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康显贞词苑丽则序考实张固也 摘 要文镜秘府论引录一篇唐人文论,日本学者怀疑是芳林要览序。从四个方面的内外证据作综合考察,这一说法都不可信。这篇文论实为唐中宗或睿宗时康显贞所撰词苑丽则序,是初唐诗风向盛唐诗风转变的重要标志。关键词文镜秘府论;文学批评;唐代作者简介张固也(1964),吉林大学古籍所历史文献研究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吉林长春130012;杨超(1981),河北省博物馆馆员,历史学硕士,河北 石家庄 :050011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日本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南卷集论仅开头部分为殷璠河岳英灵集论,以下用“或曰”引出的三篇文章中,第一篇为元兢古今诗人秀句序,第三篇为陆机文赋,中间一篇究竟为何人何文,学界尚无定论。卢盛江先生引录日本学者的几种说法:豹轩藏本铃木虎雄注:“易曰以下疑芳林要览序中的一段。”校勘记:“此文原典不明。诸本虽将此文续记于前文,但从笔致推测,很显然是另一篇文章。尽管可以怀疑此文因为也是元兢之文所以未能别提而连书,但是前文元兢极力赞赏谢朓,此文则将谢朓与其它作家并列,评价不是那么高。这恐怕是前文与此文不是同一个作者的一个佐证。此文与前文相同的一点是夹了则天字,另外,文中有自屈、宋已降、迄于梁陈云云,列举历代作家,而止于何逊、刘孝绰,这又暗示此文当作于初唐。”译注:“此章出典未详。和前章一样使用则天字,又未避唐玄宗之讳隆字,从这点推测,当是武后时代的文章。”参考文献1卢盛江.文镜秘府论汇校汇考M.北京:中华书局,2006. 1(1568)卢氏在一篇论文中引及此文时,称之为“这段可能出于芳林要览序的文字”。2卢盛江.“雅体、野体、鄙体、俗体”新释J.江西师大学报,2006,(4)2(55)杜晓勤先生则在铃木虎雄之说基础上,进一步推测芳林要览的十一位编纂者中,“只有许敬宗可能作此序”。3)杜晓勤.龙朔初载的诗风新变J.文学遗产,1994,(5). 4陈尚君. 全唐文补编M.北京: 中华书局,2005.5陈尚君.唐代文学丛考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6(宋)施宿.会稽志M:卷16.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7(清)黎庶昌.古逸丛书M.江苏: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7.8(宋)欧阳修.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57.9(汉)扬雄.扬子法言A.诸子集成C.北京:中华书局,1954.10)陈良运.论唐代诗选家的审美鉴赏批评J.阴山学刊,1995,(2).11(清)董诰.全唐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2(宋)王应麟.玉海M:卷54.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3孙猛.郡斋读书志校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4许连军.唐前期唐诗选本与唐诗观念的流变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6).15兴膳宏.异域之眼兴膳宏中国古典论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责任编辑:戴庆瑄A note to Wen Jing Mi Fu LunZhang Guye Yang ChaoAbstract: An Japanese scholar refered to an article in Wen Jing Mi Fu Lun as the preface to Fang Lin Yao Lan by Xu Jingzong This paper gives four grounds of argument for that this is invalid and the article is actually the preface to Ci Yuan Li Ze by Kang Xian.Kangliterary propositions stand for the current tendencies in the literary criticism form the initial period to the flourishing period of the Tang Dynasty. Key words: Wen Jing Mi Fu Lun;the Literary Criticism;the Tang Dynasty3(38)但铃木虎雄很可能仅因文镜秘府论前一篇引文中提到过芳林要览,而姑妄言之,并未提出任何其他理由。既然那段引文出自元兢古今诗人秀句序,并非遍照金刚自己的言论,也就不足以证明下一篇引文是否芳林要览序。另外,卢氏所引中泽希男、兴膳宏二家之说,都根据文中使用则天字,认为此文作于武则天时期,实际上已经否定了其为唐高宗时的芳林要览序之说。陈尚君先生认为铃木虎雄之说“未有确证,暂不取”,4(1647)其谨慎态度,有足多焉。我们经过深入考证,发现这篇文章确非许敬宗芳林要览序,而是唐中宗、睿宗时人康显贞的词苑丽则序,以下从四个方面来作论述。一这篇文章中“民”作“人”、“治”作“理”,分别避唐太宗、高宗讳;“地”作“埊”、“载”作“輂”,都是武则天创制的新字;又使用了“隆”字,不避玄宗李隆基讳。中泽希男、兴膳宏根据这些用字特点,疑此文为“唐初”或“武后时代的文章”,结论还不够精确。据史书记载,武则天载初元年(689)正月宗秦客改造天、地等十二字以献。而据清李光暎金石文考略卷8、顾炎武金石文字记卷3,景云二年睿宗撰景龙观钟铭,玄宗先天元年(712)十二月立凉国公契苾明碑,仍然使用武后字。睿宗景云二年(711)二月,令皇太子李隆基监国,五月改昌隆公主为玉真公主。次年八月传位于皇太子,改元先天,二年二月改隆州为阆州,十二月改元开元。这些史实说明:一方面武后当政的前五年尚无则天新字,其后中宗、睿宗时期甚至玄宗即位之初,仍在使用则天新字;另一方面李隆基以太子监国不久始讳“隆”字,但其即位之初仍在使用隆州地名。所以更准确地说,从文中武后字、避讳字的用法上看,此文的写作年代为武后载初元年正月至玄宗先天二年二月(689713)。粗略言之,应该说是武周、中宗、睿宗时期,而不能仅仅说成“武后时代”(684704)。日本学者曾经考证,芳林要览“编者之一的顾胤卒于龙朔三年(663),又编者之一的上官仪受刑死于麟德元年(664),由此推测,其编纂必须始于龙朔三年。总章中元兢为协律郎,如果他参加了芳林要览的编纂的话,则这一编纂事业一直到总章中(668670)”。又说其“十一个编者中,除元兢、窦德玄之外,另九人都参加了”瑶山玉彩的编纂。1(1562)其实据唐会要卷36记载,窦徳玄不仅参加了瑶山玉彩的编撰,而且书成后还由他上进。可见芳林要览的编纂者,完全是瑶山玉彩的原班人马。当时许敬宗等人编撰多种大型类书、总集,往往数年之内成书。如瑶山玉彩五百卷,前后不到三年。元兢总章中参预编撰芳要林览,应该已近尾声。此时下距武后载初元年还有二十多年,不可能使用则天字。这篇文章既然有则天字,就不可能是芳林要览序。那么它究竟为何人何文?先从与芳林要览时代和性质相近的图书中作一考察。新唐书艺文志总集类著录唐初编撰的诗文通选或历代诗选依次为:刘允济金门待诏集十卷,许敬宗等文馆辞林一千卷,又丽正文苑二十卷,芳林要览三百卷,僧惠净续古今诗苑英华集二十卷,刘孝孙古今类聚诗苑三十卷,郭瑜古今诗类聚七十九卷,歌录集八卷,孟利贞续文选十三卷,康显辞苑丽则三十卷,又海藏连珠三十卷,卜长福续文选二十卷,卜隠之拟文选三十卷,凡十三部。孟利贞卒于垂拱初(685),前九部都编于太宗、高宗时期,后两部晚出于玄宗开元年间,所以与此文时代相符者只有介于中间的康显二书。但此处著录康显其人其书,颇多讹误,亟待辨证。旧唐書经籍志总集类著录词苑丽则二十卷,注为康明贞撰。新志已著录其书于前代选集间,又在唐人选集间别出康显辞苑丽则三十卷,俨然为作者、时代、书名、卷数俱异的两部书。陈尚君先生已经指出:“按颜真卿撰康希铣神道碑铭(全唐文卷344)云:元昆修书学士显府君文集十卷,撰词苑丽则二十卷、海藏连珠三十卷、累璧十卷。知显为希铣兄,曾任修书学士,中宗前后在世。旧志称康明贞,殆避中宗讳而以字行。新志不察而重收。其书名、卷数,均当从旧志。”5(200)他怀疑“明贞”为康显之字,未必有当。宋施宿会稽志卷16云:“康府君碑并阴皆不存,碑阴上列伯显贞、伯遂诚、父德言、叔希铣、叔五人,各有官位。”6(22)其中“遂诚”、“德言”、“希铣”都是名,“显贞”没有理由单单为字。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著录:“词苑丽则集廿,庾显真撰。”7(757)“庾显真”显然为“康显贞”之形讹。日本人不必避唐中宗李显讳,故称其本名康显贞。旧志避中宗讳作“康明贞”,正如高宗年号“显庆”中宗时避讳作“明庆”。颜真卿称之为“显府君”,或系省称单名以示尊崇,或为宋人避仁宗赵祯嫌讳而省“贞”字。新志是综合书目、史传、碑志等记载编撰而成的,所以先据旧志抄录“康明贞”之书,复据康希铣碑补录“康显”之书,盖不知“康显”当作“康显贞”,与“康明贞”为同一人,且改“词”作“辞”,误二十卷为三十卷,又据碑文增补了海藏连珠一书。康希铣碑载其为会稽山阴人,开元三年(715)卒,年七十一,逆推其生年为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5)。康氏五兄弟中,希铣为四弟,显贞为长兄,约当生于贞观十年前后。碑称康显贞为修书学士,这个官名不太常见。新唐书文艺传记载,李适预修三敎珠英,“俄兼修书学士,景龙(707709)初又擢修文馆学士”。8(5747)宋孙逢吉职官分纪卷15引韦述集贤记注,记载开元六年秘书官并为修书学士。这两条最早的记载表明,修书学士始设于中宗至玄宗初年。康显贞任修书学士,当在中宗、睿宗两朝,时年六七十岁。至此再回过头来看其名之避讳问题。中宗在高宗死后做过两个月皇帝,寻废。武则天时不避其名讳,如天授元年曾封洛水神为显圣,可为明证。中宗复唐后,在位五年,当然须避讳,但玄宗时已常见使用“显”字。旧唐书经籍志正史类著录萧子显齐书,杂传类著录元怿显忠录、张显逸人传,皆不避“显”字,足证其著录康显贞词苑丽则,避讳作“康明贞”,并非该志依据的开元年间古今书录中所作讳改,而是原书署作者之名时已避讳作“康明贞”,则其成书当在中宗、睿宗时期。这篇文章的写作年代与康显贞词苑丽则正相符合,但还不能确定它就是词苑丽则序。因为康显贞另一书海藏连珠时代性质相近,仅此无法判断究为何书之序;有些康显贞同时代人著述可能不见于两唐志,仅据时代来作判断理由尚不充分,还需要从全文内容来作分析。二铃木虎雄怀疑此文为“芳林要览序中的一段”,但无论从遍照金刚所引河岳英灵集叙、集论、古今诗人秀句序等都是全篇文章,还是从此文内容来看,它都应该是一篇完整的文章。细审全篇文意,与诸书书名相参,就可以看出其为何书之序,全书体例内容如何。这篇文章可分为四个段落。首段引易、诗序,论述文章有经理邦国等功用,为全文的开头。第二段论述文章“或滥觞姬汉,或发源曹马”,并盛赞屈原至谢朓十八位作家文词藻丽,而又合乎诗教传统,“足以比景先贤,轨仪来秀矣”。1(1570)这是承上启下,切入正题,即以周汉魏晋之文作为后世轨范。第三段笔峰一转,批评“近代词人”“文乖丽则”,1(1578)这可以说是从反面论述文章轨范。末段从正面作了总结,提出“文之为体也,必当词与旨相经,文与声相会”的创作思想,并具体主张:“屈、宋为涯岛,班、马为堤防,粲、植为阹落,潘、陆为郊境,搴琅玕于江、鲍之树,采花蕊于颜、谢之园,何、刘准其衡轴,任、沈程其粉黛,然后为得也”,末以“此明时所当变也”一句作结。1(1582)全文起承转合,结构严整,文义完足。其中有如下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全文上下都在评论历代文学和作家,确实应为某种前代诗文选集的序文。如它列举作家,从屈原、宋玉说起,就与文选一致。按萧统自序的说法,其不收周、孔、老、庄、管、孟之文,是因为经典诸子不是纯粹的文学作品,这种做法为后世许多诗文选集所效仿。二是全文的核心概念是“丽则”。“丽则”一词,出于汉扬雄法言:“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9(4)后世遂以丽而不淫作为文学创作的规范。此文不但专门有一段批评“文乖丽则”,而且首段重视诗教传统和文章的政治教化功能,可谓点明了“丽则”的抽象标准;第二、四两段则从正面树立了“丽则”的具体标准,其中又将周汉魏晋与南朝前期作家区分为两个不同的层次。这两个特点与词苑丽则这一书名,是完全相符的,即前一点对应于“词苑”,后一点对应于“丽则”。在康显贞之前,许敬宗在高宗时所编丽正文苑二十卷,书名也较接近,但当时还没有则天字。两书连卷数都相同,康显贞或即模仿其书名。其他唐初编撰的诗文选集的书名,都与此文对应不上。至于芳林要览一书,若其命名之义与唐孟利贞碧玉芳林相同,即以芳华之林代指词苑,则与序文虽无紧密联系,却也没有矛盾。但我们怀疑这里的“芳林”有所特指。古代常用“芳林”命名园林,最著名的当属汉魏时洛阳芳林苑。南朝建康另有一芳林苑,由青溪宫改建,梁武帝天监初年,赐给南平王萧伟为第,萧伟每与宾客游其中,盛极一时。从此书编撰情况看,应该是用梁芳林苑的典故。因为此书既由瑶山玉彩的原班人继续编撰,两书命名原理应该相似。山海经中有太子长琴居住在西海之外摇山的神话传说,古人常用摇山或瑶山代指太子。如唐玄宗时裴光庭撰摇山往则,即言太子行为轨范。瑶山玉彩也是受太子李弘之命,博采历代诗文编成的。北户录卷3“香皮纸”条注文引及其书,言及卫太子以纸蔽鼻,又完整收录了隋薛道衡咏苔纸诗。这部类书为太子命撰,供太子阅读,内容偏重太子史事,书名中的“瑶山”必指太子无疑。其卷帙浩繁,所收诗文很可能皆如薛道衡诗全文引录,不啻一部诗文选集。紧接着编撰的芳林要览为避免与之过多重复,内容上应该另外有所偏重。从其书名来看,它很可能是王府命撰、供诸王阅读的,主要收录与王府有关的诗文,当然不必仅限于王府诗文。如果这一推测成立,其序文应该涉及历代王府游宴、赋诗作文之事,而这篇文章中根本没有提到王府,不可能是芳林要览序。三这篇文章评及南朝文学,说:“宋齐已降,迄于梁隋,世出凤雏之客,代有骊龙之宝,莫不言成黼绣,家织缣缃,盈委石渠之阁,充牣蓬山之府。”1(1570)有些学者很重视这几句话,如陈良运先生说它“对南朝美文,可谓赞赏倍至”,并由此推测芳林要览“或许是为(龙朔)文场变体推波助澜之作”。10(10)其实这几句话上继“昔之才士,为文者多矣”,只是肯定历代文学作品之众,并无特别赞赏南朝文学之意。相反,整篇文章对“南朝美文”明显持批评态度,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反映出来。一是第二段具体列举屈原至谢朓十八位作家,其中除谢灵运、谢朓二人由晋入宋外,都是周汉魏晋作家。第四段又以十八人中的屈原、宋玉、王粲、曹植、潘岳、陆机为“涯岛”、“堤防”、“阹落”、“郊境”,而新增的南朝江淹、鲍照、颜延之、何逊、刘孝绰、任昉、沈约七人,仅称赞为“琅玕”、“花蕊”、“衡轴”、“粉黛”,这是主张全面学习周汉魏晋作家,而对南朝作家仅仅采其精华。更重要的是,这七人都是南朝前期作家,最晚的何、刘、任、沈四人,卒于梁武帝前期,又恰恰都与文选有关:任、沈文选收其诗文,何、刘据说曾参预文选编纂。而所谓“南朝美文”的代表性风格,为齐梁体以下的绮靡文风,特别是梁大同以下的宫体诗。这篇文章不提梁代后期以下作家,表明对其持批评态度。二是它在列举刘宋以前十八人后,转而批评“近代词人”“文乖丽则”,所谓“近代”显然应指齐梁以下。而从后面又举了梁初四人来看,其主要批评对象应为梁陈宫体诗以后的浮靡文风,这与唐初魏征等史臣的文学批评完全一致。但杜晓勤先生却说:“此处所说的近代词人当指唐初诗人”,“这段话显然是指唐初魏征、令狐德棻、王珪等人诗歌中的北方化倾向”。3(38)这种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文中的具体批评语辞,如:“争趍诞节”,“彩涅文疏,徒夸悦目之美”,“奔放浅致”,“以冗长为繁富,以夸诞为情理”,“词多流宕,罕持风检”,“写流遁于胸怀”等,都与汉晋以来批评辞赋淫丽的一面以及唐人批评梁陈文风的说法十分相似。特别是“罕持风检”一语,兼有对作家的道德评判。魏征等人都是德高望重的名臣,唐人怎么可能施以如此恶评?而从梁陈宫体诗人,到唐高宗时许敬宗、李义府等人,再到王勃等初唐四杰,俱擅文辞,多薄德行,这几句评语只有加在他们身上才是适合的。唐初文学的主流,是沿着齐梁文风继续发展的。尽管贞观史臣严厉批评梁陈以下文学,但那是从文学与政教关系的角度立论的,他们对徐陵、庾信等人的文学成就也从美学角度作过一些正面肯定。在贞观前期、中期的文学创作中,大雅正声和齐梁遗风并行不悖,而贞观后期更明显朝着典雅富丽和轻艳绮媚这两种趋向发展。到高宗时期,形成以上官仪为代表的绮错婉媚的“上官体”和以许敬宗为代表的夸饰谄媚的“颂美体”,将齐梁文风推向顶峰。在这种文学风气之下,当时编纂了许多卷帙浩繁的通代总集、梁陈以下诗文选集、收录大量南朝诗文的类书,确实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些书的序文不应像此文一味指斥梁陈以后的“近代词人”,而理应对南朝文学发展作更多的正面评论。如刘孝孙续古今诗苑英华集序对南朝作家从正面作了高度评价:“近世文人,才华间出”,“温、邢誉高于东夏,徐、庾价重于南荆;王司空孤秀一时,沈恭子标奇绝代”。11(693)因此,这篇文章对“近代词人”的批评,表明其绝不可能出于唐高宗时期。相反,康显贞中宗、睿宗时编撰词苑丽则,在序文中批评梁陈以下作家,既是对齐梁以来文学风气的反动,也适应了武周灭亡、李唐中兴政局的要求;既是对贞观史臣文学批评的继承,也是对陈子昂提倡汉魏风骨的响应,无论从哪一方面说都是极其自然的。另外,康显贞用“有年载矣”指梁陈以来,在中宗复唐后倡言“此明时所当变也”,这两点仅从行文上说就比许敬宗以此指贞观年间短短二十多年、相对于贞观盛世而号称“明时”,都要自然合理得多。这篇文章对历代作家的评论,很可能还暗示了全书的选录范围,即上起屈原,下迄梁初,不选梁大同以下诗文。否则,序文那么严厉地批评“近代词人”,又收录他们“文乖丽则”的作品,就自相矛盾了。元兢古今诗人秀句乃剪截芳林要览编成,收录了唐高宗时上官仪的诗文,则芳林要览也有可能是以上官仪为下限的,说明这篇文章不可能是芳林要览序。词苑丽则收录诗文的下限,没有明确记载,但可以作一推测。玉海卷54引中兴馆阁书目云:“李吉甫集梁陈迄唐开元歌诗三百二十首为丽则集五卷。”12(18)郡斋读书志卷20云:“丽则集五卷,右唐李氏撰,不著名。集文选以后至唐开元词人诗,凡三百二十首,分门编类。”13(1060)从书名推断,李吉甫丽则集有可能是词苑丽则的续编,区别在于仅收诗、不录文,则两书的上、下限必然相接。丽则集收录诗文上限,王应麟说是“梁陈”,只是泛泛而言,晁公武说是“文选以后”,比较准确。据此推测,词苑丽则收录诗文的下限应为文选时代,与这篇文章所反映的完全相同。四芳林要览是一部大型官撰书,编纂者大多名声显赫;词苑丽则是一部私撰书,编者康显贞死后没没无闻,所以学者很容易相信此文为芳林要览序之说。但书籍的流传存佚,有很多偶然因素,并不一定名家名著就流传范围广、时间长,反之就流传范围不广甚至很快失传。通过考察两书的流传情况,我们发现词苑丽则要比芳林要览幸运得多,遍照金刚完全有机会见到它。这两部书自旧唐书经籍志著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残联安置协议书
- 车辆交割协议书模板
- 实习协议与保密协议
- 国有企业借款合同
- 公司股份制合同协议书
- 环境工程污水处理技术应用试题集
- 商务往来文书与合同样本集
- 比赛授权协议书
- 产品授权经销协议书
- 无线接口协议书
- 初级社工师《社会工作实务》考试(重点)题库300题(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天津市高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 机器狗:技术成熟性能优越场景刚需放量在即2025
- 心理创伤与精神障碍研究-深度研究
- 课题申报书:大学中学融通视域下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评价标准体系构建的实证研究
- 脑出血临床管理指南2023课件
- 《东北风情课件》课件
- 《初中数学家长会》课件
- 西安市自来水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2025
- 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广西科技大学
- 交通出行共享单车管理优化策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