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泉港三川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词两首》教案 语文版.doc_第1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三川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词两首》教案 语文版.doc_第2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三川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词两首》教案 语文版.doc_第3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三川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词两首》教案 语文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词两首第二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本单元的题材,体裁和创作风格。2、掌握一些诗歌的知识。3、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中心意思。4、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5、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二、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个性化阅读,获得独到的情感体验,学会阅读诗歌的基本方法。2、初步学习解读诗歌的一般思路和基本步骤。三、单元学习方法:采用朗读、朗诵的方法,让学生交流与体会。四、单元教学安排:词两首2课时再别康桥2课时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1课时外国诗两首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单元小结1课时作文训练2课时单元检测1课时5、诗词两首 毛泽东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歌的特点;学习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情感与价值:领悟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立志超越前人;教育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抱负。3、过程与方法:朗读、背诵,通过交流让学生充分理解。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歌的主旨,培养豪迈的气魄和强烈的爱国情怀。2、体会两首词的风格。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忆秦娥娄山关一、导入:从介绍作者导入新课。使学生通过了解伟人经历感悟伟人情怀,体会诗歌的感情。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无产阶级革命的卓越领导人,同时,他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写下了很多震撼人心的诗篇,对鼓舞革命战士和亿万人民的战斗豪情,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的诗词,显示了博大的胸襟,豪迈的气魄,广阔的意境,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精神奋发。二、自主学习:1、介绍背景:娄山关:在贵州遵义北大娄山上,万峰插天,中通一线,是由四川进入贵州的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使毛泽东重获军事指挥权。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率领第一方面军离开遵义,挥师北征,四渡赤水,成就了他人生中军事指挥上最得意的一笔。这首娄山关词写在二渡赤水后。红军二渡过赤水河,回师黔北,集中主力进攻桐梓和娄山关以南的黔军,乘胜夺取遵义。娄山关是战斗最激烈的地方。这次战役,先后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队两个师又八个团,俘敌约三千人,取得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仗。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就写在娄山关战斗胜利之后。2、作品欣赏(1)学生自由朗读。让学生初步把握诗歌感情。(2)学生读、背课文。感情朗读指导。前阕要求读得慢,语气凝重,表现战斗的艰难。后阕要求读得稍快,语调轻松,表现胜利后的愉快与展望前途的壮志。(3)借助工具书理解“雄关、苍山、残阳、漫道、从头越”等词语的意思。三、自读上阕:学生思考:从词中获得哪些信息?能联想出怎样的情景?(1)西风雁叫、白霜晨月点明季节、时间,渲染苍凉沉郁的画面。(2)马蹄、喇叭军队特有事物。(3)碎杂沓、细碎行军之急、之速。(山路难行,侧面反映“雄关漫道”)(4)咽西风中时断时续。(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也染上词人的主观色彩(乐观者即使走在雨里也有晴天的心情)。红军自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开始长征以来,打的多是败仗,湘江一役,损失更是惨重。这一次回军遵义,重攻娄关山,任务是极其艰巨的,红军能否取胜,红军的命运如何?作为党的领袖,作为重新回到军事指挥岗位的毛泽东,心情是极其沉重的。他深感任重而道远。通过这个“咽”字,既表现出红军斗争生活的艰苦卓绝,又渲染了行军途中庄严肃穆的气氛。四、赏读下阕:1、朗读下阕,生思考:下阕表现娄山关战斗的哪一阶段?表达词人怎样的感情?(1)从头越攻破险要,战斗胜利。(2)真如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也让人联想,这里的“雄关”,虽首指娄山关,但又不只指娄山关,还应该包括漫长的革命道路上有形无形的各个关口。如铁的雄关漫道反衬红军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的自豪,反映遵义会议以来的变化。(3)如海多。(4)“残阳如血”这个比喻是否形象?请你造一个比喻句,你把残阳比作什么?(引领学生比较不同身份的人的不同感情、胸襟,体会毛泽东词的风格和境界,领略伟人的气魄和胆识。)例如:我们仍望着落照。通红的火球消失了,剩下的远山显出一层层深浅不同的紫色。浓处如酒,淡处如梦。宗璞废墟的召唤(一个对未来充满憧憬的知识分子眼中的残阳,“浓处如酒,淡处如梦”,这是秀美。)例如: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唐温庭筠梦江南(脉脉斜晖写出思妇的失望与愁怨,是缠绵悱恻的凄美。)(5)赏析“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如血色彩浓烈,气魄雄浑,与“苍山如海”共同构成凝重与雄浑的壮美。血色残阳又让人联想到牺牲,象征革命的胜利需要红军战士浴血奋战、前仆后继,象征胜利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两个比喻句寓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如海的苍山象征革命征途上还会遇到更多的关隘,面临更多的困难。“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预示着未来斗争的艰辛和曲折。也只有经历血雨腥风的战斗洗礼的军事指挥家,担负着国家前途和命运的伟人,才有这样的人格与气魄,才有这样的胸襟、这样的境界,能正视未来,能预见未来,在眼中呈现“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壮美。五、展示交流:1、背诵课文展示。 2、课文内容展示。六、小结课文:1、归纳上下阙的内容:上阙:写霜晨行军的情形,渲染苍凉沉郁的气氛下阙:写过娄山关时的所见所闻所感。2、主题理解:本词通过写红军长征中娄山关战役行军途中紧张激烈的场景和战争胜利后的所见所感,表达了战前沉郁的心情以及战后亦喜亦忧之情。3、通过这首词的学习,总结诗歌的特点,总结阅读诗歌的方法:(1)感情充沛(雄壮、顿挫、刚毅、肃穆、自豪)(2)意境优美(肃穆雄浑)(3)语言凝练(一字传神、寓意深刻)(4)内容跳跃(只选择一个片段或一个画面,给人联想、想象的空间)七、练习巩固:1、忆秦娥娄山关中“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如何理解?明确:娄山关地势很高,西风吹得猛烈,大雁在辽阔的天空中凄厉地叫着,寒霜满地,残月挂在天空。该句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那种紧张严肃的气氛生动地点染了出来。点拨:解答此题,要抓住词作的写作背景、时间来理解。2、说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如今的含义?明确:这两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极为广泛。当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中遇到挫折或困难时,以此来表达我们将暗自下定决心,树立必胜之决心,克服万重困难,以致于最后获得成功。3、结合文章,品头完成填空:( )的西风( )的天空大雁( )的叫 ( )的白霜( )的早晨( )的残月 ( )的山峦( )的夕阳八、板书设计: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上阙:西风、长空、雁群、霜、冷月、马蹄声、喇叭声霜晨行军图碎:马蹄声断零碎、杂乱、急促咽:喇叭声时断时续,低沉呜咽 沉郁下阙:雄关、苍山、残阳 胜利越关图漫道:对险阻的蔑视,对据险顽抗之敌鄙视铁:体现雄关的坚不可摧亦喜亦忧越:翻越时的雄姿 胜利豪情九: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沁园春雪一、导入: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师补充:诗歌特点:(1)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2)通过形象表达思想感情。 (3)富有想象。 (4)语言精练。(5)押大致相同的韵。二、写作背景简介: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三、初读全诗: 1、检查预习、正字正音、完成练习p1第一题。 2、听录音(或范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沁(qn)园春 分(fn)外妖娆(ro) 稍逊风骚(so)竞折(zh)腰 成吉思汗(hn) 数(sh)风流人物 今朝(zho ) 3、齐读全词:想象一下词所描绘的景色,初步体会词中所表达的情怀。 四、精读上阕:回答下列问题。 1、上阕写的什么景?由哪个词领起?明确:上阕写了北国雪景,由“望”引起。2、上阕可分为几层,每一层的层次意思是什么? 明确:可分为三层,分别是对北国雪景的概括描写,具体描写和想象之景描写。3、找出上阕中的概括描写,具体描写和想象之景的句子。明确:概括描写: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具体描写: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想象之景描写: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4、“望长城内外”中的“望”中所见的,哪些是静景,哪些是动景?明确:静景: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动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5、把静景写成动景的句子是?明确: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6、请说说上阕所用的修辞手法。明确:对偶、比喻、夸张、拟人7、小结:阕描写北方壮丽的风景,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8、齐读上阕,体会词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五、精读下阕:思考下列问题。1、按照学习上阕方法,自己先分层理解,简单分析。 2、师生研讨: (1)下阕可分几层、每层的层意。明确:可分为三层。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明确:承上启下。(3)在词中,作者评论了分别用哪些词句评价了哪些历史人物?明确: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4)词中,作者用哪个词概括了对历史人物的感情?明确:“惜”字,对历史人物在文治的不足表示惋惜。(5)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哪句?明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六、小结:(1)课文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即什么样的情怀?(2)这首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上、下两阕各侧重哪种表达方式?七、拓展延伸:1、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表达作者的抱负的诗句。 (1)毛泽东: (2)顾炎武: (3)陆游: (4)范仲淹2、请说说大家学过的含“雪”字的成语或写雪的古诗。 八、齐读全词,总结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转入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九、作业:1、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的一项是(d )a望长城内外 b数风流人物c山舞银蛇 d欲与天公试比高2、“风骚”原指 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句中指 借指文学才华 。3、指出下列各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比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