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语文课标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歌鉴赏第1讲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考题展示1(2012课标全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思远人 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2(2011课标全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3(2012湖北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2012江西高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江城子 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注: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便做:纵使。(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考向分析2011年从情景关系和思想感情角度命题。2012年从写景句作用、思想感情和意象关系角度命题。从命题的发展趋势看,试题具有编制灵活、角度多样的特点,但“变化”中有“稳定”,对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诗歌感情的评价是“变中的不变”。这也是2013年备考复习的主要方向。鉴赏古代诗歌,可以从三个方面把握:感受诗歌的形象,品味诗歌的语言,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在备考中,要多多积累各种类型各种风格的诗歌,培养语感,树立题型意识,系统梳理诗歌考查角度,强化规范作答意识。热点题型一 形象分析题所谓“诗歌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人物形象。指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和诗人“我”的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要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来表现主观感情,这些加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就是景物形象。它是含有“意”的形象,也叫“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几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合起来构成一个统一的画面,也就是“意境”。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高考中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我们必须准确地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深刻地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例题1】 (人物形象):(2012浙江台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小园 黎简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注:寒花:菊花。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思路分析:此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由诗中“幽竹”“寒花”(菊花),联想竹、菊的形象特征孤傲美丽;由诗中“新月似新霜”,体味新月、新霜的象征意蕴高雅圣洁。结合后两联诗句具体分析幽竹亭亭静立,秋菊凌霜傲放,如霜新月辉映,最后总结人物品行。参考答案: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贞美的象征;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白璧无瑕的象征。幽竹亭亭静立,秋菊凌霜傲放,如霜新月辉映,烘托出一个品行高洁、胸怀澄明、具有高风亮节的诗人形象。【例题2】 (景物形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西楼 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思路分析:此题考查分析“景物形象”。从两个角度设问:写什么和怎样写。分析时,一方面要结合诗句展示景物特征,如“海浪如云”“数声雷”“千山急雨”等;另一方面要把握写景角度,如调动不同感觉(“如云”“看”属于视觉角度,“数声雷”属于听觉角度)、动静结合、修辞手法的运用等。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的壮美景象。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例题3】(事物形象):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注:商风:秋风。怆悢(ling):悲伤。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思路分析:此题考查分析“事物形象”。要结合诗句,联系诗歌主旨与情感作答,通过凤凰朝饮清泉、日栖山冈、鸣声彻天、眼望八荒的形象,结合秋风摧残、回翔无时、恨处非位的描写,可知这一形象的特点: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参考答案: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技法解密 1.明确分析的对象是人物形象还是自然物象。2看清题干要求,是结合全诗还是结合某几句诗分析,诗句解说要具体;或不必分析(如例题3)。3概括形象特征,结合全诗主旨,写出其中所蕴涵的思想情感、品格志向等。热点题型二 字句分析题“字”的分析指的是“炼字”,“句”的分析则包括意境解说、手法探究和情感表达等多种考查角度。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从内容上来说,对任何一首古代诗歌的理解都包含两层意义:对词语、句子理解的表层含义和对内容情感理解体悟的深层意义。首先是表层含义的理解。古代诗歌是诗化的文言文,只有掌握一定量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具有一定的文言功底才能读懂诗的基本义,并能根据基本义理解词语在诗歌中临时具有的词义。这是前提也是基础。其次是深层意义的理解。诗歌的深层意义主要指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对诗歌深层意义的理解,可以结合作者的情况和时代背景,“知人论世”。所谓“知人”就是要掌握诗人的生平和诗歌风格,掌握了诗人的生平和诗歌风格,就可由此及彼地类推诗人的其他作品;所谓“论世”就是要了解作家的时代风貌,如果掌握了时代风貌,同时代作家所具有的共性也就把握住了。对诗歌语句理解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期不断地积累;对理解内容的表述,需要有一定的表达水平,用散文化的语言再现诗歌的内容。【例题1】(炼字):(2012山东潍坊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曾几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梦回凉冷润衣襟”中“润”字的妙用。思路分析:题干中“简析梦回凉冷润衣襟中润字的妙用”,提示要有“字不离句”的意识;题干中“一字传神”的“神”,则指明了意蕴、情感、主旨等考查角度。参考答案:“润”,浸润、滋润。骄阳似火,人们期盼着甘霖。诗人一夜梦醒,忽感霖雨已降,炎氛全消。“润”字不仅传达出那种浸透全身的生理上的舒适感、清凉感,而且传达出久旱逢甘霖后心理上的熨帖感、喜悦感。【例题2】(炼句):(2012河北衡水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注:魏绛:春秋时消除了晋国边患的大将。六郡雄:指西汉名将赵充国,陇西人,以破匈奴有功,拜将封侯。结合全诗,赏析“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这两句的妙处。思路分析:题目提示了诗歌的题材送别诗、边塞诗。诗句的“妙处”“作用”等问法一般要考虑“文道合一”,即兼顾技巧与内容两个方面;“结合全诗”要求既要注重诗意解说的具体性,也要考虑是否有结构上的作用。参考答案:(1)虚写手法,此处的景物并不在眼前,而是想象友人要去的地方。(2)上句写出雁门山地理位置之重要,它横亘在代州北面;下句既逼真地描绘出飞狐塞的险峻,又点明飞狐塞是遥接云中郡,连成一片的。(3)为结句作了铺垫。技法解密 1.回答炼字题需要兼顾的角度:字面义、语境义、技巧义(如有些字涉及的拟人修辞手法)和意境情感义。(说明:并非每一题都包含以上四点,一般用两三点即可)2回答句子分析题需要兼顾的角度:句意解说、技巧解说(有时含结构作用)、意境或情感解说。热点题型三 技巧分析题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和表达思想时所采取的技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其中抒情表现得尤其突出,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如借古讽今、用典、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古诗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用典、设问、反问等。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可以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采用夸张、对比、设问、反问等手法,可以突出诗的主旨;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可以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例题】 (2012广东深圳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城东早春 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注:诗家:诗人。上林:古代皇家园林。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思路分析:从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等角度逐句分析筛选,明确术语。从时令变迁看“反衬”,从人物态度看“对比”,从“若”字看“虚写”。参考答案:反衬。用芳春(或晚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或以“喧闹”来反衬“清景”),表达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对比(对照)。“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强烈对比(对照),突出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虚实结合(以虚写实、以虚衬实)。一、二两句是实写,描绘出美丽的初春之景;三、四两句是想象之景:春色秾艳至极;游人如云,喧嚷若市。三、四两句的虚写突显(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技法解密 答题时要针对“表达技巧”,兼顾三个问题。1是什么。指运用了什么技巧,解题时要明确表达技巧,准确运用术语。2怎么样。指表达技巧在文中是怎样运用的,要求结合具体诗句,解说技巧在诗歌中的具体体现。3为什么。指这一表达技巧在文中运用的目的,要阐释这一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以及对传达诗歌旨趣、作者情感的作用。(2012四川成都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浣溪沙 周邦彦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一番春信入东郊。闲碾凤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又移日影上花梢。注:云鸠:形容云色如黑色的鸠。江皋:江岸。凤团:一种名茶。(1)请分析本词第二句中“拖”字的妙处。(2)请找出下片中能表现词人情思的词语(至少两个),结合词句分析词人的思想情感。【学生试做】 _答案扫描(1)着一“拖”字,形象地写出了黑云过江岸的情景。(2)“闲”“静”。“闲”字写诗人悠闲饮茶的情景;“静”字写出诗人以娴静的心态观赏外物的悠然自得的心境。名师点评答案(1)能够字不离句,解说具体,但忽略了“拖”字的拟人意味,“妙处”的解说不到位。答案(2)找对了词语,用语也较顺畅,但理解不够深入全面,没有把握住“消”字后面的惘然和时光推移背后的伤感。答案修正(1)“拖”写黑云的移动。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云带雨来移过江岸的情景。墨云似乎有意拖动着春雨,很有情味。(2)“闲”“静”“又”(两个即可)。“闲”字:看似悠闲,实则是词人短梦后心有愁思难以遣除,所以借饮茶来消解梦后的惘然。“静”字:燕子筑巢的忙与人的静形成对比,暗示词人无聊的心绪。“又”字:时光流转,不知不觉间,日影又已移上花梢,暗示无事可为,每日空对春光的伤感。(答对意思即可)易错警示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常见失误类型有:(1)审题不准,题型意识不强,致使答题思路不够清晰,内容不够全面。如句子分析题,不能从内容、技巧等多个角度加以分析,顾此失彼,造成失分。(2)解说笼统,分析不够具体。从字到句,从技巧到情感,所有的分析都不应是抽象的、纯理论性的。(3)概念不清,术语运用不准。特别是分析表达技巧时,分不清什么是修辞手法,什么是表达方式,什么是表现手法,往往造成术语缺失或张冠李戴,致使表述混乱,失分严重。1(2012山东济宁育才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溪桥晚兴 郑协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注:郑协:南宋末遗民。芊芊:草木茂盛。(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写景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2(2012陕西西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第(1)(2)题。螺川早发 王猷定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长江流远梦,短棹拨残星。露湿鸥衣白,天光雁字青。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注:螺川:即螺山,形状似螺,在江西吉安县北十里,南临赣江。(1)这是一首写离别之情的诗歌,最后一句诗人不写自己孤单,不写孤舟,而说螺山似孤亭,请你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这首诗歌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你选择其中一种,结合诗歌内容加以说明。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野水孤舟 梁栋前村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都间断。孤洲尽日少人来,小舟系在垂杨岸。主人空有济川心,坐见门前水日深。袖手归来茅屋下,任他鸥鸟自浮沉。注:梁栋:南宋诗人。此诗大约作于南宋灭亡之前。(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2)诗的颈联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2012广东湛江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卖花声题岳阳楼 张舜民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注:此词作于元丰六年(1083)作者被贬往郴州,途经岳阳楼时。(1)“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2)简析这首词中词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命题调研明晰考向考题展示1(1)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解析:第一问,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中的一系列意象来理解。该诗意象鲜明,不难理解。第二问,要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来理解。该句属于以景起兴、借景抒情。(2)参考答案:关系:“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原因: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解析:本题考查对三个动作意象的理解,掌握常见意象的基本意义是解答该题的关键。2(1)参考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解析:由标题可知是“怀古之作”,而“怀古”大多是为了表达对“今事”的感慨、看法等。由“荒郊一望欲消魂”可见诗人的“伤感”,因此,总体感情应是“怀古伤今”。从作者所写“古碑”“积雪”“残阳”景象,可见秦地当今的荒凉破旧,想见当年秦国的强大,今日唐帝国的衰落,真是不堪回首。解题要注意,有观点,还要有分析。(2)参考答案: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解析:“情”与“景”的关系,从诗歌的首句“一望欲消魂”可知是“触情生情”,看到满眼荒芜,触景伤情。从“古碑”“残阳”“积雪”等传统意象看,是融情于景。从“古碑”“残阳”“积雪”的冷色调与诗人“消魂”的情感来看,是以“哀景”写“哀情”。3参考答案:(1)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2)“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解析:(1)先找出关键词句,再作分析。“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载书归”“林风透卧衣”说明邹明府担任县令三年,为官清廉,保持着自己的高洁品行。(2)本题是炼字试题,对词语的赏析要放在诗句中乃至全诗中进行。第三联描写了途中所见的景象,意思是路上的大雪掩盖了人的踪迹,树林里的寒风穿透了人的衣衫。“藏”的主语是雪,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透”的主语是风,赏析时重点放在如何体现周围环境的特点上。4参考答案:意象的内涵: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寓男女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寓青春流逝。表达的情感:伤春伤别之愁,久别怀人之情。解析:首句“西城杨柳弄春柔”貌似纯写景,实则有深意。一个“柔”字,赋予无情景物以有情,寓拟人之法于无意中。“杨柳弄春柔”的结果,便是“动离忧,泪难收”。这杨柳不是别的地方的杨柳,而是靠近水驿的长亭之柳;这柳色,能使人联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能使人感春伤别。“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可见不常登楼,而不登则已,“一登”就在这杨花似雪的暮春时候,言尽而情不尽。(2)参考答案:同:写出了愁之深广绵长。比喻手法及艺术效果:以水喻愁,比喻生动形象。异:愁情及其程度:李词表现的是家国之愁,秦词表达的是儿女之情,且秦词愁情的程度比李词有所加强。表现手法:秦词是对李词的翻新,不是直接以水喻愁,而是以春水比拟泪水,再以泪写愁,写法曲折。解析:李煜虞美人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秦观此词显然受其影响,但又有所翻新。李煜之词为问答语,感情是哀痛而澎湃汹涌的;秦观之句改作假设语,语气就委婉得多,表达的感情则较缠绵伤感。两者因表达的情感内容不同而有此区别。比较时,要从思想内容、表现手法和艺术效果等方面入手。创新模拟预测演练1参考答案:(1)亭基、渡口、春草、晚照、杨花、杜鹃啼血;动静结合(反衬、以动衬静)。寂静的渡口,杜鹃啼鸣;春草茂盛,杨花飘落,充满生机,动静结合。(2)不同意。本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实诗人内心却是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惆怅。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再加上诗人的特殊身份南宋遗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解析: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和炼字。通过野渡“听杜鹃”可联想到动静结合,而“闲”字的理解要结合诗人的身份“南宋末遗民”(注释)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预测题及答题技巧
- 2025年中央空调系统中级操作员考试模拟试题大全
- 抢救车核对课件
- 抢救药物速记讲解课件
- 2025年城市管道天然气项目建议书
- 抗震安全培训通知课件
- 2025年检重秤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坦克玻璃系列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抗重症肌无力药项目建议书
- 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
- 消防设施维护培训课件
- 肾内科护理病历
- 谵妄的观察及护理
- 旅游业应急事故处理及游客服务手册
- Unit 1 Teenage Life Reading and Thinking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食品安全管理台账制度
- 四川省住宅设计标准
-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 【正版授权】 IEC 60512-26-100:2008/AMD1:2011 EN-FR Amendment 1 - Connectors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26-100: Measurement setup,test and reference arrangements and
- 机器学习辅助线段相交判定
- DL-T692-2018电力行业紧急救护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