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学生现状调查与思考.doc_第1页
农村留守学生现状调查与思考.doc_第2页
农村留守学生现状调查与思考.doc_第3页
农村留守学生现状调查与思考.doc_第4页
农村留守学生现状调查与思考.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留守学生现状调查与思考湖北省兴山县外国语小学:李兴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及经济发达地区转移,“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进入到我们的视野。这一些留守孩子因家庭关爱和教育的缺失,无法享受同龄孩子应有的亲情和教育,在学习成绩、智力水平、身体发育、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方面明显差于其他学生,整体状况令人担忧。目前,留守学生的教育和关爱问题已成为很多学校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以下是我对我校的留守学生的调研情况。一、基本情况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在校学生1367人,其中留守学生244人,占总学生数的18%。其中寄宿学生59人,占留守学生的24%;父母一方外出学生96人,占留守学生的39%;父母双方外出学生148人,占留守学生的61%;学习困难学生64人,占留守学生的26%。二、留守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调研发现,这些留守学生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性格出现偏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情感的培养与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烦恼与冲突需要倾诉的对象,需要有人能够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而由于留守孩子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经商,与其联系较少,有的甚至多年未与孩子谋面,很难与子女交流,使有些孩子产生孤独、寂寞、胆怯心理,形成孤僻性格;而作为监护人的祖辈或亲戚通常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一部分留守孩子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又助长了其自私任性、蛮横霸道、心理逆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2、精神关爱缺乏 依恋关系是孩子身心健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基础,依恋关系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对社会安全、信任的基本态度,但留守小孩与父母间依恋关系的正常发展过程被中断。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从事的多是体力活或小生意,收入微薄,生活艰苦,劳动强度高,空闲时间少,因而回家频度极低,与留守子女联系少,有的父母与孩子之间两星期通一次电话;有的一年见到一两次,当孩子想找父母的时候找不到或者碍于经济的考虑拼命克制,使许多留守孩子多数时候只能独自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导致孩子对社会的安全感、信任感无法建立。3、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差,违法违纪的多 “留守孩子”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一般由祖父母或亲戚监护,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使部分留守孩子纪律散漫,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形成行为偏差。4、学习在家无人过问青少年儿童的教育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齐抓共管。外出务工潮使农村许多孩子失去了直接监护人,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位,如果只有父母一方在外打工,另一方在家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没有时间去关心孩子的学习,也很少对孩子提供个性化的、针对性强的辅导,一旦孩子在学习上遇到了问题,也无法给其释疑解难;如果父母均外出打工,小孩是隔代监护的话,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因年老体弱或文化水平较低,根本无法担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如果孩子交由亲戚代为照顾的,叔叔阿姨往往不愿多加管束,管太多又怕父母回来后埋怨,还不如放任,只要不出大的乱子,他们就算完成任务,也不会在孩子的学习上多下工夫,比较缺乏责任感。因此,“留守孩子”的学习教育,一般要比正常家庭的孩子的学习教育要差一些,有的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学习困难重重。5、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得不到指点和培养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外出务工的父母使家庭经济状况相对改善,部分外出打工者急切致富的心态迅速膨胀,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是有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一部分留守孩子产生了厌学情绪,认为读书无用,自己父母也没读什么书,同样天南地北挣钱,部分学生开始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热衷于吃喝玩乐,在学习中往往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精神,得过且过,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产生了“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使孩子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6、家庭安全教育苍白无力,安全隐患大 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对于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但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的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有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在全国各地,留守儿童落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甚至被拐卖,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时有报到。三、促使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对策与思考:留守学生教育是当今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社会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的问题,由于这一群体正在加大,问题正在凸现,因此必须从法律上、制度上整体的把这些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彻底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一) 强化家庭责任:更新监护观念,提高监护水平,强化监护意识,确保家庭教育力量。家庭教育是伴随人一生的终身教育,其与生俱来的天然性、亲子沟通的情感性、潜移默化的渗透性,决定了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大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和执行力度,对侵害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的责任人,特别是应追究家长的责任,切实保护留守儿童的健康权、人身权和受教育的权利。(二)学校应特别关爱留守学生,加强调查研究,增强教育实效。1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学校每年应对留守学生进行深入调查,摸清留守学生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学生的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包括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留守原因,家长务工的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留守孩子临时监护人的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在建档过程中低一年有要向高一年级负责,小学要向初中负责,并及时补充、变更档案,以学生为中心,形成关爱网络,时刻关注留守孩子的成长。2实施关爱留守孩子责任帮扶制度和留守孩子“谈心日”制度签订承包责任书,建立教师关爱学生校务日记,让有条件的教师成为“代理家长”。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孩子,教师要与留守孩子经常交流,有条件的地方,教师可与学生同吃同住,随时掌握留守孩子的思想、生活情况;非寄宿的孩子,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孩子的情况,帮助监护人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学校定期召开留守学生会议,通过正面引导,使学生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难,教育学生认真学习,遵规守纪,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辛劳,明白父母打工挣钱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班主任、科任老师平日要多关心留守孩子的学习、身心健康,让留守孩子深切感受班主任、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增强师生间的亲切感和信任感,进而成为可信赖的朋友。可采取多种形式面对现家大家谈。 (1)说打工的经历。让留守学生分别说说在求知、打工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以及家庭当家时的各种滋味。 (2)讲过去的故事。讲述父母打工过程中遇到的苦难以及心理感受。(3)谈今后的打算。面对惦念自己的父母、关爱自己的长辈,大家表一表决心,谈自己今后该怎样做父母才放心。 3、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一些留守学生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学校要开设心理教育课,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学校要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倾诉信箱”,让学生的各种烦恼有地方倾诉,为学生打开“心结”。加强磨励教育,培养留守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是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孩子在欢乐、和睦、关爱、幸福、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三)社会应该热心关注留守学生1、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教育保护合力。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保护是社会各界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乡、村、社区基层组织应帮助减轻留守学生生产劳动,并对他们的安全提供保障措施。对外出家长长期不回的贫困留守学生要提供经济补助。各级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应在留守学生教育中发挥优势和作用。社区应建立家教咨询站,家教服务部。社会各界应组织志愿者服务活动结对帮助留守儿童。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创办农村儿童活动中心,开展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活动,发挥对农村儿童的教育引导功能。2、创新管理模式,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根据留守学生缺乏监护的现状,建议对双亲外出留守学生实行寄宿制管理。一种是以学校为单位实行寄宿制,这种模式的管理办法已经有成熟的经验。二种是以村或社区为单位,创办托管中心,配备专门人员,负责管理孩子校外的学习、生活、教育、安全等。三种是以有能力管理辅导的家庭式的寄宿制,如“代理妈妈”。这样既可以辅导孩子学习,也可以培养孩子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解决留守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许多问题,让外出的家长放心。后两种管理模式需要不断探索总结,使之不断完善。(四)党政应该高度重视,切实解决留守学生教育问题 留守学生也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是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各级党政应从实现“中国梦”的高度,充分认识这个问题的战略意义,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1、加快发展地方经济,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学生”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学生”的问题,还必须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加快本地的二、三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大力招商引资,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农民工本地就业机会,让农村群众就近务工,从而减少留守孩子,创造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最终解决问题的标本兼治的根本措施。2、切实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学问题。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加大投入,切实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就学问题。农民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