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走下神坛的神女——论唐代人神恋爱诗歌的嬗变.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走下神坛的神女——论唐代人神恋爱诗歌的嬗变.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走下神坛的神女——论唐代人神恋爱诗歌的嬗变.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走下神坛的神女——论唐代人神恋爱诗歌的嬗变.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走下神坛的神女——论唐代人神恋爱诗歌的嬗变.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在我国文学史上 以人神恋爱为主题的文学创作源远流长 自屈 原笔下的山鬼 到 汉皋解佩 刘阮天台 等等 宋玉的 高唐赋 神女赋 更是其发展中的里程碑 创造了 巫山神女 的艺术形象 给予了这一主题新的生命和意义 而巫山神女的形象随着时代的发 展 含义不断发生着变化 并在唐代达到了全盛 在唐代诗人笔下 神女 的精神已经与原初作品偏离 而被赋予浓郁的唐代社会信息 成为一个意蕴悠长 隽永深邃的诗歌主题 神女的形象和事迹被广泛 运用在唐代不同阶段 不同风格的诗人作品中 表现出相异的特点 至赵宋以降 人神恋情被广 泛应用于词曲创作中 尤其对称为艳科的 词影响很大 并由于唐诗 宋词的推广 人神恋爱主题主题渐渐进入 其他的文学形式 深深影响了后世小说 戏剧等的发展 本文从考察 神女 这个艺术形象在深远的历史文化渊源中的 原型意义入手 首先理清白汉代以降至六朝诗歌中的人神恋爱主题诗 歌脉络 并在总结 分析唐代不同阶段 各种类型人神恋爱诗歌的基 础上 对李白 李贺 李商隐笔下的这类诗歌以及女冠诗歌着重进行 单体与群体研究 探究神女形象和人神恋爱诗歌内涵在初盛唐 中唐 和晚唐的异同 并论述晚唐社会文化环境对以 神女 自称的晚唐 女冠诗人的心态及诗歌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 高唐 神女 赋 唐代诗歌 神女形象 人神恋爱 女冠诗歌 英文摘要 l o v eb e t w e e nh u m a na n dd e i t yh a sb e e nat r a d i t i o n a lt h e m eo fp o e m si nt h e c l a s s i cc h i n e s ep o e t r y d e s c r i b e df i r s ti nq uy u a n sw o r ka ss h a n g u i g h o s ti n m o u n t a i n s t h e na p p e a r i n gi nh a nd y n a s t y sl i t e r a t u r ei nt h ef o r mo ff o r k l o r e so f h a n g a oj i e p e ia n dl i ur u a nt i a n t a l b yc r e a t i n gt h ei m a g eo fw u s h a ns h e n n v d e i t y o fw um o u n t a i n s o n gy u sl a n d r e a r km a s t e r p i e c e so fg a o t a n gf ua n ds h e n n vf u c o n t r i b u t e dn e wv i t a l i t ya n dm e a n i n gt ot h i st r a d i t i o n a lt h e m e a n df i n a l l yf l o u r i s h i n g i nt a n gd y n a s t y p o e m s t h ei m a g eo fw u s h a ns h e n n vh a d e x p e r i e n c e dc o n s t a n t c h a n g e si ni t ss y m b o l i cm e a n i n g t r a n s c e n d i n gt h eo r i g i n a li m a g ec o n n e c t e dw i t ht h e f a i r yt a l eo fw u s h a u s h e n n vw a sa t t a c h e dt oas t r o n gs e n s eo fh u m a n i t ya n dt h u s c o n s t i t u t e dam e a n i n g f u la n dp r o f o u n dt h e m ei np o e t r yi nt h ew o r k st a n gd y n a s t y p o e t s t h ei m a g ea n ds t o r yo fs h e n n vh a da p p e a r e dr e p e a t e d l ya td i f f e r e n ts t a g e so f t a n gd y n a s t yi nv a r i o u sp o e t s w o r k sw i t hd i v e r s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e s t h es p i r i t u a l c o n t e n to ft h ep o e m so nl o v eb e t w e e nh u m a na n dd e i t yh a da l s ot r a n s f o n n e d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d u r i n gt h i sp e r i o d a f t e rs o n gd y n a s t y t h et h e m eo fl o v eb e t w e e n h u m a na n dd e i t yh a db e e na p p l i e dt oc ia n dq u a n di t si n f l u e n c eo ny a n k ec jw e r e e s p e c i a l l yg r e a t w i l l lt h es p r e a do ft a n gp o e t r ya n ds o n gc i t h et h e m eo fl o v e b e t w e e nh u m a na n dd e i t yg r a d u a l l ye x t e n d e dt oo t h e rf c i t n so fl i t e r a t u r ea n dl e f tg r e a t i m p a c io nt h es u b s e q u e n td e v e l o p m e n to fn o v e la n dd r a m a t h i st h e s i sb e g i a sf r o mar e v i e wo ft h es t e r e o t y p em e a n i n go ft h ei m a g eo f s h e n n vi nh i s t o r i c a lt r a d i t i o n f i r s ts k e t c h i n gt h es e q u e n c e so fg o n g t ip o e t r yf r o m h a nt os i xd y n a s t i e s a n dt h e na n a l y z i n ga n dg e n e r a l i z i n gd i f f e r e n tt y p e so fp o e m s a b o u tl o v eb e t w e e nh u m a na n dd e i t ya td i f f e r e n ts t a g e so ft a n gd y n a s t v t h et h e s i s f o c u s e so nai n d i v i d u a l g r o u pc o m p a r a t i v es t u d yb e t w e e ns u c hp o e m si nt h ew o r k so f l ib a i d uf u l ih e l is h a n g y i na n dt h o s eo fn v g u a np o e m s i te x p l o r e st h e s i m i l a r i t i e sa n dd i s s i m i l a r i t i e so ft h ei m a g e so fs h e n n va n dt h et h e m e so ft h o s ew o r k s i nt h ee a r l y m i d d l e a n dl a t et a n gd y n a s t y t h ea u t h o ra n a l y z e st h es o c i a la n d c u l t u r a lc o n t e x to fh u m a n d e i t yl o v ep o e m sa n dl a y ss p e c i a le m p h a s i so nt h e i n f l u e n c eo f r e l i g i o u sp u r s u i ta n da e s t h e t i cs e n t i m e n ti ni a t et a n gd y n a s t yp o e m so n f e m a l es e l f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i nl o v e k e yw o r d sg a o t a n gf u s h e n n vf u t a n gd y n a s t yp o e t r y t h ei m a g eo fs h e n n v l o v eb e t w e e nh u m a na n d d e i t y n v g u a np o e m s 3 研究综述 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闻一多先生在 他在 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 中指 出 高唐神女是楚民族的女祖先 并认为 楚民族的高唐 阳 以先妣而兼神襟与 夏民族的涂山氏同类 张君先生则在 论高唐神女的原型及神性 中广泛收集 了中国古代各种神话传说 提出了高唐神女是 上古楚人世奉的高襟神 是一个 糅合了其他方国部族的神祗形象的复合型神祗 是楚国风俗的一个极为重要的 富有特色的组成部分 上述二文的结论都是 宋玉 神女赋 使得神女之成为传 统文学题材 本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神女研究主要有两个走向 一是地理学和宗教学研 究 以探究神女的神话传说 地域特征 宗教礼仪为主 二是文学研究和社会学 研究 探讨宋玉 高唐 神女 二赋的主旨及艺术探微 以及历代人神恋爱的 文本为出发点 探讨诗歌背后隐藏着深邃的历史宗教文化内涵 这也是否定上世 纪末 学术界将高唐梦释为 白日梦 的观点 而认为是对弗洛伊德 白只梦 之说的误读和误用 其中较有影响的论文如熊笃 宋玉赋中巫山神女的文学史地 位与影响 等 从 开人神爱恋之先 肇梦恋文学之端 曲尽女性美的第一 篇 三个方面的开创地位和深远影响论述宋玉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以及胡德才 巫 山神女题材文学创作纵览 胥洪泉 高唐赋 神女赋 影响略论 其主旨 都在于勾勒出巫山神女题材文学创作的发展轮廓 以及对古代有代表性的人神 人仙恋爱的诗歌与文学创作进行了较深入的辨析与鉴赏 孙丽娜 巫山意象的演 变和意蕴 则将目光锁定在六朝和唐代 认为其完成了神女形象的几种定型 尽 管不仅仅是在诗歌中的 华中师范大学祝晓春硕士论文 巫山神女传说研究 对 作家文学系统和道教系统中流传的巫山神女传说做了相应的比较 角度新颖 对 本文的写作有所启发 谢真元 唐人小说中人神恋模式及其文化意蕴 首次提 出唐代小说中人神恋有四种模式 仙妓合流型 挑选面首型 美满姻缘型 婚恋 悲剧型 并肯定巫山神女作为小说中女主人公的原型 此外还有孟修祥 论李商 隐对楚辞的接受 袁文丽 晚唐诗人的女性心态及诗歌表现 何光超 李商隐 诗中的 嫦娥 意象论析 巫儿一神女一上仙 道教女仙瑶姬形象的生成与 演变 李定广 谕中固文人的 巫山神女情结 等 张爱美 唐七夕诗审美意 向的迁移 从分析唐代诗歌中织女形象入手 提出表现为由神性向人性的过渡 与本文的写作思路有吻合之处 在学位论文中 还有宁夏大学祁国宏的硕士论文 宋玉文学影响论析 以唐诗宋词为例 即唐诗宋词中关乎宋玉的典故及引 用化用宋玉辞赋的篇目等情况 进而分析此种引用化用的具体特点并细绎其得以 产生形成的原因 认为主要表现于悲秋情怀及巫山神女情结等几个方面 但在不 同的文学史阶段又有其不同的具体走向 浙江大学蔡掌根的博士论文 中国文化 中的人神恋 力求全面考察中国传统的人神恋话题 准确认识其形态特征及其主 要成因 并进一步探讨了这种人神 人仙恋与汉文化特征的内在关联 由上述分析举例可见 当代对于神女研究关注点主要有二 一是神女的文化 研究与文学研究 前者多是直接分析先秦神话或者直接从先秦两汉叙述明清甚至 当代 跨越千年 这在文化学意义上无可厚非 但文学研究若此未免嫌浅 二是 神女的文学研究 但这种研究多依附于宋玉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往往将神女作为 一种语素以归纳总结 而忽略了 1 神女传说作为诗歌母题的存在意义 2 神 女形象在不同朝代的不同内涵 以及与当时具体社会文化背景的深层联系 5 本文将选取神女文学蓬勃发展的唐代为主要着眼点 具体分析不同诗人 不 同阶段的人神恋爱诗歌特点 并深入发掘唐代诗歌风格 唐代宗教环境 唐代政 治环境的变迁对人神恋爱诗歌的影响 针对在唐代的嬗变进行社会学意义和诗学 意义上的总结 力求能烛照唐代诗歌变迁的一个侧面 第一章先唐诗歌中的神女形象与起源 第一节 神女 艺术形象的古代源头 在涉及神女相关的文学作品研究之前 我们先从我国古代入神恋的原始宗 教风尚分析其所起到的社会文化作用 在我国古代神话中 并没有专职的爱神 除了高媒 皋媒 祭祀中的特殊时 期 情爱活动相对自由 女娲祷祠神 祈而为女媒 因置婚姻 绎史 卷三引 风俗演义 周礼 媒氏 仲春之月 令会男女 于是时也 奔者 不禁 礼记 月令 亦载 仲春之月 是月也 玄鸟至 至之r 以太牢祠 于高 天予亲往 后妃率九嫔御 乃礼天子所御 带以弓韫蜀 授以弓矢于高 之前 又有 列子 汤问 男女杂游 不媒不聘 史记 周本纪 共王游于泾上 密康公从 有三女奔之 史记 赵世家 王游大陵 他日梦见处女鼓琴而歌诗日 美人荧荧兮 颜如苕之荣 命乎 命乎 曾无我赢 这些是最早见于文学作品中的 神女 楚王游高唐梦神女 共王游泾上遇 奔女 赵王游大陵梦处女 不是偶然的巧合 包括 离骚 求女的幻想 都是群 婚制度向偶婚制的过渡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 比较接近宋玉作品中 神女 形 象的是屈原笔下的女神 这应与屈 宋所处宋 楚之地与被抨击之郑 卫较近 皋媒遗风较浓有关 加之祀神歌舞的流传 催生出最早的人神情歌 如 九歌 中 大司命 着意抒发一位巫女对大司命的爱慕 九歌 中的其他篇章如 湘 君 湘夫人 山鬼 等 均以恋歌的形式出现 离骚 中诗人对宓妃 简 狄 有狨之佚女等女神上天下地的追求更是显而易见 屈原十一篇名为宗教题 材的诗歌中很少见到严肃沉郁的祈祷 却处处弥漫着 剪不乱 理还乱 的情思 这一点早被刘勰以 绮靡以伤情 五字所洞穿 在本文中接下来的论述中 还有两点是需要预先指出的 第一 本文中的 人 神恋爱 中的 神 属于广义的定义 它既包括 l 狭义的 神 掌管一 方天体或山川生灵的灵异 他们在各类神异中其出现得最早 如瑶姬 洛神等 2 道教神仙谱系中的成员 如王母 上元夫人 麻姑等 它与第一种很难做绝 对的划分 即使楚国特有地方灵神巫山神女也在道教兴起后也有了 云华夫人 的仙籍 3 对经过修道者经过修炼而飞升得道者的称谓 上述三种以 神 统 称之 本文主要考察 人神 之间的恋爱诗歌 对未提及该 神 是谁但从恋爱 环境确定是神仙的诗歌也在考察范围之内 6 第二 恋 不仅仅指涉及性爱 婚姻的交往形式 也包括精神上的爱慕 这种精神爱慕包括现时的 想象的和回忆的 第二节宋玉 高唐赋 神女赋 中所定型的神女艺术形象 如果说 九歌 仍有意模糊将神与人的关系蒙上一层薄纱 使爱恋的过程 和结局神秘莫测 使人难以把握和确信的话 那么 与屈原同时代的宋玉所创作 的 高唐赋 神女赋 则具有了清晰的过程 昔者 先王尝游高唐 怠而昼寝 梦见一妇人日 妾 巫山之女也 为 高唐之客 闻君游高唐 愿荐枕席 王因幸之 去而辞日 妾在巫山之阳 高 丘之阻 旦为朝云 暮为行雨 朝朝暮暮 阳台之下 一一 高唐赋 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 使玉赋高唐之事 其夜王寝 果梦与神女遇 其状甚丽 王异之 明日 以白玉 玉日 其梦若何 王日 晡夕之后 精神 恍忽 若有所喜 纷纷扰扰 未知何意 目色仿佛 乍若有记 见一妇人 状甚 奇异 寐而梦之 寤不自识 罔兮不乐 怅然失志 于是抚心定气 复见所梦 一一 神女赋 高唐赋 神女赋 所叙述的故事虽然如屈原笔下的 人神恋爱 一样有 着隐蔽的宗教祭祀仪式的背景 如 云梦之台 和 云梦之浦 可能是楚国进行 巫祭仪式的一个圣地 墨子 明鬼篇 说 燕之有祖 当齐之社极 宋之桑林 楚之云梦也 此男女所属而观也 陈梦家先生解释说 属者合也 谓男女交合 也 这说明那些圣地的宗教礼俗中包含着性活动的内容 楚王到 云梦之台 和 云梦之浦 显然不仅仅是一次游览行为或许意味着盛大的祭祀活动 因此 也就有了与女神的交接 虽然在 神女赋 中楚王和神女的交接以分离告终 但 性的接触不可排除 李善注引 襄阳耆旧传 赤帝女日姚姬未行而卒 葬于巫山之阳 故日巫山神女 楚怀王游于高 唐 昼寝 梦见与神遇 自称是巫山之女 王因幸之 遂为置观于巫山之南 号 为朝云 后至襄王时 复游高唐 赤帝 即炎帝 为日神 行 指女子出嫁 所谓 姚姬未行而卒 并非如 后世所谓未及出嫁而天亡 远古女子本不出嫁 则姚姬乃炎帝族之先妣 据张正 明先生研究 楚人相信自己是日神炎帝的远裔 火神祝融 的嫡嗣 是知怀王 襄王所幸神女 乃是楚人自己的先妣神 闻一多先生在 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 一文中 经过严密考证进而指出 古代各民族所祀的高媒全是各该民族的先妣 他认为 夏人祭女祸 殷人祭简狄 周人祭姜 楚人则祭高唐神女 根据闻先生 的考证 楚王所祭所幸 正是楚人自己的先妣神 此外宋玉二赋还具有了以下重要特点 一 自觉的文学运用 屈原笔下的 人神恋爱 尤其是在 九歌 中还要依 托于宗教仪式结构 而 高唐赋 神女赋 则是自觉的文学运用 这对于远离 仪式实践的后世文人来说 更有利于他们的接受和继承 高唐赋 神女赋 中对女性心理的刻画细腻 传神 对女性美的描幕更是高度自觉地运用了艺术表 现的种种手段 达到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境界 塑造了多情却又持重的神女形象 在心理上她 意似近而既远兮 在行为上她 若将来而复旋 虽然有 望余帷 而延视兮 搴余帱而请御兮 的多情与冲动 但最终还是 忽不知处 只留 下楚襄王 情独私怀 谁者可语 惆怅垂涕 求之至曙 每当后世文人想要极尽 7 表达女性美艳时 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想到此二赋 如清纪昀 滦阳续录 江南举 子 女子 自是夜半恒至 妖媚冶荡 百态横生 举子以为巫山洛水 不过是 也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 神女赋 中 楚王与神女的恋爱并没有花好月圆的 结果 诗人沉酒在短暂的爱情体验中 诗情在流动中回旋往复 希望与失望 等 待与思念 交织成一张无法挣脱的网 形成幽深含蓄 婉转委屈的艺术风格 二 梦境 的引入 离骚 中的 人神恋爱 是在诗人的想象世界中完成 的 此时的幻想具有不确定性 可能是在 梦 中 也可能只是一种怀想 诗人 并没有给它一个明确 特定的场所 九歌 中的 人神恋爱 虽然有幻想的成 份 但更多来源于实际的祭祀场景 高唐赋 神女赋 则明确地指出爱情发 生在 梦 中 这开辟了后世文学中以 梦 形式表达 人神恋爱 的创作模式 后世历代骚人墨客写出许多回味高唐神女梦幻的 梦 如 云南梦 李商隐 少 年 别馆觉来云雨梦 后门归去蕙兰丛 襄王梦 李商隐 有感 非 关宋玉有微词 却是襄王梦觉迟 巫山梦 李群玉 赠人 曾留宋玉旧 衣裳 惹得巫山梦罩香 等等 二 神女在恋爱中扮演主动角色 追求者与她们的恋爱不再向屈原 求女 般始终保持着莫大的距离 二篇中的神女一个是 愿荐枕席 一个是神态持重 中而不乏多情 自从皋媒崇拜时代性爱自由痕迹曾随着封建社会的巩固逐渐消失 了 具有抒发男女真情内容的 诗经 也被渐渐赋予了外交 政治工具等等社会 功用 郑卫之声被视为淫糜之音 南宋理学家朱熹在 楚辞集注 中评价 九歌 说 蛮荆陋俗 词既鄙但 而其阴阳人鬼之 日j 又或不能无亵慢之杂 神女 的 亵慢 无疑为性爱自由找寻到了一种诉说方式 在儒家思想成为显学之后 要酣畅淋漓地表述人间狂欢之歌舞 大胆之私奔 心魄激荡之幽会 甜美的未婚 相思 入神恋爱的语境被频繁地运用不难理解 高唐 神女 二赋的诞生 使巫山神女形象确定了 从此这一主题 成为一个美丽的故事 楚王的怅然若失与神女去来飘渺的虚幻相映衬 形成 了一种真中有假 虚处显实的审美效果 它们以奇特的神话思维构造的诗意场景 存在于以语言为载体的心灵境域 实现了某些现实世界无法制造的审美图象 自 此二赋起 神女 被后代文人反复咏唱 神女作为人神恋爱文学传统的标志 对 一代又一代文人产生 一呼百应 的召唤与启示效应 神女已变成了文人幻想中 的一个符号 一个比理性精神更为遥远的文化符号 宋玉笔下所创造出独特奇幻 深沉兼具灵动的神女形象 不但将原始的宗教 狂热真正转化为文学形式的爱与美的崇拜 还自此确立了 人神恋爱 的文学模 式 人神恋爱 作为诗歌主题在后世的诗歌文化中有着非常广泛而深刻的意义 首先它显示了文学向独立状态过渡时的某些规律 比如宋玉对巫术宗教做了自觉 的保存 而且选择了原始文化中的审美因素 并将它与理性精神成功地结合起来 赋予作品极大的感染力 其次 人神恋爱 主题给了中国诗歌一片纵容想象与 幻想的浪漫天空 中国传统文化表现着以 不语怪力乱神 的儒家训条为标准的 现实务实精神 然而遭到讵统思想排斥的虚构幻想并未完全窒息 再次 人神 恋爱 主题以其宽厚深沉的悲剧精神庇护了 代又一代需要安慰的文人 为社会 个体保留了 所精神家园 以人神恋爱为讽托来渲泄政治苦闷 成为后世效法的 一端 如张惠言主张 以高唐神女为比 冀襄王复用也 结言既会神女 则 思 万方 开圣贤 此其男女淫乐之词 七十家赋钞 即以求神女相会 来象征君臣鱼水相得 虽然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 人神恋爱 逐渐被加入更多世俗化的内容 本 8 文后面将探讨之 但根本上讲这种变体并没有使神女这一原型消亡 恰恰相反给 予了原型以新的诊释方法与方式 第三节汉魏六朝时期以神女为主要对象的人神恋爱诗歌走向 汉魏六朝时期 文学创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文学走向自觉的同时日趋个 性化 在主流大潮的引动下 人神恋爱 主题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也有了较大 变化 在不限于诗歌的文学作品中 最显著的标志是男性所梦会的神女身份得到 了扩展 她们不再限于具有宗教背景的女神 而扩展到至鬼 修仙等 如 搜神 记 中的 紫玉 写吴王夫差的小女儿紫玉与韩重相恋 遭到父亲的反对 紫 玉气结而死 后来韩重与紫玉的魂魄相会 尽夫妇之礼 搜神记 中的 董永 写董永为葬父而卖身为奴 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帝 天帝派织女下凡与他结为夫妇 帮他还债 幽明录 中的 刘晨阮肇 写刘晨和阮肇入天台山 与二女子结为 夫妇 半年后出山 亲旧零落 邑屋改易 无复相识 问讯得七世孙 传闻上 世入山 迷不得归 这些富有想象力的故事反映了文人的美好愿望 在虚幻中 满足着男性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欲求 汉末社会动荡不安 孤寂漂泊中的诗人很容易将自己的不遇之叹和相思之情 与人神之恋的惆怅朦胧发生共鸣 它们共有一种距离感 是空 h j 上的 办是时间 上的 是身体上的 办是心理上的 它象征着迷蒙的仕途 或者亦是魂梦晕的故 乡之路 在魏晋这一主题的辞赋作品中 神女 美女 显然又是一个引人注目的 现象 据笔者统计 此类作品共二十余篇 包括司马相如的 美人赋 张衡 定 情赋 杨修 王粲 陈琳 应炀 神女赋 曹植 洛神赋 阮籍 清思赋 陶渊明 闲情赋 谢灵运 江妃赋 江淹 水上神女赋 等等 尽管部分篇 章散失不全 其基本思路大致可分为 女性诱惑 男性被惑 战 胜诱惑 三步曲 其中以曹植 洛神赋 最为特别和著名 这罩的被凡人 所恋的女神是至善至美的化身 曹植极尽笔墨地描绘了女神无以复加的诗化美 丽 翩若惊鸿 婉若游龙 荣耀秋菊 华茂春松 面对女神卓然不凡的姿态 和容貌 诗人产生了爱慕之情 余情悦其淑美兮 心振荡而不怡 无良媒以接 欢兮 托微波而通辞 女神具有崇高神圣的地位 诗人对她始终怀着崇敬心理 惧斯灵之我欺 怅犹豫而狐疑 处于惶恐 忐忑的被动状态 最终由于人 神道殊 女神在一番眷恋徘徊之后倏然而逝 爱情成为破碎的幻影 只留下个男 主角在冰凉的悲剧氛围中感叹惆怅 曹植自言这篇赋是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 而作 曹植把政治与感情生活的失意借 洛神赋 曲折表达出来 常寄心于君 王 文字体现了魏晋之际士人诗歌创作流糜自妍的特点 六朝诗歌中的巫山神女形象大致可分为两个走向 一是继承 高唐赋 中的 艺术夸张手法 以突出自然环境的陡峭险峻 江水湍急的令人震慑 惊恐为主 这类诗歌以追思感怀 表现对居处其中的 神女 具有的神力以及时空浩淼的惊 奇与赞美等 巫山神女直接变为朝云和行雨的现象 在诗人看来是非常神奇的 这种情况无法通过现实经验去解释 而只能通过神话的逻辑所谓 变形法则 去 说明 在原始人看来 在不同的生命领域之间绝没有特别的差异 没有什么 东西具有一种限定不变的静止状态 由于一种突如其来的变形 一切事物都可 以转化为一切事物 如果神话世界有什么典型特点和突出特征的话 如果它有什 9 么支配它的法则的话 那就是这种变形的法则 故 人神恋爱 的氛围在这 类神女诗歌中显得薄弱 六朝关于巫山神女的诗歌共三十余首 近一半选择了这 种走向 如梁王筠 有所思 等 另一类走向则与神女楚王事迹息息相关 也涉及情感爱恋 唐前神女诗歌 最大的特点是直咏本事 巫山洛浦本无情 总为佳人更得名 罗虬 比红 儿诗六十八 在诗歌中对巫山神女的神态与体貌的进行坦率大胆的描写 摹写浪 漫的男女关系与女性美 也是当时文学之士乐于取材的一端 此类诗歌代表作有 陈后主叔宝 巫山商 梁费昶 巫山高 乐府诗集 清商曲辞四神弦歌 中 的 圣郎曲 白石郎曲 清溪小姑曲 梁沈约的 湘夫人 等 梁费昶 巫 山高 巫山光欲晓 阳台色依依 彼美岩之曲 宁知心是非 朝云触石起 暮雨 润罗衣 愿解千会佩 请逐大王归 是对宋玉赋的进一步的美好想象 齐虞羲 巫 山高 云 云雨佳以丽 阳台重怨思 王融 巫山高 云 想象巫山高 薄 暮阳台曲 这类诗歌从不同角度追述楚王与神女的恋爱故事 拟写欢后的倏然 远去 怅惘 朝暮的孑孑清游等 事件 视角与情感基调均从 神女赋 中直接 继承而来 诗人几乎均以第三人称叙述 突出了时问的悠远感以及人 神的生命 差距巨大的苍茫感 这罩举例梁武帝的 戏作 宓妃生洛浦 游女出汉阳 妖闲逾下蔡 神妙绝高唐 绵驹且变俗 王豹复 移乡 况兹集灵异 岂得无方将 长袂必留客 清哇成绕梁 燕赵羞容止 西妲 惭芬芳 徒闻殊可弄 定自乏明硝 表现为对高唐神女传说的回味 又如沈约的 梦见美人 该诗并非一味述 古 而是抓住自己与楚王类似的怅惘和与女 魂交 这两处共同点写与现实中情 人不得相见的苦闷 细腻地表现作者在爱情追求中的感情经历和心理变化 夜闻长叹息 知君心有忆 果自闻阖开 魂交靓颜色 既荐巫山枕 又奉 齐眉食 立望复横陈 忽觉非在侧 那知神伤者 潺谖泪沾臆 注释 吴郁芳 神女 游女辩 墨子 明鬼 燕之祖 当齐之社稷 宋之桑林 楚之云梦也 此男女所属 而观也 赵沛霖 屈原在求女中无拘无缚的反复追求 升天入地的纵横想象以及激越 奔放的情怀借着神话形式的自由宣泄等等 都是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南方原始宗 教的自由和狂热 体现着楚地以巫史文化为特征的文化心理结构 屈赋研究 论衡 天津教育出版社 1 9 9 3 年4 月版 第1 4 5 页 张君 论高唐神女的原型与神性 文艺研究 1 9 9 2 第3 期 陈梦家 高媒郊社祖庙通考 清华学报 第十二卷三期 张i f 明 楚文化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7 年 第1 0 5 页 郭建勋 论汉魏六朝 神女 美女 系列辞赋的象征性 湖南大学学报 2 0 0 2 年9 月 恩 卡西尔 人论 上海译文出版社 1 9 8 5 年版 第1 0 4 页 陈子展 诗经直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 9 8 3 1 0 第二章唐代不同时期的人神恋爱主题诗歌的艺术特点 第一节初盛唐神女被赋予政治伦理色彩 经笔者统计 全唐诗 中 神女 一词共出现8 7 次 高唐 一词出现4 5 次 巫山 一词出现1 4 2 次 襄王 一词出现5 9 次 瑶姬 一词出现1 5 次 至 于 云雨 一词则出现2 5 1 次之多 补编 中与人神恋爱相关诗歌4 7 首 而根据 诗歌可考的作者 所处不同时代 神女诗歌内核 诗语风格 人物形象上均有着 较大的分野 而在初唐诗歌中 基本保持了六朝诗歌 直咏本事 的特点 诗歌风格以五 言为主 在初唐诗歌中 人神恋爱的主角仍然是作为文学原型的 神女 新增 的与儿人相恋的神的角色极少 这些诗作的布局 想象也没有跨越前人 主要由 于两个朝代的时间接近 初唐诗人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六朝诗人的生活 精神 文 化观念所致 上一章论述的的六朝时期的两种走向此时已经互相渗透 其变化在 于 初唐诗歌已绝少有只写巫山险峻惊险的景致而不涉及神女襄王事迹的 如张 循之 乐府杂曲 鼓吹曲辞 巫山高 巫山高不极 沓沓状奇新 暗谷疑风雨 幽崖若鬼神 月明三峡曙 潮 满九江春 为问阳台客 应知入梦人 又如卢照邻的 巫山高 巫山望不极 望望下朝氛 莫辨啼猿树 徒看神女云 惊涛乱水脉 骤雨暗峰 文 沾裳即此地 况复远思君 月明三峡曙 潮满二江春 惊涛乱水肪 骤雨暗峰文 以 明 满 乱 暗 等字眼传神地刻画了巫峡奇丽明美的自然景致 张潮的 长干行 则是通过对神女的出没 表现妻子对丈夫远游巫峡不还的担忧 妾本富家女 与君为偶匹 惠好一何深 中门不曾出 妾有绣衣裳 葳蕤 金缕光 念君贫且贱 易此从远方 远方三千里 思君心未已 日暮情更来 空 望去时水 孟夏麦始秀 江上多南风 商贾归欲尽 君今尚巴东 巴东有巫山 窈窕神女颜 常恐游此方 果然不知还 这里神女似乎能迷惑外出的男子不归 和塞壬岛上的女妖类似 事实上诗歌 表达的是情人间缠绵的情感 女主人公并不真的担心神女会爱恋上自己的丈夫 楚王和神女于此只是千古长河静闪烁的两个音符 悠扬但遥远 又如张九龄的 巫 山高 巫山与天近 烟景常青荧 此中楚王梦 梦得神女灵 神女去已久 白云 空冥冥 惟有巴猿啸 哀音不可听 神女的事迹甚至比不上巴猿一啸更能震撼人心 初唐入神恋爱诗歌极少直言 爱情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是一个特例 自言少小慕幽玄 只言容易得神仙 寄语天上弄机人 寄语河边值杏客 只将羞涩当飙流 持 此相怜保始终 清涩纯情 上述卢照邻的 巫山高 为卢被贬入蜀时所做 其中所思的 君 乃异地的 朋友 或对君王的遥望 而并不直面其中的爱情因素 事实上认为追求神女即追 求淫乐 与勤于国事相对立是普遍的 最早赋予神女传说以政治伦理色彩的李善 提出 此赋 高唐 神女 赋 盖假设其事 讽谏淫惑也 文选 卷十 九 高唐赋 注 初唐诗歌对这一观点的办多推崇 代表作的是沈诠期 鼓吹曲 乐府诗集 定为沈诠期作 全唐诗 定为王克兢作 巫心 题下注一作宋 之问作 神女向高唐 巫山下夕阳 裴回行作雨 婉娈逐荆王 以 婉娈 之姿而 逐 君王 是对神女的直言不讳的批评 许敬宗 五言 辽东侍宴山夜林秋同赋韵应诏 中有 稽山腾禹计 姑射荡尧心 其全诗也认 为应摈弃神女对君王之魅惑 更不应后世筑庙以祈之 对这一观点表现得更为坚 决的是张九龄 他在 登古阳云台 一诗中写道 楚国兹故都 兰台有馀址 传闻襄王世 仍立巫山祀 方此全盛时 岂无 婵娟子 色荒神女至 魂荡宫观启 蔓草今如积 朝云为谁起 认为神女的出现是君王荒淫 国力衰败的应运之相 全诗暗示君王应修身 立德 远离女祸 透露出儒学盛行的初唐的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 从初唐士人的 角度来看 巫山神女 愿荐枕席 主动寻求匹偶交欢的举动被理解为 淫惑 反常并不足为奇 祖咏在 古意二首 晕将 梦寐睹神女 的楚王与 夫差同淫 放 举国求妃嫔 相比 将神女与 生前妒歌舞 死后同灰尘 冢墓令人哀 哀于铜雀台 的妃子并论 都是这一观点的表现 其背后透露出强烈的政治伦理 色 彩 盛唐诗歌中 神女 仍然是人神恋爱事件的主角 然而盛唐诗人以自己特有 的才华和时代特征 在这一话题上发挥了淋漓尽致 灵活多样的想象 这是六朝 诗人所无法比拟的 如李白曾三过三峡 与巫山可谓有着不解之缘 他的诗歌中 关于神女峰的想象如原始先民那般丰富而大胆 李白关于神女的诗歌大致可分为 两种类型 1 以游巫山而想到宋玉之情 而把自己的身世之感寓于诗中的 如 宿巫山下 2 第二种情况是指在巫山神女之事中寓意讽谏的 如 古风五十 八首 神女去已久 襄王安在哉 荒淫竟沦替 樵牧徒悲哀 虚传一片雨 枉作阳台神 纵为梦里相随去 不是襄王倾国人 寻阳上崔相涣其三 我 们主要分析后一种 李白直以 荒淫 悲哀 称呼神女之事 其贬义可见 而向来不吝惜表达对美人之思慕的李白 对宣扬或追思神女这段风流韵事的态度 异常冷淡 在 感兴八首 将这段神话化为诗日 瑶姬天帝女 精彩化朝云 宛转入宵梦 无心向楚君 上来便写出神女的高贵身份以及飞扬神采 诗人自始之终怀着敬畏而坦然的 心情 来表现对天地奥义的叹服 无心向楚 也暗含诗人的自负以及对与 楚 君 之事不屑一顾 又如 古有所思 我思佳人乃在碧海之东隅 海寒多天风 白波连山倒蓬壶 长鲸喷涌不可涉 抚心茫茫泪如珠 西来青鸟东飞去 愿寄一 书谢麻姑 诗中所晚 麻姑 是诗人心中理想的仙女 这罩与其说是对性爱的 思慕 不如说是对修真仙界一种可思不可见的怅惘之情 在送女道士诸三清的诗 中 李白也曾赞美她 浩身自好 不同于神女之流云云 此同一理 盛唐诗人作为中唐儒学复兴运动的先声 整体而言继承了李善提出 此赋 神女赋 盖假设其事 讽谏淫惑也 的主张 反映儒家伦理的正统地位的诗歌 比如杜甫诗歌中有二十多首运用了 巫山 字样 如 老病 秋风二首 各有 风骚传承 却没有一首涉及楚王神女的风流韵事 杜甫诗被黄庭坚誉为 无一字 无来处 但其刻意避免以神女艳事典故出现 这不能说仅仅与他萧条 凄凉的 诗歌风格有关 天宝年间进士乔潭在 秋晴曲江望太一纳归云赋附歌 中写道 即彼南山 兮人所瞻 施此云晦兮济君欲 信执物不恚 奚百姓之不足 认为云雨可以 济 君欲 作者在抒发济民之志 我们可以在他早i 所赋 归云之曲 重觅这种理 念 云不以朝脯而异赏 士不以前后而异求 其含义正如明代陈第说得更为具 体 其木尤有深意 谓求神女与交会 不若用贤人以辅政 其福利为无穷也 同时是唐代的人文意识除表现为对社会思想和个体价值的强烈自信外 也表现出 对神秘的拒斥和对自然理性的追求 在隋唐期间 尽管整体而言道教和佛教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问题在于 这种倾向在初唐乃至盛唐首先表现为对道教的批判 主要表现为傅奕 狄仁杰 吕才 卢藏用 姚崇等人的反佛 反道思想 如卢藏用认为 得丧兴亡 并关 人事 吉凶悔吝 无涉天时 或可以将其理解为盛世激发了文人报国立业而 非缠绵悱恻的情怀 事实上神女意象在初盛唐并未脱离儒家对郑 卫的批判 就 仕途而占 文人哪怕清楚意识到奴颜婢膝 干谒权贵才可能有政治出路 而在内 心却蔑视这种入仕的途径 极少诗人愿意以遇女喻君臣遇合 希求权贵的奖引提 拔 以 看似姿媚无骨 实则潜气内转 自喻 大多数诗人不肯损伤作为男性的自 尊去写出充满敏感 细腻 幽怨的爱情诗歌 故神女诗歌在初 盛唐曾写君王愁 写仕途愁 写古人愁 惟不常写爱情之愁 第二节中唐人神恋爱诗歌奇诡瑰丽的意境 神女的 退隐 和道教的兴起 中唐诗歌中 神女 字眼的出现频率开始下降 人神恋爱中的女神形象渐 渐让位给身体姿态以 奇 美 为主的女性 从艺术上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富 于绮瑰的想象 浓重的色彩 展开了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 美丽凄婉或迷蒙幽冷 的神仙世界 兼带有浓霞的浪漫的个人抒情色彩 我们来分析李涉 赠苏小 一诗 地仙仙人家洛浦 闻道新年年十五 巧转明眸双剑连 开妆一面千花吐 流苏帐 云母屏 碧罗做卷花亭亭 昆仑阿母暗钩引 东海麻姑投姓名 梭能织 时筝解语 鸳鸯难称烟波侣 偶逢曼倩巧言辞 不觉投花忽相许 自言夫婿 心不 常 黄金买笑轻侯王 掌中看舞腰欲断 暗里听歌愁满堂 莫学为云去无迹 巫 山高高接天碧 这里直接称呼苏小小为 地仙仙人 地仙 是由人所直接修成属于神仙中 比较低的等级 暗中显露了人神恋爱女主角地位的降低 并且苏小实际身份为妓 其中为引见的 王母 爱护她的 麻姑 不难联想到她们现实中的身份 夫婿 心不常 已经无法作到像巫山神女那样来去自由不受羁绊 是封建社会的男权 张力对神女传说的侵入的表现 历来以男仙勾引女子的诗歌极少 就是因为男子 的求欢权不必通过神仙的身份赋予 诗末愿苏小不要像神女一样去无踪迹 即是 对她的赞美 也反映了中唐诗人将人神恋爱女主角拉下巫山神坛的渴望 即在保 持其神秘性的同时又具有亲密交往的可能 在中唐以前 描写神女事迹的诗歌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 开篇 写巫山巫峡的景物 在永恒的时空中 透出几丝对岁月的流连和无奈 或者是对 短聚久离的怅惘 而在中唐 这种故事发展模式已经出现疲惫的态势 而此时道 教神仙证悄然兴起 自玄宗礼送道士司马承祯归山 朝廷上下交游道士 以道旨 为诗的风气开益浓厚 道士毛仙翁与当时名士韩愈 武元衡 李益 杨龄陵 李 程 裴度 李绅 元稹 令狐楚 牛僧孺 李宗阂 王起 杨嗣复 柳公绰 李 翱 沈传师 张仲方 崔元略 崔哪等皆赋诗唱和 如白居易诗题为 送毛仙翁 张为诗 谢别毛仙翁 刘禹锡 赴和州于武昌县再遇毛仙翁十八兄因成一绝 等等 从唱和者名单和数量即可知著名道士在当时士林中影响之巨 黑格尔曾指 出 最接近艺术而比艺术高一级的领域就是宗教 宗教是否比艺术高一级暂 且不论 宗教文本与文学文本生产存在着不少相似性却是事实 比如于是中唐诗 人常常把自己的衣着行仗描写为羽衣 羽服 羽裙 羽驾 羽盖 羽节 羽仪等 等道教文本中常见的服饰 众多诗人如盂郊就受到茅山宗理念的影响 韩愈有 华 山女 诗 对 华山女 的身份容仪的描写绝类神女 实则不过华山女冠 该诗 歌叙述释 道二教在讲经时争夺听众之事 华山女 使尽浑身解数 用色相引 诱少年听众 是反映道教民间化过程的典型作品 此外中唐人神恋诗歌中不再讳 言性爱之事 但办不露骨摹写色相 此时道教传说中的阮肇 刘晨所遇之仙女 出现频率增加 而以 巫山神女 为主角的入神恋爱诗歌 随着道教的民问化进 程深入 在凡人遇仙 成仙的道教普遍愿望兴盛之际 越来越多地带有鼓励凡人 修仙的色彩 但这时的诗歌尚不涉情欲 男子多为列席之客而非入幕之宾 这是 与晚唐游仙诗的重大区别之一 如李翔 送魏夫人归大霍山 受锡南归大霍山 众真同会绛房中 元 君未许人先起 更待云敖一曲终 对 元君 的渴慕与求仙的渴慕融为一体 又如蔡希寂 扬子江夜宴 楚水夜潮平 仙舟灯烛明 美人歌一曲 坐客不胜情 罗幕香风倦 纱巾 舞袖轻 遨游正得意 云雨莫来迎 如写不愿天下雨 实则不必点出 云雨 二字 实际上是表示有 美人 仙 舟 之伴 不须有神女之遇 写出初显衰象的唐王朝在战乱之后重拾人间之欢宴 的景象 秦韬玉更揣意认为襄王与神女不懂得听笙是 迂阔 之举 如其 听笙 檀唇呼吸宫商改 怨情渐逐清新举 岐山取得娇风雏 管中减著轻轻语 好笑襄王大迂阔 曾卧巫云见神女 银锁会簧不得听 空劳翠辇冲泥雨 中唐 诗人在暂时冷却对神女的肉体欲望的同时 也以受战争创伤初愈之心灵发挥了更 多的想象于奇境 故神女诗歌的奇诡瑰丽也在中唐达到了高峰 孟郊 乐府杂 曲 鼓吹曲辞 巫山高二首 夜卧高丘梦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 红 艳 湿 等色彩并非独有 在王毂 吹笙引 中 全篇围绕 冷碧 与 愁 来形 容凄清如裂寒玉的笙声以及神女的相思之境 这种现象在思想史角度可以解释为安史之乱后文人功业理想的幻灭 或政 治向爱情的偏移 或可解释为中唐儒学复兴 由前期重经学与辞赋之学转向偏重 子 史之学 这唐中后期学风的一大变化的导致 其所提倡一种儒学的 内转 即以心灵中对道德的自觉代替儒家伦理纲常 或者道教的蓬勃促使人神恋爱主题 开始走向一度被埋没的旖旎 只有在中唐开始 艳情的仙化才成为一种普遍的 现象 将 神女 形象之清冷瑰艳发挥到极致的 是作为中唐诗人翘楚的李贺 李 贺现存的2 4 1 首诗歌中有l1 0 首左右写到女性 2 2 首写到女性神仙 这在唐代 的诗人中十分少见 李贺世称鬼才 并不是说他擅长写鬼 相反鬼写得很少 而 是描写了大量的女性神仙 他笔下的神女世界并不如巫山神女原型那么理想美 丽 而是笔调晦涩 色调惨淡 情调凄清 别具一家风度 1 4 巫山神女 在李贺诗歌中出现四次 分别见 神弦别曲 巫山高 荣 华乐 兰香神女庙 其 神弦曲 说 巫山小女隔云别 春风松花山上发 绿盖独穿香径归 白马花杆前孑孑 蜀江风淡水如罗 坠兰谁泛相经过 南山桂树为君死 云衫浅污红脂花 它别 丌新境 在写巫山神女的美丽之外点明其孤独华贵 或是以喻自己出身 的高贵 孤独与政治上的仕途理想 巫山高 以楚怀王重新寻找巫山神女为线 索 写神女已去 巫山凄清 荣华乐 写巫山神女的富贵生活 丹穴取风充疱 厨 含有战争破坏太平盛世的批判 其中 兰香神女庙 是李贺的名作之一 它 通过巫山神女 弱蕙不胜露 山秀愁空春 的痛苦孤独 与 帝子歌 中的 山 头老桂吹古香 雌龙怨吟寒水光 感伤 奁镜幽风尘 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罩 多用楚地意象景致 因此 杜牧作 李长吉歌诗序 时专门提到他的诗歌 盖骚 之苗裔 李贺的入神恋爱诗歌以幽怨 深邃 绮艳为主 还往往流露出凄清无援的无 奈情绪 如明于嘉刻本 李长吉诗集 卷首批语说 贺居昌谷 与兰香庙迩 故借兰香以表贞素 因备言人境之洁 但正如兰香神女 以绿鬟珠鬓之女郎 而独处无偶 游乐之余 佩缳空返 似空春之愁 终未可解耳 越是贞素 越是失意 意境构思之悠长 内含慰藉 又有 黄头郎 水弄湘娥佩 竹啼山 露月 也是呈现幽冷的境界 如 贝宫夫人 中的 长眉凝绿几千年 清凉堪 老镜中鸾 比 巫山高 中的 瑶姬一去一千年 丁香筇竹啼老猿 更为凄清 诗人在看透生命的同时 却不能超脱这种生死之感 在一件凄丽的外衣下 包 藏着一颗单纯的被压抑的损害者的心 楚魂寻梦风飑然 瑶姬一去一千年 丁香筇竹啼老猿 椒花坠红湿云 间 误到蓬山顶上游 明铛玉女动星眸 朱扉半掩深宫月 应照谲芝雪艳愁 一一李贺 乐府杂曲 鼓吹曲辞 巫山高 这种风格部分地影响了晚唐诗人 如李咸用 巫山高 通蜀连秦山十二 中有妖灵会人意 露泫烟愁岩上花 至今犹滴相思泪 几乎是李贺 谲芝雪 艳愁 的翻版 然而该诗贯穿一味讽谏之意 所谓楚王的 魂梦春风 中的 雨 态云容 不过是 妖灵 因 色荒 而美 归根结底无所利于国家 君王应不 听凭虚巧佞言 而非追求万寿之仙缘 对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