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论近代长沙米市.pdf_第1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论近代长沙米市.pdf_第2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论近代长沙米市.pdf_第3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论近代长沙米市.pdf_第4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论近代长沙米市.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论近代长沙米市.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长沙米市是在近代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可远溯至 宋,发展于明,形成于清,繁盛于民国。2 0 世纪二三十年代,长沙 因为其不断增加的稻米输出,在全国粮食贸易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得以与无锡、芜湖、九江并誉,成为当时广为流传的中国四大米市。 本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概述了近代长沙米市的历史成因。湖南近代稻米生产的 重要地位及强大的稻米输出能力是长沙米市形成的基础;长沙在交 通、金融、人口和通讯等方面的经济优势以及行政中心的政治优势是 米市得以形成的有利条件。 第二部分主要是对近代长沙米市的历史演变作一简要梳理。长 沙因为多种原因近代早期还不是湖南的中心米市,仅是个以碓坊 零售为主的内销型市场。随着商路的转移尤其是1 9 0 4 年的开埠, 长沙的各种潜在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米市因而发展迅速,外销量逐 年增加,到清末基本完成了向外销型市场的转变。民国以后,长沙 米市的发展更为迅速,行业分工基本明确,外销业务逐步扩大,集 聚功能日益显著,历经两次发展的“黄金时期”,跻身于中国四大 米市之列。抗战期间,长沙米市急剧衰落,到解放前夕,乃至一蹶 不振。 第三部分论述了近代长沙米市在全国粮食贸易和对于湖南及 长沙地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作为中国四大米市之一,长沙米市促 进了全国稻米供需的地区平衡;与其他三大米市相比,其于外运量 和输出地方面也有自己的独特地位。对于湖南和长沙而言,近代长 沙米市的作用更为突出,它是近代湖南重要税源米捐的主要提 供地,关系全省经济之荣枯;米市是近代长沙这座商贸城市最重要、 最有特色的行业之一,关系整个长沙经贸的繁荣盛衰,谷米一直也 是长沙对外贸易的主要品种之一。 关键词:近代长沙米市历史成因历史演变历史地位 a b s t r a c t : t h ec h a n g s h ar i c em a r k e tw a sf o r m e du n d e rp a r t i c u l a rh i s t o r i c a l c o n d i t i o n s 。i t s h i s t o r y c a nb et r a c e db a c kt ot h e s o n gd y n a s t y ,i t d e v e l o p e d i nm i n ga n dc a m ei n t oe x i s t e n c ei nq i n g d y n a s t y a n db l o o m e d i n r e p u b l i co fc h i n a ( f r o mt h ey e a r1 9 1 2 1 9 4 9 ) w i t ht h ei n c r e a s i n g e x p o r to fr i c e ,c h a n g s h a sr o l ei n c h i n a sr i c et r a d ei sb e c o m i n gm o r e a n dm o r ep r o m i n e n t d u r i n gt h e1 9 2 0 s 一1 9 3 0 s ,i th a sj o i n e dt h er a n ko f t h ef o u rp o p u l a r l y k n o w nl a r g er i c em a r k e t so fc h i n a ,a sf a m o u sa st h e o t h e rt h r e em a r k e t s :w u x i ,w u h u ,j i l l i i a n g t h i st h e s i sc a nb e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p a r t s : p a r to n e ,t h eh i s t o r i c a lc a u s e so ft h eb l o o m i n go fc h a n g s h ar i c e m a r k e ti nr e c e n tp e r i o d s 1 1 l ei m p o r t a n tp a r tr e c e n th u n a n p r o v i n c ep l a y s i nr i c ep r o d u c t i o na n di t sl a r g ea m o u n to fa n n u mr i c ee x p o r ti st h eb a s i s o ft h ef o r m a t i o no f c h a n g s h a r i c em a r k e t t h ee c o n o m i c a d v a n t a g e s o f r e c e n t c h a n g s h ao v e r o t h e rc i t i e so fh u n a np r o v i n c ei n a s p e c t sl i k e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f i n a n c e ,p o p u l a t i o n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a n d s oo n ,t o g e t h e r w i t hi t s p o l i t i c a lp r i v i l e g ea sl o c a la d m i n i s t r a t i v ec e n t r e ,a r es i g n i f i c a n t c o n d i t i o n so ft h ef o r m a t i o no ft h er e c e n tm a r k e t p a r tt w o ,ac o n c i s er e v i e wo ft h ee v o l u t i o n a r yt r a c eo ft h er e c e n t m a r k e t 髓em a r k e t e x p e r i e n c e dt w od e v e l o p i n gp h a s e s :i nt h el a t eo i n g d y n a s t ya n d i nt h er e p u b l i co fc h i n a i nt h ee a r l yp e r i o d s ,c h a n g s h aw a s n o tt h em a i nr i c em a r k e to fh u n a np r o v i n c e ,o n l y p o s s e s s i n g s o m e d o m e s t i c o r i e n t e dr e t a i l s a l em a r k e t s 。w i l ht h et r a n s i t i o no ft r a d er o u t e e s p e c i a l l y t h e i n d e p e n d e n to p e n i n gs e a p o r t i n 1 9 0 4 ,t h er i c em a r k e t d e v e l o p e db yl e a p sa n db o u n d s ,i t sq u o t ao fe x p o r ti n c r e a s i n gy e a rb y y e a b yt h ee n do f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 ,i th a sm o r e o rl e s sc o m p l e t e di t s t r a n s i t i o nt oae x p o r t o r i e n t e ds a l em a r k e t ,a f t e rt h e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o f r e p u b l i c o f c h i n a ,t h em a r k e tg r e wr a p i d l y , r e l a t i v e l yd e f i n i t ed i v i s i o no f t r a d ew o r kw a sm a d e ,t h es c o p eo fe x p o 赡b u s i n e s sw i d e n e da n dt h e c e n t r a l i z i n g f u n c t i o nb e c a m e m o r ea n dm o r ep r o m i n e n t d u r i n gt h e l l a n t i - j a p a n e s ew a r ,t h em a r k e tf a d e dp r e c i p i t o u s l y t h o u g ht h e m a r k e t h a da n o t h e rs h o r tb l o o m i n ga f t e rt h ew a r , i tw a sn o tf u l l yr e c o v e r e du n t i l t h ed a w no ft h ee m a n c i p a t i o no fc h i n a p a r tt h r e e ,t h er i c em a r k e t ss i g n i f i c a n tp o s i t i o ni nn a t i o n a lr i c e t r a d ea n dg r e a tc o n t r i b u t i o nt oh u n a n p r o v i n c ea n dt h ew h o l ec h a n g s h a d i s t r i c t a so n eo fc h i n a sf o u rl a r g er i c em a r k e t s ,c h a n g s h ap r o m o t e d t h e r e g i o n a lb a l a n c eo f r i c e ss u p p l ya n dd e m a n d n a t i o n a l w i d e c o m p a r e d w i t ht h eo t h e rt h r e er i c em a r k e t s ,i te n j o y si t so w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i nt h e a m o u n ta n dd e s t i n a t i o no f e x p o r t a t i o n a s f o rh u n a na n d c h a n g s h ai t s e l f , t h em a r k e t sr o l ei se s p e c i a l l yc o n s p i c u o u s i ti sa l li m p o r t a n ts o u r c eo f t h eh u n a nt a x ,w h i c ht oag r e a te x t e n td e c i d e st h ev i c i s s i t u d eo ft h e e c o n o m yo ft h e w h o l ep r o v i n c e f o r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c h a n g s h a b u s i n e s st r a d e ,t h er i c em a r k e ts t a n d so u ta sab i gc o n t r i b u t o ra sr i c ei s t h em a i n s p e c i e s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p r o d u c t t h a ti se x p o r t e di nc h a n g s h a k e yw o r d s :t h el a t ep e r i o d s :c h a n g s h ar i c em a r k e t t h eh i s t o r i c a l c a u s e s ;t h ee v o l u t i o no f h i s t o r y ;t h e h i s t o r i c a lp o s i t i o n i i l 亏l言 自明中叶以降,农业懿熬经济逐激活跃,粮食懿晶化程度髓益提 高,表泣生产的专门纯鄄著予经济区因诧陆续出现,如生产桑棉的长 三角地区、生产桑蔗的珠三角地区、生产烟蔗的闽三角地区,均是突 出代表。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檄直接排挤了粮食作物的生产,兼之人口 增长、瓣遗减少等覆因,镬褥戮“莠漤熬,天下是”雨著称的迂浙选 区,逐渐失去了全图稻米生产的重心地位,与广东一道成为全阑的主 要缺粮区。这种粮食需求格局,整个近代没有大的变化。与此相对应 蠡冬是,皖、赣、川及两澳遗区乃逐澈成必全国稻凑生产戆重心溉在。 稻米生产重心的话移,是谓“近代经济史上一个极可注意的现蒙”。 因而,国内谷米省际长途贸易路线主要就是湘、鄂、赣、皖诸畿余粮 澄汪露下,爨资漫、浙,著转运闽、鸯。这耱粮食运镶格羯,整个近 代也没有大的变化。这样,在这条运销线上便逐渐形成了批粮食市 场即惯称的米市。长沙即是这条运销线上的一个重臻米市,经过清季 积民黧豹发展,褥黻与无锡、薨潞、九迂齐名,并称中国霆大米市。 作为全国著名的大米市,近代长沙米市在中国粮食贸易史上有着 自己的独特地位。阿前国内对无锡、芜湖米市的研究较为深入,不断 有论著溧现;露对九江、长沙两大米市懿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对 近代长沙米市的研究基本上还是零散的、毫无系统的。 在藩作方面,涉及近代长沙米市或湖南粮食贸嬲的主要有:湖 南省志贸易志粮油贸易罄、长沙市志第十港商贸志国、 徐正冗;中国近代农产商品化的发展与米市的形成,安徽史学19 9 7 年第1 期。第 9 2 贾。 ( 蛩参觅瓣最。 滏南窭凝社1 9 9 3 年缀。 湖南人民出版社1 9 9 9 年版。 陈先枢簿长沙经贸史记、刘泱泱遁代溺寓社会变迁曾、渥建 民主编长沙市粮食志 、王涌主编中国四大米市辔、万铀能等 中国i 垃现代粮食贸易简史姻、徐正元中国近代四大米市考 等 诸种。但这些著作赞么是把近代长沙米市纳入到整个社会经济中去考 察,失之于过泛;簧么列仅佟篱单的概溅介绍,丽少学理上的探究。 这其中学术色彩最为浓厚的要数中国近代四大米市考。该书对长 沙米市的粮食来源、运输路线、价格指数等诸多问题 乍了考证论述, 堪为一部研究力侔。然该书系对因大米市静综合考察,限于资料匿乏 和该书体例等原因,对长沙米市的个案研究与其他米市尤其与芜湖米 市的研究相比稍嫌逊色( 因徐是芜湖人,研究芜湖米市自有诸多便 穰) ,予长汐米甫麴形成骧嚣、发震赣迹、获变终弱激及交勇溺搂、 市场结构等许多问题均未涉及或语焉不详,有待继续研究。 在论文方面更怒付之阙如。目前只有陈先枢写过篇几百字的简 套性文章:长沙市与长沙粮食鲎罂;弱爨| l 莰鸯彭绪玮等写避一篇 解放黼的长沙米粮业 ,该文虽系回忆性文章,但作者都是尚年 长沙米粮贸易的从辫者,且对溺时米市的些情况作丁较为详尽的回 矮,医嚣不失巍一篇骞重要参考徐值的文素。魏羚,迄今遴未蛰怒裂 一篇有关近代长沙米市的专题性研究论文。所见的论文中仅有钟必永 近代湘米( 谷) 贸易考察 和张群2 0 世纪3 0 年代湘米销粤探 橱 等数篇涉及湘米贸易,缳与近代长沙米市只是闷接关系。 律为长沙以至湖南经贸史上的重要一页,近代长沙米市的发生、 发展及其衰败的过糨深刻鲜明地反映出近代湖南经鼹发展艰难而曲 折的历稷;我们也可以扶中窥觅近代中国粮食贸易之一斑。因磁通过 ( d 湖南交拨出版社1 9 9 7 率版。 湖南人民出版社1 9 9 8 年版。 ( 蛩长沙审粮食局编恚办1 9 9 1 年驻。 多漓江密叛挂1 9 9 0 年叛。 武汉出版社2 0 0 1 年版。 黄山书社1 9 9 6 年版。 ( d 经爱导刊1 9 9 9 年第3 期。 镤鬻文变赍辫选鞲第l7 辑,耨襄人爰窭鬣社1 9 8 3 年羧。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 0 0 1 年第3 期。 韶美学院学报2 0 0 2 年第5 期。 对近代长沙米市的梳理总结,不仅有助于探求近代湖南经贸发展的内 在规律,而且对于今天湖南粮食生产、销售及市场建设都不无积极的 借鉴意义。有鉴于此,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整理相关历史 资料及参阅借鉴已有学术成果,对近代长沙米市的形成原因、演变过 程和历史地位作了较为系统、全面的初步探讨,力图从宏观上厘清近 代长沙米市的这些基本问题,从而拓展对近代长沙米市的学术研究, 以补前人简陋之不足,且裨时下经济之发展。 第一章近代长沙米市的历史成因 在全国稻米生产重心西移、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湘米外 运日益增长的大背景下,长沙米市得以形成。然具体论及其历史成因, 则还与近代以来长沙自身的诸多优势密不可分,正是这些因素共同促 成了近代长沙米市形成、发展以至繁荣。 1 1 湖南稻米生产的物质基础 湖南气候适宜,降雨丰沛,是一“水利甚饶,米茶至富”的宜农 之邦。稻米生产自清中叶以降一直在全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明 代流传的“苏湖熟,天下足”此时为“两湖熟,天下足”所取代,到 乾隆年间更成为“湖南熟,天下足” 。近代以后,湖南稻米生产因 受制于多种因素而发展缓慢,但仍为全国一个重要的稻米生产省份。 民国年问湖南稻米产量见表1 1 。 从表中可以看出,除1 9 1 4 、1 9 1 5 两年统计数字明显过高,不一 定可信外,其他年份的数字统计大体表明湖南常年稻米产量应在1 亿 市担以上。据1 9 3 2 年国府主计处统计,该年湖南稻米产量1 0 77 7 71 5 0 市担,占全国总产量的1 1 0 3 ,仅次于广东、四川居全国第3 位。 ( d 申报年鉴1 9 3 3 年版,b - 2 4 页。 清实录九,高宗实录( 一)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5 年影印本。第9 3 7 页。 张人价:湖南之谷米,长沙:湖南经济调查所丛刊1 9 3 6 年版,第2 3 页。 因为人口增长、灾荒等原因,广东自近代以来一直是缺粮最严重的省 份;而四川民国以后也大有湘芜米“倒灌而入之势”。这样,湖南 便成了有输出能力的最大的稻米生产省份。 表1 - 1湖南民国年间稻米产量表单位:市担 年份产量资料来源 民国3 年2 0 6 3 7 6 1 5 8农商部第三次农商统计 民国4 年 1 9 8 6 7 6 8 3 0 农商部第四次农商统计 民国1 8 年 9 4 5 8 11 3 1湖南省自治筹备处统计 民国2 0 年9 19 5 0 咖1 9 3 2 年中国经济年鉴 民国2 1 年1 0 77 7 7 1 5 0统计月报( 民国2 1 年1 - 2 期合刊) 民国2 2 年 1 0 17 4 5 0 0 0中央农业实验所1 9 3 4 年农情报告 民国2 3 年7 03 1 9 0 0 0申报年鉴 民国2 4 年1 4 0 9 5 51 3 0湖南省经济调查所 民国2 5 年 1 4 4 7 2 9 4 4 2湖南农业改进所 民国2 6 年 1 2 51 0 55 9 4湖南农业改进所 民国2 7 年 1 6 8 7 3 7 加1湘米改进会 民国2 8 年 1 2 0 0 1 0 0 0 0 中农月刊八卷五、六、七期 民国2 9 年1 1 13 8 4 1 5 1湖南农业改进所 民国3 0 年8 5 0 3 08 2 0湘米改进会 民国3 1 年1 2 02 3 4 0 0 0国民政府年鉴 民国3 2 年1 0 53 3 30 0 0湖南农业改进所 民国3 3 年9 6 1 0 40 ( ) o中农月刊八卷五、六、七期 民国3 4 年1 3 42 3 33 1 4湖南农村经济调查 民国3 5 年 9 35 4 5 0 0 0 中农月刊八卷五、六、七期 民国3 6 年1 6 9 8 2 53 6 7湖南统计提要 民国3 7 年1 7 2 0 5 12 6 2湖南统计提要 民国3 8 年 1 0 7 0 0 0 0 0 0 湖南土特产( 一) 诚然,湖南虽系稻米生产大省,但同时也是稻米消费大省,湘省 吴传钧:中国粮食地理,上海:商务印书馆1 9 4 6 年版,第7 0 页。 何以能为米市提供得以兴埠旺市的充足货源,便得对其是否确有余粮 及其原因作出充分论证。要考察湖南稻米年输出能力,首先得对湘米 总产量和消费量有一个准确统计。湘米总产量可见上表,这里且权从 1 9 3 2 年的产量,则合计米0 7 5 4 亿市担( 以谷1 0 0 斤合米7 0 斤计) ; 稻米消费量远较总产量复杂,它涉及全省人口总量和人均年消耗量等 多个因素。人口统计历来是一笔“糊涂账”,各种统计差距很大,近 代湖南的人口大体可以“概称三千万”。至于人均年粮食消费的估计 更是不一而足,有论者估计为3 8 市担,湖南稻米的消费成数为6 8 , 口粮消费量占米粮消费总量的比重为7 5 ,故近代湖南每人每年消耗 稻米3 4 5 市担。 且权从该值,则湖南每年需米1 0 3 5 亿市担,如此, 每年将净缺0 2 8 1 亿市担,根本无谷米输出能力。然而事实是,在清 末湖南年输出稻米5 0 0 万石; 2 0 世纪2 0 年代,湘米每年剩余在3 0 0 7 0 0 万石之间;固从整个近代来看,湖南年稻米输出量在4 0 0 万石。 究其原因,主要是如下两方面。 首先,近代湖南农民在主要生产稻米的同时又大量种植杂粮,并 常常在稻米短缺时以此为主食。康乾时期,甘薯、玉米等杂粮在湖南 已得到大面积推广。 迄至2 0 世纪上半叶,杂粮种植更是遍布全省, 且产量相当可观。据1 9 3 4 年实业部国际贸易局调查,湖南7 5 县中有 6 1 县种植甘薯,面积达4 7 2 7 5 7 5 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 0 1 1 ,仅 次于水稻居第二位,其常年产量在3 9 0 6 0 1 6 6 担左右。回另据许道夫先 生统计,湖南民国时期玉米年产量从4 6 0 万市担( 1 9 1 6 ) 至2 9 9 2 万 市担( 1 9 2 4 1 9 2 9 ) 不等,甘薯年产量从1 6 2 4 4 万市担( 1 9 4 9 ) 到 张人价:湖南经济概况,1 9 3 5 年铅印本,第2 页。 计算公式为:米人均年消费量= 人均年粮食消费量( 推定为3 8 市担) x 米的消费成数+ 口粮消费量占米消费总量的比重。参见徐正元:中国近代稻米供需、运销状况的计量 考察,中国经济史研究1 9 9 2 年第1 期,第6 1 页。 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2 辑,北京:三联书店1 9 5 7 年版,第6 3 2 页。 田炯权: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17 7 页。 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8 5 年版,第2 5 7 页。 参见龚胜生:清代两湖农业地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6 年版,第1 3 0 - 一 l4 1 页。 李振:湖南省土地利用与粮食问题台北:成文出版社1 9 3 6 年影印本,第2 8 0 9 7 、2 8 1 】7 、 2 8 13 7 页。 3 2 4 7 6 万市担( 1 9 3 5 ) 不等。如此大的产量,再加上湖南农民素性 节俭,往往留粗粜精,从而使得甘薯、玉米等杂粮成为湖南“一部分 农民平时主要食粮”。这种情况湖南近代非常普遍,湘北一带“乡农 食米者少,多以甘薯、蚕豆混入米内为食”;固湘中一带则广泛流行“一 季红薯半年粮”的说法;在醴陵,“山民尤利种薯,几占食粮之半。” 正是 在这种基础上,大量湘米便并“不是在农民忍饥挨饿基础上出售的, 而是依靠不断增加的杂粮种植”和消费得以投入市场的。 其次,在近代社会,因为土地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分离,故不论丰 歉,佃户都要将其收获量的一半左右交给地主。这一方面使地主手中 囤积了大量谷米,这些谷米除一部分以高利贷给农民消费外,大部分 都会流入市场,使市场上谷米有了稳定的来源;另一方面,农民迫于 压力,不得不秋收后贱价出卖自己盼口粮以偿还各种借款、债务。据 卜凯调查,2 0 ;世纪土半叶,中国农民每年卖掉的稻谷约占总收成的 1 5 。 若以此来推算,则湖南每年这样卖掉的稻谷约有1 5 0 0 万市担 左右。而到来年青黄不接之时,广大农民又不得不从市场上购粮,据 统计,1 9 3 5r 年湖南有4 6 6 的农户需要从市场上购粮。o 这都促进了 谷米商品化的发展,增加了市场上谷米的供应量和需求量,促进了市 场的繁荣。因而,也应当看到,湖南每年巨额的稻米输出“显然并不 是除去全省人口食用消费粮的剩余部分。” 有了雄厚的谷米作基础,谷米交易便盛行起来,所谓“民间买卖 米谷,即山陬僻壤,必有会聚之区”,。因而批大小米市便应运而生。 许道夫: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及贸易统计资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3 年版,第 3 2 3 4 页。 张人价:湖南粮食生产调查,长沙:洞庭印务馆1 9 3 8 年版,第1 8 页。 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2 辑,北京:三联书店1 9 5 7 年版,第4 2 5 页。 博熊湘:醴陵乡土志实业,19 2 6 年版,第2 5 页。 田炯权: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2 1 2 页。 卜凯:中国土地利用,转引自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上卷,北京: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1 0 3 页。 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3 辑。北京:三联书店1 9 5 7 年版,第3 1 0 页。 田炯权: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1 8 6 页。 湖南省例成案,户律卷二十二。 近代早期,湖南主要的地区米市在湘潭易俗河、汉寿沧港和长沙靖港。 尔后,这些米市渐趋式微,而长沙米市却日益发展,很快便脱颖而出, 成为湖南最主要的米市,并一跃成为全国性的大米市。究其原因,除 了系建立在湖南强大的稻米输出能力这个基础之上外,还与其自身经 济政治的诸多相对优势息息相关。 1 2 超出全省各地的经济优势 在论及谷米市场时,有论者将其分为产地市场、消费市场、聚散 市场、转载市场和终点市场五类,认为长沙是最理想的聚散市场。依 此划分,聚散市场首先必须聚集周围广大地区的稻米,再依一定路线 向稻米消费地区扩散,因而它是产地市场连结消费市场和终点市场的 关节点。它聚集产地市场的米粮,成为产地市场的销售市场;又大批 量地向沪、穗、津等终点市场输送粮食,成为终点市场的来源市场。 要做到这样,它必须具备如下条件:交通的便利:金融的完善;相当 的人口及其他便利条件。以此为标准,长沙较诸湖南其他各地有其独 特的区位优势,可以说这是长沙得能成为湖南中心米市的关键所在。 首先,长沙是湖南全省的水陆交通中心。 在现代交通方式如公路、铁路尚未发展起来之前,大批量的米粮 运输主要依靠水运,有数据显示,湖南在民国时期7 0 的粮食以轮船、 帆船等水路方式输出。 这是由粮食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粮食体重 量大,因而在近代不管是传统的陆运方式如人挑马驮,还是现代的陆 运方式如公路、铁路,其运费都非常高昂,远没有水运那样来得方便 实惠,有资料表明,粮食陆运比水运要贵十倍 。这也是近代几个全 国性的大米市均濒临江河的重要原因。 湖南水系发达,湘资沅澧纵横全省,汇聚洞庭。长沙地处湘江下 游,堪为四水的中心地带,自古便有“集湖湘之粮,拥舟楫之便”的 许道夫: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及贸易统计资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3 年版,第 15 0 - 一1 5 4 页。 吴传钧:中国粮食地理,上海:商务印书馆1 9 4 6 年版,第7 0 页。 美 珀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 1 3 6 8 _ 一1 9 6 8 )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 8 4 年版第 1 8 9 页。 美誉。通过湘江,长沙南过灵渠可达两广,北出洞庭而入长江,使 本埠除与省内各地外,还能与华南及长江各口岸及时建立起有效的商 贸往来,由此造成了“东通江淮,西接巴蜀,南极粤桂,北达中原”、 “转输半天下”之势。 可以说,正是滔滔南来汩汩北去的湘江水孕 育了长沙米市的成长。 相对于其他地区,长沙的陆路交通也非常发达,堪称全省之中心。 民初谭延闽主湘时,就曾计划以长沙为中心构筑湖南的公路网,惜乎 政局动荡,无暇顾及。但该计划一直被之后的湘省政府奉为圭臬。南 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国内初定,湖南地方当局乃重新计划全省公路网 的建设。该计划的原贝喳便是以省会长沙为中心,以向邻省修筑的七大 干线为经,以交错干线的十三条支线为纬,从而使“全省公路交通四 通八达”。 后来相继建成的省内公路如长潭路、潭庆路、长平路,省 际公路如湘粤路、湘桂路、湘黔路、湘川i 路等,均是循此原则而筑。 这些公路的竣工极大地改善了湖南的交通状况,使得以长沙为中心的 全省公路网基本形成。 这里尤须一提的是较之水运和一般陆运更为迅捷的铁路运输的 开通。长沙的铁路建设较早,1 9 1 1 年长株铁路的竣工,是为长沙铁 路运输事业之滥觞。1 9 1 8 年粤汉铁路长武段建成,随后浙赣线、湘 桂线也都积极兴建,并陆续交付使用,长沙的交通状况得以大变。特 别是1 9 3 6 年粤汉铁路的全线贯通,更使长沙成了中南地区乃至全国 的一个铁路枢纽。湘米可以大量便捷地从长沙运抵铁路沿线各地,长 沙据此很快超过成市虽早却只有水运一途的易俗何、沧港等米市,成 为湖南无可争议的稻米贸易中心。 其次,长沙一直是近代湖南的金融中心。 金融于商贸发展的作用非常显著,梁启超曾就此指出:“凡百商 业,以金融为机关;百业之生命,厥惟金融是赖。”米市的发展与一 个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密不可分,大批量的稻米交易必然需要有大宗 长沙市志第十卷商贸志,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3 8 7 页。 长沙市志交通邮电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2 4 3 页。 史鹏主编:湖南公路史第一册,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 9 8 8 年版,第8 5 页。 粱启超:莅山西票商欢迎会演说辞,沈云龙主编:民国经世文编( 实业) ,台北:成 文出版社,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4 9 7 册,第4 8 2 2 页。 的款项支付、借贷、汇兑以及其他各种金融保障。恰恰是在这一至关 重要的方面,长沙很早就具备了相对省内其他地区的显著优势。明末 清初之际,长沙就出现了兑换白银、钱币的钱摊。清道光年闻,山西 票号来长设庄,经营商业汇兑,后业务逐渐扩大到存、放款业务。光 绪年间,票号在湖南臻于全盛,全省有分庄2 3 家,其中长沙9 家, 为全省之冠。尽管光绪末年票号衰微,但钱庄继之而起,1 9 1 5 年全 省有钱庄2 1 5 家,其中长沙7 1 家,仍执全省之牛耳罾。此后一段时间 长沙钱庄业仍在不断发展,据1 9 3 4 年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对全省钱庄 业的调查,其情况如下。 表1 21 9 3 4 年湖南各县市钱庄资力统计 县市名家数资本( 元) 长沙市 1 1 41 4 7 03 5 7 湘潭县 4 11 8 42 2 0 澧县 36 80 ( ) 0 益阳县 81 2 00 ( ) 0 衡阳县3 23 7 2 0 0 0 常德县 35 5 0 0 0 会同县 1 l1 5 9 0 0 0 合计2 1 22 4 2 85 7 7 资料来源:国民党湖南省党部1 9 3 4 年编湖南全省社会调查上编,湖南省档案馆, 全宗号2 2 1 1 3 1 2 ,第3 6 4 页。 从上表可知,长沙市的钱庄家数和资本数分别占全省的5 3 8 和 6 0 5 ,均占绝对优势。 在传统金融业兴盛的同时,近代金融银行和保险业,长沙在 全省也独占鳌头。1 9 0 9 年大清银行在长沙设立分行,是为全省银行 开设之始。民元以后,长沙银行业发展迅速,到1 9 1 6 年达到2 8 家, 初现繁荣景象 。此后一段时间,外资银行也纷纷登陆长沙。1 9 2 9 年 湖南省银行在长沙设立,该行兼及存、放款、汇兑、信托、投资以及 经营公债等多种业务,并发行纸币,机构遍布全省,成为湖南的金融 中枢,长沙藉此最终确立起全省的金融中心地位。长沙保险业清末也 ( d 湖南省志金融志,长沙:湖南出版社1 9 9 5 年,第17 3 页。 民国八年中国年鉴,第1 2 6 3 页。 陈先枢:湘城文史丛谈,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6 7 页。 发展起来。1 9 0 9 年永年人寿保险公司汉口分公司在长沙设立经营处, 开湖南保险业之先河。此后,外资及其他民族保险公司相继涌入长沙, 设立分支机椅,经营险种也从寿险扩大到火险、水险等,为工商业的 安全运营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长沙金融中心地位的确立,为包括米市在内的整个商贸的发展提 供了强有力的金融保障,有力地促进了商贸的繁荣。 最后,长沙是近代湖南人口最多的都市。 一个理想的聚散市场,与转载市场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本身必须 能消耗掉大量粮食即必须有相当的人口以发挥其“聚散”之功能。长 沙在湖南的人口优势近代一直是持续的。据施坚雅估算,1 8 4 3 年中 国人口最多的2 0 个城市中,长沙排在第1 0 位,多于此时期商务比自 己繁荣的湘潭( 第1 5 位) 。民国以后,长沙的人口不断增长,其具 体情况见表1 3 。 从表中可以看出,民国年问长沙人口在抗战前除个别年份因统计 口径不同有所下降外,其逐渐增长的趋势是非常明显的。在抗战前后 一年甚至达到5 0 余万的历史高位,成为湖南当仁不让的人口第一大 都市。 巨量的人口需要大量粮食的供给,在2 0 世纪2 0 年代,长沙城每 月所需谷米多达2 0 余万石。固这样长沙成了全省最大的粮食消费市 场,从而促使周边地区以至整个湖南的谷米首先向长沙集中。据统计, 在湖南3 3 个有余米输出的县份中,有1 6 个以长沙为其谷米的主要销 售地,且多是位于湘中北等谷米主产区的县份。 各地谷米的大量汇 聚,为长沙成为全省最大的聚散市场奠定了基础。 此外,近代长沙的邮电通讯事业也远走在湖南其他地区前面。至 少在1 8 9 6 年,长沙即可与北京进行电报往来了,到1 9 3 1 年时,湖南 已建设了由长沙到鄂、粤、贵、赣诸省的四大电报干线。长沙的电话 事业也在不断发展中。到1 9 1 7 年,全城已有电话1 0 0 0 门,用户达 7 0 0 多户。湖南的邮政事业萌芽于清末,最初多是长沙与北京、汉口 转引自熊月之等: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史林2 0 0 0 年第4 期,第5 2 页。 ( 萤长沙大公报,19 2 2 年3 月1 5 日。 张人价:湖南之各米,长沙:湖南经济调查所丛刊19 3 6 年版,第2 9 页。 等地的邮件往来,主要也是官方信函。民元以后,以长沙为中心的湖 南邮政事业迅速发展,管理局设于长沙,全省划为一二三等局进行管 理,初步建立起了湖南邮政网。 表1 - 31 9 1 3 - - 1 9 3 8 年长沙市人口增长情况 时间人口数资料来源 1 9 1 32 0 03 6 91 9 1 3 年民国二年统计表 1 9 1 52 2 95 3 7美国驻长沙领事詹森1 9 1 9 年报告书 1 9 1 61 7 78 8 2张朋园湖南现代化的早期进展 1 9 1 82 0 9 0 3 7长沙大公报1 9 1 8 7 5 1 9 1 92 2 0 0 0 0美国驻长沙领事詹森1 9 1 9 年报告书 1 9 2 22 5 0 0 0 0刘泱泱近代湖南社会变迁 1 9 2 32 9 9 6 7 0 长沙大公报1 9 2 3 1 1 4 1 9 2 42 6 0 9 6 3长沙市志大事记 1 9 2 83 3 4 9 9 91 9 2 8 年长沙市公安局警务工作报告 1 9 2 93 4 59 2 6傅角今湖南地理志 1 9 3 03 4 66 6 41 9 3 1 年警务报告书一卷 1 9 3 13 8 5 5 1 4湖南粮食民政人口统计 1 9 3 23 8 65 7 11 9 3 4 年湖南全省社会调查上编 1 9 3 33 9 56 1 8 中国实业志湖南省 1 9 3 44 0 8 0 0 5长沙市志大事记 1 9 3 55 4 48 6 71 9 3 6 年湖南年鉴 1 9 3 65 5 39 9 2 长沙市志大事记 1 9 3 75 3 80 1 5长沙市志大事记 1 9 3 85 1 1 1 3 1长沙市志大事记 邮电通讯事业的发展便利了长沙与国内乃至国外的联系,在与这 些地区的经贸往来、信息交流等方面长沙较诸省内各地无疑占得了先 机。 第 n 愎年社苷麓岳少氏卜 8辰 进期早的北心现南湖 o趴顺朋理脓舻参3 1 3 地方行政中心的政治优势 在论及商业与行政二者的关系时,有学者指出:“一个地方成为 行政中心之后,工商业必然会发生的”,并会“逐渐演化为综合性盼 城市。”长沙走的正是这样一条发展之路。长沙位置显要,“自汉以 来常为重地,国于此都,郡于此治。”罾自1 6 6 4 年两湖分藩起,长沙 丑阻为湖南省治,此后一直是全省的地方行政中心,1 9 3 3 年还单独设 为省辖市。但由于种种原因诸如“不宜泊舟”等,长沙并没有随着 地方行政中心地位的确立而立刻成为全省的经济中心。在近代早些时 候,长沙还是一个“于商务不甚利便”的城市,其商业上的地位“尚 不及控制湘江流域贸易的湘潭来得重要,也不及控制湘西、经由沅水 韵广西贸易的常德那样重要” 。尤其是湘潭,因得广州一口通商之 利而一跃成为全省的经贸中心,商旅辐辏,几甲全省,号称“天下第 一壮县”,成为“中国内地商埠之巨者” 。而作为省会的长沙,其商 业功能还主要以终端消费为主,商业辐射范围有限。 然而情况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鸦片战争后,上海对外通商, 广州商务开始北移。尤其是1 8 5 8 年汉口的开埠,使得全国的外贸形 势为之一变。中国的外贸中心由广州移到了上海,长江商路随之兴起。 在此转移过程中,湖南传统的湘江商路则迅速衰落,湘潭因此一落千 丈。与之相反的是,长沙较之湘潭更靠近汉口,能更好地融入长江流 域市场,因而在商业上表现出了明显的交通之利;同时因为新式轮船 的兴起,也部分克服了长沙“不宜泊舟”的缺陷t 更为重要的是,这 时长沙“政治中心城市的经济功能日益凸现”四。这样长沙得以迅速 提升自己的经济地位,发挥出强大的经济辐射功能。当时,大批洋货 从汉口涌入长沙,再经此销往湖南各地,而湖南的土货如谷米、茶叶、 矿产则亦多经由长沙运往汉口再转销他处。一时间,“湘江河道、洞 庭湖面,商船往来如梭”,长沙的转口贸易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繁盛 陈正祥:中国文化地理,北京:三联书店1 9 8 3 年版,第7 2 页。 ( 函长沙县志嘉庆2 2 年刊,卷首,原小序o 周锡瑞: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北京:中华书局1 9 8 2 年版,第6 页 客阖:西学东渐记,长沙:岳麓书社1 9 8 5 年版,第8 4 页。 ,李玉:长沙的近代化启动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1 9 5 页。 景象。 不过,长沙最终得能在经济地位上超过省内其他地区,很大程度 上还是在于它是全省的行政中心。因为既为省治,便势必会在政治的 把握、文化的引导尤其是经济的调控( 具体如市场的建设、资金的周 转、商品的进出) 方面体现出自己相对于其他地区的优势,再加上又 兼有水路、公路、铁路的交通之利,因而只要这诸种优势有一个迸发 的结合点,长沙的经济潜力必然会迅速释放出来,这个结合点便是 1 9 0 4 年的开埠。自主开埠后,其独有的政治优势与已有的经济优势 结合起来,经贸发展的良好态势立即呈现出来,从而使长沙最终确立 为全省当之无愧的经济中心。当时,各国商家相继来长,在沿江一带 开设洋行1 7 家。它们向长沙输入纺织品、煤油、五金制品等,由长 沙销往省内各地;同时又以长沙为据点,向全省收购谷米、茶叶等农 副产品。因此长沙就成了全省农副产品、矿产品的聚散中心和外来工 业品的转销口岸,成了全省对外运输的主要通道,是为“湘省货物进 出口之总汇” 。一时竞“长街十里,帆樯舣集” 。是以,全省的经 济网络得以重新布局,“原先以湘潭、常德两大商业城市为中心的经 济格局变成了以长沙为全省最大的经济中心,岳州、湘潭、常德为辅 助城市”的经济格局。 长沙经济中心地位的确立,为长沙米市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绝好契 机。当其时,各地谷米大量涌入和商贾云集之势,可谓前所未见。就 中除本国商家往来奔走、不绝如缕外,外商亦非常活跃,日本尤视湖 南米为其“国家性的要求”。 在长沙到汉口的水路上,每年秋冬之交, 新谷登场之际,出现了“英日汽船之运米出口,颇形忙迫”的繁忙景 象。 由是,长沙关谷米报关量一路飙升,1 9 0 4 年尚只有1 2 万余石, ( d 陈先枢、黄启昌:长沙经贸史记,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13 5 页。 中国实业志湖南省,第三编“都会商埠及重要市镇”,实业部国际贸易局1 9 3 5 年 版,第1 页。 清辜天佑编:湖南乡土地理参考书第l 册,群益图书社1 9 1 0 年版,第3 7 页。 周石山:岳州长沙自主开埠与湖南近代经济,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 10 页。 ( 虱 日 中村义:日本和湖南省,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下册,j p 京:中华书局1 9 8 3 年版第2 4 6 4 页。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