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科学期末总复习_第1页
初一科学期末总复习_第2页
初一科学期末总复习_第3页
初一科学期末总复习_第4页
初一科学期末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的答案。本册教材研究的自然现象大致分为物理、化学、生物与地理四部分。 物理部分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科学探究是完成实验,寻找科学道理与规律的具体过程,观察与测量是进行实验最基础的步骤。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先要规定长度的标准,也就是长度的单位,然后选用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在选择工具时一定要注意工具的测量范围与分度值。在本册教材中谈到的测量有: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时间的测量、质量的测量、温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最初长度的标准单位是以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全长的四千万分之一为长度的单位米。“米”的最新定义是“米是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光在真空中行程的长度”。测量长度的过程就是将待测长度与这一标准量比较的过程。测量长度的主要工具是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长度的单位是“米”,用“m”表示,还有一些其它的单位:km、dm、cm、mm、nm、光年等。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nm10-9m1光年约为94605亿千米。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要学会四会,就是“会放、会看、会读、会记”。特别注意: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时要有数值、单位。2、体积的测量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固体的体积常用单位是立方米,即m3,液体的体积常用单位是升(L)和毫升(mL)。对形状规则的物体的体积的测量是基于长度的测量,然后算出体积。如对正方体、球体体积的测量先测出它们的边长和直径,再根据相应数学公式算计它们的体积。对形状不规则的物体,一般用间接测量的方法测出物体的体积。如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液体的体积一般用量筒或量杯等。3、温度的测量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测量温度的仪器是温度计。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一般有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体温计、家庭气温计等。此外,温度计还有固体温度计、电子温度计、辐射温度计等。温标:我国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的温度定为100。0和 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摄氏度。4、质量的测量: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用“kg”表示,此外还有吨(t)、克(g)、毫克(mg)等。单位换算关系: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国际千克原器:在米的基础上规定了质量的单位,即规定1dm3的纯水在4时的质量为1千克,并且用铂铱合金成圆柱形的标准千克原器,所有的测量质量的过程都是待测物与千克原器比较的过程。 实验室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使用时要注意天平的调平与正确使用方法。5、时间的测量时间的单位是秒,用“s”表示。规定“铯原子的某一固定振动周期为标准时间,以此标准时间的9192631770倍为1秒”。此外,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微秒(ms)等。单位换算关系:1h3600s 1min60s 1ms10-3s1s 10-6s 1ns10-9s(二)物质的特性1、物态变化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物质的三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并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物态变化是一种常见的热现象,要把六种状态变化过程及发生条件记清楚。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2、物质的构成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分子之间有空隙,组成物质的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生物部分一、生物与非生物1、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都需要营养,生物都能呼吸,生物都能生长、发育和繁殖。生物对刺激都能产生反应,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生物体都具有严整的结构,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凡是具有生物基本特征的物体都是生物,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的物体都是非生物。对常见的物体能做出判断,它是生物还是非生物。2、动物和植物:动物一般有下列特征: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能自由运动;对刺激的反应大多比较敏感,应激性较强。植物一般具有的特征是:大多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自由运动;对刺激反应不太敏感。3、学会使用放大镜,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观察应由外及内,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二、常见的动物按照动物体内是否有脊柱将动物分为两大类,体内有脊柱的一类叫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的一类叫做无脊柱动物。1、脊椎运动是动物类群中最高等的动物,按照形态特征和生理特点的不同和进化顺序又把脊椎动物分成五大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五大类脊柱动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不同,适应环境的能力也不一样,它们是按照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来排列的。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温不恒定。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中潮湿的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体温不恒定。爬行类:体表覆盖着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内受精,卵外有卵壳保护,体温不恒定,是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一类动物。鸟类:体表被覆羽毛,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哺乳类:是动物界中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动物,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哺乳。通过理解脊椎动物各类的特征,会识别一些动物分别属于哪一类,例如:鲤鱼、草鱼。海马属于鱼类;青蛙、蟾蜍、大鲵属于两栖类;鳄鱼、蛇、鱼、鳖属于爬行类;鸡、鸭、天鹅属于鸟类;兔、狗、猫、猴子属于哺乳类。2、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大约有120万种,昆虫就有100万种之多,根据各种无脊椎动物不同的形态特征将无脊椎动物分成了许多类,知道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分别属于哪一类。无脊椎动物有: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 节肢动物中昆虫的数量最多。三、常见的植物植物按照繁殖方式的不同将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又称绿色开花植物,孢子植物又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知道常见的植物分别属于哪一类。植物的进化顺序是:藻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被子植物种类多,结构完善,分布广,适应能力强,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四、细胞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生物体之所以由小长大,原因是细胞数目的增多和细胞体积的增大,细胞数目的增多靠细胞的分裂,细胞体积的增大靠细胞的生长,细胞的分化可产生各种各样的细胞,形成生物体的各种结构。五、单细胞生物(一)单细胞生物大多生活在水中,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例如:衣藻、草履虫等。(二)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在于细胞内有无成形的细胞核。细菌中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真菌、动物、植物属于真核生物。(三)植物的组织:1、组织的概念2、植物的组织分类: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和机械组织,了解几种组织在植物中的分布。(四)动物的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了解四种组织在动物体内的分布,了解四种组织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它们的主要功能。六、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七、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现存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适应的方式多种多样,保护色、拟态等。一种生物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到与它的相关的其他生物,因此,每一种生物都有存在的意义,我们应该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和各种生物。善待生物,也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地理部分 地球地图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2、地球的大小地球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长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长为6357千米相差21 千米。二、地球仪1、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将它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叫地球仪。主要作用是:可直观地表现地球面貌和地理事物的分布,能演示地球运动等自然现象。地球自转的旋转轴叫地轴。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有两个交点,叫两极。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2、经线和经度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给不同的经线标注的不同度数叫做经度。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叫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从0经线向东西各分作180,以东的 180 属于东经(E);以西的180属于西经(W)。其中东经180和西经180重合为一条经线,即180经线。习惯上以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成东西半球。3、纬线和纬度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纬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给不同的纬线标注的不同度数叫纬度。赤道是地球仪上的0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N);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S),赤道将地球平分成南、北半球。北纬、南纬各有90,北极和南极分别是90N和90S。纬度是角度。将赤道定为0,那么,赤道平面就是参照平面,如一条纬线,在其上找任何一点做它与地心的连线(半径),半径与赤道平面有一个夹角,如果是30,那么,该点所在的纬线就是30N纬线。低纬度030 中纬度3060 高纬度6090北京(39.9N 116.4E)宁波(29.8N 121.5E)杭州(30.2N 120.1E)三、地图1、地图的定义地图是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2、地图的三要素(1)比例尺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有文字式、数字式和线段式(直线式)三种大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100 000(10 万) 1厘米表示1千米以下小比例尺:小于或等于1:1000 000(100万) 1厘米表示1万米以上中比例尺,介于大小比例尺中间注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2)方向方向指示地图上的方向判断方法: 根据经纬网判断 根据指向标判断 如果都没注明,就可以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注意:看地图的时候,地图要朝向正确的方向)自然界其他定向法:根据太阳和钟表方向 根据树冠和树轮定向 根据地形和地物方向 根据北极星定向(3)图例图例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3、地图的种类政区图、旅游图、平面示意图、立体地图、三维透视图、藏宝图、互补色地图、有声电子地图、盲人地图、夜光地图等等。 太阳和月球一、太阳 1、太阳概况太阳的直径:140万千米;表面温度:6000摄氏度,中心1500万摄氏度;日地距离:1.5亿千米。 2、太阳的结构 从内到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1)太阳黑子太阳表面的黑斑点,发生在光球层。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2)耀斑和日珥耀斑太阳表面的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发生在色球层。耀斑爆发,说明太阳活动激烈,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日珥太阳表面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主要存在于日冕中,但下部常与色球相连。 (3)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黑子增多时,会导致紫外线增强或气候反常,伤害人类身体健康。 (2)耀斑增强时,可以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甚至使各类无线电通讯发生短时间的中断现象,产生磁暴现象。 (3)太阳风导致极光的产生。二、月球1、月球概况(1)月球的形状轨道半径:距地球384 400千米月球直径:3476千米;质量:7.351022千克(2)月球表面明暗状况月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是太阳照亮的明面。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高原阴暗的部分是:广阔的平原和低地(看上去像水域,又叫海和洋)环形山:大体上是陨石撞击月面和火山活动的产物2、探测月球的意义(1)夜间用来照明。(2)月相的变化很早就被用来作为计量时间的依据。(3)地球上的潮汐现象与月球有关。(4)月球上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已发现月岩中有近60种矿物,好多是地球上极稀少的。(5)月球探测还对认识地球性质、太阳系演变、开发宇宙资源有着特殊的意义。 月相、月食、日食一、星座国际上统一把全天按区域划分为88个星座。北斗七星斗柄指向:春东,夏南,秋西,冬北。二、星图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太阳、月亮都有东升西落的视运动,天空中的星星也同样具有这样的视运动,也是东升西落的。也就是说天球的视运动是自东向西的。星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东右西”。三、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1、月相变化的形成原理月球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光。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绕着地球转,由于日、地、月的相对运动而造成三者位置的变化。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被太阳光照亮的月球部分的形状也是有规律地变化的,这就是月相的变化。2、月相变化的规律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指月相从初一的新月到初七、初八的上弦月;十五、十六的满月;二十二、二十三的下弦月;再到初一的新月的变化过程。四、日食地球上某些地区有时会看到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遮掩的现象就是日食。1、日食的形成原理和日食的类型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个星球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时,月球挡住了我们观察太阳的视线,就产生了日食现象。日食必定发生在“朔日”(即农历初一)。日食的类型有三种: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2、日食的过程日食时,太阳被月球遮掩是从日轮西缘开始,东缘结束的。一次日全食的过程可以包括五个时期:初亏 、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月食月球表面、部分或全部变暗的现象叫月食。1、月食的原理和过程在农历十五、十六,月亮运行到和太阳相对的方向,这时如果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月亮就会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如果只有部分月亮进入地球的本影,就产生月偏食。月食都发生在望(满月)。月食的过程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阶段。2、月食的类型分为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化学部分一、物质的构成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2、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要熟练掌握利用上述分子的性质来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例如: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减小,湿衣服变干。分子之间的空隙的大小,分子运动的快慢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子间的空隙也越大。扩散现象说明了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3、物质三态的变化,实质是构成物质的分子间空隙大小的变化。蒸发和沸腾现象在微观本质上的区别。蒸发只是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则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二、物质的溶解性1、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溶解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