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山西省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pdf_第1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山西省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pdf_第2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山西省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pdf_第3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山西省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pdf_第4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山西省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v 中 文 摘 要 现代乒乓球运动的国际化以及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使越来越多的 国家认识到竞争的关键是后备人才的竞争,后备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乒乓 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山西省乒乓球运动青少年参加全国比赛 的成绩,近几年有了很大提高,加强乒乓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是保证山 西乒乓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要加速山西省乒乓球运动的全面发展, 对影响和制约山西省乒乓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主要因素训练体制、竞 赛体制、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以及有关社会学因素等多层面因素进行整体 性、综合性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 究方法,利用 2008 年山西省中小学生乒乓球点校调赛、2008 年山西省 青少年运动会乒乓球比赛的机会,对山西省乒协、体校、中小学乒乓球 运动员、教练员和管理人员进行调研。对山西省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后备 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山西省乒乓球后备人才的握拍方法比例不合理,横拍运动员越来越 多,比例成逐渐扩大的趋势,直拍运动员比例则在不断下降;打法类型 的比例失调,快攻型和削攻型打法严重匮乏。 2、运动员对待训练的态度较对待学习积极;运动员在训练上的主要困 难为训练时间不足、基本功不够扎实、身体素质差、训练兴趣不高;运 动员在学习上的主要困难是学习时间不足、学习基础差、没有好的学习 氛围、课程太多太难、训练太累。 3、现阶段山西省乒乓球后备人才的职业选择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4、教练员年龄结构基本合理,队伍日益年轻化;教练员的学历结构参 差不齐,文化水平偏低;教练员的运动经历能够正确指导运动员进行训 练。 5、教练员参加岗位培训情况较差;教练员知识结构不够系统、全面, 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教练员在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上较低; 教练员训练的科学化程度不高。 6、竞赛制度与训练体制较不合理;训练经费的主要来源为国家拨款和 学员交费;对教练员的考核过分注重球队的比赛成绩;影响教练员训练 vi 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收入;对运动员的管理以“一集中”和“三集 中”为主。 7、资金投入不足、教育制度与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制度不协调、场地 器材不足和管理单位的相关政策不完善是制约山西省乒乓球后备人才培 养的最主要因素。另外,教练科学化训练水平不高和经济体制及经济发 展水平也是制约山西省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山西省;乒乓球;后备人才;现状 vii abstract the modern pingpong movements internationalization as well as the competition intense reality, make more and more countries to realize that day by day to the competition key is the reserve talented persons competition, the reserve talented persons raise has become the pingpong move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key to be.the shanxi province pingpong movement young people participate in the national competitions result, in recent years had the very big enhancement, strengthens the pingpong reserve talented persons raise, is guarantees the shanxi pingpong move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key. factor asking system , contest system , competitive sports management system and in relation to sociology to accelera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that shanxi province table tennis ball moves , training to the major factor affecting and restricting shanxi province table tennis ball motion reserve personnel training and so on multilayer factor be in progress globality, comprehensiveness study be very necessary.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adopt document data law , expert interview law , questionnaire to inquire into research method such as law , number reason statistics law, the shanxi provinc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table tennis ball making use of 2008 counts school competition,shanxi province in 2008 teen-agers games table tennis ball competition chance, assists to shanxi province ping , sports school ,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table tennis ball athlete , coach and handling crew go along survey. to shanxi province teen-agers table tennis ball motion reserve, talented person trains current situation the conclusion carrying out all-direction , much angle analysis , reaching the following: 1.shanxi province table tennis ball reserve talented person holding pats method proportion block of wood reasonableness , the shakehand grip athlete is more and more many, proportion becomes the trend expanding gradually , straight beat athlete proportion is to be coming down unceasingly; play type proportion loses balance , the quick attack type attacks type play with viii chopping grave deficient. 2.that the athlete treats the attitude training is more active than treating study about; the athlete is that training time is insufficient , basic skill is not enough solid , physical constitution is bad , the interest training is not high in the difficulty training upper main part; the athlete is very how very difficult to train being tired out very much the atmosphere , course studying time deficiency , studying basis difference , not having good study about are in the difficulty studying upper main part. 3.the present stage shanxi province table tennis ball reserve talented person career choice develops towards the direction diversifying. 4.fundamental reasonableness of coach age structure , team gradually become younger in average age; coachs educational background structure is uneven , the cultural educational insists to hang down; coachs motion go through is able to guide an athlete to carry out training correctly. 5.coaches participate in the on-the-job training condition range; insufficient system of coach structure of knowledge, is all-round , wait for yu to go a step further systematization, theorization; the coach hangs down comparatively on scientific research consciousness and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the scientification degree that the coach trains is not high. 6.contest system and the system training are more unreasonable; the source training the funds main part is that country allocation of funds and the trainee deliver a fee; examining to the coach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eams competition achievement excessively; affect a coach training the enthusiasm major factor to be economy invisible income; the administration to the athlete gives first place to one all together all together with three. 7.funds throw into deficiency , the educational scheme and table tennis ball reserve talented person train system inharmonious , that space equipment and material deficiency and the administrative unit relevance policy do not improve and perfect is table tennis ball reserve restrict shanxi province personnel training major factor. besides, drill scientize the major factor training no high level sum economic system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ix to be also to restrict shanxi province table tennis ball reserve personnel training. keywords: table tennis ball; reserve talented person; current situation 承 诺 书 承 诺 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 下独立完成的,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属于山西大学。如 果今后以其他单位名义发表与在读期间学位论文相关的 内容,将承担法律责任。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文献资 料外,本学位论文不包括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成果。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 下独立完成的,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属于山西大学。如 果今后以其他单位名义发表与在读期间学位论文相关的 内容,将承担法律责任。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文献资 料外,本学位论文不包括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成果。 学位论文作者(签章) : 200 年 月 日 引言 1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可持续发展是伴随着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讨论而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目前 该理论的内涵不断得以发展,它已不再仅仅是一种经济与环境发展的理论,而是已 逐渐成为各种组织系统运行发展的指导思想。体育,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可分割 的组成部分;竞技体育,又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龙头。所以,竞技体育的发展依赖于 体育事业的发展,更依赖于社会大环境的支持。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是 21 世纪我 国体育界而临的重大课题。 现代竞技体育的国际化以及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使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竞 争的关键是后备人才的竞争,后备人才的培养已成为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 在。要加速我国竞技体育的全面发展,对影响和制约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主 要因素训练体制、竞赛体制、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以及有关社会学因素等多层面因 素进行整体性、综合性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乒乓球作为我国的国球,雄居世界乒坛五十载,是我国竞技体育典型的优势项 目。乒乓球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是整个乒乓球训练系统工程的起点,它对整个工程 的最后结果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山西省乒乓球项目的发展来说,虽然近几年我省 青少年乒乓球竞技水平在不断提高,全国比赛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2007 年 7 月 25 日至 30 日,在韩国举行的第十三届亚洲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代表我国参赛的山西 体育职业学院乒乓球选手李晓丹,夺得女子单打冠军;此外,李晓丹和队友协同作 战,还获得了女子团体冠军、女子双打亚军;2008 年甲 a 联赛,山西省乒乓健儿获 得第二名;山西省向国家队输送两名女子运动员。但是,目前山西省乒乓球运动水 平在全国仍处于落后,后备人才的输送率较低。本文以山西省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 体系的现状为着手点,探析制约山西省乒乓球后备人才发展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实 践需要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操作化建议,为山西省乒乓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 依据与参考。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 马志和(2004)在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创新一文中讨论了 山西省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2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缺陷,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竞 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赖以依存的土壤已经失去,必须采取“政府主导下的市场 化”培养模式,才能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保障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并依 据这一思路,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余万斌等(2007)在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培养研究一文中指出:教 练员是竞技体育人才资源培养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拓宽体育后备人才资源与提高 运动技术水平、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关键。教练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培养高水平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不可缺少的条件和基础,如果没有丰富的理论知识、高超的技术 水平和缺乏对新理论、新方法的了解和应用以及没有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是不可 能培养出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 。 柯教文(2000)在全国教练员岗位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一文中对我国教练 员岗位培训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提出当前教练员岗位的对策为: (1) 领导认识到位是关键; (2)完善的制度是保证; (3)教材和队伍建设是基础; (4) 团结协作是根本 。 徐清泉(2007)在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一文中指出:改革 开放以来,出现了一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环境相适应的竞技体育的组 织体制、竞赛体制和人才体制社会化的竞技体育模式,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 竞技体育发展的多元化模式 。 孙岩等(2003)在我国业余体育训练的历史发展及现状分析中对我国青少 年业余体育训练的历史发展、基本现状、主要问题进行了回顾和分析,提出我国在 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业余体育训练制度已经暴露出很多问题,难以适应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条件下竞技运动发展对竞技运动后备人才的需要,进行业余训练制度的创 新已势在必行 。 张勇等(2008)在我国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的现状与对策一文中指出:我国 自建国以来一直采用的是以体校为基础的三级训练网,这种三级训练网是一种金字 塔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最底层是一般业余体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业余体校;中 间层是重点业余体校、专项业余体校和竞技体校;最高层是国家队、省市队。它是 马志和.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创新j.体育科学,2004,24(6):56-59. 余万斌等.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培养研究j.赤峰学院报,2007,23(1):117-118. 柯教文.全国教练员岗位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0,1. 徐清泉.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7,(6):38-39. 孙岩等.我国业余体育训练的历史发展及现状分析j.体育学刊,2003,10(3). 引言 3 通过国家行政体制和财政力量集中有限的资源维持“优秀运动队伍”实现的 。 黄一飞(1998)在体育运动后备人才试点中学培养目标的定位和(1997)在 体育运动后备人才试点中学受训学生文化学习问题的调查及对策研究两篇文章 对体育运动后备人才试点中学这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形式进行了研究,认为体育后 备人才试点中学培养的定位“首先应当是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队和体育院系;其次 是国家和省级运动队伍;再次是社会体育指导员或相关体育工作者” 。学训矛盾仍然 是体育运动后备人才试点中学实践中的主要矛盾。 ”建议在不增加时间的前提下改进 训练方法,向质量要时间,提高单位时间的利用率,真正做到学习训练两不误 。 黑龙江省体委副主任赵英刚在如何加强业余训练一文中指出:坚持走内涵 发展的道路、认真抓好教学训练大纲的执行;抓好对业余训练的评估考核和管理; 建立目标体系、树立全局思想;切实抓好体育传统校的建设;注重教练员培养是加 强业余训练,是搞好高水平体育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刘绍曾教授等的对我国学校课余训练现状的思考一文,对我国十八个省市 自治区的 18066 所学校开展业余体育训练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后,提出用辨证唯物主 义观点和系统论原理指导学校课余训练工作;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学校课余训练体系; 制定规划,全面提高学校课余训练质量;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应为学校课余体 育训练提供越来越好的条件等对学校课余训练的思考 。 王健在影响体育后备人才训练积极性的因素及分析中提出:影响体育后备 人才训练积极性的十个因素:人际关系因素、亲朋支持因素、教练因素、社会环境 因素、激励因素、管理因素、自身惰性因素、学习因素、竞赛条件因素和物质条件 因素。其中学习因素、竞赛因素及物质条件因素为主要因素。 李立新(1996) 上海市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社会化改革的设想结合上海的地方 特点,以控制论、现代管理学的 n 型结构理论为理论基础,对学校课余训练的社会 化改革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了社会与学校共同参与的新型训练结构体制, 即通过学校与社会的有机结合,构成社会化训练实体 。 前国家教委体卫艺司副司长曲宗湖先生(1997)在2000 年中国学校体育和卫 生发展战略研究中对我国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的状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以 学校体育代表队为依托,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试点校是目前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 张勇等.我国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的现状与对策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8,(2):22-24. 黄一飞.体育运动后备人才试点中学培养目标的定位j.体育科学,1998.18(1):2427. 刘绍曾.对我国学校课余训练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学校体育,1998,(7):68. 李立新.上海市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社会化改革的设想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6,20(1):70-74. 山西省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4 的两种基本组织形式。我国的课余体育训练存在着经费不足、训练时间不足,参训 学生数量少,训练水平低,教练员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 。 ” 辽宁省体委在努力探索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有效途径一文中指出:辽宁省 体委通过在辽宁省各级各类业余体校,普遍实行定岗、定编、定职责的全员目标管 理责任制;实行有偿训练,对运动员实行分类管理;建立竞争与激励机制;重视体 教结合;增加投入、改善条件、充分利用竞赛杠杆作用、重视教练员的再教育等有 效途径,保证了辽宁省优秀运动队、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的源源不断 。 凌平等(1998)的关于浙江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调查研 究对浙江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训练、竞赛、管理、经费来源、后备人才的输送 等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浙江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运动项目布局偏窄,训练喜 忧参半,训练与文化学习依旧矛盾重重。以市场经济的角度审视,传统体制最大的 缺陷是没有价值补偿机制,使体育不能依靠自身的力量生存和发展,减少了“再生 产”能力 。 曾小武在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学校的经济效益与对策一文中对国家体委直属6 所体育学院竞技体育运动学校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 高竞校竞技效益的对策有:广泛筹措资金,拓宽办学渠道;调整办学规模,提高办学 效益;加快经济制度改革;调整项目布局;充分利用体院的综合优势;建立适应市 场经济的激励机制 。 吕爱凤等的体育运动学校文化教育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运用社会学、 教育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对体校学生的入学基础,对待运动训练、文 化学习的兴趣、态度,家庭环境,读训时间分布,早训,运动成绩与文化成绩的相 关性,影响体校学生文化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读训协调发展等 8 个方面进行了研 究提出了“优化教育环境,加强教育管理;根据体校的自身特点,积极开展教改; 重视家长的督导”等提高体校文化教育水平的建议 。 许闽蜂(1996)在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由来和发展中,回顾了我国传 统项目学校的发展历史,总结几十年的经验、教训,指出“在今后一段时间,传统 项目学校的数量不可能有很大增长。对于传统校的管理应采取政府立法,健全制度, 国家体委群体司业训处.全国业余体育训练工作研讨会纪要.少年体育训练,1997,(6):3-6. 辽宁省体委.努力探索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有效途径.少年体育训练,1998,(1):5-6. 凌平等.关于浙江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调查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1998,(4):4-9. 曾小武.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学校的竞技效益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22(5)11-14. 吕爱凤.体育运动学校文化教育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1994,14(3). 引言 5 建立社团,分清层次,明确任务,提供保障等方式,使之在规范中有序发展 。 ” 江苏省体委主任孔庆鹏(1997)在 “体教结合”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必由之 路一文中分析了“体教结合”的依据、基本内涵和规律,指出: “体教结合”是以 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四有”人才为目标,既遵循训练规 律,保证系统的业余训练,又遵循教育规律保证系统的文化教育,充分发挥体育和 教育两个部门优势的制度方法及运行机制。大量的实践证明, “体教结合”是培养和 造就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必由之路,是新形势下解决业余训练新问题的根本方法 。 吴贻刚等(1999)的论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的制度改革认为社会发展引起业 余体育训练体制内部各方利益冲突、升学和劳动就业制度的制约是当前课余训练体 制存在的问题。改革的思路应在调整业余体育训练的“双轨制”结构和业余体育训 练体制内的各种利益,加强宏观调控,培育竞技体育市场,拓宽体育人才的就业渠 道上多下功夫 。 韩鲁安(1995)在天津市学校课余训练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一文中对天津 市 80 所中小学 160 个运动队进行调查研究, 认为: 课余训练的组织形式趋于多样化; 课余训练的基本条件差;带队教师流失严重。提出了深化训练体制改革;促进多种 训练模式同步发展;深化竞赛制度改革,充分发挥竞赛杠杆的作用等改革措施 。 高学峰的我国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现状及发展态势探析分析了我国学校现 行的课余训练体系存在的种种不足,预测今后几年的发展态势: “我国学校课余训练 在较长期内仍呈不平衡特征;体教联姻或二合一将成为我国学校课余训练 向新体制转换的过渡形式之一;课余训练社会化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 校课余训练体系的必然发展趋势 。 ” 项和平等(2005)的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探析认为协调业余训 练与社会需求的关系:转换人们的体育观念,解决全民支持体育的态度问题,正确 引导人们的体育价值取向,实现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在青少年后备人 才训练过程中妥善解决业余训练与文化学习之间的矛盾;使训练与学习协调发展。 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青少年参加业余训练,尽可能地满足家长们的心理需要,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调动更多家长让子女参加训练的积极性 。 许闽峰.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由来和发展j.中国学校体育,1996,(1):15-16. 孔庆鹏.“体教结合”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必由之路.少年体育训练,1997,(2):3-6. 吴贻刚.论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的制度改革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22(3):31-34. 韩鲁安.天津学校课余训练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5,10(1):64-68. 高学峰.我国中小学课余训练现状及发展态势探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3,(4):22-24. 项和平等.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探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16-118. 山西省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6 1.2.2 我国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 蔡学玲等(2004)在对第五届城市运动会乒乓球运动员打法类型的调查研究 一文中对第五届城市运动会乒乓球项目 284 名男女运动员打法类型进行了调查,研 究现状表明本次运动会以横拍进攻类型打法为主流,横板打法明显多于其他类型的 打法的局面。打法类型配备比例失调现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建议(1)继续坚持百 花齐放的方针,宏观调控诸多打法类型的配备比例,在积极发展各类型打法的基础 上应大力扶持直板和削球打法。 (2)加强对基层教练员的培训,提高其对我技术发 展战略指导思想的认识,加强“全国一盘棋“的意识。 (3)地方评定基层教练工作 业绩的标准应该更加科学化 。 乔红(2006)在从十运会看我国女子乒乓球的现状与发展一文中,通过对 十运会比赛的分析,得出结论:我国女子乒乓球队伍目前是“北强南弱”的形势; 以横拍进攻型打法为主流,应进一步加强对削球、直拍以及横拍快攻结合弧圈等各 种打法的培养 。 袁文惠(2007)在2005 年全国业余体校乒乓球总决赛看中国乒乓球后备人才 储备运动员的竞赛能力是运动员的体质、技术、心理和智力等因素的综合体现。 科学训练要求运动员能够及时、准确地领会教练员的意图,并准确无误地执行,以 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赛场上的临场变化也要求运动员具有一定的思考分析能力, 使自己的水平得到充分发挥。可见,运动员的智力水平决定了其能否成为世界级选 手的关键。有关数据表明,我国的奥运会冠军有 90%来自业余体校,作为后备人才训 练基地的省、市体校,受我国训练体制和赛制的制约,一般是半天文化课学习,半天运 动训练,一周的文化课学习为 20 学时,为普通学校的 3/5 左右,遇到比赛又大量占 用已经很少的文化课时,使文化教育程度低导致智力水平不高,成为制约后备人才 将来在世界大赛中夺牌的“瓶颈” 。原国家体委曾多次发文,要求各培养单位加强运 动员的文化学习,也曾引起部分单位的重视。但总体来看,没有多大改观。因此, 要对我国传统的训练和文化教育制度进行改革,理顺文化教育与运动训练的关系。 特别是加强青少年后备人才文化教育,做到运动训练和文化教育两不误 。 吴焕群(1999)在论乒乓球训练安排的若干特点一文中指出:最近几年, 我国乒坛成绩上升,形势较好,但一些资深人士指出:青少年优秀选手中,冒尖的 蔡学玲等.对第五届城市运动会乒乓球运动员打法类型的调查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2):12-14. 乔红.从十运会看我国女子乒乓球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6,(4):24-25. 袁文惠.2005 年全国业余体校乒乓球总决赛看中国乒乓球后备人才储备j.许昌学院学报,2007,(2):75-78. 引言 7 人才还不多,与欧洲队伍有一定差距。为何如此?徐寅生同志曾多次指出是“生产 线出了问题” 。下面选送的人才,不能“适销对路” ,不太符合当今乒坛技术发展的 潮流 。 李燕、徐雄杰(年份)在1993 年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评述中通过对参加 1993 年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年龄在 13 和 14 岁的 100 名男、女选手的打法类型及技、 战术特点进行分析,建议在打法类型的配备上应坚持“百花齐放”的方针,提高少 年运动员的全面作战能力;各省市少年及业余体校应重视直拍快攻的前提下,着重 抓好发展方向和技术风格的培养;加强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培养 。 李佳(2008)在对吉林省乒乓球后备人才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一文中对吉林 省乒乓球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了调查,对影响吉林省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吉林省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直板与横板握拍方式比例 不平衡、打法类型的比例不够合理;教练员的状况基本能适应少年乒乓球训练的要 求;资金投入不足、教练员科学训练水平不高和教育制度与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体 制的不协调等 。 周成林、谢虹(1995)在我国优秀少年儿童乒乓球运动员心理品质的研究 中运用心理测试法对我国部分省市优秀儿童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品质进行研究,结 果表明,优秀少年儿童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品质发育良好,具体表现为:智力水平 较高,语言能力优于操作能力,操作能力优于普通学生,情绪稳定,自信心、自持 力、独立性、思维敏捷性较强,智力因素与个性发展协调。具备形成良好心理品质 的基础 。 于磊(2007)在江苏省乒乓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探讨31 一文中运用文献 资料法、访谈法、逻辑论证法对“竞教研合一”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 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竞教研合一”是指竞技运动训练系统化、文化教育系统化和 适应社会的和谐统一.建立“竞教研合一”的人才培养体制,实现人的可持续和谐发 展,为后备人才的选材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其培养目标是符合竞技人才和训练 人才的需要,并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新型体育后备人才,另外也解决了“学习训 练工作”之间的矛盾 。 吴焕群.论乒乓球训练安排的若干特点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9,(2):73-74. 李燕等.1993 年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综述j.中国体育科技,1994,30(7):33-34. 李佳.对吉林省乒乓球后备人才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1):37-39. 周成林等.我国优秀少年儿童乒乓球运动员心理品质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5,(4):33-34. 于磊.江苏省乒乓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探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5):45-46. 山西省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8 肖紫燕的对我国乒乓球各种打法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了参加 1996 年全国乒 乓球锦标赛(预赛)的各支队伍打法现状和发展趋势,各支队伍基本代表了我国乒 乓球二、三线队伍水平和一线水平。提出了乒乓球运动水平和运动成绩的提高,与 运动员握拍方法,各种打法类型分布等一系列客观因素有关,只有合理解决上述问 题,才有利于我国乒乓球在世界乒坛保持领先地位 。 向征(2008)在湖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动态变化研究一文中运用文 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湖南省近年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投入、规模、项目 布局及“体教结合”的动态变化进行探讨。得出结论: (1)湖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 才培养总体投入呈缓慢上升的周期性变化态势,业余训练资源短缺,投入渠道单一, 政府负担日趋加重; (2)在线规模的反向变动导致“金字塔”人才流动体系结构失 衡,运动员与教练员的比例关系欠合理; (3)重点项目在训规模得到了不同程度的 扩张, 但优势项目规模增长过缓, 奥运会非优势项目与非奥运项目在训规模萎缩;(4) “体教结合”工作对运动员文化教育起到了一定作用 。 谷军等(2007)在影响辽宁省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因素的分析研究对教 练员因素的分析研究一文中指出:教练员是运动训练科学化的设计者和执行者, 是决定运动训练水平的主导因素。而教练员的素质、教学及训练水平,直接关系到 运动成绩的提高和体育人才的培养。现代社会文明的高度发展和现代乒乓球运动的 飞速发展,必然对教练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教练员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 识、较强的专业工作能力、良好的文化修养和敬业精神 。 兰彤(2006)在中国竞技乒乓球后备人才多维度可持续发展培养模式的探索 与研究一文中指出:中国竞技乒乓球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竞技乒乓球运 动保持长盛不衰的根本保证。建国以来“举国体制”的培养方式造就了大量的世界 冠军,使中国的乒乓球事业蓬勃发展,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对人才需求的 不断变化,原有的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竞技乒乓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发展、 协调、持续”是和谐发展的三个维度,本文旨在分析多维度和谐发展对于乒乓球后 备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探索和研究构建中国竞技乒乓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培养模 式的可行性及其重要意义 。 肖紫燕.对我国乒乓球各种打法发展现状与趋势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1996,(4):22-23. 向征.湖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动态变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12):45-48. 谷军等.影响辽宁省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因素的分析研究对教练员因素的分析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7, (3):18-19. 兰彤.中国竞技乒乓球后备人才多维度可持续发展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6,(1):21-23. 研究对象与方法 9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山西省乒协、体校、中小学乒乓球运动员、教练员和管理人员为研究对 象。见图1。 63 62 20 9 0 10 20 30 40 50 60 70 男运动员 女运动员 教练员 管理人员 图 1 研究对象组成统计图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体育学术期刊、体育新闻网站、中国学术期刊网()和山 西大学图书馆,以“乒乓球” “后备人才培养”等关键词的检索,收集了大量相关度 较高的文献资料,为论文的撰写奠定了理论基础。 2.2.2 专家访谈法 为了解山西省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本文采用开放式访谈方法,分别对 山西省乒乓球协会、山西省体校乒乓球队、山西省各地市体校等单位的教练员和管 理人员进行走访。见图 2 山西省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0 29.41% 58.82% 11.74% 教授 管理人员 教练员 图 2 访谈专家组成情况统计图(n=17) 2.2.3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依据社会学、心理学、研究方法中问卷制定的原理 和方法,对管理人员、教练员和运动员进行了问卷调查。 2.2.3.1 问卷的设计 结合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分别设计了运动员、教练员和管理人员三种问卷, 并在此基础上征询有关专家、教授的意见,对问卷加以修改、补充,最后确定为正 式问卷。 2.2.3.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时间是 2008 年 5 月和 7 月,分别在山西省中小学生乒乓球点 校调赛和山西省青少年运动会乒乓球比赛时进行发放与回收。 为了保证问卷填写的真实性和回收率,运动员、教练员和管理人员的问卷均采用 现场发放、现场回收的方式。详细情况见表 1。 表 1 问卷发放、回收情况统计表 调查对象 发放数量 回收数量 回收率% 有效问卷 有效率% 运动员 教练员 管理人员 127 21 9 127 21 9 100% 100% 100% 125 20 9 98.42% 95.24% 100% 发放运动员问卷共 127 份,回收 127 份,回收率是 100%,有效问卷 125 份,有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效率是 98.42%;发放教练员问卷共 21 份,回收 21 份,回收率是 100%,有效问卷 20 份,有效率是 95.24%;发放管理人员问卷共 9 份,回收 9 份,回收率是 100%,有效 问卷 9 份,有效率是 100%。 2.2.3.3 问卷的效度检验 效度是指问卷对于要调查问题的有效程度,问卷效度的判断方法主要是看设计 项是否可以涵盖研究者所要调查的内容,以及根据设计项所得到的结果是否可以反 映所要论证的问题。 为确保调查问卷内容的可行性,特请相关专家对问卷效度进行检验、修改,确 认问卷结构合理,所列问题能反映所要研究的内容。具体检验结果显示见表 2。 表 2 问卷效度检验结果统计表(n=8) 专家组成 专家 % 很完善 较完善 不完善 2 6 0 25 75 0 2.2.3.4 问卷的信度检验 信度是指通过问卷所调查得到的材料的可靠程度, 即调查材料反映调查对象实际 情况的可靠、真实程度。 本研究设计的调查问卷信度检验采用再测法求稳定性系数。 在第一次填收问卷相 隔 15 天后,在调查样本范围内,再将问卷发放给 30 位第一次填答问卷的人。两次 填写问卷的相关系数为 0.88,说明两者无显著差异,可靠性显著,问卷具有较高的 信度。 2.2.3.5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所获得的有效数据,运用 spss 软件、excel 进行统计处理。 山西省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2 3 结果与分析 3.1 山西省乒乓球后备人才现状分析 运动训练的主要参加者是教练员和运动员。运动员是运动训练的主体,一切关 于运动训练的理论、设计计划、方案都必须通过对运动员的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加 以改造,提高省少年队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智能和心理能力,并通过运动员参加 竞技活动创造运动成绩予以实施, 离开了运动员的积极活动, 运动训练则不复存在 。 要想了解山西省乒乓球后备人才的培养状况,首先要了解在训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 情况。 3.1.1 训练场馆现状 表 3 山西省各地市体校乒乓球训练场馆情况统计表 学校 场馆面积(平米) 球台数量(副) 山西省体育运动职业学校 600 20 太原市滨河体育中心 200 11 大同市体育运动学校 480 12 长治市体育运动学校 700 20 晋中市体育运动学校 300 8 晋城市体育运动学校 600 16 临汾市体育运动学校 800 22 运城市乒泳训练学校 750 18 阳泉市体育运动学校 200 13 忻州市体育运动学校 200 6 吕梁市体育运动学校 200 7 表 3 是山西省各地市体校乒乓球训练场馆面积与球台数量的情况统计表。可以 看出,各地市乒乓球场馆面积最大 800 平米,最小 200 平米,表明各地市对乒乓球 场馆建设投入差距较大;另外,晋中市、忻州市和吕梁市球台数量较少,分别只有 8 副、6 副和 7 副球台。 孙汉超.运动训练管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6:35-36. 结果与分析 13 场地设施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在竞技运动训练这 种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中,其环境的优越程度对训练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 能否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训练环境是影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 3.1.2 后备人才在训人数情况 表 4 山西省各地市体校乒乓球后备人才在训人数情况表 运动员 地市 男 女 总数 太原 32 8 40 大同 23 10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