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诗词五首》测试(含答案).doc_第1页
24《诗词五首》测试(含答案).doc_第2页
24《诗词五首》测试(含答案).doc_第3页
24《诗词五首》测试(含答案).doc_第4页
24《诗词五首》测试(含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4诗词五首测试(时间:40分钟,分值:50分)一、基础知识(20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3分)东篱() 不胜簪()提携()折戟() 梦魂() 殷勤()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1分)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B感时花贱泪,恨别鸟惊心。C锋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D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1分)A问君何能尔(如此,这样)B浑欲不胜簪(简直)C自将磨洗认前朝(拿,取)D九万里风鹏正举(举起)4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3分)中国一直就是一个诗的国度。先秦时期,诗歌是外交答对的基本凭借;到了汉代,“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唐代以后,诗歌的写作成为登科入仕的基本科目。而现在,通过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使我们对诗歌产生了更深的情感。是啊,中国人在诗歌里不知不觉地实现了生命的成长,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诗意是最丰富的,如果你是否愿意去寻找,诗意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帘,荡漾在你的心中。烂漫春光里能寻觅诗意,萧瑟秋景中能发现诗意,慈母的牵挂中能品味诗意,游子的仇情里能感悟诗意诗歌里描绘的美景,能医治心灵的创伤;诗歌里蕴含的真情,让心境宁静温暖。(1)第一、二段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2分) (2)请写出第二段中省略号的作用。(1分) 5根据下面的提示填空。(5分)(1)饮酒(其五)中表明诗人摆脱尘世的干扰,过着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_,_。(2)春望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表现诗人伤时思亲的千古名句是:_,_。(3)雁门太守行中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声音激昂、色彩鲜明浓艳地铺写出战地的悲壮和战斗的惨烈的诗句是:_,_。(4)赤壁中诗人运用议论,抒发感慨,直接对历史结局提出自己的评判,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观点)的句子是:_,_。(5)渔家傲中展现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画的句子是:_,_。6班级要开展以“走近陶渊明”为专题的语文学习活动,请完成下面的任务。(3分)(1)语文老师为本次专题学习提供了一个示例,请参照示例,确定专题学习内容,并策划自己小组的专题学习任务。(2分)示例:专题学习内容:渊明与酒 (2)有个小组在活动中发现刘禹锡与陶渊明在安贫乐道方面有相似之处,就用拟写对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请帮他们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1分)上联:刘禹锡陋室读经,苔痕上阶绿下联:陶渊明_,_7杜甫草堂(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入蜀,营建茅屋而居,称“成都草堂”。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其间创作的诗歌流传至今的有240余首。其中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现已成为不少地区学生的必学篇章。草堂故居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 (4分)(1)踏寻名人足迹,重温诗人风范。请为“杜甫草堂”这一胜地写一段解说词。(不超过50字)(2分) (2)就你对杜甫诗的了解,简要写写他的精神实质。(2分) 二、阅读理解(30分)(一)阅读饮酒(其五),回答问题。(6分)1品析下列诗句中的加点词。(2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既然“此中有真意”,诗人为何又“欲辨已忘言”呢?(2分)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此诗是诗人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抒情小诗,其中“心远”二字指诗人心中远离草庐。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情怀。C“山气日夕佳”一句在诗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承上句,点出南山的暮景,引出下句的飞鸟结伴归林。D此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质朴的美。(二)阅读春望,回答问题。(6分)1品析下列诗句。(4分)(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2分)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分)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A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B首联即扣住“望”字,所望之景“国破”和“城春”形成强烈的反差。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C诗歌运用了对偶、拟人、反衬等表现手法。D尾联写诗人“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这种愁情皆因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诗人忧愤难解。(三)阅读雁门太守行,回答问题。(6分)1品析下列诗句中的加点字词。(4分)(1)黑云压城城欲摧 (2)半卷红旗临易水 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的战事。B全诗运用色彩斑斓的词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黑色、玉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奇特的意境,衬托了悲壮的英雄气概。C“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前句从听觉的角度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后半句从视觉上表现边塞风光的秀美。D尾联诗人选用“玉龙”和“黄金台”,一位神采奕奕的主将形象宛然在目,表现了主将不惜为国捐躯的志气。(四)阅读赤壁,回答问题。(6分)1说说以下加点词在诗中的深刻含义。(4分)(1)东风不与周郎便(2分) (2)铜雀春深锁二乔(2分) 2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是一首咏史诗。B“折戟沉沙铁未销”,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C“自将磨洗认前朝”,诗人磨洗干净,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前朝的遗物进一步引发诗人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做铺垫。D本诗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要效仿古人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五)阅读渔家傲,回答问题。(6分)1品析下列诗句。(3分)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下列说法不合理的一项是( )(3分)A这首词气势磅礴、格调豪迈,是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B“天接云涛连晓雾”中“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茫茫无际的境界。C“星河欲转千帆舞”,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有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奠定了基调。D“殷勤问我归何处”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意的天帝,暗含了词人对现实美好生活的殷切赞美。参考答案一、1lznxijhnyn2【解析】AB项,“贱”应为“溅”;C项,“锋”应为“烽”;D项,“消”应为“销”。3【解析】D“举”是“高飞”的意思。4(1)【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修改。在第一段中,“通过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使我们对诗歌产生了更深的情感”,两个介词“通过”“使”使整句话缺少主语,只要去掉其中任意一个介词就可以了。在第二段中,“如果你是否愿意去寻找,诗意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帘,荡漾在你的心中”中“是否”表明两种情况的存在,和后面的句子语义不一致,只要去掉“是否”就可以了。【答案】 第一段:而现在,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使我们对诗歌产生了更深的情感。(或:通过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我们对诗歌产生了更深的情感。)第二段:如果你愿意去寻找,诗意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帘,荡漾在你的心中。(2)【解析】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作用。首先了解省略号的一般作用就是承前省略,此处省略号前面是诗意产生的地方的排比,结合内容看,产生诗意的地方不仅仅只有这些,所以此处省略号,是承接前面排比内容的省略。【答案】 排比中排比内容的省略。5(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5)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6(1)【解析】 回答此题时,一要仿照格式回答,二要选取与陶渊明相关的事物。因为与陶渊明相关的事物一是酒,二是菊花,所以我们可选取菊花来回答此题。【答案】 (示例)专题学习内容:渊明与菊花专题学习任务:搜集阅读陶渊明与菊花相关的诗文,探究“菊花”与陶渊明文化性格的关系以及“菊花”在陶渊明生命中的意义。(2)【解析】补充对联时,要看一下上联或者下联此位置的相关字词,根据词性和词义来确定此位置的词语,一般的原则是:相同位置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者相对,字数相等。【答案】 东篱采菊悠然见南山7(1)【示例】这里是杜甫为避“安史之乱”而营建的居所,在这里,杜甫为我们留下了240余首不朽的诗篇。(2)杜甫虽然避难于草堂,生活困顿,但他仍心系百姓,心忧国家,希望社会和平美好。二、(一)1“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而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暗含了诗人看到南山时的欣喜之情,符合“悠然”的情趣。2诗人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其深层含义是说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语言不足以表现这种生命的微妙。3A(指诗人心中远离闹市。)(二)1(1)“烽火连三月”,战火已经持续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诗人流落被俘,被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无奈之情。(2)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曲。“感时”“恨别”凝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此联借景生情,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2D(这种愁情不仅因为与亲人书信中断,也因为战祸连连。)(三)1(1)“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城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描写出来。(2)“半卷”是进军的特征。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刻画了战争的紧张。2C(“燕脂凝夜紫”形容战场上的血迹,从视觉上表现了战争的惨烈,而不是边塞风光的秀美。)(四)1(1)东风,这里指周瑜侥幸借东风火烧曹营。暗指有利的客观条件。诗人把孙刘联军的胜利简单地归结为偶然的东风,借题发挥,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慨叹。(2)二乔,指东吴贵族美女,诗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