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路化疗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临床研究.doc_第1页
双路化疗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临床研究.doc_第2页
双路化疗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临床研究.doc_第3页
双路化疗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临床研究.doc_第4页
双路化疗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临床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路化疗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临床研究 陈方红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四川凉山州615000 摘要目的探讨双路化疗于胃肠道恶性肿瘤临床治疗应用价值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180例,其中应用双路化疗91例为联合组,应用静脉滴注化疗89例为静脉组,对比两组3年内生存率变化以及化疗期间不良反应,评价双路化疗应用价值与安全性。结果联合组1年内、2年内、3年内生存率分别为91.21%、54.95%、37.36%,优于静脉组68.54%、31.46%、2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发生不良反应共计130例次,其中度10例(骨髓抑制6例、消化道反应4例)、度4例(骨髓抑制1例、消化道反应3例),静脉组发生不良反应共计129例,其中度12例(骨髓抑制6例、消化道反应5例、肝肾功能异常1例)、度5例(骨髓抑制2例、消化道反应3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路化疗可有效延长患者长远期生存率,且相较于单纯静脉滴注化疗并无更强的不良作用。 关键词双路化疗;胃肠道恶性肿瘤;生存期 R735A1674-074(5)01(a)095-02 作者简介陈方红(1982.8-),女,四川宁南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肿瘤内科。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变化,社会环境危险因素增多,胃肠道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以胃癌为例,后者已成为我国第二大常见肿瘤,每年新增患者46万余人,每年死亡45万余人1。胃肠道恶性肿瘤初期常无明显临床表现,诊断筛查不易,初诊时多已进入中晚期,手术是唯一可靠的根治方法,但受癌细胞腹腔扩散、淋巴转移与血行转移能力强等因素影响,预后极差、复发率极高、复发治疗困难,如晚期胃癌5年生存率仅为12%14%2。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术后常配合化疗,以抑制复发、延长生存期,但应用最普遍的静脉化疗效果往往并不如人意,且全身不良作用较大,腹腔化疗因疗效显著、可直接作用于腹腔脏器与腹膜、血药浓度高、药物代谢缓慢全身不良作用小等优点,逐渐受到医学界重视。目前,有关联合运用两种路径化疗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逐渐得到推广,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该次研究就xx年2月xx年1月收治的中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对其安全性与疗效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中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180例,其中运用根治术128例,运用姑息切除患者52例,据患者意愿与诊断情况,运用腹腔温热灌注化疗(IPHP)联合全身静脉化疗患者91例为联合组,运用全身静脉化疗89例为静脉组。联合组:男62例、女29例;年龄3272岁,平均(52.45.8)岁;胃癌期19例、期28例、期8例,大肠癌期17例、期14例、期4例。静脉组:男61例、女28例;年龄3374岁,平均(53.34.9)岁;胃癌期18例、期28例、期8例,大肠癌期17例、期13例、期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类型与分期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静脉组 应用FOLFOX化疗方案,草酸铂85mg/m2每日,术后恢复第1d静脉滴注;CF200mg/次5-Fu500mg/m2每日,术后第1天至第5天静脉滴注,21d/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5d,23个周期后评估疗效。 1.2.2联合组 在静脉组基础上,联合腹腔温热灌注化疗,行HCPT方案,于患者体征恢复平稳时,同期化疗,取仰卧位,局部麻醉,穿刺置管,应用碘酒稀释造影,见腹腔弥散,25003000mL注射用生理盐水预先保温预热至45左右,先行灌注1500mL,后联合顺式二氨基二氯络铂60100mg灌注,再次灌注5001000mL温热生理盐水5mg地塞米松,灌注中医嘱患者变换体位,避免刺激腹膜,疗程与静脉化疗同,每个疗程结束后检测患者血常规,行生化检测,观察临床表现,统计不良反应。电话随访13年,统计患者生存情况2。 1.3观察指标 患者生存率、化疗期间不良反应例。 1.4判定标准 (1)骨髓抑制:度,白细胞计数(WBC)(33.9)109/L;度:WBC(22.9)109/L;度WBC(11.9)109/L;度WBC1.0109/L;(2)消化道反应:度,恶心、腹泻,可耐受2d;度,呕吐、腹泻可耐受2d;度,呕吐、腹泻需治疗;度,呕吐难控制,腹泻见血性物质;(3)肝肾功能异常:度:胆红质(1.262.5)N,血清转氨酶(1.262.5)N,BUN(7.514.28)mmol/L,肌酐(114.9176.8)mol/L;度:胆红质(2.55)N,血清转氨酶(2.55)N,BUN(14.6421.42)mmol/L,肌酐(185.6353.6)mol/L;度,胆红质(510)N,血清转氨酶(510)N,BUN21.42mmol/L,肌酐353.6mol/L;度,胆红质10N,血清转氨酶10N,BUN与肌酐达到肾衰竭终末期标准3。 1.5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中获取的所有资料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采用2检验,P0.05为置信水平,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生存期比较 联合组1年内、2年内、3年内生存率均优于静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对比 联合组发生骨髓抑制反应91例,其中度6例、度1例,静脉组发生骨髓抑制89例,其中度6例、度2例;联合组发生消化道反应28例,其中度4例、度3例,静脉组发生消化道反应31例,其中5例、度3例;联合组发生肝肾功能不良反应11例,未见、度例,静脉组发生肝肾功能不良9例,其中度1例;联合组共计发生不良反应130例次,其中度10例、度4例,静脉组共计发生不良反应129例,其中度12例、度5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尽管单纯静脉化疗技术已趋近成熟,应用于胃肠道恶性肿瘤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限,但针对腹腔内游离癌细胞、镜检伴有癌细胞浆膜转移弥散、顽固难治性腹腔积液,疗效较差,腹腔内化疗(IPC)逐渐得到推广应用4。目前,关于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术后腹腔内复发的研究较多,多数学者认为术后易复发与术前肿瘤侵及浆膜致后者携带阳性细胞脱落弥散致腹腔、手术创伤渗漏有关,单纯应用静脉注射不能有效的作用于腹腔,而IPC是一种高选择性区域化疗,可有效抑制癌细胞移植、杀灭腹腔内残留转移病灶,甚至抑制腹水形成,从而抑制复发,延长患者生存期5。该次研究联合组1年内、2年内、3年内生存率分别为91.21%、54.95%和37.36%,均高于静脉组的68.54%、31.46%和21.35%,且P值呈现逐渐扩大趋势,分别为0.001、0.002和0.018,分析该数据的成因为联合IPC可有效提高胃肠恶性肿瘤数年内的复发,这一点与刘小梅的研究结果相吻合6。 该研究中,应用IPC的时机与静脉化疗相同,多数学者认为术后早期肿瘤负荷小、敏感性强、未形成腹腔粘连,IPC应及早开展,开展越早疗效越显著,IPC给药方法多选择配合不少于2000mL大剂量温水灌注液,以促进药液流动,均匀覆盖于整个腹腔,也可应用地塞米松,以减少对腹腔刺激,此外,部分伴有腹水者应先冲洗完腹水再进行治疗,该次研究中联合组与静脉组各有27例伴有腹水者6。目前,IPC药物与溶液选择尚无统一的标准,疗程、剂量亦无固定模式,但需考虑肿瘤敏感度、药物理化性质,要求药物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代谢能力,据此联合用药逐渐受到医学界重视,可协同增效、降低不良作用7。 腹腔温热化疗,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IPC方法之一,是利用高于周围组织温度37的溶液,通过热传递与辐射,促腹腔局部、肿瘤组织温度上升,促后者血管扩张、降低PH、提高血管通透性、增强肿瘤细胞敏感度,以提高疗效。有关于IPC促腹腔温度上升幅度与治疗效果相关性研究较少,但有学者研究维持全身组织41.8并持续1h可增强化疗疗效,基于此,腹腔温热化疗具有积极意义7。关于IPC于胃肠道恶性肿瘤疗效研究较多,结果均较为积极,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率,通常以肉眼可见的阳性细胞转移为疗效评估依据,经IPC治疗后若转为阴性,5年生存率可大幅度提高8。 IPC相较于静脉化疗其全身反应率低、表现较轻,联合静脉滴注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未见明显提高,与该次研究结果基本相同。但腹腔化疗因需置管,增加了胃肠损伤、吻合口瘘、穿孔、肠梗阻、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因此该次研究中加入地塞米松以减少对腹腔刺激,未见相关并发。 综上所述,腹腔温热化疗联合静脉滴注全身化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杀灭腹腔内转移残留病灶,抑制复发,延长患者生存期,且相较于单纯应用静脉滴注全身化疗,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王晓毓,郑玲,伍建蓉,等.腹腔灌注化疗加热疗治疗恶性腹水疗效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xx,12(11):2570-2572. 2赵龙,杨新光,陈栋,等.热疗联合腹腔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xx,12(10):2268-2269. 3崔书中.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胃癌恶性腹水的临床与基础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xx:54-59. 4黄一唯.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对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D.衡阳:南华大学,xx:34-43. 5陈奕贵,蔡雄超,林景辉,等.安素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相关营养不良患者50例临床观察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