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语文渗透民俗教学思考论文 摘要:本文的重点是分析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如何更好地融入民俗文化,从而使得中学生也能够更好地接触和学习到民俗文化。本文通过对中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民俗文化的意义和作用进行深入阐述,进而提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民俗文化的几点策略,旨在促使民俗文化更好地融入中学语文教学之中。 关键词:中学语文;民俗文化;语文教学 民俗文化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民族身份,是我们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和灵魂。当代,随着我国国门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提高,其他民族的文化纷纷进入国门,我国传统民俗文化受到挑战,逐步受到其他文化元素的排挤和挤压。中学生作为我们民族的未来,学习和传承我国的民俗文化是中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通过将民俗文化融入中学语文教学中,让中学生能够拥有接触和学习民俗文化的机会,从而推动我国独特的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在中学语文中融入民俗文化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1.1有利于中学语文中民俗相关内容的教学 中学语文课程中较多的课文篇幅都或多或少的涉及到我国传统民俗文化,通过在中学语文中融入民俗文化的教学能够使得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课文中描绘的背景,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由于文学创作在很大程度上都源于作家的生活经历,只有经历过的生活场景才能以更加朴实的笔触描绘出深刻的感情,从而表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我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传承,使得中学语文课本中很多国学经典内容都是古代或近代作者撰写的,其中很多场景都涉及到如今我们并不多见的民俗,若语文教师只是通过“高雅文化”式的讲述是难以让学生深刻了解文章内涵,从而影响学生对课文的学习。例如,在鲁迅的祝福一文中,祥林嫂在柳妈提及“捐门槛”这一行为之后即使生活拮据依旧花费自己的积蓄捐了门槛,在心理上给予自己一点解脱。虽然这一风俗习惯只是文章中提及的一小部分,但却在文章中起到重要作用,使得文章刻画的人物更加形象生动,从而更加反应出当时封建礼教的残酷,让读者深思。 1.2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 民俗文化是经过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社会实践得出并形成社会共识的一种文化传承,中学生在学习中学语文的过程中接触民俗文化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课后认知。这种认知不仅仅包括风俗习惯的了解,还包括语言文学、天文地理等等。例如,在古代诗词中总是会涉及到许多的意象,诗人或词人通过运用这些意象营造出意境,进而表达内心的情感。“柳”在古代诗词中由于与“留”同音,总是用作表达着作者的挽留之情、难舍执意;“红豆”在古代诗词中总是被用作表达情侣之间的爱慕之情,或者表达对另一半的思念等;“雨打芭蕉”这一场景也常常被古代诗人引用,用以衬托自己的愁绪等。除此之外,古诗词中还蕴含着许多的地理天文知识,尤其是古人对我国山河、星辰的划分方法等。在古代的星相学中,古人通过长期观察日月星的变化将天空划分为二十八星宿,表达着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如在鹊桥仙中提及的牛郎、织女皆是星宿的名字等。 1.3有利于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辅助作用 我国的民俗文化经历了长时期的历练,其中蕴含的不仅仅是一种风俗习惯、天文地理知识等,还蕴含着我国优秀的民族精神和美好品质。例如,我国的节日文化就是很好的印证,春节作为我国最为隆重的节日,让人们享受着亲情的美好以及家的温暖;端午节中赛龙舟、包粽子、挂菖蒲等民俗活动,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无私无畏的爱国之情,更是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清明节的集中祭祖活动,让我们时刻维系着一种“根”文化,也表达了我们对前辈先人的尊重;七夕节又名乞巧节,是古代妇女祈求纺织手艺更加精湛的日子,也是后世寄托对牛郎织女这种惊天动地爱情的美好向往等。这些传统节日以及传统民俗都蕴含着古代先人流传下来的优秀民族精神,中学生通过对民俗文化的学习,能够潜移默化的受到这些优秀民族精神的影响,有利于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2将民俗文化融入中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2.1提高语文教师的民俗文化修养 在做好将民俗文化融入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工作,需要中学语文教师具有较高的民俗文化修养,才能够为学生们带来丰富且深入的民俗文化教学。因此,在推动中学语文融入民俗文化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提高教师民俗文化修养时,不仅仅是对民俗文化的充分认识,还包括对待传统民俗文化的观念。由于当代我国逐步走向世界,我国的大门也向世界各种文化打开,因此我国的传统文化及民俗受到较大的影响,严重影响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面对如此严峻的文化环境下,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师需要树立一种责任意识和传承意识,向下一代的青少年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民俗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虽然它并不是高雅文化,但是真实地反映了古代人民无限的创造力,通过学习我国民俗文化,能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精髓和民族精神,十分有利于学生的传统教育。 2.2积极引入课外知识 中学语文教师在教授民俗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以中学语文课文作为基础,通过课文中提及到的传统民俗知识作为引导,将课外民俗知识带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的民俗文化。这种知识代入需要教师在课后做好充分的上课准备,以神话故事等各种形式为学生介绍民俗文化。当然,在传授相关的民俗文化知识时不能够因此失彼,更不能够将课堂中心转移,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为学生带来更多的民俗文化介绍等。 2.3灵活设计学校课程,设置民俗选修课 中学生的课程设计中主要是以高考为主导方向,只是注重对必考科目的学习,对学生的其他素质拓展并不重视。因此,学校需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对学生的民俗教育,从而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传染病学传染病病原体鉴定技术判断题考试答案及解析
- 农发行铜仁市碧江区2025秋招笔试英文行测高频题含答案
- 2025年自考专业(金融)练习题附参考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2025年首都体育学院招聘6人笔试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
- 监控员工作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三明市沙县区事业单位招聘59人的通告笔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
- 农发行泰安市泰山区2025秋招笔试英文行测高频题含答案
- 2025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每日一练试卷含完整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园艺设计师的创意作品分享
- 煤炭资源执照规定
- 安置点管理制度
- 麻醉科职责及管理制度
-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中测试卷附答案(夺分金卷)
- 药房管理规章制度目录
- 中职第1课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和探索试题
- 2025年辽宁省交投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香港 信托合同范本
- 少先队活动课《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课件
- 阀门培训课件
- 《焦化机械设备维护检修标准》
- DB11∕T 899-2019 盆栽蝴蝶兰栽培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