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翼回风巷14#密闭附近CO、温度超限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doc_第1页
东翼回风巷14#密闭附近CO、温度超限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doc_第2页
东翼回风巷14#密闭附近CO、温度超限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doc_第3页
东翼回风巷14#密闭附近CO、温度超限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doc_第4页
东翼回风巷14#密闭附近CO、温度超限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翼回风巷14#密闭附近CO、温度超限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编 制: 年 月 日审 核: 年 月 日机电矿长: 年 月 日生产矿长: 年 月 日安全矿长: 年 月 日总工程师: 年 月 日矿 长: 年 月 日会 审 表文件/资料名 称会审时间会审地点姓 名部 门职 务职 称专 业会审意见:东翼回风巷14#密闭附近、温度超限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2016年12月7-8日,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盘江监察分局会同晴隆县安监局、工科局对我矿进行安全检查,现场查出:现场检查笔录第11条:“11月中旬,煤矿监测东翼回风上山(东翼专用回风巷)内14#号密闭附近一氧化碳含量超过40PPm,密闭外温度超过26,在未查明原因,且未在巷道内安设甲烷、一氧化碳、温度等传感器的情况下,编制了东翼回风上山采空区侧煤炭自燃处理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沿采空区侧进行喷浆,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处理火区的有关规定”。针对此条隐患,我矿连续组织召开2次专题会议,具体情况如下: 一、矿井概况1、矿井开拓系统 矿井采用“平硐斜井联合开拓”,布置有三条井筒,主平硐、副斜井进风,回风斜井回风。在下山底部车场布置中央水仓。矿井划分为一个水平,水平标高+1318m,以断层为界,划分为二个采区,断层西翼为一采区,断层东翼为二采区,现开采的为一采区。现井下布置有一个采煤工作面(即1202采面),无掘进工作面。采区东翼回风巷为一采区煤层采区水仓专用回风巷。2、矿井瓦斯、自燃倾向性和爆炸危险性.瓦斯根据2012年审定结果:最大相对瓦斯涌出量为24.45m3/t,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为6.85m3/min;最大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1.87m3/t,最大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1.04m3/min。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133条,本矿井为高瓦斯矿井。 .煤与瓦斯突出沙家坪煤矿于2008年8月委托中国矿业大学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试验室对本矿井进行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根据该鉴定报告,以及贵州省煤炭管理局20081145号文,关于黔西南州煤炭管理局关于转报沙家坪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的报告的批复。本矿井K2煤层在+1327m标高以上不具有突出危险性,K3煤层在+1312m标高以上不具有突出危险性。 .煤层自燃倾向性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08年4月提交的晴隆县沙家平煤矿的煤炭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对可采煤层作了煤炭自燃倾向性鉴定。经鉴定K2煤层的煤炭自燃倾向性都为级,属不易自燃煤层。.煤尘爆炸危险性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09年6月提交的晴隆县沙家平煤矿的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对可采煤层作了煤尘爆炸性鉴定。经鉴定K2煤层的煤尘无爆炸性。 二、原因分析 根据分析,东翼回风上山内14#号密闭附近超过40PPm,、密闭外温度超过26原因如下:1、 通风不畅,长期处于无风、微风状态,造成有毒有害气体积存,从而导致东翼回风上山内14#号密闭附近超过40PPm,、密闭外温度超过26。2、 煤层底分层含硫相对较重,硫化物氧化,产生一定热量,因通风不畅,热量没有有效排放,从而导致14#号密闭外温度超过26。3、 巷道文明卫生差,浮煤浮矸堆积,巷道通风不畅,煤层氧化产生热量和CO没有有效排放,从而导致东翼回风上山内14#号密闭附近超过40PPm,、密闭外温度超过26。4、 因矿压影响,巷道煤柱被压裂,因长期处于无风微风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煤炭氧化蓄热,从而导致了煤炭自燃。三、防范措施1、优化矿井通风系统,合理调风配风。根据矿井通风现状和风量分配方案,东翼回风巷风速控制在0.7m/s,对应风量为210m3/min。为确保东翼回风巷风速和风量,在轨道下山、皮带下山等处设置调节风门,同时撤除原皮带下山下段风门,加强通风设施管理,保障东翼回风巷风量稳定、可靠。2、 对矿压严重、煤柱裂缝严重地段巷道进行喷浆。对矿压严重、煤柱裂缝严重地段巷道进行喷浆,其作用有以下两点:一是隔绝空气,减少氧化,有利于东翼回风巷防灭火管理。二是补强巷道支护。3、 清理巷道浮煤浮矸,搞好巷道文明生产。 清理巷道浮煤浮矸,减少巷道煤矸堆积,有利于巷道防灭火管理。4、 定期撒播阻化剂,预防煤炭自燃发生矿定于每旬撒播1次阻化剂,阻化剂选用(氢氧化钙),并洒水充分湿透巷道底帮,有效预防煤炭氧化自燃。5、 在东翼回风巷14#密闭前40m处安装甲烷、一氧化碳、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控巷道内甲烷、一氧化碳、温度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