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论文)我国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研究.pdf_第1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我国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研究.pdf_第2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我国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研究.pdf_第3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我国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研究.pdf_第4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我国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会计学专业论文)我国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内容摘要 风险 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随时都会面临的问题 随着大型企业尤其是大 型跨国公司面临的风险环境日趋复杂多样 给企业带来了发展的无限生机 同时也使企 业面临的风险大大增加 企业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水平远不能满足企业现实发展的需 要 近年来发生的重要的金融案例 使金融业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 高 同时也给非金融业敲响了警钟 但非金融企业的风险管理远远落后于金融业的风险 管理 本文研究的重点着眼于非金融企业 并借鉴了金融业比较成熟的风险管理理论和经 验 对非金融企业的投资风险管理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本文从对风险的分析入手 按照风险分析 风险衡量和风险管理的顺序展开 第一部分为绪论 介绍了本文的相关 背景 第二部分是风险与风险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分析了风险的本质 风险偏好与等效 用曲线的关系以及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第三部分是企业投资风险的分析与衡量 该部 分首先分析了企业投资风险的成因以及企业投资所面临的主要风险 介绍了企业投资风 险分析的几种方法 以及目前比较流行的风险衡量方法 var 方法 第四部分是企业 投资风险管理战略 主要从风险预防 风险控制 风险转移 风险分散几个方面对企业 投资风险管理战略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本文的创新点 1 在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 将概率分析与传统的财务指标相结合 2 在对企业投资风险的成因和类别进行了分析之后 提出了企业投资风险预警预报 的建立方法 并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 设计了了企业投资风险预警预报的指标体系 本文的结论是 企业投资风险是一个动态的循环过程 虽然我国企业对风险的认识 有了很大提高 但风险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加强企业投资风险的管理 完善企 业投资风险预警体系 尽可能预防投资风险的发生 关键词 风险 风险管理 企业投资风险管理 风险预警 内部控制 我国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研究 ii abstract risk is ready to be faced in the human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brought boundless vitality but also greatly increased the risks faced by the enterprises enterprise risk awareness and risk management level are far from being able to meet the realities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important cases in recent years of financial have greatly increased but also sounded a warning to non financial sector however non financial enterprises risk management lags far behind the financial industry risk management the main point focuses on non financial enterprises with riper financial circles for reference the investment risk management of non financial enterprises has carried on the argumentation this text proceeds with analysis on risk including five parts part one introduce the relevant backgrounds herein part two is relevant the problem of risk essence risk partiality to analyze risk and so on utility the relation and the procedures basics of risk managements of curve the third part is the enterprise investment risk analysis and the weight this part has first analyzed the main risk which the enterprise investment risk origin as well as the enterprise invests faces introduced the enterprise investment risk analysis several methods as well as present quite popular risk weight method var method the fourth part is the enterprise investment risk management strategy mainly from the risk prevention the risk control the risk shift the risk dispersed several aspects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and the elaboration to the enterprise investment risk management strategy the innovation herein is lighted 1 innovation in the research technique unifies the probability analysis and the traditional financial norm 2 after analyzing the enterprise investment risk origin and the category i proposed enterprise investment risk early warning forecast 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from qualitative and quota two angles designed the enterprise investment risk early warning forecast target system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the conclusion herein is the enterprise investment risk is a dynamic cyclic process th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risk of enterprise of our country has been improved a lot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the risk still remains to further improve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 s investment risk improve the early warning system of enterprise s investment risk prevent investment risk as much as possible key word risk risk management risk management of the enterprise investment prewarning of risk the inner controlled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系在导师指导下本人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 文 中依法引用他人的成果 均已做出明确标注或得到许可 论文内容未包含法律意 义上已属于他人的任何形式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本人已用于其他学位申请的论 文或成果 本人如违反上述声明 愿意承担以下责任和后果 1 交回学校授予的学位证书 2 学校可在相关媒体上对作者本人的行为进行通报 3 本人按照学校规定的方式 对因不当取得学位给学校造成的名誉损害 进行公开道歉 4 本人负责因论文成果不实产生的法律纠纷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 知识产权归属学校 学 校享有以任何方式发表 复制 公开阅览 借阅以及申请专利等权利 本人离校 后发表或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 署名单位仍然 为河北经贸大学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 师 签 名 日期 年 月 日 本声明的版权归河北经贸大学所有 未经许可 任何单 我国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研究 1 引 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 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 社会环境的瞬息万变 全球化 技术创新 电子商务 放松管制 企业重组 消费者需求和偏好的多样化和多变性 逐 渐成为了二十一世纪经济舞台的主旋律 无形中使企业所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日益 增多 使各种风险发生的概率越来越大 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 直接导致风险事故损失 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但是从总体上看 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 是无法避免的 而且在一 定条件下还带有某些规律性 人们只能将风险减小到最小程度 而不能将其完全消除 这就要求科研人员和实际管理人员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重视企业的风险管理 万吨巨轮遭 遇海难 钻井平台倾覆海中 人造卫星发射失败 石油华工装置火灾爆炸 这些都说明 了科技的飞速发展 现代化的工业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 也会因某种风险因素带来巨 额经济损失 由此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 要求企业更加重视风险管理 长期以来 企业投资结构严重失衡 盲目追求粗放型增长和低水平产量扩张 急功 近利 忽视市场竞争的规律 缺乏抑制成本上升的有效措施 企业投资决策失误 技术 产品创新不足 市场竞争力弱而使企业需重新进行产业选择 有些企业还可能因为投资 不力而面临破产的威胁 根据国家统计局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年鉴 等有关资料介 绍 1958 至 2001 年 我国投资项目失误率接近投资项目的 50 郁金香 铁路 dotcom 这些非理性投资案例 是人类付出惨重代价后总结出来的 不同的资本所有者进行投资 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取得最大的投资收益 而风险与收益并存 期望的收益越大 所面 临的投资风险也越大 因此也就更需要投资者时刻关注投资的风险 更加要重视企业投 资的风险管理 面对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 面对科学技术的突非猛进 面对社会观念的重大转型 面对客户需求的复杂多变 面对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的不断出现 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 展更是面临着严重的风险威胁 在对各种风险进行适当的管理和定价方面提出了巨大的 挑战 并产生了迫切的要求 企业的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新型学科 成为一个具有 相对独立职能的管理领域 围绕企业经营和发展目标 风险管理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战 略管理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事实上 风险管理是一门涉及经济学 管理学 金融学 数理统计学等学科 这就 加大了对其研究的难度 西方国家从 18 世纪就开始了对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 至今已 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风险管理理论体系和方法技术 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 方 18 世纪产业革命期间 法国管理学家亨瑞 法约尔 henri fayol 在 一般管理 和工业管理 一书中正式把风险管理思想引进企业经营领域 法约尔认为 企业经营有 六种技能 即技术职能 营业职能 财务职能 安全职能 会计职能及管理职能 并认 为安全职能是所有六种职能的基础和保证 它能控制企业及其活动所遭遇的风险 维护 财产和人身安全 从而使企业创造最大的长期利润 虽然我国对风险及风险管理的研究 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著作也不少 但这些著作大部分是介绍基本理论 基本方法 或对 风险管理的某一环节进行论述 并且主要著作是针对保险业风险管理的探讨 专门针对 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的著作几乎没有 如尹平所著的 经营风险与防范 一书主要研究了 企业经营风险的特性与种类以及相应的防范对策 但没有对企业风险管理进行全面深入 的研究 没有对企业风险管理机制 模式进行探讨 段开龄在 风险管理及保险理论之 研讨 中主要涉及了通过单纯的保险管理来转嫁风险 更未对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问题 做出研究 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企业风险管理的以往的一些理 论和技术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企业的实际需要 时代在进步 社会在发展 企业风险 管理作为一门与社会经济变化结合非常紧密而又具有很强实用性的新兴管理学科 必须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全面透彻地对企业风险管理理论进行研究和创新 在中国 虽然近些年来频繁发生的由于企业风险管理缺失导致的重要案例已经给相 关管理当局敲响了警钟 但并未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研究风险 将风险管理运 用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 从而使企业在目前变幻莫测的经济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 是企 业高层管理者的迫切需要 我国的风险管理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所以本 文的研究目的是旨在借鉴西方成熟的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技术 针对我国企业投资的现 状以及面临的风险因素 提出适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的投资风险管理体系和风险管理策 略 以期通过本人的研究成果 对我国企业投资风险管理方面有所借鉴意义 我国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研究 3 第 1 章 绪论 1 1 选题背景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 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 加入世贸组织 wto 承诺的兑现 企业生存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已进入一个更加开放的环境 这个环境 既给 我们带来了许多机遇 又使面临其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多 风险发生的概率也越来 越大 造成的损失大大增加 在市场经济这个充满竞争的天地里 企业会面临许多新矛 盾 新问题 每一经营行为都不可避免的存在着风险 但是经营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风险管理措施弱化 风险管理机制远未形成 在这重重风险之中要求生存 求发展 就 必须充分重视风险 强化风险管理 长期以来 企业的投资结构严重失衡 盲目追求粗放型增长和低水平产量扩张 急 功近利 忽视市场竞争的规律 以致使许多投资决策失误 给企业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 甚至会使企业因此而面临破产的威胁 根据国家统计局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年鉴 等有关资料介绍 1958 年至 2001 年 我国投资项目失误率接近投资项目的 50 近几 年来 由于国家宏观调控以及企业各方对投资风险的重视 投资失误率有所降低 众所 周知 不同的资本所有者进行投资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取得最大的投资收益 而风险与 收益并存 期望的收益越大 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越大 因此时刻关注投资风险 重视 企业投资风险的管理 对任何的投资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1 2 研究范围 本文风险管理的对象是非金融企业 本文将研究的客体定位在非金融企业 目的主 要在于借鉴金融业风险管理已有的风险管理技术 方法以及风险管理理论 弥补非金融 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不足 另外 对于小型企业而言 其所面临的风险因素相对较少 风险事故损失的规模和损失的程度也较小 出于成本效益原则 无须设立独立的风险管 理部门进行风险管理 在一般情况下通过保险就可以转移或分散风险 企业按照国家相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关的法律法规运营就可以规避风险 目前 我国大中型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在资本投资 运作方面面临着较多的风险因素 一旦发生风险 其损失的规模以及损失的程度都是不 可估量的 严重者会造成经济危机 因此 本文将大中型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作为了研 究的客体 企业投资按照投资运作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直接投资包括固 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产投资 间接投资则主要包括股票和债券投资即证券投资 直接投 资是一切投资的基础 间接投资的收益主要来源于直接投资 随着经济的发展 间接投 资即证券投资在大中型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中逐渐成为了投资的主体 在发展现代经 济 活跃资本市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资金的时间价值 资产定价以及风险管理被认为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三大支柱 尤其 是风险管理在近年来已经受到国内外各界的普遍关注 在国外 风险管理作为一门新兴 的管理科学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技术 在企业特别是在金融企业 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国内 虽然近些年来频繁发生的由于风险管理缺失导致的重要案 例给相关的管理当局敲响了警钟 但并未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即使对风险比较 敏感的金融业在对风险的管理上也做得远不够 致使银行业出现了大量的呆账 坏账 遭受了巨额的经济损失 迫使许多银行徘徊在破产的边缘 研究风险 重视企业的风险 管理已经成为了关系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具体来说 研究本文的目的及意义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有助于维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需要一个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 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 无疑会面临许多风险因素 隐含着许多风险 风险事故一旦发生 不可避免的要对企业 生产经营的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 严重者甚至会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所以企业必须 要时刻关注风险 重视企业风险管理 充分认识和挖掘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风险因素 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减少风险的发生 以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保证企业的生 存与发展 第二 有助于增加企业价值 我国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研究 5 现代财务理论认为 公司价值是其未来现金流的现值之和 在一个有效的资本市 场上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法通过影响贴现率来提高公司价值 公司价值可以增加的唯 一途径是保持或增加企业的现金流 风险管理有助于减弱企业利润和现金流量的波动 增强现金流量的稳定性 有效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 从而减少企业因财务危机而发生的 潜在的成本支出 同时对企业未来利润的风险管理也可以节约税收支出 致使企业未来 价值得到提高 另一方面 企业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 可以直接降低企业费用 预防或 减少损失的发生 以最低的成本支出规避风险 转移风险 确定合理的自留风险 从而 使企业的价值得以提高 第三 有助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正确性 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的实施 使得企业的各项决策得以制度化 科学化 围绕企业 经营和发展目标 风险管理决策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紧密相关 风险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直接影响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 第四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以及 wto 的加入 无 疑将企业推向了一个更加复杂的环境中 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加 企业风险 发生的概率越来越大 建立有效的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 防范与化解企业面临的各种风 险因素 降低风险损失 以不变应万变 将企业的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 促使企业 在适应目前的大环境下快速发展 夏乐书 刘淑莲 公司理财学 m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第 2 章 风险管理基础理论 2 1 风险的一般概念 2 1 1 关于风险特征的研究综述 2 1 1 关于风险特征的研究综述 在全球化 竞争激烈的市场中 任何企业都处于动荡多变的环境之中 这种外界环 境的变化如政局的更替 汇率的波动 新技术的出现以及人口的结构变化等都有可能导 致一个企业遭受损失乃至破产 但也有可能给企业提供赢利的机会 也可能既使企业遭 受损失又使企业有获利的机会 而企业内部由物力 人力 财力及技术组成的系统也 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这种变化同样存在使企业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或给企业提供获利的 机会 或两者兼而有之 如企业员工成长为企业不可缺少的关键人物 这个关键人物全 心全意地为企业工作就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 而如果这个关键人物由于某种原因而 利用其特殊才能给企业制造麻烦或这个关键人物意外死亡等则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 损失 同时设备故障及各种自然及人为灾害都有可能给企业造成损失 因此企业自诞生 之日起就伴随着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这种可能性就是所谓的风险 risk 过去人们一 直没有停止过对风险管理的实践与研究 然而不同地区的人对风险及风险管理认识的深 度及广度并不相同 传统的风险被认为是一种不确定事件及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 这种后果与决策者 的预期目标会有偏离或差异 这种偏离程度通常被用作衡量风险大小或程度的指标 以前的研究强调的是负偏离或损失结果 其实风险还蕴藏着潜在机会和利润 决策者可 通过认识 分析风险 采取正确的决策 从而控制和驾驭风险 减少风险损失并获得风 险收益 做到在承受同样的风险下获得最大的收益或在同样收益水平下承担最小的风险 过去有一系列关于项目风险管理或风险型决策的研究 典型的研究著作包括 leslie chatterjee sayan enron s incremental descent into bankruptcy a strategic and organisational analysis long range planning april 2003 36 2 133 149 neil crockford an introduction to risk management woodhead faulkner cambridge 1986 11 12 currie wendy l a knowledge based risk assessment framework for evaluating web enabled application outsourcing projec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april 2003 21 3 207 217 choi jongmoo jay kim yong cheol the asian exposure of u s firms operational and risk management strategies 我国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研究 7 把风险管理包括为风险分析 控制 响应和风险融资 godfrey 认为风险分析包括风 险识别 测量 估计 风险响应又包括风险自留 减少 转移 避免和清除等措施 flanagan 等在书中应用头脑风暴法 brainstorming 树状图 tree diagrams 影响 图 influence diagrams 等风险识别方法 鉴别出在工程项目中可能存在的政治 经济 技术 对外关系 管理 设计 环境 法律 经营等方面的众多风险因素 此外通过 风险测量 risk measurement 敏感性分析 sensitivityanalysis 概率分析 probability analysis 和模拟技术 simulation technique 等方法对风险出现的后果 和概率及分布进行定量分析 近几年来 基于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的风险管理研究发 展得非常快 这些研究对于发展风险管理的系统方法以及实际应用的推广有很大的价 值 对风险管理和决策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奠定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由于风险管理的对 象是一种不确定事物 在相关的管理决策活动中决策者的主观判断和行为表现着重要的 作用 过去的理论研究忽略了将决策行为结合到决策方法中去 忽略了决策者个人判断 的作用 在相当程度上这是项目风险管理决策方法未能在实际中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 其实过去也有不少研究分析了决策者个人行为对风险型决策的影响 其中效用理论就 是目前人们较为普遍认识的一种在决策过程中反映决策者个人行为的方法 效用理论提 出了计量个别风险对决策者的效用的指标 并建议最大效用值的风险型决策方法是决策 者最佳的方法 但效用理论未能明确反映决策者行为与风险效应之间的关系以及风险效 应对选择决策方法的影响 传统上风险普遍被认为是人们因对未来行为的决策及客观条件的不确定性而引起 的可能后果与预定目标发生多种偏离的综合 这种偏离通常由两类参数描述 一是偏离 的方向与大小 二是各种偏离的可能程度 可能的结果与目标发生的偏离是多种多样的 重要程度也不同 风险的存在不仅会带来损失 是灾难的象征 在许多情况下 风险中 也蕴藏着某种机遇和利益 传统的风险研究强调负偏离或损失 但实际上偏离方向有正 pacific basin finance journal april 2003 11 2 121 138 leslie edward practical risk manage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omas telford 1995 15 31 patrick s godfrey control of risk a guide to the systematic management of risk from construction ciria 1996 28 35 flanagan r norman g risk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1993 69 106 107 120 153 179 shen l y applic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to the chinese construction industry uk university of reading 1990 shen l y simulation in construction estimation department of building sarig oded risk returns and values in the presence of differential taxation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june 2003 27 6 1123 1138 我国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研究 9 风险与收益是矛盾的两个方面 既对立又统一 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 低风险必然 低收益 这是市场经济自由竞争作用所导致的结果 如果某项投资具有低风险高收益的 性质 那么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必然会有更多的投资者投资于该领域 导致 投资所需物品的价格上涨 产品价格下降 相应的投资收益率下降 直到风险与收益相 对应 投资者就是在不同的风险与收益均衡点上找到一个使自己效用达到最大化的风险 与收益组合 任何有理性的投资者 追求效益最大化是其最终目标 如股票投资和债券 投资相比 股票投资的风险较大 债券投资的风险较小 并有固定的投资回报率 但是 股票投资的收益率要大于债券投资的收益率 即风险与收益并存 二者既对立又统一 5 风险的相对性 风险的数量大小是绝对的 但对于不同的风险主体而言 风险的大小又是相对的 在相同的风险情况下 不同的风险主体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是不同的 有的能承受较大的 风险 而有的只能承担较小的风险 风险主体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主要受风险主体的收益 大小 投入多少 风险主体的地位与拥有的资源以及风险主体的心理素质来决定的 同 一风险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大 风险偏好型的投资者来说 其大小相对来说是较小的 要求的收益补偿也较小 6 风险的可变性 由于科技的发展 经济体制的变革以及政治与社会结构的改变 会使企业所面临风 险的性质 大小发生变化以及引起企业新风险的产生 风险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 这是 由风险发生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决定的 2 1 2 与风险相关的几个概念2 1 2 与风险相关的几个概念 1 风险偏好 是指企业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愿意接受的风险的数量 企业的风 险偏好与企业的战略直接联系 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应该考虑将该战略的既定收益与企业 的风险偏好结合起来 目的是要帮助企业管理者在不同战略间选择与企业的风险偏好相 一致的战略 2 风险容忍度 是指企业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对差异的可接受程度 是企业在风险 偏好基础上设定的对相关目标实现过程中所出现差异的可容忍程度 在确定各目标的风 险容忍度时 企业应考虑相关目标的重要性 并将其与风险偏好联系起来 张元萍 现代投资理论与实务 m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4 7 p260 261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3 等效用曲线 是指投资者为承担风险与所要求的收益补偿之间的关系的曲线 或者说它代表了特定投资者对投资风险与收益的权衡标准 等效用曲线的形状体现了投 资者的风险厌恶程度 只要投资者的风险厌恶程度不变 每条等效用曲线相互平行 不 同的投资者为承担风险所要求的收益补偿标准也不同 比较保守的投资者对同量风险要 求更高的收益补偿 越保守投资者的等效用曲线的斜率越大 等效用曲线的形状越陡 投资者的风险厌恶程度越大 由图 2 1 可以看出 l1 的风险厌恶程度大于 l2 的风险厌恶程度 风险厌恶程度越 高的投资者的等效用曲线的斜率越大 曲线的形状也越陡 对于相同的风险来说 所 要求的收益补偿也越大 4 风险的补偿 风险价值 对于任何的投资者 任何形式的投资来说 其投资的预期收益都包括两部分 一是 投资的时间价值 即投资者为推迟消费现时收入而要求的时间因素补偿 也就是我们经 常所说的资金的时间价值 它相当于机会成本 对任何的投资者都是相同的 二是投资 的风险价格 它是投资者把现时存在的确定性收入变成未来不确定性收入而要求的时间 因素补偿 即风险价值 它取决于投资者对风险的偏好 不同的投资者对收益的偏好和 对风险的厌恶程度是有差异的 对于风险喜好型的投资者来说 将选择承载较大的风险 由于风险与收益的互补性 从而要求在收益中有较大的风险补偿 而对于风险厌恶型的 投资者来说将选择承载较小的风险 从而要求的收益补偿也较小 对于非系统性风险来说 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的多样化来减少或消除 这一风险并 非是投资者所必需承载的风险 在较完善的市场中 非系统性风险不能在收益中得到补 偿 而系统性风险是由于企业外部的不可控因素如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动 通货膨胀等因 l2 u w l1 图 2 1 等效用曲线 我国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研究 11 素引起的 是投资者所无法摆脱的而必需承载的风险 在完善的市场中 可以在收益上 得到补偿 风险价值指的就是系统性风险的价值 企业投资决策的过程就是根据投资者 对风险的敏感程度 在投资的收益与风险之间进行权衡的过程 2 2 风险管理以及风险管理的基本过程 2 2 1 关于风险管理的研究综述 2 2 1 关于风险管理的研究综述 在风险管理研究方面西方诸多专家过去曾提出了较系统的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 而 几乎所有的大企业都有专门从事风险管理的部门及风险管理者 中小企业也通过不同形 式与风险管理咨询公司或专家合作以加强对本企业的风险管理 然而过去企业风险管理 将风险定义为企业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因此风险管理乃从降低损失大小及降低损失发生 可能性的角度出发 另一方面过去的风险管理并没有将风险管理应用于企业各部门的活 动之中 而只在数量有限的部门 如财务 安全 法律等 中进行孤立的风险管理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 风险研究只是在保险部门进行 风险管理就只局限于少数 部门和行业 所以风险管理也就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思想 直到三十年代以后 风险管 理才有了长足的发展 1930 年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所罗门 许布纳 solomon schbner 博士在美国管理协会的第一次保险问题会议上明确提出了风险管理的概念 1931 年美 国管理协会保险部最先开始倡导风险管理 以学术会议的形式进行了专门研究 1937 年 美国成立纽约保险经济人协会 定期讨论有关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后来逐渐发 展成为全美范围的风险研究所 该协会的成立标志着风险管理的初步兴起 但此时风险 管理主要还限于理论探讨 只有少部分大企业开始试行 进入六十年代后 由于科学技术 的进步 各种新的风险因素随之而生 潜在风险有所增加 单纯通过保险已经不能解决 所有的问题 因此 企业不得不加强对风险管理的研究 从单纯的转移风险的保险管理 到以经营管理为中心的全面风险管理 1963 年 以美国出版的梅尔与赫尔奇斯的 企业 风险管理 以及威廉姆斯与汉斯的 风险管理与保险 为标志 开始了对风险管理系统 化 专门化的研究 70 年代以来 风险管理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 80 年代 以后风险管理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更是取得了大量成果 noy eli ellis shmuel corporate risk strategy does it vary across business activities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february 2003 21 1 119 128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我国对风险管理的研究起步晚 发展慢 80 年代以前 我国对风险管理的研究几乎 是空白 随着改革开放的兴起与逐步深入 我国已经由引进风险管理思想转变为自己深 入研究风险问题 具体来说 风险管理在我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80 到 1982 年 称之为 引进阶段 改革开放以后 为了改变我国 经济落后状况 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我国理论工作者从 1980 年开始学习西方 先进的经济管理理论与方法 向国内介绍包括决策论在内的一系列管理理论 有关文章 在说明决策包括肯定性条件下的决策和非肯定性条件下的决策之后 指出 至于究竟采 用哪种决策方法 要取决于决策者对待风险 承担损失和收益 的态度与魄力 从而 首次出现了风险 词 而后 文献进一步介绍了风险问题作为其组成部分的决策理论和 决策理论学派风险决策的方法 贝叶斯法和决策树法 初步介绍了西方国家企业风险管 理的办法 第二阶段 1983 到 1985 年 称之为 消化吸收阶段 在这阶段中 我国的理论 工作者在继续介绍西方风险决策的方法的同时 又将西方的风险企业和风险企业家介绍 到了国内 并开始研究我国的风险问题 提出了风险定义 分类 第一次提出 经营风 险 还总结分析了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运用市场风险预测和风险分析方法的必要性和具 体的做法 第三阶段 1986 年到 1996 年 称之为 综合深入阶段 在这 阶段中 除了继 续借鉴和吸收西方国家风险管理的先进经验外 我国各界开始研究风险问题的更多方 面 如企业家的风险心理素质 风险机制和法律机制的配套运用 设立风险基金的必要 性 科技进步和风险的关系等等 有的文章综合分析了经济风险 提出了风险强度 风 险系数 风险价值 风险成本等一系列新的概念 对风险的内涵及内容构成进行了探讨 总结出了衡量风险大小的一系列指标 初步概括了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 并首次在一些 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中出现 风险 风险规避 风险转移 等概念 第四阶段 1997 年到现在 称之为 技术高速发展阶段 在这 阶段中 以 19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为转折点 我国的风险问题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并且西方 先进的风险管理理论与技术方法首先在我国金融界得到广泛的应用 如资产组合理论 资产定价理论 套期保值理论 期权定价理论 实物期权理论等成为热门话题 同时 周宜波 风险管理概论 m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2 p11 12 周士富 经济管理中的决策分析方法 经济管理 1980 9 我国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研究 13 各种自然科学的前沿理论和工程技术比如波浪理论 遗传算法 人工智能也在风险管理 中找到了用武之地 从以上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 风险管理研究在我国从无到有 从引进到高速发展 经历了很长的一段路 至今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风险管理理论与技术方法 风险理论研 究正向新的阶段发展 但还缺乏系统性 同时风险管理在实践中应用研究还很薄弱 与 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风险管理不论是从对风险管理的意识上 还是在风险管理的 理论与方法技术上等方面都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还有很长的路需要更多的人去不断地完 善它 充实它 2 2 2 风险管理的性质 2 2 2 风险管理的性质 顾名思义 风险管理也就是对风险的管理 具体来说 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是由企业董事会 经理层以及其他人共同实施的 应用于企业战略制定及各个层次的活 动 它通过对可能影响企业的各种潜在事件所蕴含的风险的识别 衡量 评价和决策 来实现对风险的管理 并按照企业的风险偏好管理风险 其目的在于减少风险损失 为 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最高的安全保障 提高公司的价值 而不是藉此获得巨额的额外收 入 通过以上对风险管理含义的界定 我们可以看出风险管理具有如下的本质属性 第一 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循环过程 不能当作诸如制度文件 技术模型等静态 的东西 也不是单独或额外的活动 它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 强调了全员参与的观 点 第二 风险管理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许可系统 或是一些先进的数量工具 它体现了 一种文化 一套价值体系 他明确规定了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执行这些程序的组织单 位以及在执行中所使用的工具 第三 风险管理并不是单纯对个别风险的管理 而是以风险组合与整体管理的观念 从企业层面上把握和控制分散于各部门 各层次的风险 统筹考虑风险对策 将风险管 理的基础架构设计成一个整合体 而不是依个人的不同 依个别的风险而定 各部门 各层次的风险管理人员必须彼此沟通 了解管理规定 明确各人的职责所在 确保企业 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 陈秉正 公司整体化风险管理 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p15 16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第四 风险管理注重企业经济价值的变化 而不注重会计惯例 企业的根本目标是 股东价值的最大化 从一定程度上说 风险管理的根本动因在于其对股东价值的重大影 响 风险管理虽不能增加股东的价值 但他可以减少交易成本 降低交易费用 间接的 促进企业价值的提升 因此 风险管理是一个从风险识别 风险评估 风险控制到风险决策的有机的 循 环的系统过程 这个系统能够适应企业不断变化的经济和文化环境 帮助企业防范风险 化解风险 将风险偏好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 将风险与增长及回报统筹考虑 使企业在 变幻莫测的环境下保持其旺盛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促使企业在资金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前 提下追求效益性 提高企业价值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风险管理的任一环节始终 不能脱离企业价值这一目标 其风险管理过程如图所示 风险识别 风险决策 企业价值 风险评估 风险控制 图 2 2 风险管理过程循环图 2 2 3 风险管理的过程 2 2 3 风险管理的过程 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循环过程 从对企业风险管理程序的理论和研究来看 一般 把企业风险管理的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界定范围 明确目标 界定风险管理对象的范围 明确管理活动要达到的目标 企业经营者要从企业经营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出发 根据任务要求建立企业风险管理 的总目标及几个阶段的分目标 同时进行风险 目标分析 然后根据潜在的风险威胁调 整目标体系结构 最终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规律目标系统 如就企业投资风险而言 可 以把某项投资分为几个阶段 制定出每一阶段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 2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进行风险管理的第一步 也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基础 陈秉正 公司整体化风险管理 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p15 16 我国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研究 15 它是对未来经济活动的期望效益进行不确定性分析 通过分析企业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 因素 来分析企业经营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由于风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无论是潜 在的还是实际存在的 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 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都要对其进行系统的 分类 并找出这些风险形成的根本原因 初步判断这些风险中的主要风险是什么 这些 风险之间有何关系 哪些风险是可控风险 哪些风险属于不可控风险 由于企业经营 活动的多样性以及企业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导致了引起企业风险发生原因的复杂性 因此要求在分析风险时 必须借助于科学的方法 通常情况下 财务报表分析法是一种 最方便 最直接的风险分析方法 通过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运营状况 识别出可能影 响企业经营活动的风险因素 如通过分析资产负债率 可以分析出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 风险 资产负债比越大 投资者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大 一般情况下 当企业的资 产负债率在 50 以内时 企业财务状况良好 企业的偿债能力强 投资者的财务风险较 小 当资产负债率在 50 100 范围内时 企业负债较重 此时该企业的经营风险和 财务风险较大 当资产负债率超过临界点 大于 100 时 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 有可 能面临着破产的威胁 3 风险衡量 风险的识别是对风险的定性描述 而风险的衡量是对风险的定量分 析 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 风险测度的精确性和全面性直接影响企业战略的实施 和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因此对风险问题的处理决策必须建立在对风险的科学度量基 础上 这一过程主要是分析风险发生的概率及估算风险发生后预期的风险损失对投资过 程可能产生的危害程度 风险估计包括风险的预测 判断以及有效实施防范措施等内容 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 估算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大小 以明确或减少企业 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 常见的风险衡量指标主要包括 损失概率 假定某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大小 是衡量风险的重要指标 pi 0 pi 1 期望值 投资的若干种可能加权平均期望市场收益 ex xipi 方差和标准差 都是衡量在不同的风险条件下 收益值与期望值之间上下差异程 度的指标 投资收益的方差 标准差与投资风险成正比 其数值越大 相应的风险也就 越大 胡华夏 邓明然 现在企业投资风险的测定与控制 工业技术经济 j 1997 12 p61 63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6 变异系数 它是标准差与期望值的比值 与投资风险成正比 变异系数的值越大 风险也越大 4 风险处理 企业风险评估和衡量完成后 也就是对企业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之后 就应该考虑如何处理可能出现的风险 企业风险的处理必须综合考虑企业可能面 临的风险的性质 大小 根据企业经营目标 风险管理目标以及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等 因素 选择合适的风险管理工具 风险处理的手段通常有三个 风险控制 风险自留和 风险转移 其中风险控制是风险处理的重点和难点 风险控制是采取一定的措施将风险 控制在最低的限度以内或者消除风险 避免风险 对于非系统风险的控制通常采取投资 组合的多样化来分散风险 对于系统性风险通常采取衍生金融工具对冲风险以及加强企 业的内部规范制度等方法 风险自留是让风险自生自灭 不采取措施预防或避免 这是 由于所预期的风险发生概率极小 或者即使发生的概率极大 但企业损失很小 或者损 失在企业所能承受的范围以内 风险转移是将风险转移到投资的其他各方 风险转移的 方向有二 一是转移给合同的对方 二是转移给保险公司 除了采用上述方法 依据其 基本原则和步骤进行风险控制外 还必须采取一些特殊的风险管理方法才能达到有效风 险管理的目的 如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来进行风险管理 完善投资工具管理风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