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三通头注射模具设计.doc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三通头注射模具设计.doc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三通头注射模具设计.doc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三通头注射模具设计.doc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三通头注射模具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致谢摘要本文介绍了注射模具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叙述了三通头注射模具设计与计算的详细过程,介绍了该塑件的成型工艺、注射模具的结构特点与工作过程, 阐述了在注射模设计中应注意的事项。在对三通头的模具设计过程中,本设计主要设计要点如下:塑件的设计比较的合理;分型面的选择有利于塑件成型;脱模机构的设计不但结构简单,而且脱模动作稳定可靠;进浇口的选择不影响塑件外观,而且保证塑件充填均匀;冷却水道的设计使模具效率达到最高,保证塑件质量要求;在设计的过程中借用分析软件如CAD等使设计更合理、更有效;大量使用标准件,使模具制作成本大大降低;本模具设计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设计已达到实际生产的要求。关键词 三通头,注射模,分型面,滑块,侧抽芯,脱模机构。PVCtrac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s of injection mould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designing and calculating of injection mould for the back of electronic clock were stated in detail. The forming process of the product and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working process of the injection mould were introduced .The points must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design of the injection mould for the part with lifters were stated.In the process of the designing of the injectinon mould for electronic clock receiver, peopl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everal suggestions: the plastic should be designed as reasonable as possible. The selection of the sub-type parts are benificial to mold the parts of plastic. The design of the structure of drawing of pattern is not only simple but also the movement should be stable and reliable. The selection of Jin runner should ensure to fill the plastic equally under the prerequisite of not influencing the appearance of the plastic. The design of cooling penstock should make the rate of production reach to the topmost, and ensure any influence to do nothing to the equality of the plastic. Meanwhile, in the process of designing ,we can use analysis soft, such as CAM, to make the design been more reasonable and efficient. Making full use of large amounts of standard pieces will reduce the cost of mold plastic facture. The key point of the design of mold plastic have reached the request of the real production.Keywords njection mould,core pulling,selection o目录摘要1PVCtract2目录3第1章 绪论51.1 前言51.2 我国模具行业发展概述61.3 21世纪模具发展趋势91.4 小结15第2章 注塑工艺分析及成型方法简介162.1 塑件(三通头)分析162.1.1 塑件162.1.2 塑料名称162.1.3 生产纲领162.1.4 塑件的结构及成型工艺分析172.2 材料PVC的注射成型过程及工艺参数172.2.1 注射成型过程172.2.2 材料PVC的注塑成型参数182.2.3 材料PVC性能18第3章 模具设计203.1 拟定模具结构设计203.1.1 分型面位置的确定203.1.2 确定型腔数量及排列方式213.1.3 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213.1.4 注射机型号的确定213.2 浇注系统、关键零部件设计243.2.1 浇注系统形式和浇口的设计243.2.2 冷料穴的设计263.2.3 分流道设计263.3 分型面设计283.4 成型零件设计283.5 排气系统的设计343.6 温度调节系统设计343.7 脱模机构的设计373.8抽芯结构设计383.8.1 斜导柱设计393.8.2 滑槽的设计423.8.3 楔紧设计423.8.4 滑块定位设计433.9 弹簧设计计算44第4章 总结46参考文献47致谢48第1章 绪论 1.1 前言作为工业生产基础工艺装备的模具,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模具技术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第十一五规划中指出,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国民经济的五大支柱产业机械、电子、汽车、石化、建筑都要求模具工业发展与之相适应。 模具因其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材料消耗低、生产成本低而获得广泛应用,与其他加工制造业所无法比拟的。从工业产品生产行业看,模具是现代工业,特别是汽车、摩托车、航空、仪表、仪器、医疗器械、电子通讯、兵器、家用电器、五金工具、日用品等工业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据资料统计,利用模具制造的零件数量,在飞机、汽车、摩托车、拖拉机、电机、电器、仪器仪表等机电产品中占80%以上;在电脑、电视机、摄像机、照相机、录像机、传真机、电话及手机等电子产品中占85%以上;在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微波炉、吸尘器、电风扇、自行车、手表等轻工业产品中占90%以上;在了弹、枪支等兵器产品中占95%以上。我国模具工业在政府十分重视及关怀下,并提出相应的优惠政策进行模具技术开发,在模具工业中大量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努力提高模具设计和制造水平,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另外,从资料获悉,目前,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模具总产值都已超过机床总产值。模具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工业产品的生产发展,模具是“效益放大器”,用模具生产最终产品的价值将超过自身价格的几十倍乃至百倍及上千倍。据各国报导,模具工业在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被称之“点铁成金”的“磁力工业”如今世界模具工业的发展速度超过了新兴的电子工业,已实现了模具专业化、标准化和商业化,因而深受赞誉。美国工业界认为“模具工业是美国工业的基石”,日本称模具工业为“进入富裕社会的原动力”,在德国,被冠之以“金属加工业中的帝王”之称号,而欧盟一些国家称“模具就是黄金”,新加坡政府则把模具工业作为“磁力工业”,中国模具权威经理称为“模具是印钞机”。可见模具工业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显著地位。模具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1.2 我国模具行业发展概述近年来,我国模具行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这种势头是否还会延续下去,这是业内人士十分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我国模具行业尽管面临着在中低端产品领域国内企业竞争日趋剧烈以及在中高端产品领域国外或外资企业压力日益增大的局面,但经过近年来的持续发展,实力已大大增强,完全有能力变压力为动力,继续保持平稳发展。优惠政策为模具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配套政策导向之下,近年来已有不少地方相继出台了一些支持当地模具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有的见诸于文件,有的见诸于行动,都已收到很好的效果。同时,模具工业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随着各地之间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相信对模具工业发展有利的政策,及因此而带来的良好的发展环境将有进一步发展。 模具行业内部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加速,产业结构渐趋合理,并且加强了管理,提高了水平。为了适应形势,我国模具行业近几年来加快了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步伐,“三资”和民营企业已占行业主导地位,装备水平和产品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管理有了很大进步。许多企业已应用了CAD/CAM/CAE一体化技术、三维设计技术、 ERP和IM3等信息管理技术以及高速加工、快速成型、虚拟仿真及网络技术等许多高新技术,不少企业已提出了“生产专业化、产品品牌化、企业现代化、市场国际化”等企业发展战略。通过各种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一年比一年多。 规模经济产生效益,模具集群生产发展迅速。在“小而精专”的专业化不断发展的同时,近年来,规模效应已被愈加重视。除了把企业做强做大,使规模经济产生效益之外,模具集群生产也不断显示其优越性,因而“模具城”、“模具园区”、“模具生产基地”等各种集群生产形式在全国迅速发展。据不少企业反映,集群生产与分散生产相比,至少有下列好处:市场更广阔了,协作更方便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相互交流多了,优惠政策享受到了。目前全国年产1亿元以上模具的企业已有40多个,超过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已有200多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模具城”已有近十个,正在建设或正在筹建的还有十多个。这些模具集聚生产基地的建设,对我国模具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许多企业开始认识到了“品牌”和“专利”的重要性,自主创新的资金投入力度和能力不断提高。长期以来模具一直处于“后方”和“被动”的地位,因此也很少有 “品牌”和“专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企业越来越重视“品牌”和“专利”。有些企业已认识到了创新研发的重要性,投入力度提高很快。据中国模具工业协会了解到的情况,近年不少企业在创新研发方面的投入与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5%左右,个别企业甚至达到8%至10%。 模具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属于高新技术产品的模具越来越多。据了解,目前已被国家有关部门列入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的已有四种模具。其实已经有不少模具的技术含量超过了这四种模具,例如汽车零部件级进模具、精密多工位级进模具、轿车大型复杂覆盖件冲压模具、自动化汽车内饰件浇注模具、高强度板热压成型模具等。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模具生产企业被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据中国模协初步统计,目前模具行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有7家,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已有近百家。 国际模具资本向我国转移的趋势十分明显,模具出口前景很好。由于我国模具特别是中、低档模具在国际市场上存在着较大的价格优势,有的模具价格甚至只有国际市场的几分之一,再加上我国有较低廉的优质劳动力资源及较好的技术基础和基础配套设施,因此近年来外商在我国模具行业的投资额一年比一年大,到我国采购模具的跨国公司也越来越多。虽然我国模具行业已经驶入发展快车道,但由于在精度、寿命、制造周期及能力等方面,与国际水平和工业先进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所以还不能满足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精密、大型、复杂、长寿命模具方面,仍旧供不应求。因此,每年尚需大量进口。 现阶段模具原材料价格和人员工资不断上涨,但模具价格却不涨反落,致使模具企业利润不断下降,部分企业出现亏损,亏损额增大。据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对全国 270个主要模具生产企业调查,2005年产值利润率比上年下降了2.1个百分点,销售收入利润率比上年下降了3.1个百分点。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全年亏损额2005年达2.6亿元,大幅增加【7】。这一趋势,还在延续。 对外资的依存逐年增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已过6年,外贸高速发展,我国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从30%上升到70%。同时,近年来,正是外资大量进入我国的时期,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扩大和深化,外资在我国模具行业的投资也越来越多,致使对外资的依存度也逐年增大。例如广东省是我国模具第一大省,其产能约占全国的40%左右。该省的模具产能中,外资企业已占60%左右,合资企业约占10%左右。该省模具出口约占全国的50%左右,其中由外资、合资企业出口的也占其出口量的多数【7】。对外资和外贸依存度大,会对行业安全,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人才紧缺日益突出。虽然近年来我国模具行业职工队伍发展迅速,估计目前已达近百万人,但仍然跟不上行业发展需求。一是总量不足,二是素质不够,适应不了行业发展的需求。根据有关资料,全国模具行业从业人员约缺口30万50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约占20%。目前尤其紧缺的是高素质和高水平的模具企业管理人员和中高层技术人员及高级技术工人。 市场竞争加剧。我国模具市场竞争在不断加剧,其表现是模具产品价格连年走低。中高档模具市场上主要是我国重点骨干企业与境外企业及境内“三资”企业的竞争,中低档模具市场上主要是民营企业之间的竞争。有的已经是进入无序状态,到了扰乱正常市场秩序的地步。由于过低价格所必然造成的低质量,已严重影响一些企业的生存,迫使某些企业加速调整其定位,少数企业面临被淘汰局面也是不足为奇的。 虽然近几年模具出口增幅每年大于进口增幅,但所增加的绝对量仍是进口大于出口,致使模具外贸逆差一年比一年大。模具外贸逆差增大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特别是汽车企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对模具旺盛需求,有些高档模具国内的确生产不了,只好进口,但也确实有一些国内可以生产的模具也在进口,这与我国现行的关税政策及项目审批制度有关。二是对模具出口鼓励不够。 当前全球制造业转移的规模不断加大,速度也不断加快,并正向深度和广度延伸,而我国的模具制造业正是承接转移的较为理想之地。加之“十一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大力支持我国模具工业的发展,在多重有利条件下,我国内模具行业的未来将展现出一派美好景色。1.3 21世纪模具发展趋势加入WTO后的中国,全球制造业正以垂直整合的模式向亚太地区转移,我国正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据权威报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目前,在参与世界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下,各行业产品的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加,换型加快,对产品质量、样式和外观也不断提出新要求,使模具需求量增加,对模具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模具技术直接影响制造业的发展、产品更新换代和产品竞争能力。因此,迅速提高模具技术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例如:日本汽车、计算机、电视机、手机等产品的品种,数量,质量在国际市场占有优势地位,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日本模具技术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为了解决高精度、长寿命、高效的复杂型腔结构的现代模具,其发展趋势主要有如下三方面:1.模具材料及表面处理技术 模具工业要上水平,材料应用是关键。因选材和用材不当,致使模具过早失效,大约占失效模具的45%以上。 在模具材料方面,常用冷作模具钢有CrwMn、Cr12、Cr12MoV和W6Mo5 Cr4V2,新型冷作模具钢有65N6、012A1、CG-2、LD、GD、GM等;常用新型热作模具钢有美国H13、瑞典QRO 80M、QRO 90 SUPREME等;常用塑料模具钢有预硬钢(P20、SM1、B30)、时效硬化型钢(P21、PMS、SM2、日本NAKS5等)、热处理硬化型钢(MnCrWV、日本S-STAR、瑞典一胜百S-136等)、粉末模具钢(日本DEX40等)。多工位精密冲模硬质合金(YG20、YG25等)及钢结硬质合金(TLW50、GW50等)。 在模具表面处理方面,其主要趋势是:渗入单一元素向多元素共渗、复合渗(如TD法)发展;由一般扩散向CVD、PVD、PVCD、离子渗入、离子注入等方向发展;可采用的镀膜有:T:C、T:N、T:CN、T:AN、CrN、Cr7C3、W2C等,同时热处理手段由大气热处理向真空热处理发展。另外,目前对激光强化、辉光离子氮化技术也日益受到普遍重视【9】。2.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 当代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技术广泛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设计过程程序化和自动化,使用程序、模拟成形过程、采用交互式设计方法,发挥人和计算机的各自特长。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使设计人员拥有大量资料和信息。设计与制造之间的直接传输便于设计中的反复修正改变。 先进设计和加工方法的日益普及,为高质量、短周期地开发模具并且保证模具有足够长的使用寿命,提供了技术保证,为模具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模具设计与加工方法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模具软件功能集成化 模具软件功能的集成化要求软件的功能模块比较齐全,同时各功能模块采用同一数据模型,以实现信息的综合管理与共享,从而支持模具设计、制造、装配、检验、测试及生产管理的全过程,达到实现最佳效益的目的。如英国Delcem公司的系列化软件就包括了曲面/实体几何造型、复杂形体工程制图、塑料模设计专家系统、复杂形体CAM、艺术造型及雕刻自动编程系统、逆向工程系统等。集成化软件较高的软件还包括:UG、CATIA和PRO/E等。 (2)快速原型法和快速制模技术(RPM/RMT) 该技术被称为自数控技术以来的又一次革命,尤其对模具工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它是一项集激光、材料、信息及控制等技术于一体的先进制造技术,其突出特点就是能直接根据产品的CAD数据快捷地制造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原型甚至产品,而不需要任何工装夹具,面迭加形成三维实体。 RPM技术与RMT技术的结合,将是传统快速制模具技术进一步深入发展的方向。RPM技术与陶瓷型精密铸造相结合,为模具型腔精铸成型提供了新途径。应用RPM/RMT技术从模具的概念设计到制造完成,仅为传统加工方法所需时间的1/3和成本的1/4左右,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如美国DTM公司的Rapid Tool专利技术,它能在510天内制造生产用的注塑模,可注塑零件5万件以上,属于直接用于批量生产的模具。 (3)高速铣削技术 高速铣削是目前切削技术中应用最多的一种工艺技术,是一种以高主轴转速、快速进给 、较小的切削深度和间距为加工特征的高效、高精度数控加工方式。高速铣削具有工件温度低、切削力小、加工平稳、质量好、效率高(为普遍铣削加工的510倍)及可加工硬质材料(60HRC)等诸多优点,因而在模具加工中日益受到重视。高速铣削机床(HSM)一般主要用于大、中型模具加工,如汽车覆盖件模具、变速箱体压铸模、大型注塑模等曲面加工,其曲面加工精度可达0.01mm。国外高速加工机床主轴最高转速已超过100000R/min,快速进给速度可达120m/min,加速度可达12g,换刀时间可提高到12s【9】。3.专业化生产及标准化 专业化生产是现代化工业生产的重要特征之一,国外工业先进的国家模具专业化生产已达75%以上。美、日两国的模具厂,80%是10人以下的小工厂,90%是20人以下小而专的企业。一般一个模具专业厂只生产12种模具。这种专业化小模具厂易于管理,反应灵活,易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率,有较强的竞争力。 标准化是实现模具专业化生产的基本前提,能系统提高整个模具行业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是机械制造业的深层次发展必由之路。国外企业都极为重视模具的标准化,我国的模具标准化程度不足30%,而且标准品种少、质量低、交货期长,严重阻碍模具的合理流向和效能发挥,需大力制订标准化规范。 总之,随着模具技术的迅速发展及机械各类产品的多样化、复杂化,模具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将不断向纵深发展,模具需求增长速度将继续高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的速度,供小于求的被动状态将大有改变。因此,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可持续发展模具工业,更将成为所有企业得以占据市场制高点的必由之路。CAD即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英文简称(Computer Aided Design)。计算机的应用,使得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强大算术逻辑运算功能、大容量信息存储与快速信息查找的能力,完成信息管理、数值计算、分析模拟、优化设计和绘图等项任务;而设计人员集中精力进行有效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更好地完成从设计方案的提出、评介、分析模拟与修改到具体设计实现的设计全过程.对于机械行业来讲,通用的CAD件是AutoCAD,但AutoCAD是一种通用的绘图软件,对机械行业针对性差,不过幸运的是,AutoCAD是个开放性软件,可以对它进行二次开发,如采用Autolisp,ADS,ARX甚至采用VB语言等,现今的高华CAD、天目CAD就是在该软件的基础上开发的机械专业CAD。由于二次开发的深入,加强了参数化设计、智能化设计等,这样充分发挥了计算机的强大的搜索功能和运算功能。在模具设计中,模架及某些零件,如导柱、导套、推杆、支撑块、浇口套、定位圈等分别已形成厂标、行标或国标。对于这些标准的或本单位采用的模架及零件可在通用的二维工程图CAD系统中建立模架、零件库,以被设计时调用。对于浇注系统、温控系统、模架结构强度计算等内容,已有一些较成熟的计算方法或经验计算方法,可设置这些计算公式的模块,以便设计人员进行快速计算。另外对于一些设计中常用的数据库资料也可以设置在CAD系统中以便设计人员快速查询,根据各个工厂的不同要求和情况,还可以在系统中设置本单位所特有的内容。这样建立的CAD系统可大幅度减轻设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设计速度并可实现模具设计的规范化及标准化。对于某些在原成型制品的基础上作局部修改而需重新设计的模具来说,其效果就更加明显。总体来说,注塑模CAD的内容有以下几点:1.注塑制品的几何造型 采用几何造型系统,如线框造型、面造型和实体造型,在计算机中生成注塑制品的几何模型,这是注塑模结构的CAD的第一步。由于注塑制品大多数是薄壁件,且又有复杂的表面,因此,常用表面造型的方法来产生制品的几何模型。2.模腔面形状的生成 在注塑模具中,行腔用来生成制品的外表面,型芯用来生成制品的内表面,由于塑料的成型收缩率,模具磨损及加工精度的影响,制品的内外表面尺寸并不就是模具型芯面、型腔面的尺寸,两者之间需要比较复杂的换算。目前流行的商品化注塑模CAD软件并未能很好的解决这种换算,因此,制品的形状和型腔的形状要分别输入,工作量较大且比较繁琐,如何由制品形状方便、快捷的生成型腔和型芯表面形状仍是当前的研究课题。3.模具结构方面的设计 采用计算机软件来辅助计算最佳型腔的数目,引导模具设计者布置型腔,构思浇注系统、冷却系统和推出机构,为选择标准模架和设计动模部装图和定模部装图做准备。4.标准模架选择 采用计算机软件来设计模具的前提是尽可能多地实现模具标准化,包括模架标准化、模具零件标准化、结构标准化及工艺参数标准化等。一般而言,用作标准模架选择的设计软件应具用两个功能,一是能引导模具设计者输入本企业的标准模架,以建立专用的标准模架库;二是能方便地从已建好的专用标准模架库中,选出本次设计中所需的模架类型及全部模具标准件的图形和数据。5.部装图及总装图的生成 根据已选定的标准模架及已完成型腔布置,模具设计软件以交互方式引导模具设计者生成部装图和总装图。模具设计者在完成总装图时,能利用光标在屏幕上拖动模具零件以搭积木的方式装配模具总图。6.模具零件图的生成 模具设计软件能引导用户根据模具部装图、总装图以及相应图形库完成模具零件的设计、绘图和标注尺寸。7.常规计算和校核 模具设计软件可将理论计算和行之有效的设计经验相结合,为模具设计师提供对模具零件全面的计算和校核,以验证模具结构等有关参数的正确性。注塑模CAD中的数据处理 注塑模结构CAD的重点在于注塑制品的造型、模具设计、绘图和数控加工的模拟,注塑模CAD的过程就是数据处理的过程。通常,由于注塑模结构CAD涉及面广,程序规模很大,结构相当复杂,一个高效率的注塑模CAD系统不仅涉及到程序的结构和算法,同时也涉及数据结构和管理方法。在应用程序的执行过程中,经常需要利用一些标准数据和其他程序的设计及结果,系统各部分是通过交换数据相互联系的。因此,数据的处理在注塑模结构CAD中又十分重要的作用。注塑模CAD系统中,数据类型十分广泛,除了数字型、字符型数据之外,图形/模型及其文本数据项也是注塑模CAD系统的数据。而图形/模型数据又是由基本图形元素、图形符号、模型部分及各级图形/模型数据组成。注塑模CAD系统中数据可分为组合数据和基本数据,可将组合数据逐层分解至基本数据为止。根据这种分解模式,可以对总体、部件、详细数据这三类数据分别进行处理。1.总体数据 它是一种模型数据,可以表达为如下格式:文件名:总装图;组成:各部件数据名+定位关系数据;组织:依次记录各部件名,定位数据。2.部件数据 它可定义为一种图形/模型数据,以标准模架为例说明其表达格式: 文件名:部件名;组成:基准件名+各组成零件名+定位关系+尺寸关系+零件图形关联性; 组织:依次记录个零件名、定位关系、主特征尺寸。3.零件数据 它可定义为一种图形文本数据,为注塑模系统的基本单元数据,该数据类型可表达为如下格式:文件名:零件名; 组 成:图形信息+尺寸信息+文本信息;组 织:依次按图形记录图形节点信息、尺寸标注及文本信息。1.4 小结塑料模具CAD技术是一种全新的设计技术,有助于提高产品及模具设计的质量和实现产品的最佳性能。塑料模具CAD的工作主要在于理解注塑过程模拟的分析结果,判读数据并做出合适的变更设计抉择,熟悉CAD技术并有效地应用于模具设计也有赖于设计人员的素质和经验。塑料模具CAD的难点在于建立丰富的材料性能数据库,以及模具零件的标准化。 第2章 注塑工艺分析及成型方法简介2.1 塑件(三通头)分析2.1.1 塑件三通头塑件结构如图3-1所示。图3-1 注塑零件3D图该零件尺寸中等大小,平均厚度1.8mm,最大厚度2mm,最小厚度1mm。2.1.2 塑料名称根据各材料的注塑性能及加工使用性能,综合市场价格,选择材料为PVC。2.1.3 生产纲领大批量,自动化生产。2.1.4 塑件的结构及成型工艺分析1.结构分析该塑件端部带有连接运动部分,两个连接运动部分分别在不同的型腔内成型,故在模具设计和制造上要有一定的定位措施和良好的加工工艺,以保证转动的顺畅和零件的使用寿命。该塑件装配在复印机表面,对表面美观有一定要求,设计时要注意对外边面的处理。2.成型工艺分析精度等级:采用一般精度5级。脱模斜度:该注塑零件壁厚约为1.8mm,其脱模斜度查参考文献【1】中的表3-4有塑件内表面351,塑件外表面40120。由于该塑件没有特殊狭窄细小部位,所用塑料为PVC,流动性较好,而且,主要部分有较好的弧度,可顺势脱模,所以塑件外表面没有放脱模斜度。同时,侧面采用滑块机构,脱模时,滑块抽去,两壁处脱模没有困难,所有也不放脱模斜度。2.2 材料PVC的注射成型过程及工艺参数2.2.1 注射成型过程1.成型前的准备对PVC的色泽、细度和均匀度进行检验。由于PVC的吸水率大约为0.2%0.8%,容易吸湿,成型前应进行充分的干燥,干燥至水分含量 H最小; 故满足要求。3) 开模行程校核此处所选用的注塑机的最大行程与模具厚度有关(如全液压合模机构的注塑机)。注塑机的开模行程应满足下式:S机-(H模- H最小) H1H2+(510)mm(4-3)因为S机- (H模- H最小)360-(270-220)=310mmH1H2(510)100+100+10=210mm即 S机-(H模-H最小) H1H2+(510)mm故满足要求。式中: H1推出距离,单位mm;H2包括浇注系统在内的塑件高度,单位mm;S机注塑机最大开模行程。3.2 浇注系统、关键零部件设计3.2.1 浇注系统形式和浇口的设计浇注系统是引导塑料熔体从注射机喷嘴到模具型腔的进料通道,具有传质、传压和传热的功能,对塑件质量影响很大。它分为普通流道浇注系统和热流道浇注系统。该模具采用普通流道浇注系统,包括主流到,分流到、冷料穴,浇口。1.主流道的设计主流道通常位于模具中心塑料熔体的入口处,它将注射机喷嘴射出的熔体导入分流道或型腔中。主要的形状为圆锥形,以便于熔体的流动和开模是主流道凝料的顺利拔出(1)主流道尺寸主流道小端直径 D=注射机喷嘴直径+(0.51) (4-4) =3+(0.51),取D=4主流道球面半径SR0=注射机喷嘴球头半径+(12)(4-5) =15+(12),取SR0=17球面配合高度h=35mm,取h=3mm主流道长度L=40mm主流道大端直径D=D+2Ltan=4+240tan2=6.79,取D=7mm(4-6)浇口套总长LO=L+h+2=45mm(4-7)(2)主流道衬套的形式主流道小端入口处于注塑机喷嘴反复接触,属于易损件,对材料要求较严格,因而模具主流道部分设计成可拆卸更换的主流道衬套形式即浇口套,以便有效的选用幼稚钢材进行单独加工和热处理,常采用碳素工具钢,如T8A、T10A等,热处理硬度为50HRC55HRC。3.2.2 冷料穴的设计(1)主流道冷料穴的设计开模时应将主流道中的凝料拉出,所以冷料穴的直径应稍大于主流道大端直径。由于该模具型腔分布对称,所以冷料穴可设在中心位置。冷料穴直径= D+2=7+2=9 mm(4-8)冷料穴深度=3/4 D=7 mm(4-9)(2)分流道冷料穴的设计此模具分流道比较短,所以可以不加冷料穴。3.2.3 分流道设计(1)分流到布置形式分流道在分型面上的布置与型腔排列密切相关,有多种不同的布置形式,应该遵循两方面原则:一方面排列紧凑、缩小模具板面尺寸;另一方面流程尽量段、锁模力力求平衡。改模具的流道布置形式采用平衡式。流道分布如图4-6所示。图4-6流道分布示意图(2)分流道的长度长度应尽量短,减少弯折。该模具的分流道长度在设计过程中由绘图的出,L=5 mm。(3)分流道的形状及尺寸为了便于加工及凝料脱模,分流道设置在分型面上,采用圆形截面,PVC经验值d=(4.89.5)mm,由d(1.11.2)=d上级,所以得出d=5.8,取为6 mm。(4)分流道表面粗糙度由于流道中于模具接触的外层塑料迅速冷却,只有中心部位的塑料熔体的流动状态较理想,因此分流道的内表面粗糙度Ra并不要求很低,一般取0.631.6微米,这样表面稍不光滑,有助于增大塑料熔体的外层流动阻力。避免熔流表面滑移,是中心层具有较高的剪切速率,此处Ra=0.8。4.浇口的设计浇口是连接流道于型腔之间的一段细短通道,它是浇注系统的关键部位。浇口的形状、位置和尺寸对塑件的质量影响很大。浇口截面积通常为分流道的0.070.09倍,浇口截面积取为圆形。(1)浇口类型及位置的确定该模具是中小型塑件的多型腔模具,同时,对外观要求较高。模具一定设置点浇口 ,大型塑件由于使用多浇口进料也需设置分流道。由于模具有分流道,要从行腔点注入,分流道应是点浇口,因为塑件的壁厚为1.73mm,质量3.4200g,所以可以根据公式D=0.2654W1/2L1/4来计算D 分流道的直径(mm)W 塑件的质量 (g)L 分流道的长度 (mm)因为型腔为一模2腔按均匀分布,型腔的最小直线距离在7mm8mm3.3 分型面设计在3d软件工作环境下,可以对简单零件自动产生分型面。但三通头塑件,形状不规则,分型面大部分不是平面,所以需要手动创建曲面之后合并为分型面。在此,仅对曲面合并举例说明。图所示为对基础分型曲面进行合并的过程,分别选取两个面组,然后选择合并方式已保留所需曲面。3.4 成型零件设计直接与塑料接触构成塑件形状的零件称为成型零件,其中构成塑件外形的成型零件成为凹模,构成塑件内部形状的成型零件成为凸模(型芯)。由于凹、凸模件直接与高温、高压的塑料接触,并且脱模时反复与塑件摩擦,因此,要求凹、凸模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硬度、耐磨性、耐腐蚀性以及足够低的表面粗糙度,如果型腔侧壁和底板厚度过小,可能因强度不够而产生变形甚至破坏;也可能因刚度不足而产生翘曲变形,导致溢料飞边,降低塑件尺寸精度并影响脱模。(1)凹模型腔侧壁厚度计算凹模型腔为组合式型腔,按强度条件计算公式SR-r=r(/-2p)1/2-1进行计算。式中各参数分别为:p=50Mpa(选定值);=0.05mm;=160MPar=28mmSR-r=r(/-2p)1/2-1=28(160/160-250)1/2-116.8mm一般在加工时为了加工方便,我们通常会取整数,所以凹模型腔侧壁厚度为17。(2)凹模底板厚度计算按强度条件计算,型腔地板厚为:p=50 Mpar=28mm=160MPah1.22pr2/1/21.2250282/1601/217.3mm一般在加工时为了加工方便,我们通常会取整数,所以凹模型腔侧壁厚度为18mm。(3)型腔尺寸 已知在规定条件下的平均收缩率S,塑件的基本尺寸 Ls是最大的尺寸,其公差为负偏差,因此塑件平均尺寸为Ls-,模具型腔的基本尺寸Lm是最小尺寸,公差为正偏差,型腔的平均尺寸为Lm+z/2。型腔的平均磨损量为c/2,如以Lm +Z表示型腔尺寸, ABS平均收缩率S=0.55%.Lm +z/2+c/2=(Ls-/2)+(Ls-/2)S经整理最终公式为:Lm0+z=(1+S)Ls-(0.50.75)0+z类别名称塑件尺寸计算公式工作尺寸型腔计算型腔的尺寸38.61 0 - 0.56Lm=(1+Scp)Ls-0.75 0+z38.77+0.187 042.160 -0.3842.81+0.127 0型芯的尺寸52.35 0 -0.1Lm=(1+ Scp)Ls-0.67 0+z52.23+0.033 0(3)经济效益分析注塑生产达到“优质、高效、低耗”是每个塑胶企业追求的目标。如果注塑生产中管理工作不到位,就会出现生产效率低、不良率高、机台加工人手多、料耗大、批量退货、人为损伤模具(机器)、延误货期、修机/修模频繁、甚至发生安全事故等问题,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企业的利润就会大大减少,甚至出现亏损。“注塑开机不等于赚钱”,必须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努力提升注塑技术,管理水平,增强成本意识,严格控制“料、工、费”。注塑成本是指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及全部损耗,包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