为_,并且可推测二班f2中的花色比例应为_,而这个推测数据和二班同学实验得到的真实数据吻合,表示假说_(选填“一”或“二”)是对的。同学们探索牵牛花花色遗传方式的这种思路在科学研究中被称为_法。解析(1)若花色受单基因控制,则由一班实验可判断蓝花是隐性性状,此推测与二班的实验结果(红花为隐性性状)相矛盾。假说一:由题干知,3个复等位基因间的表达关系为aaa,红花基因型为aa、aa、aa或aa,蓝花基因型为aa或aa,两朵红花杂交,后代能出现3红花1蓝花的亲本组合可以为aaaa或aaaa。假说二:红花基因型为aa、aa1、a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