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汉语第一章 绪 论1第一节 古代汉语的基本概念1一、古代汉语的定义1二、古代汉语的两个系统1三、古代汉语的内容1四、古代汉语历史分期1第二节 古代汉语的学习目的1一、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1二、更好地学习和运用现代汉语1三、为从事语言科学研究奠定基础1第三节 课程性质和学习方法1一、课程性质1二、学习方法1第四节 课程教学安排1一、古代汉语(上)1二、古代汉语(下)1三、说明1第二章 怎样查字典辞书1第一节 字词典与辞书及其性质1一、字词典与辞书1二、字词典和辞书的性质2第二节 字词典的编排方式2一、部首法2二、音序法2三、四角号码法2四、义序法3第三节 字词典的主要内容3一、注音3二、释义3第四节 几部常用字词典简介3一、康熙字典3二、辞源辞海3三、经传释词4四、词诠4第三章 文字4第一节 传统六书与汉字结构4一、传统六书概说4二、汉字的结构5三、转注是造字法7第二节 汉字的形体类别7一、汉字形体释义7二、汉字的形体类别8三、汉字的形体演8第三节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9一、古今字9二、异体字9三、繁简字10第四章 词汇11第一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11一、古今词义异同概况11二、古今词义的发展演变11三、辨析古今词义应注意的问题13第二节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13一、词的本义13二、词的引申义14三、词义引申与字音字形变化15第五章 语法16第一节 词类活用16一、实词特点与词类活用16二、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动词16三、活用与动宾语义关系16四、名词充当状语18五、名词、形容词活用的语法条件18第二节 古代汉语的词序20一、词序概说20二、宾语前置20三、数词表数量的词序24四、谓语前置25第三节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25一、判断句及其特点25二、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句式25三、否定判断的构成及主语省略25四、指示代词“是”与判断词“是”25五、动词“为”与判断词“为”26六、 “乃、即、皆”等不是判断词26七、判断句的非判断用法27第四节 古代汉语被动表示法27一、被动句的两种类型27二、于(於)字被动句27三、为字被动句27四、见字被动句28五、被字被动句28第五节 副词28一、副词及其分类28二、程度副词28三、范围副词29四、时间副词29五、表数副词30六、情态副词30七、语气副词31八、否定副词31九、谦敬副词32第六节 代词32一、代词及其分类32二、人称代词33三、指示代词34四、疑问代词35五、无定代词36六、辅助性代词36第七节 介词37一、介词与介词结构37二、介词“于、於、乎”的用法37三、介词“以”的来源和用法38四、介词“为”的来源和用法38五、介词“与”的来源和用法39第八节 连词39一、古代汉语连词概况39二、“与”的用法40三、“而”的用法40四、“以”的用法41五、“则”、“然则”的用法41六、“虽”、“虽然”的用法42七、“然”、“然而”的用法42八、“之”的用法42第九节 语气词和词头词尾43一、语气词43二、词头和词尾46第六章 古书的注解46第一节 古书注解的意义和概况46一、古书注解的意义46二、古书注解的概况46第二节 古书注解的类别和体例48一、古书注解的类别48二、古书注解的体例49第三节 古书的注解的方法49一、解释词义49二、串讲文意49三、概括章指49四、补充材料49五、考释出典49六、阐述哲理49七、分析句读49八、注释读音49九、校勘文字49十、其他50第四节 古书注解的术语50一、释义术语50二、声训术语50三、注音术语50四、校勘术语50第七章 古书的标点和古汉语今译51第一节 古书的标点51一、句读与标点51二、怎样标点古书52三、错误断句和标点的原因52四、句读的类型与区别53第二节 古汉语今译54一、翻译与今译54二、古汉语今译的意义54三、古汉语今译的要求54第八章 古代汉语修辞55第一节 修辞概说55一、“修辞”释义55二、修辞的分类55三、修辞的标准56第二节 古代汉语常见修辞方式56一、引用56二、譬喻57三、代称57四、并提58五、互文59六、倒置59七、夸饰60八、委婉60第九章 音韵60第一节 音韵学概述60一、音韵与音韵学60二、学习音韵学的意义61三、音韵学的资料61四、音韵学的术语62五、四皆细,四等尤细。”63第二节 上古音64一、上古音研究概况64二、上古音声母系统65三、上古音韵部系统66四、上古音的声调系统66五、上古音知识的应用67第十章 诗词格律67第一节 诗律67一、先秦至隋唐诗体概说67二、近体诗的格律68三、古体诗的韵律特点72第二节 词律73一、词的产生和发展73二、词调、词牌、词谱73三、词的分类74四、词的用韵和平仄74五、词的句式和对仗755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 古代汉语的基本概念一、古代汉语的定义古代汉语,是从五四到先秦时期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历时三千多年。(教材P1)由于古代口语消失,古代汉语主要指古代汉族人民的书面语。二、古代汉语的两个系统文言和古白话文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古白话,是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代汉语书面语。三、古代汉语的内容文字、音韵、词汇、语法、修辞;古代汉语旧时称为“小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小学之名起于汉代,当时因学童入学便学习文字,因称文字学为小学。隋唐以后成为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的总称。四、古代汉语历史分期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汉语;中古汉语:魏晋至唐宋汉语;近代汉语:元明清汉语(现代汉语:五四到现在)第二节 古代汉语的学习目的一、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我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拥有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继承。学习古代汉语,目的是为了批判地继承古代的文化遗产,以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二、更好地学习和运用现代汉语现代汉语由古代汉语发展演变而来。学习古代汉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正确地吸收“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准确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三、为从事语言科学研究奠定基础语言学是一门科学。学习古代汉语,可以为将来进一步从事语言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第三节 课程性质和学习方法一、课程性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培养阅读古书能力的工具课。描写与分析相结合的语言课。二、学习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结合。学习中强调“懂”、“熟”、“积累”。第四节 课程教学安排一、古代汉语(上)(一)古代汉语知识绪论,怎样查字词典,文字,词汇,语法。(二)文选(15篇)1.郑伯克段于鄢 2.齐桓公伐楚 3.鞌之战 4.晏婴论季世 5.勾践灭吴 6.范雎说秦王 7.触龙说赵太后 8.燕昭王求士 9.鸿门宴 10.陈涉起义 11.孙膑 12.韩信破赵之战 13.张骞传 14.华佗传 15.肥水之战二、古代汉语(下)(一)古代汉语知识古书的注释,古书的标点和古汉语今译,古汉语修辞,音韵,诗词格律。(二)文选(15篇)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季氏将伐颛臾 3.子路从而後 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5.小国寡民 6.兼爱 7.逍遥遊 8.秋水 9.齐桓晋文之事 10.许行 11.劝学 12.天论 13.五蠹 14.关雎 15.七月三、说明教材有些内容是跟古代汉语有关的文化常识,如古代的姓氏和名号、古代的职官、古代的地理、古代的历法等。这部分知识因学时有限,课程讲授暂时略去不讲,可以自学或课下辅导。第二章 怎样查字典辞书第一节 字词典与辞书及其性质一、字词典与辞书(一)字典释义字典是收载和解释文字的工具书,主要用来解决字音、字义和字形方面的问题。(二)词典词典,包括文言虚词词典,是收载和解释词汇的工具书。词汇包括词语、典故、名物、制度、人名、地名等。(三)辞书辞书是一个统称,包括字典、词典、百科全书、专科词典、双语词典等各种字词典在内。注意:词典有时写作辞典;辞书一般不写作*词书。词、辞用法的异同:表示言词、词句,二词意义相通,词典可以写作辞典。辞书、推辞、修辞等意义,二词意义不相通,“辞”不能写作“词”。二、字词典和辞书的性质字词典和辞书是工具书,是提供给从事某项专门工作的人经常查检相关知识的图书。学习古代汉语,经常会碰到一些难懂的字、词、成语、典故等,可以查阅字典和辞书一类的工具书得到解答。第二节 字词典的编排方式一、部首法(一)定义根据汉字的形体偏旁对汉字进行分部来编排字、词典的方法。把具有一部分相同形体的字归为一部,把相同部分的形体作为部首,统领该部。例:朴、机、朽、板、枚、枝、校等,以“木”为部首。(二)部首的产生和发展部首始于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分540部;梁代顾野王玉篇、宋代司马光类篇、辽僧行均龙龛手镜等,540部;明代梅膺祚字汇,214部;清代康熙字典,214部;现代新华字典,189部(1998年修订本)二、音序法主要有四种:(一)四声摄韵法(二)古声母法(三)注音字母法(四)汉语拼音字母法(一)四声摄韵法 按照古代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分汉字为四大部分,每部分中再按照韵部先后排列。相同韵部的字,排列在该韵部之下。韵部先后,如宋代广韵:平声:东第一,冬第二,锺第三等(凡56部)上声:董第一,肿第二,讲第三等(凡55部)去声:送第一,宋第二,用第三等(凡55部)入声:屋第一,沃第二,烛第三等(凡55部)二)古声母法按照古人认识的声母发音部位或声母排列顺序编排字词典的方法。清王引之经传释词用古声母法编排。古声母发音部位:喉、牙、舌、半齿、半舌、齿头、正齿、唇音中古声母:唇音:帮滂並明,非敷奉微舌音:端透定泥,知彻澄娘齿音: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共36个)(三)注音字母法按照1913年制定的注音字母的顺序编排字词典的方法。注音字母:,(共40个)黎锦熙国语词典用注音字母法编排(1937年)。(四)汉语拼音字母法用1958年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的字母排列顺序编排字词典的方法。汉语拼音字母(大写):A B C D E F G H I J(共26个)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用汉语拼音编排法。三、四角号码法上世纪20年代由商务印书馆推出,给汉字的四个角编码,组成一个四位数并以此为序编排字词典的方法。四位数的顺序规定:左上、右上、左下、右下例(繁体“济”)的编码3012四角笔形编码口诀:横一垂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框六。七角八八九是小,点下有横便零头。有些号码有变笔,可参四角号码词典前面的说明。跨角处理:如果一种笔画跨左右两个角,将此笔画作为左上、或左下角的编码,把右上、或右下角记作“0”。例“吾”字的编码为1060四、义序法按照字词的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原则编排字词典的方法。用这种方法编排的字词典,即同义或近义字词典。古代义序法词典:尔雅、广雅、方言等。例:尔雅释诂头两条: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林烝天帝皇王后辟公侯,君也。说明:义序法采用较少原因:检查字词典,目的是了解字、词的音义。不知道音义而查检该字词以意义为序,则无从查起。第三节 字词典的主要内容一、注音古代:直音、譬况、反切、叶音现代:注音字母、汉语拼音下面主要介绍古代几种注音方法。一)直音两个字词同音,或仅有声调差别,用其中一个字词给另一个字词注音。例:康熙字典广部: 庝音彤(庝,深屋)庁,沙去声(庁,旁屋)(二)譬况两个字词读音相近,用其中一个字词描述另一个字词的读音。常用术语:读若、读如。例:说文艸部:莠,读若酉。说文水部:滒,读若哥(滒,多汁)。(三)反切用两个汉字给一个汉字注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合成被注字的音。(教材P67)例:毛,莫袍切 mom()+(p)o注意:有的反切拼切不出今音。如:筹 ,直由切 chu zh()+(y) u 原因:古今音变。(四)叶音为了押韵,古人临时改变字词读音的一种注音方法。例:康熙字典“筹”:又叶音除蔡洪围棋赋摅妙思,奋元筹,饰服色,玩騂駒。注意:叶音说不科学。语音随时代而变化发展。明代以前的古人不懂得语音是演变的,用叶音法注音叶韵,是主观主义的产物,不科学。明代陈第、清代顾炎武对叶音说作过批判。二、释义(一)分别义项字词典中,列出一个意义,叫做一个义项。(二)引例为证涉及古代的字词典一般举古书中的例证;现代汉语字词典引书证或临时编写例证。第四节 几部常用字词典简介一、康熙字典清康熙年间(1710-1716)张玉书等奉敕编撰;收字:47035字;按部首编排,分部首214部;214部首以笔画为序,分归十二地支,分子丑寅卯等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全书共十二集三十六卷。优点:收字多;例证丰富;释字为主,兼释词语。不足:引书错误较多,包括:引文、引字、出处、注文作正文、书名、篇名、引文脱漏等方面的错误;清代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2588条;今人王力先生著有康熙字典音读订误。二、辞源辞海(一)编撰简介1、辞源商务印书馆编撰出版(1908-1915);主编:陆尔奎、付运森等;收单字1万多,词条近10万条;属部首编排法。 2、辞海中华书局编撰出版(1936);主编先后有徐鹤仙、范静生、舒新城、张相等;收单字1万3千多,词条10余万条;属部首编排法。(二)主要内容1、辞源单字、复词、成语、熟语、常用辞章、各类知识性条目等。2、辞海旧籍词语、名物制度、成语典故、行业用语、古今地名、名人名著、科学术语、新词新语等。初版辞源辞海都具有百科性质。(三)增补修订情况1、辞源1913年出版续编,增补漏列条目和新条目;1939年增补见于复词而单字漏列的字;1937年开始修订,历时10年成初稿,未付印;1958年由商务印书馆主持修订,1964年出版第一册。后因文革修订工作中断。1976年由广东、广西、河南、湖南四省区分别成立专门机构与商务印书馆协作修订并出版辞源共四册(第一册也重新修订)。修订本辞源的性质:1958年修订时确定修订后的辞源为阅读古籍和文史研究工具书,收词止于1840年。1976年修订本坚持这一修订性质。2、辞海1958年修订辞源同时修订辞海;1962年出版十六分册试行本;1965年出版辞海未定稿;1971年修订,计划按学科分类出版,然后出合订本,未果;1978年修订,陆续出版学科分册;197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修订本辞海,共三卷。修订本辞海的性质:1958年修订时确定修订后的辞海仍保持百科综合性词典性质。1979年修订本相同。(四)优点与不足1、优点辞源辞海义项排列科学,明字词本义、引申义、假借义之序。解释准确,书证及书名、篇名详明。以单字领复词,兼有字典和词典作用。2、不足收词不完备,如辞源人部“仰”字下未收“仰食”、“仰攀”、“仰望终身”。引文仍有错误,体例贯彻不严格。三、经传释词(一)著者及内容著者:清代王引之;编排方法:古代声母发音部位顺序法;收字:160个;收词范围:儒家经传中的虚词,止于西汉;释义:解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列出书证。(二)优缺点优点:体例严密,引证博赡,解说详备,见解独到。缺点:收字少,取材范围过小;不解释虚词常用义。四、词诠(一)著者及内容著者:杨树达;编排方法:注音字母顺序法;收字:472个(教材说500多,不确);收词范围:古代典籍;释义:标名虚词词类,按用法分类解释,列出书证。(二)优缺点优点:明辨词类,释义全面精当,例证丰富。缺点:分别词类有的过于琐细,如副词多达14类。第三章 文字第一节 传统六书与汉字结构一、传统六书概说(一)“六书”的含义“书”古代指写字,也指写下来的字及其结构方式。“六书”从字面上讲是六种汉字和六种汉字结构的意思。六书说就是关于六种汉字结构的学说。(二)“六书”的出现、细目和解说1、六书的出现 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以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教。 2、六书的细目有三家:周礼地官保氏注引郑众:“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班固汉书艺文志:“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许慎说文解字叙: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3、六书的解说许慎说文解字叙:“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三)六书次第及调整确定郑众: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班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许慎: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三家细目、称谓和次第有差别。后人多采用班固的次序和许慎的名称,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二、汉字的结构(一)六书例解1、象形字形画成字义所表示的事物的形状。如甲骨文:人、女、目、自、又、马、牛、车、行。2、指事用抽象符号来指示出字义所要表达事物。事,事物。如甲金文 :一、二、三、四、上、下 、亦、厷、身、孔。3、会意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会合而成。如说文举的武、信 。又如甲金文:休、析、伐、及、棄(弃)、莫、从、北。4、形声由一个形符和一个声符,即一个表义的偏旁和一个标示读音的偏旁组合而成。如说文叙江、河,又如甲骨文 :膏、杜、往、姓、麓、室。 形声字的三点注意:A.形符、声符的组合方式形声字形符和声符在字形中的组合方式,归纳起来大致有八种。1)左形右声:河松理悟 2)左声右形:期绵郸棋3)上形下声:花窜篇露 4)上声下形:盎驾婆璧5)内形外声:闻莽鳳哀 6)内声外形:阔围衷衢7)形偏一角:荆脩疆勝 8)声偏一角:施寐從徒基本形式:左形右声;一般形式:左声右形、上声下形、上形下声;少数形式:内形外声、内声外形;特殊形式:形偏一角、声偏一角。特殊形式结构方式分析:“荆”从艸刑声;“脩”从肉攸声;“疆”从土彊(qing)声;“勝”从力朕声;“施”从 (yn)也声;“寐”从 (mng)省末声;“從”从辵(chu)从声;徒,从辵土声。B.声符标音功能的变化形声字声符所标示的读音,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同一个形声字,不同时代或地区的读音,跟它的声符读音不一定完全相同。如:“江”与其声符“工”、“问”与其声符“门”,今天字音相差很大,“绿”与其声符“录”在不同方言中或同或异。原因:语音演变。 C.部分声符有表义示源功能说文用“从某,从某,某亦声” 分析的字 叫亦声字,即会意兼形声字。这种字声符有表义示源功能。说文例:汲:引水于井也。从水,从及,及亦声。婚:妇家也。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从女,从昏,昏亦声。姻:婿家也。女之所因,故曰姻。从女,从因,因亦声。餽:吴人谓祭曰餽。从食,从鬼,鬼亦声。5、转注说文:“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由于人们对许慎转注解说的理解各不相同,说文正文未指明相关转注字,因此什么是转注至今无定论。清戴震、段玉裁等认为是用字法。我们认为转注是造字法,详后面转注再认识一节。6、假借用某个字来表示它的本义之外的某种意义。清代以来的学者多认为,假借是语言中某个词没有专门为它造字,借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假借例字:難,说文:“鸟也。”借表困難之難(难)。權,说文:“黄华木。”借为權衡、權利的權(权)。而,说文:“须也。”借表代词、连词等虚词。不,说文:“鸟飞翔不下来。”非是。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韡。”郑玄笺:”承花者曰鄂不。当作柎,柎,鄂足也。”“不”借表否定词。無:甲骨文象人手持舞具跳舞形,为“舞”字初文,象形字。西周金文始假借为有無之無,简化字作“无”。(二)清人六书“四体二用”说 戴震答江慎修论小学书 :“指其事实曰指事,一二上下是也;象其形之大体曰象形,日月水火是也取乎声谐曰谐声,声不谐而会合其意曰会意。四者,书之体,止此矣其义转相为注曰转注;一字具数用者,依于义以引申,依于声而旁寄,假此以施于彼曰假借,所以用文字者,斯其两大端也。”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卷十五:“戴先生曰: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也;转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圣人复起,不易斯言矣。” 王筠说文释例卷一:“观乎天文,观乎人文,而文生焉;天文者,自然而成、有形可象者也;人文者,人之所为、有事可指者也,故文统象形、指事二体。字者,孳乳而浸多也,合数字以成一字者皆是,即会意、形声二体也。四者为经,造字之本也;转注、假借为纬,用字之法也。” (三)六书与汉字类别按照六书结构汉字的特点,汉字可以分为两大类:1、独体字:象形字、指事字2、合体字:会意字、形声字独体字不能再分析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的字,合体字则可以分析成两个以上的字。象形字和指事字的区别:指事字中有抽象的指示性符号,象形字中没有这种符号。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区别:形声字中有声符即标示读音的偏旁,会意字中没有这种标示读音的偏旁。三、转注是造字法(一)转注是改造多义字的造字方法 汉字在使用中,以有限的字纪录无限的词,必然产生一字多义现象,不利于交际。转注法对已经存在的多义字进行改造,分化字的多义现象,以便于交际。一字多义的原因:因假借而多义:辟,刑法;假借义:躲避、偏僻、譬喻等。因引申而多义:昏,黄昏;引申义:结婚、眼睧、心惛等。(二)许慎“转注” 的含义说文:“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类,事类;首,类首;受,授。 建类一首,同意相受:给需要加以转注的字的一个意义建立事类范畴,并为其确定一个类首,同时把被转注字的意义不加改变(完全“同意”),授注给新造出来的转注字。例:说文:“考,老也。” 最初如西周金文假借“丂”表示考。古人给 “丂”的这个假借义造字,将其表示的“老”义立为“年龄老”这一事类范畴,并确立“老”为类首,造出转注字“考”,同时将原假借字“丂”的“老”义完全相同地授注给新造的转注字“考”。“考”是为假借义造的转注字。 又如“辟”:本义为刑法,假借表“躲避”义,古人给这个假借义造转注字,将“躲避”义立为“走路”(辵)这个事类范畴,并确立“辵”为类首,从而造出转注字 “避”,与此同时把原字“辟”的假借义“躲避”不加改变(完全“同意”)地授注给转注字“避”。“避”是为假借义造的转注字。 又如“昏”:本义黄昏,引申为婚姻,最初其字仍写作昏。古人给婚姻这个引申义造字,立婚姻为女性事类范畴,确立类首“女”,造出转注字婚,同时把原“昏”字所表示的引申义“婚姻”授注给转注字“婚”,完成转注造字。“婚”是为引申义造的转注字。 又如“莫”:本义为天色暮黑,常借表否定词,古人给本义造转注字,将本义暮黑立为天日事类范畴,建类首“日”造出转注字“暮”,并把暮黑本义授注给“暮”字。“暮”是为本义造的转注字。 转注字的意义是直接由被转注的字义授注而来,被转注的字和转注字的意义完全相同,这就是“同意”的含义。 从句意表达看,许慎说“建类一首”是在说转注字的构形,说“用意相受”是在说转注字的意义来源。这个定义简明、精要而准确,是十分科学的。(三)转注字和形声字的区别1、字形结构的过程不同形声字:形符+声符,同时参与构字。转注字:记录转注义的字+类首,类首后加。区别:一般形声字的构形部件完全是新的,临时选用组合的;转注字则是改造旧有的被转注字而成,被转注字早已记录着新造的转注字的意义。2、声符有无参与意义的构成形声字:声符只表示该字读音,不表示也不参与该字的意义构成;转注字:声符就是原来的被转注字,既有音也有义,其意义就是转注字的意义,参与了转注字的意义构成。3、为假借义所造转注字与形声字的异同为假借义造的转注字,其声符作为被转注字时,只用语音表达意义,当其进入转注字以后,这个意义主要由类首提示,被转注字就只表示转注字的读音,其功能相当于形声字的声符,因而这类转注字与形声字比较接近。其造字过程和意义来源,与一般形声字不同。第二节 汉字的形体类别一、汉字形体释义汉字的形体,指汉字的书写外形,即通常所说的字体形状。汉字从商代到魏晋,字体几经演变,形成了一些独具特点的形体类别和字体特征。二、汉字的形体类别根据不同的标准,汉字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一)按传统字体名称分大篆、小篆、隶书(秦隶、汉隶)、草书、行书、楷书等。(二)按书写材料分甲骨文、金文、陶文、玉石文、简帛文、玺印文、货币文等。(三)按时代先后原始文字、殷商文字、西周春秋文字、战国文字、秦汉文字等。(四)按国别分主要指对战国文字按国别的再分类, 分为两大系统:秦系文字、六国文字。六国文字即六国古文,又称东方六国文字,简称古文,是战国时代东方齐、楚、燕、韩、赵、魏等六国文字的合称。(五)按古今文字分两大类:古文字、今文字。汉代人把当时的隶书叫做今文,把之前的文字叫做古文。后代文字学家于是把自汉字产生以来至小篆时的文字统称为古文字,把秦代隶书及以后的文字,统称为今文字。古文字: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今文字:隶书、草书、行书、楷书。三、汉字的形体演(一)甲骨文殷商时期用刻刀刻于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笔画纤细,直折分明,较少圆转笔画。(二)金文模铸或刀刻于铜器上的铭文。笔画较实,除直笔外,有圆转笔画。字体较匀称。以下为石鼓文(三)大篆说文叙:“周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因而大篆又称籀文。原书亡佚,说文载有223个。唐代出土的春秋秦国石鼓文属于大篆体系的字体。特点:字体左右均一,笔画较繁复,有圆转笔画。(四)小篆(阳陵虎符)秦朝统一中国后产生的字体。说文叙:“七国之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小篆特点:笔画较大篆简省,平直增多,字形严谨匀称,规整典雅(五)隶书(云梦睡虎地秦简汉礼器碑)说文叙:“是时(秦始皇时)秦烧灭诗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戍役,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趋约易,而古文由此绝也。”特点:字形均匀横扁,笔画竖短横长,有波势挑法。(六)草书(急就章 王羲之中秋帖 怀素自述帖)草书是为书写便捷产生的一种笔画潦草的字体,与正体字相对。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三种 。章草保存了隶书的俯仰波势笔形,字内笔画勾连不断,常有点画省略,变体字多,如汉元帝黄门侍郎史游所作急就章草书。今草字内和字间笔画勾连,无章草的波势笔形,如王羲之中秋帖。狂草书写纵情随意,笔势连绵回绕,笔画任意简省,如张旭自述帖。(六)楷书据说为汉代人王次仲所创造。汉代蔡邕劝学篇:“上谷王次仲,初变古形。”晋书卫恒传:“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至(汉)灵帝好书,时多能者,而师宜官为最,大则一字径丈,小则方寸千言,甚矜其能。”楷书也叫正书、真书。特点:字体方正,横平竖直,勾折分明。第三节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一、古今字(一)何谓古今字记录同一个词义,因时代不同而前后出现形体不同的汉字,叫古今字。其中产生较早的叫古字,较晚的叫今字,合称为古今字。(二)古今字的字体关系1、今字在古字上增加形符,以古字为声符。例(每组后一字为今字,下同): 止 趾 莫 暮 益 溢 正 征2、 今字在古字上增加声符,古字为形符。例: 至 到 自 鼻 网 罔 晶 曐(星)3、今字改换古字的形符,声符不变。例: 杭航 諭喻 偃堰 滑猾4、今字对古字略加增损或稍加改变。例: 刀刁 母毋 不丕 大太 气乞(三)今字与古字的意义关系1、意义多少不一样古今字都记录词义,但数量往往不一样。大多数古今字,古字记录的意义较多,今字一般只分担古字的一个意义。2、今字有多种表义类别今字表示古字的本义: 或國(国)要腰 然燃 禽擒今字表示古字的引申义: 没殁 昏婚 景影 弟悌今字表示古字的假借义: 到倒 象像 栗慄 辟避3、今字与古字语音关系相同或相近相同例:杖仗 错措 反返 田畋相近例:缺玦 徹辙 或國 百陌出现差异的原因:语音变化。古字一般产生在先秦或两汉时期,今字产生在两汉或魏晋以后,其间语音有一定的变化。从汉代到现在,语音变化更大。(四)今字与转注字的关系今字一般是转注字。古今字从造字时间的先后命名,包括古字和今字;转注字从文字构造方式命名。古今字的今字和转注字,所指是同一对象。例:昏婚、弟悌是古今字,其中今字婚、悌也是转注字。二、异体字(一)何谓异体字两个或两个以上形体不同而读音、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的字,叫做异体字;异体字,古代称为或体、重文、俗字等。(二)异体字的类型1、 结构不同例:馽(象形) 絷(形声) 刅(指事) 创(形声) 磊(会意) 磥(形声) 岳(会意) 嶽(形声)2、结构相同,偏旁不同或形符不同,或声符不同,或形符、声符都不同。例:嶂障 愧媿 杯盃 隄堤 猿猨 粽糉 裤袴 柄棅 賸剩 邨村 视眡 蹟迹 3、结构和偏旁相同,偏旁组合方式不同或偏旁位置不同,或偏旁有繁变、省变或讹变等变异。例:界畍 够夠 期朞 惭慙 T示 點点 萅春 吳吴 (三)汉字异体字繁多的原因大致有三点:1、因为汉字非一人一地一时所造,人们造字使用的方法和构造形式自然不可能一致;2、汉字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正体字形被更改而发生讹变、繁变、省变或偏旁移位;3、汉字字形从来缺乏严格的规范。(四)非异体字辨析1、部分意义相通的字不是异体字。例:寘置:放置义二字相通,置还有设置、废置、购买等意义,寘字没有。寔实:作“是”义解,二字相通,寔另有置义,实字没有。游遊:行走意义二字相通,游的游泳义,遊字没有。2、通假字不是异体字异体字同音同义,与字形和字义毫无联系的通假字不同,故不能把通假字混同于异体字。例:诗经豳风七月:“八月剥枣。”“剥”假借为“扑”, “剥” 和“扑”不是异体字。三、繁简字(一)何谓繁简字繁简字指繁体字和简体字,两种字体合称为繁简字。笔画多的叫繁体字,笔画少的叫简体字,也叫简化字。(二)汉字历来有简化字甲骨文已有简化字。北魏时已有不少简化字,宋元以来,简化字又有进一步的发展,1949年后,先后公布了四批简化字。汉字作为交际工具,在表义明确并易于区别的前提下需要简单易写,以便于学习和运用,因此汉字简化是汉字发展自古以来的一种趋势。(三)汉字简化的途径汉字简化有两条途径:利用旧字、另造新字。1、 利用旧字或采用笔画较少的异体字(包括俗体),或采用古今字中的古字,或采用笔画较少的同音字来代替。例:异体字:亂乱 糧粮 禮礼 萬万古今字:從从 網网 捨舍 鬚须同音字:體体 裏里 穀谷 醜丑2、另造新字或改换原字的偏旁,或原字省形省声,或偏旁用符号替代,或草书楷化等。例:改换偏旁:階阶 溝沟 講讲 療疗 認认省形省声:盤盘 齒齿 標标 廣广 醫医符号替代:鳳凤 風风 興兴 師师 棗枣草书楷化:爲为 嘗尝 會会 過过 門门(四)繁简字和异体字的关系繁简字有的是异体字,有的是古今字、通假字(同音替代字)。繁简字并不都是异体字。教材(P82) :“繁体和简体也就是一种异体。” 这种说法不完全准确。异体字音义完全相同,古今字、通假字(同音替代字),其音或义不完全相同。(五)简化字进一步打破汉字结构例:草书楷化: 尽(盡) 乐(樂) 头(頭)符号代替: 汉(漢) 鸡(鷄) 对(對) 轰(轟) 办(辦) 协(協)(六)注意避免因简化字误解古书例:史记孝景本纪:“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后”古代表示君后或皇后,例中的“后”是皇后义。今作为方位义简化字,古代方位义“后”作“後”。例:诗大雅板:“价人维藩。”说文:“价,善也。”诗意是说品行好的人是保卫国家的屏障。说文新附:“價,直(值)也。”善义的“价”字,现在作为价值义简化字,即代替了“價”字,诗意“价”不能按简化字理解为价值义。第四章 词汇第一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异同概况(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二)古今词义完全不同(三)古今词义同中有异(一)古今意义基本相同例:人、手、牛、羊、山、水、天、月、 暗、娶、 凤凰、梧桐。这类词大都是汉语中的基本词汇。(二)古今词义完全不同例:绸、该、抢、猖獗素锦绸杠。(尔雅释天)郭璞注: “以白地锦韬(裹)旗之杆。”薜荔拍兮蕙绸。(楚辞九歌湘君)王逸注: “绸,束缚也。”招具该备,永啸呼兮。(楚辞招魂)王 逸注: “该,亦备也。”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战国策秦策四)抢:碰撞。不虞之变,中路猖獗,遂令为山之功崩于垂成,忠款之志于是而废。(晋书殷浩传) 猖獗:失败。(三)古今词义同中有异例:劝、购、勤免之,以劝事君者。(左传成公二年) 劝:鼓励。吾闻汉王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史记项羽本纪)购:悬赏征求,重金购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勤而无所,必有悖心。(左传襄公三十二年) 勤: 辛劳。 既图龙蛇之形,复写鸟兽之状。(齐民要术园篱)写:描摹。 二、古今词义的发展演变(一)词义范围的变化(二)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三)词义轻重的变化(一)词义范围的变化1、词义范围扩大例:菜、睡、匠、唱说文:“菜,草之可食者。” 今有时包括荤食。说文:“睡,坐寐也。”后坐寐或床上睡都可以叫做睡。说文:“匠,木工也。”庄子徐无鬼:“匠石运斤成风。”后泛指各种工匠。说文:“唱,导也。”指领唱。荀子乐论:“唱和有应。”后泛指歌唱。又如:嘴,鸟嘴人或动物的嘴气,云气各种气体洗,洗脚各种洗涤响,回声各种声响彊,弓强劲各种强力2、词义范围缩小例:宫、瓦、弟、兄弟父母妻子,皆同其宫。(墨子号令)宫:一般房屋。后仅指君王的宫殿,今指公共场所如文化宫。乃生女子载弄之瓦。 (诗小雅斯干) 瓦:纺锤,古代瓦器之一种。后指屋上的瓦。 樊哙,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又乃吕后弟吕媭之夫,有亲且贵。(史记陈丞相世家)弟:女性兄弟。今仅指男性兄弟。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 (孟子万章上)兄弟:女性兄弟。今仅指男性兄弟。又如:子,男女孩子男孩禽,鸟兽总名羽毛动物臭,各种气味臭气穀,百穀总名稻谷金,各种金属黄金3、词义范围转移例:暂、汤、狱、题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暂:突然。杜预注:“暂,卒(猝)也。” 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王勃滕王阁序)暂:短暂(女娲娘娘)因望下一看,知纣王尚有二十八年气运,不可造次,暂回行宫。(封神演义第一回) 暂:暂且、暂时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孟子告子上)汤:温度很高的水现代汉语汤: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梗阳人有狱,魏戊不能断。(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狱:讼案狱中成法,质明启钥。(方苞狱中杂记)狱:监狱是黑牛也,白题。(韩非子解老) 题:额头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宋史晏殊传) 题:试题又如:脚,小腿转移指足兵,兵器转移指士兵北,背离转移指北方牺牲,祭祀用牲口(色纯为牺,全体为牲)转移指献出或放弃时间、利益、生命(二)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1、由褒义变为贬义例:复辟、爪牙石亨、徐有贞奉英宗复辟。(明史王骥传)复辟:恢复君位辛亥革命提倡民主,推翻腐朽封建帝制,复辟成为贬义词。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国语越语上) 爪牙:勇猛武臣。外以奉王命为辞,内实理车甲,招宾客,树爪牙。(唐元结问进士之一)爪牙:党羽、帮凶。2、由贬义变为褒义例:锻炼、刻削锻炼之吏,持心近薄。(汉书路温舒传)锻炼:玩弄法律陷害人。颜师古注:“锻炼,犹成熟也。言深文之吏入人之罪,犹工冶铸陶锻炼,使之成熟也。”顾深惭锻炼,才小辱提携。(杜甫奉赠太常张卿垍二十韵)锻炼:磨练使变好。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史记秦始皇本纪)刻削:刻薄乐为俭勤,自刻削不干人,以矫时弊。(韩愈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监胡良公墓神道碑)刻削:节俭3、由中性变为贬义或褒义例:敌、祥凡公女嫁于敌国,姊妹则上卿送之。(左传桓公三年)敌:实力相当(中性)。以人民为敌者,民必胜之。(贾谊新书大政)敌:敌人(贬义)。是何祥也?吉凶焉在?(左传僖公十六年)祥:征兆(中性)。和气致祥,乖气致异。(汉书刘向传)祥:吉祥(褒义)。(三)词义轻重的变化1、词义加重例:诛、恨於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诛:责求周公族兄诛弟,非不仁也,以匡乱也。(淮南子齐俗)诛:杀灭不知戒,后必有恨。(荀子成相)恨:遗憾公子往而臣不送,是以知公子恨之复反也。(史记魏公子列传)恨:怨恨2、词义减轻例:病、感激子疾病,子路请祷。(论语述而)病:病重。说文:“病,疾加也。”秦王有病招医。(庄子列御寇)病:疾病。是人家妾,为大妇所嫉,每以秽事相次役。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刘敬叔异苑)感激:情感激愤。又有王国寺法静尼亦出入义康家内,皆感激旧恩,规相拯拔。(宋书范晔传)衷心感谢。三、辨析古今词义应注意的问题(一)注意微殊词义的区别例:给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战国策齐策)说明:“给”理解为给予,似乎也通,但不准确。其义应为提供使充足。说文:“给,相足也。”(二)注意词义的时代性例:优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说明:“优”今义是美好、良好,与“劣”相反,这是汉代以后才产生的意义。论语是先秦典籍,“优”用本义丰厚、充足。朱熹论语集注:“优,有余力也。” 说文:“优,饶也。” 把论语此“优”字理解为优秀、优良,不准确,没有注意其意义的时代性。 (三)注意辨别词和词组例:消息、睡觉、地方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贾谊鵩鸟赋)消息:消亡、生长。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科普防疫知识策划活动方案
- 高压线路停电应急预案方案
- 最美建筑拍摄方案设计意图
- 经典心理咨询方案
- 咨询合同的利润分配方案
- 山西企业咨询公司方案
- 提高自己的营销方案设计
- 物流咨询交流服务方案
- 咨询客服服务方案
- 房产资产优化咨询方案
- 2025年医疗工作人员定向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第二单元混合运算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2025-2026学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客观题及参考答案
- 出境人员行前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河北沧州市中心医院、沧州博施康养集团公开招聘辅助岗工作人员113名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俄乌局势进展
- 2025甘肃兰州兴蓉环境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招聘内控管理岗等岗位5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用电安全与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法考真题及答案
- 基孔肯雅热防护知识科普课件
- 2025年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