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资统计报表(2003).doc_第1页
劳资统计报表(2003).doc_第2页
劳资统计报表(2003).doc_第3页
劳资统计报表(2003).doc_第4页
劳资统计报表(2003).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石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统计报表取数条件手册(劳资统计分册v1.5)中国石化集团暨股份公司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二四年九月目 录关 于 本 手 册3一、取数条件的三种类型4二、取数条件解释用例5三、取数条件常用项7四、劳资报表取数条件91人劳1表: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情况92人劳1表附1:财务并表单位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情况113人劳1表附2: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情况月报124人劳2表:正式职工增减变动情况(一)145人劳2表:正式职工增减变动情况(二)176人劳3表:正式职工工资总额构成情况207人劳3表附表1:按规定未列入工资总额各种劳动报酬情况228人劳4表:正式职工分类情况229人劳4表附表1:正式职工按专业分类情况2510人劳4表附表2:正式职工年龄、文化程度分类情况2711人劳4表附表3:正式职工劳动合同签订情况2812人劳4表附表4:正式职工职业技能等级情况3013人劳4表附表5:石油工业企业主要专业队数及人数3114人劳5表:其他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情况3115人劳5表附表1:劳务用工和劳务费情况3216人劳6表:劳动生产率情况3317人劳7表:企业主办的城镇集体经济单位和其他经济类型单位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情况3318人劳8表:企业下岗职工情况3319人劳9表: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资金筹集与使用情况3620人劳10表:职工福利费用构成情况3621人劳11表:离休、退休、退职人员人数及保险福利费用构成情况3722人劳12表:各项社会保险情况3723当月报1:直接管理单位工资总额构成及其他从业人员情况3724当月报2:财务并表单位正式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情况4025当月报3:石油工业企业主要专业队数及人数41关 于 本 手 册中国石化人力资源系统-统计报表取数条件手册(劳资统计分册)是专门为用户查找和学习2003年劳资统计报表系统中定义的取数条件而编写的用户手册。手册内容结合报表定制模块中取数条件的定制方式,按照2003年劳资统计报表的填写要求,对报表中定义的取数条件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手册本着语言简洁,描述清晰、易懂的原则, 力求方便用户的使用。参与本手册内容的研究者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人教部:王安中国石化股份公司人力资源部:张亚伟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魏立刚、杨武中原油田人力资源部:刘海涛洛阳石化人力资源部:郭胜波编者:杨武、魏立刚审核:王安、张亚伟一、取数条件的三种类型结合报表定制模块中取数条件的定制方式,我们将定义的取数条件区分三种类型:表条件、主栏条件和宾栏条件。 表条件:对于整张报表中的所有数据项都应满足的条件应定义成“表条件”。例如:“人劳2表:正式职工增减变动情况(一)”报表中的所有人员均应满足“非分流单位的正式职工或者分流单位中与原国有企业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的基本要求,应该将该条件作为全表生效的“表条件”处理。 主栏条件:是报表的主栏部分附加的行限定条件。例如:在该行上添加了“单位性质为企业”的限定条件,则该行上提取出来的数据均为企业单位人员数量。 宾栏条件:是报表的宾栏部分附加的列限定条件。例如:在该列上添加了“学历及学位为大专毕业”的限定条件,则该列上提取出来的数据均为大专毕业生人数。合计研究生大学大专中专高中及以下甲123456表条件宾栏条件1宾栏条件2宾栏条件3宾栏条件4宾栏条件5宾栏条件6合 计主栏条件1在该位置上定义表条件其中:女性主栏条件2宾栏条件定义部分其中:全部在岗主栏条件3主栏条件定义部分注意:报表主栏和宾栏部分上所附加的行、列条件都是在满足表条件的基础上对取数范围做的进一步限定,数据单元格中的信息是表条件和对应的行、列条件三者共同作用所得出的结果。二、取数条件解释用例1、 本文档为统计报表取数条件说明文档,采用的书写格式是按照指标项、对应码表和查询值以及条件表达式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描述的,现举例加以说明。例1:取数条件常用项中“正式职工”的内容为:( (单位情况)分流单位类型(CT197)空 and (部门情况)分流单位类型(CT197)空 and (LB)人员类别(CT060)正式职工 ) or( (单位情况)分流单位类型(CT197)(并表 or 非并表) or (部门情况)分流单位类型(CT197)(并表 or 非并表) and A121105标识分流单位职工与原国有企业的劳动关系状态(CT095)是 and(LB)人员类别(CT060)正式职工)指标项名称为“分流单位职工与原国有企业保留劳动关系标识”指定的查询值为“是”“A121105标识分流单位职工与原国有企业的劳动关系状态(CT095)是”使用的码表是CT095指标项代码为A121105其中:“( (单位情况)分流单位类型(CT197)空 and (部门情况)分流单位类型(CT197)空 and(LB)人员类别(CT060)正式职工 )”一句解释为“员工所在单位和所在部门的分流类型都是非分流单位,并且该员工的人员类别是正式职工”。条件中出现的 or 表示“或者”即符号两端的条件只要满足其中一条即可,and 表示“并且”要求符号两端的条件必须要同时满足才行。整个“正式职工”条件的统计要求为:统计“集团管理单位中的正式职工”和“财务并表或非并表单位中与原国有企业保留劳动关系的正式职工”之和。注:文档中凡涉及机构属性信息,例如“分流单位类型”、“所属集团性质”等指标项因为要区分所在单位和所在部门两种情况,所以在相关指标项前面添加“(单位情况)”和“(部门情况)”特此说明。另“人员类别”指标项为系统关键指标项,为与其他指标项代码相互区分特采用“(LB)”进行标记。例2:取数条件常用项中“化工事业部”的内容为:(单位情况)事业部类别(业务)(CT209)化工事业部(物理层次:2) or(部门情况)事业部类别(业务)(CT209)化工事业部(物理层次:2) or(单位情况)事业部类别(业务)(CT209)化工事业部(物理层次:1)“(单位情况)事业部类别(业务)(CT209)化工事业部(物理层次:2)”查询单位级别中物理层次为2的单位的属性其中:“(单位情况)事业部类别(业务)(CT209)化工事业部(物理层次:2)”一句解释为“查找那些单位级别在物理层次上是属于2级的所有单位中,满足事业部类别(业务)=化工事业部的所有记录”。同理,“(部门情况)事业部类别(业务)(CT209)化工事业部(物理层次:2)” 一句解释为“查找单位级别在物理层次上是属于2级的所有部门中,满足事业部类别(业务)=化工事业部的所有记录”。整个“化工事业部”条件的统计要求为:统计“单位级别在物理层次中为2的所有单位和部门,在加上单位级别在物理层次中为1的所有单位,其事业部类别(业务)=化工事业部的所有记录”。2、 结合统计报表定制模块中的定制要求,现将系统中使用的一些特定写法加以解释说明。例3:取数条件常用项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内容为:A0405学历(CT005) like (8% or 9%)初中、小学 orA0405学历(CT005)(技校肄业 or 高中肄业) or A0405学历(CT005)空 or A0405学历(CT005)空记录其中:“A0405学历(CT005) like (8% or 9%)初中、小学”解释为“具有初中和小学学历的人员”。“like (8% or 9%)”是指查询码表CT005中以8或者9开头的所有码值,like 表示“包含”,% 作为“通配符”使用,例如码值为81的“初中毕业”和码值为82和83的“职业初中毕业、农业初中毕业”以及码值为88、89的其他初中毕业生都将包括在内。“A0405学历(CT005)空 or A0405学历(CT005)空记录” 解释为“人员基本信息的学历子集中没有任何记录或者是有记录但是学历项未填者”。“A0405学历(CT005)空记录”表示该人员的学历子集中没有任何记录值。“A0405学历(CT005)空”表示该人员的学历子集中虽然有记录,但是只填写了毕业时间、毕业学校及单位等项,而学历一项则漏填或没有填写。例.4:取数条件常用项中“31岁至35岁”的内容为:A0111出生日期(年)(报告期年-31) and A0111出生日期(年)(报告期年-35)系统中关于年龄段的划分是以该人出生日期的年份与填报日期年份作比较来判断的,报告期年即为填报日期的年份,若报告期年减去31即为31年前,若该人的出生日期的年份小于等于此年的话,表示此人是在该年或该年以前出生的,那么该人的年龄判断为大于等于31岁,同理若该人的出生日期的年份大于等于报告期年减去35,则表示该人的年龄是小于等于35岁的,两个条件并在一起就表示年龄段是介于31岁至35岁之间。例.5:人劳2表增减变动情况表(一)中定义的取数条件“新增及调入职工合计”的内容为:A1620流动时间(年)报告期年 and A1620流动时间(季)本季度andA1610增减类别(CT064)(10000) and A1610增减类别(CT064)(19000) 所有新增及调入人员 其中“A1620流动时间(年)报告期年”表示人员增减情况子集中填写的流动时间的年份与填报日期的年份相同,“A1620流动时间(季)本季度”表示流动时间所在季度从1季度开始至当前报告期所在季度为止。“A1610增减类别(CT064)(10000) and A1610增减类别(CT064)(19000)” 是指查询码表CT064中码值为10000至19000的人员,而码值为10000至19000的这些人员是指所有的增员人员,文档中没有一一列出而是采用“所有新增及调入人员”的方式加以表明。文档中出现的“、”实际表示为查询码表中某一指定范围内的数据,文档都会以“ ”的方式将该范围内的信息加以说明。整个条件的统计要求为:统计流动时间是在报告期年份的从1季度开始至当前报告期所在季度为止的时间范围内的所有新增及调入的人员。例.6:关于报表中平均人数的计算方法说明:A (年初值B + 2*上期累计B + B )( 2*报告期月() )其中:A 为季报表中相关人员的平均人数,例如“在岗职工平均人数”,该数值是通过对月报表中相应项“在岗职工期末人数”B定制计算公式求得。公式中的“年初值”表示的是该项上年12月的期末人数,“上期累计” 表示的是该项自本年度的1月份开始到当前报告期月的上月为止的累计值,B本身代表的是当前报告期月的期末人数。假设统计的是第一季度的报表,则当前月为3月份,分子部分为月报表的上一年12月份的值再加上1、2月份的累计值乘以2即5个月份的值再加上当前月3月份的值共计6个月的值,分母部分为当前月份3乘以2即6,分子除以分母即为报表中统计的平均人数。三、取数条件常用项取数条件常用项是根据(劳资统计报表2003年)的统计要求,将多数报表中共用的相同条件进行归纳、整理,作为“常用项”处理,便于相关报表引用。 正式职工:( (单位情况)分流单位类型(CT197)空 and (部门情况)分流单位类型(CT197)空 and (LB)人员类别(CT060)正式职工 ) or( (单位情况)分流单位类型(CT197)(并表 or 非并表) or (部门情况)分流单位类型(CT197)(并表 or 非并表) and A121105标识分流单位职工与原国有企业的劳动关系状态(CT095)是 and (LB)人员类别(CT060)正式职工 ) 集团公司:(单位情况)所属集团性质(CT208)中国石化集团公司 股份公司:(单位情况)所属集团性质(CT208)中国石化股份公司 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单位情况)事业部类别(业务)(CT209)油田事业部(物理层次:2) or(部门情况)事业部类别(业务)(CT209)油田事业部(物理层次:2) or(单位情况)事业部类别(业务)(CT209)油田事业部(物理层次:1) 炼油事业部:(单位情况)事业部类别(业务)(CT209)炼油事业部(物理层次:2) or(部门情况)事业部类别(业务)(CT209)炼油事业部(物理层次:2) or(单位情况)事业部类别(业务)(CT209)炼油事业部(物理层次:1) 化工事业部:(单位情况)事业部类别(业务)(CT209)化工事业部(物理层次:2) or(部门情况)事业部类别(业务)(CT209)化工事业部(物理层次:2) or(单位情况)事业部类别(业务)(CT209)化工事业部(物理层次:1) 油品销售事业部:(部门情况)事业部类别(业务)(CT209)销售事业部(物理层次:2) or(单位情况)事业部类别(业务)(CT209)销售事业部(物理层次:1) 二级单位行业(地质勘探非上市):( (单位情况)二级单位行业(CT006)地质勘查(物理层次:2) or(部门情况)二级单位行业(CT006)地质勘查(物理层次:2) ) and(单位情况)所属集团性质(CT208)中国石化集团公司 二级单位行业(制造业非上市): ( (单位情况)二级单位行业(CT006)制造业(物理层次:2) or(部门情况)二级单位行业(CT006)制造业(物理层次:2) ) and(单位情况)所属集团性质(CT208)中国石化集团公司 二级单位行业(建筑业非上市): ( (单位情况)二级单位行业(CT006)建筑业(物理层次:2) or(部门情况)二级单位行业(CT006)建筑业(物理层次:2) ) and(单位情况)所属集团性质(CT208)中国石化集团公司 二级单位行业(社会服务非上市): ( (单位情况)二级单位行业(CT006)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物理层次:2) or(部门情况)二级单位行业(CT006)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物理层次:2) ) and(单位情况)所属集团性质(CT208)中国石化集团公司 二级单位行业(教育、文化艺术等非上市): ( (单位情况)二级单位行业(CT006)( 教育业 or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物理层次:2) or(部门情况)二级单位行业(CT006)( 教育业 or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物理层次:2) ) and(单位情况)所属集团性质(CT208)中国石化集团公司 二级单位行业(卫生、社会福利等非上市): ( (单位情况)二级单位行业(CT006)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物理层次:2) or(部门情况)二级单位行业(CT006)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物理层次:2) ) and(单位情况)所属集团性质(CT208)中国石化集团公司 20岁及以下:A0111出生日期(年)(报告期年-20) 21岁至25岁:A0111出生日期(年)(报告期年-21) and A0111出生日期(年)(报告期年-25) 26岁至30岁:A0111出生日期(年)(报告期年-26) and A0111出生日期(年)(报告期年-30) 31岁至35岁:A0111出生日期(年)(报告期年-31) and A0111出生日期(年)(报告期年-35) 36岁至40岁:A0111出生日期(年)(报告期年-36) and A0111出生日期(年)(报告期年-40) 41岁至45岁:A0111出生日期(年)(报告期年-41) and A0111出生日期(年)(报告期年-45) 46岁至50岁:A0111出生日期(年)(报告期年-46) and A0111出生日期(年)(报告期年-50) 51岁至55岁:A0111出生日期(年)(报告期年-51) and A0111出生日期(年)(报告期年-55) 56岁至60岁:A0111出生日期(年)(报告期年-56) and A0111出生日期(年)(报告期年-60) 61岁及以上:A0111出生日期(年)(报告期年-61) 博士研究生学历:A0405学历(CT005) like 1% 博士研究生 and A0405学历(CT005)博士研究生肄业 硕士研究生学历:A0405学历(CT005) like 2% 硕士研究生 and A0405学历(CT005)(硕士研究生肄业、研究生班) orA0405学历(CT005)博士研究生肄业 大学本科学历:A0405学历(CT005)(大学毕业 or第二学士学位班or大学结业or硕士研究生肄业 or研究生班) 大学专科学历:A0405学历(CT005)(大专毕业or大专结业or高职毕业or高职结业or大学普通班 or大学肄业) 中专学历:A0405学历(CT005)(中专毕业or中专结业or大专肄业or高职肄业) 技校学历:A0405学历(CT005) like 6% 技工学校 andA0405学历(CT005)技校肄业 高中学历:A0405学历(CT005) like 7% 高中 and A0405学历(CT005)高中肄业 orA0405学历(CT005)中专肄业 初中及以下学历:A0405学历(CT005) like (8% or 9%) 初中、小学 orA0405学历(CT005)(技校肄业 or高中肄业) or A0405学历(CT005)空 or A0405学历(CT005)空记录 高层管理人员:A07113领导人员管理层次(CT049)(党组管理or中央管理) andA07107职务属性(CT162)现职四、劳资报表取数条件1 人劳1表: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情况u 主栏条件:编号1、“股份公司分(子)公司”:取数条件常用项 股份公司编号2、“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取数条件常用项 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编号3、“炼油事业部”:取数条件常用项 炼油事业部编号4、“化工事业部”:取数条件常用项 化工事业部编号5、“油品销售事业部”:取数条件常用项 油品销售事业部编号6、“非上市部分”:取数条件常用项 集团公司编号7、“地质勘探”:取数条件常用项 二级单位行业地质勘探非上市编号8、“制造”:取数条件常用项 二级单位行业制造业非上市编号9、“建筑”:取数条件常用项 二级单位行业建筑业非上市编号10、“社会服务”:取数条件常用项 二级单位行业社会服务非上市编号11、“教育、文化艺术等”:取数条件常用项 二级单位行业教育、文化艺术等非上市编号12、“卫生、社会福利等”:取数条件常用项 二级单位行业卫生、社会福利等非上市u 宾栏条件:甲1、“单位数”:( ( (单位情况)所属集团性质(CT208)中国石化股份公司 and (单位情况)单位层次(CT136)分(子)公司 ) or( (单位情况)所属集团性质(CT208)中国石化集团公司 and (单位情况)单位层次(CT136)二级单位 ) ) and(单位情况)机关属性(CT237)空甲2、“单位从业人员”:甲2=甲4“在岗职工”+ 甲5“其他从业人员”甲3、“女性”:( (单位情况)分流单位类型(CT197)空 and (部门情况)分流单位类型(CT197)空 ) and( A121101岗位状态(CT062)在岗 and (LB)人员类别(CT060)正式职工 or(LB)人员类别(CT060)纳入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管理的其他从业人员 or(LB)人员类别(CT060)未纳入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管理的其他从业人员 ) and A0107性别(CT002)女甲4、“在岗职工”:(人劳1表2月报中)在岗职工期末数甲5、“其他从业人员”:(当月报1中)其他从业人员人数甲6、“离开本岗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人劳1表2月报中)离开本岗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期末数甲7、“不在本单位发工资人员”:(人劳1表2月报中)不在本单位发工资人员期末数甲8、“内部退养职工”:(人劳1表2月报中)内部退养职工期末人数甲9、“单位从业人员平均人数”:甲9=甲10“在岗职工平均人数”+ 甲11“其他从业人员平均人数”甲10、“在岗职工平均人数”: ( 年初值(人劳1表2月报中)在岗职工期末数 + 2*上期累计(人劳1表2月报中)在岗职工期末数 +(人劳1表中)在岗职工期末数 )/( 2*报告期月() )甲11、“其他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 年初值(人劳1表2月报中)其他从业人员期末数 + 2*上期累计(人劳1表2月报中)其他从业人员期末数 +(人劳1表中)其他从业人员期末数 )/( 2*报告期月() )甲12、“离开本岗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平均人数”: ( 年初值(人劳1表2月报中)离开本岗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期末数 + 2*上期累计(人劳1表2月报中)离开本岗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期末数 +(人劳1表中)离开本岗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期末数 )/( 2*报告期月() )甲13、“不在本单位发工资人员平均人数”: ( 年初值(人劳1表2月报中)不在本单位发工资人员期末数 + 2*上期累计(人劳1表2月报中)不在本单位发工资人员期末数 +(人劳1表中)不在本单位发工资人员期末数 )/( 2*报告期月() )甲14、“内部退养职工平均人数”: ( 年初值(人劳1表2月报中)内部退养职工期末数 + 2*上期累计(人劳1表2月报中)内部退养职工期末数 +(人劳1表中)内部退养职工期末数 )/( 2*报告期月() )甲15、“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甲15=甲16“在岗职工工资总额”+ 甲17“其他从业人员工资总额”甲16、“在岗职工工资总额”: (上期累计(当月报1中)正式职工工资总额 + (当月报1中)正式职工工资总额) (上期累计(当月报1中)离开本岗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生活费 +(当月报1中)离开本岗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生活费)甲17、“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 上期累计(当月报1中)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 + (当月报1中)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甲18、“离开本岗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生活费”:上期累计(当月报1中)离开本岗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生活费 +(当月报1中)离开本岗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生活费甲19、“内部退养职工的生活费”: 上期累计(当月报1中)内部退养职工生活费 + (当月报1中)内部退养职工生活费2 人劳1表附1:财务并表单位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情况u 表条件:(单位情况)分流单位类型(CT197)并表 or (部门情况)分流单位类型(CT197)并表u 主栏条件:编号1、“合计”:不需定制条件u 宾栏条件:甲1、“单位数”:(手工填报)甲2、“全部职工期末人数”: (当月报2中)纳入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管理的人数+ (当月报2中) 正式职工期末人数甲3、“其中女性”:(LB)人员类别(CT060)(正式职工 or 纳入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管理的其他从业人员) andA0107性别(CT002)女甲4、“正式职工期末人数”:(当月报2中)正式职工期末人数甲5、“与并表国有(国有控股)单位保留劳动关系职工”:(当月报2中) 与原国有(国有控股)单位保留劳动关系职工甲6、“在岗职工”:(当月报2中)在岗职工甲7、“内部退养职工”:(当月报2中)内部退养职工甲8、“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年初值(当月报2中)正式职工期末人数+年初值(当月报2中)纳入并表单位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管理的人数) + 2*(上期累计(当月报2中)正式职工期末人数+上期累计(当月报2中)纳入并表单位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管理的人数) + ((当月报2中)正式职工期末人数+(当月报2中)纳入并表单位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管理的人数)) /(2*报告期月()甲9、“正式职工平均人数”: ( 年初值(当月报2中)正式职工期末人数 + 2*上期累计(当月报2中)正式职工期末人数 +(当月报2中)正式职工期末人数 )/( 2*报告期月() )甲10、“与并表国有(国有控股)单位保留劳动关系职工平均人数”: ( 年初值(当月报2中)与原国有(国有控股)单位保留劳动关系职工+ 2*上期累计(当月报2中)与原国有(国有控股)单位保留劳动关系职工 +(当月报2中)与原国有(国有控股)单位保留劳动关系职工 )/( 2*报告期月() )甲11、“在岗职工平均人数”: ( 年初值(当月报2中)在岗职工 + 2*上期累计(当月报2中)在岗职工 +(当月报2中)在岗职工 )/( 2*报告期月() )甲12、“内部退养职工平均人数”: ( 年初值(当月报2中)内部退养职工 + 2*上期累计(当月报2中)内部退养职工 +(当月报2中)内部退养职工 )/( 2*报告期月() )甲13、“全部职工工资总额”: (上期累计(当月报2中)正式职工工资总额+上期累计(当月报2中)纳入并表单位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管理的报酬) + ((当月报2中)正式职工工资总额+(当月报2中)纳入并表单位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管理的报酬)甲14、“正式职工工资总额”: 上期累计(当月报2中)正式职工工资总额 + (当月报2中)正式职工工资总额甲15、“与并表国有(国有控股)单位保留劳动关系职工工资总额”: 上期累计(当月报2中)与原国有(国有控股)单位保留劳动关系职工的工资总额 +(当月报2中)与原国有(国有控股)单位保留劳动关系职工的工资总额甲16、“在岗职工工资总额”: 上期累计(当月报2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 + (当月报2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甲17、“内部退养职工生活费”: 上期累计(当月报2中)内部退养职工生活费 + (当月报2中)内部退养职工生活费u 补充资料:1、“财务并表单位“应付工资”科目本年贷方发生额”:(手工填报)2、“财务并表单位使用的其他从业人员期末人数为”:(当月报2中)其它从业人员人数 (当月报2中) 纳入并表单位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管理的人数“发放的劳动报酬为”:( 上期累计(当月报2中)其它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上期累计(当月报2中)纳入并表单位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管理的报酬) +( (当月报2中)其它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当月报2中)纳入并表单位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管理的报酬)3、“财务并表单位使用的劳务用工期末人数为”:(手工填报)“支付的劳务费为:”(手工填报)3 人劳1表附2: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情况月报u 主栏条件:编号1 编号12:取数条件与人劳1表中编号1 编号12相同u 宾栏条件:甲1、“单位从业人员”:甲1=甲2“在岗职工”+ 甲3“其他从业人员”甲2、“在岗职工”:( (单位情况)分流单位类型(CT197)空 and (部门情况)分流单位类型(CT197)空 ) andA121101岗位状态(CT062)在岗 and (LB)人员类别(CT060)正式职工甲3、“其他从业人员”:(当月报1中)其他从业人员人数甲4、“纳入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管理的人员”:(当月报1中)纳入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管理的人员甲5、“离开本岗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 (单位情况)分流单位类型(CT197)空 and (部门情况)分流单位类型(CT197)空and A121101岗位状态(CT062) like 2% 不在岗仍保留劳动关系职工 and (LB)人员类别(CT060)正式职工 ) or( (单位情况)分流单位类型(CT197)(并表 or 非并表) or (部门情况)分流单位类型(CT197)(并表 or 非并表) and A121105标识分流单位职工与原国有企业的劳动关系状态(CT095)是 and(LB)人员类别(CT060)正式职工)甲6、“不在本单位发工资人员”: ( (单位情况)分流单位类型(CT197)空 and (部门情况)分流单位类型(CT197)空 and A121101岗位状态(CT062)不在本单位发工资人员 and (LB)人员类别(CT060)正式职工 ) or( (单位情况)分流单位类型(CT197)(并表 or 非并表) or (部门情况)分流单位类型(CT197)(并表 or 非并表) and A121105标识分流单位职工与原国有企业的劳动关系状态(CT095)是 and(LB)人员类别(CT060)正式职工)甲7、“内部退养职工”: ( (单位情况)分流单位类型(CT197)空 and (部门情况)分流单位类型(CT197)空 ) and A121101岗位状态(CT062)内部退养 and (LB)人员类别(CT060)正式职工甲8、“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甲8=甲9“在岗职工工资总额”+ 甲10“其他从业人员工资总额”甲9、“在岗职工工资总额”: (上期累计(当月报1中)正式职工工资总额 + (当月报1中)正式职工工资总额) (上期累计(当月报1中)离开本岗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生活费 +(当月报1中)离开本岗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生活费)甲10、“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 上期累计(当月报1中)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 + (当月报1中)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甲11、“纳入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管理的报酬”:上期累计(当月报1中)纳入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管理的报酬 + (当月报1中) 纳入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管理的报酬甲12、“离开本岗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生活费”:上期累计(当月报1中)离开本岗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生活费 +(当月报1中)离开本岗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生活费甲13、“内部退养职工的生活费”: 上期累计(当月报1中)内部退养职工生活费 + (当月报1中)内部退养职工生活费u 补充资料:说明:补充资料1手填。 1、“本期使用的劳务用工期末人数”: (手工填报)“支付的劳务费”: (手工填报)2、“财务并表单位的全部职工期末人数”:(当月报2中)正式职工期末人数+(当月报2中)纳入并表单位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管理的人数“工资总额”: 上期累计(当月报2中)(正式职工工资总额+纳入并表单位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管理的报酬) + (当月报2中) (正式职工工资总额+纳入并表单位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管理的报酬)4 人劳2表:正式职工增减变动情况(一)u 表条件:( (单位情况)分流单位类型(CT197)空 and (部门情况)分流单位类型(CT197)空 ) or( (单位情况)分流单位类型(CT197)(并表 or 非并表) or(部门情况)分流单位类型(CT197)(并表 or 非并表) andA121105标识分流单位职工与原国有企业的劳动关系状态(CT095)是 )u 主栏条件:编号1、“股份公司分(子)公司”:取数条件常用项 股份公司编号2、“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取数条件常用项 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编号3、“炼油事业部”:取数条件常用项 炼油事业部编号4、“化工事业部”:取数条件常用项 化工事业部编号5、“油品销售事业部”:取数条件常用项 油品销售事业部编号6、“非上市部分”:取数条件常用项 集团公司u 宾栏条件:甲1、“上年末正式职工人数”:首次为录入,采用表内计算公式实现上年末正式职工人数= 年初值人劳2表甲43“截止本期期末正式职工人数”甲2、“新增及调入职工合计”: (A16包含历史记录进行查询,并允许重复记录)A16104起薪日期(年)报告期年 and A16104起薪日期(季)本季度 andA1610增减类别(CT064)(10000) and A1610增减类别(CT064)(19000) 所有新增及调入人员 and(LB)人员类别(CT060)正式职工 or A16108原人员类别(CT060)正式职工)甲3、“新增职工小计”: (A16包含历史记录进行查询,并允许重复记录)A16104起薪日期(年)报告期年 and A16104起薪日期(季)本季度 and( A1610增减类别(CT064)(11100) and A1610增减类别(CT064)(13000) 从农村招收的人员、从城镇招收的人员、录用的博士毕业生、录用的硕士毕业生、录用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录用的大学专科(高职)毕业生、录用的中专毕业生、录用的技工学校毕业生、录用的留学回国人员、复退军人、转业军人 or A1610增减类别(CT064)其他增员 ) and(LB)人员类别(CT060)正式职工 or A16108原人员类别(CT060)正式职工)甲4、“从农村招收的人员”: (A16包含历史记录进行查询,并允许重复记录)A16104起薪日期(年)报告期年 and A16104起薪日期(季)本季度andA1610增减类别(CT064)从农村招收的人员 and(LB)人员类别(CT060)正式职工 or A16108原人员类别(CT060)正式职工)甲5、“从城镇招聘的人员”: (A16包含历史记录进行查询,并允许重复记录)A16104起薪日期(年)报告期年 and A16104起薪日期(季)本季度andA1610增减类别(CT064)从城镇招收的人员 and(LB)人员类别(CT060)正式职工 or A16108原人员类别(CT060)正式职工)甲6、“录用的复员军人”:(A16包含历史记录进行查询,并允许重复记录)A16104起薪日期(年)报告期年 and A16104起薪日期(季)本季度andA1610增减类别(CT064)复退军人 and(LB)人员类别(CT060)正式职工 or A16108原人员类别(CT060)正式职工)甲7、“录用的转业军人”: (A16包含历史记录进行查询,并允许重复记录)A16104起薪日期(年)报告期年 and A16104起薪日期(季)本季度andA1610增减类别(CT064)转业军人 and(LB)人员类别(CT060)正式职工 or A16108原人员类别(CT060)正式职工)甲8、“录用的大学毕业生小计”: (A16包含历史记录进行查询,并允许重复记录)A16104起薪日期(年)报告期年 and A16104起薪日期(季)本季度andA1610增减类别(CT064)(11300) and A1610增减类别(CT064)(11600) 录用的博士毕业生、录用的硕士毕业生、录用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录用的大学专科(高职)毕业生 and(LB)人员类别(CT060)正式职工 or A16108原人员类别(CT060)正式职工)甲9、“录用的博士研究生”: (A16包含历史记录进行查询,并允许重复记录)A16104起薪日期(年)报告期年 and A16104起薪日期(季)本季度andA1610增减类别(CT064)录用的博士毕业生 and(LB)人员类别(CT060)正式职工 or A16108原人员类别(CT060)正式职工)甲10、“录用的硕士研究生”: (A16包含历史记录进行查询,并允许重复记录)A16104起薪日期(年)报告期年 and A16104起薪日期(季)本季度andA1610增减类别(CT064)录用的硕士毕业生 and(LB)人员类别(CT060)正式职工 or A16108原人员类别(CT060)正式职工)甲11、“录用的本科生”: (A16包含历史记录进行查询,并允许重复记录)A16104起薪日期(年)报告期年 and A16104起薪日期(季)本季度andA1610增减类别(CT064)录用的大学本科毕业生 and(LB)人员类别(CT060)正式职工 or A16108原人员类别(CT060)正式职工)甲12、“录用的专科生”: (A16包含历史记录进行查询,并允许重复记录)A16104起薪日期(年)报告期年 and A16104起薪日期(季)本季度andA1610增减类别(CT064)录用的大学专科(高职)毕业生 and(LB)人员类别(CT060)正式职工 or A16108原人员类别(CT060)正式职工)甲13、“录用的中专毕业生”:(A16包含历史记录进行查询,并允许重复记录)A16104起薪日期(年)报告期年 and A16104起薪日期(季)本季度andA1610增减类别(CT064)录用的中专毕业生 and(LB)人员类别(CT060)正式职工 or A16108原人员类别(CT060)正式职工)甲14、“录用的技校毕业生”: (A16包含历史记录进行查询,并允许重复记录)A16104起薪日期(年)报告期年 and A16104起薪日期(季)本季度andA1610增减类别(CT064)录用的技工学校毕业生 and(LB)人员类别(CT060)正式职工 or A16108原人员类别(CT060)正式职工)甲15、“其他增加”: (A16包含历史记录进行查询,并允许重复记录)A16104起薪日期(年)报告期年 and A16104起薪日期(季)本季度andA1610增减类别(CT064)(录用的留学回国人员or其他增员) and(LB)人员类别(CT060)正式职工 or A16108原人员类别(CT060)正式职工)甲16、“调入正式职工小计”: (A16包含历史记录进行查询,并允许重复记录)A16104起薪日期(年)报告期年 and A16104起薪日期(季)本季度andA1610增减类别(CT064)(14000) and A1610增减类别(CT064)(15230) 所有的调入人员 and(LB)人员类别(CT060)正式职工 or A16108原人员类别(CT060)正式职工)甲17、“成建制划入”:(A16包含历史记录进行查询,并允许重复记录)A16104起薪日期(年)报告期年 and A16104起薪日期(季)本季度andA1610增减类别(CT064)(15000) and A1610增减类别(CT064)(15230) 成建制划入人员 and(LB)人员类别(CT060)正式职工 or A16108原人员类别(CT060)正式职工)甲18、“从石化集团内其他单位调入”: (A16包含历史记录进行查询,并允许重复记录)A16104起薪日期(年)报告期年 and A16104起薪日期(季)本季度and(A1610增减类别(CT064)(14200) and A1610增减类别(CT064)(14230)从中国石化系统内其他单位调入 orA1610增减类别(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