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文综-历史试题1.西安,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下列关于西汉都城长安的说法,正确的有是当时著名的商业中心城里设有专门的贸易区域早市、夜市昼夜相接官府设有专职的官员管理市A. B. C. D. 【答案】C【解析】宋朝以前: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进行严格管理;按时开市闭市,因此都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宋代放松对商品交易的地域和时间限制,打破市、坊界限,有早市、夜市,错误,故ABD错误。点睛:组合式选择题此类题目是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于中列出三组或四组以上的历史事物,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构成否定形式,可据题意从选项中选出符合题于的应该否定的一个组合选项。解答时可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依此顺藤摸瓜,选出答案。2.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 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 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C. 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 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答案】B【解析】正心诚意是一种道德修养方法,正心是心要端正,诚意是指意念真诚。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特别强调“致良知”,即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四民”(士农工商)各自尽心于本业,会达到正心诚意的“良知”的道德境界,故B项正确;题干着重强调“以求其尽心”,最后落脚点是“四民异业而同道”,并非重申“四民秩序”,故A项错误;王阳明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四民都做有利于人民的事情,从而得到内心道德良知的升华,故C项错误;题干并未提及整合社会阶层的主张,士农工商是中国社会的传统秩序,故D项错误。3.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黄宗羲这一表述A. 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B. 反对诸侯分封和藩镇割据C. 具有近代的民主法治情神 D. 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答案】D【解析】材料对秦汉和宋代的制度进行了论述,没有体现朴素辩证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的重心是“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即对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的反思,故B不符和材料的主旨,排除。近代民主法治精神指的是法律和法治精神。材料中的“法”并不指法律或者法治,该项表述与材料不符,故C错误。根据材料,黄宗羲认为:秦朝把分封制变为郡县制,是为了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汉朝建立诸侯国,是为了能让这些诸侯国维护巩固中央统治;宋朝削减藩镇的兵权,是因为藩镇割据不利于中央统治。这些制度哪里有一点是为了天下百姓着想的呢?这还能叫好的制度吗?据此可知,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为天下人立法。故D项正确。 点睛:材料型选择题要从材料的中心句判断材料的重心所在,不能断章取义。本题中黄宗羲认为秦汉和宋代的地方管理的做法,不过是君主君主把天下当做自己的私产,“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由此就容易判断选D,而避免在其他选项中纠缠不清了。4.有学者认为,康有为颠覆了儒家的正统经学史学,这已经预示着后面将有更加猛烈的风潮,不仅包括政治革命,而且包括社会革命和文化革命,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A. 清王朝的合法性遭到维新派怀疑B. 维新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C. 激进变法有助于革命思潮的萌发D. 维新变法更有利于推进社会进步【答案】C【解析】【详解】维新派主张在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基础上进行政治改革,故A项错误;维新变法是一场不成功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群众基础有限,故B项错误;材料“康有为颠覆了儒家的正统经学史学”说明他在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近代思想的解放,有助于革命思潮的萌发,故C项正确;维新变法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改良运动,实践证明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故D项错误。5. 民报主要撰稿人朱执信(18851920年)在翻译西方著作时,曾把“社会主义”译为“民生主义”。其主要目的是()A. 传播西方思潮 B. 社会主义的中国化C. 宣传社会革命 D. 阐释新三民主义【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三民主义的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可知,民报作为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是宣传三民主义的思想阵地,朱执信把“社会主义”写成“民生主义”,意在宣传三民主义思想。孙中山将实现三民主义理解为实现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政治革命是推翻清政府,社会革命即解决民生问题,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思潮和三民主义都是向西方学习的成果,故A项不正确。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主张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故B项不正确。新三民主义是在国共合作时提出的,也是民族、民权、民生,并未宣传社会主义,D项不正确。6.“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知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这表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指A. 革命的领导权和目标B. 革命的进程和对象C. 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道路D. 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对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孙中山晚年思想的重大变化。从材料中“后盾实为多数之民众”、“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等信息可以看出,孙中山对中国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对象有了新认识:依靠“多数之民众”和加上了“反帝”这个对象。故选D。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7. 两宋时期,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代表作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画描绘了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B. 风俗画与市民阶层的兴起和活跃有关C. 该画吸取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D. 该画属于写意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于一体【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排除A。吸取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的是在隋唐时期,排除C。“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于一体”是文人画,不是风俗画,排除D。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古代的绘画。8. “由实验和天文观测普遍地确立,地球附近所有的物体有向着地球的重力,再者所有的行星彼此有重力,此外彗星有向着太阳的类似的重力:由这个规则必需承认所有物体普遍有着朝着彼此的重力。”这一理论成果属于A. 自由落体定律 B. 经典力学C. 量子论 D. 相对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项为无关项,材料内容研究的是地球、彗星太阳之间的相互关系。量子论与相对论都是研究微观世界的物理现象的原理,所以排除这两项。牛顿的经典力学就是研究太阳对其卫星的引力的研究,并且依据这个引力定律推测出又一颗太阳行星,并且为后来的天文学研究所证实。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经典力学万有引力定律9. 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A. 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B. 提出学习西方代议制度C. 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D. 为戊戌变法提供了基础【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海国图志为魏源的著作,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排除A。魏源侧重于学习西方技术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排除B。为戊戌变法提供了基础的是郑观应等人的早期维新思想,排除D。根据“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可见C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开眼看世界”。【名师点睛】1842年,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该书系统介绍了西方历史和地理知识,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了解世界,对当时解放思想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但是局限于著书立说,尚未付诸实践;停留在军事技术层面上,未涉及到变革封建制度。10.美国历史学教授尼尔弗格森在2010年发表的题为全球力量格局向东倾斜的10年一文中说,就在这个10年接近尾声的时候,他才真正领悟:“我们正在经历500年西方统治的最后阶段。西方世界体系的源头在欧洲,在过去几个世纪内凭借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欧洲将其市场经济和文化开枝散叶,成功地以较少的人口统治了世界几百年。然而我们已经看到,未来的世纪将是一个美国霸权逐渐削弱、世界重心重新向东方倾斜的进程。”下列关于材料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A. 欧洲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一直是世界政治格局的中心B. 欧洲能够长时期主导世界缘起于工业化和世界市场的形成C. 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世界格局尚未真正形成D. 当今国际格局西方整体上仍然占主导地位,但其影响力逐渐在减弱【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世界政治格局由欧洲转向美国,而不是一直在欧洲,故A错误,符合设问,所以选A。由材料信息“在过去几个世纪内凭借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欧洲将其市场经济和文化开枝散叶,成功地以较少的人口统治了世界几百年。”可知欧洲能够长时期主导世界缘起于工业化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故B项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世界格局尚未真正形成,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故C项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今国际格局西方整体上仍然占主导地位,但“世界重心重新向东方倾斜的进程”说明其影响力逐渐在减弱,故D项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11.1816年,由于海难,法国一百五十多名乘客被贵族舰长抛在临时搭制成的一只木筏上,最后只有10人幸存下来。籍里柯聆听幸存者的叙述,激发灵感,创作一幅饱含激情和想象力的油画梅杜萨之筏,再现那惊心动魄的场面。该油画的风格属于A. 古典主义B. 浪漫主义C. 现实主义D. 印象主义【答案】B【解析】【详解】古典主义绘画结构严整,规范和谐,排除A;梅杜萨之筏是泰奥多尔籍里柯于1819年创作的油画。它以金字塔形的构图,把事件展开在筏上仅存者发现天边船影时的刹那景象,刻画了遇难者的饥渴煎熬、痛苦呻吟等各种情状,画面充满了令人窒息的悲剧气氛,开创了浪漫主义先河,其显示的信息与题干“创作一幅饱含激情和想象力的油画”信息吻合,故B准确;现实主义注重写实,具有人民性,不符合题意,排除C;印象主义绘画突出光与色的运用,不符合题意,排除D.12.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很多父亲观看后表示会更加珍惜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会腾出时间多陪陪孩子。这体现了电视的主要功能是A. 资讯传播B. 艺术欣赏C. 大众娱乐D. 社会教化【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不是突出传播新闻资讯、也不是关于艺术鉴赏,也不是单纯为了娱乐大众,故排除ABC;材料“很多父亲观看后表示会更加珍惜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会腾出时间多陪陪孩子”可以看出其主要体现了电视的社会教化功能,故选D;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尚书记载说:“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其意是说民众是国家的根基,在治理国家中必须敬民、重民、爱民、修善德行,敬重民众的力量明、清之际是天崩地解的时代,黄宗羲把“君为主,天下为客”颠倒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这是与古代的以民为本主张的本质区别。他还说:“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摘编自陈谷嘉中国文明起源的特殊路径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材料二 欧洲启蒙思想关于改革提出了许多建议,如在政治上实行“主权在民”的理论,各级官吏都是人民公仆,一旦政府压迫人民,人民就有权利推翻它。这些建议的出发点,便是天赋人权的观念,即每一个人都是自由平等的,自由平等的权利是天赋的,任何人都不能剥夺这些权利。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变化及其在近代新发展的表现。(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黄宗羲和欧洲启蒙思想家主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不同思想观念形成的社会根源。【答案】()变化:社会和国家的主人由君主变成人民,从强调统治者敬民、重民、爱民到强调争取人的权利与自由。近代发展:主张学习西方,倡导主权在民,实行民主选举,建立民主政体。()同:都反对君主专制,肯定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异:黄宗羲推崇君臣共治,以民为本;欧洲启蒙思想提倡天赋人权,主权在民,肯定人权。社会根源:明清之际中国资本主义还处在萌芽阶段,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君主专制的强化和未能突破传统儒学的限制。欧洲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解析】(1)据材料“民众是国家的根基,在治理国家中必须敬民、重民、爱民、修善德行,敬重民众的力量”、“天下为主,君为客”即可得出古代中国的民本思想;近代民主思想结合近代民主政治思想加以回答即可。(2)第一问,相同据材料“天下为主,君为客”、“主权在民”可以得出均主张反对君主专制,肯定人的地位。不同,据材料“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自由平等的权利是天赋的”、“主权在民”可以得出二者的区别。第二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所处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加以回答。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我们的绘画,我们的雕塑,我们的知识,总而言之,不胜枚举的一切都是我们创造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各种语言和文字也是我们创造的。越是想象,我们就越是不能不赞叹这些成果,不能不为这些成果而感到惊异摘编自王军、徐秀云编著意大利文学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材料二 但是罗马教廷人士硬说:世俗权力不是在精神权力之上,管不着它请问这是什么基督教义?所以,我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摘编自马丁路德致德意志贵族书(1)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一所反映的核心思想及其突出特征。(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思想及实质。(3)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所示历史事件的作用。【答案】(1)思想:人文主义。特征: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以人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2)思想:世俗权力高于罗马教会的精神权力。实质:使德意志彻底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3)作用:宗教改革更广泛更深入地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的人文主义;将西欧各国人民从基督教神权的统治中解放出来;促进了欧洲各国人民的思想解放。【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的出处即可得出答案为人文主义。第二小问的特征,首先根据材料一“都是我们创造的”的表述得出文艺复兴突出强调人的价值。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2)第一小问的思想,根据材料二关键语句“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等可以得出,世俗权力应高于罗马教会的精神权力。实质根据第一小问、材料出处和所学知识可知,路德提出这样的要求实质是使德意志彻底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3)首先根据材料二可知,材料二所述事件是马丁路德掀起宗教改革运动。然后要结合材料一的文艺复兴运动来分析宗教改革的作用,而不能仅单独分析宗教改革的作用。如,宗教改革在哪些方面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比较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王安石于熙宁二年(1069年)设发运使总管东南六路的赋税收入,掌握供需情况。凡籴买、税收、上供物品,都可以“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王安石于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在各地设市易司或市易务,平价收购市上滞销的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王安石于熙宁二年(1069年)规定将常平仓、广惠仓的储粮折算为本钱,以百分之二十的年利率贷给农民、城市手工业者。王安石于熙宁四年规定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王安石于熙宁二年(1069年)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工料由当地居民分派。王安石于熙宁五年(1071年)下令各地清量土地,按土地肥瘠定为五等,以此为依据收税。摘编自百度百科材料二 王安石,两次任宰相,两次被罢免,历来颇具争议,褒贬不一。宋高宗赵构“王安石自任己见,非毁前人,尽变神宗法度,上误神宗皇帝。天下之乱,实兆于安石,此皆非神祖之意。”列宁说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对他的改革高度赞同。1944年,美国华莱士说青苗法对1929年的美国经济危机扭转有参考价值。百家讲坛资源网: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并分析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2)请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蓝领员工绩效管理办法
- 产品打样保密管理办法
- 专职董事监事管理办法
- 中医诊疗服务管理办法
- 西游记团队管理办法
- abc类物料管理办法
- 财务内控人员管理办法
- 中外科研合作管理办法
- 个人广告接入管理办法
- 人防工程审批管理办法
- 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中考数学真题含解析
- 2024年分割公司股权离婚协议正规范本
- DB22T 277-2011 建筑电气防火检验规程
- 广东省执法证网上考试系统题库及答案
- 苏教版四上劳技表格式教案
- 《建筑设计基础》全套教学课件
- 苏教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附教材目录)
-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入学测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带电作业用便携式核相仪
- DL/T5315-2014水工混凝土建筑物修补加固技术规程(完整)
- 高一数学必修二球的体积与表面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