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 隋唐时期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 课件【知识提要】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1页
第7讲 隋唐时期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 课件【知识提要】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2页
第7讲 隋唐时期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 课件【知识提要】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3页
第7讲 隋唐时期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 课件【知识提要】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4页
第7讲 隋唐时期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 课件【知识提要】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讲隋唐时期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政策开明,对外开放文化繁荣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2.了解古代劳动工具和劳作方式、货币、城市、贸易的等经济的发展变化。(选必2)3.认识在迁徙与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主要商路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等。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20

【Ⅰ】25·唐代美术——阎立本绘画;【Ⅲ】26·唐代书法艺术——张旭书法北京·4唐代长安城商业的发展山东·3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16·经济重心南移2021

【乙】47·历史人物评价——冯道江苏·3·唐科举制;天津·3·唐三省六部制北京·2·唐三省六部制;湖南·3·土地制度福建·19·“开皇之治”和“康乾盛世”制度革新河北·16·唐世家大族;山东·3隋唐江南产粮区体现经济重心南移;广东·3·史料使用;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2022【甲】西晋到唐地方行政体制演变乙卷25·唐代楷书广东·3北齐至隋唐政府机构变化

湖南·4隋唐选官制度变化重庆.3唐三省六部制

辽宁.3隋唐经济发展(水陆交通的变迁)河北.3唐社会经济发展-手工业

北京·16·唐朝民族政策与民族关山东·16隋代政区改革2023

山东.3.隋京畿区的东移;浙江·3·唐朝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2024全国甲·隋唐城市能源问题湖南·唐末新藩镇军队

辽宁·明经科考广东·两税法

浙江·两税法弊端江苏·儒学复兴

安徽·唐朝文化特点

湖南·唐末至后周军事体制的变化山东·16江南经济区”的变化体现的汉唐经济发展趋势命题分析:

对隋唐至五代十国的政治、经济、思想考察的较多,尤其是政治制度与经济重心南移;民族关系的处理措施考查也比较多。山东五年三考经济重心南移。备考建议:

隋唐时期是中华文明繁荣发展阶段。制度创新、科举制、均田制、两税法、经济发展与对外交流、边疆治理依然是长效考点。

要注意阶段特征入手,按照时序总结隋唐盛世的表现及各种制度的演变。理解好相关历史概念。如: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蕃和亲、节度使、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外重内轻、宦官专权、朋党之争、五代十国、三省六部制、政事堂、科举制、租庸调制、两税法、《唐本草》、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中外文化交流等历史概念高考考情分析755年618年907年朱温废唐贞观之治武周政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755-763)藩镇割据黄巢起义581年唐朝建立隋朝建立589年完成统一开皇之治初唐盛唐960年北宋建立隋唐五代十国581—618618—907907—979时空定位一、经济制度新变化2、赋税制度①积极:①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促进了农业发展;②税收从劳役地租转变为实物地租;③保障了财政收入。农民减负,输庸代役保农时,巩固府兵制;国家富强起来;②消极:一旦均田制遭到破坏,农民丧失土地,这种以人身为本的租庸调制就不可能维持。1、土地制度均田制:北魏到唐中期(1)特点:把国家掌握的无主土地分给农民;原则上不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变化:唐中期后,土地买卖兼并盛行,政府支配土地减少,均田制无法推(1)唐朝前期:租庸调制知识点1:隋唐的经济发展——经制变化、耕技成熟、重心南移基础知识梳理(2)唐朝中后期:两税法①实施:780年,唐德宗采用宰相杨炎建议,颁行“两税法”②内容:①量出为入;②人丁税为主转为财产税为主;

③夏秋两季征税;④以货币征收为主。课税主体在居住地纳税,不分主户、客户课税标准按土地和资产多寡来交纳纳税物品实物+钱币纳税种类取消租庸调,取消杂税,地税、户税合并纳税期限每年两次,夏季和秋季①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②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③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表明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重大改革和进步③特点:④意义:1.农业(1)灌溉工具:唐朝出现筒车【选必2

P20】(3)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形成(曲辕犁)。【选必2

P4】(4)自唐朝中叶以来(唐安史之乱后),南移的经济实力增长迅速。【纲要上P65】2.手工业“水激轮转,众筒兜下,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唐朝筒车曲辕犁(2)曲辕犁在江南水田地方推广。至此,耕犁基本定型。【纲要上P33】陶瓷业:为了使器物在烧制过程中不粘连,器物底部放置烧制好的黏土块——支钉;瓷窑遍布南北,形成了南青北白体系;工艺成熟(唐三彩);出口频繁,成为中华文明的新象征。【选必2

P21】二、耕作技术的成熟3.商业总体看是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官商分利)。②唐朝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选必2P67】①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选必2P68】①陆上丝绸之路在隋唐达到鼎盛,唐朝中期以后重要性下降,海路活跃。②唐宋以后,海上贸易兴盛。官府在东南沿海设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选必2P38】(1)政策:(2)交通:(4)对外贸易:(3)城市:城市发展,长安成为国际大都市(坊市制),南方“扬一益二”由存款发展到汇兑,出现类似现代的汇票“飞钱”【选必2P38】(5)信贷:③从8世纪起,陶瓷特别是瓷器成为中国大宗出口商品。【选必3P52】唐朝当铺取得合法地位;唐宋以后契约应用广泛。【选必2P40】稿定PPT02商业:(6)市场(选必2P36)隋唐到两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商业进一步繁荣。(7)货币(选必1P87)唐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李渊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钱制把货币的单位由金属重量的直接标示改为纯粹的货币符号,开创了中国货币史上以“通宝”、“元宝”等作为铸币标示的货币系统。时间货币演进历程古代夏商最初可能用海贝;大约商朝后期,开始岀现铜铸币春秋战国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秦朝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此后被长期沿用西汉汉武帝时开始铸造“五铢钱”唐朝唐初铸行“开元通宝”钱,此后铜钱大都以“通宝”“元宝”命名北宋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纸币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元朝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钞”明清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近现代晚清开始铸造银元临时政府至北洋银元南京国民政府币制改革:法币;金圆券、银圆券解放战争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底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5套)重点突破1——中国货币的演进与规律

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中国货币的演进规律①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②由多元货币向统一币制的演变③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④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⑤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变。(宋以后)海外贸易推动南方沿海沿江城市、海上交通运输发展,促进了宋元时期海上贸易的发展城市发展南移完成后,元明清南方工商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影响至今人口分布经济重心南移再吸引北民进一步南迁;南方人口迅速膨胀,南部、东南部人口比重不断增长文化教育经济重心南移,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民族关系使我国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生态环境重心南移导致某些地区过度开发,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风俗习惯受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唐中期北方饮茶之风盛行等三、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安史之乱后(唐中期以来),北民南迁,南方经济实力增长迅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2.(2022·湖南高考·3)据下表可知()A.世家大族没落B.科举制存在严重弊端C.门阀观念强化D.九品中正制仍可延续1.(2022·辽宁高考·3)目前考古发现的唐代瓷窑遗址有河北的定窑、河南的巩县窑、浙江的越窑、湖南的岳州窑等数十处,它们或临永济渠、江南河,或临黄河、长江、赣江、湘江、钱塘江等自然河流。这体现了()A.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C.水运的重要经济地位D.瓷器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AC时间事件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废除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始置进士科唐高祖武德七年(624)恢复九品中正制唐太宗贞观初年(627)再度废除九品中正制3.(2020·北京高考·4)下图为唐代长安城商业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为“市”以外的商业区域。与“安史之乱”前相比,“安史之乱”后的长安城内()A.市以外经营行业的种类大大增加B.商业活动日趋突破坊市功能的界限C.官府对交易场所的限制更加严格D.官府设市数量增加,坊的数量减少B稿定PPT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一)发展概况朝代儒学道教佛教汉朝汉武帝时确立正统地位东汉末兴起两汉之际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吸收佛、道精神,有新发展,虽受冲击,但仍然占据统治地位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在中国盛行,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隋朝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以儒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理论;唐朝“三教并行”,韩愈提出复兴儒学道教最受尊崇武则天时有很大发展,禅宗影响最大知识点2: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提醒:道教≠道家学派:道教是我国本土宗教,产生于东汉末年;而道家学派是春秋战国时期老子创立的一个思想学派。基础知识梳理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二)思想发展特点:①儒学正统地位受挑战;儒家思想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②思想活跃、多元共生;③三教互相吸收融合【易错提醒】

隋唐“三教合归儒”是指儒家、道教和佛教思想的相互融合、相互借鉴,但是,并没有融合成一种思想流派。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三)儒学式微1、佛教、道教盛行(儒学受到挑战)的原因:①魏晋时期政权更迭,社会动荡,人们缺乏精神寄托。②佛教和道教注重解决人生的现实问题,关注人的精神需求。③儒学自身存在没有关注人生终极目标的缺陷④统治者借助佛教、道教巩固自身统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2、佛教、道教的盛行带来了的社会问题:①佛教兴盛,广修寺庙,耗费钱财;②与封建政府争夺劳动力,严重威胁政府利益;③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3、如何应对佛教盛行问题?(在每次经受打击之后,佛教通过内外调整,又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①统治者灭佛(“三武一宗之厄”)②民间出现反佛现象(南朝无神论思想家范镇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韩愈提出复兴儒学,巩固儒学的统治地位)文学唐朝诗歌黄金时代:李白“诗仙”、杜甫“诗圣”书法隋唐时期①书法艺术融汇南朝秀美和北朝雄健,创出新风格。②颜真卿气势雄浑的颜体和柳公权骨力遒劲的柳体最有名绘画隋唐时期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绘画主题。唐朝吴道子被尊为“画圣”二、隋唐时期的文艺

——自成体系、异彩纷呈

唐诗的风格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异?(1)折射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时代变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反映了诗人的个人际遇(主观认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三、科技领域朝代人物成就数学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农学北朝贾思勰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地理学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建筑隋李春世界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印刷术隋唐唐朝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金刚经》火药唐唐中期书籍记载火药配方;唐末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最早火药武器天文学唐僧一行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算出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医学唐孙思邈《千金方》唐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特点:

领域广泛、世界领先;重实用轻理论、重经验轻实验、主要服务与农业(1)全面繁荣:隋唐文化在科技、宗教和哲学、史学、教育、文学、艺术方面全面繁荣;(2)兼收并蓄: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创造了利于文化发展的氛围;内外交通发达、各族交往密切,文化交流融合,中华文化增强了刚劲、豪爽、热烈、活泼的多民族色彩;中国与亚欧非洲频繁往来,吸收外来宗教艺术等文化(3)世界领先:隋唐雕版印刷和火药,僧一行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唐本草》、赵州桥等世界领先(4)影响深远: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高峰,是当时世界文化高峰,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明都产生了重要影响①社会: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②政府:统治者重视,中央集权制度的保障

③政策:开明兼容的文化、宗教政策等④经济:封建经济繁荣发展

⑤外交民族:中外及民族交流频繁,多元文化交融⑥人才:教育发展、选官制度和官僚政治成熟⑦奠基:前代科技文化成就的继承发展⑧人民:广大劳动者的创造及辛勤劳动等问题2:隋唐时期科技文化繁盛的原因问题1:隋唐文化的特点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选必一P64选必三52选必三53选必三53纲要下29纲要上45纲要上46纲要上46四、中外文化交流隋唐(581~907年)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政治政治:国家统一,疆域开拓,民族融合,政局相对稳定;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制度创新,中央集权制度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走向成熟);唐后期,安史之乱起,藩镇割据,统一局面遭到破坏,最终演变为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经济经济:封建经济(农、手、商)繁荣;经制新变、耕技成熟、重心南移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加速南移(出现南方超过北方趋势)。陆海丝绸之路繁荣,8世纪起,瓷器成为大宗出口商品;唐中期以后经济政策调整,重农抑商政策松动。赋税制度发生重大变革。由魏晋时期的租调制到唐朝的租庸调制和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民族和对外关系民族关系:民族政策开明,各民族联系加强,民族关系空前融洽。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

对外开放: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举(丝绸陶瓷之路);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对日本、朝鲜政治制度影响深远,中华文化圈形成。思想文化全面繁荣:隋唐文化在科技、宗教和哲学、史学、教育、文学、艺术方面全面繁荣;兼收并蓄:文化兼收并蓄(文化政策开放宽松),文化多元发展(儒、佛、道三教并行、并出现合流趋,儒学复兴)。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吸收外来宗教艺术等文化。世界领先:隋唐雕版印刷和火药,僧一行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唐本草》、赵州桥等世界领先科技世界领先;文艺繁荣:唐诗等进入黄金时代。

影响深远: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高峰,是当时世界文化高峰,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影响深远,泽被东西,“中华文化圈”总体格局形成。【阶段特征】1.(2024·全国甲卷卷)隋唐时期,常有商贩运着木材到城中指定区域进行售卖,也有人在城外种植桑树,然后砍伐送到城市作为柴薪进行售卖为生。由此可知,该时期(

)A.重农抑商政策废弛 B.城市能源问题突出C.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D.市镇经济开始兴起B真题演练2.(2024·江苏卷)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挑战,但世家大族依然尊奉儒家思想,并以儒家经学为家学的核心内容,形成了以南朝会稽贺氏、北朝范阳卢氏为代表的经学世家。这一时期经学世家的形成(

)A.源于北方士族南迁 B.影响南北方政权频繁更替C.有利于儒学的复兴 D.导致“三教合归儒”的局面C3.(2024·辽宁卷)唐代宗大历初年,国子司业归崇敬上疏提出,明经科考试“不求其文义,及第先取于帖经”,士子为了应试,多死记硬背儒家经典,不从师不问道,遂使“专门业废”“传受义绝”。其所强调的是(

)A.明经科考试改革的必要性 B.复兴儒学的紧迫性C.进士科考试内容的合理性 D.官学教育的重要性4.(2024·广东卷)两税法依据田地、杂产等资产评定户等,但对杂产种类及其价值没有明确规定。唐文宗时,湖州刺史庾威在所属五县,“自立条制,应田地、奴婢,下及竹、树、鹅、鸭等并估计出税,差军人一千一百五十人散入乡村,检责剩征税钱四千九百余贯”,结果被朝廷以“扰人”罪名贬官。由此可见,两税法(

)A.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 B.强化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赋予地方官员加征权 D.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困难AA6.(2024·安徽卷)唐朝文学家段成式《酉阳杂俎》所记植物近二百种,包括唐代传入的龙胆香、安息香、波斯枣、巴旦杏、无花果等。其子段公路《北户录》则主要记载了岭南地区的动植物,其中写道:茉莉花“本出外国,大同二年(536),始来中土,今番禺士女,多以彩缕贯花卖之”。这反映了(

)A.唐朝文化兼收并蓄 B.大唐风俗远播异域C.市民生活悠闲雅致 D.文学体裁多种多样5.(2024·甘肃卷)据碑志记载,李素,波斯人,唐天宝年间,其祖奉命出使中国,获赐李姓;其父李志,任广州别驾;李素与其子李景亮,博学攻文,恪勤奉忠,先后任翰林待诏。从李素家族的经历可以看出,唐代(

)A.兼容并蓄促进文化认同 B.民族迁徙改变政治格局C.使节往来增进文明互鉴 D.科举考试扩大统治基础AA7.(2023·全国·统考高考.25)唐代中后期文人间流行诗歌唱和之风,“江南”成为唱和的重要主题。杭州、苏州、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等地名常在唱和诗歌中出现。这种风尚(

)A.得益于稳定的地方秩序 B.缘于坊市制度的崩溃C.助推山水田园诗的兴起 D.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材料主要内容是唐中后期文人流行诗歌唱和,江南是重要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歌唱和主要体现的是文人之间作诗与别人相酬和,而诗人之间这种诗歌唱和基本以江南为主题,主要是因为唐中后期,南方相对北方,社会秩序更加安定,A项正确;【典例研析】8.(2020·全国·统考高考真题)敦煌莫高窟61号洞中的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梁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这一事例说明此类壁画A.创作源于艺术想象

B.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C.可与文化遗存互证

D.价值来自学者的发掘【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等信息可知,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为其发现实物“佛光寺”提供了重要的史料,说明此类壁画可与文化遗存互证,C项正确;敦煌壁画中的“大佛光之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