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晨曦、冷曦、正曦、岐滨四校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福建省晨曦、冷曦、正曦、岐滨四校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福建省晨曦、冷曦、正曦、岐滨四校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福建省晨曦、冷曦、正曦、岐滨四校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福建省晨曦、冷曦、正曦、岐滨四校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晨曦、冷曦、正曦、岐滨四校2016届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5分,共6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下列错误的是( )a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b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高等植物体内未离体的体细胞没有全能性d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一般不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a项正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项正确;高等植物体内未离体的体细胞具有全能性,但未离体的体细胞只能分化形成特定的组织或器官,不能表现出全能性,c项错误;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2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 )a10/19 b 9/19 c1/19 d1/2【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可推知,正常的概率为81%。若相关的基因用a和a表示,则在该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9/10,a的基因频率19/101/10,进而推知aa:aa(1/101/10):(21/109/10)1:18。综上分析,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则妻子的基因型为1/19aa 或18/19aa,丈夫的基因型为aa,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118/191/2aa10/19,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3研究发现调节性t细胞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功能、防止免疫反应过度损伤自身,调节性t细胞数量由mcl-l蛋白和bim蛋白两种功能相反的蛋白质决定(如下图所示)。下列疾病或应用中可能与mcl-i蛋白的活性被抑制有关的是( ) a.提高器官移植成活率 b.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 c.系统性红斑狼疮 d.艾滋病 【答案】c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4右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的细胞,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前期 b.在该细胞形成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c.该细胞分裂至后期时含有4个染色体组 d.该细胞分裂能产生2种基因型的子细胞【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图示的某二倍体生物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但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据此可推知,该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a项错误;正常情况下,位于同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应相同,而图示细胞中有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为等位基因,说明在该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b项错误;该细胞中只含有一组非同源染色体,有一个染色体组,分裂至后期时含有2个染色体组,c项错误;因为该细胞中有一条染色体含有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为等位基因,所以分裂能产生2种基因型的子细胞:abd、abd,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5以下关于生命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生物体细胞中,分子之间传递遗传信息的途径是dnarna蛋白质b.在生物体中,不同细胞之间信息的识别主要依赖于细胞膜上的脂质和蛋白质c.在动、植物体中,信息在不同组织、器官之间传递的主要形式是激素d.在生态系统中,某些植物在长日照条件下才开花,说明信息传递利于种群的繁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在生物体细胞中,分子之间传递遗传信息的途径是dnadnarna蛋白质,a项错误;在生物体中,不同细胞之间信息的识别主要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b项错误;神经调节是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主要形式,因此在动物体中,信息在不同组织、器官之间传递的主要形式是神经冲动和神经递质,在植物体中,信息在不同组织、器官之间传递的主要形式是激素,c项错误;日照时间的长短属于物理信息,开花与植物种群的繁衍密切相关,所以在生态系统中,某些植物在长日照条件下才开花,说明信息传递利于种群的繁衍,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命系统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6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b.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它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所以对进化非常重要,a项正确;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只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项错误;环境发生变化时导致生物产生的变异,如果不能遗传,则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变,如果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可遗传给后代,则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c项正确;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且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进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25. (10分)水稻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提高水稻产量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科研工作。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与水稻产量密切相关的两种细胞代谢活动是 。(2)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其基质内完成的能量转化是 。(3)如果给水稻提供h218o,结果水稻体内出现了(ch218o),这是因为h218o参与了有氧呼吸 阶段的反应生成了 ,再通过光合作用生成(ch218o)。(4)右图是光照强度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曲线:a点时细胞的代谢特点是 ;当温度变为呼吸作用的最适宜温度时a点的移动方向是 (向左、向右、不移动);与a点相比,b点时水稻体内nadph的含量 ;b点限制水稻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5)实验测得甲、乙两种水稻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强度,结果如下表。植物品种光补偿点(千勒克斯)光饱和时光照强度(千勒克斯)光饱和时光合作用co2的消耗量(mgco2/100cm2h)黑暗条件下呼吸作用co2的释放量(mgco2/100cm2h)甲343015乙13115.5 如果本实验中定义“光合速率 = 在一定的条件下每100 cm2的叶面积上每小时吸收co2的量”;则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斯时,甲、乙两种水稻的光合速率分别为 mgco2/100cm2h;对于乙 种水稻,如果在光照强度为5千勒克斯时,白天正常光照8小时,其余时间黑暗,则乙能否正常生长发育? 【答案】(每空1分,共10分)(1)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2)活跃化学能转化为稳定化学能 (3) 第二 c18o2 (4) 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向右 高(多) 二氧化碳浓度 (5)0、5.5 不能(4)曲线图中的纵坐标表示的是净光合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a点时,净光合作用强度为零,说明此时细胞的代谢特点是: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因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低于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所以当温度变为呼吸作用的最适宜温度时,光合作用强度减弱,呼吸作用强度增强,a点向右移动。与a点相比,b点时的光照强度大,光反应产生的nadph、atp和o2多,此时水稻体内nadph的含量高(多)。b点时,光合作用强度已达到最大值(光饱和点),说明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因素,所以限制b点水稻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5)依题意可知,本实验中的“光合速率”是指净光合速率。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甲种水稻的光补偿点为3千勒克斯,即在此种光照强度下,甲种水稻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所以当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斯时,甲种水稻的光合速率为0mgco2/100cm2h;乙种水稻的光饱和点为3千勒克斯,即此种光照强度下,乙种水稻的净光合速率已达最大值,所以当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斯时,乙种水稻的光合速率光饱和时光合作用co2的消耗量黑暗条件下呼吸作用co2的释放量115.55.5mgco2/100cm2h。仅就乙种水稻而言,光饱和点为3千勒克斯,当光照强度为5千勒克斯时,光合作用co2的消耗量仍为11mgco2/100cm2h,黑暗条件下呼吸作用co2的释放量仍为5.5mgco2/100cm2h,若白天正常光照8小时,其余时间黑暗,则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1185.52444 mgco2/100cm2,没有有机物积累,所以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6(11分)小白鼠是研究动物生命活动的常用实验对象。电刺激小白鼠会使之产生逃避反应。请回答下列有关该实验的问题:(1)小白鼠在遭受电刺激后迅速逃向安全区,该逃避反应主要是通过 调节完成,完成该逃避反应的结构称为 。在小白鼠逃避反应中,其体内的神经纤维上神经冲动是 (单向/双向)传导的。(2)在逃避过程中小白鼠体内明显增加的激素是 ,通过促进 ,使血糖浓度升高,且使小白鼠体温逐渐上升,一段时间后体温恢复正常,这是 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3)研究发现小白鼠在连续遭受多次电刺激后,其反应强度随电刺激的重复出现而减弱。已知其关键因素在于突触的信号传递,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与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量有关。据此推断上述小白鼠反应减弱现象的原因是 。(4)下表是小白鼠神经纤维内外两种主要阳离子的浓度,a、b代表的离子分别是 和 。离子神经元内神经元外a515mol/l145mol/lb140mol/l5mol/l(5)多次电刺激使小白鼠大脑皮层下某个区域出现病理性损伤,表现为日排尿量明显增多,饮水剧增,推测可能是脑内 区域受损,引起 缺乏所致。【答案】(每空1分,共11分)(1)神经 反射弧 单向 (2)肾上腺素 肝糖原分解 产热和散热 (3)突触前膜释放递质减少 (4)钠离子 钾离子 (5)下丘脑或垂体 抗利尿激素【解析】试题分析:(1)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主要方式是神经调节,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 (2)小白鼠在遭受电刺激后迅速逃避过程中,体内的肾上腺素明显增加,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使血糖浓度升高;此过程中小白鼠体温逐渐上升而后又恢复正常,这是产热和散热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 (3)依题意,小白鼠的反应强度随电刺激的重复出现而减弱,其关键因素在于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与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量有关,据此可推测,小白鼠反应减弱现象的原因是突触前膜释放递质减少。 (4)神经元内钾离子的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钠离子浓度比膜外低,依据表中a、b两种离子在神经元内外的浓度可推知, a、b分别代表钠离子和钾离子。(5)调节水盐平衡的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分泌,经垂体释放。由小白鼠表现出的“日排尿量明显增多,饮水剧增”这一病理性症状可推知,多次电刺激可能使小白鼠脑内的下丘脑或垂体区域受损,引起抗利尿激素缺乏所致。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激素调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27. (16分)(16分)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翅膀后端边缘缺刻(缺刻翅)的红眼雌果蝇,并用这种果蝇做了下图1所示的实验。后经进一步的实验证实,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 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者认为,缺刻翅形成的原因不可能是基因突变,理由是:若为显性突变,则后代中应该有 种表现型果蝇出现;若为隐性突变,则后代不可能出现的表现型为 (2)研究者推测,“x染色体片段缺失”是导致图1所示实验现象的根本原因。为了证实这一猜测,最简单的方法是对表现型为 果蝇做染色体的高倍镜检查。(3)现代遗传学研究发现,因缺刻翅果蝇体内缺少某种酶从而影响翅的正常发育。翅形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表明,基因可通过 来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4)研究表明,果蝇缺刻翅有纯合致死效应。用缺刻翅雌果蝇与正常翅雄果蝇杂交,然后让f1中雄雌果蝇自由交配得f2,f1中雌雄果蝇比例为 ,f2中缺刻翅:正常翅= ,f2中雄果蝇个体占 (5)已知果蝇红眼(基因b)对白眼(基因b为显性。下列有关对图1实验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亲代的缺刻翅红眼雌果蝇不含白眼基因 b.亲本缺失片段恰好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基因所在的区段 c.f1缺刻翅白眼雌蝇的一条x染色体片段缺失,另一条x染色体带有白眼基因 d.果蝇的缺刻翅性状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答案】(每空2分,共16分)(1)4 雌性缺刻翅、雄性正常翅 (2)雌性缺刻翅(3)控制酶的合成 (4)2:1 1:6 3/7 (5)d【解析】试题分析:(1)设控制翅型的基因用a和a表示。分析图示可知:若为显性突变,则亲代缺刻翅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正常翅果蝇的基因型为xay,子代的表现型为缺刻翅(xaxa)、正常翅(xaxa)、缺刻翅(xay)、正常翅(xay),即子代中应有4种表现型的果蝇出现;若为隐性突变,则亲代缺刻翅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正常翅果蝇的基因型为xay,子代中的雌性均为正常翅(xaxa)、雄性均为缺刻翅(xay),即子代中不可能出现雌性缺刻翅、雄性正常翅。(2)染色体变异在显微镜下可见,为证实该变异是“x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应对表现型为雌性缺刻翅的果蝇做唾液腺染色体的高倍镜检查。(3)现代遗传学研究发现,因缺刻翅果蝇体内缺少某种酶从而影响翅的正常发育,由此可说明,翅形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4)遗传图解显示,用缺刻翅雌果蝇与正常翅雄果蝇杂交,f1中的正常翅缺刻翅正常翅缺刻翅1110,说明亲代缺刻翅雌果蝇的1条x染色体正常,另一条x染色体缺失了相关基因所在的区段,即该亲代缺刻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ax缺失,正常翅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y,二者杂交,理论上子代(f1)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正常翅(xaxa)缺刻翅(xax缺失)正常翅(xay)缺刻翅(x缺失y)1111,而且雌性()雄性()11,而图示的结果却是f1中雌雄果蝇比例为21,说明缺刻翅(x缺失y)致死。f1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1/2 xaxa、1/2 xax缺失,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y。让f1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得f2的情况如下表:f1雌果蝇产生的卵细胞1/4xa1/2xa1/4x缺失f1雄果蝇产生的精子1/2xa1/8xaxa 正常翅1/4xaxa 正常翅1/8xax缺失 缺刻翅1/2y1/8xay 正常翅1/4xay 正常翅1/8x缺失y 死亡统计分析上表的结果可知, f2中缺刻翅:正常翅16,f2中雄果蝇个体占3/7 。(5)分析图示并结合题意和 对(4)的分析可推知,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也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亲代红眼缺刻翅雌果蝇的1条x染色体正常,另一条x染色体缺失了相关基因所在的区段。综上分析,有关对图1实验现象的解释中,亲代的缺刻翅红眼雌果蝇不含白眼基因,a项正确;亲本缺失片段恰好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基因所在的区段,b项正确;f1缺刻翅白眼雌蝇的一条x染色体片段缺失,另一条x染色体带有白眼基因,c项正确;果蝇的缺刻翅性状是由x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不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物的变异、伴性遗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8(11分)泰山是我国十大名山之一,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包含森林、灌草丛、草甸、湿地等生态系统,其中白鹳、红隼、豺等动物被列为国家级保护动物。(1)泰山上的苔藓、油松、松鼠、隼等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了 ,其中油松、侧柏、麻栎等植物因体型大,数量多、生活力强而成为该地的 。(2)泰山部分地区由松柏、刺槐、橡子等组成的人工林纯度较高,容易受到外来物种入侵。林业部门对某次“拟松材线虫”(一种松树上的寄生虫)的爆发和防治过程中种群数量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拟松材线虫”在没有防治之前的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增长而 ;图中在 点进行了农药防治,由图可知随农药使用次数的增多防治效果变差;引入害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能利用生物间的 关系,使防治效果持久而稳定;从种群特征考虑,致使“拟松材线虫”的数量在ef点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3)豺在泰山上数量很少,没有天敌。下图是能量流经豺种群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豺的摄入量,那么b、c分别表示豺的 、 ,若要确保豺的能量需求,其生存领地相关植物固定的能量至少应达到 。(4)2011年4月,泰山桃花峪索道北侧山林发生火灾,2天后被扑灭,目前被烧毁的植被正逐渐恢复,这体现了生态系统有一定的 稳定性,被烧毁的群落结构要想完全复原需要较长的时间,这是因为 。【答案】(每空1分共11分)(1)生物群落 优势种(2)增大 a、b、c、d 捕食、寄生 出生率小于死亡率(3)同化量 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25b(4)恢复力 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高,营养结构复杂,恢复力稳定性弱【解析】试题分析:(1)泰山上的苔藓、油松、松鼠、隼等各种生物,包含了该地区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因此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其中油松、侧柏、麻栎等植物因体型大,数量多、生活力强而成为该地的优势种。(2)曲线图上的a点之前,随着时间的递增,种群密度逐渐增大,说明“拟松材线虫”在没有防治之前的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增长而增大。a点后,种群密度迅速降至经济阈值以下,说明在a点首次使用了农药,而治虫效果非常显著,在随后的b、c、d三点,种群密度下降后又很快上升并逐渐达到经济阈值之上,说明在b、c、d三点又重复使用了同一种农药,而且随农药使用次数的增多防治效果变差。可利用生物间的捕食、寄生关系,对“拟松材线虫”进行生物防治。在ef点“拟松材线虫”的种群密度快速下降,从种群特征考虑,致使其数量变化的直接原因是:“拟松材线虫”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3)分析相关的图示并结合题意可知,图中的a表示豺的摄入量,则b表示豺的同化量,c表示豺的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d表示豺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e表示用于豺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已知豺在泰山上数量很少,没有天敌,说明豺是肉食性动物,至少处于第三营养级,若要确保豺的能量需求,其生存领地相关植物固定的能量至少应达到b20%20%25b(20%为能量传递的最大效率)。(4)泰山桃花峪索道北侧山林发生火灾后被烧毁的植被正逐渐恢复,这体现了生态系统有一定的恢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