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火把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火把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火把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火把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s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4课火把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展现了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和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品德。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欢迎人们到大凉山和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这部分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的,一开始读这篇文章就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使人倍感亲切。“我为你砍好了蒿枝,扎好了火把”;“我为你准备了彝族姑娘最喜欢的彩衣和头帕,我为了准备你彝家小伙儿最喜欢的披毡和花包”;“我为你杀好了鸡鸭”;“我愿陪你”这些都充分看出彝家人准备欢度火把节的愉悦和欢迎客人与他们一起过节的盛情。实际上也巧妙地交代了彝家人怎样准备过节。第二部分(第510自然段)写火把节是激情四溢的盛典。这部分描写了火把节的盛况,按时间顺序重点描写了一天中几个主要活动的场面:先写清晨,“太阳还没爬上山头”,人们就打扫房子,穿上盛装,准备节日饭菜。再写“日上三竿”,举行斗牛、摔跤活动的情景。这是火把节举行的重要活动。从“斗牛场成了欢乐的海洋”,“摔跤场上也是人声鼎沸”,从人们企盼感受得胜时那种骄傲的心情,我们可以看出彝家人是如何在自己盛大的节日里,释放着自己的激情,我们可以感受到彝族是一个热情奔放的民族。最后写“夜幕降临”,人们点燃火把奔向田野,燃起篝火歌舞狂欢。夜晚狂欢是火把节的高潮,课文的这部分重点描写了狂欢的场面。人们点燃火把“绕屋三圈”,“奔向田野、山川”,据说这是在驱除害虫;然后是围着篝火唱歌、跳舞、嬉戏,“火光照红了每个人的脸,也照亮了每个彝家人的心”,歌声“唱出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唱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企盼”表达了彝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第三部分(第1114自然段)写彝族火把节是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象征,是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这部分写了关于火把节的来历。在火把节传说故事中,我们看到彝家人没有屈服于天神的淫威,在英雄阿提拉巴的率领下用火消灭害虫,他们“日夜不停,艰苦奋战”,灭掉天虫保护了庄稼,表现出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品德。全文中“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的四次出现把全文各部分内容串联起来,向我们展现了激情四溢的彝族火把节这一盛典,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更感受到了彝族人民勤劳勇敢、热情豪放、热爱生活的特点。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2)了解彝族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交流火把节传说的感受。(3)总结课文,赞扬彝族人民的优良美德。(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受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2)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在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彝族特有的风情。(2)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4、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2、难点:了解彝族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3、关键: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受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三、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读通课文,搜集火把节的有关资料;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内容,让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以及欢度火把节时人们的准备,初步感受彝族人民的民族风情;3、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学生观看。提问:同学们,你们从这个视频上看到了什么?你能用几个词来形容火把节吗?这是哪个民族的节日?2、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地感受了彝家人的热情好客。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去感受火把节的热闹场面,感受彝族人民的民族风情吧。3、请同学们回顾上节课内容,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火把节的?(三个方面:节日前的准备、节日盛况、节日的来历)4、复习课文第一部分。教师:为了欢度火把节,人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人们做了哪些准备呢?指名回答。【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教学,主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结构,为后面的讲读奠定基础。(二)品读感悟,想象场面。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当人们做好了一切准备,火把节要隆重举行了,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边读边思考:课文描写了火把节几个场面?2、分组讨论,交流反馈。(五个场面)(1)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准备节日饭菜。从“家家户户的门都不约而同地打开了”、“ 人们兴高采烈地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忙着烧火宰鸡,准备节日饭菜”体会到人们的什么心情?(盼望、喜悦之情)(2)斗牛。“斗牛场成了欢乐的海洋”,“人们把斗牛场团团围住”写出了人多、热闹、快乐。“矫健的公牛,在主人的逗引下,在观众的助威声中,瞪着血红的双眼,顽强地顶着对方的犄角。”写出了斗牛比赛的精彩。(3)摔跤。“各路摔跤好手灵巧地抗击着对手,企盼着对手脊背着地不能翻身的那种欢愉,企盼着得胜奖励的红布披在身上的骄傲。”体会摔跤手的欢愉和骄傲。(4)点燃火把奔跑。“站在高处向下看,只见一条条火龙,在大地上穿行。”想象这时壮观的场面。“冲天的火光,震天的喊声,让一个个山寨都沸腾起来了。”体会人们在节日里的情绪高涨。(5)围着篝火跳舞。“老人来了,弹着平时积满灰尘的月琴;小伙子来了,吹着很久没有摸了的笛子;姑娘们来了,手拉手脚碰脚地跳起欢快的舞蹈;孩子们来了,跳着,追逐着,嬉闹着”这是一个什么句式?(排比句)写出了山寨里所有的人围着篝火跳舞的欢乐场面,感受人们的快乐与幸福。这里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想一想:还有谁会来?他们又会来做什么呢?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3、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学生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4、这么多的场面描写,你最喜欢哪一个呢?作者是怎样把它们有条理地连接起来的呢?讲写作方法:作者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把它们联系起来的,让我们感觉这五个场面有条不紊,所以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也可学一学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记叙事情,相信你会获益不少。(学生自由发言)5、教师小结:彝家人的火把节真是太有意思了,让我们感受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你们想去吗?谁来为彝族火把节当一次导游?【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本环节的教学,主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谈感受,想象场面,感受彝族的民族风情。(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彝家火把节这么热烈、壮观、隆重,为什么彝族会有这样一个节日呢?默读课文第三部分,讲一讲这个传说。想一想:从关于火把节的传说中想到了什么?和同学交流交流。2、指名说说这个传说。(板书:人们用火把消灭“天虫”)3、交流反馈。(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彝族人民具有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4、在小组内学生复述这个传说。5、教师小结:是的,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它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板书:火把节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来读一读这个传说。【设计意图】通过复述火把节的传说,赞美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四)拓展与延伸1、你知道火把节还有哪些活动?(课件播放斗鸡、斗羊、朵络荷舞图片)2、你还知道哪些民族节日?(傣族的泼水节、白族的三道茶、云南民歌等)(五)课堂总结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感受了彝族的民族风情,我们还知道了火把节的来历,知道了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