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孔孟两章习题一、基础训练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论()语羽扇纶()巾沦()陷 美仑()美奂木椟() 穷兵黩()武赎()买 案牒()劳形孝悌() 进士及第()睇()视 成本递()降洿()池 胯()下之辱垮()台 纨绔()子弟解析仑轮;.牒牍;.睇:。答案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随着一阵剧烈的震颤,一座座大楼转眼间便分崩离析了,这就是地震,这就是大自然在显示它不可抗拒的力量。这所学校的条件尽管不大好,但这里有我们喜欢的专业,咱们既来之,则安之,先搞好我们的学业再说吧。在北京奥运会上,我们终于看到了来自饱经战乱,遭受萧墙之祸的伊拉克的体育代表团的身影。这次高考,他的确成绩不好以致落榜,你可不应该嘲笑他,尽管你考上了,而且考得不错,你笑他,那不是五十步笑百步了吗。解析分崩离析:形容国家或集团四分五裂,彻底瓦解;.萧墙之祸:内部产生的祸患;.五十步笑百步:喻自己与别人一样有不足,只是稍微轻一点,就去讥笑别人。答案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危而不持危楼高百尺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去国怀乡无乃尔是过与且尔言过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吾疾贫富不均解析前“危”摇晃,后“危”高;.前“国”诸侯的封地;后“国”都城;.前“过”责备,后“过”过错;.都是“厌恶”或“痛恨”。答案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就列:充任职位)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更加,与“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的“加”含义不同)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通“捡”,拾取的意思)王无罪岁(岁:年成、收成;与“人寿岁丰”的“岁”含意相同)解析检:约束。答案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解析都是把当作;.前“或”有的人,后“或”有时;.都是“按照”;.都是代词“这”。答案下列各句的翻译,准确无误的一项是()无乃尔是过与。(恐怕是你的过错吧)申之以孝悌之义。(用孝悌的道理反复教导他们)斯天下之民至焉。(这样,天下的百姓都到你这里来了)王好战,请以战喻。(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把打仗的道理给你讲明白)解析译错“过”;.译错“斯”;.译错“喻”。答案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治国安邦”的理论是什么?(用原文答)答:答案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孔子指出冉有和子路违反了这个原则,孔子的依据是什么?(用原文答)答:答案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孔子揭露了季氏伐颛臾的实质和恶果。这个实质和后果是什么?(限字)答:答案季孙之忧在萧墙之内。翻译下列句子。()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译文:()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译文:答案()所以(如果)远方的人不归顺,就加强文政和德教吸引他们前来。已经使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生活)。()国家四分五裂都不能保全,反而谋划着在国内使用武力。三、能力提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任贤,如不得人,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齐人将取燕,诸侯谋救之。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以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使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有删改)【注】葛:远古时期的部落名。旄倪( ):指被俘虏的老人和幼儿。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汤放桀,武王伐纣放:释放贼仁者谓之贼贼:戕害五旬而举之举:攻克诛其君而吊其民吊:慰问解析放,流放,放逐。答案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今日不知其亡也 吾其还也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武王伐纣,有诸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 劳苦而功高如此解析项介词,凭。项代词,他;语气词,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项兼词,“之乎”;兼词,“之于”。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答案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孟子“民本”思想的一组是()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以七十里为政于天下使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 解析是对何谓故国的评论。是齐宣王想假托顺应天意而吞并燕国的表现。是表述商汤如何统一天下的。答案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孟子认为一国之君要辨识没有才干的臣子并罢免他们,不能仅仅听身边之人和诸大夫的意见,还要倾听百姓的声音。孟子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表明孟子主张施行仁政,以民为本。国君如果倒行逆施,就是老百姓的敌人。战争胜利后,齐宣王想吞并燕国的土地,孟子认为需要看燕国的百姓是否愿意,如果兼并了,燕国百姓不高兴,那就不要兼并。尚书记载,商汤最先征伐葛的时候,天下的人都信任商汤,但后来却因不公平造成了怨声载道的局面。解析“造成了怨声载道的局面”,错误。原文的“怨”,是后被征伐的百姓抱怨不先征伐自己的国家,而先被征伐的国家的百姓是高兴的,没有抱怨。答案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国君任贤,如不得人,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译文:()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译文:()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译文:答案()国君任用贤才,如果得不到合适的人才,将会使地位低的超过地位高的,关系远的超过关系近的,(对此)能不慎重吗?()很多诸侯谋划讨伐我,(我)用什么办法来对付他们呢?()百姓都以为会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来迎接大王的军队。参考译文孟子谒见齐宣王,说:“所谓故国,不是说国中要有高大的树木,而是说要有世代(与国家休戚与共)的臣子。现在大王没有亲信的臣子了。过去任用的人,现在不知到哪里去了。”宣王说:“我用什么方法才能识别哪些人没有才干而罢免他们呢?”孟子说:“国君任用人才,如果得不到合适的人选,将会使地位低的超过地位高的,关系远的超过关系近的,(对此)能不慎重吗?左右侍臣都说好,不行;大夫们都说好,也不行;全国的人都说好,这才去考察他,见他确实是好,这才任用他。左右侍臣都说不行,不要听信;大夫们都说不行,也不要听信;全国的人都说不行,这才考察他,见他确实不行,这才罢免他。左右侍臣都说可杀,不要听信;大夫们都说可杀,也不要听信;全国的人都说可杀,这才考察他,见他确实可杀,这才杀掉他。所以说,是全国的人杀掉他的。像这样,才可以算是百姓的父母。”齐宣王问道:“商汤流放夏桀,武王讨伐商纣,有这些事吗?”孟子回答道:“文献上有这样的记载。”宣王问:“巨子杀他的君主,可以吗?”孟子说:“败坏仁德的人叫贼,败坏信义的人叫残,残和贼这样的人叫独裁者。我只听说杀了独裁者纣罢了,没听说臣杀君啊。”齐国攻打燕园,战胜了燕国。齐宣王问道:“有人劝我不要兼并燕国,有人劝我兼并燕国。以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去攻打另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五十天就攻克了它,光凭人力是做不到的。不兼并它,必定会有上天降下的灾祸。兼并它,怎么样?”孟子回答说:“兼并了,燕国人民高兴,那就兼并它。古代有这么做的人,武王就是。兼并了,燕国人民不高兴,那就不要兼并。古代也有这么做过的人,文王就是。以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去攻打另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百姓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来迎接大王的军队,难道有别的原因吗?只是想摆脱水深火热的处境罢了。”齐国人要兼并燕国。别的诸侯国谋划援救它。宣王说:“很多诸侯谋划来讨伐我,(我)用什么方法对付他们呢?”孟子回答道:“我听说过凭方圆七十里的地方就治理了天下的人,商汤就是这样。没有听说凭着方圆千里的土地还怕别人的。尚书上说:商汤的征伐,从葛开始。这时,天下的人都信任商汤,他向东征伐,西边的少数民族就埋怨,向南征伐,北边的少数民族就埋怨,(他们埋怨)说:为什么(不先征伐我们这里,而要)后征伐我们(这里)呢?人民盼望他,如同大旱时节盼望云彩一样。(汤的军队每到一地,)让经商的照常做买卖,种田的照常干农活,杀了那里的暴君,慰问那里的百姓,像是及时雨从天而降,百姓非常高兴。尚书上又说:君王来了,我们就得到新生。现在,燕王虐待他的百姓,大王去征伐它,百姓都以为会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来迎接大王的军队。如果您杀戮他们的父兄,囚禁他们的子弟,毁坏他们的宗庙,搬走他们国家的宝器,像这样怎么行呢?天下本来就畏忌齐国的强大,现在齐国扩大了一倍的土地却不施行仁政,这就使得天下的诸侯要出兵攻打您了。大王赶快发布命令,把被俘的老人孩子遣送回去,停止搬运燕国的宝器,同燕国百姓商量,选立一个新国君,然后撤离燕国。那么还来得及阻止(各国动兵)。”四、语言表达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个字儒家幸福观主要体现在关于人生理想的论述当中,其特点一是,二是社会幸福重于个人幸福。孔子是对于物质享受与精神快乐两相兼顾的人,但更重视后者。他的学生颜回,日子过得很苦,但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对这种幸福观极为赞许。但是,这种幸福观错在,发展到极端,就是禁欲主义。道家幸福观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夭等都持淡泊态度,注重人之本性的内心的幸福,对于儒家幸福观。答:答案精神快乐重于物质享受把物质享受与精神快乐对立起来是一种补充下面的四则材料体现出同为儒家圣人的孔子与孟子在处世态度上的细微区别。你更推崇谁的处世态度?写一段话阐明自己的理由。(要求:不少于字)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孟子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滕文公下)孟子曰“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答:答案示例一我更推崇孔子的处世态度。孔子希望在自己得到重用时施行主张,而在自己得不到重用时,就选择韬光养晦、安贫乐道甚至归隐,更能体现出文人的尊严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储能系统安全防护设计方案
- 心脏电生理调控研究-洞察及研究
- 水库加固与生态修复方案
- 鸡场生物安全管理方案
- 【维普】软件工程-电子签约平台-基于Java的电子签章子系统
- 2025年事业单位笔试-上海-上海中医诊断学(医疗招聘)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XX县XX中学关于新时期农村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报告
- 研学基地教学内容与教材开发方案
- 2025-2026学年高中化学单元集训单元检测六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 2025年新高二化学暑假衔接讲练(人教版)专题03化学反应速率-1
- 2025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满分必刷
- 2025年中考历史(河南卷)真题评析
- GB 5768.9-2025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9部分:交通事故管理区
- 2025年环保气象安全技能考试-固体废物监测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共100道单选合辑)
- 高一上学期数学学法指导课件2024.9.14
- GB/T 45845.1-2025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整合运营框架第1部分:全生命周期业务协同管理指南
- 2025年 鹤壁市县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呼吸科考试试题及答案
- 学习解读《矿产资源法》(2025)课件
- 肿瘤内科胆囊癌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