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博文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博文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博文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博文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4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博文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博文中学2011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请同学们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1、按要求作答。(6分)(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词语。(2分) 陶影很ni ji ( ),她对工作还是很负责的,这两天常常走神。 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chu lin ( )的语言的精华。 (2).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只填字母即可)。(2分)备选词语:a.灿若星辰 b. 争奇斗艳 c.琳琅满目 d.多彩多姿泉州这座历史名城人文荟萃:梨园、高甲、南音,艺苑群芳 ;元宵闹花灯、端午赛龙舟、中秋赏明月,民俗风情 ;东西双塔、崇武古城、洛阳石桥,名胜古迹 ;桔红糕、海蛎煎、土笋冻,风味美食 。(3).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的主体由汉字“心”、英文字母“v”衔接橄榄枝飞翔的和平鸽 。此标志与世博会会徽“世” ,在呈现中国文化个性的同时, 了志愿者的用“心”和热“心”。a.凑成 异曲同工 表达 b.构成 同心协力 表示 c. 凑成 同心协力 表示 d. 构成 异曲同工 表达2、古诗文默写。(10分)白日放歌须纵酒,_。 _,闲敲棋子落灯花。春潮带雨晚来急,_。 _,毕竟东流去。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中描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 。 君子成人之美, 。 _ ,隔江犹唱后庭花。 但愿人长久, 。3、问题探究。(6分)为了帮助同学们进一步认识生活,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热点,学校决定开展一次社会调查活动。本次活动预设农村、城镇和企业三个调查组。(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标语。(不超过20字)(3分)(2)如果你参加其中一组的调查活动,请你写出你最关心的社会问题和理由。(3分)问题:理由:4、话说文学名著人物。(8分)(1)水浒传中,一些极富个性的人物绰号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及时雨”和“黑旋风”分别指的是_和_(2分)(2)名著阅读学习小组在阅读西游记后,有位同学对书中主要人物这样评价:“悟空可颂,悟净可敬,悟能可气,唐僧可憎。”针对这一评价,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假设你也参加了讨论,请你在“悟能”和“唐僧”中任选一人,结合原著内容,以“我同意”或“我不同意”开头,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阅读(60分)(一)阅读马说一文,完成58题。(15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惧其不已也 其真无马邪 b、执策而临之 呼尔而与之c、策之不以其道 成,将以攻宋 d、虽有千里之能 甚矣,汝之不惠7、翻译。(6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8、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911题。(9分)永不疲劳的奥秘每个人都体味过疲劳的滋味,也都知道休息是消除疲劳的最佳方法。那么我们能永不疲劳吗?生理学知识告诉我们,疲劳的产生是有物质基础的,这就是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地释放二氧化碳、乳酸等“废物”。当然,人体依靠自身完整的生理机能,又在不断地把这些物质转化或输出体外。当人们劳动的时间过长或劳动强度过大时,代谢物质所产生的数量就会大大超过人的体能转化、输出的数量,以致在体内积累。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的数值时,机体就会产生疲劳的感觉,而且疲劳的程度与代谢物质积累的数量成正比。机体休息时,体内蓄积的代谢物质则被逐渐转化并输送出去,当代谢物质的蓄积量降至数值以下时,疲劳也就消失了。人体生理学家发现,人的心脏工作量大的惊人。以它每分钟平均收缩70次计算,一天便达100万次,其博出的血量,足够装满一节油罐。然而心脏却永不疲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心脏在每次收缩作功之后,便立即处于“完全不应期”,挂出了“现在我休息,请勿打扰”的“牌子”,从心电图上可以看出,心脏工作与休息的时间为3:5,也就是说在一天中,心脏只工作9小时,而休息的时间长达15小时,而且它是在疲劳之前就休息了。这就是心脏永不疲劳的奥秘所在。当人们知道心脏永不疲劳的奥秘之后,还做了很多有趣的实验。如美国贝德汉钢铁公司的科学管理工程师佛德瑞克 秦勒博士发现,一个强壮的工人.如果让他一天连续搬生铁8小时,到下班的时候他已经筋疲力尽,搬动的生铁为12.5吨.后来,佛德瑞克.泰勒博士让这位工人每一小时中只干活26分钟,然后休息34分钟.结果他在8小时中搬运了生铁47吨,而且毫无疲劳感.试验证实了这样的观点:在疲劳前休息,就能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就永远不会疲劳。 那么,如何做到在疲劳前休息呢?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如:打字员可以在打印完一份文件后揉揉眼晴伸伸手臂远眺窗外;野外劳动者可以在作业空隙喝杯茶水,或席地而坐休息;或尽量利用工间休息时做做操;或有计划地安排好一天的工作量提前几分钟到岗,做好准备工作 美国的企业管理学家亨利 福特曾经说过:“能坐下的时候我决不站着,能躺下的时候我决不坐着。”这句话说出了工作和休息的辩证真谛。9简要概括城劳产生的原因。(3分) 10简要分析第 段运用列数字说明方法的作用。(3分) 11.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a. 也可以用“我们能永不疲劳吗”作为本文的题目。b. 第 段“心脏工作与休息的时间比约为3 : 5 ”中的“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c. 第 段揉揉”“伸伸”“远眺”“席地而坐”等词语的运用,增添了本文语言的生动性。d.文末亨利 福特的话意思是指休息比工作更加重要。(三)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完成1216题。(14分)“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2这几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 ;作者的观点是: ;驳斥的观点是 。(3分)13第二、三节文字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运用这种论证方法的好处是 。(2分)14联系时代背景和课文内容作答(3分) 末节中的“状元宰相”指的是 ;“自欺欺人的脂粉”比喻 ;“筋骨和脊梁” 比喻 。15第一节中的“自欺”和第二节中的“正史”加引号,其作用分别是 和 。(3分)16为什么鲁迅要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列举一个你熟悉的古代或现代的“中国的脊梁”人物,并简述其事迹。(3分)答: 。(四)阅读下文,完成1719题。(22分)那一片消失了的苇塘雷抒雁“那一片苇塘呢?”与其说我是在问这位行路的年轻人,还不如说是在问自己。“苇塘?”“在哪里呀?”年轻人转过头去望着那一片高高低低的房舍,像是反问,又似在寻找。没有!连一根苇子都没有!从来就不曾有过呀? “就在这里!”我坚定地认为。我听见他嘟哝了一句:“梦话!” 梦话?是的,是梦话。50多年前,那一片茂密的苇塘还在,此后,就没有走出过我的梦境。我相信,这位年轻人确实没有见过那片苇塘,那些茂密的青苇从来没有进入过他的梦中,没有给过他快乐和欢愉。他的记忆里,这里从来就是房子,房子。那一片苇塘属于我,属于我的童年,是我记忆和梦境最鲜活的一部分。那是一片十多亩地面的水塘,拥挤地生满了芦苇。在大人们那里,有价值的,只是苇子;而被孩子们看作乐园的,是那一片苇塘。每天上学,我们走过苇塘,都会放慢脚步,那些花花草草,记录着时间的变化。一过二月二,天气就暖和了。首先是苇塘里有了动静。a 穿破陈年的枯叶、烂泥和冰水,一些锥子般尖锐的苇芽脱颖而出。红红的芽尖,唤醒了池塘,沉寂了一冬天的苇塘开始有了生气。待苇芽蹿高,绽开一片两片叶子的时候,整个世界便被春天占领了。耳边,整天都是鸟儿的叫声和虫子飞来飞去的嗡嗡声,大片大片的麦田,像大地上铺展了的绸缎,在和风里柔柔地抖动。b 一些早熟的花儿,抢夺时间一般,开始酝酿花事,商量结籽儿。柳丝软软地轻拂我们的脸面,牵动我们的头发,像要告诉一些什么秘密给我们。我们采下绽开的苇叶,卷成喇叭,把那细嘴挖扁,含在嘴里,依着喇叭的粗细,吹出或粗壮或尖厉的声音;头顶软软的柳条,也被折下来,捋去柳芽,拧成柳哨。这就有了一支青春的乐队,吹奏着春天的乐曲,吱吱呀呀,回响在上学的路上。引得田里干活的农人,停下手里的活计,望着我们,一任欢快与希望撩拨他们沉静的心思。季节像是踩着苇叶走过来的。苇叶三片四片地展开,池塘里就绿汪汪地变得浓密了。太阳开始辣辣地照在头顶,棉衣,而后是夹衣,一件件被从身上剥掉。苇塘周围的麦子开始日渐变黄,有人拿着青杏咔嚓咔嚓一边流着酸水一边嚼起。夏天到了!假日里,我们会背着草笼,拿着镰刀,说是去割牛草,或者拣柴火,一整晌一整晌沉迷在苇塘边。有一种鸟,叫“呱呱迪”。这名字完全是依了它的叫声来的。声音悠长而响亮,可你看不见鸟的身影,那声音总是从密密的苇叶后传出来。这鸟儿很聪明,能把三四根苇子用草缠在一起,在那交叉处用苇叶织一个窝,里边铺着一些软软的干草和细碎的羽毛。窝里,总能看到三两只麻溜溜的鸟蛋。你要是靠近鸟窝,便会有尖厉的呱呱叫声,威胁你,驱赶你。 塘边的野草,我们全都认识,从蒲公英、趴地龙、香胡子到粘粘蔓,全认识。我们喜欢菅草长长白白嫩嫩的草根,一节节,像袖珍的甘蔗,嚼起来很甜。还有一种好吃的草,叫红根根,那红红的草根上,常常结着黄豆大的根瘤,吃起来脆脆的,像生地瓜。最让我们兴奋的是找到一株羊奶奶。这种蔓生的阔叶草,总是攀着芦苇往上长,一个个果实圆溜溜的,山羊奶头一般,采摘时,会流出一些白色乳汁。羊奶果鲜嫩时,放在嘴里一咬,脆生生,甜丝丝的。我们这些野孩子,就这样一天天泡在苇塘边。忽一日,采到的羊奶奶咬不动了,掰开一看,里边整整齐齐伏着一排排带着绒毛的种子。老了!我们知道,暑假也该结束了。大人们说:你们这些马驹子,该拴缰绳了吧! 苇子说,秋天了!顶上的穗子由绿至黄继而变白,像一塘白发的老人。再过苇塘时,一些带绒毛的草籽,便飞扬起来,落在我们的肩膀上、头发上,要人带它们到远方去落户。就连圆滚滚周身是刺的苍耳,瘦扁扁顶上长了三几根钩针的“狗扎扎”,都不甘寂寞,插进布眼,爬在裤角上,要搭“便车”,到远方去旅行。父兄们送我们上学去,走过苇塘,一路上总在说:好好念书,日后到远处去,到大城市去。连苍耳、狗扎扎都懂得哩! 那一片苇塘永远的没有了。消失在一些高高低低的房子下边。找它,只有在梦中,在童年的记忆里。17、 文中说:“那些花花草草,记录着时间的变化。”阅读全文,请将青苇记录季节变化的语句摘录出来,填写在横线上。(3分) (1)春季: (2)夏季: (3)秋季: 18、 苇塘被孩子们看作乐园。请概括出令孩子们“快乐和欢愉”的四件事情。(4分) 19、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4分)引得田里干活的农人,停下手里的活计,望着我们,一任欢快与希望撩拨他们沉静的心思。 20、文中有许多句子写得很精彩,请你从a、b两处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5分) 21、结合全文,先说说对文章结尾处画线句子“找它,只有在梦中,在童年的记忆里”的理解,再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示。(6分) 三、作文(60分)22、在成长的道路上,你一定经历过许多事情,有进步的喜悦,成功的自豪;也有落后的沮丧,受挫的烦恼;还有 请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以“_的滋味”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现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3用心 爱心 专心2010年博文中学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1、(6分)(1)、内疚、锤炼(2)、(2分。每空0.5分)b.争奇斗艳 d.多彩多姿a. 灿若星辰c.琳琅满目(3)、d3、(6分。每小题3分)(1)示例:参加社会实践,关注社会生活。(2)示例:问题:农村义务教育;理由:校舍、设备等与城市有很大差别。4、(8分)(1)宋江 李逵(2分,错字不得分。)(2)(6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我同意“唐僧可憎”的观点。作为取经集体中的核心人物,唐僧有着常人难以容忍的缺点。他胆小懦弱。走到穷山恶水时,常常“大惊失色”,“流下泪来”。他人妖颠倒,是非不明,多次上了妖精的当仍是执迷不悟,对忠心耿耿的孙恬空动不动就念紧箍咒。可见,唐僧还真足可憎可恶。二、阅读(60分)(一)(15分)5、(4分,每小题1分):通“饲”,喂养(喂)鞭打(驾驭)通晓(知道、明白、懂得)面对6、(2分):c 7、(6分,每小题3分)(1)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3分)(2)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8、(3分)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二)(9分)9人体内的二氧化碳、乳酸等代谢物质的积累达到一定数值时,人体就会疲劳。10(3分)一是清楚、准确地说明了心脏工作量巨大,二是清楚、准确地说明了心脏永不疲劳的原因之一是它休息时间比工作时间长。11.d(三)(14分)20.(5分)内容2分,效果2分。 a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苇芽的尖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