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财审计学教学大纲20160920.docx_第1页
东财审计学教学大纲20160920.docx_第2页
东财审计学教学大纲20160920.docx_第3页
东财审计学教学大纲20160920.docx_第4页
东财审计学教学大纲20160920.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本科生课程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性质必修课(或 选修课)课程名称(中文)审计学课程名称(英文)Auditing任 课 教 师 职 称 所在学院(部) 授课对象 学 时 考核方式 学 分 上课日期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填 写 说明1本科生课程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应明确规定教学进程、授课内容提要、各种教学环节与方式及实践环节的安排等。每门课程必须制定教学大纲,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等。2封面总体情况表中“课程性质”分为“必修课”、“选修课”等;3封面总体情况表中“考核方式”分为“课堂开卷”、“课堂闭卷”与“考查”等。4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一经制订,应严格执行。如确有特殊原因需要调课、停课,需提前一周向所在学院(部)提出申请。一、教学计划1. 课程简介 审计具有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现代国家审计是完善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是民主法治的产物和推进民主法治的手段,它对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经济秩序,推动反腐倡廉建设至关重要。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市场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它对于保障资本市场健康运行和保护投资者方面不可或缺。内部审计在完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审计学课程是财经院校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等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同时也是其他经管类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本课程首先介绍审计的产生背景与发展,然后讲解审计行业的职业道德和管制环境;在此基础上,阐述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基本审计方法和程序,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实务部分,则按照企业各个业务循环讲授相关的业务流程、内部控制和风险导向审计的具体运用;最后是审计意见的判断和审计报告的撰写。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较为全面的审计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严密的审计思维能力,为将来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基础。2. 先修课程会计学、经济学、管理学课程.3.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全面理解审计的基本理论和概念,财务报表审计的管制环境、质量控制和职业道德要求;掌握财务报表认定和审计具体目标;掌握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思路与方法,以及该方法在企业财务报表审计的各个业务循环中的具体运用;掌握企业各个业务循环常见的内部控制制度;最终让学生掌握较为全面的审计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审计问题的能力,以及严密的审计思维能力,为将来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基础。4.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审计产生的理论基础(受托责任),审计质量控制和职业道德要求,财务报表审计的职业责任和法律责任,管理层认定与审计目标,审计程序和审计证据,审计风险,审计重要性,风险导向审计的思想与实现,企业业务流程内部控制的概念和五要素,各业务循环的常见内部控制,以实现审计目标为导向的审计程序,审计终结阶段的复核,审计意见的判断,审计报告的出具等。教学难点:审计的本质,审计独立性的威胁识别、程度判断和防范措施,审计目标与认定,八种审计程序(方法)与具体审计目标的相互关系,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概念和模型,风险导向审计,企业各业务循环的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和改进建议,企业各业务循环的具体审计程序的运用,审计结论和审计意见的判断。4. 教学方法审计是一项理论与实务经验要求都很高的工作。因此,本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审计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同时,要能够理解和掌握具体审计方法的运用。在教学方法上,要求教师采用灵活、多样化教学方式。课前布置与即将授课章节相关的阅读材料,提出相关思考问题;课堂上逐步采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案例式教学,将单边传授转变为师生互动、交流式教学;课后布置充分的作业,加大学生训练强度。同时,应包含一些实践(实训)课程,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其分析和解决审计问题的能力。4. 课时安排以54和72学时为例,每章的参考课时如下:序 号教 学 内 容计划授课时数(共54课时)计划授课时数(共72课时)第1章审计概论24第2章审计职业规范体系56第3章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责任与法律责任23第4章财务报表的审计目标及其实现56第5章计划审计工作23第6章风险评估89第7章风险应对56第8章审计抽样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34期中测试12第9章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66第10章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45第11章存货与仓储循环审计46第12章筹资与投资业务审计23第13章货币资金审计12第14章终结审计工作13第15章审计报告34合 计54725. 成绩考评本课程的考核成绩,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一般占60,平时成绩为辅,一般占40。平时成绩的主要根据是作业、期中测试、课堂回答问题、考勤情况等。期中考试一般采用随堂考试形式,具体由任课教师根据情况自定。为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对于老师课题提出的思考问题,学生必须主动回答一次问题,并给与一定的分值。然后,对于额外的回答问题可酌情加分。项目百分比分数备注出勤5%5课堂讨论中发言5%5期中测试10%10平时作业20%20期未考试60%606. 教材、主要参考资料及实践建议(1)选用教材邓川,审计,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三版(2)主要参考资料审计,财政部注册会计师全国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编,最近年度版本。国际审计准则,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制订。独立审计准则,财政部颁发。职业道德守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订。质量控制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订。相关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网站有:中注协网站,AICPA网站杂志有: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出版的杂志中国注册会计师,英文杂志有“The CPA Journal”和“Journal of Accountancy”等。实验软件:审计之星(3)实践建议走访事务所调研,事务所审计实习,事务所合伙人到学校做专题讲座,阅读CPA行业的专门杂志,从而深入了解实务。同时,增加实训课程,利用审计教学软件增加感性认识。二、教学大纲第1章审计概论一、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理解审计产生的原因和审计三方关系人;领会审计的概念;了解审计业务的分类;理解注册会计师职业和业务范围。二、基本内容1.1审计产生的原因委托人与受托责任人(代理人)之间产生的受托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的根本原因。信息的间接性、信息提供者的偏向和动机、过量信息和复杂的交易业务是常见诱因。1.2审计的定义审计是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财务报表鉴证和经济活动评价活动。政府审计机关、注册会计师审计组织和内部审计组织对审计所下的定义是不完全相同的,它们各有侧重点。政府审计机关把审计看成是经济监督活动,注册会计师审计组织把审计看成是对财务报表的鉴证活动,而内部审计组织则把审计看成是一种对经济活动的鉴证和咨询活动。1.3审计的分类审计按其执行主体不同可分为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政府审计按其内容和目的不同可分为财政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按内容和目的不同可分为财务报表审计、经营审计和合规性审计。审计按审计方法可分为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1.4审计职业组织国内审计职业组织有: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CICPA),审计署和地方审计机关,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等。国外和国际上有: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等。1.5注册会计师职业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独资( Proprietorship )、普通合伙制( General Partnership )、有限公司制(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有限责任合伙制( LLP,我国称为特殊普通合伙)。典型会计师事务所的职员级别包括合伙人(Partner)或股东、高级经理(Manager)、督导人员(Supervisor)、项目经理(Senior)或主管审计师(In-charge Auditor)、助理人员(Staff Assistant)等。1.6审计职业的业务范围我国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包括:审计业务,审阅业务,其他鉴证业务,相关服务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委托代理理论和受托责任理论下审计产生的原因;审计的概念;审计的分类;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审计职业的业务范围。教学难点:委托代理理论和受托责任理论下审计产生的原因;审计的概念;会计师事务所各种组织形式的特点四、课前建议阅读材料浏览中国审计署(),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等网站。选择浏览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news.html),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Pages/IIAHome.aspx)等网站。对审计工作有个初步的了解。五、课后复习思考题1.试解释审计产生的原因。2.如何理解审计的含义?3.审计业务有哪些分类?4.审计与会计有何区别和联系?5.注册会计师的业务有哪些?6.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有哪些?每种组织形式各有哪些利弊?六、课后作业1、教材复习思考题(选择部分题目)2、配套习题集(选择部分题目)七、参考文献与推荐阅读1.陈颖:美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载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10)。2.葛笑天:政府职能转变中的政府审计变革初探,载审计研究,2005(1)。3. 黄洁莉:英、美、中三国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演变研究,载会计研究,2010(7)。4.雷达:新公共管理对绩效审计的影响及对我国绩效审计发展的启示,载审计研究,2004(2)。5.刘燕:合伙与公司间踯躅前行美国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的演变与企业组织法律制度的创新,/ziliao/article-140109.html。6.宋常、吴少华:我国绩效审计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载审计研究,2004(2)。7.吴联生:政府审计机构隶属关系评价模型兼论我国政府审计机构隶属关系的改革,载审计研究,2002(5)。8.张红英: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特点及其优化,载审计理论与实践,2002(5)。9.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四个阶段行业发展研究资料(No.2008-8), /Column/Research_data/200810/t20081020_14431.htm。10.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规模和结构情况:/news/201603/t20160311_48325.html1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带来国家审计 机关管理体制的重要变更,/n9/n961/n962/c78797/content.html,2015-12-08第2章审计职业规范体系一、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了解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基本框架;掌握鉴证业务的含义和要素;理解并掌握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的框架与内容;理解并掌握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对独立性的威胁的识别和防范。二、基本内容2.1执业准则执业准则的含义和作用,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鉴证业务的含义和要素,不同鉴证业务的分类,鉴证业务的固有局限性。2.2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质量控制的含义,中国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规定的质量控制体系的7个要素。2.3职业道德规范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可能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包括自身利益、自我评价、过度推介、密切关系和外在压力;审计业务对独立性的要求;客户变更委托、利益冲突等情况下的职业道德要求。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鉴证业务的含义和要素,鉴证业务的固有局限性;质量控制体系的7个要素;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自身利益、自我评价、过度推介、密切关系和外在压力等五方面威胁的识别、程度判断和防范措施;当客户变更委托、竞争性客户之间的利益冲突等情况下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学难点:鉴证业务的含义和要素,鉴证业务的固有局限性;自身利益、自我评价、过度推介、密切关系和外在压力等五方面威胁的识别、程度判断和防范措施。四、课前建议阅读材料1. 上中注协网站,了解中注协当年发布的年报审计情况快报,从中了解当年事务所变更的情况。2. 根据财政部 证监会公告2016年第32号,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被暂停承接新的证券业务并责令限期整改(/roll/2016-03-18/doc-ifxqnnkr9475461.shtml)。预习要求:通过网上搜索相关资料和其他评论,了解该案的相关背景,以往被证监会的三次行政处罚公告,初步了解审计人员的执业规则和内部质量控制要求。(或其他更新更合适的案例)五、课后复习思考题1.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基本框架是什么?2.鉴证业务的定义、要素和目标是什么?3.鉴证结论的表述形式与提出方式有哪几种?4.请分析鉴证业务的固有局限性。5.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有哪几个要素?6.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原则有哪些?7.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的含义,主要有哪些内容?8.注册会计师对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有哪些要求?9.什么是或有收费?10.针对独立性的威胁,会计师事务所可以采取哪些防范措施?11.在客户变更委托时,接任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业务时后任要采取哪些措施?六、课后作业1、复习思考题(选择部分题目)2、配套习题集(选择部分题目)七、参考文献与推荐阅读1.李晓慧: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关注”,载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3)。2.漆江娜:非审计服务与审计质量,载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6)。3.林启云:审计与非审计服务: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载中国注册会计师,2002(2)。4.曹伟、桂友泉:上市公司审计轮换制研究,载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7)。5.王军:牢记社会责任 推动国际趋同 加快完善审计准则体系,载中国注册会计师,2005(10)。6.李爽、吴溪:内部控制鉴证服务的若干争议与探讨,载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5)。7.中注协书面约谈事务所 提示变更审计机构且降低审计费用的上市公司年报审计风险,/news/201603/t20160324_48431.html,2016-03-248.平煤股份(601666)新旧会计准则合并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的审阅报告,见平煤股份2006年年报第55页,/sseportal/cs/zhs/scfw/gg/ssgs/2007-04-10/601666_2006_n.pdf。9.保利地产(600048)2008年度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直接报告业务),保利地产2008年年报第133134页,/sseportal/cs/zhs/scfw/gg/ssgs/2009-02-18/600048_2008_n.pdf。10.全聚德2007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于认定的业务),/m/finalpage/2008-04-01/38434647.PDF。11.全聚德2008年度盈利预测审核报告,/m/finalpage/2008-04-01/38434646.PDF。第3章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责任与法律责任一、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理解并掌握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注册会计师对错误和舞弊的责任,注册会计师对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责任;理解经营失败、审计失败和审计风险的区别;了解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的成因,了解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的种类,掌握审计职业界和注册会计师避免法律责任的对策。二、基本内容3.1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责任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注册会计师对错误和舞弊的责任,注册会计师对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责任;经营失败、审计失败和审计风险的区别。3.2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成因成因有三个方面:(1)法律环境的变化;(2)被审计单位的原因,包括: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出现错误、舞弊和违反法律、法规行为,被审计单位出现经营失败;(3)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出现违约、过失和欺诈。3.3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种类相关法律(含司法解释)中对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3.4避免法律责任的对策审计职业界和注册会计师避免法律责任的对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整体的责任,对财务报表中的错误和舞弊的责任,对被审计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责任;经营失败、审计失败和审计风险的区别;注册会计师违约、过失和欺诈的判断;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规定;审计职业界和注册会计师避免法律责任的对策。教学难点: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整体的责任,对财务报表中的错误和舞弊的责任,对被审计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责任;经营失败、审计失败和审计风险的区别;注册会计师违约、过失和欺诈的判断。四、课前建议阅读材料1. 通过巨潮资讯网(/cninfo-new/index)等网站的“信息披露”栏目,查阅最近年度上市公司年报中的审计报告,从中了解审计责任与管理层对财务报告的责任(会计责任),以及审计意见。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业务活动中民事侵权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2007年2. 根据财政部 证监会公告2016年第32号,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被暂停承接新的证券业务并责令限期整改。预习要求:通过网上搜索相关资料和其他评论,了解该案的相关背景,以往被证监会的三次行政处罚公告,了解审计师的职业责任和法律责任。五、课后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责任?2.什么是审计失败?审计失败与经营失败、审计风险有何关联?3.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成因中属于被审计单位的原因以及注册会计师的原因各有哪些?4.如何理解和区别普通过失和重大过失?5.美国注册会计师对第三方的法律责任在成文法和习惯法下有何区别?6.注册会计师如何避免法律诉讼?7.关注利安达事件的后续影响(对事务所自身、所审计的其他公司、证券市场?六、课后作业1、复习思考题(选择部分题目)2、配套习题集(选择部分题目)七、参考文献与推荐阅读1.刘燕: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研究:回顾与展望,载会计研究,2003(11)。2.贾纬:证券市场侵权民事责任之发轫解析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例的若干规定,载法律适用,2003(3)。3.邓川:中美注册会计师对证券投资者的民事责任制度比较,载审计研究,2002(4)。4.卢相君:证券市场独立审计期望差研究,载当代经济研究,2003(1)。5.高峰:谈谈独立审计准则的法律地位,载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3)。6.CCTV经济半小时:“红光案”:今日和解,新浪网财经纵横,/jjbxs/news/315.shtml。7.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红光案“诉讼和解”对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影响,行业法制动态2003年第3期,中注协网站,. cn/hyfzdt/200806/t20080616_13271.htm。8.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业务活动中民事侵权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2007。9.中注协约谈事务所 提示已经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年报审计风险,/news/201603/t20160329_48453.html,2016-03-2910.中注协书面约谈事务所 提示涉足互联网金融的上市公司年报审计风险,/news/201603/t20160324_48432.html,2016-03-2411.中注协书面约谈事务所 提示上市商业银行年报审计风险,/news/201603/t20160317_48366.html,2016-03-17第4章财务报表的审计目标及其实现一、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理解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掌握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相关的三大类审计目标;了解审计业务的实施过程;理解并掌握审计证据的含义、种类和特点(充分性和适当性);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类型、编制、复核及保管要求。二、基本内容4.1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财务报表审计总体目标的演变;我国注册会计师从事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4.2与各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相关的审计目标循环法审计;管理层认定;与各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相关的三大类审计目标。 4.3审计过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的审计过程。4.4审计证据审计证据的概念;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相关和可靠)的特性要求;获取审计证据的八种审计程序。4.5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和目的;审计工作底稿的形成与复核;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要求。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我国注册会计师从事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与各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相关的三大类审计目标;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的审计过程;获取审计证据的八种审计程序;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的特性要求;审计工作底稿的形成和复核要求。教学难点:与各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相关的三大类审计目标;获取审计证据的八种审计程序;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的特性要求。四、课前建议阅读材料1. 阅读最近年度上市公司的审计报告,从中了解注册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的审计目标。2. 浏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出版的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南(上、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版)电子版,对审计工作底稿有一个感性认识。五、课后复习思考题1.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是什么?2.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相关的审计目标有哪些?3.财务报表审计的过程一般包括哪几个阶段?各阶段又包含哪些内容?4.注册会计师判断审计证据是否充分,主要应当考虑哪些因素?5.注册会计师用以判断审计证据的可靠程度的标准有哪些?6.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有哪些?7.注册会计师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求有哪些?8.审计工作底稿复核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六、课后作业1. 复习思考题(选择部分题目)2. 配套习题集(选择部分题目)3. 可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出版的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南(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版)中找一个资产账户的实质性测试工作底稿,根据“可供选择的审计程序”中提供的审计程序,了解该程序实现的具体审计目标(认定),并判断该程序属于八种获取审计证据方法中的哪一种或哪几种?七、参考文献与推荐阅读1.黄京箐:独立审计目标及其实现机制研究,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2.刘汝焯、徐薇、黄昌胤:计算机审计中关于电子证据的几个法律问题,载审计研究,2004(3)。3. 罗杰、张桃梅:网络审计证据基本问题研究,载财会通讯,2013(07)。 4.赵起高、林文雪:六种实用审计证据的取得和运用,载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11)。5. 刘克文:浅谈注册会计师延伸审计证据,载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08)。6.周芳:函证在舞弊审计中的应用,载财务与会计,2012(2)。 7.陈晓刚:新审计准则下函证的相关思考,载财务与会计,2012(1)。 8.马妍:存货监盘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载财务与会计,2015(22)。 9.陈少勇:注册会计师监盘的难点与对策,载中国注册会计师,2010(6)。 10.刘志耕、陆健:存货监盘应注意的问题 ,载财务与会计,2011(3)。 11.刘蓉、陈福玲:巧用分析程序提高识别重大错报风险的有效性以“万福生科”案为例 ,载会计之友,2015(1)。 12.刘颖斐、吴姝敏:分析程序的重要性及其应用研究,载财会通讯,2014(21)。 13.刘慧芬:审计分析程序风险识别信号研究基于锦洲港造假案例的分析 ,载财会通讯,2011(28)。 14.邓川:公司财务信息舞弊的分析程序研究:战略视角、量化模型和认知心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15.孙文刚、钟凯:审计询问程序的应用技巧,载中国审计,2010(8)。 16.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南(上、下),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第5章计划审计工作一、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了解初步业务活动的内容;理解审计计划的基本内容和编制要求;理解并掌握重要性的概念,掌握报表层次重要性的评估方法;理解审计风险的含义;理解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的关系;理解并掌握错报影响的评价。 二、基本内容5.1初步业务活动承接和保留客户,对目标客户的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评价注册会计师自身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商定审计业务条款,避免双方对审计业务的理解产生分歧。5.2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含义与作用;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具体内容。5.3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总体审计策略中审计范围、时间和方向的确定;制订具体审计计划时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确定思路;审计计划的沟通。5.4重要性重要性的概念;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反向关系;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的确定;事实错报、判断错报、推断错报等三种类型的错报,运用重要性去评价错报的影响,从性质方面考虑评价错报,沟通和更正错报。5.5审计风险审计风险的含义;重大错报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的含义;审计风险模型,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的反向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承接和保留客户的评价决策;总体审计策略中审计范围、时间和方向的确定;重要性的含义,尤其是面向财务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财务报表整体和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的确定,从重要性定量和性质两方面去评价错报的影响;审计风险的含义和审计风险模型。教学难点:重要性的含义,尤其是面向财务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财务报表整体和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的确定,从重要性定量和性质两方面去评价错报的影响;审计风险的含义和审计风险模型。四、课前建议阅读材料浏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出版的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南(上)(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版)电子版,初步了解其中的“初步业务活动工作底稿”“总体审计策略工作底稿”的相关内容。五、课后复习思考题1.为了制订审计计划,注册会计师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哪些情况?2.审计计划通常包括哪些内容?3.审计重要性水平一般分为哪两个层次?如何确定?4.什么是审计重要性水平?它与审计风险的关系如何?5.注册会计师在终结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审计时,应如何汇总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时如何处理?6.如何理解审计风险?它包含哪些组成要素?这些组成要素之间是什么关系?六、课后作业1. 教材复习思考题(选择部分题目)2. 配套习题集(选择部分题目)七、参考文献与推荐阅读1.段兴民、张连起、陈晓明:审计重要性,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2.潘博:审计重要性实际应用的若干策略研究,载审计研究,1999(2)。3.胡春元:风险基础审计,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4.刘力云:审计风险与控制,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9。16.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指南(上、下),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第6章风险评估一、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掌握风险评估的程序,掌握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六方面内容;了解内部控制的含义,掌握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内容;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二、基本内容6.1风险评估程序风险评估程序的含义;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风险评估程序包括: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分析程序,观察,检查。6.2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注册会计师应当从六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1)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3)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4)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5)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6)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6.3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的含义;内部控制的人工和自动化成分;内部控制的局限性;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系统与沟通、对控制的监督等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含义和内容。6.4评估重大错报的风险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程序;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内部控制对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风险评估程序的含义和四类程序;从六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内部控制的含义与局限性,内部控制的人工和自动化成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系统与沟通、对控制的监督等内部控制五要素;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程序,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与识别,特别风险。教学难点:从六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内部控制的局限性,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系统与沟通、对控制的监督等内部控制五要素;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含特别风险)。四、课前建议阅读材料银广厦、绿大地、新大地、万福生科、欣泰电气等若干典型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以往CPA考试中的风险识别与评估的综合题目。五、课后复习思考题1.简述风险评估的总体要求及风险评估程序。2.简述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内容。3.简述内部控制的含义和要素以及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的内容。4.如何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5.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的种类有哪些?六、课后作业1. 教材复习思考题(选择部分题目)2. 配套习题集(选择部分题目)七、参考文献与推荐阅读1.陈毓圭: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由来及其发展的认识,载会计研究,2004(2)。2.张龙平、李长爱、邓福贤:国际审计风险准则的最新发展及其启示,载会计研究,2004(12)。3.张龙平、朱锦余:关于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评价的理论思考,载审计研究,2002(2)。4.朱荣恩、贺欣:内部控制框架的新发展企业风险管理框架,载审计研究,2004(6)。5.程新生: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互动关系研究,载会计研究,2004(4)。6.杨有红、胡燕:试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对接,载会计研究,2004(10)。7.美国COSO:企业风险管理应用技术,张宜霞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8. 新大地涉嫌造假上市 创业板首例, /articles/2012-06-28/663437.html。9.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10.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2010。11.银监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2007。12.证监会: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2003。13.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2001。14.证监会:上市公司治理准则,2002。第7章风险应对一、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掌握针对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了解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掌握控制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二、基本内容7.1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增强审计程序不可预见性的方法。7.2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含义,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7.3控制测试控制测试的含义,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与确定控制是否得到执行之间的差异,执行控制测试的条件,控制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7.4实质性程序实质性测试的含义,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的差异,实质性分析程序的适用条件,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含义;控制测试的含义,控制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实质性测试的含义,实质性分析程序的适用条件,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教学难点: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差异;控制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四、课前建议阅读材料1.陈毓圭: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由来及其发展的认识,载会计研究,2004(2)。2.张龙平、李长爱、邓福贤:国际审计风险准则的最新发展及其启示,载会计研究,2004(12)。3. 预习教材。五、课后复习思考题1.针对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有哪些?2.简述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3.简述控制测试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的含义和要求。4.简述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的含义和要求。六、课后作业1、教材复习思考题(选择部分题目)2、配套习题集(选择部分题目)七、参考文献与推荐阅读1.陈毓圭: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由来及其发展的认识,载会计研究,2004(2)。2.张龙平、李长爱、邓福贤:国际审计风险准则的最新发展及其启示,载会计研究,2004(12)。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指南2006,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第8章审计抽样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一、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理解审计测试中确定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领会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的概念及其控制,掌握审计抽样中的样本设计和抽样规模的确定方法,理解并掌握抽样技术在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中的运用。二、基本内容8.1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选取全部项目、选取特定项目和审计抽样三种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后两种方法的差异。8.2审计抽样概述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的概念及其控制;信赖不足与信赖过度风险,误拒风险与误受风险;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的特征;样本规模的确定方法;抽取个体的随机数表选样、系统选样、随意选样等方法;评价样本结果。8.3抽样技术在控制测试中的运用固定样本量抽样和停走抽样在控制测试中的运用。8.4抽样技术在实质性程序中的运用均值估计抽样、差额估计抽样和比率估计抽样等传统变量抽样方法在实质性程序中的运用;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法(PPS抽样)的概念和基本思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的概念及其控制;信赖不足与信赖过度风险,误拒风险与误受风险;样本规模的确定方法,抽取个体的随机数表选样、系统选样、随意选样等方法;固定样本量抽样和停走抽样在控制测试中的运用;均值估计抽样、差额估计抽样和比率估计抽样等传统变量抽样方法在实质性程序中的运用。教学难点: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的概念及其控制;信赖不足与信赖过度风险,误拒风险与误受风险;固定样本量抽样和停走抽样在控制测试中的运用;均值估计抽样、差额估计抽样和比率估计抽样等传统变量抽样方法在实质性程序中的运用。四、课前建议阅读材料1. 韩晓梅:审计抽样指南解析,载中国注册会计师,2007(2)。2. 预习教材。五、课后复习思考题1.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是如何影响审计工作的?2.审计抽样方法适用于哪些审计程序?不适用于哪些审计程序?3.如何将审计抽样与专业判断很好地结合起来?4.如何理解可信赖程度与抽样风险?二者的关系如何?5.讨论随机选样、系统选样、随意选样的优缺点及各自的适用范围。6.讨论抽样技术在控制测试中的运用程序。7.讨论抽样技术在细节测试中的运用程序。六、课后作业1、教材复习思考题(选择部分题目)2、配套习题集(选择部分题目)七、参考文献与推荐阅读1.韩晓梅:审计抽样指南解析,载中国注册会计师,2007(2)。2.裘宗舜、吴清华:审计抽样技术之创新货币单位抽样,载审计研究,2003(2)。3.栾志玉:审计统计抽样的重要技术方法货币单位抽样法,载统计与决策,2004(5)。4.陆迎霞:审计中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的比较,载生产力研究,2008(21)。第9章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一、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理解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业务流程,掌握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及其控制测试;掌握销售与收款交易(含主营业务收入)的实质性测试原理和程序,掌握本循环的实质性分析程序;掌握应收账款的细节测试原理和方法,尤其是应收账款的函证。二、基本内容9.1销售与收款循环的特性销售与收款循环涉及的资产负债表项目和利润表项目,业务流程,主要凭证和记录。9.2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及控制测试销售业务的常见内部控制程序,包括:职责分离、授权、凭证和记录控制、定期对账、内部核查,销售业务的相关控制测试程序;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9.3销售交易的实质性测试根据交易业务的具体认定或目标,对销售交易实质性测试的具体分析;主营业务收入审计不同销售模式下的特殊要求。9.4实质性分析程序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常见实质性分析程序,包括纵向分析、结构百分比分析和比率分析等方法。9.5账户余额的细节测试根据余额的具体认定或目标,对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应交税费等余额进行实质性测试,尤其是应收账款函证的相关要求。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销售与收款循环涉及的报表项目、主要凭证和记录;销售与收款循环常见的内部控制程序和相关控制测试程序;销售交易的实质性测试,主营业务收入审计不同销售模式下的特殊要求,常见的实质性分析程序;应收账款余额的实质性测试,尤其是应收账款函证的相关要求。教学难点: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销售交易的实质性测试,主营业务收入审计不同销售模式下的特殊要求,常见的实质性分析程序;应收账款余额的实质性测试,尤其是应收账款函证的相关要求。四、课前建议阅读材料1. 银广厦、锦洲港、绿大地、新大地、万福生科、欣泰电气等若干典型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涉及销售业务的部分。2. 收入会计准则,尤其是特殊销售行为的收入确认要求。3. 预习教材。五、课后复习思考题1.销售及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有哪些?2.如何对销售及收款内部控制进行控制测试?3.销售业务不真实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应如何进行审计?4.审计销售业务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有何不同?5.如何审查销售业务的截止?6.应收账款积极式函证与消极式函证的对象有何区别?7.如果被函证方始终不回函,注册会计师应如何处理?六、课后作业1、教材复习思考题(选择部分题目)2、配套习题集(选择部分题目)七、参考文献与推荐阅读1. 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 号销售业务,2010。2. 陈晓刚:新审计准则下函证的相关思考,载财务与会计,2012(1)。 3. 高山:关联方交易审计策略,载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7)。4. 黄世忠:收入操纵的九大陷阱及其防范对策(上),载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1)。5. 黄世忠:收入操纵的九大陷阱及其防范对策(下),载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3)。6. 黄世忠:收入操纵的九大陷阱及其防范对策(中),载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2)。7. 刘慧芬:审计分析程序风险识别信号研究基于锦洲港造假案例的分析 ,载财会通讯,2011(28)。 8. 刘蓉、陈福玲:巧用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