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汉中市陕飞二中高三语文复习资料 祝福 新人教版湖北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日月行色16.本文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4分)(小说环境描写)17.本文在构思上具有先抑后扬的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4分)(情节结构)18.本文的人物语言有哪些特色?请分别举例分析。(6分)(小说语言)19.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4分)(人物形象、主题)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解析日月行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日月行色杨闻宇我们村西有一条河,流水清澈,平平的河滩廓大宽展,自远处眺望,浅亮亮的河水仿佛是铺晾在沙滩上的一派银箔,轻轻闪烁。农村兴订婚,“订”者“定”也,仪式既简单又庄重,记得订了婚的第二天,她随我涉水过河以后,有意地、稍稍拉开些距离,不即不离,不紧不慢地行走在匀净细软的沙滩上。夕阳衔山,晚烟萦树,河那边农家矮矮的房屋半掩在烟霭里,上下远近静极了。她不上二十岁,刚刚撞破乡下小女儿的“壳”儿,正要步入农家姑娘的行列。我斗胆拧过头去,想仔细瞧瞧她。她那儿仿佛早就防我呢,倏地摆过脸去,避开了我,故意注视那落日。顺着她的眼光瞄过去,西方天际遥远的地平线上起伏着矮矮的黛青色的山峦,那就地绵延着的黛青色与她那披下的洁亮浓密的乌发是同一个色调。半边脸颊红红的,与衔山半隐的落日遥相映衬,如火的晚霞从侧面铺张开来,勾画出秀婉窈窕的一尊倩影。她没有回头,却轻轻放过一句话来:“村里那么多赢人、出众的女子,你咋就” 小说阅读网“村里人说你聪敏、灵性。”我回答。“谁说的?”“老人都这样说。老人经的事稠,我信老人的话。”她顺下睫毛,不吭声了。我反问了一声:“你你对我的印象呢?”滩上晚风习习,清畅、爽凉。她翘起指尖掠掠被晚风扰散了的鬓角,不打算回答。这怎么成!你能问我,我就问不得你么?我暗暗用目光逼住她。她见躲不过去,微微咬咬唇儿,有点不怀好意地瞟了我一眼:“你一定要我说,不说不行吗?” 小说阅读网 我郑重地点点头。“你是个鳖熊!”声不高,字咬得很重。鳖者,水底烂泥里的硬壳软体爬行运动;熊者,天下蠢笨无二的“黑瞎子”。在我们那个地方,这是个恶狠狠的、咬牙切齿的比喻。“谁说的?这是谁说的?”我止住脚步,脚底猛地滩一股无名火,屏住呼吸,胸脯一起一伏。她那细密的牙儿咬住唇儿,眯缝起细长的眸子,平静地、神秘地斜睨住我:“也是村里老人说的!”说这话时,眼波活似乌油油一眨闪电,那一瞬间,致使她的全身在收束将尽的晚霞里显得益发俏丽、撩人。我“咕咚”咽下一口唾沫,像是咽下一个砣秤锤。“这么说,你你信那些老不死的嚼舌头了?!”她垂低头,没有了任何声息。伸出一只脚在软沙上划过来划过去,划过去又划过来,金黄色的细沙净净亮亮的,宛若凝结在地的晚霞,纯洁无比。 “有话早说,回头还来得及。往后后悔就迟啦。”我正告她,催她重新表态。订婚仅仅是个形式,这“订婚”与“结婚”之间,才横亘着爱河里真正的关口。她抬起美丽的细长的眼睛,瞅了瞅东方那刚刚托起新月而呈现暗紫色的山垭,脚趾依然下意识地划着弧圈,划着划着,长长地舒一坎:“唉!老人还说来:灵性人是鳖熊的奴!”1.本文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小说阅读网 2.本文在构思上具有先抑后扬的特点,请作灸说明,并分析其作用。3.本文的人物语言有哪些特色?请分别举例分析。4.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4分)答案:16、特点:选择的是一个日落黄昏、清清河畔的特定场景,突出了场景的宁静与和谐,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美。作用:场景描写与人物描写融合在一起,人与景互为映衬,相得益彰;景中融情,场景描写融入了“我”与“她”约会时的喜悦之情。17、(1)女主人公的两次回答最能体现先抑后扬的特点:前面“你是个鳖熊”,激起“我”的“无名火”;结尾“灵性人是鳖熊的奴”表明真心,让“我”突生欣喜之情。 (2)突出了人物的可爱性格(灵性),加强 了女主人公表达情感的效果。前后对照,造成悬念,形成曲折,增加情趣。18、(1)地方色彩鲜明。比如,“老人经的事稠”一句中的“稠”,在当地方言中是“多、丰富”的意思。用这一方言词,使得语言生动富有地方生活气息。(2)符合山村情侣的身份于心理(个性化的语言)。比如,“村里那么多赢人、众的女子,你咋就”这一句话体现了山村初恋女子欣喜,羞涩的微妙心理。(3)富有生活情趣。比如,“灵性人是鳖熊的奴”, 含蓄俏皮,富有情趣。19、(1)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美丽、纯朴、有灵性。 (2)本文通过描绘一对青年情侣约会的情景,表现了山村青年男女纯朴的爱情之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二十年以后 欧亨利1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鲍勃对警察说“这儿没有出什么事”,表现了他在和老友见面前的愉快心情。b.鲍勃说“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反映出他负罪在逃的窘迫之状。c.鲍勃给警察讲述他和朋友约会的缘起,是为了缓解他害怕被逮捕的紧张心理。d.高个子男子担心鲍勃很快认出他不是吉米,便把衣领向上翻着,盖到耳朵。e.鲍勃读便条时微微颤抖,表现了他当时惊愕、恐慌、尴尬等复杂的内心活动。12.小说两次写到“一陈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6分)(环境描写的作用)13.小说中的鲍勃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人物形象)14.小说描写了警察吉米和通缉犯鲍勃“二十年以后”赴约的故事,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两个人都面临艰难的抉择。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罪有应得;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8分)(人物形象的点评)所以,小说的阅读要把握以下要素:人物形象、情节、环境描写(三要素)语言(人物语言、小说语言风格)、主题(主旨)祝福鲁迅学习目标: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主题)。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一、导语。初中时我们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少年活泼可爱而中年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迂腐的孔乙己,这些人物形象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二、介绍背景。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因此他在作品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妇女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就选取了妇女题材,写作了祝福这篇小说。目的也就在于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三、有关情节结构: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就是祥林嫂。祥林嫂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必须先来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才能准确地把握住祥林嫂的形象,才能真正领会小说的主题。一般小说的故事情节大体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部分组成,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阅读思考题:1 请理清情节的发展脉络。本文的情节安排有何特点?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2 “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前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这一段在全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3 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4、 祝福中的“我”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小说的情节结构(课件9)情节 内容 起讫段落 顺序序幕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12结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333 开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3453 发展 祥林嫂被卖改嫁 5465高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66111 尾声 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 112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本文并非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的,而是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在序幕以后就写出了故事的结局。在结构上采取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1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呢?这一切都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有一定吸引力。2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一边是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一边是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反衬手法,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而且因为是在祝福的时候死的,死后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被骂为“谬种”,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封建礼教)之间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2、“然而先前所见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一句作用: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由上文的倒叙转为顺序,从第一人称写法过渡到第三人称写法。3、“我”在文中有何作用?(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同情劳动人民,不满黑暗现实,但也有软弱和无能的一面。)我是串联故事的线索人物,祝福的故事情节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忆串联起来的,我是祥林嫂悲剧遭遇的见证人。4、文章最后一段的结构作用:文章最后一段通过我的感受又一次描写鲁镇祝福的景象,将祥林嫂悲惨的死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一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内容上)深化了作品主题,结构上起了首尾照应的作用。小说的人物形象: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2):通过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另外还有细节描写。从描写的角度分,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从描写的详略分,有白描和细描祥林嫂的形象要弄清她是什么样的人就有必要分析一下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由此来把握祥林嫂的形象,从而领会祝福的主题。在分析情节的同时,可以结合起来分析一下人物形象。 (1)(抓情节)祥林嫂悲惨遭遇 外逃帮佣,初到鲁镇 被人劫回,被迫改嫁 丧夫失子,再到鲁镇 捐献门槛,未能赎罪 逐出鲁家,沦为乞丐 祝福之夜,凄然死去人物身份: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不幸的劳动妇女) 悲剧人物要使人怜悯,“最重要之点,性格必须善良”。亚里士多德人物性格:(直接介绍)安分耐劳、勤劳质朴(8、9页:)(2)找描写:a(肖像描写)(8、11、5页三处诵读比较,特别注意眼睛):鲁迅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它的眼睛。”找眼睛 论特点初到鲁镇 顺着眼 善良、安分再到鲁镇 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再受打击,内心痛苦讲阿毛故事直着眼,瞪着眼精神有些麻木捐门槛后分外有神 又有希望不让祝福失神 再受打击行乞眼珠间或一轮麻木问有无灵魂忽然发光一丝幻想分析总结:三次肖像描写写出了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发展过程:祥林嫂初来鲁镇时,虽然贫困,但还有活力,对生活抱有希望;第二次来鲁镇时,容颜衰败,已经没有过去的神采了,说明她饱受生活的折磨,对生活失去了希望;第三次写临死的祥林嫂,脸上呈现的只有麻木,眼睛也只是机械地转,没有了生命的活力,已经被冷酷的社会摧残,对生活已经绝望了。作者通过祥林嫂肖像的变化,概括了祥林嫂半生悲惨的遭遇,揭示了封建礼教对她精神的摧残和迫害。b(语言描写) 找对话 论特点 问灵魂有无封建迷信桎梏下 矛盾的心理 对四婶讲阿毛痛苦、自责 对大家讲阿毛麻木、空虚 与柳妈的对话精神重压,陷入恐惧总结:小说综合运用了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来塑造祥林嫂的形象:概括祥林嫂的形象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身份)。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性格特征),但在旧社会她却不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的人物,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命运结局)。环境描写1、小说有几处环境描写(4页: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这些环境描写在小说中分别起什么作用?(1)(开头)鲁镇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明确: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课文中用“沉重”的晚云, “将鲁镇乱成一团糟”等景物描写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和贬抑,其中有一句话“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点出了辛亥革命以后农村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而破折号插入的部分又反映出,在这贫富悬殊的社会里,穷人无福可祝,而祥林嫂这样一无所有的人将会有什么结局就可想而知了。这些环境描写,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2)12页、14页、15业鲁四老爷家祝福祭祖情景的的描写:写出了鲁四老爷在祝福时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道路。这些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强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感染力;(3)结尾的鲁镇的祝福情景:作品将祥林嫂悲惨的死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一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内容上)深化了作品主题,结构上起了首尾照应的作用。4、整个鲁镇的人文环境:祥林嫂死了:短工的反应:淡然,人们的态度: “声调和先前很不同”;音调的变化,笑容的尖冷,人们很少同情和怜悯她,把她的不幸当做咀嚼鉴赏的材料,把她作为取笑的对象。反映出人际关系的麻木和冷漠,充分表现出社会环境的冷酷无情。这一切使她感到痛苦与迷惑。她不时地向人们诉说着自己不幸的遭遇,而她的精神却惨遭蹂躏。这正是加速她死亡的社会原因。总结:环境描写的作用(2、4)祝福1:揭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w 祝福2:推动情节发展,增强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感染力;w 祝福3:鲜明的对照,深化主题,首尾呼应。小说以“祝福”为题,有什么意味? 小说起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密切相关; 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是在祝福的欢乐气氛中展开的,鲜明的对照(反衬)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祥林嫂悲剧的根源是什么? 婆婆?一家之主,被卖改嫁(封建宗法制度的迫害)鲁四老爷?是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凤、封建礼教的维护者。政治上迂腐、保守,思想上守旧、反动,为人自私、冷酷。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封建礼教的压迫)柳妈?和祥林嫂一样是旧社会中受压迫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虽然同情祥林嫂,但由于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毒害很深,最终也间接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封建迷信的毒害)鲁镇的人?在鲁镇人看来,祥林嫂最大的罪过是她是一个“回头人”(卫老婆子语), 她第二次到鲁镇后,鲁镇人先是“音调和先前不同”,“笑容总是冷冷的”,可是当她的“狼吃阿毛”的故事传开去,鲁镇人却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男人们,女人们,甚至连不大出门的“老女人”也“特意寻来”,在陪出早巳“停在眼角上的眼泪”之后,“才满足的去了”,但好景不长,她的悲惨的故事成了鲁镇人的“渣滓”,她又一次地落人了“又冷又尖”的冰窟里。(封闭的农村社会、愚昧、麻木、冷漠的人际关系)祥林嫂的主观原因: 贞节观不仅世人认为祥林嫂再嫁是罪恶,就连她自己也一直以再嫁为耻,精神萎靡,心怀恐惧。她对再嫁反抗越激烈,越说明她受封建思想的节烈观的影响毒害之深。 (2)迷信思想迷信也同样毒害着祥林嫂的心灵。如果她没有再嫁的罪恶感,也许对鬼神的恐惧不会那么强烈。因为有了这样的罪恶感,“怕暗夜,怕黑影”,她想摆脱,想赎罪,自然乞求于迷信。她捐了门槛,自以为摆脱了罪孽,却不被社会认可。于是“她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自绝于这个人的社会了。 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地里赶,是一样使她增加痛苦。 丁玲 那如何解救呢? 摧毁旧制度 否定旧文化总结祥林嫂悲剧根源: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和时代的悲剧。残害祥林嫂的也不是某个具体的人,而是封建礼教思想,是鲁镇上深受封建礼教思想毒害的人们,是他们组成的无意识的杀人团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封建礼教这把软刀子杀害了祥林嫂。大家都不是凶手,又都是凶手。他们的行为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封建礼教思想的驱使,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当了封建礼教卫道士的角色。所以可以这样说,本文表现的是一出“礼教吃人”的悲剧。 许寿裳:人世间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总结:小说的主题: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品位语言1、语言风格: 老舍:一篇作品须有个情调。情调是悲哀的,或是激昂的,我们的语言就须恰好足以配合这悲哀或激昂。比如说,我们要传达悲哀的感情,就须选择些色彩不太强烈的字,声调不太响亮的字,造成稍长的句子,使大家读了,因语调的缓慢、文字的暗淡而感到悲哀。 祝福的语言特色: 沉郁的语言特色:文章以沉郁的色调传达悲哀的感情;语言简洁、凝练而寓意宏富,炼字炼句随处可见。课后练习三1碗是破的,表明她很穷;碗中是空的,表明她即便是乞丐,也活得不如意。强调祥林嫂沦为乞丐时间之久,乞讨的艰难。采用定语后置句的形式,突出“空的”“下端开了裂”,这样写更加突出了祥林嫂处境的悲惨。课后练习三2这些老女人“待意”寻来听祥林嫂悲惨的故事,并不是真心地同情她,而是作为无聊生活的一种调剂,以他人的痛苦,填补自己空虚的生活。课后练习三3表现了作者对民众冷漠麻木的心灵的批判和激愤之情。课后练习三4(1)祥林嫂第一次感到“疑惑”,她并不明白自己的“罪过”;而第二次已经捐了“门槛”,以为自己已经“赎罪”了,可以被“宽恕”了。可是四婶的断喝让她明白自己永远不能被这个冷漠的社会所接受,她的精神崩溃了。(2)这两句话的语气是很不一样的,第二句是倒装句,它强调了“放着吧”,命令的意味更强烈,态度也更严厉。 5、发现祥林嫂被抢走,鲁四老爷说了两次“可恶”,“然而”,含义分别是什么?第一次“可恶”的是大白天公然在他家门口“抢人”,有损鲁家门面,给自己带来了麻烦。“然而”是转折连词,后面隐含的意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礼教中的族权不容;婆婆作主抢回,理所当然。(而且表示了鲁四老爷的假斯文)。第二次说“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说的,可恶是因为卫老婆子荐祥林嫂这样的人来,然后又合伙劫她,闹得沸反盈天,有损鲁家的体面。“然而”是找到像祥林嫂这样比男人还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314题。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13、“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这句话中的停顿应是(2分)( )a则/ 无聊/ 生者/ 不生,即/ 使/ 厌见者/ 不见b则/ 无聊/ 生者/ 不生,即使/ 厌见者/ 不见c则/ 无聊生者/ 不生,即/ 使厌见者/ 不见d则/ 无聊生者/ 不生,即使/ 厌见者/ 不见“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为什么会“渐渐的舒畅起来”? 我”意识到自己的清醒于事无补,便在愤激之后希望以逃避来摆脱现实。20、根据下列文段的提示,补充填写横线上的内容。要求句式大体一致,修辞相同。(3分)读书可以明智,可以兴怀;而读不同作家的文章,感怀则是各异的:读散文,仿佛是聆听一位在人生途中,奔波跋涉的行旅,在讲述其见闻感受;读小说, , , 。读冰心的散文,仿佛在一片冰雪净莹的世界里,聆听缕缕清婉的琴音,低诉着无限心事;读沈从文的小说, , , 。读散文,仿佛是聆听一位在人生途中,奔波跋涉的行旅,在讲述其见闻感受;读小说,仿佛是观看一出在生活舞台中,即兴演出的戏剧,在展示人生悲欢离合。读冰心的散文,仿佛在一片冰雪净莹的世界里,聆听缕缕清婉的琴音,低诉着无限心事;读沈从文的小说,仿佛在风光秀丽的湘西,感受纯朴善良的民风,展示着浓郁人情。读沈从文的小说,仿佛在景色秀美的湘西,观看静静流淌的沱江,展示着纯朴民风。读鲁迅的小说,仿佛在黑暗如盘的年代,倾听声声振奋的呐喊,惊醒了麻木心灵。读鲁迅的小说,仿佛在阴沉黑暗的夜里,倾听阵阵痛苦的呻吟,细说着无奈彷徨。祝 福 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一、字词 1.选出下列黑体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悚然() 负疚() 窈陷() b新正() 倔强() 炮烙() c草窠() 歆享() 荸荠() d踝骨() 谬种() 朱拓() 2.选出下列多音字读音一致的一项( ) a中肯 中意 中伤 中看 b简称 称职 自称 称道 c巷道 小巷 巷战 深巷 d着陆 着落 着手 附着 3.对下列字的笔画说明正确的一项 a免 录 其 亟,同为8画 b堰 筐 象 隽,同为12画 c鬼 垛 尅 俞,同为9画 d养 恭 虎 享,同为9画 4.选出对黑体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寒暄(太阳的温暖) 形骸(身体) 收敛(收拢聚集) b蹙缩(紧迫) 间或一轮(偶而) 歆享(喜爱、羡慕) c沸反盈天(满) 窈陷(幽远) 安逸(安闲) d鄙薄(轻蔑) 折罪(抵作) 素不相识(向来) 5.选出书写无误的一组词语( ) a寻死觅活 宽宏大量 磨拳擦掌 b百无聊赖 瘦削不堪 芒刺在背 c咀嚼赏鉴 来龙去脉 阴谋鬼计 d相形见拙 原形毕露 毫不介意 二、语言运用 1.选出标点运用无误的一项( ) 直到十几天之后,这才陆续的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他本来也以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是这一点。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2.下句空白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 四婶, 后来雇用的女工,大抵( )懒( )馋, 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 也还提起祥林嫂。 a只有 因为 或 或 而且 所以 b唯独 由于 非 即 或者 所以 c只有 因为 非 即 或者 所以 d只有 因为 或 或 甚至 所以 3.下列句中的“究竟”与“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里“毕竟”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 a对于这件事,大家都想知道个究竟。 b她究竟经验丰富,说的话很有道理。 c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d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4.把打乱顺序的七句话重新排列合理的是( ) 幸而府上是向来宽洪大量,不肯和小人计较的。 阿呀阿呀,我真上当。 她来求我荐地方,我那里料得到是瞒着她的婆婆的呢。 这回我一定荐一个好的来折罪。 总是我老发昏不小心,对不起主顾。 我这回,就是为此特地来说说清楚的。 对不起,四老爷,四太太。 a b c d 5.选出对“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一句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 ) a无所依靠而不想活的人,干脆死去,就使讨厌见他的人看不见他了。 b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就使讨厌见他的人不再见到他。 c生活没有意思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即使讨厌见他的人也见不到他了。 d没有意思而不想活的人,干脆死去,即使讨厌见他的人也见不到他了。 三、文学常识 指出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 ) a选入课本的鲁迅的几篇小说发表年代的先后顺序是:一件小事孔乙己祝福。 b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它得名于宋朝的朱熹。 c“牺牲”的古义是指祭祀用的牛、羊、猪三牲,后来也泛指祭祀用的肉类。 d鲁迅的小说集有彷徨呐喊故事新编,祝福选自彷徨。 阅读思考 一、看见的人报告说,河里面上午就泊了一只白篷船,篷是全盖起来的,不知道什么人在里面,但事前也没有人去理会他。待到祥林嫂出来淘米,刚刚要跪下去,那船里便突然跳出两个男人来,像是山里人,一个抱住她,一个帮着,拖进船去了。祥林嫂还哭喊了几声,以后便再没有什么声息,()给用什么堵住了罢。接着就走上两个女人来,一个不认识,一个就是卫婆子。窥探舱里,不很分明,她()是捆了躺在船板上。 “可恶!然而。”四叔说。 这一天是四婶自己煮午饭;他们的儿子阿牛烧火。 午饭之后,卫老婆子又来了。 “可恶!”四叔说。 “你是什么意思?亏你还会再来见我们。”四婶洗着碗,一见面就愤愤的说,“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你拿我们家里开玩笑么?” 1.选段空白、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 a仿佛 b好像 c大致 d大约 a真 b像 c确 d怕 2.对鲁四老爷的话“可恶!然而”理解正确的是( ) a指卫老婆子光天化日之下结伙劫走祥林嫂可恶,然而祥林嫂也不该从家里逃出来。 b指祥林嫂被劫走损害了鲁四老爷家的体面还给他家生活添了麻烦,实在可恶,然而婆婆劫回逃走的媳妇也合理。 c指卫老婆子一伙人劫走祥林嫂太不人道,还给鲁四老爷家添了麻烦,然而祥林嫂也不该从家里跑出来。 d指祥林嫂光天化日之下被劫走竟无人敢阻拦实在可恶,然而婆婆劫回逃走的媳妇也合理。 3.对鲁四老爷一句“可恶”的正确理解是( ) a指卫老婆子不该自己荐他来,又合伙劫她去,大家看了不成样子。 b指卫老婆子合伙劫走了祥林嫂,给鲁四老爷家添了麻烦,还再上门来做什么? c指鲁四老爷对祥林嫂被劫走内心愤愤不平,卫老婆子一伙实在可恶。 d指卫老婆子合伙劫走了祥林嫂,还好意思再来鲁四老爷家,是什么意思? 二、从前有位艺术家,小时候他根据想象画过一()老头儿的肖像。他不满意自己的作品,不停地涂改,终于老头儿从画上走下。小艺术家给吓住了。“您是谁?”“是巫师吧?”“不,不是。”“魔术家?”“不是。”小家伙猜到了,“您叫不是。”“这回你对了。”老头儿说,“人们确实这样称呼我。认为我完完全全不是他们所需要的那样。”“您都干些什么呢?”小家伙问。“我的工作可多哪。人类在地球上所创造的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有我的一份功劳。将来你会懂得的。”说罢他便转回到画布上去。 过了许多年,小艺术家成了名()其实的画家。人们喜爱他的画,他的名声越来越大,可是,艺术家并不满意自己的作品,这些画只在他在上边劳作时,才给他以快慰。工作一完 便油然而()。 一次,参加巡回画展归来,他久久不能入睡。“不是,完全不是!”艺术家长嘘短叹着。突然他幼年时画的那个老头儿出现了。老头儿跟他谈起他的作品表示不特别喜欢这些画,还说“你自己也不喜欢”。 这次谈话作用非凡。艺术家从未如此玩命地干过。新作品带给他更大的名声,终于一切疑惑都消失了。“要是那老头儿看到这些画”。他暗想,“大概也不会不喜欢。”可那老头儿从此销声()迹,再没出现过。 又过了许多年。一次画家在储藏室发现了老头儿的肖像。“这是谁呀?”“你想不起来我了。”老头儿从画上走下,“我一直等着你呼唤我,可你没有。你把不是老头儿给忘了。现在用我的眼光去看看你的作品罢。” “这是怎么回事?”艺术家惊叫着,“这难道是我的作品么?不,这不是!不是!”“你叫我了,”老头儿忧郁地说,“可现在晚了。很遗憾,晚了。” (选自艺术家文字略有改动)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一 (2)名其实 (3)油然而 (4)销声迹 2.为2段 处选填恰当的词语( ) a疑惑 b困惑 c疑问 d疑难 3.对选文一段中划横线句子意思理解正确的是( ) a人类在地球上所创造的一切美好的事物,都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的奋斗得来。 b人类在地球上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都需要一个漫长的不断探索的过程。 c只要抱着永不知足、不断进取的态度,人类就能创造出一切真正美好的事物。 d人类在地球上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都需要抱有一种永不知足、不断进取的态度。 4.四段首句说“这次谈话作用非凡”,选项中不属于谈话作用的是( ) a艺术家心中的一切疑惑都消失了。 b艺术家看到自己的不足,更加拼命地工作。 c新作品带给他更大的名声。 d艺术家拼命努力又创作出新的作品。 答案 一、1.c(a项“窈”正音应为,b项炮烙的“烙”正音应为,d项“踝”正音应为)2.d(d项“着”同为,a项“中看”的“中”音,其余为,b项“简称”、“称道”、“自称”音同为,“称职”的“称”音为,c项“巷道”的“巷”音为余读) 3.c(a项“免”为7画,b项“象”为11画、“隽”为10画,d项“恭”10画、“虎”8画、“享”8画) 4.b(“歆享”的“歆”这里指神享用祭品) 5.b(a项“宏”应为“洪”,“磨”应为“摩”;c项“鬼”应为“诡”;d项“拙”应为“绌”) 二、1.d(这句话分别介绍了祥林嫂的婆婆、小叔子、丈夫的一些情况,呈并列关系,应用分号隔开,最后一句是总结,所以前边用冒号) 2.c 3.b(a项“究竟”意为结果、原委,cd项的“究竟”用在问句里表追究) 4.c(在这段话里,卫老婆子先表白自己上当,句是这层意思,句又向鲁四老爷和四婶道对不起句表明自己要如何折罪。) 5.b(由选项的主要区别处“聊”、“生”、“即使”比较、分析判断)三、a 阅读思考 一、1.d(联系前文看,祥林嫂给用什么堵住了,不是凭视觉看到而是靠听觉感受,所以当选d项) b(因为是“窥探舱里,不很分明,所以不是“真”、“确”,也不是表估计的“怕”。) 2.b(鲁四老爷是站在维护他自家尊严和维护封建礼教的立场上说这句话的) 3.a(联系下文四婶的话,便不难理解) 二、1.幅 副 生 匿 2.a(“困惑”,指感觉困难,不知道该怎么办,“疑惑”指不相信,据句意当选a) 3.d(关键在这里的“我”代表的是永不知足,所以排除a、b、c项是因为太绝对,“永不知足”只是创造美好事物的一份功劳) 4.a、c 祝福(练习测试2) 一、祝福前后三次描写祥林嫂的肖像,填空,并说说所填词语表现的意义。 第一次逃到鲁镇时的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 ,但两颊 。 第二次到鲁镇时的肖像:她头上 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 ,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 了。 临死前的肖像: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 ,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 ,黄中带 ,而且 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 似的;只有那眼珠(11) 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二、选出正确的答案: 1、祝福的主题是: a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深刻地表现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对立,猛烈地鞭挞了封建主义和地主阶级,批判了封建社会买卖婚姻的制度。 b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劳动人民的摧残,指出了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c通过祥林嫂的悲剧表现了鲁四老爷仇视新党、仇视劳动人民,杀人不用刀的反动阶级本质,深刻揭露了辛亥革命失败的阶级根源。 d通过这一悲剧,猛烈地抨击了黑暗的封建社会和吃人的封建礼教,讽刺了辛亥革命的软弱妥协性,指出只有推翻封建社会,劳动妇女才能翻身解放。 答( ) 2、“你放着,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四婶这句大喝的作用是: a表现了封建统治阶级对祥林嫂的歧视和摧残。 b表现了地主阶级的迷信与自私。 c使祥林嫂用替身赎了罪的幻想破灭了,造成她在神权压力下的精神崩溃。 d表现了地主阶级的凶恶本质,说明祥林嫂死于封建政权的迫害。 答( ) 三、阅读下面两段课文,回答问题。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1.画线“活得有趣的人们”是指 a.鲁镇所有的人 b.“我”和所有认识祥林嫂的人 c.受封建礼教毒害而厌恶祥林嫂的人们 d.鲁四老爷等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人们 【答】( ) 2.画线“总算”在文中的意思是 a.祥林嫂终于死去了,“我”不必再为她感到不安,算是了却一桩心事。 b.祥林嫂终于死去了,她总算得到解脱,不再受痛苦的折磨了。 c.祥林嫂终于被迫害至死,这是不可避免,无可奈何的事情。 d.祥林嫂终于死了,不会再令“活得有趣的人们”怪讶了。 【答】( ) 3.画线全句的含义是: a.凡是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使讨厌见他的人不再见他,这对别人或对他自己,也都还不错。 b.祥林嫂这个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死了,讨厌见她的人不会再见到她了,这对别人和对自己,也还都不错。 c.这是愤激而沉痛的反语,表现了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d.这是激愤而沉痛的反语,表现了对祥林嫂的同情和对鲁四老爷的憎恨。 【答】( ) 4.画线中“惊醒”的含义是: a.从沉思中惊醒 b.从睡梦中惊醒 c.从麻木中惊醒 d.从迷惘中惊醒 答案: 一、 (1)青黄:这是生活磨难的标记,是苦难的经历在其脸上留下的痕迹。 (2)却还是红的:表明这年轻的妇女还有青春的活力。 (3)仍然:表明她二次丧夫戴孝。 (4)消失了血色:祥林嫂经过又一次打击后,青春的活力已消失。 (5)先前那样精神:表明夫死子亡被赶出家门后内心的悲痛。 (6)全白:外貌已经衰老不堪。 (7)瘦削不堪:“削”写出了瘦的程度,表明此次打击实在沉重。 (8)黑:“黑”写出了脸色的难看,祥林嫂已被折磨得不象人样了。 (9)消尽:既表现出长期受折磨的过程,也表明她已完全丧失了生命力。 (10)木刻:精神受到巨大创伤后已变得麻木,像死了一般。 (11)间或:只有眼珠偶然转动一下表明她还活着,更多的时候是像死了一样。 二、 1、b 2、c 三、 1、d 2、d 3、c 4、a 祝福(练习测试3) 1.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我很( )然,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着了芒刺一般 我在极短期的踌( )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 “阿!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 )着 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 )反盈天的 2.下列句子中,每句有一个错别字,挑出来,把正确的字写在句后括号里。 旧历的年底必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 ) 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煊( ) 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蔼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 知道他虽然读过“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而忌韪仍然极多,当临近祝福时候,是万不可提起死亡疾病之类的话的。( ) 3.选词填空: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 (a.简洁b.直捷c.直接d.简捷)的说。 但随后也就自笑,觉得 (a.偶尔b.偶然c.间或d.随便)的事,本没有什么深意义,而我偏要细细推敲 “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 (a.精神b.神采c.光采d.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前先 (a.悲凉b.悲苦c.悲郁d.悲哀)的神色。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我 常见些但愿不为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 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 很恐怕这事也一律。 a.尽管 而 就 b.因为 却 所以 c.既然 也 所以 d.即使 也 就 ( ) 5.填入下面一段话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四叔一知道,就皱一皱眉,道: “这不好。恐怕她是逃出来的。” 此后大约十几天,大家正已渐渐忘却了先前的事, a.她诚然是逃出来的,这推想不多久就证实了。 b.这推想不多久就证实了,她诚然是逃出来的。 c.她诚然是逃出来的,不多久,这推想就证实了。 d.不多久,这推想就证实了,她诚然是逃出来的。 ( ) 6.填入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 ,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顺着眼乌裙月白背心脸色青黄眼角上带些泪痕蓝夹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a. b. c. d. ( ) 7.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寓意是: a.“祝福”是全文故事发展的线索,贯穿始终。 b.“祝福”为塑造祥林嫂的性格提供了典型环境。 c.祥林嫂出现在祝福之夜,亦死于祝福之夜,突出了主题,又使文章结构谨严。 d.题目是“祝福”,内容是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富人的“福”和穷人的“苦”两相对照,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 ) 8.“你放着吧,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四婶这句大喊在文中的作用是: a.表现了封建统治阶级对祥林嫂的歧视和摧残。 b.表现了地主阶级的迷信与自私。 c.使祥林嫂用替身赎罪的幻想破灭了,造成她在封建神权压力下精神崩溃。 d.表现了地主阶级的凶恶本质,说明祥林嫂死于封建政权的迫害。 ( ) 9.祝福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不限于一项):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a.真实地描绘了鲁镇旧历年底的欢庆气氛。 b.具体交待了故事发生的特定环境。 c.形象地展现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背景。 d.衬托“我”及时回到故乡过年的欢愉心情。 e.表现“我”对故乡鲁镇深沉的感情。 ( ) 10.祝福开头一段文字中对鲁四老爷语言、外貌描写的作用是(不限一项): a.为展示小说的人物关系拉开序幕。 b.表现鲁四老爷是一位令人敬畏的长辈。 c.说明“我”对四叔的矛盾心情。 d.表现鲁四老爷对晚辈的关心及对新党的仇视。 e.表现了鲁四老爷冷漠无聊、顽固守旧的思想和性格。 ( ) 11.下面这句话中画线的文字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江西省肿瘤医院抚州医院(抚州市立医院)招聘第二批编外人员3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福建海峡银行总行授信评审部诚聘英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湖南省烟草专卖局系统聘用工作人员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福建省晋江晋文坊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招聘4人模拟试卷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春季三峡陆上新能源总部(内蒙古三峡陆上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校园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江苏无锡市滨湖区卫生健康系统事业单位招聘高端、紧缺性人才14人(长期)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参考
- 2025年4月四川广安理工学院筹建处引进高层次人才17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年甘肃警察学院考核招聘急需紧缺专业人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河南投资集团工程管理有限公司社招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新)
- 2025年春季中国电子校园招聘模拟试卷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学堂在线 公共管理学 章节测试答案
- 专项质量护理管理制度
- 现金采取限额管理制度
- 2025-2031年中国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机械加工生产工艺流程图
- (高清版)DB41∕T 742-2012 公路折线配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设计施工规范
- 国开(四川)2024年秋《地域文化》形考任务1-2答案终结性考核答案
- 高中数学大题各题型答题模板+必背公式
- 自考08257《舆论学》备考试题库(含答案)
- 高考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填空(每天打卡)
- 20G520-1-2钢吊车梁(6m-9m)2020年合订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