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大学六层教学楼设计.doc_第1页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大学六层教学楼设计.doc_第2页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大学六层教学楼设计.doc_第3页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大学六层教学楼设计.doc_第4页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大学六层教学楼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 西 理 工 大 学本 科 毕 业 设 计(论文)题 目:江西理工大学第二教学楼全套图纸加扣3012250582 学 院: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专 业:土木工程专业班 级:2006级02班学 生:学 号:26指导教师: 职称:讲师指导教师: 职称: 江 西 理 工 大 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综述)建测学院 土木工程专业 2006级(2010届)2班 学生题 目:本课题来源及研究现状:江西理工大学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为满足教学要求,学校拟在本校园内设计第二教学楼。该楼共6层,每层12个阶梯教室(每个阶梯教室不少于140座)和若干中、小教室。建筑设计要求交通流畅,各类房间满足使用要求,体形、立面美观。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结构使用年限为50年。该教学楼建筑耐火等级及结构安全等级均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七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基本风压:0. 5kN/,基本雪压:0.35kN/。.地质资料:自然地表下0.5米内为填土(Vs=100/s),下部为3米厚粉质粘土层(fk=180kN/m2),再下为强风化岩层(fk=350kN/m2)。其他条件:.本工程所需的预制构件以及其他的建筑材料均由各个厂家直接供应,并且运输条件良好。.本工程所需的水、电均由建设单位保障供应。框架结构建筑发展概况和本建筑的出现背景:由于经济的发展,建筑市场的需求旺盛,框架结构建筑本身也随之得到了长足发展,这一方面得益于需求,一方面得益于可能。这种可能首先表现在建筑技术,不管是施工能力,还是维护能力,我国现在都有了这种条件来搞框架结构。其次是钢筋混凝土的性能。钢筋混凝土刚度大,强度高,耐火、耐腐蚀。同时,就钢材本身而言,是一种绿色建材,环保优势特别明显,无任何污染及对人体的不利。其次,框架结构整体性好,易于修复改装,有大跨度高净空优势,从经济效益上考虑,更是中高层建筑的最佳选择。建筑的功能:满足学生的生活、学习需要,外观体现时代气息,更成为学校的特色建筑。课题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研究目的: 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中最后的一个主要教学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目的是通过毕业设计这一时间较长的教学环节,培养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综合应用所学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及专业课知识和相关技能,解决具体问题的土木工程设计问题所需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和其他教学环节不同,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系统的完成一项工程设计,解决与之有关的所有问题,熟悉相关设计规范、手册、标准图以及工程实践中常用的方法,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强的显著特点。因而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其他教学环节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同时,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还要求我们同时运用感性和理性知识去把握整个建筑的处理,这其中就包括建筑外观和结构两个方面。还要求我们更好的了解国内外建筑设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更多的关注这方面的学术动态,以及我们在以后的土木工程专业方向有更大的造诣。研究内容及要求:要求在建筑初步方案基础上,进行建筑、结构,施工组织设计,撰写结构计算书,绘制施工图。具体设计内容及要求如下:1、建筑设计部分:(1)建筑物的平、立、剖面设计(2)主要节点(檐口、墙身)构造设计(3)绘制建筑施工图(包括图纸目录、建筑设计总说明、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建筑大样等)2、结构设计部分:(1)结构方案与结构布置(2)结构设计与计算手算部分:完成一榀典型框架及基础、一层楼板和楼梯、阳台、雨篷等的结构设计与计算,并整理出结构计算书。电算部分:完成工程其余结构设计计算内容,并将以下电算结果文件编入结构计算书:文本文件:1)结构设计信息 WMASS.OUT 2)周期、振型、地震力 WZQ.OUT 3)结构位移 WDISP.OUT 4)超配筋信息 WGCPJ.OUT图形文件:混凝土构件配筋及钢构件验算简图。(3)绘制结构施工图(包括图纸目录、结构设计总说明、梁结构配筋图、柱结构配筋图、楼板结构配筋图、基础平面施工图、基础配筋大样图、楼梯配筋图等)。3施工组织设计部分:(1)施工方案(2)施工进度计划(3)施工平面图方法和手段:在认真贯彻“适用、安全、美观”的原则下,研究的内容网上收集的各种培训中心设计和党设计方案。在设计过程中,按照:导师讲解、指导,查资料、向导师咨询,完成此设计:1、开题报告,约2500字。 2、拟出建筑设计方案,绘制建筑施工图,进行结构的内力计算,并手算一榀框架,绘制结构施工图。3、建筑设计前期主要准备:(1)熟悉设计任务书;(2)收集必要的设计原始资料:地质水文资料、气象资料、与设计相关的国家及所在地的定额标准规范等;(3)学习相关的国家法规及规范。设计(论文)提纲及进度安排:建筑设计:第57周(2010.4.22010.4.22)结构设计:第812周(2010.4.232010.5.27)施工组织设计及毕业答辩:第1314周(2010.5.282010.6.8)主要参考文献和书目:1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GB/T50001-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2建筑制图标准 GB/T 50104-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3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年版)GB50009-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03G101-1,2003指导教师审核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前 言毕业设计是大学最后一次关于学习的任务,是最具挑战的检测,是最具综合性的评定,是对大学期间所学专业知识的全面总结。本毕业设计题目为教学楼设计。在毕业设计前期,我温习了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基础工程等知识,并借阅了建筑结构设计规范、混凝土规范、荷载规范等规范。在毕业设计中,我通过所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在毕业设计后期,主要进行设计手稿的电脑输入,并得到老师的审批和指正,使我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毕业设计的将近四个月里,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经过资料查阅、设计计算、论文撰写以及外文的翻译,加深了对新规范、规程、手册等相关内容的理解。巩固了专业知识、提高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内力组合的计算和文档的输入整理时,进一步了解了Excel和Word。在绘图时熟练掌握了AutoCAD,天正建筑等软件的应用,以上所有这些从不同方面达到了毕业设计的目的与要求。框架结构设计的计算工作量很大,在计算过程中以手算为主,辅以一些计算软件PKPM的校正。由于自己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妥和疏忽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2010年5月25日中英文摘要本设计主要进行了结构方案中横向框架轴框架的抗震设计。在确定框架布局之后,先进行了层间荷载代表值的计算,接着利用顶点位移法求出自震周期,进而按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大小,进而求出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弯矩、剪力、轴力)。同样的过程计算风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接着计算竖向荷载(恒载及活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找出最不利的一组或几组内力组合。选取最安全的结果计算配筋并绘图。此外还进行了结构方案中的楼梯的设计。完成了平台板,梯段板,平台梁等构件的内力和配筋计算及施工图绘制。关键词:框架结构;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抗震设计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e design is to do the anti-seismic design in the longitudinal frames of axis . When the directions of the frames is determined, firstly the weight of each floor is calculated .Then the vibrate cycle is calculated by utilizing the peak-displacement method, then making the amount of the horizontal seismic force can be got by way of the bottom-shear force method. The seismic force can be assigned according to the shearing stiffness of the frames of the different axis. Then the internal force (bending moment, shearing force and axial force ) in the structure under the horizontal loads can be easily calculated. Afte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internal force under the dead and live loads, the combination of internal force can be made by using the Excel software, whose purpose is to find one or several sets of the most adverse internal force of the wall limbs and the coterminous girders, which will be the basis of protracting the reinforcing drawings of the components. The design of the stairs is also be approached by calculating the internal force and reinforcing such components as landing slab, step board and landing girder whose shop drawings are completed in the end.Keywords : Frames; Architectural design; Structural design; Anti-seismic design目 录第一部分 结构设计1第一章 工程概况11.1工程简介11.2课题条件要求11.3设计的基本内容11.4 设计资料2第二章 计算简图32.1确定计算简图32.2梁、柱截面尺寸32.3材料强度等级42.4荷载计算4第三章 框架内力计算153.1恒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153.2活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233.3风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内力计算27第四章 框架内力组合384.1弯矩调幅38第五章 框架梁、柱截面设计45第六章 楼梯结构设计计算625.1梯段板计算625.2休息平台计算635.3梯段梁TL1计算64第七章 现浇楼面板设计657.1跨中最大弯矩657.2求支座中点最大弯矩677.3 H区格677.4 I区格687.5 E区格707.6 M区格717.7 W区格72第八章 基础设计758.1荷载计算758.2确定基础底面积768.3基础结构设计(混凝土选用C30)79第九章 阳台悬挑梁设计829.1荷载计算829.2弯矩计算829.3剪力计算829.4正截面配筋829.5斜截面配筋83第十章 门窗过梁设计8410.1荷载计算8410.2配筋84第二部分 施工组织设计85第一章 工程概况851.1工程特点851.2工程概况85第二章 施工方案的选择862.1土方工程862.2垫层混凝土施工862.3防水工程862.4钢筋工程862.5模板工程902.6 混凝土工程902.7装饰装修工程91第三章 施工进度计划933.1进度安排933.2 施工进度计划表933.3 施工进度计划完成的可行性分析933.4工期履约的资源保证措施943.5施工进度计划管理与工期技术措施94第四章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954.1布置原则954.2布置设想及要求954.3施工总平面布置图96第五章 施工机械设备及周转材料配备计划97第六章 文明施工的技术管理措施986.1平面管理与布置986.2施工现场布置要求100第七章 电算结果1027.1结构设计信息1027.2周期、振型、地震力1127.3结构位移1257.4超配筋信息129附 录130参考文献131外文资料132中文翻译138致 谢142江西理工大学2010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第一部分 结构设计第一章 工程概况1.1工程简介建筑地点:赣州市建筑类型:教学楼,框架填充墙结构。建筑介绍:建筑面积约5000,楼盖及屋盖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板厚度取120mm,填充墙采用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门窗使用:大门采用钢框玻璃门,其它为木门,窗为塑钢门窗。尺寸详见门窗表。地质条件:经地质勘察部门确定,此建筑场地为二类近震场地,设防烈度为7度。柱网与层高:本教学楼采用柱距为7.2m的内廊式柱网,边跨为8.1m和6.3m,中间跨为1.8m,层高取3.6m。1.2课题条件要求依本课题要求合理安排场地,创造出优美环境,平面布置合理,通风采光良好,实用性强,立面造型新颖,有民族风格,具有个性与现代感。基本不考虑地基土的变形验算,其承载力为。建筑场地的主导风向按所在地气象资料得到。室内的高差按450 mm考虑,其中标高相当于马路中心相对标高。抗震设防要求:设防烈度7度(0.1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II类场地。1.3设计的基本内容结构计算书包括结构布置,设计依据及步骤和主要计算的过程及计算结果,计算简图,主要内容如下:(1)地震作用计算(2)框架内力分析,配筋计算(取一榀)(3)基础设计及计算(4)板、楼梯的设计计算1.4 设计资料1.4.1气象条件基本风压 0.35 kN/m2基本雪压 0.45 kN/m2此处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采用主导风向: 东南风1.4.2 抗震设防按7级近震, 地震分区为一区;II类场地设计1.4.3 地基土承载力地基土承载力为kN/m21.4.4其它条件室内外高差450 mm。第二章 计算简图2.1确定计算简图本工程横向框架计算单元取图2-1中斜线部分所示范围,框架的计算简图假定为底层柱下端固定于基础,按工程地质资料提供的数据,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可判断该场地为类场地土,地质条件较好,初步确定本工程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挖去所有杂填土,基础至于第二层粉质粘土层上,基底标高为设计相对标高下-3.500(图8-1)。柱子的高度底层为:h1=3.96+3.5-0.5=6.9m(初步假设基础高度0.5m),二六层柱高为h2h4=3.6m。柱节点刚接,横梁的计算跨度取柱中心至中心间距离,跨度为:l=8100。计算简图如图2-2。图2-1 标准层柱网平面布置图2.2梁、柱截面尺寸(1)框架柱:B、C、D、E、G轴采用300mm600mm,H轴与、轴相交的边柱也采用300mm600mm,与和轴相交处采用400mm500mm,两六边形教室各角点均采用边长为350mm的六边形柱,a1、a2、a3、a4、b1、b2、b3、b4及J2、J15为400mm400mm柱;(2)梁:主体部分横向框架梁BD、FH跨:300mm600mm,纵向D1D3、D14D16、E1E3、E14E16、F1F3、F14F16跨也设300mm600mm梁,纵向连系梁250mm500mm;后部两六边形教室中间设300mm500mm “井”字梁,边梁为300mm600mm;2.3材料强度等级混凝土:梁、柱和基础采用C30,其他均采用C25。钢筋直径12mm的采用HRB335钢筋,其余采用HPB235钢筋。2.4荷载计算本例以轴线横向框架为计算 分析对象。2.4.1屋面横梁竖向线荷载标准值恒载(图2-3a)图2-2 计算简图屋面恒载标准值:35厚架空隔热板 0.03525=0.875kN/m2防水层 0.4kN/m2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0.0220=0.4kN/m2120(100)厚钢筋混凝土现浇板 0.1225=3kN/m2(HG跨板厚取120;GF跨取100) (0.1025=2.5kN/m2)12厚纸筋石灰粉平顶 0.01216=0.192kN/m2屋面恒载标准值: 4.87kN/m2(4.37kN/m2)梁自重: 0.30.625=4.5kN/m2梁侧粉刷: 2(0.6-0.12)0.0217=0.33kN/m24.83 kN/m2作用在顶层框架梁上的线恒荷载标准值为:梁自重: 4.83 kN/m2板传来的荷载: g6HG2=4.873.6=17.53kN/mg6GF2=4.871.8=8.77kN/m活载(图2-3b)作用在顶层框架梁上的线活荷载标准值为:q6HG=0.73.6=2.52 kN/mq6GF=0.71.8=1.26 kN/m2.4.2楼面横梁竖向线荷载标准值恒载图(D-L.T) 活载图(L-L.T)(a) (b)图2-3 荷载计算简图(a)恒载作用下结构计算简图;(b)活载作用下结构计算简图恒载(图2-3a)25厚水泥砂浆面层 0.02520=0.50kN/m2120(100)厚钢筋混凝土现浇板 0.1225=3kN/m2 (0.1225=3 kN/m2)12厚板底粉刷 0.01216=0.192 kN/m2楼面恒载标准值: 3.692kN/m2(3.192kN/m2)梁自重: gHG1=4.83 kN/m2作用在楼面层框架梁上的线恒荷载标准值为:板传来的荷载: gHG2=3.6923.6=13.29kN/mgGF2=3.1921.8=5.75kN/m活载(图2-3b)楼面活载: qHG=23.6=7.2 kN/mqGF=21.8=3.6 kN/m2.4.3屋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图2-4)图2-4 恒载顶层集中力恒载连系梁自重: 0.250.503.625=11.25kN粉刷: 2(0.50-0.12)0.023.617=0.93kN1.2m高女儿墙: 1.23.63.6=15.55kN粉刷: 1.220.023.617=2.94kN连系梁传来屋面自重: 0.53.60.53.64.87=15.78kN顶层边节点集中荷载: G6H=G6G=46.45kN连系梁自重: 0.250.53.625=11.25kN粉刷: (0.50-0.12)+(0.50-0.10)0.023.617=0.95kN连系梁传来屋面自重: 0.5(3.6+3.6-1.8)1.8/24.37=15.78kN G6F=27.98kN(2)活载Q6H=1/23.61/23.60.7=2.27kN Q6G=0.53.60.53.60.7+0.5(3.6+3.6-1.8)1.80.0.7=3.97kN2.4.4楼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图2-5)图2-5 恒载中间层节点集中力(1)恒载(此处未考虑填充墙重量)边柱连系梁自重: 11.25kN粉刷: 0.93kN连系梁传来楼面自重: 0.53.60.53.63.69=11.96kN24.14kN中间层边节点集中荷载: GH=24.14kN框架柱自重: GH=0.30.63.625=16.2kN中柱连系梁自重: 11.25kN粉刷: 0.93kN连系梁传来楼面自重: 0.53.60.53.63.69=11.96kN 0.5(3.6+3.6-1.8)1.80.53.19=7.76kN31.9kN中间层中节点集中荷载: GG=31.9kN柱传来集中荷载: GG=16.2kN(2)活载QH=QF=0.53.60.53.62.0=6.48kNQG=0.53.60.53.620+0.5(3.6+3.6-1.8)1.80.52.0=11.34kN2.4.5风荷载已知基本风压0=0.50kN/m2,本工程为市郊学校,地面粗糙度属B类,按荷载规范k=zsz0。风载体型系数s迎风面为0.8,背风面为-0.5;因结构高度H=23.55m30m(从室外地面算起),取风振系数z=1.0,计算过程如表2-1所示,风荷载图见图2-6。表2-1 风荷载计算层次zsZ(m)z0(kN/m2)A(m2)Pi(kN)61.01.322.351.290.5010.89.0651.01.318.751.220.5012.9610.2841.01.315.151.140.5012.969.6031.01.311.551.040.5012.968.7621.01.37.951.000.5012.968.4211.01.34.351.000.5014.319.302.4.6地震作用(1)建筑物总重力荷载代表值Gi的计算1)集中于屋盖处的质点重力荷载代表值G6:50%雪载: 0.50.35(8.1+1.8)3.6=35.64kN屋面恒载: 4.873.6(8.1+1.8)=170.33kN横梁: 4.83(8.1+1.8)=47.82kN纵梁: (11.25+0.93)3.63=131.54kN图2-6 横向框架上的风荷载女儿墙: 1.23.63.62=31.10kN柱重: 0.30.6251.82=16.2kN横墙: 3.60.53.6182=232.78kN纵墙: 3.60.5202=259.2kN(忽略内纵墙的门窗按墙重量算) G6=924.6kN2)集中于三、四、五层处的质点重力荷载代表值G5G2:50%楼面活载:0.52.03.68.1+0.52.53.61.8=37.26kN楼面恒载: 3.693.68.1+3.193.61.8=128.34kN横梁: 47.82kN纵梁: 131.54kN柱重: 16.22=32.4kN横墙: 232.782=465.56kN纵墙: 259.22=518.4kNG5= G4= G3= G2=1361.3kN3)集中于二层处的质点重力荷载标准值G1:50%楼面活载: 37.26kN楼面恒载: 128.34kN横梁: 47.82kN纵梁: 131.54kN柱重: 0.30.625(3.45+1.8)2=47.25kN横墙: 232.78+232.783.45/1.8=678.94kN纵墙: 259.2+259.23.45/1.8=756.0kNG1=1827.15kN(2)地震作用计算1)框架柱的抗侧移刚度:在计算梁、柱线刚度时,应考虑楼盖对框架梁的影响,在现浇楼盖中,中框架梁的抗弯惯性矩取I=2I0;边框架梁取I=1.5I0;在装配整体式楼盖中,中框架梁的抗弯惯性矩取I=1.5I0;边框架梁取I=1.2I0,I0为框架梁按矩形截面计算的截面惯性矩。横梁、柱线刚度见表2-2。表2-2 横梁、柱线刚度相对刚度14.50.5881.118I=ECI/L(kNm)3.41071.531082.01073.8107L(mm)8100180069003600I(mm4)1.0810101.0810105.41095.4109I0(kN/m2)5.41095.41095.41095.4109EC(kN/m2)25.525.525.525.5截面尺寸H(mm)600600600600B(mm)300300300300杆件中框架梁1中框架梁2中层框架柱底层框架柱每层框架柱总的抗侧移刚度见表2-3。表2-3 框架柱横向侧移刚度值根数1111D=ciz(12/h2)(kN/mm)10.9119.337.483.93c=K/(2+K)(一般层)c=(0.5+K)/(2+K)(底层)0.310.550.590.78K=ic/2iz(一般层)K=ic/iz(底层)0.892.461.704.92项目柱类型及截面中框架H柱(300600)中框架G柱(300600)重框架H柱(300600)中框架G柱(300600)层二至六层底层底层:D=7.48+7.48=14.96kN/mm二六层:D=10.91+10.91=21.82kN/mm2)框架自振周期的计算:T1=(0.080.12)N(N为楼层数)取T1=0.106=0.60s表2-4 楼层地震作用和地震剪力标准值计算表层Hi(m)Gi(kN)GiHiFi=Fn+Fn(顶层)Fi=(其他层)楼层剪力Vi(kN)624.9924.623022.54110.87110.87521.31361.328995.6981.65192.52417.71361.324095.0167.85260.37314.11361.319194.3354.05314.42210.51361.314293.6540.25354.6716.91827.212607.3435.50390.173)地震作用计算:根据本工程设防烈度7度、类场地土,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特征周期Tg=0.40s,max=0.081=(Tg/T1)0.9max=(0.40/0.60)0.90.08=0.056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Geq=0.85GL=0.858196.95=6967.41kNT11.4Tg=1.40.4=0.56s,故需考虑框架顶部附加集中力作用n=0.08T1+0.07=0.080.60+0.07=0.118框架横向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结构底部:FEK=1Geq=0.0566967.41=390.17kN各楼层的地震作用和地震剪力标准值由表2-4计算列出,图示见图2-7。GiHi=122208.56kNFn=nFEK=0.118390.17=46.04kN图2-7 横向框架上的地震作用第三章 框架内力计算3.1恒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3.1.1弯矩分配系数该榀横向框架各杆件的荷载情况如图3-1所示。(a) (b)图3-1 横向框架承担的恒载及节点不平衡弯矩(a) 恒载;(b)恒载产生的节点不平衡弯矩 节点H1:SH1H0=4iA1A0=40.588=2.352 SH1G1=41=4 SH1H2=41.118=4.472 (相对刚度见表2-2) H1H0=0.217 H1G1=0.370 H1H2=0.413节点G1:SG1F1=0 G1H1=H1G1=0.370 G1G2=H1H2=0.413 G1G0=H1H0=0.370节点H2、H3、H4、H5、H6同节点H1,节点G2、G3、G4、G5、G6同节点G1;3.1.2杆件固端弯矩计算杆件固端弯矩时应带符号,杆端弯矩一律以顺时针方向为正,如图3-2。1. 横梁固端弯矩(1) 顶层横梁:自重作用: =-4.838.12=-26.41kNm 图3-2 杆端及节点弯矩正方向板传来的横在作用: (2) 二六层横梁:自重作用:板传来的恒载作用: 2.纵梁引起柱端附加弯矩顶层外纵梁 (逆时针为正) 楼层外纵梁 顶层中纵梁 楼层中纵梁 3.1.3节点不平衡弯矩横向框架的节点不平衡弯矩为通过该节点的各杆件(不包括纵向框架梁)在节点处的固端弯矩与通过该节点的纵梁引起柱端横向附加弯矩之和,根据平衡原则,节点弯矩的正方向与杆端弯矩方向相反,一律以逆时针方向为正,如图3-2。节点H6的不平衡弯矩: 其他节点不平衡弯矩计算如下:本例计算的横向框架的节点不平衡弯矩如图3-1。3.1.4内力计算本例采用分层法计算各节点力矩,计算过程如图3-3。图3-3 恒载弯矩分配过程(kNm)恒载作用下弯矩图见图3-4,梁剪力、柱轴力见图3-5。图3-4 横在作用下弯矩图 图3-5 恒载作用下梁剪力、柱轴力(kNm) (kN) 根据所求出的梁端弯矩,再通过平衡条件,即可求出恒载作用下的梁剪力、柱轴力,结果见表3-1、表3-2。表3-1 梁端剪力(kN)VH=-(gl/2+u+Mik/l)72.8558.9058.9058.9058.9059.28VG=gl/2+u-mik/l76.7163.9463.9463.9463.9463.56Mik/l-1.93-2.52-2.52-2.52-2.52-2.14MGH(kNm)80.3982.1782.1782.1782.1775.75MGH(kNm)-96.01-102.57-102.57-102.57-102.57-93.08U=(l-a)q/255.2241.8641.8641.8641.8641.86gl/219.5619.5619.5619.5619.5619.56l(m)8.18.18.18.18.18.1a(m)1.81.81.81.81.81.8g(kN/m)(板传来作用)4.834.834.834.834.834.83q(kN/m)(板传来作用)17.5313.2913.2913.2913.2913.29层654321表3-2 柱轴力(kN)G柱柱轴力119.30135.50218.54234.74317.78333.98417.02433.22516.26532.46615.88646.93柱重16.216.216.216.216.231.1纵梁端部压力46.4524.1424.1424.1424.1424.14横梁端部压力72.8558.9058.9058.9058.9059.28H柱柱轴力123.16139.36227.44243.64331.72347.92436.00452.20540.28556.48644.56675.61柱重16.216.216.216.216.231.1纵梁端部压力46.4524.1424.1424.1424.1424.14横梁端部压力76.7163.9463.9463.9463.9463.5层柱顶柱底柱顶柱底柱顶柱底柱顶柱底柱顶柱底柱顶柱底6543213.2活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3.2.1梁固端弯矩1.顶层 2.二五层 3.2.2纵梁偏心引起柱端附加弯矩顶层外纵梁 (逆时针为正)楼层外纵梁 FG跨悬挑引起柱端附加弯矩 3.2.3最不利组合活载布置本工程考虑满荷载布置一种最不利组合,如图3-6。图3-6 活载最不利布置3.2.4各节点不平衡弯矩3.2.5内力计算采用“分层法”计算,过程如图3-7。图3-7 活载内力计算过程根据所求出的两端弯矩,再通过平衡条件,即可求出恒载作用下的梁剪力、柱轴力,结果见表3-3表3-5。表3-3 活载作用下梁端剪力(kN)层q(kN/m)a(m)u=(l-a)q/2MHG(kNm)MGH(kNm)Mik/lVH=u-Mik/lV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