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为学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 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理解文中说明的道理,理解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加强诵读,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认识到“人之为学”,关键在“为”,只要树立志向并坚定去实践,就可以化难为易达到预定目标。(四)美育渗透点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结构紧凑,对比鲜明,句式整饬的创作美以及故事所揭示的意蕴美重难点:1、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不同的语气和情感。2、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为”的道理。一、导语1、让学生复述龟兔赛跑这则寓言,然后变换角度提问,启发学生认识天资和勤奋的关系。 问:在正常的情况下,龟跑得过兔吗?(不能)这说明什么?(龟不善跑,受到天资的限制。)龟能取胜,除了兔睡大觉而外,还有别的原因吗?(不停地走)这又说明什么?(天资差这个条件,并没有限制它它以自己的努力突破了天生条件的限制。) (对兔的失败也可仿此提出问题,要达到的结论是:有好的天资却屏弃不用,结果跟天资差的没有什么不同)为学这篇文章中就是要告诉我们这个道理。2、交流课前搜集的作者及本文相关资料。彭端淑(约1699一约1779年),字乐斋,号仪一,四川丹棱人。他是清代四川的著名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并称清代四川三才子。彭端淑从小聪慧颖异,十岁即能文。有白鹤堂文集、雪夜诗谈、晚年诗稿等传世。本篇课文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意思是写篇文章给儿子和侄子们看,谈谈求学、做学问的道理。3、有关议论文知识(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2)、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个为、完整的陈述句,是个概括性比较强的句子。它可以在文章的开头、中间或结尾,有时题目也可能是中心论点。(3)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一般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二、自主合作,初读感知。(1)、 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重音、语速、语气等)读准加粗读音。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di)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聪,久而不怠(d i)焉,迄(q )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bng)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 Z )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之。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练一练,为下划线字注音为学( )不逮人也( ) 久而不怠焉( ) 迄乎成 ( ) 屏弃而不用( ) 卒于鲁也( ) 蜀之鄙 ( ) 子何恃而往 ( ) 语于富者曰 ( )一瓶一 钵( ) (2)读准节奏(小提示: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示例:天下事/有/难易乎?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练一练,、用“/”在句子中标注朗读停顿A.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B.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C.子/何恃而往D.吾/一瓶一钵/足矣E.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F.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三、再读文章,疏通文意第一段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乎:语气词,吗 为:做 之:代词,指天下事 则:那么 亦:也 矣:了译文: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去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不去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为学:做学问 人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之:代词,指所学的文化知识,这里可以不翻译译文: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去学,那么难学的东西也变得容易了;不去学,那么容易学的东西也变得困难了。分析:1、第一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阐明难与易的辩证关系,提出论点。 2、作者的关注点是“为学”,但文章开头从“天下事”谈起,为什么?明确:因为“天下事”包括“为学”, “为学”不过是“天下事”之一而已由范议“天下事”的难易,过渡到求学的难易的话题上,顺理成章。3、“天下事有难易乎?”是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明确:设问句。能启发读者思考4、本段由两个设问句,提出中心论点是: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第二段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资:天资 昏:糊涂,愚笨 材:同“才”,能力 庸:平庸,平常 逮:及,赶上译文: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能力平庸,赶不上别人。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旦旦:天天 怠:懈怠 焉:语气词。表强调 迄:到 乎:相当于“于”成:成功译文:每天不停地学习,长时间不懈怠,等待学业成功了,也就不觉得自己愚笨与平庸了。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资:天资 倍人:加倍地高于别人 屏弃:舍弃,扔掉 无以异:没有什么不同 译文:我天资聪明,加倍地高于别人,我才能敏捷,加倍地高于别人。如果舍弃不用,聪慧敏捷与愚笨平庸就没有什么不同了。圣人之道, 卒于鲁也传之。圣人:具有最高智慧和道德的人,这里指孔子。 道:学说 卒:最终 鲁:愚钝,愚钝的人,这里指曾参 传:传承译文:孔子的学问,最终由迟钝的弟子传承下来。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常:常规,不变的规律 岂:难道哉:表示反问的语气,相当于“吗”译文:既然这样,那么愚笨平庸与聪慧敏捷,对于人所起的作用,难道有不变的规律吗?分析:本段模拟子侄的口吻说了两类错误言论:一是我天资不行,无法学。作者用“旦旦而学之聪,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来训示了他们;一是我天资聪颖,不用学。作者用“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来训示了他们。第三段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蜀:四川 鄙:边地,边远的地方译文:四川的边远的地区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裕。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语:动词,告诉 于:对 之:到去 何如:如何,怎么样译文: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怎么样?”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子:你 恃:凭借,倚仗。 何恃:宾语前置,凭借什么 足:够了译文:富和尚说:“您凭借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水瓶一个饭碗就足够了。”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买舟:雇船 而:表顺承,不译 下:动词,往下游去 犹:还,尚且译文:富和尚说:“我多 年来想要雇船顺流而下,尚且未能成行。你凭借什么去呢!”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越:到了 明:第二 自:从 还:回来 以:把 惭色:羞愧的脸色译文: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露出了惭愧的脸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之。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去:距离 之:代词,南海译文:西边的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了那里。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顾:却,反而。 哉: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译文:人们树立志向,反而不如四川边远地区的和尚吗?分析:1“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一句中的“蜀鄙之僧”指的是()A富和尚B穷和尚 C富和尚和穷和尚D泛指一般的和尚2、从文中“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这句可以看出去南海是相当困难的。富者想“数年来买舟而下。”,结果未能实现;贫者只依靠“一瓶一钵”,就实现了自己的宏愿。 3、文中有两个“子何恃而往”在语气上有何不同? 第一个“子何恃而往”,是一般疑问句, 是探询。第二个“子何恃而往”,是反问句 , 是轻视。 第四段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是故:因此 者:的人 也:语气词,表判断译文: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仗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学习的人,是自取失败的人。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可:能 限:限制 者:的人 而:表递进,并且 者也:是的人,表判断译文:愚笨和平庸,可能会限制人,却也限不住人。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限,而努力学习不知疲倦的人,是依靠自己努力获得成功的人。分析:根据第二三段的阐述,得出不学就是自败,力学就能成功的结论。四、三读文章,明其深意1、梳理思路,归纳各段的意思第一段提出为学难易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第二段说明了成功与天资并无多大关系。第三段用蜀鄙二僧的故事,来论证“只要立志,终将难事变为易事”的深刻道理。第四段总结全文:为学贵在立志,实践才能变难为易。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3、课文有多处对比写法,体会各组对比的效果。4、蜀鄙二僧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文章通过两个僧人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只要有恒心和毅力,艰苦奋斗,就能完成自己的目标;而贪图安逸,畏难发愁,坐等观望,即使条件具备,也会一事无成。5、有人说,我学习不好,是因为我脑瓜儿不好使,不够聪明,读了本文你认为如何呢?人贵立志,事在人为。只要自己树立志向,并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地奋勇前进,一些看似不可能实现的“难事”也是有可能实现的。6、你还能再举一例子帮助作者证明他的观点吗? 水滴穿石,卧薪尝胆,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7、文中穷和尚到南海的经历可以用一句俗话来概括: 有志者事竟成;事在人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五、文言知识归纳(一)古今异义 1.逮(古义: 及,赶得上 今义:捕,捉 ) 2.鄙(古义: 边境 今义:低下 ) 3.买(古义: 雇 今义:购买 ) 4.去(古义:距离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与“来”相对) 5.子(古义:你,对他人的尊称 今义: 儿子) 6.顾(古义:难道 今义:看或照管、注意) 7.越(古义:及,到 今义:超越) 8.明年(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 (二).一词多义: 之 :1.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代词,指代天下事 2.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3.吾资之昏: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4.旦旦而学之:代词,指代学问 5.圣人之道:结构助词,的。 6.卒于鲁也传之:代词,代学问 7.吾欲之南海:动词,往,到 8.西蜀之去南海: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而 :1.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表并列,又 2.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表修饰 3.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表顺承,不译 4.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表转折,却 5.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表递进,并且 其 :1.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代词,自己 2.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代词,那 3.其一贫:其中的 顾:1、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还2、三顾茅庐:拜访3、左顾右盼:看4、顾野有麦场:回头看足:1、吾一瓶一钵足矣:足够2、画蛇添足:脚3、不足挂齿:值得去:1、西蜀之去南海:距离2、乃去:离开学:1、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名词,学问2、学之,则难者亦易矣:动词,学习(三)、 文言句式 1.子何恃而往?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的宾语“何”前置 2.以告富者。省略句。介词“以”后省略了“之”,指代贫者去南海之事。 3.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原料药多功能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风电行业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房屋建筑工程承包合同510
- 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 2025版技术服务合同
- 2024年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文化生活 第4课《文化眼光》说课稿 沪教版五四制
- 风电场升压站培训课件
- 青海考安全员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西安消毒员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三支一扶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三级电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理论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交通工程软件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肾性贫血的诊治进展课件
- 八年级上册《生命 生态 安全》计划
- 《济南的冬天》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 DB23T 3773-2024 坡耕地玉米田套种毛叶苕子栽培技术规程
- 企业级IPv6网络改造及升级服务合同
- 地基沉降量计算-地基沉降自动计算表格
- 巨人通力电梯NOVA GKE调试说明书故障代码GPN15 GVN15-GKE - 51668093D01-2022
- 2024年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考试原题库资料(含答案)
-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拼音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